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
解構主義建築案例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蓋瑞先生的魚建築
文、攝影\李清志
知名建築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是當今最負盛名的解構主義建築師,他的建築充滿動感與豐富的可能性,為當代建築開創了新的視野。
仔細研究法蘭克‧蓋瑞的建築發展,可以發現「魚」這種動物,一直是他建築設計的主題,事實上,蓋瑞的確很喜歡「魚」這種動物,因為他發現魚雖然在水中扭動身體游動,但是整個游動的路線卻是呈現一直線,實在非常漂亮神奇!
蓋瑞最早在日本神戶港口附近,設計建造了一座「魚舞」(fish dance)餐廳,這座餐廳造型就是一隻躍起鯉魚的模樣,呈現「鯉魚躍龍門」的吉祥象徵,不過神戶大地震發生後,魚餐廳雖未遭摧毀,餐廳卻停止營業,為了保留這座名師設計的建築,還特別請來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承接修復工程,如今這隻魚已經成為神戶港的重要地標物,也是建築迷一定會造訪朝聖的地點。
後來,蓋瑞為了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會,設計建造了另一隻魚,這隻魚位於奧運選手村海邊,金屬編織的魚體,在夕陽下閃閃發亮,呈現出一種迷幻華麗的光彩。
至今這隻魚依然在巴塞隆納的海邊,閃耀著金光,魅惑著觀光客走向海邊。
蓋瑞在西班牙的另一件作品,就是名聞國際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這棟建築外部皮層採用昂貴的鈦金屬為材料,完工後的美術館,龍飛鳳舞的外型,叫人驚異地說不出話來!不過這座美術館卻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湧向西班牙北方這座沒落的工業城,造成了畢爾包城市的復興,以致於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的成功案例,被傳頌為神奇的「畢爾包效應」,吸引國內眾多縣市首長前往參觀取經。
許多人搞不清楚蓋瑞所設計的古根漢美術館到底是什麼東西?事實上,古根漢美術館是蓋瑞設計的另一隻魚,不過這隻魚很難看的出來,我是看了一張空照圖才赫然發現原來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真的是一條魚。
它是一隻尾巴翹起的鯉魚,翹起的尾巴內正好是登上橋樑步道的樓梯,整隻魚比較像是中國菜的松鼠黃魚,黃魚的肉被切割出一塊塊,整隻魚被炸成酥軟可口,擺盤時魚身甚至不是平躺的,而是立起來的姿態。
原來解構主義建築其實就只是一隻被支解的松鼠黃魚。
解構主義建築案例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08 解構主義的白色幽浮
文\李清志
香港島雖然回歸祖國了,但是香港島卻仍然像是一座幽浮島,漂浮在南中國海邊,與大陸維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這種關係當然不是指政治上的關係,政治上香港雖然是一國兩治的特殊關連,但是在文化、經濟上,香港卻是一座承載中西交流的平台,島上充滿著西方文化的痕跡,卻也融合著東方文化的生活內涵,在這座文化幽浮內,可以見到世界各色人種來往其間,他們自在地生活工作,讓人覺得這真是個多元文化混血的快樂天堂,如果有一天,外星人也來和地球人做生意,他們一定也可以輕鬆地融入香港人的生活中。
如今外星人終於來了!一台奇形怪狀的白色幽浮突然出現在香港島中環舊天星碼頭停車場屋頂上,所有的白領階級上班族都可以從大樓帷幕玻璃內,望見底下的白色幽浮,並且議論紛紛:到底白色幽浮帶來了什麼令人驚訝的事物?
從巨大的海報看板,可以見到「Mobile Art」的字樣,原來這座建築是由香奈兒出資發起,邀請當今最前衛的女建築師扎哈‧哈蒂(Zaha Hadi)所設計完成,內部將展出當今世界各地熱門藝術家的前衛作品。最有趣的是,這座幽浮般的白色建築,是可以拆卸、組裝,將在兩年內以游牧的方式,出現在全球七個重要城市(香港\東京\倫敦\紐約\洛杉磯\莫斯科\巴黎),進行巡迴展出。而香港正是整個展出行程的第一站。
哈蒂女士是當代解構主義建築大師,前幾年台中市長胡自強還力邀她為台中市設計古根漢美術館新建築,哈蒂女士數度來台,並設計呈現了一座十分前衛的建築模型,無奈市議會中意見紛歧,最後整件事破局,台灣因此與哈蒂女士無緣,失去建造當今最前衛建築的機會。
哈蒂女士可說是當年建築解構主義運動(Deconstructivist movement)發起人之一,1983年哈迪曾經參與香港峰俱樂部(Peak Lisure Club)的競圖,並且贏得首獎,她的圖面充滿著漂浮的碎型,如火熱引擎躍動著,動態感十足,在建築界掀起一陣騷動,哈迪也因此獲得全球建築人士的高度矚目。雖然後來這座建築並未在香港實際建造,但是卻也奠定了哈蒂無可匹敵的重要地位。
在上個世紀末,建築解構主義雖然轟動,但是其建築創意實在太前衛,以致於這些解構主義建築師只能在學術圈或時尚藝術界,以教書、寫作為生,完成的作品也都是小型的建築案例,並未能真正實現其解構建築的夢想。不過在新世紀初,哈蒂終於完成了兩座大型的建築作品,並且向世人宣告:解構主義建築並不是只能紙上談兵,也能真正被建造出來!
這兩座建築都位於德國境內,一座是BMW位於萊比錫的中央工廠建築;另一座是位於沃夫斯堡的Phaeno科學中心,BMW工廠試圖以非線性的構築概念,呈現與眾不同的工廠空間,所有內部空間盡量避開階級權力的分割,每個主管的辦公空間都是開放流通的,連汽車生產線也暴露在辦公室中,在辦公桌抬頭即可見到汽車生產線的移動,充分表達了空間的流動性;科學中心建築則以混凝土的塑性特質,嘗試做出形體旋轉的型態,不過這兩座建築都還是未能真正表達出哈蒂所要的流體特性。
仔細觀察哈蒂過去的建築繪圖,圖像中呈現一種漂浮的狀態,她的建築似乎是不需要基地,就可以存在似的,讓人覺得十分超現實,十分地不自然。參觀過她在德國的兩個案子,就可以瞭解到哈蒂的夢想建築的確很難實現,與其說她是個建築師,不如說她是個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只是她的藝術想法需要用建築來呈現,才會真正體會到其中的震撼力量。
解構主義建築案例 在 築生講堂-三月份新課程【現代建築經典住宅細讀II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然而建築在經歷啟蒙運動、工業革命與現代主義的崛起所引領的典範轉移使得 ... 傑作是內聚完整的作品,無法複製;而經典則是外擴開展的案例,兼具啟迪 ... ... <看更多>
解構主義建築案例 在 【建築學】誰是解構主義大師伯納德屈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建築 學】誰是 解構主義 大師伯納德屈米? | Anarchitect | Who is Bernard Tschumi? 2,431 ... ... <看更多>
解構主義建築案例 在 解構主義建築案例、解構主義作品、解構主義平面設計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解构主义建筑 (英语:Deconstructivism)是一个从19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特点是对建筑整体的破碎化、解体化,通过外观的处理,运用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