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灣的防疫分享被大量轉貼引來記者報導後,我知道一定會有超多酸民來罵😌 有人直接跑來留言說懶得嘴我這隻蝙蝠(黑人問號)我才知道被ptt特地轉出來酸了😆雖然說我情緒並沒有被影響,有些甚至讓我看了笑出來😂,但是看了一整串後有認真思考很多人對海外台灣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所以我覺得可以用我自身情況為在美台灣人說幾句話,也希望可以讓很多人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背景與選擇。
第一是關於一般人最在意的健保跟稅的部分,我們全家在台灣繳的稅也不比一般家庭少,等於美國台灣兩邊都納稅,都是依照美國與台灣的相關法律與規定處理的。健保的部分,之前在美國唸書時沒有辦法頻繁回台灣就停了健保,如果回台灣短短一兩週有生病的話,都是自費處理,就算停留比較長時間被強制復保也都依照法規繳費,據我所知非常多台美人都是這樣,因為這些年我都在那些在美台灣人社團裡面了解資訊,並且大家都會討論怎麼做對台灣最好、最不浪費醫療資源,還有很多人也支持台灣健保改一改法規,讓我們不用被強制復保,復保使用健保會被人罵濫用台灣資源,不復保又會被健保局罰... 這一點我覺得真的很容易讓在海外的台灣人有點冤枉。(當然不包含像黃安那種真的是有意專程會回台灣用健保的那種心態...但我真的沒有遇過跟看過身邊有人是這樣的心態)
後來我個人近幾年因為在台灣有工作事務、計畫要處理,開始一年回台兩三次以上,就一直繳著健保費,而且在美國都習慣了除非大病才去看醫生的我們,回台灣幾乎都不會隨便去看醫生,就我知道很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因為待過國外才會格外珍惜台灣的醫療制度。
第二就是「想到教育、工作、生活」就去美國,「想到醫療、吃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台灣,我覺得如果每個人都有選擇權的話,是不是會努力選擇讓自己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生活?像你可能覺得台北很貴負擔不起,就決定搬到新北市住之類的,你覺得學區不好,就想幫小孩換一個學校等等。而我回想當初立志要去美國發展的原因就是很簡單,在台灣念研究所的時候被教授阻擋出國唸書的機會、在台灣有一些情傷還有個人經歷的一些陰影與不好的回憶,而在台灣工作的姊姊在職場環境被打壓壓力大到掉頭髮... 所以我們拼了命的讀書、申請國外研究所,想要在全新的環境發展自己全新的人生;在異鄉畢業後工作很難找,求職路上也很艱辛,生活也過的很緊,辛苦了幾年才趨於穩定。不管在哪裡生活都會有它的難處,遇到挫折時也曾經想回台灣發展算了,但回想初衷就會覺得還能再多努力一點,非常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大家都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做選擇,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這也能被酸呢?事情真的不是看表面就能這樣二分法、把人貼標籤的。
至於「想到醫療、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到台灣這一點,就我認識的台美人,沒有看過有人為了醫療跟逃避美國的高稅額回台灣的,我知道的大家都是因為思念家人、想念家鄉回台的,便當就不好說了,畢竟台灣食物真的世界級美味啊,那你出國會不會想把那個國家好吃的美食都吃盡了才離開?
再來是關於「不想佔用醫療資源為何要回台灣生產?」我想說,我這次要回來生產才發現在台灣生產其實不比美國便宜呢,在美國我們有醫療保險,所以從產檢到生產完都不太花錢,這次要回台生產我們還特別準備了幾十萬才敢回來生。決定回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下兩個小孩不能上學,而我跟老公兩個人必須照顧新生兒、兩個幼兒、坐月子、工作,家人也都不能來美國幫忙我們,我知道這樣的情況下我有很高的機率會產後憂鬱(前兩胎就因為真的蠟燭多頭燒得了產後憂鬱一段時間),也擔心萬一我跟老公之中有任何人不小心確診了,那我們能有什麼備案嗎?想了很久真的沒有,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也能照顧到我們,才做出回台生產這個艱難的決定。
另外私心是真的很想要住看看台灣的月子中心,因為懷到第三胎了都沒有住過覺得飲恨,但月子中心完全自費,也沒有浪費到醫療資源啊🤷🏻♀️
第三,被酸「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為何又要回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本來去年有很多要回台灣處理的工作事務與計畫全部都取消,因為堅信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本來想事隔一年應該疫情會好很多,今年八九月的時候有疫苗要出來的消息,當時也發現懷孕了,所以才會訂了隔年初的機票回台灣(只是沒想到回台前幾週疫情又變嚴重了)。在這樣的狀況要回台灣真的是很兩難,怕把病毒帶回來、怕家人承受風險、怕自己的安全等等,所以我們權衡之後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做好萬全防護準備才敢回來,而我知道有非常非常多台美人也是這樣!就我加入台灣人海外自救會社團裡看到的,都是大家盡全力的在保護台灣,大家回台灣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就我看到的是,沒人想把台灣這塊世界淨土因為自己而被污染。
第四這位酸民說我們自己嚇自己,包裹消毒、在外面不能吃東西...那我想他一定沒有見識過小孩有多喜歡用嘴巴探索世界吧?我女兒過敏體質,一有灰塵或是天氣變化就會讓她鼻涕眼淚直流,就算沒有病毒,光包裹被丟進家裡帶來的灰塵就可以讓她眼睛腫起來了,現在又病毒肆虐疫情嚴重,聽到有人真的因為收包裹而被確診真的會很擔心啊!小心一點也能酸嗎😂😂😂
再來是關於穿防護衣的部分,這趟回台我們不穿防護衣就是因為不想要穿脫把病毒沾到身上反而風險大,這是海外自救會社團裡討論的結果,後來很多人回台都是穿兩件衣服,下機把外面那件脫掉然後全身好好消毒的做法。很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認真討論要如何能在不帶給台灣負擔的情況下,又能回台灣處理自己的事(有人親人過世、有人有工作需求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啊,否則誰想要在這個艱難時刻冒險搭長途飛機呢?)
這位酸民身為住在美國的台灣人,卻有「台灣美國兩邊跑,就等於好處用盡」的思想框架與標籤,我覺得很可惜,也很容易誤會其他人,真的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很多人在國外的台灣人都盡自己的力量在保護台灣、愛台灣,很多人在美國也會自己發起一些遊行挺台灣,讓台灣的聲音在國外被聽見,當台灣有嚴重國際議題的時候,也會自發性的辦白宮連署活動等為台灣發聲等等,這些時候台灣媒體就會報導台灣之光,但我們因為想念家人回台灣就被罵成過街老鼠...。
我知道可能又會有一些酸民想要繼續戰下去,我想說的是我發這篇不是想戰,單純想為我們住在海外的台灣人說點話,並不是住在台灣、待在台灣才有愛台灣的資格,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台灣。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有一個美國人因為喜歡英國文化而靠自己努力定居在英國,那他回美國看家人或決定暫時回家一段時間的時候,也會被酸說兩邊好處用盡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真的不必放大這些然後幫人貼標籤,我心中的台灣是很可愛又溫暖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與選擇,在不了解之前可以先了解之後再發言會比較妥當。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只能透過媒體接收資訊,認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過的很爽,有事情才逃回台灣,我想確實也有這樣的人,但真的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ptt裡留言真的很難聽😂 有人說最好出門被撞死啊、在美國找有錢老公、不就給人x而已🤷🏻♀️ 全家確診都不可憐等等這種話真的是有點過分了,還有人說我高調找記者來報導我回台為了賺業配😂😂 到底是怎麼幻想的啦~ 我抵台後時差累都累死了,一醒來收到超多報社跟記者私訊問能不能轉發這篇讓大家知道台灣防疫做的很好,我心想可以幫助其他想回來的人做準備也無妨,這樣能被酸成有目的性🤦🏻♀️
但我知道這些人可能內心有對自己生活感到不平衡的地方,所以用這樣帶攻擊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可以理解,說明這些是想要多少表達我們在海外台灣人的心聲,有時候真的不必幫自己不認識的人貼標籤,這樣是否自己內心也能柔軟、舒服一點?
「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三個月零基礎資工所上榜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工所讀書計畫、資工備審ptt - 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110資工所考試心得(有補習) -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推甄研究計畫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轉錄自PTT【研究所跨考】學員上榜心得:用對方法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資工所上榜心得| graduate 看板| PTT 網頁版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110資工所推甄心得- graduate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人資研究所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人資研究所ptt - Oberforcher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台清交資工+清大電機心得總結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111資工所跨考心得- 看板graduate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 Carpinteriamorsol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讀書計畫ptt - Emanuelaiacoboni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讀書計畫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 Psychotherapie tinnitus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推甄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111半跨考資工考試心得- 看板graduat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109 資工所推甄心得- graduate | PTT職涯區 - 0056淨值即時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工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工ptt 出路[UMNQVK] - 預付比較卡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資工所備取心得polat3698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 Art kam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110 資工所推甄心得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台大資工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請益] 台大資工所推甄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graduate - [心得] 110資工所考試上榜心得(代Po)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台科資工四大推甄心得- graduate | PTT職涯區 - 科展題目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讀書計畫本ptt - Informareinsicurezza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工、碩士、推甄(上) - NaiveRed's Blog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110學店資工刷榜(備)心得- 研究所板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資工所上榜心得...轉自PTT-graduate板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PTT | [心得] (代PO)110台大資工考試上榜心得 - PTT Brain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推甄研究計畫ptt - Entretantosdansa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graduate - [心得] 110資工所上榜心得(有補習)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中山中正資工所推甄心得-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 Terrepesculiasseroli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工研究所ptt - Amini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轉錄自PTT【研究所跨考】學員上榜心得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多益讀書計畫ptt - K csi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請益] | WJKLV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讀書計畫本ptt - Bedandbreakfastyllas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管研究所ptt - Tor29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Re: [問題] 考資工所的讀書方式- 看板stud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讀書計畫本ptt - Laregina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 Vonline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 Ice legend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 十口字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推甄研究計畫ptt - Bprofi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進修計畫書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凜冬將至謝寒冰!這場選舉進到超級抹黑戰鬥時間啦! ft.謝寒冰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台大學代會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工研究所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工研究所ptt - Desatascosintegralescordoba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工研究所ptt - Lacivettanelcamino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的評價
- 關於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研究所讀書計畫ptt - Diwaliyoga 的評價
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一年,我們一起共享的女友》
走進台北市西門町某商務旅館,搭電梯直上十二樓。一開門,濃濃煙味撲鼻而來,玄關黝暗如洞窟,唯有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兀自綻放光芒。販賣機旁是沙發,沙發背後是一堵牆,牆上鑲著窗,窗外是寶藍色的夜色和忠孝西路川流不息的下班車潮。玄關拐個彎,走廊延伸到視線最盡頭,兩側房間隱約傳來啪啪啪的撞擊聲響。空氣中的煙味被如茉莉花般的香氣取代,那香味來自矽膠娃娃身上的香奈兒五號。
歡迎來到台灣首家矽膠娃娃主題旅館,官網上寫著誘人的廣告辭令:「女友共享,兩千三百塊一秒脫單」,最強巨乳童顏是寶寶,希望被調教的是蓓蓓,還有女警、空姐、寂寞的女上司…三十九尊矽膠娃娃任君挑選。三十歲的小陳說,他的第一次就是被失學女大學生青青破了處。
「第一次和充氣娃娃做的感覺是怎樣啊?」「很重。」「重?心情很沉重?」「不,是娃娃很重。我來之前在網路上查過資料,知道娃娃三十幾公斤,想想那不過人類體重的一半,但是我沒擁抱過女孩子,不知道三十公斤抱起來是這樣重。」
抱在懷中,沉甸甸的,那是欲望的重量。小陳目前在中和科學園區當網路工程師,月薪五萬上下,微胖的身材,說起話的口氣訥訥的,他自嘲母胎單身,但不知為何,去年冬天格外好奇接吻是什麼感覺、和人做愛是怎麼一回事,「本來想說要去找真人,但那時候突然爆出一則新聞,說桃園某個小姐被驗出愛滋帶(原),一口氣有三百多個人跑去醫院檢驗。後來在PTT西斯版(性版)看到矽膠娃娃旅館開張的消息,就跑來試看看。」
「不覺得髒嗎?」「有人會說真人比較乾淨,但你看新冠病毒,活人會帶菌,傳染病毒,但娃娃是死的,我看過她們清洗的流程,肥皂、酒精、紫外線消毒,清過一次,細菌基本上很難在上面存活。」
欲望來襲之時,眼前是活人或死物都沒什麼兩樣了,小陳說,那一天他簡直是硬著走進旅館的,「進門見娃娃躺在床上,心就跳得很快,情不自禁就把手湊了上去,撫摸一陣子後,就很粗暴地把她推倒,脫掉衣服,但一插進去,太興奮,馬上就射了,大概是太興奮了吧…沖了個冷水澡,從浴室出來,看見娃娃躺在床上,她也不會嘲笑你,挫折感不會這麼重。又趴過去親親抱抱,因為射出來過一次,第二次就很難出來,但一直弄一直弄直到時間結束,單純擁抱的感覺也不錯。穿上褲子,離開房間那一刻,又覺得很尷尬,不知道自己剛剛到底在幹嘛,但回家一想到那個畫面,又硬了,動念是否隔天再去,可是一次兩千三還是太貴了…」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2/
長廊盡頭是娃娃休息室,推開門,角落裡一個女孩坐在輪椅上,乍看以為是工作人員,仔細一瞧,才發現是娃娃。伸手去摸娃娃臂膀,光滑膚觸如嬰兒。娃娃們在房間裡或坐或躺,沙發、椅子四散著衣服和假髮,再走進浴室,等待清潔的娃娃屍首分離,洗刷乾淨的軀幹高高懸掛,等待晾乾,望之簡直是電影《奪魂鋸》的場景,故而幫娃娃化妝的美妝師小蕗對我們說:「一開始在這邊工作會怕怕的,因為我很怕鬼,剛幫娃娃畫眼線、黏假睫毛時,都很害怕她們會突然對我眨眼睛。」
小蕗原是服飾專櫃小姐,去年冬天旅館開業,朋友介紹她來此替娃娃梳化。美妝的事,旅館十來個男孩子員工全然不懂,添購假髮、衣服、上妝,她全權做主。她依據娃娃的臉型,給予不同的妝髮、給予名字,等於也給了靈魂。她從美妝公社,網美IG掌握流行趨勢,也從日劇和韓劇汲取靈感。
小蕗近期最得意之作是把娃娃化妝成《梨泰院》的女主角「趙以瑞」,「從梳開頭髮到上妝,至少一個小時,畫得很美,會很有成就感啊!但男生完事之後,她們被送回來,看見她們頭髮都亂了,口紅都掉了,就會很煩,覺得你們這些男孩子到底在幹嘛啊?」看見心愛的大型芭比娃娃淪為男孩子的肉便器,被摧殘不成人形,心裡難過得不得了,但轉念想想,餐廳廚子菜燒得精美,最大的成就不就是希望菜餚被吃得杯盤狼藉,想到這點,她就釋懷了。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3/
我們在休息室與小蕗閒聊,一旁工作人員拿著特製加熱棒放進娃娃下體,客人就在路上了,等等娃娃放上床,務必讓他們感受到活人的體溫。那過程簡直是熱菜了。娃娃是菜餚,男人是食客,小蕗是廚師,而欲望食物鏈的總鋪師就是三十三歲的已婚爸爸Kyle。他去年冬天和朋友集資近九百萬元,跟某旅館租下一整個樓層開張幹活。Kyle等於在肺炎蔓延時展店,他算過了,疫情嚴重時每天二、三十個客人,但疫情趨緩也是二、三十,開業至今九個月,來客人數近七千人。
平均一天二、三十個人,應該很快就回本了吧?「我也想要這麼好賺啊,但娃娃的損耗率是你沒有辦法想像,一隻娃娃正常使用,一隻可以撐十年,因為十年間,一個成年男人太不可能每天一夜七次,但我們這邊的狀況是三個月就壞了,客人一來,我們會向他說明說明該怎麼使用,但還是有很多暴力操作的狀況,像開幕第一天,就有一隻娃娃整隻手腕斷了,但我們也不大可能跟客人索賠。」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4/
Kyle的娃娃是向日本東方工業(簡稱OT)訂購,該公司為日本矽膠娃娃龍頭大廠,開發擬真娃娃逾四十年。一個娃娃要價近新台幣三十萬元,Kyle開業時訂了十九隻,後來又陸續追訂了二十隻。
去年旅館開業,小陳發下豪願,打算把旅館裡的十九個娃娃上過一輪就不玩了,但Kyle不斷推陳出新,九個月過去了,他已上過逾三十個娃娃,還沒有封刀的意思。算算花在上頭的錢超過六萬元。問他為什麼不打手槍就好,感覺蠻浪費錢的?「老實說,我沒辦法打手槍,我的手很粗糙,一直磨擦會很不舒服,看片看到受不了,只好不斷磨蹭床單。但和娃娃做的感覺不一樣,那是一種被夾住的感受,很爽,很舒服。」
三十餘隻娃娃當然有小陳特別喜歡的,插進去,被夾住的感覺特別緊,特別溫暖,與其他娃娃相比,就是不一樣。下一次來,意猶未盡再點同一隻,但放進去的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問了工作人員,才知道原來娃娃的下體被玩壞了,換了一個新的身體。娃娃是同一個笑容,同一個香味,但他放在娃娃裡面,感覺就很空洞,很失落。
「讀書時有暗戀過誰嗎?有跟女生告白嗎?」「念大學有偷偷喜歡班上的女生,有問她要不要跟我單獨出去看電影,但她說她比較想跟大家一起出去…」「所以你第一次就挑了一個大學生欸。」「或許吧,陰錯陽差吧!本來要選一個少婦,肉比較多。其實來這裡是我知道我心裡其實有一頭野獸,不壓抑下來可能會做出可怕的事。一個朋友的弟弟忍不住在路上對女生襲胸,就丟了工作,我很怕自己把持不住,有一天來也會幹出這樣的壞事。」
我們欽佩寂寞男人的定力,「可能我從小時候都以英雄的姿態勉勵自己吧,我第一次看到《超人》的卡通就覺得很厲害,超人是我的偶像,人可以超越自己,才是超人。我不是教徒,但以前也被拉去教會,那時候也想拿《聖經》的話來告誡自己,經書上不能拜偶像,但我現在卻拜另外一種偶像…」
來這裡是洩欲,但又不是洩欲,他說又有一次,就剛開始的前幾次,還處於放進去很快就射的階段,那一次身體狀況不好,射完以後就完全沒有什麼動力,單純抱著娃娃,看著電影台裡的《侏儸紀公園》,聞著娃娃的香氣,溫暖的膚觸,覺得心裡很踏實。他說,談戀愛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
再聊下去就太傷感,岔開話題問他週末不來這邊,都在幹嘛?「看動畫、看YOUTUBE,主要看有沒有朋友約吧,有約就去玩桌遊,玩《狼人殺》《阿瓦隆》,主要看有沒有人找,畢竟找人這件事我還不是很擅長。」
但我們再怎麼顧左右而言他,還是繞不開寂寞的話題。他說,前天星期六,朋友揪他玩桌遊《妙探尋兇》,一連玩了二場,從下午玩到晚上,從松江南京站玩到社子島,玩得盡興,回家十二點了。隔天睡到自然醒,星期天沒人約,頓時覺得失落,本來坐在電腦前看動畫,但獨處的時候就忍不住想看一些色色的東西,看著看著就又跑來這裡,買了二個小時,射完一次,沖澡,出來,赤裸的娃娃無辜地躺在床上,硬了,再弄一次,再洗澡,再弄,反反覆覆,一共出來四次,「那應該是最近最狂野的一次吧!途中做到太忘情了,根本忘記她不是真人,情難自禁地,說我好愛妳,我愛妳,直到射出來。但射精之後,才想起來,你再怎麼跟她告白,她也不可能回應你。」
日本充氣娃娃祖母的真面目: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6/
希特勒的充氣娃娃求偶計畫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5/
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資工所讀書計畫、資工備審ptt - 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在資工所讀書計畫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ttyeden也提到【讀書筆記】實現提早退休的理想:《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 ꀊ網誌完整 ... ... <看更多>
資工所 讀書 計 畫 ptt 在 [心得] 三個月零基礎資工所上榜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當初準備的時候一直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上 如果上了就太神啦
所以就決定如果有上榜就要發一篇自己的讀書過程
標題寫3個月是有點誇大
不過我開始認真讀的時候是真的剩下大約3個月
此篇文章是先打好再複製過來的
如果懶得看可以從準備方法開始往下看
P.S.此篇心得不適合所有人
<戰績>
報台清交成資工所
交大:數學35 軟體65 硬體0
多工正取
清大資工備5x
成大正取
<背景>
113大學部學生 大五 第一次準備研究所考試
在校成績90%之後 主科幾乎都低空飛過
在開始準備研究所的時候 六個資工考科中計組 DS Algo都還沒pass
離散部分大概只會集合論跟排列組合(因為是高中範圍所以我會)
線代連3x3矩陣的行列式都不會降階算 更別說後面的向量空間了
軟體部分 Quicksort為何物都不知道 時間複雜度跟master method也不會
計組因為有學過組語 簡單的add sub指令還齁得住 後面有線路的都不會
OS忘光
我相信本科系的人這六科的基礎不可能比我更爛了 最差最差也只會跟我差不多
<時間軸>
我基礎這麼爛 自認不可能自學考上
所以八月中暑修完後開始進大碩補習 報六科不含題庫班
=8月中到9月中=
四個禮拜補完離散跟線代
就只是補完 完全沒複習
=9月中開學後=
在學校的課程修9學分 包含計組跟DS
接著補習進度大幅下降
大約每個禮拜只有補4堂 計組跟DS交錯補
這中間只有偶爾下午帶個離散去圖書館看
平均每天看書時間可能不到一小時
有人會問說 都要考研究所了 為什麼這麼混?
因為我高中準備大學考試的時候 學測考完以為會上榜
就這樣從學測考完後開始玩到四月底
玩到知道自己學測落榜了 才開始讀指考範圍
花兩個月就考上113資工
在這樣的經驗下 我當時自認我也可以短時間考上研究所
就這樣混到了十一月底
=11月底12月初=
這時候我計組跟DS總共約50堂的課程大概只補了一半(OS跟Algo都還沒開始補)
此時複習進度:離散尚未複習完第一遍
DS跟計組只將期中考範圍粗略看過一次
線代 0
OS 0
Algo 0
到這時候我才驚覺不可能補&讀完了
而又快到了各學校研究所報名的日期
我翻開交大簡章 發現資聯多工跟生醫只看數學跟軟體
我是有母校情節的人 這時候我做了一個決定
專注在軟體跟數學 放棄OS 拚多工吧!
於是我擬定讀書計畫後 大約離交大考試剩下10週
12月初開始每天進圖書館看書
=最後10週=
倒數第8週:讀離散線代
目前已將數學看完一遍
倒數第7週:主數學 副DS
本週將DS看完一遍
倒數第6週:主數學 副計組
本週將計組期末考範圍看完一遍
倒數第5週:主數學 穿插計組跟DS
倒數第4週:此時數學已看完兩遍 軟體約一遍
之後開始寫清交考古題
交大寫了軟體跟數學各5年
清大只寫了98 99的計科
過年期間回家無心看書 放了自己一個禮拜的假
在考前兩個禮拜回到學校
開始做最後一次的總複習 講義 考古 筆記
在考前一天複習完
總共數學看了三遍 軟體看了兩遍
2/14清大 練手感
2/15交大 拚了
<準備方法>
Q:要不要補習?
A:基礎不好,英文不好不能看原文書,習慣高中指考的念書方式的話我會選擇補習
因為我個人是基礎差,看書習慣配合題目來瞭解 所以我就報了補習班
Q:好難開始認真念書怎麼辦?
A:我自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要到了快考試才會開始緊張。
我會建議先擬定讀書計畫,這個計畫可以寬鬆一點,有一些彈性空間。
在擬定讀書計畫之後才可以估計那些科目要花多少時間
每天有一個進度才不會窮緊張
像我原本以為念不完 可是做了讀書計畫之後一步一步照著做才發現還是有機會的
Q:讀書時間怎麼分配?
A:我把一天分成三段:早上9~12 一個時段念一科
下午2~5
晚上6~9
不過我自己實際的念書時間 大約只有6,7小時/天
通常吃完飯會用個電腦甚麼的 就浪費了一兩個小時
Q:有甚麼小撇步?
A:我覺得上課的筆記是關鍵,除了老師抄在黑板上的東西外,有些從老師口中說出來
但沒寫在黑板上的東西也很重要,這些都要抄下來。還有自己上課時,如果有個地
方突然想通了,也要馬上在旁邊加註自己是怎麼想出來的。畢竟研究所考試範圍很
大,你今天看懂不表示以後複習時不會忘,任何可以加強你以後複習回想的東西都
要寫在筆記上,未來複習的時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跟效率。
另外就是,每次複習都要做一份自己覺得的重點條列,可以清楚知道這章有甚麼重
要的東西。下次複習的時候就是自己的筆記配講義看,然後再做一份重點整理。
總之就是濃縮再濃縮,比較不會的地方特別註記起來,還有加註想法這個也是很重要
Q:各科準備順序?
A:不管怎樣,數學一定要先讀。數學是最難在短時間拉起來的科目。
軟體的部分都很好理解,短時間絕對可以救起來。
所有科目第一次讀的時候,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要放過,完完整整的讀一次
第一次總是比較困難,但等到第二第三次就比較有想法,會開始有種讀通的感覺
配合自己先前做的重點整理,速度上也會加快不少
<總結>
在今天終於放榜了
很幸運正取交大多工 我的第一志願
有些很晚才開始準備的人不要放棄希望
其他人只是比你早念完 不一定考得比你好
老話一句 研究所考試是比誰忘的少
以交大考題為例
軟體的基本分(就是有出現在講義上的 或是變化很小的題目)大約就有4-50分
數學的基本分 線代大部分都是基本題 離散也有一題遞迴(雖然我考試時沒寫出來)
這些基本題只要全部掌握就會正取
所以難題不是關鍵 基本題才是有沒有上榜的因素
掌握基本分你就擁有了榜單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46.189
至少我去補TKB的時候對於考科的課程內容都是第一次瞭解
我剛好大一上一次XD
※ 編輯: Nysw 來自: 140.113.46.189 (03/16 01:19)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