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跟大家聊聊:自從開始Cosplay(讀音:人生的大坑)之後,最喜歡的是哪個部分?
Cos的事前準備、服裝道具製作、化妝成喜歡的角色,和搭檔及攝影各種上山下海,回來之後則是繼續修羅修片……
我自己最喜歡的……大概是從事前強迫症一般揪著漫畫動畫裡每一格畫面,確認裝備道具的細節、化妝、戴上假髮——完成、的這一瞬間了。
就是一個想跟偶像擁有同樣的飾品,或用同樣牌子那種小粉絲的心情?
自從開始Cos之後,我體悟到人沒有最自虐,只有更自虐的道理。但這樣的自虐又是甘之如飴的。(刪除線)我現在這麼M有一半原因都怪這啦哭哭(刪除線)
隨著Cos的時間越來越久,對自己的要求(自虐的高度)有時候已經到了焦慮的程度了。會在外拍前安寧不下來所以深夜還在畫分鏡稿,或一直搜尋想要拍攝的畫面、角度、甚至腦洞一個個的劇本,就怕面對攝影機時腦裡一片茫然。
但這樣自己給自己的壓力與焦慮,並不是勉強,相反的是種享受。彷彿透過這樣的自我要求,體感到自己有在努力的往前進步。
不過比起這些,心裡能一直保持對喜歡的角色那種接近戀愛的狂熱才是支持我一直Cos的主因。
作為宅到大家都知道的阿宅我,接觸的作品跟角色不敢說比每個人都多,但確實會宅得收到"沒想到你比我想像中還要宅啊……”的眼光那種程度。而在這樣大量作品鍛鍊下的胃口,基本上是除了砲灰路人甲以外,有頭有臉的角色都不討厭,甚至可以發掘各種萌點的程度。
但「普通喜歡的角色」跟「真正喜歡的角色」那種打從心底的悸動當然還是不一樣的。都說Cos要有愛,那該有多大程度的愛才能COS那個角色呢?
以我的情況來說還真都不是問題,萌點這種東西就像乳溝,擠一擠就有啦?但愛這東西卻是實際存在著等差的。
100分愛的角色跟60分愛的角色,Cos時的心情絕對是不一樣的。
有時候為了配合對方、或者合作關係下出的角色雖然也很喜歡,但是要到天天情不自禁一直刷該角色的周邊訊息(欸對,一廚我的小天使們就是如此的變態\^q^/)還是有差別。
準備過程依舊用心,拍攝過程依舊快樂,角色也有喜歡的亮點,但這樣過一陣子後,如大家所知的我跑去靜靜(的渣基三)了。
沉澱過後,重新回來Cos時我給自己的最後一條底線是:任性一點吧,把目光放在那些你情不自禁就要廚起來的角色上。
這不單單只是金錢與時間的考量,還有很大原因是「燃料」的問題。如同前言所說,維持我繼續Cos的主因是想要成為那個角色的心情。
那麼即使我很喜歡這個角色,但沒有想要成為他的心情,這就不再是我Cos的「道」了。
舉個最近的Yuri例子:V跟兩個Yuri我都很喜歡,但我想要打從心底成為的就只有那隻深愛豹紋虎頭(品味略為捉急)的金髮Yurio了。
我不知道這樣的迷茫是不是大家都會有,即使已經把持道德底線在「至少我出的角色我都喜歡而且也做了功課」,但時間長了,自己的心會告訴你什麼是初衷。
果然,還是只想出自己最心愛的那個小哥哥啊。
在討論Cos合作時我其實不在乎對方的心裡指數,無論愛60愛100但該做的準備做到100%就可以,因為愛自己的角色多少分,這是自己的功課。
Cos一直以來都應該是自己的功課。
但這樣的自由,很大程度是難以跟團體或者搭檔配合的。今年我也做過很多嘗試,以往只有自己心裡愛得要死要活但困於外型限制一直不敢挑戰的好幾個角色也都鼓起勇氣去實現了。
在這裡我只想說,即使自己真的很想出的角色說出來被人說:欸你外型不是這款啦!也不用在意,真的!!!
有那麼多那麼多可以改變的空間,可以做多少讓外型限制的界線模糊的努力,到底有沒有〝合〞到那個角色,我想經過努力改變後,能夠說嘴的跟不滿的還是只有自己。
去年受到朋友邀請加入了Cos的團體,初期剛進時的理念是
「從此出角有搭檔」跟「想誰就出誰不想出誰就不出」,讓重新回到Cos的我十分的心動。
只是對自己越來越嚴苛的要求,焦慮導致每場攝影前我的準備時間需要拉的很長,甚至拍過一次不滿意就要再修改再約時間重拍。
光是對付自己在畫面上的龜毛其實已經用完了我在Cos上的心神,實在沒有多餘心力放在其他攝影以外的活動上。做事就是要到極端,如果不能專心的一直刷經驗值,把技能樹亂點最後的樣子肯定不是自己樂見的。
我羨慕能多方發展的人,但自己的情況自己最清楚,在我眼前很清楚的就只有這一條道路,而且我也很希望能夠繼續鞭策自己專注在這條道路上。
雖然十分的遺憾,但經過快要兩年的思索考慮,還是決定退出Cosplay團體金色狂風,一直以來跟大家開心的合作過很多企畫跟活動,可在夜深人靜的思考過後,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把全部心思放在專注作品上面。
已經有參與的自創企劃也會以嘉賓的身分繼續活著,雖然說是退出了,但依舊會繼續關注與期待社團做出更多新的嘗試與活動,而之後的時光,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考試了。
如果無法一心多用,就繼續把自己眼前的路專注的走到盡頭。
希望我的體悟,也可以給跟我曾經有過一樣迷茫的人一些幫助。
手邊已經策劃好明年的攝影計畫、
能讓我一直感受到Cos這個活動美好的那些令人心動的角色、
我想這都是因為走過一遭才能重新領悟到的新滋味。
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還記得當初快樂的原因。
cos 讀音 在 Kosa Law Wing Y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叫Kosa,讀音應該係"Cold(無d音)"+"sa"
但成日新識既會讀or串左Cosa, 化妝品Kose, 離譜啲有數學既Cos, Kusa⋯⋯
其實唔識讀既,叫聲Sa姐未算囉😏
是的
cos 讀音 在 張欣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曾說過,我送一清貧學生回家,在車上知道對我們來說是必需品的電話,原來對一些人來說,偏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那一晚,他拿著全家唯一的電話玩貪食蛇的情景,在我腦海中縈繞不去。
天從人願,一電話品牌負責人從我這裡知悉學生的需要,二話不說便應允送出智能電話。
雖貴為全球知名品牌,但信守承諾,幾日前,準時送來15部全新的智能電話。
臨走時,還千叮萬囑一句:出於善心,回饋社會,毋須開名。
我尊重其意願。
然而,事有湊巧。
這品牌,正是當晚學生手上那用了多年的電話牌子。
一切都是緣,無論人和事。
免費給綜援學生補習,初開始時我也是戰戰兢兢的。
因為,這一行從未有人試過。
結果是,報名人數,超乎預期。
才驚覺:社會上多少人,因為經濟問題,只能接受最基本的學校教育。
但香港地讀書,原來要不少配套:
數學,要用計數機,總不成拿出算盤來計SIN COS TAN掛?
中英文,要有字典,查字義學讀音;
入大學,只看公開試成績,考試前總要補習;
即使做功課check電郵接收開啟檔案,也要一部可上網的智能電話,才可與同學溝通無阻!
凡此種種學業上的配套,又有誰支援?
多得這個電話品牌,除了補習班外,我現在可以轉達另一份心意給他/她們了。同學若家庭是拎綜援的,或者家庭經濟有困難,如果你真的需要一部智能電話,請在2013年6月1日前發電郵到[email protected]申領。
電郵中請簡略說明家庭情況,並附上綜援證明文件(或其他證明家庭經濟有困難的文件)及聯絡方法,我會送智能電話俾你。
假如你附合以上條件,並且學業成績有明顯進步,請附上證明文件及成績單,我會優先送電話給你以作鼓勵。
期待這部電話,能有助你學業上的追求;
更希望將來你能成為一個會回饋社會的人。
雖然名額只得15位,我知道未能盡幫所有有需要的同學,但希望你們能感受到我們的心意。
人生路很長,但在路途上,你們並不孤單。
不要抱怨一時蹇運,不要介意被別人看輕,不要害怕暫時的崎嶇不平。
記著:
今日,你走在最後;
他朝,你或許走在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