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的瓶頸,未來會靠「AI 設計晶片」突破
TO 精選觀點2021-08-26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晶片尺寸逐漸逼近物理極限,市場皆在討論,摩爾定律是否走到極限。然而隨著 AI 晶片設計技術的發展,摩爾定律會交由 AI 來延續。但未來晶片設計工程師會失業嗎?還是工程師會與 AI 協作,推動晶片設計邁進人工智慧時代?(責任編輯:郭家宏)
AI 設計的晶片,性能十年內將提高 1,000 倍。
作為 Synopsys 執行長、晶片設計自動化的先驅之一,Aart de Geus 在 Hot Chips 在線晶片大會上表示,現在人工智慧設計的晶片,性能可能會在未來十年內提高 1,000 倍。
自 80 年代以來,自動化一直都是晶片設計的一部分。但現在,每兩年晶片性能翻一倍的「摩爾定律」似乎已經達到了瓶頸。要突破這個瓶頸,最好的辦法或許就是你我都熟知的:人工智慧。
一篇刊登在 Nature 上的文章指出,經過訓練的機器學習系統,在晶片設計上的表現超過人類。
不少晶片架構師都擔心自己的飯碗未來會被 AI 搶走。不過 De Geus 卻認為,晶片架構師不僅不會下崗,還會轉移到產業鏈的上遊,比現在負責更多任務。
Synopsys 從去年開始就使用 AI 來設計客戶的晶片,與人工設計的晶片相比有了相當大的改進。目前,三星也正在使用 Synopsys 的工具 DSO.ai 來設計 Exynos 晶片。而它的競爭對手 Cadence Design Systems 也在今年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慧晶片設計專案。
用 AI 設計晶片,有望打破摩爾定律的瓶頸
De Geus 在 1986 年創立了 Synopsys,一家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公司。憑借多年尖端半導體設計經驗,Synopsys 利用這個寶貴的資產制作了第一代 AI 晶片軟體 DSO.ai。
要超越摩爾定律,就要利用 AI 來解決複雜性、功耗和擴展要求,最終實現 1,000 倍性能的目標。
「機器學習出現在我們使用的每一種工具中,這個設計空間優化(DSO)的新工具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適用於單個設計步驟,而是適用於整個設計流程。」
這就是 Synopsys 採用的自主晶片設計方法,從綜合方法進行晶片設計,而不僅僅是晶片布局。
晶片設計的一個早期步驟是 floor planning,其確定了晶片的尺寸、標準單元的排列形式、IO 單元及宏單元的位置、電源地網絡的分布等。
由於宏單元潛在配置數量巨大(約為 10^2500),規劃就會變得非常複雜,而且隨著邏輯電路設計的發展,還需要進行多次疊代。如果每次疊代都由人類工程師手動生成,就要耗時數天或數週。
但如果用 AI 設計晶片,它就能夠利用強化學習,優化晶片的功率、性能和面積大小。還能解決針對特定應用程式以及系統的所有維度的快速定制晶片:硬體(物理)、軟體(功能)、可製造性和架構(形式)。
隨著 AI 接管更多任務,以往負責設計少量電晶體的工程師,現在可能負責設計更大晶片中的 10 億個電晶體。
這樣就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設計出更快的晶片,改變晶片的架構,將晶片性能提高 10 倍、100 倍甚至是 1,000 倍。
Google、NVIDIA 正在用 AI 設計晶片
與使用最先進設計工具的世界一流設計團隊相比,DSO.ai 能夠將功耗降低 25%,性能是當下最好的 AI 晶片設計工具的 5 倍。
而在未來的 AI 晶片設計時代,晶片能夠根據各個垂直行業進行設計。
面對特定專案的差異化需求,DSO.ai 可以用來優化輸入參數以及晶片設計工作流程的選擇。
工程師可以使用 DSO.ai 進行更多設計流程中的參數輸入,例如微調庫單元以提供最佳頻率或最低功率,採用現有平面圖並盡量縮小晶片尺寸,確定多高的工作電壓會實現功耗與性能的最佳權衡等。
全球「缺晶片」,雖然說不少產業都受到影響,但人們也深刻認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晶片雖小,但卻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
除了 Synopsys,Google、NVIDIA 也開始嘗試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設計晶片。Google 的 TPU(張量處理單元)晶片即將發布新版本,優化了人工智慧計算。目前 NVIDIA 也專注於使用 AI 技術生產更好的 GPU 和雲端運算 TPU 平台,以增強自身競爭力。
晶片設計的工程師不會失業。而人工及 AI 相結合的設計思路將會推動晶片設計邁進人工智慧時代。
附圖:人類設計的晶片平面圖(a)與機器學習系統生成的平面圖(b)
摩爾定律逐漸扁平,晶片設計重任落到了 AI 肩上。
在晶片設計的新時代,自動化大不相同。
晶片定制會更普遍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08/26/ai-sustain-moore-law/
認識eda產業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 台大電子所EDA組夏令營活動開跑囉!
想了解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是什麼嗎?踏入EDA領域需要具備什麼技能?EDA未來趨勢和產業結構是什麼樣子?我該選擇EDA嗎?想了解以上問題的答案嗎?那就快來報名參加2020 EDA夏令營吧!
為期兩天的EDA夏令營活動包含了幾點小特色
一、邀請業界與學術界學長姐親臨、透過經驗分享與座談會讓你了解未來的生涯規劃
二、 了解EDA領域的各種FAQs、認識Design Flow架構、並分享目前EDA實驗室的研究方向與成果
三、由 EDA 公司Cadence(益華電腦) 所設計的競賽題目,讓學員藉由團隊合作完成競賽任務,了解真實電路設計所會面臨的問題,以及 EDA 工具在解決這些問題所扮演的角色
四、EDA領域Panel discussion
活動時間:2020年8月20日(四)—8月21日(五)
招募對象:全國大專院校學生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 EDA 夏令營網站:http://edacamp.giee.ntu.edu.tw/
認識eda產業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忙、茫、盲,我們得學會過日子!
這兩天下午應邀到兩家公司演講,晚上則分別與兩位半導體業的大前輩餐敘。他們一個在大陸的晶圓製造呼風喚雨,另一個在兩岸的IC設計業聲名遠播。在小型的餐敘中,我們從供應鏈的變革、半導體產業的主導力,一直談到未來兩岸會不會在三個月到三年之間發生戰爭?
討論內容包括,現在是不是投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最佳時機?中國要的是Made in China還是Made by China?美國的上限看得見嗎?沒有上游材料設備或EDA工具的支援,中國的華為還能往更先進的製程邁進嗎?台灣的IC設計業,再往中國發展的路徑會不會改變?
如果兩岸發生戰爭,那是什麼型態的戰爭?什麼樣的情況,會讓兩岸從冷戰進入熱戰?是大型戰爭,還是侷限於「局部」的擦槍走火,或最後通牒呢?美國會介入嗎?要死多少人,美國才會介入?如果是陸戰、海戰、空戰,台灣三軍各有多少的抵抗空間?
從產業界的角度來看,台灣有三大優勢「半導體、供應鏈與資本」,但也可能懷璧其罪,我們正在鋒頭上,我在「斷鏈之後」這本書的最後一章寫著「兵凶戰危」,怎可能無動於衷呢?
韓國瑜剛下台,政黨又在搞選舉了,誰來選我都沒興趣,反正都不認識。被中美兩國框住的台灣,誰當高雄市長都不重要。信義區頂級餐廳的晚餐前,我去信義誠品逛了一下,我的書被擺在入門最醒目的位置,疊了三疊!謝謝誠品,我出過九本書,從來沒有一本的待遇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