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的紀錄片《終章》第一個片段,是坂本龍一在找那架鋼琴。311 地震所引發的海嘯褪去之後,被水淹過的宮城縣農業高等學校禮堂,一架鋼琴被海水抬起之後降落在那裡,琴身周圍留下了水線最高時的勒痕。坂本龍一撫摸它,彈奏它,聽那台琴溺水之後所發出的聲響,說:「我很好奇它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啊⋯⋯像一具淹死的鋼琴屍體一樣。」
⠀
按下琴鍵,敘事剪接,坂本龍一穿上輻射防護衣,抵達已無人跡的福島縣,在廢棄物殘骸包圍下走進空蕩的雙葉町政府。那是發生核災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所在之鎮。專業人員為他指出海嘯當時來襲的方向。那一年,坂本龍一在曾作為避難所的陸前高田第一中學演出,紀錄片中在僅不過一小時四十分鐘的片長裡,奢侈地讓他凝神彈完一整首曲子,那正是坂本龍一的名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
片中,演奏這首電影配樂的他 59 歲,已經是《俘虜》上映 29 年後了。如今,〈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旋律早已卸下合成器聲響的朦朧、迴音曠蕩裡欲蓋彌彰的倉皇,常常以純鋼琴佐以弦樂演繹,恰似電影外的坂本從黝黑肅穆的黑髮平頂,成了白頭頓首的琴人。
⠀
曲變也是人變。與《俘虜》同年,在電影上映後所發行的《Coda》專輯,坂本龍一將〈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面目革新,或者說,至少不是《俘虜》裡問世的樣子 —— 在 YMO(黃色魔術交響樂團)裡戴著監聽,坐在明明是樂器卻刻意擺設如機器的鍵盤堆裡動或不動手指的坂本龍一,輕狂時曾在採訪裡回答記者:「電腦能生成很快又很複雜的旋律⋯⋯同樣的旋律用手彈的話,不夠快。」1983 年,正好是 YMO 第一次中止活動的一年,《俘虜》電影原聲帶裡每一首歌音色仍是電子為重,縱然在〈Germination〉或〈The Seed and the Sower〉出現弦樂,每當鍵盤介入時總忍不住穿戴效果。顯然他自己對此心知肚明,否則,便不會出現將整張原聲帶全部都以純鋼琴演奏一遍的《Coda》了。往後,當他帶著〈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登台,也鮮少是合成聲響張揚的版本。
⠀
說曲變,不如說曲老。這首歌和他一起老了。
⠀
從《俘虜》之後,坂本龍一似乎就在找那架鋼琴。
⠀
⠀
⠀—— 文中音樂連結 ——
⠀
⠀
⠀
#
⠀
談起〈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版本,是一座耳朵爬不完的巴別塔,光錄音室曲目就超過百首,連宇多田光都曾經借用這首曲子的樂句寫了〈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 FYI〉,說不定還是許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旋律的跳板。有人用吉他翻彈,有人用古箏加鼓機,親切一點還有 2004 年理查克萊德門在《L'amour De L'hiver》的改編,不知為何定調比原曲高了 1 個半音,配上沙鈴和電貝斯比原曲還聖誕。
⠀
不能怪宇多田光想把這首曲子拿來唱,在《俘虜》時〈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就已經有佐以演唱的版本,由解散後的英國「Japan樂隊」主唱 David Sylvian 獻聲的此曲另名為〈Forbidden Colours〉,喉音沉重、轉音又略顯濫情的歌聲算不上加分,轉為背景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編曲完全沒有收斂改動,人聲聽起來就更加委屈了。但若配合電影情節,我總想像,這歌聲就是童年陰影之後不再歌唱任何一個音符的主角的弟弟、成年後再開口所發出的聲音。
⠀
⠀
⠀
❝ The wounds on your hands never seem to heal
I thought all I needed was to believe
Here am I, a lifetime away from you
The blood of Christ, or the beat of my heart
My love wears forbidden colours
My life believes
Senseless years thunder by
Millions are willing to give their lives for you
Does nothing live on? ❞
⠀
⠀
⠀—— 文中音樂連結 ——
⠀
⠀
在《Coda》之後,曲子並未被坂本放下。即便皆以鋼琴為主體,加入的配器大至整個交響樂團、小至一把大提琴。1987 年,在發行專輯《NEO GEO》的巡迴上,坂本龍一與中國古箏演奏家姜小青合作,將〈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改為以古箏擔負主旋律,為了配合古箏,這也是少數坂本龍一親自改變本曲音調的版本。原就帶有東方特徵的旋律用音在古箏的演繹下、以尾音延續的顫音增添如水蕩漾的自然意象。
⠀
四年之後,當坂本龍一為導演貝托魯奇製作《末代皇帝》的配樂,姜小青即為其中的古箏演奏者,在〈Picking Up Brides〉等曲中仍可辨出姜的古箏音色。
⠀
⠀
⠀—— 文中音樂連結 ——
⠀
⠀
如台灣鋼琴家顏華容所說:「鋼琴零件多、機械感重,⋯⋯因為它是很機械的樂器,所以作曲家在譜曲時,總是盡量把它人性化。比方說讓它有唱歌般的旋律,很多的技巧都是為了軟化它的個性。」這個見解,套用在 1990 年坂本龍一的演奏也不謀而和 —— 前奏時以快速敲擊營造聲音的波粼,中段之後高一個八度的相同音程套上鍵盤音色,與低音部的古典鋼琴交疊,仿如與自我交談。
⠀
1994年,回到日本,在武道館中迴盪的電吉他,以端正節奏加入的貝斯,主旋律輪流由小提琴、電吉他、合成器表現,後半段的聲響漸漸靠近電影原曲版本。值得注意的是背景中每小節固定出現的電子太鼓,也是原曲所採用的聲響。在這座於 1964 年東京奧運所建、命名旨在頌揚日本傳統武道的建築裡,劇中飾演世野井上尉的坂本龍一選擇在此詮釋近似電影版的印象,想來並非率性而為。
⠀
⠀
⠀—— 文中音樂連結 ——
⠀
⠀
我個人則偏愛他在 1996 年以 Ryuichi Sakamoto Trio 對此曲的詮釋:大提琴還原了原曲末段行軍般激昂的演奏,小提琴則將原本藉由合成音色所構成的迷離感用細微的擦弦重建,也在主題進入之後發揮弦樂器比鍵盤樂器在滑音、顫音上更為優異的先天表現力,取代鋼琴來表達 B 段旋律,較之純鋼琴,推進更為細膩柔美。
⠀
之所以偏愛,是因為比起某些版本讓出位置給其他樂器的做法,坂本龍一在此版本中掌握住鋼琴於背景中的存在感,即便旋律正由弦樂帶領,背景中鋼琴時而脫隊低鳴、時而溫柔跟隨,不只是背景,與其他樂器取得更精妙的平衡。
⠀
⠀
⠀—— 文中音樂連結 ——
⠀
⠀
⠀
#
⠀
坂本龍一在找的鋼琴,究竟是什麼呢?在他的口述自傳《音樂使人自由》中,他曾提到自己少年時代會邀請女孩一起前往抗爭場合,藉由在現場保護她們來取得好感;說來荒唐的起點,但坂本龍一在二十世紀末之後對社會運動積極投入的身影,在《終章》中也可見得。拿著麥克風向反核群眾喊話的他,回頭又在車後座有點沮喪地對鏡頭說:「上面的人總是聽不見這些聲音啊。」
⠀
回到音樂,〈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不只在現場演奏時面目多變,錄音室版本也總有細節。讓我最有體悟的,莫過於當點開《1996》專輯版本與 2009 年《Playing the Piano》版本一起比較時,乍聽之下鋼琴的部份並無改變,細細研究卻會發現從前奏起《Playing the Piano》版便刻意做出細微的速度變化,有意地快慢。那段廣為人知的開頭,二十五年後的坂本龍一的手裡不再是兩次等速的重複,而是人的手指才能掌握的「不準確」。
⠀
曾說著「手指速度比不上電腦」的他,此刻對音樂的理解,卻回到了人。因為身體有做不到的事,所以讓人意識到生命。
⠀
⠀
⠀—— 文中音樂連結 ——
⠀
⠀
他在找的,是表達人作為一種生命的聲音。在宮城縣找到的那架鋼琴,他後來又說「是被大自然給調音過了啊」;有趣的是,65 歲時,他拍攝了 SAPPORO 黑牌生啤酒系列廣告,當妻夫木聰問他「創作音樂的責任是什麼」,他回答:「沒有責任啊,我覺得音樂沒有力量比較好,音樂有力量的話很恐怖吧?」
⠀
不過,1998 年時,他應藥廠「三共」之邀,譜寫了廣告曲〈Energy Flow〉,表示「獻給所有感到疲憊的人們」。這首歌在當年以鋼琴曲之姿在日本賣出 150 萬張單曲。
⠀
人們確實感受到了坂本音樂的力量。
⠀
⠀
⠀
⠀
⠀
⠀
和坂本龍一一起變老的歌:《俘虜》後〈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數種版本
https://bit.ly/2XLYyFZ
⠀
撰稿_ 蕭詒徽
封面照片_ Joi Ito, CC BY 2.0 (Wiki)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FYI_ 今天是坂本龍一的生日。紀錄片中演奏的他是十年前了。前兩週《俘虜》修復上映時寫了這一篇,然後我的電腦輸入法開始分不清楚版本和坂本的差別,直到現在。想起自己初次聽見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就是 1996 年的版本。我是不是對一切初次遇見太過忠誠呢?
⠀
生日快樂,教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
「電腦 版 geo」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四十.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長頸鹿美語線上學習系統GEO功能介紹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網路上關於長頸鹿美語geo電腦版-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網路上關於長頸鹿美語geo電腦版-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網路上關於長頸鹿美語geo電腦版-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長頸鹿美語GEO手機版歡迎下載 親愛的家長您好 - فيسبوك 的評價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長頸鹿美語GEO :: 台北市補習班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長頸鹿美語geo v2、GEO、geo官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長頸鹿美語geo v2、GEO、geo官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電腦 版 geo 在 2dust/v2rayNG: A V2Ray client for Android, support Xray core ... 的評價
電腦 版 geo 在 四十.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爬山涉水瘋藏寶,別錯過當地理藏寶的獵人》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地理藏寶
https://www.geocaching.com/play
後疫情時代,爬山健行是我們家獨有保平安的平安符,避開人潮又能遠離電腦,於是我們每週一次的郊遊家庭日,一週海邊一週健行,似乎調整到某個人人都好的平衡狀態。如常青春正好組的正要開啟抱怨模式,她們突然靈光一現,下載地理藏寶的應用程式,開啟我們的地理藏寶的初體驗。爬山健行加上地理藏寶,根本是所向無敵的後疫情保健康利器。
「拿上你的GPS,找到一個有趣的地方,把你的寶藏藏起來,然後告訴大家,讓她們來分享你的快樂。」在地理藏寶的首頁下,寫著這樣的隻字片語,勾起我們的好奇心。目前地理藏寶盒跨越七大洲,遍佈一百個國家,超過三百萬個藏寶盒在世界各地,想到可以邊旅行邊當尋寶獵人,就覺得好有意思。
地理藏寶是在2000年5月2號,一位住在美國俄洛岡州德居民名叫大衛的男子,為了慶祝GPS選擇性可用干擾被去除,讓藏寶盒可以很精準被定位,所以將塑膠桶裡藏著錄影帶、錢、彈弓等物,發送線索給GPS用戶,鼓勵她們來獵藏寶。2010年俄洛岡電視台的採訪,也拜訪了十年前當初藏匿寶物的地點,後來豎立金屬紀念碑。開啟了地理藏寶的紀錄。
我們地理藏寶的初體驗,是在Bear Creek Redwoods Open Space Preserve健行的日子。這個點的藏寶起源是原來在這個地方的寶盒遺失,藏寶人覺得這是開啟他第一次玩地理尋寶的地點,心裡覺得很可惜,於是決定回家拿一個藏寶盒和寶物,放置在同一個地方,延續自己的回憶。寶物主人有給一些小提示,描述寶物盒是個小的盒子,上面有木頭的提把,藏在停車場附近。
於是我們打開地理藏寶應用程式(Geocaching APP),先登錄帳號,登錄地圖模式,搜尋Bear Redwoods Open Space Preserve,立刻可以顯示附近的藏寶盒綠色盒子圖式,然後按上開啟後就會開始導航,我們從停車場開始,往藏寶盒前進,我們看到目標已經在方圓六英哩內,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繞著三棵紅木不知好多圈,連路人都覺得我們很奇怪,但我們彎下腰抬頭看,在應用程式(APP)參考大家的回應,試圖在蛛絲馬跡裡找到藏寶盒,於是在某個角落發現某個盒子,打開驚呼找到了的開心轉圈圈,這是地理藏寶的樂趣,老少皆宜,千萬不要錯過。最後找到記得留言感謝藏寶人的用心,在找到寶物的地點也會變成一個笑臉,達陣第一個地理藏寶初體驗。
我們找到的藏寶盒,裡面有幾個配備。
1.防水盒:由於盒子會在外面餐風露宿,所以藏寶盒的防水性非常重要,才能保護裡面的寶物,不會受損。像底片盒子、塑膠密封盒、彈藥盒、木頭盒子或金屬盒子。
2.簽到日誌:可以讓每個找到寶藏的人簽名和時間,可以知道何時找到,看看歷史的痕跡,長長一串,好有意思。
3.鉛筆:鉛筆比原子筆好,原因是原子筆遇到水會暈開。有些會註明裡面沒有筆,可能要自己帶。
4.藏寶物:最壓軸的地理藏寶遊戲,就是寶物,通常是小玩具、小貝殼、小松果或小羽毛,這些不貴重的東西,可以選擇拿走,但一定要記得放東西進去,也可以選擇不帶走。我們這次拿到的是兩隻蜥蜴跟一個飛機,我們用酒精消毒準備帶走的寶物,放入小樂高玩具作為交換,希望下個發現的人會喜歡。
有些更有趣的是旅行蟲徽章,上面有個數字,可以上網查主人的目的,可能需要幫忙傳送到其他地點,做得到可以幫忙,做不到就放回原盒子裡。
在留言裡常常看到一些地圖藏寶的縮寫術語,一定要學起來才知其所以然。
最常用的是:
1. TFTC : thanks for the cache 謝謝藏寶主人
2. Geo muggle: 麻瓜是哈利波特粉絲一定知道的暗語,就是不知道魔法的凡人。在這邊指得就是不知道這個遊戲卻發現藏寶盒的人。在地理尋寶的過程中,讓這個遊戲可以繼續玩下去的重點就是,不要讓不知情的人發現盒子,把東西帶走或丟掉,破壞這樣的美意。所以尋寶過程盡量避開人群,找到後放回去也不要讓別人看見,才是這個遊戲可以長長久久的秘訣。
3. TNLN: take nothing,left nothing。可以在留言裡,讓大家知道目前寶物的狀態是否有更新。
除了傳統藏寶盒利用GPS定位,來找寶物之外,還有更多不同種類地理藏寶等你來探索。
1.謎題式 (mystery):不在地圖標示的地方,要解謎題拿座標,這個聽起來非常有挑戰性。
2.複合式 (multi)多個寶藏/地點:連在一起,需要按順序破解。主要可以透過地理尋寶,間接認識這個地方的風景、歷史和文化。
3.地理式 (earth) :通常在不允許藏寶的國家公園或特殊歷史自然保護區,透過觀察、學習和回答一堆問題,像上一堂大自然定位課,才能算找到。我覺得很類似junior ranger的形式。
4.虛擬式 (virtual):通常在特殊地點,藏寶人想跟大家分享這個景點,拍照或回答問題就可以達陣。
5.影像式 (webcam) :在公開的監視錄影機上留下行蹤,就可達陣,沒有藏寶盒可以搜尋。
6.信箱式 (letterbox) :類似我們在復活節或萬聖節小鎮會提供的尋寶活動,藉由一步一步的指示,抵達藏寶地箱內,提供印章可以蓋在活動表上。
7.活動式 (event) :同好會發起不定時各式不同主題的活動,可以認識朋友跟交換情報。例如CITO( cache in , trash out)撿海灘或步道垃圾,保護環境的活動。
地理藏寶在加州有名的66號公路可以見到蹤跡,它橫跨洛杉磯到芝加哥,全場長2,448英哩,共有800個藏寶盒,享受66號地理藏寶公路之旅,記得車速不要太快,帶足夠的水,記得在這一片沙漠裡,享受野花、仙人掌、岩石、日出和夕陽的美麗,這樣的公路之旅,一定印象深刻且回味無窮。
「你,喜歡解碼嗎?只要解開這裡的謎題,全世界的書櫃都將為你敞開!」
在《獵書遊戲》這本書裡,二手書出版商透過玩家藏書在某個地點,然後在網站上公布線索,讓書流通,這個結合實境跟虛擬的遊戲,讓我真心希望可以化身主角艾蜜莉玩上一回。想想把書藏在一個地方,接著在獵書遊戲網站上提供密語,不知道哪個獵書人可以找到自己藏得書?自己的書將旅遊到哪個城市?也可以靠著解密碼找書的能力,增加積分點數跟升級,是好有成就且有趣的活動。
改成「你,喜歡尋寶嗎?只要尋覓這裡的寶藏,全世界的風景都將為你敞開!」也恰如其分。
地理藏寶滿足每個藏寶獵人這個夢想,垂手可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走在山林裡,騎著腳踏車、旅行在陌生的城市裡,或是廢棄的火車或水泥船上,有更多期待的未知驚奇,等著獵人去發現。
還有結合地方公園自然生態的地理藏寶,值得一試。
https://www.openspace.org/what-to-do/geocaching/preserve-geocaching
電腦 版 geo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醫療保健單元,邀請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吳家碩來到空中,跟大家談如何達到優質的睡眠,以及導讀書籍《醒來!時間生物學教你得到優質生活與睡眠》/ 商周出版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ByW-sK9DIZA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簡介:
身體需要休息時,我們卻衝鋒上陣;身體需要光線時,我們卻關燈睡覺;身體需要黑暗時,我們還在開燈工作;對於身體的需求,我們總是不屑一顧,忘記如何隨著自然節律過生活……你知道嗎——生理時鐘失序會造成失眠、體力變差、內分泌失調、睡眠不足、職業倦怠、身心耗竭、反應力與專注力下降、憂鬱、神經緊張、肥胖、心血管與糖尿病等慢性病。神經生物學家擬定八項Wake Up! 計畫,幫助我們找回自己的生活步調與健康,與自然共生。
晝夜協調的「明亮」方案:
◎ 白天多到戶外走動,做日光浴。
◎ 讓日光進入室內,打造明亮的室內環境,規劃符合生理需求的照明設備。
◎ 配合個人的晝夜節律類型安排工作與學習時段,創造雙贏。
◎ 在日間分配固定的用餐、運動、休息、小睡時間。
晝夜協調的「黑暗」方案:
◎ 夜間避免接觸亮度過高的人工照明。
◎ 傍晚就要轉用夜間照明模式,使用黃色暖光。
◎ 消除所有「睡眠強盜」!睡前少看電視、電腦與手機。
◎ 夜晚若必須清醒與熬夜,務必延長睡眠時間。
◎作者簡介:彼得.史波克 Peter Spork
1965年出生於法蘭克福。大學時攻讀生物學、人類學與心理學。1995年於漢堡大學獲得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自1991年起成為科學記者,並為《時代週報》(Die Zeit)、《地理知識》(Geo Wissen)、《法蘭克福匯報》(FAZ)、《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科學畫報》(bild der wissenschaft)等撰寫文章。多本科普書籍的作者,並譯為九國語言。經常就撰寫書籍的主題發表演講,獲得廣大迴響。
◎來賓簡介:吳家碩
現任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曾擔任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及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演講超過上百場,喜歡與大眾面對面,分享與睡眠、失眠、精神健康、紓壓、體重管理等相關的知識和心得。致力於讓國人可以透過直接且輕鬆的方式,認識正確的心理學及睡眠醫學。
電腦 版 geo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在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電腦 版 geo 在 網路上關於長頸鹿美語geo電腦版-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長頸鹿美語geo電腦版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GEO,長頸鹿美語官網,長頸鹿美語online geo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 ... ... <看更多>
電腦 版 geo 在 網路上關於長頸鹿美語geo電腦版-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長頸鹿美語geo電腦版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GEO,長頸鹿美語官網,長頸鹿美語online geo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 ... ... <看更多>
電腦 版 geo 在 長頸鹿美語線上學習系統GEO功能介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