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佛教 修行 如今信佛,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在這些人中,未必會 修行 。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 學佛 ,學道的卻少之又少;當然, ... ... <看更多>
Search
Search
如是我聞#佛教 修行 如今信佛,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在這些人中,未必會 修行 。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 學佛 ,學道的卻少之又少;當然, ... ... <看更多>
#1. 【中台世界】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修行 ,先要明白心在哪裡?人人本具的靈明妙覺,就是自己的本心。這念心人人本具、個個都有,也就是我們知善知惡的這念心,所以「知」很重要。修行不能像木頭一樣,什麼 ...
#2. 初學者該如何認識佛乘宗?
佛陀的本懷是要讓眾生成佛,而「佛乘大法」即 釋迦佛最希望傳授之法。 如果您學佛、修行多年,但觀念、思想仍然停留在原點,那又怎麼能解決自己的煩惱痛苦 ...
#3. 07淨空法師學佛答問61-70
【答】理事會就是管理道場的,有人說一定要佛教徒,一定要受過三皈五戒、菩薩戒的。我不是這個想法,我在台灣,大概在三十年前,我建了一個佛陀教育基金會,向政府立案的。
有為者小小福報,凡是帶著有求菩薩的目的的心都是有為者,談不上功德。從中不難看出真修與假修。真修者:「見景生情心不動,般若智得菩提行,利益眾生無為 ...
#5.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十一) 淨空老法師 - 華藏淨宗弘化網
學佛 最重要的是學智慧,你看最近我們《華嚴經》講到這一段,「正行甚深」,完全是智慧。 ... 回歸到本善,在我們中國稱為聖人,在佛家就稱佛菩薩。
答: 佛教徒以慈悲為懷,那是一分內心的憐憫,不但不殺生,更要放生。 放生的意義,乃在於見到動物(有情眾生)有危難,你抱著救苦救難之心, ...
#7. 初機學佛必備基本知見
佛教是根據佛陀的人格及其教育為信仰,以其教化和實踐為中心,而建立的宗教形態。 六、什麼是佛法? 簡單的說,佛法就是過去諸佛成佛的 ...
#8. 菩提心就是覺悟的這念心。修行,先要明白心在哪裡?人人本具 ...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九十三年度結夏開示想成就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精進用功,但是精進用功的方法要正確,不能走遠路,更不能走錯路。在佛法中,沒有在心性上用功, ...
#9. 師尊慈語- 善書緣
感恩的心最美。要效法仙佛的精神。有一顆不忍人之心,就要好去開展,讓天心流露出來。 對於社會上的 ...
#10. 第五章弥勒菩萨- 圆觉经略说 - 佛教
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为菩萨最后身,他与释迦牟尼佛本是同学,将后补释迦佛,成为 ... 寺庙里所供的韦驮护法神,他就是南天王天的天将,他发愿要为娑婆世界的修行人 ...
#11. 慈悲三昧水懺第11講~ 第20講 - 開心蓮線
接著就要起懺,所以要先讚嘆,天上天下無如佛,三界中沒有一個能像佛那麼尊貴。十方世界亦無比,沒有其他的修行能與佛相較,因為佛是究竟圓滿,世間 ...
#12. 一個學物理的人對佛教的認識
佛教徒修行的程序可分為學、修、悟、行、得五個階段,經此五個階段才有可能達福慧兩足尊的佛果。學佛是初步,以信為最重要,最初的發心要正確,若發心不正,為貪圖神通等, ...
#13. 證嚴法師《淨因三要》 - 佛弟子文庫
我們要以誠來學道,但是起步一定要從信開始;「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要學道、成就功德,一定要先建立自己的信用;若無法讓人信任,則連做人 ...
#14. 修行 - 果煜法師
我既不是文人,也無意創作,可是文稿卻一篇篇寫了,且現在又要出版成書。這是怎麼回事?現在簡單說明緣起:在我個人學佛的過程中,每隔一個時期,我總會回顧過去所習的, ...
#15. 法語- 社團法人臺中市善生佛學會
保持慈悲的心態,心自然會開放,你會發現跟人溝通會容易許多,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你對對方的苦樂能產生共鳴。 ~達賴喇嘛尊者開示~. 若想投入修練,自己應該要先 ...
#16. 輕鬆學佛法-法語 - amtb.
也就是念佛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是什麼樣的心態,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必須要遵守的五戒十善,叫根本戒。淨宗非常重視,這個東西做不好,對往生會產生障礙。 五戒十善幫助我們放下 ...
#17. 慈濟精神 - 奈普敦智慧平台
中道是安全的行徑,是一條大菩提道,是一條康莊直路,若能走入中道,就不會走入執有而迷的纏縛,或墜入執空而迷的陷阱。要回歸佛性的「妙有」,「般若」是 ...
#18. 人生最后的功课.pdf
活着的时候如果有念佛的习惯,且. 往生西方的意愿强烈,这又比平常不念. 佛,临终请人助念要稳当得多。所以,. 还是应该平常做准备,以免「临时抱佛. 脚」,乱了方寸。
#19. 學佛釋疑篇 - 喇嘛網
那假如我們不皈依的話,也就說表明我們對學佛缺乏基本的誠意,又怎麼能夠真正地契入佛法呢? 問: 怎樣才算是佛教徒,有明確的規定嗎?一定要誦經嗎?
#20.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下) - 七葉佛教書舍
此處說捨家是心上捨,心上不要牽掛。有人說:「若不掛念家,如何維持生活?」其實這全是妄想。我常勸人家要學佛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然後你就明白了。人的一生,一飲一啄 ...
#21. 透視靈驗.我從拜拜背後發現改變命運的祕密: 仙佛菩薩看如何 ...
「那麼多人在求神賜平安富貴,神明助人的準則是什麼?」「去哪間宮廟、拜哪一尊神才比較靈驗?」根據2005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調查,臺灣人口中,扣 ...
#22. 人間佛教修行生活的食、衣、住、行四個面向之研究 - nhuir
題,有關修行生活的記載,所謂人間佛教的修行生活,無非是要人生活自在及 ... 行的種種方便,與佛陀時代的食、衣、住、行的方面,早已不相同了, ...
#23. 我對於禪的研習與體驗的心路歷程(下)
最後 ,我終於找到一種最有效的做法,便 ... 我們或許可以想一些我們的先人的慷慨激越、不怕死與痛苦 ... 道元由佛學說下來的各種階段:佛學即要學佛,學佛即要學自.
#24. 星雲日記(1993/1~1994/8)
佛道要在眾生身上求,所以,學佛修行要多講常住、多講大眾、多講佛教、多講 ... 將「卍」字寫成「卐」字,雖曾向他表示寫錯,但他仍沒有要修改的意思;他又在佛像旁立 ...
#25. 巴利與漢譯經典中天使(Devadūta)的意涵 - 福嚴佛學院
《大品經》也說「是人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亦隨喜,所以者何?上人應更求上法,我終不斷其功德」。一則說「行菩薩道」,一則說是「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
#26. 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 佛光山
我們的修行,可能不如老禪師,老禪師入定這麼久,到最後都受不了跳蚤的干擾,更何況 ... 我們來這裡念佛七天,回去以後好像變了一個人,不過要真正脫胎換骨,就要先能 ...
#27. 慧律法語(2)
若想藉著別人的安慰來解脫的人是永遠不可能解脫的。 徹底的認識了我們的無知你就會解脫,但是眾生總是用更多的無知來束縛自己。 學佛除了智慧之外還要有勇氣。
#28. 第三章信仰與實踐| 創價學會全球網
「信」就是確信末法的正法——大聖人的佛法,尤其是其究極的御本尊。「信」,可以說是佛道修行的出發點,也是回歸點。「行」是改革、開拓生命的具體實踐。「 ...
#29. 四十一、本論的架構與內涵——以三十八攝頌收攝
《菩提道次第廣論》總攝三藏十二部精華,說明成佛次第。日常老和尚致力弘揚本論, ... 二十六、成就利他發弘誓,為速圓滿此誓願,進受大戒起大行,勤勇修學求加持。
#30. 自序 - 印順文教基金會
佛陀悲智雙運、福慧圓滿,我們學佛,也應發慈悲心, ... 獻學應該用來幫助佛教思想的理解,若只是為文獻而文獻, ... 要先作眾生的馬牛,為眾生受苦,為眾生服務。
#31. 禪修新手Q&A - 法鼓山傳燈院
曾有人跟我學佛,一開始就說:「師父,我要修行。」 我說:「好呀,你打算怎麼修行?」 ... 打坐可說是禪修的基本功夫,就像練武的人要蹲馬步。
#32. 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但部分佛教徒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卻非如此,甚至呈現一些導果為因的佛教徒,除. 了非以純然清靜的心來面對佛法,對於修持佛法的效果更是強烈冀求,這類信徒,在.
#33. 小心!不要擔到別人的業障! - Tumblr
慈悲要有智慧,助人、度眾、行善都要用正確的方式,才會有好的效用和圓滿的結果。上述有緣人認真修行、慈悲助人,看到身邊的人有困難,很積極地介紹牟尼精舍資訊以及「因果 ...
#34. 明倫/佛學問答/通問第一之二
若是先求往生西方,取得自在神通,然後再來度生,未免是懼拒度生事業之苦楚。 ... 然凡業如冰,佛因如日,久久即可將其融消,此又學佛能消災免難之理,兩不矛盾。
#35. 下士道(1)講座 - 淨蓮上師佛法網站
這樣的學佛修行人,因為沒有想到下一世會去哪裡,所以他的學佛修行只是利用佛法,來達到他所求的目的這樣子而已。他行善,是為了求果報、求功德,不是為自己求,就是為家人 ...
#36. 成佛次第 - 法爾禪修中心
(證空及性用,本是修行人到最後理論都能懂得,但唯一習氣是否斷盡? ... 若認知歸於佛是名方便,若了無取著是名般若智;若求一切法是名方便,若了法性空是名般若智;若 ...
#37. 幸福啟示錄
這世上,對某些人來說,是為了要爬升的梯子。 但對某些人而言,則是 ... 學佛是讓你認識人生的真理,而從我們的心裡 ... 修行要有志氣,乃在於肯與不肯之間(放下即.
#38.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生命教育學會
所以,要趕快消業障,要修行才能得圓滿而成佛。要知道這種論調是人自己的想法,若沒有善知識的點破及經典的引導,告訴我們生命本來圓滿的事實, ...
#39. 人生小語(靜思語) - 紫微人生
34 為人處事要『小心』,不要『小心眼』。 35 人生『惜福』,才能『幸福』。 36 『做中學』─上求佛道;『學中做』─ ...
#40. 四無量心—
修行人 先要調心的過程,才能得到沒有心的境界;而調心的過程,重點在於調「受」。 ... 而不離眾生的方便,就是四無量心的修行,因為有慈悲喜捨,所以不離眾生。
#41. 佛學雜感散文集
「內學」,佛經是「內典」,學佛是「內求」;離. 開心法,何有一法可得! ... 我輩念佛學人若不明「心地」法門,不 ... 性,最後回歸本善;也就是要我們在這芸芸眾生,.
#42. 靜老說的話
Β、落實念佛的人,是出離六道,有智慧的心,會帶給人「快樂」。 六八、真誠心要往生西方,心不忘記佛,又真誠心念佛號的人,即是用功。
#43. 廣海明月0447 依師做對了,問題迎刃而解-心得回饋
任何愿趣佛陀道的人,都应该依止善知识,对于善知识所传授的一切佛陀教言,都视为凡夫成佛的助缘,更要对所有的道理,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 它排在跟善知识学的一个很重要 ...
#44. 顯如法師文集 - 法雨道場
學佛 就是學習覺者的智慧─洞察善惡、苦樂因緣而不受情緒和偏見的干擾,從無知無明的 ... 修行人要把批評當做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即使是惡意的批評,也要 ...
#45.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
禮拜是基本學佛的第一步,像我們進小學開始上課時,還要先向老師行個禮呢! ... 學人要深入經藏,非得切實發求證心仔細參究,並將所讀經文徹底回歸於自己內心不可。
#46. 圓覺文摘我為什麼要學佛
的修行人更能化煩惱為菩提,轉五毒為五智!儘管學習的方式不盡相同,但走上. 了生脫死、來去自如的菩提大道,則是每個生命的無始清淨大願。 《我為什麼要學佛》第一集 ...
#47. 淨土宗高雄念佛會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 ...
無欠缺任何資糧也就是說它甭用具備什麼、甭用以次第修行成就佛道而來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是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當下,阿彌陀佛的圓滿果覺一時在我們心中就起了作用!
#48. 台北-教師讀書會
學佛修行 若能「勘破、放下、自在」,妄、淨都不會縛人。 ... 漸漸覺得這麼複雜的信仰, 要回歸到佛陀-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 参、帶領人淑貞老師的導讀與提問:
#49. 師尊慈語 濟公活佛 - 寶德大道院
並不是上天和仙佛要懲罰不乖的人,而是因為天理昭彰。天理在哪裡?就是天地良心。上天仙佛都是慈悲的,縱使你有滔天大罪,但是你的良心會不會苛責 ...
#50. 如本上人佛書著作-見性成佛 - 歡迎光臨法王講堂全球資訊服務網
道場也一樣,假藉這莊嚴富麗堂皇的道場,眾生喜歡來這裡,看到莊嚴相他就會親近,看到這間房子建得那麼好,就要進來學佛修道起歡喜心,方便權巧的方法。
#51. 直下承擔 - 香光尼眾佛學院
大乘佛法常以寶物比喻人人具足,個個不無的寶藏——智慧是寶,功德是寶,慈悲 ... 姓人家,這家人學佛修行都很用功,一天, ... 不論吃飯或呼吸,不是要先架構一個真.
#52.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 共學錄音時間: 2018/11/10
故須先具戒學增上諸證功德。 ... 出總集一切顯密經咒的精要,統合為完整修行次第的《菩提道炬論》 ... 諸欲證得甘露勝位,若人若天,所應遍知、所應斷除、所應現.
#53. 六祖法寶壇經 - 善書圖書館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 ...
#54. 台灣桑耶寺_未分類文章
三主要道(五). 蘇南嘉措仁波切講解. 無有清淨出離心, 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 故當首先尋出離。 (發出離心的理由) 修行不能只求人天福報,必須要具足出 ...
#55. 自序
此時別急著數呼吸,而要先讓所有思緒沉澱一會兒,覺得身心沒什麼負擔後,才開始 ... 有時感嘆學佛人中想修行的很多,但因長久看不到修行功效,或迷茫﹑或改變方法﹑或 ...
#56. 大乘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 乘 ( shèng ) 佛教(英語:mahāyāna buddhism)的大乘(梵語:महायान,mahāyāna),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是指以成佛為目標而修行的菩薩乘, ...
#57. 史觀佛法的流變- 大願法師@ 空之薄紗精舍
學佛 者如果能將大小乘佛教的緣起釐清,不管是南傳佛教或北傳佛教,都能回歸佛陀的 ... 大乘佛教的主張是要先度化眾生,認為若只顧自己修行的教法是低級、自私的教法, ...
#58.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 实修驿站
这是学佛学道最关键性的信念所在,我们的心量要以普贤菩萨广赅无尽三千大千世界虚空般的行愿力为榜样,方是真修行人,才是真佛子。
#59. 臺灣佛教出版的先趨者 - 國史館
我是民國29年生,江蘇省如皋縣. 人,如皋是非常富庶之地,種什麼長什. 麼,唯一的缺點是淮河有時會氾濫。我出. 生在一個佛教家庭,祖母非常信佛,識字.
#60. 優婆塞戒經節本》研讀班講座~發菩提心品第二(第七講
本段第二事,佛陀說發菩提心者,要「勤心求索無上果」。經句「求」就是精進,「索」就是希望得到。修學菩薩道行的人,就要以「精進修行和希望得到無上佛果 ...
#61. 生命自覺號從心出發 - 法鼓山僧伽大學
有幾個人看得懂。」因此又發願:「要好好的深入精研佛法,以便保存、弘揚這人間至. 寶,讓人人都能獲得它的滋潤與指引。」 師父體認到:「若要以現代化的形式和觀念來 ...
#62. 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印順法師 - 姜朝鳳宗族
修行學佛 ,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體悟到最究竟、最真實的,才是道業圓滿。 ... 佛經中提到:「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佛法中一切法門都是為了契悟心源,都要回歸到 ...
#63. 老師的話-節錄(下) - 大雅講義
道要自己來修,修行修行,修者改也,自己脾氣毛病改了沒有,修天道從人道先做好,要由自己先做起,若脾氣毛病 ... 修道人要低心下氣,就是在培內德,造就我們的良田。
#64. 本期PDF下載(全) - 慧炬機構
教家講究次第,教導學人學佛務必循序漸進,非逾越輕慢所可妄得。 ... 六祖法寶壇經一再顯示佛陀的本心,同時也闡明眾生本具佛性,兩者無 ... 所以,第一步先要.
#65. 華雨集第五冊 -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在家信佛的,只是求平安,求死後的幸福。少數帶髮的女眾,是「先天」、「無為」等道門,在寺廟裏修行,也說他是佛教。理解到的佛法,與現實佛教界差距太大,這是我學佛 ...
#66. 学佛群疑 - 108自在語
从体裁、目的与对象而言,这本《学佛群疑》是 ... 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是包括菩萨、罗汉以 ... 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67. 一個世俗人對修行的思考和感悟 - 念覺學佛網
普通人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不能被陳舊的條條框框思維枷鎖所困住。《易經》曰:物極必反。中庸思想,才是人生大道。
#68. 《大般若經.第十五會.靜慮波羅蜜多分》的禪修教授
以上的二種方式都各有千秋,而且若要個別發展成一份合格的摘要所必須滿足的一些 ... 次第定;想要在禪修上一路往前邁進,從維持做人的基本水平,乃至學佛在一般宗教的 ...
#69.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第6-10集|悟道法師主講
最低的,造作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前,遇到善知識勸他信願念佛,一念、十念也能往生,證到西方下品下生。不管上上品,或者是下下品,都是一生成佛,這個 ...
#70.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這位樹光乾闥婆王,他能普徧見到諸佛以所修的一切功德來莊嚴法身。 ... 【如來慈愍多方便】:佛以慈悲教化眾生,憐愍普度眾生,用種種方便法門來幫助眾生。
#71. 影畫集錦 - 元亨寺
佛七,但只要秉持著「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就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 ... 無量無邊的眾生,又要如何說沒有這回事呢? ... 復次若修行聖道,於泥洹知見,此.
#72. 認識佛教 - 馬來西亞淨宗學會
佛教究竟是什麼呢?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代大學裏面的課程內容還要多。
#73. 直指禪法核心,切中要害,不貪悟境,不求速成! 繼程法師 ...
因為在禪修、學佛的人,自己並沒有親身體會到佛法與禪修的好,而如果自己體會不 ... 由此可知,要修行佛法,要體會佛法的好,一定要很實在地好好用功,唯有通過這樣 ...
#74.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 慈濟數位典藏資源網
「希望人人都是『智信』,有智慧地信仰佛法,所以一定要聽法,且不是只聽故事,而是要聽法的內涵。學佛是為了回歸清淨本性,否則凡夫心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產生煩惱;人生 ...
#75. 第二章菩提道與世間相
深見及廣行派是大乘佛教的. 兩大流派,也是最究竟圓滿修菩提道的心要,將這兩派合而為一的就是燃燈智(即. 阿底峽尊者),佛在涅盤一千年以後至阿底峽尊者佛法又達到最高的 ...
#76. 斷煩惱
「再分靈」再變成鬼畜之靈,或再受苦受難而不能回家,又要降災劫,恐怕死後還要座 ... 佛法說「眾生皆有佛性」因被無明遮蓋,而不能顯用佛性,修行用功可以回歸佛性, ...
#77.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 - 南臺科技大學
所以,佛勸導眾生要學佛,學佛就是學做個明白人,不要做糊塗人。 後余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
#78. 玄清宮 - 三寶神明用品
亦懇請三清道祖、玄天上帝、觀世音菩薩及眾仙佛,教化闡明真理。亦由各師兄姐接詩訓勉宮生,且詩句要淺白易懂、人人了悟詩意,以達到仙佛降詩普化目的。
#79. 修行要去掉這二十種錯誤觀念 - 菩提彼岸
修行 要去掉這二十種錯誤觀念一、求佛而不修佛佛法是修行法門,是從內心去參悟自然、宇宙、生命存在的法理,修去心靈上存在的污垢與愚見,達到至真至善之純淨境界, ...
#80. 50修行要實際受益才能自在 - 方格子
現在末法時代,人都喜歡問卜求神通,許多信徒都是這樣子,跑過來跑過去的,一聽說那一個地方,有什麼神通異士,就跑過來跑過去。
#81. 静思语集锦 - 豆瓣
37、一個人要先點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發別人。 ... 82、要身體力行,才是真學佛者、真修行者。 83、學佛最重要的是顧好心念、斷除煩惱。
#82. 傳心法要講記-97 - 禪心學苑
所謂大捨就是整體放下,就是身心世界徹底的放下,然後一切又能夠隨緣,以方便智慧應對進退,這叫做大捨,這真是菩薩的境界,我們今天接下來要講中捨跟 ...
#83. 《莊子》與禪宗「遊」之研究 - PCCU
仍回歸於平常當下。 ... 究《莊子》思想,先要對三十三篇有個通盤的了解。 ... 「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的宗旨,主要的歧異是表現在如何接引學人的方式 ...
#84. 莊子「心齋、坐忘」與佛教「戒、 定、慧」功夫的會通 - 屏東大學
對. 於研究所得莊佛會通之處,將可提供行者作為修習之參考,使莊佛功夫之精要能. 引發更深一層的探究與運用。 關鍵字:莊子、心齋、坐忘、禪定、三學、佛道會通 ...
#85. 大佛頂首楞嚴經大綱(義貫目次解說)(11)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457頁,第五節識陰魔境。這個識陰魔境,就是指第八意識,非常的微. 細,在《楞伽經》講:非二乘人所能覺知,也就是說:證阿羅漢果,或者是證. 辟支佛果,仍然無法 ...
#86. 悟人生【找回内心的平静】 - 知乎专栏
假如,你有心学佛,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找寻自己的生命—那就是'宁静'。 ... 一个人若没有在修行,又不认识这个心,他的心就会走样变形;就像一面干净的 ...
#87. 佛教修行必有明確的方向與意義
大乘佛法講到的就是告訴大家應該要如何逐步地修行,以至於將來終有一天能夠成佛。所以在二乘的解脫道跟大乘講的佛菩提道這兩大修行的目標來講,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差異 ...
#88. 心經迴向文怎麼寫?明白讀誦好處與意義,抄寫全文可否消業障?
然而嚴格來說《般若心經》,不是釋迦牟尼佛親口為弟子宣說的,它是由觀世音菩薩承佛威神,代替佛陀為與會的修行人宣講「如何以般若佛智度化蒼生的心要」。
#89. 電子書 - 成語典
後用「八面玲瓏」形容人言行手段,十分巧妙,處世圓融。 △「面面俱到」 ... 你若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獲得人們的尊敬,就要能真正做到不恥下問。
#90. 第二節出家與在家:學佛一定要出家嗎? - 真佛宗網路大學
每個學佛修行的人,都有不同的目的和目標。依正知正見而言,當以了生死、斷煩惱、自度度他、自覺覺他為學佛的目標。在這前提下,學佛又是否一定要出家呢?出家與在家修 ...
#91. 命中注定要修行的人,身上都有4個特徵!說的是你嗎?
如是我聞#佛教 修行 如今信佛,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在這些人中,未必會 修行 。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 學佛 ,學道的卻少之又少;當然, ...
學佛修行的人若要方便求該先求些什麼最後又要回歸什麼 在 菩提心就是覺悟的這念心。修行,先要明白心在哪裡?人人本具 ... 的推薦與評價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九十三年度結夏開示想成就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精進用功,但是精進用功的方法要正確,不能走遠路,更不能走錯路。在佛法中,沒有在心性上用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