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學 #秋季學期
「船到橋頭自然直」,從外籍新娘到老神在在的地方媽媽,不同文化思考和教育制度,孩子入學媽媽也學習。英國的小學制服以前介紹過,今天開始來說說盎格魯薩克遜人表面嚴肅、實際悶騷到骨子裏,整年度 #多如牛毛的各種校園活動 (每間學校略有不同,可能有幾項不參加/每年規畫不同項目,但是八九不離十、小學七年都在搞這些)
** School Lunch
學校午餐每天在廚房現煮,菜單固定,通常三週為一個週期、15天份不同午餐、每天的主菜選擇三種 (熱食、輕食和素食)、加上不同的配菜和甜點,菜單安排通常遵循傳統每週四吃咖喱、每週五吃魚,其他天可能有義大利麵、pizza、牧羊人派、起司焗義粉、漢堡熱狗堡潛艇堡、烤雞或豬排... 偶爾可能有炒麵;英格蘭地區公立小學 #二年級以下毋須付費,三年級以上每天大約三鎊,也可以自備午餐 (冷食,不提供加熱設備),有些學校允許家長預約付費到學校和比較年幼的孩子共進午餐,朋友參加過覺得學校午餐不錯吃,我想她應該是饑不擇食、不用煮飯洗碗怎樣都好吧,哈哈哈哈哈。
** Snacks
每天有 1-2 次的點心時間,可以自己帶符合健康原則的點心,像是水果、蔬菜棒或麵包條,不能帶巧克力棒或洋芋片,因為可能引發某些學生的過敏反應、大部份學校 #禁帶堅果類。公立學校通常免費供應整籃水果和牛奶,要吃自己拿,數量太多吃不完還會發給學生帶回家。常見的點心水果是蘋果、橘子和香蕉,英國人習慣不洗不削果皮直接吃,不可思議但是世世代代這麼吃好像也沒怎樣。
** Wraparound childcare
課外時段服務,類似安親班的功能。一般小學早上 8:45 上學、下午 3:15 放學,如果父母因為上班之類的因素來不及接送,除了請有立案的 childminder 或是和朋友約定互相支援之外,也可以付費提早到校 (最早可能七點半) 和延後離開 (最晚五點半左右),除了整個月 (或學期) 固定時間制有些學校可以臨託,參加wraparound 的學生不分年級大家集和在一起,依照個別愛好和天氣,分組作手工、玩玩具或者在室外跑跳,總之 #都在玩,早上八點和下午四點半左右會提供簡單的早餐(麥片和吐司) 和點心 (這餐叫"tea",但是一點也不高貴,大抵是 sausage roll、pizza 等等能簡單加熱的食物),去過一些雙親上班參與 wraparound 孩子的家發現他們大多玩具比較少,因為英國小朋友大多七八點上床 #回家差不多要睡覺了玩個屁,而且不挑食又很能吃的孩子 #在學校吃到飽,回家不用再度餵食、馬上能上床睡覺,蠻方便的。
** Summer Born CSA
決定哪一年入學的關鍵是九月一日,在1/9之前滿三歲當年進入pre-school (或 nursery,私校稱為 foundation 或 pre-prep) 開始義務教育,滿四歲上 reception (小學預備班)、五歲一年級(...以此類推),滿五歲之前不強迫上學 (無故請假不罰); 夏天 (4-8月) 出生孩子的父母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請延後一年上學,這部份以前寫過;皮蛋正是夏天生的孩子,在上學頭兩年的確感覺和秋冬出生的同儕有身材和發展的落差,不過也正如許多人說的,這些落差在三年級之後漸漸消失,也就用不著過生日時糾結是不是比同學大一歲 (延後入學的小孩如果某方面表現好,其他人可能理所當然認為「他大一歲應該的」)。
Nursery 和 pre-school 的不同在於前者偏重玩、收的孩童年齡範圍大 (有嬰幼兒),後者除了玩也注重生活基本能力的培養,可能會教些簡單的數字字母、使用剪刀... 這類的。政府提供的免費幼兒教育福利可以用在立案保姆或公私立幼兒園,公私立的不同在於公立小學附設的 pre-school 師資經過認證、有教學大綱比較有組織,但是時間比較沒彈性 (分上下午。如果上午班就是一週五天每天 9-12點;私立通常可以自選,譬如選上兩個全天和一個半天),公立小學附設、滿三歲入學的 pre-school 大部份必須穿制服、在入學前必須脫離尿布。
** After school club
課後興趣班。課外的興趣選項,常見的有棋藝、桌遊、樂器、足球、合唱團、烘焙、縫紉、電腦、游泳等等,課業需要補強的學生可能受邀參加英語或數學俱樂部,受班級推薦的特定人選則出席自治會;這些興趣班由學校老師或外聘師資主持,通常上到四點,有些選項必須付費,有些有年齡限制,絕大部份有人數限制、填志願先搶先贏,通常每位學生至少能參與一個興趣班,每學期開放興趣班填選大家... #跑得可快搶得之兇啊~~
** Individual school photographs
請專業攝影師到學校幫孩子拍照,有手足在同校的通常可以合照。去英國人家裏常能看到這些不同年度「穿著制服、看起來很smart的照片」一字排開,算是家庭傳統;大概拍照後一個月學校會發線上密碼挑照片,從5*7規格(含紙卡裱框) 到整套購買、作成鑰匙圈馬克杯各種選購項目,也可以付費下載jpg檔案。
** Harvest Festival
九月底十月初。傳達感恩和分享的意義,學校會開出一張單子,通常是乾糧罐頭之類容易儲存的生活必需品,請各家準備好帶去學校,在早會時集合這些東西、擺上很威的一大桌、講些你們都知道的感恩阿惜福阿懂得分享之類 (我也很會講的) #廢話,然後捐給慈善機構或食物銀行。
** Parent's Evening
大概在十月和五月。學校會通知家長勾選適合的時段到學校和老師談話,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形;親師談話一對一進行,同時段不會有其他家長在場,學生本人可以參與。
** Secret Reader
通常在比較年幼的 KS1 班級,全年度邀請家長到學校為學生說故事;志願的家長在約定時間帶著自己選的書到學校、出其不意出現在孩子的教室會讓小孩走路都有風;依照故事書內容可以配合道具,譬如吹泡泡之類的、特別受孩童喜愛。
** Castle Day
通常在學期初。活生生的歷史體驗,由專門辦活動的公司到學校舉辦,主題可能是倫敦大火、維多利亞時代、希臘或羅馬,在這天全班包括老師 #打扮成古人的模樣,在學校做屬於那個年代的活動,譬如鑿井取水、手作中世紀防黑死病的香囊、拿劍盾穿盔甲排出十字軍東征的防禦隊型... 這些。
** Pen licence
鋼筆特許。不寫正體,大部份英國學校要求小孩寫連字和草寫體,從畫符階段晉升能運筆自如,學生得到這張許可、象徵『從此可以 #像大人一樣用原子筆鋼筆寫字』。
** Class Bear
通常在 Reception (四歲) 和一年級 (五歲) 的班級配有班級熊和它的週記,輪到的小朋友週末時把熊帶回家朝夕相處、並幫它拍照寫遊記,在週一帶回學校和大家分享週末做了些什麼,主要用來培養表達能力。
** Show and Tell
在比較年幼的班級裡,擬定主題,譬如「我最喜歡的玩具」,大家把最喜歡的玩具帶去學校、上台分享玩具是什麼、為什麼喜歡等等,也是表達和溝通技巧的練習。
** Golden pupil award
模範生的概念,各種名目,不一定學業成績出色才得獎。頒獎當天得獎學生的家長可能受邀出席很是得意,不過也不用太高興,比較年幼的班級為了讓大家有自信,可能整年度輪流、#通通有獎。
** Phonics badges/times tables badges
拼音和乘法表徽章。英國人學英文的方法和多數亞洲傳統教法不同,教的是字音,看到哪些字母發什麼音很自然,拼音學會就能讀字和閱讀;在每次拼音學習和乘法表(1-12) 學會時,老師會發給不同階段徽章,可能是貼紙或別針,可以自己收藏、別在制服或書包上,看起來很招搖 (也很煩,如果自己的孩子沒得到太多)。
學習自然發音可以看看BBC網站或 YouTube上的 Alphablocks,學數字或乘法表有 Numberblocks;這兩個節目也有雜誌、DVD、書籍和玩具。
**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十月初。世界心理健康日,可能會請小朋友配戴一截綠絲帶、穿黃色衣服上學,或是大家一起用黃色素材裝飾教室。
** Half Term
期中假。一年三學期每學期一次、每次一星期,通常在十月底、二月中和五月底。
** Guy Fawkes Night/Bonfire Night
十一月初。篝火之夜或煙火節,可能會講述節日由來和習俗,然後小孩回家像嘴裏內建鞭炮啵啵啵啵不停亂噴口水。
** Diwali
十一月初。印度新年,學校會大略介紹印度文化,可能會讓大家作一些手工,譬如用陶土作 bling bling 的燭台之類的。
** Remembrance Day
十一月中。國殤日,學習和平的真諦、不忘記戰爭的傷痛,通常會有罌粟花佈置 (大家一起作手工把花貼滿校門),也會請學生帶零錢自由購買義賣的罌粟花徽章手環等等。
** Bake Sale
不定期出現,疫情前一年至少三次,疫情後有些學校還沒辦過。請大家帶自家烘培的糕餅甜點去學校,集中好之後放學時老師會在校門口擺攤販賣、所得作為學校經費,bake sale售價很低、一片蛋糕幾十P這樣吧,問題是... 不曉得誰家拿出來的... (反正我不敢吃啦) 有的 Bake Sale 同時有票選和競賽,最受歡迎最熱賣的不要懷疑就是那些 #五顏六色滿滿糖霜的蛋糕,如果懶得自己動手,捐超市買的現成蛋糕也可以,要不就多帶點錢去買彩票(志在參加絕不要得獎),反正為學校募款是好事。
** Children in Need
十一月中。BBC 為兒童和少年募款的活動,活動代表標誌是隻單眼蒙著彩色點點眼罩的黃毛熊帕西 (Pudsey);這個活動為期一週,可能每天有不同把戲,請大家穿睡衣上學、帶硬幣去學校在地上堆成熊形(之後硬幣捐作公益)、穿點點衣上學、舉辦帕西著色比賽、把家裏的泰迪熊帶去學校參加選美比賽... 這類的,參加者建議小額捐款。
** Anti-bullying week
十一月中。倡導反霸凌、學習尊重個體差異,可能會請學生穿不成對的襪子上學 (odd socks day)。
** Flu Vaccination
十或十一月。由 NHS 團隊到學校幫學生噴流感疫苗,在九月會有意願調查、可以選擇不接受疫苗,小朋友的流感疫苗從鼻腔噴入,噴好會給乖乖貼紙和疫苗注意事項帶回家。
** Christmas tree & lights switch on
十二月初。學校立聖誕樹、點上聖誕燈飾的日子,可能會請每位學生自己作一個吊飾帶去學校掛在樹上並舉辦競賽,根據我的觀察,得獎的通常不是做得完美、家長參與太多的作品,而是 #手工感很強 歪七扭八嘴歪眼斜很有童真那種。
** Nativity Play
大約十月開始學校會排演聖誕節公演,最傳統的主題是耶穌誕生,視學校大小和學生人數多寡,可能每個年級或 KS1 (R, 1, 2年級)、KS2 (3-6) 合演一齣,每個人都有角色,主角找不怯場的學生演,害羞的小孩可能分配旁白跑龍套;扮演角色的服裝需求會在十一月左右請家長準備,最常見是純色衣褲 (Amazon, H&M, eBay, Next 有賣)、再由老師和助教加工 (他們真的很強) 作成舞台服裝;聖誕節公演門票在十二月登記,通常會演兩場或三場,每家限定索取兩張或三張票,閒雜人等不准進入、公演現場 #禁止拍攝 (有些家庭受社服保護,拍照曝露行蹤有損他們的人身安危)。公演散場門口設置捐款箱,不妨帶些現金贊助學校經費。
** Christmas Card Sale
在十月左右學校會讓孩子作聖誕節氣氛的貼圖或繪畫,讓家長自由選擇購買用這幅畫印成的卡片、禮物標籤、鑰匙圈年曆或馬克杯;學校有提成作為經費,通常大家都會捧場。
** Christmas Post Box
通常在十二月初學校會在每班設置信箱讓全校互寄聖誕卡。注重社交的家庭在頭兩年可能全班寄卡片,有些家庭因為環保因素不參加。
** Christmas Jumper day
十二月中。穿有聖誕節氛圍的毛衣上學,可能舉辦聖誕毛衣競賽看誰的毛衣最土,通常附帶小額捐款。
** Christmas lunch
十二月中。大約十一月底學校會發出聖誕節午餐菜單讓大家勾選,傳統菜色主菜必有烤火雞、配菜是烤洋芋小甘籃和約克夏布丁,甜點通常是果凍冰淇淋或巧克力樹幹蛋糕。聖誕節午餐這天早上可能會做些手工、中午大家在食堂戴著早上作的麋鹿帽、玩著聖誕拉炮一起吃午餐,喜氣洋洋。
** Christmas Carol
十二月中。在有合唱社團、宗教支持的學校或私立學校從學期開始會練唱聖誕節詩歌,在十二月時在學校禮堂或教堂演出邀請家長入席。我很喜歡聽小朋友唱聖誕歌,氣氛真摯、想到 #好不容易又一年每天起早趕晚催你去上學 潸然落淚。
** Christmas shoe box appeal
十一月初開始募集。自選性別和年齡層幫不是那麼富裕國家的小朋友準備整鞋盒的聖誕禮物,教導小朋友知足和感恩;這個活動的主辦單位是帶有強烈反同志意識的某宗教團體,如果介意也可以不參加。
** Christmas hamper appeal
大概在十月左右學校會開始徵集聖誕節禮籃的禮物。通常是日常用品,常見的有手工藝美術材料、香檳酒餅乾巧克力這類的,從各家召集的禮物由校方分類包成大禮籃當作彩票的獎品,出售彩票的所得用作學校經費。
** Christmas Fayre
十二月中的週五放學後。聖誕集市 (有些學校也會辦聖誕舞會),在學校禮堂擺攤賣有的沒的,包括上面說到的禮籃彩票,常見的還有各種糖果甜食和裝飾薑餅,大多數設有由教職人員或家長義工扮成聖誕老人和精靈的 Santa's Grotto (聖誕小屋),學校裏聖誕老人給的禮物通常是文具或童書,可能必須排很長的隊入場。
(呼!! 以上是秋季學期我能想到的,歡迎眾媽補充)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nti bullying week」的推薦目錄:
- 關於anti bullying week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nti bullying week 在 黃之鋒 Joshua W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nti bullying week 在 咪亞WH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nti bullying week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nti bullying week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nti bullying week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nti bullying week 在 44 Anti Bullying Week ideas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anti bullying week 在 Anti-Bullying Alliance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anti bullying week 在 黃之鋒 Joshua W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際戰線【黃之鋒x鄺頌晴|投稿《華盛頓郵報》:北京立法宣告「一國兩制」死亡】
Oped of Joshua Wong & Glacier Kwong in Washington Post: This is the final nail in the coffin for Hong Kong’s autonomy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港版國安法》從醞釀到正式宣佈,至今只是不夠一個星期的時間,形勢相當緊迫與嚴峻,爭取國際盟友反對惡法已是爭分奪秒的事情。當路透社報道白宮消息人士表明考慮制裁,當下國際戰線手足必然會推波助瀾,我亦繼昨晚在英國《獨立報》發表文章後,與鄺頌晴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爭取西方政界關注,切實執行對香港官員制裁。
同時,有幾句說話想講。
就係想多謝俾我拖咗落水一齊寫文夾專欄嘅鄺頌晴,要知道自從國安法宣佈左之後,呢個唔知有冇追溯期嘅惡法,根本就能夠隨時以言入罪,分分鐘呢篇外媒投稿文章,都能夠成為所謂叛國或者顛覆國家嘅證據。
無錯,國際戰線嘅成本係提高左唔少,但家陣香港都去到存亡號召嘅境地,別無他選都只能夠頂硬上。所以,無論有無同我合作,取態定位一唔一樣,甚至我認唔認識都好,依家仲會開樣開名,所謂「喺枱面上」嘅國際戰線手足,希望大家都可以俾多啲鼓勵佢哋每一位。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0/05/24/this-is-final-nail-coffin-hong-kongs-autonomy/
————————————————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公布了一份與香港《國安法》相關的決定草案,聲稱有關草案可以「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以及「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安全」。一旦通過,此決定草案將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完全繞過香港本地立法程序的情況下,直接在香港實施惡法。字面上,《國安法》的目的是禁止任何分裂國家丶顛覆國家政權丶恐怖活動以及境外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活動。然而,此舉實為香港本已千瘡百孔丶極度脆弱的「高度自治」以及公民自由再添上致命的一擊。
2003年,香港政府意圖以本地立法程序,強推與《國安法》性質相近的23條時,遭到廣泛社會強烈反對,因而宣佈撤回方案。在如此具爭議性的議案面前,暴露了香港政府欠缺民主荃礎。十多年後,香港政府及中央政府的正當性在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當中,再次面對挑戰。
然而,正當國際社會忙於對抗疫情,北京卻藉此機會對香港的自治作出一連串的打壓。它先是將中聯辦對香港的「監督權」制度化,現在全國人大更是繞過香港立法會的立法程序,將港版《國安法》直接放在《基本法》附件三,稍後由香港政府公布實施。
香港2019年的運動得以持續多時,有賴三條不同的戰線:街頭抗爭丶議會選舉以及國際遊說的工作。北京以「國家安全」為名,引入一系列的法律條文,一方面藉此取得不受制約的權力,任意打壓示威者以及選舉候選人,另一方面則可以隔絕香港與國際社會之間的連結,阻撓外界對香港的支持。
與此同時,北京已經進一步加強在港的政治宣傳工作,不管示威和平與否,多次指是「本土恐怖主義」抬頭。這亦意味著,於接下來的日子,示威者會極易墮入新《國安法》的規管,並且面對更嚴苛的法律制裁。令人更為擔憂的是,這條法案亦表明針對境外勢力「干預香港事務」。這意味著,不論是議員或抗爭者,單單因為曾經參與國際遊說工作,就可能會被剝奪參選的資格,甚至面臨監禁。而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s)以及其他組織丶團體,他們的員工以及資產均可能遭受法律清算。
在沒有一個妥當、民意基礎的立法程序下,定義含糊的法律用詞像「分裂國家」以及「顛覆國家」極易會被用作打壓、迫害的工具,侵害我們與生俱來的自由和權利,包括言論自由、集會自由以及宗教自由。所有對於中國以及香港政府的批評,甚至只是支持香港運動的聲音,極有可能被視為分裂或顛覆國家的行為,受到法律制裁。這種寒蟬效將會持續發酵,城內將會出現大量的自我審查,而這種審查勢將蔓延至國際社會。
香港的自由─不論是她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還是她充滿生命力的公民社會─都關係到國際社會的利益。再者,基本法所承諾的「一國兩制」丶「高度自治」以及普選,本就得到國際法下所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認可。是次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國安法》已經不只是香港的本地事務,更是對國際社會的威嚇,讓其噤聲。
一直以來,香港是異見者丶思想破格的人以及革新者的容身之所。縱然面對著日益強大的中國,我們堅持發聲,道出真相。在疫症期間,中國已經顯示出它實為流氓政權的真面目。而在過去一年,我們一直站在對抗中國極權的最前線。
我們衷心希望,世界並不會因中國承諾的經濟利益而妥協,犧牲一直所秉持的核心價值——亦即對人權的尊重;不應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衰退,而靠攏日益橫蠻的中國威權。經濟貿易應建立於平等和公平的基礎之上,而非透過威脅以及霸凌來達致。我們呼籲美國執行《香港人權民主法》,歐盟通過《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對中國實施制裁,以及在即將與中國達成的貿易協議內加入與香港人權狀況相關的條款。
我們再一次懇請世界與香港同行。
————————————————
Beijing has just hammered the final nail in the coffin for Hong Kong’s autonomy. The promis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s dead.
Last week,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introduced a draft decision that purport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and enforcement mechanisms”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in Hong Kong. Once passed, the decision will empower the NPC’s Standing Committee to entirely bypass the local legislative process in Hong Kong and implement the infamous “national security law” in the city. On paper, this law aims at prohibiting any act of secession, subversion agains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errorism and foreign interference with Hong Kong affairs. It constitutes, however, a devastating blow to Hong Kong’s already fragile autonomy and civil liberties.
Back in 2003,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forceful attempt to pass a similar piece of legislation in the local legislature was met with uproar from civil society and was aborted. The undemocratic nature of the government proved to be its Achilles’ heel.
More than 15 years later, the legitimacy of the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faced yet another major challenge amid the 2019 anti-extradition bill movement. But now, Beijing has taken advantage of the global covid-19 pandemic and initiated a series of assaults against Hong Kong’s autonomy whil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its hands tied by the virus. It first attempted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supervisory power” of China’s Liaison Office in the city. The NPC is now further attacking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by circumventing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It legislates by way of insert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directly to the Annex III of the Basic Law, Hong Kong’s constitution, which will later simply be promulgated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Three elements helped sustain the 2019 movement: street protests, local electoral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tional advocacy efforts. By introducing a series of legal instruments in the name of national security, Beijing wields massive discretionary power to punish protesters and electoral candidates on the one hand, and to cut off Hong Ko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its crucial support on the other.
Beijing has stepped up its propaganda efforts in Hong Kong by framing the recent protests, peaceful or otherwise, as terrorism. In the future, und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protesters might easily be subject to much more draconian legal punishments. Worse still, the law explicitly takes aim at foreign interventions “meddling in Hong Kong affairs.” Not only can activists or legislator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international advocacy efforts be barred from running in elections or even imprisoned,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ir personnel and assets, can also be subject to legal persecution.
Ultimately, without a proper democratic legislative procedure, vague legal terms such as “secession” and “subversion” easily devolve into repressive tools that intrude on our fundamental freedoms and rights, including freedom of speech, assembly and religion. It is not implausible that any criticism against the Chinese or Hong Kong governments — or even demonstration of support for the Hong Kong movements — will soon be construed as a subversive act, punishable by law. This chilling effect will eventually snowball: It starts with widespread self-censorship in the city and then spills over its borders in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liberty of the city — from its rol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hub to the vibrancy of its civil society — has always been important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urthermore, the promises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and universal suffrage enshrined in the Basic Law are backed by the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which was recognized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Top-down insertion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goes beyond a local matter in Hong Kong: It is intended to silence the wil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istorically, Hong Kong has been the safe haven for the dissident, the liberal-minded and the nonconformist; we speak truth to an increasingly powerful China. Amid the virus, China has revealed its true colors as a rogue state. And in the past year, we have been standing at the forefront against China’s encroaching authoritarianism.
We sincerely hop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ll not give in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China has to offer and sacrifice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The economic recession brought by the virus ought not to be resolved through succumbing to China’s encroaching authoritarianism; trade happens on equal and fair terms but not threatening and bullying. We urge the U.S. government to execute the 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impose sanctions on China and include human rights terms in relation to Hong Kong into trade treaties they are about to conclude with China.
We ask you, once again, to stand with Hong Kong.
anti bullying week 在 咪亞WH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odd socks day ]
大妞的幼稚園,幾乎每週都會有一個主題,之前有International week, 學校邀請家長到課堂上為孩子們說故事 (可以是英文或是自己的語言)。由於我參加的日期是萬聖節前夕,所以我挑了一本關於刷牙的書「小恐龍道格拉斯和野獸般的蛀牙蟲」。每個小孩都聽的聚精會神,超級可愛,講完故事,還有幾個小女生立刻跟我說,她們有多喜歡這個故事!So sweet ❤
此週是大妞學校的Anti-bullying week. 也就是反霸凌週,學校要求週五為odd socks day, 來提倡大家對反霸凌的覺知和注意,並響應相關捐款活動。
建議捐款為一鎊(約40元台幣),我們讓大小妞都各捐一鎊,聊表心意。
開始上學之後,學校的活動超多,每個禮拜都有好幾封email 要看,接下來還有Xmas disco 跟Xmas Carol 聖誕頌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更多英國公立幼兒園有趣的活動。
註:odd 為單數、奇怪的意思。
odd socks 基本上就是穿兩隻不同的襪子阿捏~
anti bullying week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nti bullying week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nti bullying week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nti bullying week 在 Anti-Bullying Alliance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very year in November ABA runs Anti-Bullying Week. See all. Related Pages. 4.7. Bullying awareness. Education. 5,624 people like this. ... <看更多>
anti bullying week 在 44 Anti Bullying Week 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Dec 15, 2017 - Explore Rachel Albert's board "Anti Bullying Week" on Pinterest. See more ideas about anti bullying, bullying, anti bullying wee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