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南極蒲台島,平日島上住了不超過十人,人迹罕至。昔日的蒲台島居民約有一千七百多人,主要住在漁船或在島上搭建棚屋。八十年代政府發展公屋,加上漁獲減少,漁民都上岸搬到香港仔田灣或石排灣居住。當大部人都遷出蒲台島時,今年69歲的羅金樹依然一人住在島上,悠然自得地享受島上與世無爭的生活。
羅金樹,樹哥生於蒲台島,長於蒲台島。小時候與父母和兄弟姊妹住在漁船,直到漁船穿洞才移居岸上,一住就已是一輩子。隨着島上的居民漸漸遷出市區,樹哥自然就成為島上的「守門人」,廿多年來守候着蒲台島和島上的原居民,每天黃昏六時就會將柴油入到發電機開動,供電全島。
樹哥每天出海打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捕得漁獲後,多則帶到香港仔賣,少則會帶上漁獲到島上唯一一間食肆 — 「明記酒家」與島上居民一起開餐,「平時我好少煮飯,多數都周圍黐餐」。
島上居民人數屈指可數,但關係緊密,幾乎左鄰右里都是從小玩到大,島上亦形成不閉戶的社區。樹哥提到平日,大多數居民都中門大開,就算自己離開蒲台島到市區暫住數天也不會閉門。而且,蒲台島居民除了每年天后誕必定會回島外,每逢假期蒲台島居民都會相約回島相聚。
在香港仔碼頭搭上平日十點蒲台島的船,船上的乘客寥寥可數,身後一團乘客攜着大袋小袋的食材物資上船,席間更聽到他們提到樹哥。細問之下原來船上的乘客都是蒲台島的原居民,他們當中有樹哥的好朋友,其中一人更是樹哥的弟弟羅成。由於島上資源貧乏,他們定期會帶着由香港仔買得的蔬菜,肉類和包裝公仔麵,相約回島釣魚並且探望樹哥。到埗後,大家整理行裝,又準備出海釣魚。
釣魚回來後,各人擔當不同崗位,在以鐵枝鐵皮搭成的戶外廚房準備晚餐。他們把剛剛釣得的漁獲以最原始的調味料—油、鹽、水和大頭冬菜烹調青磯,釘公和鱲魚等魚,煮成漁家獨有鮮味菜式—「油鹽水煮魚」。這種以滾水浸魚的方法,將魚放入滾水再熄火,靠水的熱力以慢煮原理將魚浸熟,使魚的肉質更滑溜,更原汁原味。魚湯更是整個菜式的精髓,味道鮮甜。除此以外,餐桌上盡是即捕即煮的新鮮石斑,青口,花蟹等等,對於這班在島上靠山食山,靠水食水的原居民來說可說家常便飯。他們更說: 「最重要的不是食甚麼,而是大家無論去到哪裏,閒來能夠回到島上聚首一堂, 這就是人情味。」
採訪:周莉齡
攝影:陳漢良 葉承軒
剪接:梁曉彤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