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
「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 109自學重考失敗心得- 看板RESI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 關於重考的n種錯誤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問題] 要不要再衝一把?(文長)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後悔重考ptt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TT.CC、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後悔重考ptt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TT.CC、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Re: 【討論】 自學心得(爆炸的心得) - RESIT板 - WEB批踢踢(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 自學重考失敗心得分享 | 109 重考ptt - 旅遊日本住宿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問題] [代PO] 不想待重考班怎麼辦- 看板RESIT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 110在職重考上岸心得- RESIT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大學重考ptt」情報資訊整理 - 愛呷宜花東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 109自學重考失敗心得| 學測重考ptt | 教育百科-2022年5月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版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得勝者重考班ptt | 工商筆記本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失敗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110 重考PTT、112重考、重考班PTT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110 重考PTT、112重考、重考班PTT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在學重考醫學系ptt」+1 - 藥師+全台藥局、藥房、藥品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學測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諸葛亮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學測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諸葛亮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二類重考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問題] 在學重考學籍問題tracy3514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110學測在學重考心得分享 - 重考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自學重考PTT - 餐飲貼文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108學測重考ptt - 軟體兄弟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心得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代po] 重考醫科三考失敗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resit ptt」+1 [心得] 自學重考七次上醫學系 - 藥師家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批踢踢重考板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ptt – 在學重考 - Ophalls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在學重考心得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問題] 在學重考注意事項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班學費ptt - Nikus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一類組重考ptt」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吉哥| PTT鄉民百科 - Wiki Index | | Fandom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在學重考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問題] 在學重考國數乙歷地指考複習- 看板RESI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問題] 重考醫學系停損點- womental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看板RESIT - [代po] 重考醫科三考失敗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大學重考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班ptt [心得] - Qhcoh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班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 110學測重考心得- SENIORHIGH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代po] 109半自學重考心得 - 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 中山醫科...轉自PTT-RESIT板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兩年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ptt 【問題】 - Zilhc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班ptt 轉學與重考的比較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問題] 代po 在學重考請益- SENIORHIGH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班ptt [代po]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班ptt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Re: [討論] 恭喜!高端進入了第4期臨床試驗!!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ptt \ 黑色沙漠手機版中文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失敗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失敗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學測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重考學測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Ptt重考版 的評價
- 關於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指考ptt 二類 的評價
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WOL大聲工作法》x2本
#第一本掛名推薦的書 #竟然在唐鳳隔壁 #名字要取筆畫少的
🙋「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還是一種「有趣的貢獻和自我表達的方式」?讓我驚喜的是,我遇到了一本好書,書中提供一種具體可執行的方法,引導我們從工作的倦怠走出來,邁向更有意義的貢獻和更有連結的人際關係。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orking-out-loud/
【我要大聲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WOL大聲工作法》,作者是「大聲工作法」的創始人約翰.史德普(John Stepper),他提倡企業營造出更開放、協作的文化,也協助個人開創更好的職涯。他提倡的這個方法已經推廣到六十幾國,遍布各行各業,創造出許多熱烈交流的職場社群和專業圈。
這是第一本我以「閱讀前哨站 站長 瓦基」掛名推薦的書。當初出版社跟我接洽的時候,先提供了這本書的書稿給我看。我瀏覽了內容之後,發現作者在說的事情,處處充滿了我自己的職場心路歷程,到現在經營〈閱讀前哨站〉公開分享文章之後,整個人感到改頭換面的樣貌。
我在高科技業的九年職場經驗,歷經熱血青年到資深老手的轉變,從熟稔業務後的被動心態到充滿動力的主動貢獻。這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懵懂的轉變之旅。作者提供的建議與指引,也讓我深感共鳴和啟發,我已經迫不及待把書中的行動指南拿來實踐活用。
【「WOL大聲工作法」是什麼?】
根據作者的定義,WOL(Working Out Loud)指的是一種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正向循環的一種工作方法。他在以下這段獻給台灣讀者的影片裡,詳細說明了這件事: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給予人們機會,一個貢獻一己之長的機會,這是一種貢獻及表達自我的方法。不是為了追求人氣、出名或炫耀,而是為了助人。你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當你這樣做時,你為自己塑造了聲譽、獲得其他機會、培養他人的信任與關係。」
作者在書中用了五個章節說明WOL的重要元素,他也在每個章節後面提出許多問題,讓你用一種做練習題的方式,回答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把一些建議付諸行動。
1.有意義的探索:針對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找到連結並開始實驗。
2.人脈關係:建立有人情味的人脈及找到新的關係。
3.大方分享:樂於分享、不吝給予,秀出自己的價值。
4.工作能見度:讓大家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或任何有助於他人的回饋。
5.成長心態:允許犯錯、困難時求助,一種想要變得更好的心態。
出版社也將這些行動步驟和練習題目,濃縮成一本練習小冊子。因此,這本書其實可以分為「書籍本身」和「12週練習隨身本」,這篇文章先跟你分享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在數週之後的文章,我會再和你分享我使用12週練習隨身本的步驟和心得。
【這本書掛名推薦者的共通點】
大聲工作法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公開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我是以文字和聲音的形式,分享自己透過閱讀之後的「所學、所想、所做」。底下延伸介紹其他掛名的推薦者,他們都是聲量和經歷百萬倍於我的厲害人物:
具有「天才IT大臣」美譽的行政院數位政委 唐鳳 ,她完全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詳見工作紀錄)。她也善用數位技術的創新,讓自己成為連結各方、解決問題的開放平台。最近天下親子推出《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這本新書,直接排進我的待讀書單。
我很欣賞的自雇者 劉奕酉,是一位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他持續公開分享離開高科技業幕僚之後,成為自雇者以來的心路歷程,內容涵蓋他鉅細靡遺的思考步驟,以及不斷蛻變、不斷進化的獨特市場價值。他最近出版《高產出的本事》書中紮實的思考脈絡讓我感到佩服不已。
知名學習平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以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的角度,分享許多對職場新鮮人帶來深刻啟發的文章,在著作《大人學選擇》裡面更分享了身為一個大人,該如何運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做出人生選擇。最近瓦基的文章也受到「大人學」的青睞,即將轉載過去幫助更多的年輕學子。
全台最大線上閱讀社團「閱讀人」的創辦人 鄭俊德,他曾在Podcast分享經營閱讀社群一路上的甘苦談,讓我深受啟發。同時我也很感謝他創立的Facebook社團「閱讀人同學會」,聚集了許多熱愛閱讀和分享的讀者,促進了無數的交流和討論,是每個愛書人不能錯過的好地方。
他們都透過公開分享的方式「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這不但塑造了自己的聲譽、創造更多的機會,也建立了群眾的信任與更深刻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這種「大聲說出來」的工作模式,不但能帶給人們內心的滿足,還能建立外在的成就?
【強調大聲說出來的用意】
作者引用知名的「自我決定論」來說明,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充滿動力?是什麼因素驅使我們採取行動?歸納起來,人類有三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分別是:專精(competence)、自主(autonomy)、關聯(relatedness)。當這些需求獲得滿足時,我們就會獲得激勵、充滿生產力、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最棒的地方在於,「公開分享」剛好可以同時促進這三件事情:
【1.專精】
你可以透過公開分享的方法,表達你正在學習與改善的事情,還有你正在發展的新技能。並且,採取一種「成長心態」去面對所有的新事物。不用擔心分享還不擅長的事情會被取笑,因為你只要記得「你並非不擅長,你只是還沒擅長」,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隨著時間增進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一年半前,剛開始公開分享閱讀筆記的時候,也曾感到非常生疏跟擔憂,我不知道自己分享的東西是否有人要看。直到我偶然讀到國外筆者 Jakub Ferencik 的一段話激勵了我:「如果不為誰而寫,就為自己而寫。書寫是一種自我療程。」
隨著一篇又一篇讀書心得的產出,我治療了自己對職場上例行公事的煩悶,我彷彿抬頭看見世界的廣大,像個興奮的小孩子到處尋找有意思的書來讀。在我重拾生活的動力之後,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職場技能,透過閱讀導入更多元的思考策略,精進自己的領導與管理風格。
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獲得許多關於寫作技巧和職場經驗的讀者回饋,讓我再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方法和步調。回顧來看,公開分享不但讓我得到了寫作專精的提升,也得到了職場技能專精的提升。
【2.自主】
擁有「自主」的心態,是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種心態可以讓人擁有自信、動能和動機。如果你覺得凡事都是別人指派好的,是自己被強迫這麼做的,那麼你很難感覺到任何的快樂。因此,盡可能把自己在做的事情,轉換念頭成:「是我決定這麼做的,是我選擇這麼做的」。
在我選擇公開分享閱讀的收穫和職場的經驗之前,我的心態偏向於「任由生命替我做安排」。這種念頭就像是電影《黑暗騎士》反派小丑說的「追逐公車的小狗」,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管追的上眼前的事情就好。那種對工作感到「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的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
直到後來鼓起勇氣,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我發現自己有權選擇挑什麼書讀、挑什麼話分享、挑什麼主題延伸討論。我也開始意識到,這些文章產生出一種無形的「責任感」,我感覺到自己有責任,傳達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內容。
因此,我意識到自己所做出的挑書和文章選擇,甚至是職場上策略的調整,都是我審慎評估後的決定。我也變得會去思考這些決定的背後,是基於什麼考量和取捨。用這種公開分享的思考脈絡,讓我知道自己擁有完全自主的掌握度,所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令人感到開心和無悔。
【3.關聯】
直到我開始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才發現有許多網路上的閱讀社群,來自各地的讀者分享著閱讀的心得與樂趣。許多前輩分享和回饋的觀點更是我以前從沒想過,這種思想上的衝擊總是讓我感到十分雀躍。
我一開始是在「PTT書版」和「閱讀人同學會」上面分享讀書的心得和收獲。能夠跟許多愛書人彼此分享和交流,是一件很令人感到開心的事。發表文章之後的留言回饋,有時候也會讓我發現許多專業領域之外的好書,從一本書,延伸閱讀到其他的經典好書。
透過公開分享自己的文章,讓我認識各行各業的人們,接觸我以前不曾想過的可能性。有時候也會有一種找到同伴的熟悉感,心想「有其他人跟我很像,我們可以一起發揮影響力」。公開分享讓我跟人們和社群產生了關聯,我的貢獻可以幫助別人,別人的回饋也讓我受惠無窮。
【對我最有啟發的段落:讚美即貢獻】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段落地深深震撼了我。這是我曾經忽略的一件事,現在看來卻十分重要。作者提到,商業作家史考特.伯肯(Scott Berkun)在成為暢銷作家和熱門演講者之前在微軟工作,他寫了一篇文章記錄離職前跟同事的一段交流。作者節錄了文章裡三個完整的段落,:
我在微軟的最後一天,受邀做了最後一次演講。那場合很棒,我有機會向一群好友好的聽眾談重要的事情。後來一位我很敬重的同事走了過來,感謝我做的工作。我問他為什麼以前不說呢?他說他以為我早就知道了。他覺得,我可能經常聽到那些話。基本上,他不希望我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耶!」還有什麼說法比這句話更荒謬的嗎?
這件事讓我想到,自己看過或讀過很多對我很重要的東西,卻很少回以任何讚美。我喜歡的書(或讀過幾十遍的書)、我喜歡的講座、我收到的好建議等等,但我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人。或者,我從來沒有花心思支持別人的成果。數十人說了實話,讓我變成更好的人;或是在別人不支持我的時候,繼續支持我,但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話對我有多重要。**我發現無數的行為對我產生了影響,而我卻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事,我因此受害而不自知。**原來我比這位在我即將離開公司時才感謝我的人還不如,他做了一件對他重要的事。他直接走過來,正眼看著我,表達感謝。我這才發現,那種感謝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的。
我以前從來沒有學到要記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簡短的電郵、網站上的留言、握手與一句謝謝。我意識到,在我那扭曲的小小心靈閣樓裡,在一個布滿灰塵的黑暗角落,潛藏著一種想法。那種想法覺得,在那些情境下給予讚美,有損我的自我評價;讚美別人就是承認自己的某種失敗;也就是說,我把那種讚美與拍馬屁聯想在一起。現在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愚蠢,因為承認別人的好比自己做得好更難。任何人都可以批評或接受讚美,但啟動正向交流才是有影像力的人的特色。
這段話,我重讀了很多次,回想起那些沒能說出口的讚美令我感到愧疚,打破自己吝於給予讚美的內心糾結,意識到有時候連一句讚美都懶的說是多麼的可惜。直到現在,我才體認到「原來給予讚美也是一種貢獻」。希望我發現得不算太晚,我終於學到,發自內心給予讚美可以是多麼自然的一件事情。
【後記:大聲說出來】
如同作者所說:「成功不是一條精心規劃步驟的整齊路線,也不是順著許多人走過的路前進,而是有意義的探索,每一步都產生學習效應與連結,並增加一系列的可能性。」我回顧了自己公開發表文章的心路歷程,每次的分享,對自己而言都是微小的成功,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學習。
我也想跟你分享我在《為一般人而戰》這本書中深感共鳴的一句話:「我們要為彼此而戰,因為我們的心靈互相寄託。爬到山頂,同時告訴背後的人我們看到了什麼。」閱讀與寫作就像是我的兩支登山杖,期許自己奮力攀爬的同時,持續與你分享我所看到的一切。
你什麼時候開始「大聲說出來」都不嫌遲,因為:「不管你年紀多大,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可能在你眼前,包括你從未想像過的可能性。你的人生意義不需要和未來某個遙遠的目標有關,而是和你每天的生活方式有關。它可以是某種實踐,而不是結果。」
經營〈閱讀前哨站〉之後的時光對我來說,簡直美好得不像真的,「公開分享」或許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實踐。
【抽獎辦法】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1、抽出「2本」《WOL大聲工作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第一個想到「大聲工作法」的代表人物?你有什麼想法?例如:「我覺得 唐鳳 公開會議逐字稿的方式,讓政府更加親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1/10(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11(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國民黨做了一個很失敗的操作,「綠色是原諒的顏色」。
這個操作除了失敗,還有兩個更嚴重的問題
其一,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網絡梗。
就算客氣地不說這是被文化統戰,也至少是被同化而不掙扎。
其二,這是一個具有強烈父權意味,打壓「不夠陽剛的男性」,並且毫不令人意外地,厭女梗。
_______
全文很長,誠摯推薦 Medium 圖多排版好讀版
上: https://kt.pros.is/SHCEF
下: https://kt.pros.is/PYKE6
或是 Matters,歡迎按右下的拍手按鈕讚賞一下
https://kt.pros.is/RZDXW
_______
「綠色是原諒色」是中國多年來歷久彌新的網路梗,起源是中文的「戴綠帽」。
最初比較熱門的變體改編自張韶涵《歐若拉》「愛是一道光,綠到你發慌」。
還有數位諸葛亮掛在嘴邊的「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必須帶點綠」,及同款梗「只要生活過得去,哪怕頭上帶點綠」。
這說的是吃軟飯少奮鬥十年的男人就不要計較老婆外遇了,或是如果想升官發財,就得接收長官上司的小三小四小五,幫他們處理外遇對象的合法地位,又繼續放任她們跟上司發展關係。
再晚一波的「當然是選擇原諒她」跟ptt母豬教一樣,難以具體溯源「第一個」提出的人,但可以輕易抓出幾波網路高潮。
其中比較熱門的「事件」,一是熱門段子
「誰沒個過去,誰年輕時沒犯過錯,誰沒上過床,誰沒破過處,誰沒含過雞吧,我第一個給了前男友又怎麼了,我們是真愛, #你一個接盤的有什麼資格計較,大男人要心胸寬廣, #不就是媳婦兒是破鞋麼, #不就是媳婦兒被人操了幾年麼, #不就是媳婦兒含過別的男人雞吧麼, #不就是媳婦兒肚子裡死過幾個人麼,不就是喜當爹,媳婦兒生了別人的孩子嗎,有什麼大不了,這些都不能包容,你就是個自卑陽痿不成熟心理變態的小人, #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
隨之而生的就是各種以綠色為主色的梗圖。
再是音頻歌手「洛天依」(請簡單理解成中國版的初音未來,火紅程度也差不多)歌曲《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和中國古風圈男聲團體「滿漢全席音樂團隊」歌曲《當然是選擇原諒她》。
這些梗圖、音樂既嘲諷「被綠」的男人,無法控制自己女人忠貞的男人不夠陽剛,選擇原諒的男人則更加「失敗」「墮落」「不威武」。
並且,在將這類男性刻意描繪成卑微、受委屈時,反襯女人不專一不忠貞還振振有詞的惡劣樣貌,通稱這些是「女拳主義」「田園女拳」,大抵等同於母豬教說的「女權自助餐」。
接受這些渣女的男人都被統稱為「接盤」「接盤俠」,類同母豬教口中所謂的「資源回收」「資源回收業者」。
也跟母豬教一樣,他們會聲稱自己針對的不是所有女人,是那些渣女,甚至聲稱是為被綠的男人討公道。
但他們製作、使用梗圖的時機越來越廣,廣到根本任何人都可以被罵到,隨他們定義。
例如,演員白百何被週刊拍到「外遇小鮮肉」,前夫出面表明他們已離婚兩年只是顧及孩子未公開,白並非外遇,女方卻仍被用「當然是選擇原諒她」來嘲諷攻擊,甚至同情前夫被「瞞分」還得出來澄清實在委屈。
他們也無法回應,為什麼相關創作中渣的都是女性,為什麼渣男這麼多,每次爆出八卦時卻只會針對「個人」進行批評,不會有針對男性整個性別群體的集體惡意創作熱潮。
女人被劈腿就是被劈腿,男人被劈腿卻能專門造一個詞「戴綠帽」,並由之開展出一系列衍生。
這就好像我們在中文裡,有特別針對女人造詞的「婊」「紅杏出牆」「棄婦」,卻很難找到能完整對應詞義的男性版本。
我們也能很輕易的從數位諸葛亮的轉貼裡發現,願意響應他這波操作的黨公職,女性比例遠高於男性。
也很巧,他分享男性公職的貼文,都不敢用他的統一文案「要想生活過得去,身上必須帶點綠」。
顯然,男人對於頭上戴綠還是更排斥,而簡勤佑很清楚他用的梗原意為何,不敢得罪男性公職。
說到底,男人對於頭上戴綠還是更排斥。
而這些都源自對男性和女性的性忠貞有截然不同而顯著的標準:
女人劈腿是渣、是髒、是下賤;
男人劈腿是渣、是髒、但是也有點值得被鄉民網民吹捧羨慕。
女人被劈腿而選擇原諒人們同情、恨其不爭;
男人被劈腿而選擇原諒,人們同情,並且訕笑。
回到使用來自中國的網路梗,是被同化而不掙扎。
「習得」中國用語,跟被中國用語「同化」是兩種層次,中國國民黨的數位諸葛亮這次的操作表現,更接近後者。
我想先說梗是什麼。
一個梗能紅,是因為它夠幽默夠好笑。
幽默是語言的高級運用,成功的幽默必須精準打中使用該語言族群的共同文化記憶,才能讓聽者讀者會心一笑。
所以國中男生之間會有很多爛笑點,很多班級或社團甚至會發展出某個語氣詞如「咻咻咻」「喂~」,反正就是外人有聽沒懂,族群內部的人卻會哈哈大笑的默契。
也就是說,幽默的基礎建立在「我懂你的明白」,它能確認出「我們是同一群人」,或著反過來,證明「我們都不是那種人」(比如嘲笑客家人、426)。
幽默有建構群體認同的互動功能。
拿恐龍推事裡的法條笑點去靠北工程師講,顯得莫名其妙;
拿市井黑道的行話梗去跟政大學生講,他們也接不到。
我在市場學會跟選民交陪的氣口,用來跟性別NGO的朋友溝通,人家只會覺得我又油又low。
如果我切換得回來,能好好用學術語言表達自己,那我就是「習得」了這種市場氣口;
但如果我切不回來,變得只會用這種氣口說話,忘記過去在學術圈社運場的應對進退和語境,那我就是被這種市場氣口「同化」了。
博恩過去的脫口秀就常常引發這種討論,比如最嚴重的一次:
「我們」可以拿鄭南榕自焚開玩笑嗎?
這個梗要成立有兩層門檻,第一層,聽者要知道鄭南榕自焚事件;第二層,聽者要覺得這個文化記憶是已可被用作幽默素材的。
在第一層就卡關的人不會覺得好笑或難笑,因為他沒聽懂;
進入第二層的人,則自動摩西分紅海般分做兩派不同的「我們」。
而這就是被中國用語「同化」的危機之所在。
語言的使用是會生疏的,比如一般人的英語巔峰是高三,考上大學後不說不看不背單字,就越來越爛。
中文作為台灣人的母語,我們不會忘記怎麼用它進行日常對話,但如果我們光是被動地接受中國用語和中國的梗,因為很方便、不用想,習得一次後之後看到都會覺得很好笑,我們好像也就不需要繼續思考怎麼用台灣用語去創造梗。
畢竟看上面,原來成功的幽默是這麼複雜困難的,幹嘛不撿現成的梗就好。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做社群的人,每天要幫公司、老闆發文想梗,當然知道「跟風」比「造風」快見效。
久而久之,缺乏練習,我們就不太擅長用自己的語言造梗。
我們共同能理解、接收到的幽默,都是中國幽默,和他們共同感受一種文化記憶,缺乏新的、屬於我們這個群體的梗。
再回頭看,這次事件作為一次社群操作展現了什麼。
一個有正常判斷能力的社群經營者,都知道並非什麼梗都能用。
任何梗都可能觸怒某群人,但永遠走溫和的中間路線就別想紅,所以我們做出的每個社群判斷,某種程度上都是在評估可以觸怒誰、不能觸怒誰,觸怒的成本會不會太高。
要正確判斷好這件事,必須牢記自己的核心價值,和我們要的受眾是誰。
中國國民黨在靠北蘇睏嘲諷性工作者時就失足了一次。
既然操刀的是一個登記在台灣、競逐台灣公職的政黨,使用中國的梗存在什麼風險,數位諸葛亮應該要知道。
但他還是用了,如果不是他忘記業主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或者業主的核心價值並不在乎這個風險,那就是他懶於或沒有能力使用台灣用語造梗。
或許正是因為簡勤佑出身Dcard,而台灣最熟悉善用中國梗的年齡族群,恰是年輕的在學學生,他才以為這波操作「會中」。
這也是許多台派獨派擔心的:
台灣失去華文圈文化中心地位後,現正熱愛TikTok、瘋TFBOYS、博君一肖的年輕人們,會不會是天然統的一代。
我不覺得喜歡這些東西就一定會成為統派,我自己也有愛的本命。
關鍵還是在,我們能不能覺察自己喜歡、被戳到笑點或萌點的事物背後有何風險,
然後讓自己是「習得」而非「被同化」。
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 關於重考的n種錯誤 的推薦與評價
看板, resit. 作者, maple0419. 時間, 2021年08月25日 · 作者, maple0419 · 時間, 2021年08月25日 · 留言, 23則留言,12人參與討論 · 推噓, 12 ( 12推 0噓 11→ ) ... ... <看更多>
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問題] 要不要再衝一把?(文長) | PTT 問答 的推薦與評價
19 F →ChrisMed: 把失敗歸咎於在學重考。但如果還是想在學重考,北醫大一 08/13 01:29. 20 F →ChrisMed: 的課都還挺輕鬆的,考古背一背就75分起跳了。 ... <看更多>
在學 重 考 失敗 ptt 在 [心得] 109自學重考失敗心得- 看板RESIT 的推薦與評價
代po
內容:
我是https://www.ptt.cc/bbs/RESIT/M.1571845550.A.971.html這篇的原PO
先說結論:學測之後太懈怠、太自信第一階段志願亂填、英文手寫題疏忽了、二階炸裂
最近板上成功的心得文不少,來發個失敗的心得作為有需要的人的借鏡
一、成績:
應屆107學測
國15 英14 數14 自14 社15 總72
第一志願台大資管 上台大圖資
重考109學測
國15 英14 數15 自15 社15 總74
第一志願北醫牙醫 翻船
二、背景:
107年中部某夜市高中畢業,高中三年都是社會組,讀語文資優班,原本第一志
願是112商管類,但學測炸了跑去文學院,讀了一年之後發現興趣不合,再加上覺得自己
再唸下去對未來就業也沒什麼幫助,因此決定休學重考,目標是醫牙電資。
考完學測自己對出來預計應該可以滿級,但放榜看到英文掉一級,心涼了半截,
還是硬著頭皮填了五個醫牙,一個台大資工,還花了不少時間去畫室練素描雕刻,結果一
階只過112CS,二階結果出來,校內分發後備15,最後不錄取。
先講重點,學測不要在乎到底考了多少級分,尤其今年特別簡單,考的稍微高一
點太過疏忽就會像我一樣大翻車,學測後都在弄其他有的沒的,等到全心開始拼指考已經
是四月中了,大概也是準備涼了。
三、過程:
應屆那年以台大資管為目標,但英數加起來少一級,所以一階沒過,因為有台大
情節加上跟家裡賭氣不想念警大,放棄交大政大資管,轉而跑去讀一樣帶有一個資字的台
大圖資,讀了一個多學期之後覺得不是我想要的,再加上轉系失敗,決定休學,八月中正
式開始讀書,每天泡在圖書館。
我個人讀書不太會給自己規劃太瑣碎的進度,大概只會規劃預計幾月之前讀到哪
裡而已,當時大概十一月完整的全部讀完一輪,之後開始每天做北中全模考題還有歷屆,
再把不熟的部分讀過第二輪,到了十二月底進度已經告了一段落,重新再刷過一回近十年
歷屆,最後兩個禮拜其實是有點放空狀態的,基本上也讀不下書了。
至於在準備的過程中我覺得適度的休閒娛樂還是可以有的,應屆時因為有和同學
一起讀書,互相鼓勵督促,聊聊天也不至於太悶,但重考是非常孤獨的,一個人悶著頭搞
自閉,而當時的戰友現在都在過快樂的大學生活,難免會有點不平衡,像我做為一個臭宅
宅,每天還是會在休息時間開個手遊,戳一下老婆,有時候真的累了還是需要一個溫柔的
慰藉的,呃...扯遠了,總之,娛樂什麼的我覺得不必一刀切去,有時可以作為一種獎賞
或是一個喘息的機會,我十二月初甚至大老遠的跑去台北找以前台大同學玩,看演唱會轉
播之類的。
整體而言,我自己印了近十年份的北中全模練習,然後也買了翰林的學測週計畫
跟晟景的複習週記,而每讀完一個單元就先寫一回複習週記,隔幾天再練習同範圍的週計
畫,然後因為我的個人讀書習慣,除了英文單字要每天背之外,我兩次學測都採用一天讀
一科的方法,一口氣讀完完整的章節。
重考期間我的作息規劃如下:
8月~11月
8:30~10:00 背英文單字、閱測
10:00~11:45 讀當天安排的科目
11:45~13:00 回家吃飯,休息
13:00~14:30 讀當天安排的科目
14:30~15:00 小睡一下
15:00~17:30 讀當天安排的科目
17:30~19:30 吃飯盥洗休息
19:30~22:00 寫題本練習,複習前一天讀的內容
22:00~23:00 耍廢完就睡覺
呃對 這段期間我都滿早睡的
11月~12月
大致同上
下午時段會練習當天科目的模擬考題
另外每天晚上一定會寫一回數學模考題,維持手感
六日按照學測的時程來練習歷屆
12月~學測前1~2週
每天就寫歷屆試題,因為我數學比較不穩,所以我把大考中心網站上找得到最早的學測數
學歷屆都印出來寫過一次,其他的空閒時間就背單字還有寫自然科的模考題,確認一些細
碎的觀念沒有大問題。
學測後~1月底
唉呦過年嘛
2月~放榜
照著之前的方式開始念指考,但因為幾乎都是沒接觸過的東西,讀起來很吃力,
晚上就整理二階要用的資料,但過年有點糜爛過頭了,有點找不回衝勁。
學測成績出來之後,我讀指考的時間大概放掉70%,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順利通
過一階,但等一階放榜又有點太遲,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拿來準備牙醫術科考試跟台大二
階筆試,尤其我的素描是毀滅性的沒天份,還要再空出時間讀演算法,幾乎都沒碰指考了
,也埋下失敗的種子。
如我上面所說,六個志願只過一個,因為之大學前有修過程式設計,所以筆試選
考程設,之後兩個禮拜全力練習程式語言,在Zerojudge上面刷題,考完二階成績公布之
後備審90分/筆試只有36.75分,校內分發備取15名,確定無緣。
不過我的備審分數高到我有點意外,可見教授根本不管我是不是重考生,甚至我
高中是一類組的,我的備審內容就只是把我之前準備資管的內容改好,然後加入大學學到
的東西,跟做過的小作品,不過我有特別強調我的在校成績3%,組排前十(雖然這在社會
組很容易辦到就是了,畢竟段考難度跟二三類組比根本是不同的世界),最後才放人文相
關、跟資工關聯較低的背景。
至於現在,倒數剩下一個多月還沒讀完,每個主題又都是我完全沒有學過的概念
,準備指考的方向也都慌掉了,我自己評估今年要上榜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了,打算加減讀
完之後今年考個身體健康的,明年再戰,希望到時候有機會發個成功的心得文。
四、各科讀書方法:
雖然是慘敗,但還是附上我各科準備的過程吧,尤其是一類想要跨組考的一定要把握相對
簡單非常非常多的學測上榜啊
國文(107 93.6/35.5 15級 109 94.8/30.5 15級)
用書:
1~5冊課本
翰林版文言文大講堂
翰林版學測週計劃
晟景學測複習週記
詮達考前60天題本
自己印的近年北中全模
近十年歷屆
我覺得大講堂整理的成語跟形音義還算不錯,其他沒有特別推薦,主要還是以課
本抄的筆記和大講堂交互著看。
準備選擇題的話其實沒什麼好說的,考第二次我深刻覺得我買的題本真的都是寫
心安的改制度都第三年了,參考書還是有不少偏離大考趨勢的題目,維持自己讀閱測的手
感比較重要,其實國文這科近幾年的趨勢很明顯讀課內的東西效果並不大,考前最後再把
形音義還有成語再讀熟就好
作文我是回去請高中國文老師幫我改,每個禮拜固定寫一篇,題目的來源主要是
模擬考跟參考試卷,這個我可以多談一些,我高一時的作文還滿糟糕的,到高三時幾乎是
每兩天寫一篇來傷害國文老師的眼睛的,後來在跟老師不斷討論、修正之後,也整理出一
套我自己的公式,重考這年只不過是重複操作而已
具體來說的話,感性的部分我是找一到兩個適合自己的體裁,適應不同的題型,
然後把這寫體裁鑽研到最精,再查好適合的名言佳句,最後一定要有對於自己生命的反思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我是從南投跨到台中去讀書的,我就每篇都寫思鄉遊子的情懷(對
,我知道很做作),開頭扣題,然後哪一段放哪些句子,怎麼轉折,怎麼敘事全部都是事
先準備好的寫法,進考場只要把這些現成的東西拼在一起就行。
至於理性,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具體事例,還有論證言之有物,結構嚴謹,把
論點寫清楚就差不多了,所以一些時事或是科普的文章多少可以作為寫作素材,而最省力
的方法就是從各個考題的閱測裡面收集。
數學(107 91 14級 109 100 15級)
用書:
1~4冊課本
對話式
翰林版學測週計劃
晟景學測複習週記
詮達考前60天題本
詮達學測模擬搶分題庫
華逵高中漫畫異數學:排列組合
自己印的近年北中全模
近二十五年歷屆
算是我的罩門之一,不過近年來考的越來越簡單,加上我大一有接高中數學的輔
導老師,省下不少複習的心力,今年也算是賺到能讓我撈到15級,我的做法是把寫完對話
式一個單元,就轉過去寫複習週記之類的玩意,如果有些觀念或公式推導不清楚的,隨時
翻課本,到了一個段落之後,每天一定計時寫一回模考維持手感,避免計算錯誤之類的過
失,當然某些題目太偏門也不必鑽牛角尖,只要大觀念不要有問題就好,到鄰近考前再從
八十幾年的歷屆開始全部寫過一遍,舊課綱題目跳過。
我覺得準備學測,對話式算是相當夠用了,詮達題本其實沒特別推,不知道為什麼
,我高三時寫得很爽,但重考時回頭來看,其實有些題目有點莫名其妙。
另外,如果有特定單元不熟悉可以買那個單元的專書,像我的排列組合可以說是
糟的一塌糊塗,所以我另外買了排列組合的專書,我覺得華逵這本還可以,雖然那個漫畫
實在是很尷尬...,但用人物對話問答的方式滿容易找到自己的盲點的,這本在應屆時可
以說是救了我的排組,重考時有問題也隨時拿出來翻。
英文(107 66/22.5(?) 14級 109 69/18 14級)
用書:
常春藤7000單
翰林版學測週計劃
晟景學測複習週記
晟景克漏字
詮達考前60天題本
自己印的近年北中全模
常春藤歷屆
兩次都無法打破的魔咒,其實怎麼讀英文我自己也沒什麼概念,主要還是每天死
命背單字,練習寫克漏字跟閱測,非選的部分我沒有特別請人看,全部都以選擇題為主,
結果今年就吃了非選的虧了。
自然(107 10x 14級 109 120.x 15級)
用書:
物理新關鍵
引航化學總複習
魔力學測生物
大滿貫生物
地科新關鍵
翰林版學測週計劃
晟景學測複習週記
詮達考前60天題本
詮達學測模擬搶分題庫
學測範圍的物理並不是特別困難,尤其基礎物理都是國中的延伸,文組如我也能
夠輕鬆拿分,我就很單純的先寫過一邊複習講義,再以大量題目練習抓出錯誤的部分,對
於每個公式,每個概念都要徹底了解它的定義還有使用方法,每個主題觀念一定要清晰,
完全搞懂到底在說什麼,背公式反倒是其次,不清楚的觀念我會另外整理成一份筆記,考
前翻閱。
化學大致和物理差不多,但像是基礎化學二有比較多記憶性的東西,像是沉澱表
或是有機物的性質之類的,我也會另外整理一份筆記,手抄過才有印象。
生物和地科兩個都是背科,我會先架構每個主題底下的小主題,再一層一層的下
去抄每個主題下的重點,整理成筆記,一來加深印象,又可以快速翻閱不清楚的觀念,生
物在經過107的洗禮之後,每個單元還會再對照到選修生物裡面對應的單元交叉讀。
整體而言,我的自然科準備以題海為主,當然每個觀念一定要讀到清晰,課本在
旁邊隨時對照。學測第二部分再送八分,只要抓住核心觀念,14、15都不是大問題。
社會(107 126(?) 15級 109 沒對答案 15級)
用書:無
因為是社會組班,應屆時有很多堂課都在複習,所以觀念還滿清楚的,最主要把模考跟歷
屆的觀念寫過、看熟就差不多了,重考時因為不採計直接裸考,剛好賺到今年送的六分。
五、總結:
半夜睡不著覺,乾脆把這篇心得打一打,最大的敗筆真的就是二階筆試的選擇失
誤,還有學測過後太懈怠了,不過仔細想想也沒什麼好抱怨的,畢竟是自己的選擇,準備
不僅不夠努力,還完全準備錯方向,落得申請指考兩頭空也是理所當然,明年預計還是回
去台大拼在學重考了,也祝福現在還在苦海掙扎的人指考順利,早日上岸。
--
○ ╭─────╮┌─────┐┌┐┌───┐ ○
ο │ ╭╮∣╰┐ ┌╯∣└╯ ∣ ○
ο │ C │└╯ ∣ CIH ∣ ∣ ∣ ο
。│ │┌╮ ∣ ∣ ∣ ∣ ο
. │ ╰╯∣╭┘ └╮∣┌┐ H∣.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4.128.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ESIT/M.1590620313.A.0DA.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