【務實對話 化解矛盾】
反修例運動持續超過三個月,縱使政府釋出「善意」,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但暴力衝突未曾止息,更未能平息民憤,抗爭者仍然高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與此同時,政府正構建對話平台,冀用對話解決問題。作為市民,究竟應繼續抗爭,還是冷靜對話?香港何去何從?
首先,政府責無旁貸,應想盡辦法化解危機。處理當代政治矛盾,對話永遠是必然選項。不少示威者認為訴求已經清晰不過,問題是政府冷漠對待,還簡單以為在條例上讓步就可以相安無事。事實上,經歷六一二、七二一、八一一和八三一,運動已從反修例轉變為反警察。所以,特首落區對話時要緊記,不能迴避市民對警權過大的質疑,要盡力創造條件與「和理非」展開真誠對話。
不能迴避警權過大質疑
現階段,檢視警方守則及程序等工作已交由監警會處理,但政府應明確指出調查報告出來後,會嚴肅跟進,同時不排除在監警會完成工作後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需要和可能。至於餘下的四大訴求是否真的缺一不可,哪些最重要,哪些可以做?怎樣做?唯有通過廣泛對話,才可讓答案展現出來。
堅持極端暴力的示威者固然不易被說服,但不願與勇武派「割席」的「和理非」們,是否應該反思勇武抗爭,寸步不讓,繼續「攬炒」,就能實現主要訴求呢?示威者也要明白絕大多數香港人對亂局感到疲累,不願看到更多暴力傷亡。香港人不應讓全世界看到沒有對話能力,只有永續暴力的香港。
眾所周知,任何衝擊國家主權和安全底線的行為,只會換來中央政府更強硬回應,最終大有可能四大訴求落空。示威者必須認清這個殘酷的事實,盡快調整策略。
需探討如何落實政改
作為市民,應拒絕暴力,集中精力促使政府問責和深入反思,然後提出社會改革。反修例運動徹底揭露回歸以來埋藏在不平等制度下的深層次矛盾,五大訴求當中,實現雙普選或許是化解矛盾的唯一出路。沒有普選,特權階級就一直壟斷資源,阻撓政府的改革方案,壓到幾百萬基層市民的群眾利益,令施政舉步維艱。
高呼普選的人,假如再來一次政改,八三一框架可否接受?不接受的話,又有什麼符合《基本法》的普選方案可以接受?這些具體問題,過去三個月無人問。在政府即將開展對話,示威者,以至社會大眾不能停留在高呼訴求,我們更需要的是把具體訴求講清講楚,動員全社會合力實現。
Metro Daily Hong Kong《都市日報》 #和平與出路
https://www.metrodaily.hk/flipbook/2019/09/26/mobile/index.html#p=10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