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私、遠見 李國鼎資政讓臺灣脫離B肝詛咒。
謊言、獨裁、冷血 民進黨如何終結新冠疫情?
新冠病毒至今,已經造成臺灣超過1.5萬人確診,超過700人不幸過世,以及700個家庭永遠的遺憾。
撫今憶往,張忠謀董事長說,「最感謝的人就是李國鼎,因為他看得很遠。」郭台銘董事長也感嘆「臺灣下一個李國鼎在哪?」
提到李國鼎資政,民眾想到的是「台經濟奇蹟重要推手」、「臺灣科技教父」。卻鮮少有人知道,臺灣能脫離B型肝炎「國病」之恥,全仰賴李國鼎當年「諾貝爾獎級的遠見」。
1934年李國鼎獲中英庚款公費留學考試,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物理博士,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滿懷報國救國理想的李國鼎,毅然放棄學業返國。
許多人認為,若當年李國鼎繼續學術研究,極有可能是另一位諾貝爾獎的得主;但也由於李國鼎諾貝爾獎級的遠見,才催生了舉世矚目的臺灣奇蹟,更造福今天的臺灣,遠離B型肝炎的魔咒深淵。
五、六年級以上的臺灣人,對B型肝炎印象已經逐漸模糊,七年級後的年輕人甚至沒聽過B型肝炎,但在1990年以前,它卻是臺灣人共同的夢魘。
B型肝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發之疾病。潛伏期非常長,平均達到75天,最長可長達半年。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肝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肝帶原者,更有機會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上個世紀,B肝在臺灣猖狂肆虐,198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90%民眾曾受到B肝病毒感染,約20%民眾終身帶有病毒。而且臺灣B肝傳染有家族群聚性,父母極易傳染給子女,一代傳給一代;B型肝炎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再進一步發展成肝癌,而陷入無止境的詛咒。
1980年,國際藥廠研發出B肝疫苗,進行臨床實驗。但當年臺灣醫藥法規不成熟,沒有臨床試驗法規,因而處處碰壁,甚至受到輿論的批評。時任政務委員的李國鼎在聽取科學數據分析後,認為B肝疫苗對於臺灣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特別是對臺灣下一代影響深遠。
在獲得孫運璿院長的支持下,李國鼎帶領中研院與醫療團隊,在科普雜誌上撰寫文章,正反並陳說明B肝疫苗的利弊與國際標準;更利用媒體告訴民眾,為什麼要幫孩子施打B肝疫苗。
1986年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1990年,國小一年級以前兒童,都可以免費施打B型肝炎疫苗。徹底執行疫苗政策、幾近完美的覆蓋率,讓1984年後出生的臺灣孩子,永遠不用再擔心「國病殺手」。
務實的李國鼎資政,一生留下的名言並不多,讓啟臣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流的人都不到政府裡來,未來國家是由二、三流的人制訂政策,領導一流的人,到時你們就知道痛苦了!」跟隨過李國鼎資政的人更是印象深刻,「(李國鼎)今天交代你什麼事,總希望你昨天就已經做好。」
「科學、無私、遠見」是李國鼎資政一生信奉的圭臬。我相信,李國鼎資政在天之靈,看到今天臺灣孩子能永遠脫離B肝的詛咒,一定也能會心的微笑。
李資政,謝謝您。
#政府有責任給青年疫苗
#Covid19年輕族群傳給年長族群16.7%
#Covid19年長族群傳給年輕族群2.9%
-
感謝黨史館提供珍貴的照片。
圖為1975年 蔣經國故總統 與 李國鼎資政合影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型肝炎 潛伏期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首先逆風一下。
當然醫界的大家都覺得健保不合理的壓低給付很雞巴,但這個新聞其實和健保無關。
#這個蠢事發生在學校啊,#不是醫院。
我們醫學院各科系的學生應該都不陌生,不管是醫中牙,或是醫檢和護理系,打針/抽血/採血這些臨床技術,我們大家都是在自己和同學身上互相練習,甚至我們中醫系還多了針灸。
實驗課沒有準備充足的採血針這件事,校方逃不掉該付的責任啦。何姓醫師更是應該被譴責。
誇張事件發生在9日,女醫師在「微生物與免疫學」實驗課上,要求38名學生使用12根採血片互相幫對方驗血型。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受訪時表示相當驚訝,共用採血片有機會因接觸他人血液,再藉由血液傳播病原體,包括HIV愛滋病毒、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以及梅毒螺旋體。依照醫院針扎SOP,當下應立即檢驗先確認自身是否為某疾病帶原者,因疾病潛伏期最長可達半年,因此被針扎後追蹤6個月,若皆為陰性才能安心。
林氏璧接著說,每個疾病透過血液針頭傳染的機率都不一樣,其中最容易傳染的就屬「C型肝炎」,一旦遭感染可能變為長期慢性帶原者,就像B型肝炎一樣經過一段時間恐變肝硬化,接著有機會成為肝癌,進而演變為肝癌三部曲。
為什麼會有醫師,犯這種連還沒畢業的學生都覺得明顯有問題的錯誤?我覺得是「專業的傲慢」,或者說「不專業的人更傲慢」。
1995年,榮總發生了可怕的院內瘧疾感染,瘧疾欸!在台灣絕跡數十年的瘧疾!當時造成六個病患院內感染,四人死亡。還有一個年輕醫師在案發兩年後疑似因為壓力而自殺。
感染控制的無知傲慢,還有廉價給付的健保,正是這五條 人命的起因。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的顯影劑注射,居然只換針頭,上面的針筒和管路居然多人共用。
當時的吹哨者,王副護理長多次向藍功堯反映無用之後,認為事態嚴重,乾脆直接找台北榮總時任放射線部主任張政彥,王女證稱,當時張政彥對她怒目相向,直接表示:「#誰說不安全,#請拿出證據來」
該顯影劑注射機之使用手冊內明確記載所使用之注射筒及螺旋導管,屬於丟棄式器材,使用一次即須加丟棄,不可連續及重複使用,以避免發生感染而危及病患之健康。
最後境外感染瘧疾的患者,血液回流到導管,然後造成整起荒謬的院內感染事件。
各位不要以為醫師甚麼都懂啊,都不會犯各式各樣的低級錯誤啊。
有啦,如果要採血的是她的小孩或是她自己,她就會全部換新了。
至於護生的健康,大概不在她的首要顧念吧。
b型肝炎 潛伏期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上受訪對於這新聞的感想,貼來給大家參考。
接觸到他人血液是可能被傳染疾病的,大家要有這樣的基本常識喔。
宜蘭一間健康管理專科學校,爆出何姓女醫師要求學生「共用採血片」,校方雖發出聲明致歉,並表示已讓有使用針具的學生就醫,該名兼任老師也停止授課配合調查,仍難平息網友怒火。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此舉令人匪夷所思,共用針頭容易經由血液傳染4種疾病,其中最容易感染C型肝炎,恐演變為肝癌三部曲。
《東森新聞》報導,何姓女醫師從2017年8月起就在羅東某醫院擔任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以及腫瘤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專業領域在於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其合併症治療等等。此外,她不僅有多間醫院的經歷,還取得國立陽明大學藥理所的博士學位。
誇張事件發生在9日,女醫師在「微生物與免疫學」實驗課上,要求38名學生使用12根採血片互相幫對方驗血型。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受訪時表示相當驚訝,共用採血片有機會因接觸他人血液,再藉由血液傳播病原體,包括HIV愛滋病毒、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以及梅毒螺旋體。依照醫院針扎SOP,當下應立即檢驗先確認自身是否為某疾病帶原者,因疾病潛伏期最長可達半年,因此被針扎後追蹤6個月,若皆為陰性才能安心。
林氏璧接著說,每個疾病透過血液針頭傳染的機率都不一樣,其中最容易傳染的就屬「C型肝炎」,一旦遭感染可能變為長期慢性帶原者,就像B型肝炎一樣經過一段時間恐變肝硬化,接著有機會成為肝癌,進而演變為肝癌三部曲。
在台灣,也曾發生因共用針頭而引發群體染病的事件!林氏璧回憶道,10年前在中南部,發現毒癮患者族群中,感染愛滋病毒的病友變多了,「台灣原本在同性戀族群病友比較多,10年前發現毒癮患者開始得到愛滋病毒,追蹤源頭就是共用針頭。」所幸後來透過就醫「減害治療」以及衛教須要使用乾淨的針具,才降低毒癮患者共用針頭而染病的機率。
針對此事件,林氏璧認為該名女醫師本具有一定的醫療知識,「怎麼可以共用採血片?」感到相當震驚與不解。
宜蘭衛生局副局長徐秋君表示,事發地點屬於教學實習的環境,不但不是在醫療場所,對象也不是病患,因此是否使用醫療相關法令去裁罰,目前仍在與中央討論中;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生安全,立即要求醫院提出相關後續照顧計畫。
校方也發出聲明稿致歉指出,原實驗設計規畫僅部分學生實作,兼任教師求好心切,要求每位學生練習,針具以酒精棉片消毒確有不妥;學校當天傍晚得知後,以學生健康為優先考量,由導師告知有使用針具的學生,立即前往住家附近醫院接受檢查,並保留相關就醫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