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的詩與散文,經常被視為西方『浪漫主義』的遺風,而對現實社會甚少介入。這當然是片面的簡化,早年葉珊時期,或可視為擁抱質樸文明、自然情懷的浪漫主義者;然而,楊牧所理解的浪漫主義,從華茲華斯、濟慈、雪萊、拜倫,一路到他所稱讚的『最後一個浪漫主義者』葉慈,其意義多層,不能簡化。」
●「楊牧的浪漫主義精神,在向質樸文明、自然情懷擁抱之後,其實拜倫的好奇冒險、追求生命理想的精神,以及雪萊向權威挑戰、反抗苛政及暴力的精神已在他心中埋下種籽;而最終他崇敬愛爾蘭詩人葉慈,尤其中年之後的葉慈,提升浪漫主義的精神,探索神人的關係,同時也批判現實社會,這是他所情願效法的『典範』。」
──摘自顏崑陽,〈詩人何曾離開人間世?——永遠的搜索者楊牧〉(2020.03.15聯合報)
搜索者楊牧 在 描寫中學時光經常伴隨著... -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 的推薦與評價
作家楊牧的作品散文集《搜索者》中篇章〈花蓮白燈塔〉,描寫中學時光經常伴隨著眺望教室窗外的海與燈塔而流逝,白燈塔卻因港口擴建早已被炸毀。 ... <看更多>
搜索者楊牧 在 顏崑陽〈永遠的搜索者楊牧〉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顏崑陽〈永遠的 搜索者楊牧 〉顏崑陽文學館:http://yenkunyang.or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