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遍 智 是常法 嗎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earch
學生問:義共相是分別心顯現虛妄增益之分;而分別心是有為法,為何其義共相是常法?... ... <看更多>
佛的一切種智的遍智(心)、報身、化身都是有為法(無常法),而佛的遍智上的滅諦、空性這一分是常法,常法是不具生滅的無為法。 ... <看更多>
解答法師:釋性說. 常法與無常法是直接相違,不論任何一法,只要不是無常法就是常法,不會有第三者,而無常法最大的特色就是剎那剎那趨於壞滅、由因而生,也能生自果, ...
#2. 請問「法」分為「常法」跟「無常法」嗎?「常法」包括哪些呢?
通常我們會說「常法」,而不說「有常法」。常法,即不是因緣所生之法,比如:滅諦、空性、自性法身等。在《攝類學》中還有:有、所知、境、無為法、共 ...
32-09 深究遍智存在與否 ... 可以嗎?為什麼?應該如何解釋? 二、探究「桌上的這個鬧鐘」是否有事例 ... 如果某一法是「常法」,有哪三種可能性?
#4. 攝類學(進階版)32-13 辨析無常與常的事例 - 隨意窩
重點複習與補充說明(01: @ 宗喀巴, 日常法師, 菩提道次第廣論, 廣論, 福智, ... 從這個角度,非剎那性的法是常的性相,這應該沒有問題。 ... 但兔角是常法嗎?
#5. 攝類學講記第四章自相和共相
另外,佛的一切遍智是現量但又了解常法,這個只能以特例看待,否則經部的說法會有漏洞。 4-2 二諦的分類. 因為經部在解釋自相、共相時,認為自相與勝義諦同義,共相與 ...
#6. 01攝類學.pdf - 圓滿法藏
第一種,直接回答不周遍:. 例如「聲音有法,理應是常法,因所知故。」或者「聲音有法,. 理應是無常,因所知故。」這時我們可以直接回答不周遍。我們無法.
#7. 之- 心類學 - 佛陀教育基金會
知的名相」周遍是「與覺知為一」,那麼「認知」與「覺知」是一嗎? 因為認知是明知的名相故。 ... 「聲音是常法」,那麼我們安立聲音的定義──「所聞」時,也應該.
1. 「空」本身是「常法」,「是空」一定遍「是常法」嗎? (1) 不一定。 (2) 譬如說五蘊,五蘊它是空,但是並不代表它就要是常法。
#9. 正法解行林佛學講堂- 義共相是分別心顯現虛妄增益之分
學生問:義共相是分別心顯現虛妄增益之分;而分別心是有為法,為何其義共相是常法?...
#10. [攝類] 有、所知、所量- 精華區Buddhism
那麼,「虛空」、「獨立實體無我」是不是有為法?並不是,是常法。如是,一切相智沒有顯現「獨立實體無我」,這一點能決定嗎?因為,一切相智是現量的 ...
#11. 攝類學講記目錄前言
果是眼識的增上緣,沒有你的眼根就不會有眼識嗎?因為它是眼識的增上緣,會 ... 外,佛的一切遍智是現量但又了解常法,這個只能以特例看待,否則經部.
#12. 常見問題> 認識佛教 - 香港佛教聯合會
若「無常」性與諸法有異, 則諸法是常, 若「無常」性與諸法無異, 諸法便成壞滅無 ... 了遍計所執的謬誤, 以根本智直接把捉圓成實性的真如狀態, 然後, 再由後得智 ...
#13. 同心圓共學—道總建立—成佛的地圖 - 福智佛教學院籌備處
色身可分報身、化身,而法身則既是離垢的自性法身及一切遍智的智慧法身。 ... 涅盤,屬於常法;而一切種智是心法,是無常法,所以從常法跟無常法角度來解釋畢竟勝利。
#14. 攝類學法之三相及周遍 - 喇嘛網
即指差別,支分之義,謂總體中之部分也,如金瓶,是瓶之所遍,所作性是無常之所遍,非所作性是常法之所遍. 如事物與瓶,瓶是所遍,事物是能遍,如此而 ...
#15. 宗義寶鬘(四部宗義) - DEDU - 對讀文本
一切有為法是依他起(性),; 一切法性是圓成實(性),; 其餘諸法是遍計所執(性)。 ... 前者如︰聖者的後得智(聖者於三摩呬多中現觀空性,出彼定後所得之智)、佛的相好。
#16. 《攝類學十六》 - 道次世界
音是常、承許若是常則周遍是非所作性、承許聲音是所作性。(事實 ... 用分別心安立,因此是常法並不是實事而且是非遮者,就是「知覺之. 排他」。
#17. 【中台世界】 佛說無常經
究竟這部經的經題是人喻、是法喻、是人法,是人法喻通通具足? ... 把佛法、佛的智慧,遍植到大眾的心裡,使每一個人不再迷惑,都能夠認識自己,找到 ... 頭髮很好嗎?
#18. 《攝類學》02
問:在眼識所見色當中的顏色和形狀,二者是相違嗎?或是同體呢?在一個 ... 的,也就是說,在唯識派以上所安立的勝義諦是常法、無為法,勝義諦不是有為. 法。
#19. 唯識學的七種真如與六種無為
有為法是世俗締,在現象上有「生 ... 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 ... 一者、智. 相。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愛與不愛故。 二者相續相。依於智故生其苦樂,覺心.
#20. 第九品破常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 明光
生既然是为了老死之果而产生,也就决定了诸法无常的体性。在世间,唯有一切智智的佛陀完全照见了所有万法的这种生起存在方式,其余有情只有部分通达的 ...
#21. 賽倉攝類學 - 福智文化心閱網
佛法的輪廓及精髓,盡皆囊括於其中。 《釋量論》是五大論中第一部學習的論典。法稱論師所造的《釋量論》 ...
#22. 釋菩提心論:第1-40節註釋 - 達賴喇嘛
色身由悲心成辦,所以說要悲智雙運;此具世俗及勝義二諦,世俗相的緣起,以及勝義的緣起。 ... 如果我是常法,永遠不變,不會因為痛苦因緣,而說我正在承受痛苦。
#23. 諸佛常法 -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依「佛的法」而引申其意義,又得兩個解說:一、「諸佛常法」:法是本來如此的;佛是創覺世間實相者的尊稱,誰能創覺此常遍的軌律,誰就是佛。
#24. 攝類學筆記:「成立」與「遮止」|方格子vocus
是。它在遮除有獨立自主的狀態之後,能在我們心中牽引出一個成立法嗎?不能;它講的就是「沒有獨立自主 ...
#25. 攝類學釋疑-證有證無第五論式2 - 正法林福智深入報導
證之為無的量存在的話,證之為常法與證之為無的量其中一者遍是存在。」 ... 3、自宗:柱子有法,應當不是常法,因為不是無實事的緣故. 他宗:因不成。
佛的一切種智的遍智(心)、報身、化身都是有為法(無常法),而佛的遍智上的滅諦、空性這一分是常法,常法是不具生滅的無為法。
#27. 攝大乘論講記11
如果把俱生的我法執分屬賴耶與末那,那麼,像安[P241] 慧所說的也還適當。遍計是需要周遍計度的,五識可說周遍計度嗎?遍, 也不一定是念念遍緣 ...
#28. 063 第一篇三身——法身、報身、應身 - 星雲大師全集
自受用:即如來自身恆常受用無邊法樂,具有無邊的色相莊嚴,周遍法界而無為常住。 ... 無諍智:阿羅漢的無諍智是消極的令人不起煩惱,如來的無諍智則更進一步積極的去 ...
#29. 三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報身(受用身),是諸佛所修功德感報之圓滿色身,一般來說,常居色界四禪天頂——色究竟 ... 法身:周遍法界的真如妙『理』(自性身),以及所能證『智』(自受用身)。
#30. 07淨空法師學佛答問61-70
但是現在這個年頭,真正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也不多了。所以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方向,就是真正熱心做護持佛法,不為自己名利著想,這樣這個道場就會如法 ...
#31. 薰法安心讀書會- 奈普敦智慧平台
用周遍故無礙。 除了三智,那一心是什麼也很重要。 種種事理,不出一心,故 ...
#32. 智慧之光- 帕奧禪師
思惟智與初期的生滅隨觀智階段 ... 應循大眾的要求,而把佛法通俗化、世俗化,這不是很可悲嗎? ... 邪見(diññhi):相信所緣是常、樂、我、淨(美);.
#33. 01 你知道失智症是什麼嗎 - 花蓮縣衛生局
家屬常於此階段出現身心症狀,而必須求助精神科診治。 (4) 重度失智(晚期):認知及日常生活功能嚴重退化,大多時間認不得家人及自己,語言僅 ...
#34. 了義不了義的抉擇 - 印順基金會Yin-Shun Foundation
到了大乘佛教,虛妄唯識系以遍計執無,依他、圓成是有,也即是說,凡情的妄執是空,而諸法因果事和聖智所證之理是有。這比起聲聞的空義進步了。真常唯心系主張,一切事相是 ...
#35. 天台宗之理事觀 - 中華佛學研究所
(六)佛是順世法而有變化身,人們說有佛、無佛落入邊見;或以為無般若智,但求身樂;或以求道而修行者,這些均非第一義,故佛說本經令入中道。 (七)為令眾生能分別生身 ...
#36. 無生法忍初探-以《大品般若》及《大智度論》為主
一重於五蘊身心,一則廣泛遍觀一切法,通達法法皆空,以. 此而顯出大小乘的懸殊差異。所以大乘菩薩的觀空之智是勝於二乘的. 15 。如《大智度論》卷七九:.
#37. 《心類學》的要義
西元1977 年起,有緣從歐陽無畏教授(法名:君庇亟美喇嘛,. 1913-1991)開始學習藏文的《因明集課》(即《攝類學》),受益匪淺,. 深知因明是佛法治學中最重要的 ...
#38. 本來的我——轉識為智 - 創古文化Thrangu Dharmakara
很多人對於佛教說到的萬法皆空有些疑惑,以為成佛的時候,一切都會變成虛空一般,什麼都沒有了。或者,因為聽說佛陀是遍知的,就以為佛陀什麼都知道。同時又會疑惑:一切 ...
#39. 摄类学六- 摄类学讲记-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手机佛教网站
究其实,所有一切实有法均为胜义谛,而所有一切常法均为世俗谛。 ... 有或所知者皆可分成二大类,一是常法,一是无常法,所谓无常法其特质是不常住、剎那变灭性。
#40. 《法華經見寶塔品》- 寶鈴妙音香遍世界- 第1257集 - 大愛電視
這就是法若是在心,常、樂、我、淨,這是四德,我們永遠都是在寂靜清澄之中,人間一切的煩惱,不會來障礙我們。 我們就是要有這念心,「大慈悲為室」,眾生苦難,我們在 ...
#41. 《法華經化城喻品》三智一心周遍無礙 - 靜思園地
於佛來說很分明,於凡夫聽來還是含糊不清。所以,修行不論是理是事,妙體能圓滿,事理圓融。我們若能一心清淨,自然一切法無漏,原來 ...
#42. 我執的根源 末那識 - 人間福報
(二)以阿賴耶為對象:第七識的我執,是恆常執著八識心田一切法為有我相,故言第七識是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對象。 (三)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俱起。第七識從無始以來至轉 ...
#43. 九遍知【佛學大辭典】—— 佛教詞典 - 佛弟子文庫
遍 知是智,即是斷因。斷是智果,體非遍知 ... 又色無色二界見諦所斷煩惱等之斷,亦與欲界同,有見苦集與見滅及見道等之三遍知。 ... 至於集法智集類忍之時,唯成就一。
#44. 六祖壇經【第19集】-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又說,「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法即是常」,又說,「如來即是僧,僧即是常。 ... 自性都受生死,佛講的真常不生不滅的本性那就有『不遍之處』了,「遍」是普遍。
#45. 生命智慧的寶典– 道總(五)+念死無常(一)
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 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 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 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46. 為何要做善行記錄? - 福智文教基金會
八地菩薩已經達到任運一切法都是人我法空,在任何一個情況之下,他法性遍滿十方,而且是任運的,不必作意,是自然已經完全證得了,跟法性完全相應。但是這時佛就告訴他:「 ...
#47. 機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常誦大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 ... 「師曰:字即不識」:六祖大師說:「你不認識這個字嗎? ... 看《楞伽經》一千多遍,「而不會三身四智」:他不了解什麼叫三身?
#48. 因类学 - 知乎专栏
第三相,异品周遍:异品没有所立,凡是常法决定非所作。 ... 此论式的因在宗法“声无常”不成立,因为无常法是因缘造作的有为法,不是无为法,无为法 ...
#49. 世俗諦 - 見悲青增格西說法
所以說「了解名言的智慧所獲得的內容」,他人就可以問:「佛現證空性的智慧為有法,它能不能通達瓶子?」必須答能。再問:「瓶子為有法,它是勝義諦嗎?
#50. 性空法師講述Ven.DhammadIpa - 香光尼僧團
業處(十遍、十不淨、十隨念、四梵住、四無色、一想、一差 ... 摩強調的清淨智慧,就是阿羅漢、佛陀的清淨智 ... 修行的過程常是一種昏沉與掉舉的輪迴,心不.
#51. 何謂別境 - 大乘百法明門論研究
境是境界或事務,意即欲等五種心所,乃對特別之境界,差別之事物,才能生起活動,而且此五 ... 故憨山大師在百法論義中說:此五遍行,「雖有五法,其實總成一念」,又 ...
#52. 皈依與發心
答案是眼睛。當我們能了悟佛的遍智時,一切諸法均能清楚顯現,但我們就是被姆指 ...
#53. 089.須深盜法 - 阿含經故事選
不管你知不知道,修學的必然順序,就是要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 須深!你認為如何?有出生所以會老死,不離出生而有老死,是嗎?」 「是的,世尊!」
#54. 應成八大難處關鍵:與自續派相關的論辯有四:第二、聲聞獨覺...
諦實成立的執著(即細分法我執)是一切智智的阻礙,而非解脫上的阻礙。 ... 既然聲聞獨覺行者已達聖者位(即見道位以上),且斷除遍計法我執,就代表他現證無諦實 ...
#55. 中觀論
依『智論』說:不但內外的有為法是緣起的,因待有為而施設無為,無為也是 ... 在大乘法中,遍通到一切法,側重在法空,那就是緣起生滅的假名,緣起無 ...
#56.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第七講
在《廣論》的〈皈敬頌〉裡邊,第一個偈頌會背嗎? ... 那麼佛陀曾經為凡夫,現在成了一切遍智;我現在是凡夫,那未來的我還是凡夫嗎?
#57. 認識藏傳佛教- 佛法概論-達賴喇嘛尊者開示
佛陀的法是,為了將人類的智慧導向,如理、有意義、且有利益的方向。而這更不是僅靠著發願、 ... 為了成辦利他事業,而成就其必要的條件-「遍智」。
#58. 淨空老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Version 2.0422
西方極樂世界最高的是常寂光淨土,怎麼個住法? ... 特別註解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實在給諸位說,極樂世界的能力只能供養十萬億佛嗎? ... 【得一切佛成菩提智普光明故。】.
#59. 佛學大辭典/十八不共法 - 维基文库
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以清淨之意業隨智而轉入於眾生心,為說法而除滅 ... 若者眾生法,若者非眾生法,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60. 六祖壇經講話-機緣品第七(三) - 人間通訊社
一念知非自性靈光常顯 ○經文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⑩四智⑪,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 ...
#61. 2023攝類學科判-法相名相性向筆記(自受用)
0062 證無 用量去證得事物不存在 例如: 鉛筆是實事, 證鉛筆為常法的量不存在 0059 量 新而不欺誑的心識 0051 相異 名字不一樣又是法 0050 相違 彼二者相異 , 而且沒有共同事
#62. 防失智與改善情緒,要做不同運動!一張圖秒懂大腦與 ... - 50+
蔡佳良舉例,環法自行車賽的冠軍車手,每分鐘的心跳甚至僅需30幾下。 另外,「肌力指標」通常是肌肉單次反覆動作,所能負擔的最大重量(重量訓練常說的1RM ...
#63.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台灣最大繁體中文EPUB電子書服務
我決心犯下不只一樁謀殺案,而是大開殺戒──一個都不留⤍ 結合科學專業與粉絲等級知識的殺手級讀物⤎ 對於各種 ... 光,有聲音嗎? ... 人類死亡史:從瘟疫到失智症.
#64. 不用吃藥、無副作用! 相應神經新療法是強迫症患者的救星!
倘若你已看遍身心科或精神科、也試過各種心理及藥物治療方法,還是擺脫不了強迫 ... 年,終於與智平衡公司合作推出客製化的智平衡保健衣,根據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原理、 ...
#65. 宗義寶鬘
敬禮補位彌勒無能勝,佛智總集文殊妙音尊, ... 離常邊。唯識宗說,遍計所執非實有故,離常. 邊;依他起實有故,離斷邊。中觀宗說,一切. 法在 ... 過、未二法是常。
#66. 失智人口知多少 - 台灣失智症協會
中風之病人若存活下來,約有5%的病人會有失智症狀,追蹤其五年,得失智症的機會約25%。其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 ...
#67. 目光短浅的女人慎娶:读《知否》,常胡氏是常嬷嬷一生的败笔
我呸,要是咱们侯爷的骨肉有个好歹,你那三两重的骨头赔得起吗?” “什么东西!自家死了人哪,奔丧都没这么勤快,没半分大家夫人的模样,三天两头往这家 ...
#68. 他畢業那麼久,唸他還不找工作,竟燒炭輕生!父竟說 - 幸福熟齡
除了天氣因素外,一些特殊時間點過後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需要依靠複雜且緊密連結的 ... 父竟說:這不孝子,都不知道是為他好嗎.
#69. 訊息騷擾數月…德州男開車700哩堵賓州網紅被逮
德州一男子在社群媒體騷擾賓州匹茲堡區的一名女性網紅長達數月,最近甚至駕車逾700哩直接到該網紅常去的健身房停車場找到受害...
#70. 《我們這一家》花媽不是冠軍?盤點10大人氣卡通媽媽角色你的 ...
妮妮媽媽在各大論壇也常被拿出來討論,一名網友就好奇詢問「妮妮媽媽的角色設計是在諷刺現實中假掰又小氣的人嗎?」不少人則回應「沒有諷刺,那完全就是 ...
#71. 「MAXWEL馬索沃路跑趣-台南站」移師烏山頭水庫 - 蕃新聞
... 第二名及第三名是張峻誠與洪品傑;女子組的後座由百傑選手楊喬筑以1小時01 ... 你有注意到隱藏在相機街周邊、位在延平南路上有一棟洋樓建築嗎 ?
#72. 嘉義竹崎「奮起湖木馬棧道」杉林環繞,捕捉小火車穿越腳底 ...
是的!寶妹又上來阿里山奮起湖玩, 經過奮起湖一日遊後深深愛上奮起湖, ... 深山小鎮果是漫遊好地方, ... 還在為住宿傷腦筋嗎?
#73. 日本新聞協會發聲炮轟生成式AI!是誰損害國民「知的權利」?
強調AI 開發者對於使用何種內容讓AI 學習,負有「揭露與告知的義務」。 協會表示,生成式AI 常含有錯假訊息,「恐造成相信不符合事實AI 回答的使用者相繼 ...
#74. 小S「15年破包」修補再使用!不追求名牌教愛女金錢觀被讚爆
... 紅遍多年;出道28年的小S雖時常打趣將自己稱為「國際巨星」,但私下卻常 ... 雖然小S是一位出色的主持人,但她並不像其他名人一樣追求名牌,而是 ...
#75. 商周讀書會《超業母女會社》
假使將來有一天,我必須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做一個選擇,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家庭。那是我的決心。──《超業母女會社》
#76. 七大工業國峰會:在原爆土地上缺核戰反思-張翠容-容我世說
我轉向她問:「你是原爆的下一代嗎?」對方肯定地表示:「是」,這個「是」字說出後,在空氣中回蕩良久。在廣島,要遇上原爆下一代很容易,原爆倖存者 ...
#77. 第六百三十八章屍解神杖法,千年殺手鐧- 殺生道果 - 思兔閱讀
這一幕搞得那些靈智初生,正準備上前賣萌營業的「妖魔詭怪」簡直一腦袋問號。 所以...愛會消失的對嗎? 以前到底是誰說人家可愛來著? 等到他們從十里桃花源走到【龍 ...
#78. 所知是常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21.跟「無常法」嗎?「常法」包括哪些呢? - 福智僧團2016年4月20日· 在《攝類學》中還有: ...
#79. 宠物小精灵之智爷新生在那里看免费 - 喜马拉雅
所以姓小,名智. 全名:小智哈哈. 宠物小精灵小智死了吗. 1个回答2023-04-24 08:55. 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你想让《宠》完结吗?记住主角不死是漫画/动画 ...
#80. 里思
記痛就像在細雨中呼喊思想意味著失去流量但我在最高處俯瞰這一切我卻才是那個最渺小 ... 火遍了全球我感覺像馬思唯音軌裡吹牛但永遠都keep it大腦像機器你腦殼像水杯I ...
#81. 唯識三性說The Three-Nature-Theory in Yogacara Buddhism
認識到法性不能脫離法而認識,然而法性真如才是真正的勝義諦。清淨依他性指涉不伴隨雜染的影像,這些影像是佛的後得智的所緣或相分。
#82. 保良局145周年「 繩」就未來大匯演逾200名屬校學生與港隊 ...
... 培育、鍛鍊體格及發揮才華的機會,以達致「德智體群美」的五育發展。 ... 州出戰花式跳繩世界賽,其中一位帶隊教練亦是保良局屬校的體育老師。
#83. 混沌科学幕后的两位女性,她们的贡献不应被遗忘 - 集智俱乐部
汉密尔顿来得正是时候,很快洛伦茨和他的助手开启了用12个常微分方程来做数值模拟“小范围天气预报”的航程。作为精力充沛、事业蒸蒸日上的气象学副教授,他 ...
#84. 之前火遍张大妈的宇航员积木,有大神有图纸 - 什么值得买
想问问站内的大神,有存图纸的吗?好让细碎的积木拼成一个立体的宇航员. ... 之前火遍张大妈的宇航员积木,有大神有图纸. 2023-05-24 19:50:24.
#85. 李国飞:因缘聚合| 《乔布斯、禅与投资》作者自序| Redian新闻
我第一次接触禅学,是在大学一年级,当时我看乔布斯、禅与投资了蔡志忠 ... 求诸佛学,遍读经卷,但不得其法而越读越痛苦消沉,我不得不暂时中止。
#86. 独孤求败并非无敌,同时代有一人能赢他,你看黄药师的师父是 ...
《天龙八部》中,那少林扫地僧几乎被塑造成了近乎活佛的形象,他登场之后,先是看破鸠摩智的无相劫指,并以“三尺气墙”将那杀招化为无形, ...
#87. 记2023年中国科考队登顶珠穆朗玛峰再次开展综合科学考察
上天、入地、钻海、登山,中国科学考察的“探针”,近年来一遍遍触摸人类未知的时空和领域。 · 这是珠峰登山大本营(5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 青藏高原被 ...
#88. 自性光明.法界寶庫論 - 第 34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大遍智龍欽巴尊者, 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 ... 佛身、佛本智是恆常,密咒乘門大圓滿的教法也談到這一切都是常,有些人可能會產生疑問:「這一切如果是恆常法,那不是不合理嗎?
#89. 入楞伽經 疏文斷句 - Google 圖書結果
此常、不可思議,諸佛如來、應、正遍知實是常法,以諸佛聖智內身證得故,非心、意、意識境界故。大慧!是故菩薩摩訶薩應當修行常、不可思議內身所證聖智行法。復次,大慧!
#90. 唯識三十頌講記于凌波居士講述 - 七葉佛教書舍
種若我若法的遍計所執,並沒有實在的體性,故說:「此遍計所執,自性所無有。] 二、 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依他起的他,指的就因緣。是說色、心諸法,仗因托緣方得 ...
#91. 略述法相義 新編 - Google 圖書結果
俱不能遍了知盡。故於後得智中為他說法必須假藉尋、二法。 ... 既爾不應說彼體性是常法。體非虚謬即諸法實性。是簡虚、空我等。小乘外道執虚空、我亦體是常能遍諸法。
#92. 死屋手記: 舊俄文學大師大系-杜斯妥也夫斯基 - Google 圖書結果
以况 1 我值受到人腓了弱情是津询历少值藏满沃疆遗遍嘉造多一震后影而运往俄遍智其拟 ... 了荐霆治半常法起是偶吵疆的了他偶们始胡雷厂筒画象是流浪漠厂看他佣遣,强盗!
#93. 大方廣佛華嚴經 - Google 圖書結果
切智藏;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無量無數清淨衆生;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三世諸佛種種根性、種種精進、種種行解,於三世中成等正覺。是爲十。
遍 智 是常法 嗎 在 [攝類] 有、所知、所量- 精華區Buddhism 的推薦與評價
轉自:倉忠仁波切部落格
https://blog.yam.com/tsadong
「量所成立」,即基成的性相。
一法的存在是「量所成立」或是「量所通達」,這就是「基成」的性相,也是「基成
」的涵義。也就是,一法是不是存在?是「量所通達」就是存在的,由此說為「量所成立
」。每一宗派安立一法的時候,必須依靠量通達此法,而安立此法是存在,因為是量所通
達的,所以是存在的。反之,量無法通達的,就是不存在的,如兔角,不僅一般的量無法
通達兔角,即使最究竟的量「一切相智」也沒有通達兔角。
又,所有的分別知是錯亂。安立分別知是錯亂,原因是:因為分別知是錯亂於顯現境
「義共相」。顯現境「義共相」是分別知自身所顯現的境,「義共相」是一個錯亂的境。
v 義共相是「量所成立」嗎?「一切相智」有沒有顯現義共相?
有說:一切相智沒有顯現義共相,因為,一切相智是無錯亂。對此反問:一切相智通
達諸法,義共相包括在諸法之中,因為義共相是存在的。那麼,一切相智有沒有通達義共
相?有通達,因為義共相是存在的。如果認為一切相智沒有通達義共相,但是,義共相是
屬於世俗諦。一切相智現量通達諸法,諸法包括勝義諦、世俗諦。一切相智現量通達諸法
,就是說,一切相智同時通達諸法上的二諦,所以,一切相智有通達義共相上的世俗諦。
簡要來說,一切相智有通達世俗諦。
再進一步了解:一切相智通達義共相的時候,有沒有顯現義共相?有說:沒有顯現,
因為如果有顯現義共相的話,就是分別知。那麼,一切相智通達虛空的時候,有沒有顯現
虛空?有的。一樣的道理,一切相智通達「獨立實體無我」,有沒有顯現「獨立實體無我
」?又,簡單來說,也是問:「見道無間道」於根本定中現證「獨立實體無我」,有沒有
顯現「獨立實體無我」?入見道位的第一剎那是「見道無間道」,「見道無間道」是見道
所斷品的正對治,是入定「獨立實體無我」。
如果認為:一切相智通達「獨立實體無我」之時,有顯現「獨立實體無我」。由此推
論前面的問題:一切相智沒有顯現義共相?有說:因為一切相智是無錯亂,如果有顯現義
共相的話,一切相智就是有錯亂。對此回答,進一步問:一切相智的心續上顯現痛苦,一
切相智有痛苦嗎?雖然「義共相」不是佛心續中的法,但若是有顯現的話,就必定是在心
續中,由此推論而問難:一切相智通達痛苦,例如通達苦苦,心續中也有痛苦嗎?
(1)「現量的顯現境」、「有為法」、「無常法」、「自相」是同義,互相周遍;
(2)「分別心的顯現境」、「無為法」、「常法」、「共相」是同義,互相周遍。
一切相智是究竟的現量,現量的「顯現境」和「有為法」是同義。前面已經承認:在
一切相智的心續中會顯現「虛空」、「獨立實體無我」。那麼,「虛空」、「獨立實體無
我」是不是有為法?並不是,是常法。如是,一切相智沒有顯現「獨立實體無我」,這一
點能決定嗎?因為,一切相智是現量的心,而現量的「顯現境」和「有為法」是同義,這
是經部宗的宗義。
總之,要說明的是:一切相智通達諸法,諸法包括有為法、無為法,所以,一切相智
有通達有為法、無為法;雖然義共相是常法,是一切相智所通達,但是,一切相智通達此
法的時候,並不顯現。又,以經部宗的主張,見道位第一剎那「見道無間道」是入定「獨
立實體無我」,直接的境是「蘊體」,間接的境是「獨立實體無我」,因為「獨立實體無
我」是「常法」、「共相法」的緣故,所以不是現量的直接顯現境,現量的直接顯現境是
「有為法」、「自相法」。這是經部宗很特別的主張。此如《宗義寶鬘》中說:「因為此
經部宗主張,現量所見之境必須是自相,所以不贊成細品補特伽羅無我(共相)是聲聞見
道無間道的領受境。因為此宗主張:見道無間道先直接現觀〝遠離補特伽羅的(有為)行
法〞,然後間接通達細品補特伽羅。」因為,「現量的顯現境」和「有為法」、「無常法
」、「自相」是同義,互相周遍;所以,義共相(是常法)不是現量的顯現境。
回到前面的問題:一切相智不會顯現義共相,不會顯現虛空、獨立實體無我,如果一
切相智有顯現常法的話,那麼反推,見道無間道也應該有顯現獨立實體無我(是常法、無
為法),但並非如此,因為現量的顯現境是有為法、自相法。這是經部宗的主張中很特別
的一點。
經部宗分二:隨理行經部宗、隨教行經部宗。隨理行經部宗是依《釋量論》而作承許
。《攝類學》中的內容多是引自《釋量論》,是以隨理行經部宗的主張。隨教行經部宗和
毗婆沙宗的主張則是差不多。
總之,一切相智通達一切法,所以,一切相智有通達「無為法」、「共相」、「常法
」,也有通達義共相(是常法),但是並沒有顯現,因為如前說,現量的直接顯現境是「
無為法」、「自相法」、「無常法」。
「量所緣及」,即有的性相。「堪為覺知境」,即所知的性相。「量所通達」,即所
量的性相。「持自體性」,即法的性相。彼等有常、無常等多種分法。
「基成」的性相:量所成立。
「有」的性相:量所緣及。
「所知」的性相:堪為覺知境。
「所量」的性相:量所通達。
「法」的性相:持自體性。
前面說「基成」,以及此處所說的「有」、「所知」、「所量」、「法」,五者是同
義。是「基成」一定是「有」,也一定是「所知」、「所量」、「法」。
總言之,一法是不是存在?是不是有?必須是「量所成立」,或是「量所緣及」,或
是「堪為覺知境」,或是「量所通達」,而且是「持自體性」。
本文說,「持自體性」就是「法」的性相。所謂「持自體性」就是「持有自身的自性
」的意義。存在的法一定持有自身的自性,或說,法一定存在自身的自性,如,火的自性
是燒熱,地的自性是堅硬,等等。究竟的自性,則是空性、無諦實成立。廣義來說,「持
自體性」是法;狹義來說,「法」是修行的法。所謂「諸法」,就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
「持自體性」就是法。
本文說:「彼等有常、無常等多種分法。」基成、有、所知、所量、法等,有「常」
、「無常」等多種分類的方法。例如,可分為:有為法、無為法;自相法、共相法;勝義
諦、世俗諦。又,以「基成」來說,「基成」包括「常法」和「無常法」,所以,「基成
」是總,「常法」、「無常法」是別。
又如《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明二諦,是以「所知」分為世俗諦、勝義諦而說。經中
所說、龍樹菩薩所說、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中所說,都是如此。對於這些必須理解
到:「所知」是「堪為覺知境」。「堪為覺知境」就是:能夠成為覺知的境。世俗諦及勝
義諦都是能夠成為覺知的境,因為覺知觀察法的時候,境只有世俗諦、勝義諦。又,觀察
所知的時候,有假相、真相二種,假相的法是世俗諦,真相的法是勝義諦。透過了解二諦
,而最後能斷除所知障。「所知障」以「所知」二字,意義上就是:於所知上同一剎那現
量通達二諦之障。斷除此障,就是斷除「所知障」,這是佛的功德。所以,所知、所知障
、二諦的安立是有相關的。
又,世俗諦是虛假的法,勝義諦是真實的法。為何世俗諦是虛假法?因為,不如其自
性而安住,現為他性。也就是:不如其自性(無諦實存在)而安住此性(安住於無諦實相
),現為他性(現為諦實存在)。如同一個人戴著面具一般,我們看到面具的假相,當拿
下面具的時候才會看到真相。我們見一法的時候,只有見到此法的虛假相,透過勝義推察
尋找之後,通達此法並非如其所現的諦實存在,就是見到此法真相之勝義諦。
又,「法」是「堪為覺知境」,「法」分為世俗諦、勝義諦。那麼,此中「堪為覺知
境」,是誰來覺知?是「量」來覺知。先看到此法的虛假相──非諦實存在,卻現為諦實
存在;後再由「量」觀察尋找,最後尋找到另一個法,這個法就是空性。顯現的法是虛假
相,真實相是空性,二諦就是從這樣的角度而說。
又,「一切相智」的「相」,意謂:假相的世俗諦以及真相的勝義諦。所謂佛是一切
相智,不僅是說佛通達一切法,主要是說,佛同時現量通達每一法的二相──世俗諦、勝
義諦,此唯佛能。十地以下的菩薩,雖然能以分別知同時通達二諦,但是無法現量同時通
達二諦。所以,現量同時通達二諦就是「一切相智」,此中「相」,意謂二諦的相,並不
是諸法的相。
v 「基成」、「常法」於三句、四句、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有三句差別:何者周遍何者,是「常法」周遍是「基成」;
(1)是「基成」不周遍是「常法」。事例:瓶、柱等,所有的有為法是基成,不是常法
。
(2)二者皆是。是「基成」也是「常法」。事例:虛空、補特伽羅無我、有、所知、瓶
的返體、共相等常法,是存在的,是基成。
(3)二者皆非。不是「基成」也不是「常法」。事例:兔角、虛空花、石女兒等,不是
所知。
v 「基成」、「無常法」於三句、四句、相違、同義有何差別?
有三句差別:何者周遍何者,是「無常法」周遍是「基成」;
(1)是基成不周遍是無常法。事例:虛空、共相、有、補特伽羅無我等,所有的無為法
是基成,不是無常法。
(2)二者皆是。是「基成」也是「無常法」。事例:瓶、柱等,所有的有為法是基成。
(3)二者皆非。不是「基成」也不是「無常法」。事例:兔角、虛空花、石女兒等,不
是所知。
「有」、「所知」、「所量」、「法」等,各自和「常法」,或和「無常法」,皆有三句
差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5.66.2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07313826.A.EA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