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earch
#1. 試說科舉在中國史上的功能與意義
在各獨立王國的小朝廷之中,在大一統的局面下為分裂的勢力推波助瀾。景帝時吳、楚七國 ... 制,以保證「鄉試」和「貢舉」的品質不致下降。
#2. 貢舉考試_百度百科
官吏向君主薦舉人員,泛稱貢舉。由古代鄉舉裏選及諸侯貢士發展而來。漢初令郡國舉孝廉,為貢舉之始。後用以指科舉考試。《新唐書·選舉志上》:“開元二十四年, ...
#3. 科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上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向知貢舉的官員公開推薦應試舉子,稱為「公薦」,而被薦的舉 ... 通過朝廷尚書省的省試者稱為進士及第,考頭名的稱狀元,其餘分甲第和乙第。
#4. 明代科舉制與人才消長的關係
功生、監生、儒士,又有吏員、承差、知印、書算、篆書、譯字、通事諸雜. 流。進士為一途,舉貢等為一途,吏員等為一途,所謂三途並用也。(《明. 史‧選舉.三》).
#5. 科舉制度的利弊宋發展科舉制度的利弊@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這既保證了各地區享有政治資源的相對平衡,又優化了官員隊伍和統治集團成員的地域組合,不僅有利于實現各地人才素質特點的互補,而且對鞏固統一、增強全國 ...
朝廷 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保证所选官员的素质,制定了各种禁令、规章制度,减少和制止科举舞弊。 在科举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舞弊现象不断升级;另一方面 ...
#7. 專論:明代科舉制與人才消長的關係
上徇私舞弊普遍,質素得不到保證;故太祖於1384 年(洪武十七 ... 朝廷賜予新科狀元的匾額 狀元為明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據統計,明代歷屆科. 舉共誕生狀元八十九人。
#8. 唐北宋科舉取士議論研究: 制度原理的側面 - 政大學術集成
理學在13 世紀前半獲得朝廷尊崇的原因:由於北宋新政失敗,南宋朝廷不 ... 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69,〈學校貢舉私議〉,.
#9. 郭培贵:科举功名制度的变迁及其政治和社会功能 - 爱思想
科举功名又称为“出身”或“科名”,是指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取的特定身份和资格。 ... 既是科举影响力持续扩张的必然结果,更是朝廷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10. 宋代科舉擔保連坐法是什麼? - 頭條匯
擔保人確保考生在個人信息、能力素質等方面符合貢舉條例,如果考生信息存在偽造不實等情況,或者考生 ... 宋朝科舉擔保制度目的是為了保證這一制度更順暢地推行。
#11. 科普文:唐代的常舉、制舉和武舉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考試形式?
而唐高祖規定,士子自行薦舉和朝廷考試,從而給科舉制增添了內容。唐玄宗以後,考試科目增多, ... 又稱貢舉,每年在尚書省舉行一次考試(稱省試)。
#12. 文武糾結的困境 - 臺灣機構典藏NTUR
之將」,以改善武官的素質。 ... 這樣的意見頗有融和儒學與兵學的意涵,但並未被朝廷接受。22 ... 淳熙甲辰,距治平百二十載矣,仲父軒山公知貢舉,武舉林 、陶.
#13. 唐朝科舉制——唯才是舉,囊盡天下英雄才子,為政之要
隋唐時期興起的科舉制,就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保證相對優秀人才進入 ... 天寶時期,科舉選官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據說當時每年貢舉的人數有數千名。
#14. 唐朝科举制度简论 - 知乎专栏
... 经、制科等科目招考,取士权归中央;由朝廷定专司、专官知贡举;招考 ... 同时,为了保证科举正常进行,在法律法规上也为科举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15. 唐朝科举制——唯才是举,囊尽天下英雄才子,为政之要
次年(622年)三月,又诏令诸州的总管、刺史举人,以备朝廷录用。唐太宗即位后,深知“致安之本,唯在得人”的道理,因此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工作。
#16. 中国科举舞弊史 - 界面新闻
据《唐摭言》卷八《通榜》记载,郑颢知贡举,托崔雍为榜,雍一口答应,但 ... 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和所选官员的高素质,历代统治者总是制定各种规章 ...
#17. 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及国家治理
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接受请托,引起不满,穆宗 ... 为保证主考官的文化素质,雍正朝开始推行“考差”制度,即对有资格任主考的官员 ...
#18. 科举制度- 快懂百科
唐宋时泛称一般读书应举者为秀才,明清特指通过初级“县试”入学的学生为秀才。汉代各科察举都要通过朝廷考试。但是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区别在于:考试在察举中 ...
#19. 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
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 ... 科举分为贡举、武举、制举、童子举等等;贡举又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 ...
#20. 晚清科舉改制與經世思想的變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來說,當年最重要的大事莫過於朝廷實踐了前一年下詔的內容,除了改以新 ... 世文續編》增加了聖學、建置、釐捐、開礦、貢舉、水師、團練、台防八個.
#21. 科举制长期存在原因析论 - CORE
年, 中国已首先实行朝廷制策考试以选任官员。 ... 宗诏令朝廷诸司通议。 ... 在清代, “ 乡会试考官、 房考、 监临、 知贡举、 监试、 提调之子孙及亲族, 例应回避。
#22. 北宋中後期國子學的發展及其政治意義
21 呂公著,〈上神宗答詔論學校貢舉之法〉,收入〔宋〕趙汝愚編,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 ... 銓試的先決條件,國子學承擔了保證恩蔭入仕官員的能力與素質的責.
#23. 古代科举考试公平公正研究 - 扬州大学学报
方州县或朝廷高级官员举荐$地方长官举荐时#先行 ... 权威$如唐朝为了防范贡举中的舞弊现象#保证科举 ... 符合应试者不同素质要求的考试形式#真实客观地再.
#24. 清代科舉敗北三次的秀才:溫馨提醒,您的壽命值已損失九年
若不屬於上述黑名單,家中財力又能支援十年寒窗苦讀,恭喜!歡迎加入清朝國考大隊。不過,在此溫馨提醒:考試一定有風險,科舉人生有得有失, ...
#25. 论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
代总结以往的经验,及时对贡举名额进行了调整,. “凡贡人,上州岁贡三 ... 地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平等,保证了官吏的素质. ... 朝廷选拔了一批有为的治国精英,加强了中央集权.
#26. 千年举人制度——从察举、科举到选举
察举制是中国汉代至隋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其操作要点是:王朝根据不同需要设立各种科目,指定有关官员担任举主,依规定贡上相应人才,经朝廷 ...
#27. 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之演进
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其人矣;贡举轻于下,则秀、孝不得贤矣。 ... 朝廷设置各级中正官,专门负责品评人物,品评的最主要标准是家世门阀,同时要顾及个人行状, ...
#28. 察舉 - 中文百科知識
就是考察推舉,始於漢高祖劉邦,至漢武帝時成為一種制度,即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級官吏通過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幹出眾的人才推薦給朝廷,經過考核,然後授予官職。察 ...
#29. 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題型及考試內容 - Wiki Index | | Fandom
唐朝廷規定,觸犯過大唐法令的人、工商之子以及州縣衙門小吏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 貢舉又設進士﹑明經諸科(包括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傳﹑三禮﹑學究﹑明法等 ...
#30. 浅析唐朝科举制度与朋党政治 - 参考网
由于知贡举者对科举士子的最终成绩具有很大的取决权,因此考生一旦成功 ... 在牛李党争之前,朝廷朋党政治早已存在,但直至元和年,一场“疾风骤雨”拉 ...
#31. 唐代科举考试的特色探讨 - 学习公社数字图书馆
伍的状况以及考生的素质进行相应的调整。 ... 代一度规定, 主考官(包括知贡举官)的亲属参加科举考试时, 上述官员, 不必回避, 但凡及 ... 不过朝廷也为考生提供了许多方.
#32. 宋朝科举制度"乡举里选"的变迁:从保送官员到保送大学生 - 网易
宋仁宗曾经一度采纳这种意见,改革以往的贡举制度。 但小幅度的改良效果极为有限,在一定 ... 朝廷在地方兴办学校,保证了许多地方人才得以就近就读。
#33. 科举制如何改变古代中国传统的治理模式? - 澎湃新闻
双方的认同是通过沉淀在地方的科举士人完成的,他们在朝廷与民众之间扮演着价值沟通的角色。 ... 这一主张体现在庆历四年(1044)的《贡举新制》中。
#34. 科举功名制度的变迁及其政治和社会功能 - 新浪财经
科举功名又称为“出身”或“科名”,是指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取的特定身份和资格。 ... 还为低级功名的士子通过逐级考试不断提高功名层次提供了制度保证。
#35. 官人之法:科举简史 - BiliBili
它包括贡举、武举、制举与词科、童子举等;贡举又分为明经、进士、诸科等 ... 宋代科举和学校结合的很紧密,这就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人民文化素质。
#36. 基隆市中山高中110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忠孝仁第一次段考歷史 ...
(A)漢朝,徵辟制(B)漢朝,貢舉制(C)曹魏,九品官人法(D)隋朝,科舉 ... 充分掌握軍隊來源(C)府兵既被授田,故需履行租庸調法中的各項規定(D)兵源素質優良,戰鬥力強 ...
#37. 高山柴读史54——明代成化七年广西乡试简介 - 腾讯新闻
... 都要依诏为朝廷贡举人才各司其职,做好全省在治安、交通、贡院布置、食宿等一系列保障工作,迎接全省各府秀才聚集省城桂林,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38. 两宋科举制度的完善及其影响 - 历代史
为了保证更多有才能的贤士能脱颖而出,宋代科举制度除了一些制度创新外,还有一个 ... 废除唐代实行的朝廷大臣的“公荐”和应举人向知贡举官投纳“公卷”的制度,使科举 ...
#39. Mphil Thesis - HKU Scholars Hub
這些文章包括金中樞〈北宋科舉制度研究〉上下篇34及楊樹藩〈宋代貢舉. 制度〉35二文。 ... 出南宋朝廷調整了科舉制度的一些措施作為招納和籠絡南投的歸正人,例如承認.
#40. 科舉 - 國學薈萃
不但堵塞了民間人材,還讓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響皇帝的權力。 隋唐. 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於開皇七年(587年)命各州「歲貢 ...
#41. 南宋科举政策变化研究 - 浙江大学学术期刊网
尽管放弃了仅靠科目设置甄别考选人才素质的想法,但考选不精问题仍未妥善 ... ① 如高锴开成二年(837)知贡举,即以“进士李肱《霓裳羽衣曲诗》一首, ...
#42. 第三章宋代相权之强化 - 新书评介--宋代宰辅制度研究
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马仁瑀,向知贡举薛居正私自推荐人选,被拒绝后,竟在闻喜宴日,“携所属士 ... 《长编》卷6)这些武人往往没有文化教养,为官素质极差,太祖曾对赵普 ...
#43. 明代兒童制義教習研究
明代開科舉以來,即有意識的以儒家經典治國,朝廷對於所舉用的士人,皆 ... 50 至弘治十年(1497)時頒布的《大明會典》其〈貢舉〉一則只針對考生身分作出規範,除「學.
#44. 唐代宰相与科举关系研究 -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关键词:唐代;宰相;科举;贡举;制举;吏部科目考试;选官制度. 中图分类号:D691 ... 模拟他人文章,因此,唐高宗调露二年(680),朝廷.
#45. 宋代科举制度除了比唐公平合理,还倾向寒门
于是又要堵上漏洞,到真宗时,朝廷又设立“誊录制”,堵住了“封弥制”的制度 ... 第三:充分照顾寒门子弟,政府投入资金和物力来保证家境贫寒的士子们也 ...
#46. 晚唐五代吴越地区科举士人研究-学术纵横-杭州文史网
在战乱纷扰的大环境下,吴越科举士人对唐王朝的忠诚也难保证,或隐居不 ... 《文献通考》卷30《选举考三》“五代五十二年,期间惟梁与晋各停贡举者二 ...
#47. 十萬進士- 餘秋雨的曆史散文 - 全本小說網
於是大家與朝廷商量,能不能製訂一份緊湊的時間表,以後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每次都 ... 唐德宗貞元年間,禮部侍郎權德輿知貢舉主持考政,皇帝的寵信李實暗示他幾個必須 ...
#48. 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以社会流动<sup>1</sup>为视角
... 可以通过殿试。 11 这就是说,朝廷每次开科录取的进士背后,大约还有几百万读书人。 ... 以“真实”的机会平等来吸纳人们对于科考的热情,从而保证社会结构的稳定。
#49. 王安石熙寧教育變革的近代解讀——以梁啟超的《王荊公》切入
集中在王安石變法研究或政治改革方面,少有篇章提及貢舉教育改革,例如柯敦伯的〈王 ... 習,並寫下《湖南時務學堂素質教育方案》,共計十條建議:「立志,養心,治 ...
#50. 范進中舉 - 佳想安善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儒林外史》:「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說明儒林外史中 ...
#51.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和明清的科举一样吗 - 趣历史
知贡举一般是三年一换的,也有时一年一换,各人的学识、品性、心态不一, ... 李唐朝廷用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办法,以此选拔合格人才,提高 ...
#52. 汉世祖-第1436章宫廷秘闻 - 69书吧
朝廷贡举 从乾祐元年开始,就在不断地完善各项制度,到如今已是十分完善,因此不论此番恩科筹备有多匆忙,有多特殊,都能保证进程的顺利。 武举则不然,由于缺乏参考, ...
#53. 明代科举史事编年考证
为保证不同区域的“政治均衡”而对科举“一以程文为去留”的录取原则 ... 者祖上履历”的统计,在资料上具有无可争议的可靠性;同时,又举出艾.
#54. 看宋朝的「書生」有多牛?竟敢在科舉考場上作弊! - 壹讀
對於舉人們奔赴京城應舉的情況,朝廷的解決方法是,除了還在服喪的考生, ... 自北宋初年起,為了防止官員受請託而舞弊,貢舉考官一旦被任命,原則上 ...
#55. 暋暋 - 昭通学院
熙宁九年(1076)五月,交趾进犯邕州,朝廷又 ... 原因,就能“合理暠地保证统治的正当性,臣民们的 ... 外,改变管理方式,提高僧侣素质,有利于南传上.
#56. 范进:科举制的牺牲品还是幸运儿? - 中国现代文学馆
说到这儿,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 ... 但这里仍然有个问题:那就是:又有谁向范进保证过,他所辛勤浇灌的科举果实,一定不会被权势与 ...
#57. 明代岁考制度及其社会流动功能
关键词:岁考;生员;社会流动;岁贡;科举;明代 ... 时,廪膳生作为担保人保证考生信息的准确性,称“廪 ... 贡素质。如正德年间湖广提学官张邦奇即规定“考贡.
#58. 论宋代政论散文的兴盛之因 - 新西部网
科举中的贡举考试涉及面广,定期试举,取士最多,对宋代政治影响极大。两宋科举取士比唐代更重视,这一方面是统治者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 ...
#59. 01 | 宋朝制度的两轴 - 三联生活周刊
“祖宗之法”的出发点在于防范弊端,主要的目标是希望能够保证政治格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 科举呢,古代其实被称之为贡举,是出现于隋朝的,唐朝已经相对成熟了。
#60. 科举那些事:阅卷太严格他们被考生称为“魔王” - 凤凰网湖南频道
在印红号之前,由监临、知贡举将千字文戳印次序先行搅乱,弥封官随机印号。 ... 为保证誊录书手的素质,清代还对誊录书手进行考试。
#61. 秀才(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_百度百科
到了視廳教室,由梁組長先播放學期成果展的學生舞蹈影片, 10 ოქტ 网络游戏秀才昔恩恋人假戏真做了属于是,昔恩甜美声音太顶了宋代各府向朝廷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 ...
#62. 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以政治、文化
宋确立科举考试时间为“三年一贡举”,形成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州试由地方官主持,合格举人被送至礼部参加省试,省试合格者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殿试。
#63. 從千年歷史《科舉制》的興衰歷程中探究高考改革的啟示和措施
... 從科舉制度的千年歷史入手,既看到其促進社會變革的進步性,又不能 ... 了嚴格的防舞弊措施:一、為了限制主考官的權力,增設"同知貢舉"一職,即 ...
#64. 故事》想當官但考不上怎麼辦?沒關係,在明代你還可以花錢買 ...
可是後來除了舉貢以外,還能夠用錢換得入學資格,稱之為「援例」。 ... 上馬納粟」的制度買一個國子監生的身分,等待朝廷授官,或藉此身分參加科舉。
#65. 春闱疑云:04—07集 - Weibo
乡试的次年春天,各省举人及在京国子监的监生可以参加由礼部主持的国家级的科举考试,称作“会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会试取贡士三百名(第 ...
#66. 第十三章
一般高级官员由主管官吏人事部门提出候补名单,交朝廷大臣集议推选,称之为“会推” ... 为保证对官员的任用得当,保持官阶品秩大体升迁有序,照顾到官僚群体中各种政治 ...
#67. 租庸調製 - MBA智库百科
安史之亂後,朝廷負擔遽增。 ... 第一,以庸代役,使農業生產時間較有保證。 ... 然而租庸調製則不能保證國家從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取得賦稅收入,平衡農民與工商業者的 ...
#68. 武舉制度的軍事與社會功能/軍隊一切文化活動都應 ... - 姜朝鳳宗族
到了崇禎四年,朝廷再次將舉重項目添加到武舉考試中。 ... 天聖八年確定了三歲一貢舉,至此宋代武舉制度的人才選拔上開始走向制度化。
#69. 真言:中國人應該明白的事(續二十八)
科舉的出現實際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朝廷管理體制的健全對人才的需求是重要 ... 日本的貢舉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等四科和醫、針等二科。
#70. “科举累人”还是“人累科举”? - 小组讨论- 豆瓣
直到现在,人类智慧尚未发现一个既属平等而又能有组织有力量的社会。 ... 65 详细内容可参见《朱子大全》“文六十九”:“学校贡举私议”一篇。
#71. (一)简述清代科举制度 - 苏州图书馆
他曾上疏恳请朝廷重定部院以下官职等级以及科举取士的方法,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 在这样的北京条件下,孙承恩竟然还能考中状元,足以说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 ...
#72. 五代十国与北宋的建立二、“祖宗之法”与宋朝“防弊”之制三 - edX
密劝帝(庄宗)召之宿卫,罢其兵权,又劝帝除 ... ——《册府元龟》卷六四○《贡举部〃 条制第二》 ... 法律在业已成为士大夫的必备知识和为官的基本素质.
#73. 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官府经过定期举 ... 而安史之乱后每况愈下的朝廷,科举出身者在宰相. 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 并保证社会安定,没有多少益处,甚至还会危及中.
#74. 從《書儀》、《文公家禮》及其後續研究 - HKBU Scholars
保證 這一秩序得以安定的是人對於禮儀的敬畏和尊重,而對禮儀. 的敬畏和尊重又依託著人的道德和 ... 家士族繼續把持朝政,宋代君主對於貢舉的防禁極為嚴格,規定凡官僚.
#75. 科舉考試也有人作弊,武則天的1項發明問世後,沒有敢再作弊了
到漢代,察舉製成爲國家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春秋戰國時期的養士制度 ... 公卿大臣或者官員推薦的難免不保證出現對自己的親人親戚偏頗、舞弊等情況。
#76. 浙江教育考试院边新灿:从文化视角看高考改革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方针,高考改革也致力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 苏轼在《议学校贡举状》中针对一些人士“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章;或曰专取 ...
#77. resurrecting-the-dead-chinese/luen_yu_raw.txt at master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 孔子说:“公西赤啊,可以让他穿上礼服,系上腰带站在朝廷大堂中做外交官司、接待宾客,但我不知道他 ...
#78. 第389章宫廷秘闻_汉世祖 - 育才小说网
朝廷贡举 从乾祐元年开始,就在不断地完善各项制度,到如今已是十分完善,因此不论此番恩科筹备有多匆忙,有多特殊,都能保证进程旳顺利。 武举则不然,由于缺乏参考, ...
#79. 科举制度百年祭-王中宇的博文 - 科学
然而,朝廷创办这些学校只是为了培养外语及军事人才,社会正规教育体系 ... 国民素质的差距导致国力的差距,甲午海战将这一差距血淋淋地摆在全体国人 ...
#80. 諸葛亮所處的三國時期有科舉制度嗎?那時通過什麼方式選撥 ...
而曹操則與蜀漢和東吳採取的方式完全不同,曹操先後三次下詔,頒佈唯才是舉的命令,即選拔人才“重才不重德”,此舉為曹魏吸收了大批出身寒門,卻又苦無出路 ...
#81. 國文與公文題庫彙編05(108-new年)(解答隱藏版)
(三)內政部已於110年2月函請各縣(市)政府清查回復88年12月31日前設計建造的地政事務所辦公廳舍,合計62 件。(四)近期內政部又召開研商「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 ...
#82.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和明清的科举一样吗 - 历史记
知贡举一般是三年一换的,也有时一年一换,各人的学识、品性、心态不一, ... 李唐朝廷用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办法,以此选拔合格人才,提高官 ...
#83. 想當官但考不上怎麼辦?沒關係,在明代你還可以花錢買官!
倘若考不上科舉,又想擁有為官的榮譽,明中後期的富人還有另一個選擇:「捐 ... 可是後來除了舉貢以外,還能夠用錢換得入學資格,稱之為「援例」。
#84.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秀6篇】 - 人人文库
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 ... 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
#85. 清军入关扬州后曾十日不封刀,并屠城80万人 - Redian新闻
南明朝廷军事上先天不足,后天又错过与农民军联合抗清的先机,最终无法扭转多 ... 中华整体国民素质大幅下滑,中华民族精神也从此萎靡长达两百多年。
#86. 文化傳承:科舉制是如何產生的
在古代人才選拔體系的鏈條上,漢代有察舉征辟制,魏晉南北朝有九品官人 ... 還有,嚴禁知貢舉官與考生間發生關系,以防恩出私門,考官和門生間形成師 ...
#87. 三国从自立为王开始_第8章还有谁质疑我在线阅读
可站在百姓的立场,他又觉得刘毅说得没有问题。 朝廷腐败无能,宦官专权当道,地方官员剥削无度,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他们走投无路,别无选择。 加入义军 ...
#88. 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它是為國家舉材的制度,開始於隋代(西元五八一至西元六一七年),經過了 ... 在絕對統一的墨守一經之模式之下,士人對諸經的研究被嚴格的限制在朝廷所允許的 ...
#89. 论唐代科举制度对社会教育的影响
校出身的叫“生徒”;由州县考送的叫“乡贡”;由. 天子诏举的叫“制举” ... 有效途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科举考试制度的 ... 治功能的取向,从而使社会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等.
#90. 隋朝科举制.doc - 豆丁网
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 ... 考试的尚书省礼部投卷,称为“省卷”,又称“公卷”:,供知贡举官参考。
#91. 明清科舉
再由皇帝親試,稱為殿試,又稱廷試,中試者稱為進士。 ... 取得進士出身的皆由朝廷任官,所謂科班出身。 ... 考生名銜為武秀才、武舉人、武貢士和武狀元。
#92. 科舉制度- 翰林雲端學院
同稱:「科舉制度」、「科舉」。 是古代中國重要的選才制度,不同於以往的血緣貴族、出身品德,隋唐時期開始嘗試以較為客觀的考試科目來排定高下。
#93.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Google 圖書結果
如此内外官位方能避免官宦子弟充塞,而孤寒之士方得以一显身手...... “第三,'精贡举',现成贡举,拟词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举子勿学治国做人之道,尽管聚集盈庭, ...
#94. 中国历代悬案疑案奇案大全集 - Google 圖書結果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制度能够定期遴选一批具备一定素质的新人充实官吏队伍,又向 ... 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主考、副主考由朝廷选派,录取后称举人,其第一名称解元。
#95. 廉潔從業: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身邊的人 - Google 圖書結果
克尽职守、公正廉洁,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这也是工作所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 包拯下令,豪强官吏不得贪污,只能按规定数量,向朝廷进贡。
朝廷又怎樣保證貢舉的素質 在 resurrecting-the-dead-chinese/luen_yu_raw.txt at master 的推薦與評價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 孔子说:“公西赤啊,可以让他穿上礼服,系上腰带站在朝廷大堂中做外交官司、接待宾客,但我不知道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