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知道當次的「訓練效果」如何?】
只要有帶心跳錶的話,每次用GARMIN的運動錶訓練完,選擇「詳細資訊」後,錶上都會顯示15項分析數據,其中一項是我到今年才搞懂的數據,那就是「訓練效果」(Training Effect,以下簡稱TE)。
【請參考圖一】
這項數據是由FIRSTBEAT這家公司的演算法所分析出來的,目前除了GARMIN的運動錶有之外,Samsung與Suunto的穿戴式裝置也有。對FIRSTBEAT這家公司有興趣的可以參依這篇:http://rocky549.blogspot.tw/2015/08/firstbeat.html
我原本以為這個數據沒什麼意義,但每次訓練完它都會在列表中,實在很礙眼,所以才下定決心要把它搞懂,看它到底是怎麼被定義出來的。而且我也想更客觀地確認「我這次訓練到底算是『輕鬆』還是『辛苦』?」訓練效果(TE)似乎就是為了滿足這項需求。
曾得過七次山徑跑世界冠軍的傳奇人物強納森.懷亞特(Jonathan Wyatt)曾說:「我真的很看重『TE』這個分析數據。它不但即時告訴我當前訓練的費力程度,也為我的訓練情況提供了很棒的資訊。這就是科學化訓練該有的樣貌啊!」
他的這句話讓我更有動力要把它的來龍去脈給搞清楚。
==
【TE替你的訓練效果分級】
從FIRSTBEAT的官網上的資料可查出:TE是一項個人化的量化指標,它的數值是從1.0~5.0。當然,數值愈高也代表訓練愈辛苦,身體承受的壓力愈大。
ⓄTE1.0~1.9
自覺量表:非常輕鬆
有氧效益:動態恢復
效果描述:它主要的目的在「縮短恢復時間」,當你在這個訓練效果中訓練達一個小時以上,可以替有氧體能打好基礎,對入門跑者來,這種訓練量的課表很適合用來發展有氧耐力的基礎。但對於訓練有素的跑者而言,此種訓練量對運動表現完全沒有幫助。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訓練結果一直在這個區間,你的成績永遠不會進步。
ⓄTE2.0~2.9
自覺量表:輕鬆
有氧效益:維持體能
效果描述:這類的課表有助於維持你目前的有氧能力。此外,具有這類效果的訓練也能替未來的高強度訓練打下穩固的基礎。此級訓練量的課表對任何訓練計畫都是不可獲缺的一部分,它是體能維持穩固的基礎,就像建築物的樑柱一樣。
ⓄTE3.0~3.9
自覺量表:中等強度
有氧效益:提升體能
效果描述:TE3.0以上的課表,若能每週練2次就能有效提升有氧運動表現(但不宜超過4次),而且這級訓練效果還不需要特別的恢復時間。
ⓄTE4.0~4.9
自覺量表:很辛苦
有氧效益:大幅度提升體能
效果描述:TE4.0以上的課表若能每週練1~2次就能大幅提升有氧運動表現,但前提是中間需要穿插TE1.0~2.9之間的恢復訓練2~3次。
ⓄTE5.0
自覺量表:非常辛苦
有氧效益:訓練已經超量(Overreaching)
效果描述:這類課表也能大幅提升有氧運動表現,但休息時間要延長很多,身體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TE5.0雖然代表效果十足,但這種下猛藥的練法對身體同時也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不宜多練,太常進行這類特效藥的課表會導致過度訓練(Overtraining)。不建議入門跑者吃下此類課表,只適合體能水準較高(跑力50以上)的跑者在特定的情況下服用。
==
【TE到底是怎麼定義出來的?可靠性如何呢?】
計算TE需要兩種資料:(1)背景參數與(2)即時參數。
(1)背景參數就是指使用者資料,像是:性別、年齡、身高、體重以及最重要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一定要實際檢測出來,不能套公式。檢測方式請參考本書前面的章節。另外還有一些資料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傳訓練結果後所計算得到數據,像是活動量級(Activity Class)、恢復時間與每月運動量。活動量級的分級標準是從每週的訓練時數與頻率來判斷。
【請參考圖二】
(2)即時參數就是在運動過程中不斷輸入演算模組的資料,以跑步來說就是心率、配速和高度以及「EPOC最高值」(Peak EPOC)來評估。前面已經談過,訓練結束耗氧量會比平常安靜狀態來得高,增加的耗氧量我們就稱為EPOC。因此他們就是利用下圖來決定你此次訓練的效果,座標軸中的橫軸是活動量級,縱軸是EPOC的最高值,裡頭的五條斜線分別代表TE 1.0~5.0。(若對EPOC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rocky549.blogspot.tw/2015/09/epoc.html)
【圖三】同樣的訓練量對活動量1級的跑者而言已是超量訓練,但對溉量5級的跑者而言,訓練效果僅僅只能維持體能而已。
如此,只要我們知道你的活動量級與此次訓練過程中的EPOC最高值,就能評估此次你的訓練效果為何。例如同樣是EPOC最高值為50 (ml/kg)的訓練,對活動量1級的跑者來說,訓練效果已達5.0以上,已經是超量訓練,但對活動量5級的跑者而言,效果還不到2.0,所以這種訓練幾乎無法提升他的體能。
換句話說,活動量級較高的人需要更艱苦的訓練,達到更高的EPOC,才能達到相近的訓練效果。比如說今天想要達到TE4.0的效果,活動量10級的跑者要達到EPOC 200才行,但活動量5級的跑者只要到100即可。
目前TE也可以在訓練當下即時顯示,所以運動員現在可以在開始訓練後,藉由監控TE的數值來判斷今天的訓練到何時可以結束。這樣就能確保訓練達到最佳化,又不會練得太累或太輕鬆。我建議跑者可以把TE設在跑錶的其中一個顯示頁面上,藉此監控即時的訓練效果。
TE很接近訓練量的概念,它是把「訓練強度」與「訓練時間」加成起來的數據,再量化你的訓練效果。比如說你全力跑一場10公里的路跑賽跟全程馬拉松的結果都會接近5.0,像間歇、節奏跑與長距離的LSD,雖然結果不同,但如果時間拿捏恰當的話效果都會落在最佳大的在3或4。
【註】目前具備FIRSTBEAT所提供的TE這項功能的裝置有:
GARMIN:610, 620, 910XT, 920XT, Fenix 2, Fenix 3, epix (GARMIN的跑錶,從610之後就加入這項分析功能)
Suunto:t3, t4, t6, Abit3
Samsung:Gear S, Gear Fit, Gear 2, Gear 2 Neo, GALAXY S5, GALAXY Note 3, GALAXY S4
garmin epix 在 Mobile01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ES Asia】GPS腕式心率錶 Garmin Forerunner 225 以及多款穿戴裝置亮相!
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php?id=16790
第一屆亞洲消費電子展(International CES Asia),昨日(5/25)正式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展開,研發穿戴式裝置多年的『Garmin』,不久前無預警曝光了首款內建心率監測的GPS運動手錶『Forerunner 225』,也藉由這次展會以更正式的形式進行全球發表!除了具話題的『Forerunner 225』之外,現場也展示了之前在美國CES展曝光但尚未在台灣上市的戶外用錶『epix』,以及Garmin與知名的陶藝與設計師『Jonathan Adler』合作的設計師聯名款vivofit。同時現場也提到了一些關於Forerunner以及EDGE等系列商品接下來將要改版的重點項目。
garmin epix 在 Mobile01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活與運動功能兼具 ─ Garmin vivoactive
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php?id=16454
今年年初時,在美國CES展上所發表三款以運動用途為導向的智慧手錶『Vivoactive』、『Fenix』與『Epix』,展現出品牌將持續挑戰穿戴式裝置市場的企圖心。本篇開箱試用的『Vivoactive』為三款錶中價格相對較低的款式,但在定位上則是更符合一般大眾的需求以及使用習慣,除了採用直覺的觸控方式外,具備了多種運動的GPS紀錄以及生活監測功能,並能與智慧型手機搭配做智慧提示,還有簡單俐落的外型設計,適合一般生活的服飾穿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