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原來近年荷李活猛片,仍然未能全面「4K」化…
這陣子為了4K藍光即將出版,大家對畫質的存疑討論的沸沸揚揚,手上已經收了不少4K電影,提供給大家做一些畫質檢測。
先聲明,這只是目前收到的4K檔案,不是正式出版的4K 藍光,不過4K前置作業應該都一樣的,所以還是很有參考價值。
先貼幾部年代也比較新,個人覺得畫質比較好的來給各位參考。截圖中的中文字幕是從我們字幕區找來的srt字幕檔。
更深入的畫質說明部分 IVANSHAN 在本篇21樓有一篇 重要的畫質參考資料
http://www.hd.club.tw/thread-204173-1-1.html
作者:IVANSHAN
以4K畫質為號召的UHD BD即將陸續發片,好萊塢大片一直以來都是新影音規格家庭娛樂產品的主力,所謂的發燒友們也多以好萊塢大片為主要測試對象,但是好萊塢六大的電影4K化程度到底有多少,這一直都是一個大問號。這個問題可以從IMDB的資料找到一些答案。以下是我這兩天根據IMDB的資訊,整理了最近幾年好萊塢六大的億萬大製作(製作成本超過一億美元)究竟是採用4K或是2K進行後製。從IMDB的資料其實可以發現,無論這些大片使用了哪些高階攝影機、例如Sony的F65或F55的4K攝影機,或是站長大人提到的Arri與Red Epic...,即使拍攝訊源達到6K以上,絕大多數的大片仍是以2K畫質來進行後製。而這些億萬大製作幾乎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電腦動畫,才能讓銀幕上的大型動作、爆破...大場面看起來逼真,這些電腦動畫才是後製的重點。而為了讓僅有2K畫質的電腦動畫不會顯得突兀,因此無論是4K、6K或更高畫質拍攝的訊源在後製時很難避免被下修成2K畫質。至於動畫電影,雖然迪士尼(包括皮克斯)與夢工廠動畫(DreamWorks Animation)的動畫平均製作成本超過1.5億美元,但目前仍未見到以4K後製的動畫電影,所以並未列入下面的片單,對於動畫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去IMDB查詢相關資料。
迪士尼:
米老鼠之家(mouse house)現在可說是滿手大片,但是後製做到4K的比例其實非常低,差不多去年才開始有4K電影,包括北美影史票房冠軍的STAR WARS:原力覺醒(STAR WARS:The Force Awakens,2015),以及最終虧損金額應該超過製作成本(迪士尼宣稱1.9億美元)的明日世界(Tomorrowland,2015),後者主要使用Sony F65以及F55兩款4K攝影機拍攝、4K後製。至於2008年開始推出的12部Marvel電影(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截至去年一共有12部),包括去年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2015)以及蟻人(Ant-Man,2015)全部都是2K,可能要到今年的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才會開始有4K版本。北美本週末上片的災難大片絕命救援(The Finest Hours,2016,台灣3月才會上片),製作成本據說7到8千萬美元,但也只做2K後製。另外,仙履奇緣(Cinderella,2015)、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2014)、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2014)、獨行俠(The Lone Ranger,2013)、奧茲大帝(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2013)、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2012)都只有2K,連慶祝迪士尼成立90週年的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2013)也是2K。
如果有人質疑前面提到的迪士尼片量好像有點少,那是因為迪士尼目前雖然滿手大片,但是近年的年發片量其實很少超過10部,其中還包括2部動畫以及紀錄片(Disneynature差不多每年都會有一部,例如去年的Monkey Kingdom,2014年的Bears),Marvel從2013年開始每年發2部,明年開始每年3部,星際大戰去年開始一年一部,皮克斯(Pixar)與迪士尼動畫(Walt Disney Animation)差不多每年各一部,迪士尼經典動畫翻拍真人版(例如仙履奇緣、灰姑娘改成黑魔女:沉睡魔咒、今年的森林王子、明年的美女與野獸)差不多也是每年一部,小片則是愈來愈少。
環球:
環球去年的全球票房收入創下影史新高紀錄,最終應該在60億美元左右,但是最近幾年發行的電影大概只有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執導的永不屈服(Unbroken,2014)是採用4K後製,環球的招牌系列電影玩命關頭,第三集到去年的第七集全部都是2K,2001以及2003年推出的前兩集應該是最高只到2K。幾部去年的賣座大片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2015)、歌喉讚2(Pitch Perfect 2,2015)、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2015)、聖母峰(Everest,2015)以及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2012)都是2K,遺落戰境(Oblivion,2013)使用了Sony的4K攝影機F65以及Red Epic拍攝,後製仍然是2K;露西(Lucy,2014)使用了Sony F65、Arri Alexa以及Red Epic攝影機,後製也是2K。也許,環球今年將推出的大片會開始4K化。
福斯:
福斯在2014年一度創下影史全球票房營收最高紀錄(55億美元,去年被環球超越),但是4K比例也是偏低,比較特別的是主要使用Red Epic Dragon攝影機拍攝的控制(Gone Girl,2014),採用5K後製。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2014)是使用4K後製,但是續集移動迷宮:焦土試煉(Maze Runner:Scorch Trials,2015)卻是2K,不知道預定一年後上片的完結篇The Maze Runner: The Death Cure會是2K還是4K。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近年為福斯拍攝的幾部大片絕地救援(The Martian,2015)、出埃及記:天地王者(Exodus: Gods and Kings,2014)以及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2012)都是2K。即刻救援(Taken)2(2012)、3(2014)集都是2K,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4)、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2015)、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2014)、金鋼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2013)也都是2K。
華納:
華納可說是六大中發片量最大的,億萬大製作及小片都有,至少比較像是一家好萊塢的大型電影公司,可惜近年的大片中只有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Argo,2012)是採用4K後製,主要使用Red Epic攝影機拍攝的哈比人(2012-2014)三部曲全部都是2K。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2015)、白鯨傳奇:怒海之心(In the Heart of the Sea,2015)、飆風特攻(Point Break,2015,北美由華納發行,台灣則是龍祥發行)、潘恩:航向夢幻島(Pan,2015)、加州大地震(San Andreas,2015)、朱比特崛起(Jupiter Ascending,2015)、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2014)、哥吉拉(Godzilla,2014)、300壯士:帝國崛起(300: Rise of an Empire,2014)、地心引力(Gravity,2013)、環太平洋(Pacific Rim,2013)、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2013)、傑克:巨人戰紀(Jack the Giant Slayer,2013)都是2K。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為華納拍攝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三部曲,IMDB沒有提到是2K或4K。
派拉蒙:
自從Marvel、夢工廠(DreamWorks,包括動畫公司在內)陸續從2011年開始脫離之後,派拉蒙目前仍在重整旗鼓階段,發片量、尤其是億萬大製作的年發片量有點少,大概可以說是六大的後段班(包括Sony)。阿湯哥(Tom Cruise)的招牌系列作品,最新一部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2015)是2K,但第四集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2011)卻是4K,也許是為了遷就片中有22分鐘畫面是採用IMAX膠捲攝影機拍攝,IMAX膠捲版畫質據說上看8K。也是派拉蒙現階段招牌系列的變形金剛(Transformers)4集都是2K,第五集應該會是4K;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2015)、忍者龜:變種世代(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2014)、海克力士(Hercules: The Thracian Wars,2014)、挪亞方舟(Noah,2014)、末日之戰(World War Z,2013)、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Retaliation,2013)、雨果的冒險(Hugo,2011)、超級8(Super 8,2011,這部大概是夢工廠在派拉蒙的最後一部)都是2K。台灣本週末上片的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2016),麥可貝(Michael Bay,變形金剛)執導,也是2K。
Sony/哥倫比亞
由於集團內有家電以及相關產業,所以Sony是六大中推動4K最用力的,後製採用4K規格的電影數量最多也最早,差不多可以往前推到2010年就已經開始有4K電影,不過不但沒有反應在全球票房上,多數電影、尤其是億萬大製作的影評與口碑都不佳,票房也不理想,甚至2013年暑假檔的億萬大製作全垮(包括站長大人提到的極樂世界也是賠錢貨),一度引起外界(主要是華爾街)揣測Sony可能賣掉娛樂事業部門,這大概也是最近半年推出的第五毀滅(The 5th Wave,2016)、怪物遊戲(Goosebumps,2015)以及世界大對戰(Pixels,2015)都只有2K的原因吧?!Sony的招牌電影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2012)主要採用Red Epic攝影機拍攝,以及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The Amazing Spider-man 2: Rise of Electro,2014)都是採用4K後製;為米高梅在全球發行的最近兩部007電影空降危機(Skyfall,2012),以及007惡魔四伏(SPECTRE,2015)也都是4K。
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2013,北美是Sony發行,台灣則是龍祥)、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2013)、藍色小精靈2(The Smurfs 2,2013)2K(2011年的第一集則是2K)都是4K。地球過後(After Earth,2013)採用Sony的4K攝影機F65拍攝,4K後製。都是同位導演執導的極樂世界(Elysium,2013)以及成人世界(Chappie,2015),兩片主要都是使用Red Epic拍攝,4K後製。
超急快遞(Premium Rush,2012)、MIB星際戰警3(Men In Black 3, 2012)都是4K,BD畫面很漂亮的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2012)則是2K。
千禧三部曲I: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2011)、惡靈戰警:復仇時刻(Ghost Rider: Spirit of Vengeance,2011)、魔球(Moneyball,2011,Terry版主應該很高興看到這片是4K)、決戰30分(30 Minutes or Less,2011)、霸凌女教師(Bad Teacher,2011)、世界異戰(Battle: Los Angeles,2011)、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2011)、特務間諜(Salt,2010),以及成龍與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的兒子Jaden Smith主演的小子難纏(1984)重拍版The Karate Kid(2010,台灣未上片,網路片名功夫夢)、賞金戀人:Ex檔案(The Bounty Hunter,2010),以及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Pray,Love,2010)也都是4K。
從以上的片單應該不難發現,Sony近年來缺乏賣座大片,甚至可說賠錢貨非常多。兩部蜘蛛人:驚奇再起票房,製作成本愈來愈高,全球行銷費用漲得更快,有IMAX以及3D墊高票房卻仍不如舊版三部曲,難怪要三度換人reboot,還得與迪士尼/Marvel分享蜘蛛人的版權。而由於缺乏賣座大片,也讓Sony推動4K顯得欲振乏力。
個人看法:
由於我在IMDB做的查詢以非動畫的億萬大製作為主,雖然環球、福斯、華納有些片沒有提到(例如:環球2012年的公主與狩獵者,福斯2013年的終極警探:跨國救援,以及製作成本不到一億美元的電影),但因為幾乎都是2K就略過不提(想少打點字)。從前面的片單可以發現,除了Sony/哥倫比亞之外,其他五大的4K電影加起來不到10部,顯而易見未來的UHD BD絕大多數都是upscale版本,真正原生4K發行UHD BD的電影短期內將是鳳毛麟角,但發燒友們大概不會在乎這個『小細節』,只要是4K就好,管他是upscale或是原生4K,鈔票還是捨得花下去。
至於音效的部份,發燒友們對DTS:X的期待度似乎相當高,可惜好萊塢六大目前仍然沒有一部電影使用到DTS:X音效,只要是immersive sound系統,六大仍然以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為優先,其次是Auro 3D。而DTS公司已經在去年初的CES展承認DTS:X與全景聲不相容,所以六大未來的UHD BD應該沒有DTS:X的立足之地。由於UHD BD在音效的基本規格已經確定是以objec-based的immersive sound,除非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今年確定可以完成單一多聲道immersive sound的標準規格(single standard format for immersive sound),否則DTS:X未來很難在好萊塢六大的大片找到容身之處,因為在製作成本以及全球行銷費用上漲速度超過預期的情形下,好萊塢大片同時製作全景聲、AuroMax(Auro 3D的升級版)、DTS:X以及IMAX 12 track四種不同音效規格的可能性極低,STAR WARS:原力覺醒就只做了全景聲以及IMAX 12 track兩種,目前可能只有陳凱歌執導的道士下山同時做了這四種音效。
雖然有網友提到獵巫行動:大滅絕(The Last Witch Hunter)的DTS:X音效很棒,可惜該片的影評、口碑都不佳,票房數字更是難看,對於DTS:X的推廣完全沒有幫助。至於部份擴大機支援DTS:X之後,有網友提到DTS HD在升頻後的效果出色,我建議他們可以拿地心引力出來測試一下。地心引力的第一版BD只有DTS HD,去年初發行的新版加上了全景聲,應該就可以拿來測試DTS HD升頻DTS:X後,與全景聲音效的差異,個人相信全景聲仍然全面勝出,因為該片主要採用全景聲進行後製,channel-based的DTS HD就算升頻後,也很難與objec-based的全景聲競爭。站長大人提到的極樂世界,我前兩年租了BD來看,看的時候就發現DTS HD 7.1的音效悶悶的,用了好幾種不同音場仍然無法有爆棚表現,電影已經很乏味了,又沒有爆棚音效讓我在沙發上有點坐立難安。看到片尾字幕的最後才發現原因,原來是全景聲轉DTS HD的問題,因為兩種音效完全不相容,DTS應該是用降級版的Dobly Digital 7.1來轉製,難怪威力大減,相信未來該片發行UHD BD後,只要配置的是全景聲應該就可以還原應有的爆棚音效,但屆時我不會再看一次,乏味的電影看一次就夠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R. 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ummoning Valkyrion the Magna Warrior using Gateway to Chaos, Vylon Cube, "Gadget" monster, and Block Dragon. Duel Replay: https://duellinks.konami.n...
「green knight 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green knight 中文 在 feversound.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green knight 中文 在 R. 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green knight 中文 在 R. 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green knight 中文 在 [好雷] 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 (2021)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green knight 中文 在 A24新电影《绿衣骑士》The Green Knight中文字幕前导预告 的評價
- 關於green knight 中文 在 《绿衣骑士》 The Green Knight中文前导预告片(29/5/2020) 的評價
- 關於green knight 中文 在 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的推薦,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green knight 中文 在 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的推薦,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green knight 中文 在 [情報] 《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9/10上映- PTT評價 的評價
green knight 中文 在 R. 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ummoning Valkyrion the Magna Warrior using Gateway to Chaos, Vylon Cube, "Gadget" monster, and Block Dragon.
Duel Replay: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2247081ab5b22a647a5bcf4024fb2ee9c8ede0aac
Decklist: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3a4130a3a797ae290b78c9aeb6b1042a09d78198f
------------------------------------------------
Skill: Not Set
Revendread Executor ×1
Valkyrion the Magna Warrior ×1
Gaia the Fierce Knight Origin ×1
Delta The Magnet Warrior ×1
Block Dragon ×3
Yellow Gadget ×2
Green Gadget ×2
Red Gadget ×2
Karakuri Komachi mdl 224 "Ninishi" ×1
Vylon Cube ×3
Deskbot 001 ×1
Gamma The Magnet Warrior ×1
Alpha The Magnet Warrior ×1
Beta The Magnet Warrior ×1
Advanced Ritual Art ×1
Living Fossil ×1
Gateway to Chaos ×3
Vendread Nights ×1
Karakuri Shogun mdl 00 "Burei" ×1
Ancient Fairy Dragon ×1
Geomathmech Magma ×1
Phantasmal Lord Ultimitl Bishbaalkin ×1
Deskbot Jet ×1
Hieratic Sun Dragon Overlord of Heliopolis ×1
------------------------------------------------
繁體中文版:https://youtu.be/zgdFds52758
日本語版:https://youtu.be/6SlGHlwyIl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sSHZrWpi24/hqdefault.jpg)
green knight 中文 在 R. 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Beast Burial Ritual
Duel Replay: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32c0ce3c300d05eb18a3c73766da68e79986902fd
Decklist: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7b95816e42f0fd80eda010baf2ed85f7e935b6629
------------------------------------------------
Skill: Restart
Green Baboon, Defender of the Forest ×2
Legendary Knight Critias ×1
Ancient Crimson Ape ×1
Worm Cartaros ×3
Worm Linx ×3
Chaos-End Master ×1
Bunilla ×1
Shard of Greed ×2
The Mask of Remnants ×2
Legend of Heart ×1
The Fang of Critias ×1
Beast Burial Ritual ×1
Legacy of Yata-Garasu ×2
Good Goblin Housekeeping ×3
Jar of Greed ×3
Staunch Defender ×1
Oops! ×1
Localized Tornado ×1
Ascension Sky Dragon ×1
------------------------------------------------
中文版:https://youtu.be/yA_zm3WyrhM
日本語版:https://youtu.be/WfCy4bvjDM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Qa9QwIgtw0/hqdefault.jpg)
green knight 中文 在 A24新电影《绿衣骑士》The Green Knight中文字幕前导预告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鬼魅浮生》导演大卫·洛维将再度联手A24执导奇幻史诗题材影片[绿衣骑士]( Green Knight ,暂译),影片根据故事《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改编, ... ... <看更多>
green knight 中文 在 《绿衣骑士》 The Green Knight中文前导预告片(29/5/2020) 的推薦與評價
中古世纪的恐怖电影?! 《遗传厄运》和《仲夏夜惊魂》的制片公司A24这次再度发挥创意, 发布《绿衣骑士》The Green Knight 的前导预告片, ... ... <看更多>
green knight 中文 在 [好雷] 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 (2021)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昨天看了美國民俗學導演 Robert Eggers拍的 2022 中世紀北歐史詩片《北方人》The Northman,有網友就推薦我看另一位美國導演拍的 2021 年 A24中世紀英國史詩片《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看來兩片都一樣評價兩極而我都很愛!當然啦這兩片兩個導演路數不一樣風格大不同、一部在冰島一部在愛爾蘭景觀特色也不同、同樣九世紀左右一個是北歐異教部落一個是英國基督教騎士... 兩者比起來我個人還是偏愛那部更偏人類學片的《北方人》、但《綠騎士》帶有更多文明建制與心機眉角也令我看得膽戰心驚!看來同一時代不同地方的文明進程大不同。
https://fr.web.img6.acsta.net/pictures/21/06/16/10/11/5985880.jpg
這兩片中《北方人》取材自 12 世紀史詩《丹麥人的事跡》Gesta Danorum ,《綠騎士》取材自 14 世紀亞瑟傳說敘事詩《高文爵士與綠騎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喜愛亞瑟傳說的觀眾也許多少讀過或聽過,但它傳說色彩很重就隨後人解讀改編。這故事圍繞著亞瑟王的姪兒「高文爵士」Sir Gawain談他學習承擔的騎士成長:有年聖誕節卡美洛來了個神秘的「綠騎士」、挑戰在場騎士們來砍他頭、但代價是明年聖誕要回訪他城堡給他回砍;高文英勇出手斬了他,誰知他竟捧起頭顱回他城堡恭候高文大駕?翌年聖誕高文只有硬著頭皮踏上旅程實踐這騎士之約。
這故事乍聽之下雖然英勇但細想就知囧囧的,本片就找了人見人愛的「英國男孩」Dev Patel 飾演,從 14 年前《貧民百萬富翁》他就是英國廣大觀眾心頭肉、看他演完狄更斯《塊肉餘生錄》再演亞瑟傳說「高文爵士」我見猶憐都忘了開罵 SJW!不過當然一個英雄騎士給他演來就不免要狗熊一下... 話說原典敘事詩《高文爵士與綠騎士》圍繞著「砍頭遊戲」與「交換戰利品」兩個中世紀騎士習俗,前者關乎騎士信諾後者關乎禮尚往來,而這趟旅程故事就要考驗他騎士美德;本片時代已不同,騎士美德也有了當代新詮更遭受當代考驗,仔細觀察本片的增改與新詮還頗為應景:
本片故事背景:未來將孕育大英盛世的中古英格蘭,大英王亞瑟已掃除諸黨統一天下,靠的都是戰功彪炳的老圓桌武士,但他永續執政不想傳位功臣只想「家天下」,眼光就放在新生代「大英男孩」高文爵士 Sir Gawain 身上,想要榮華富貴流芳百世天下終將是你的!只可惜 Gawain 年紀太輕沒打過天下,也沒幹過英雄事蹟更沒英雄旅程,大家說英雄故事時他總拿不出什麼學經歷,反正他有大英家室樂得花天酒地當個中世紀廢青... 不過他他舅舅 Arthur 看不下去要催他表現了、他媽媽 Morgause 也看不下去要幫他製造機會了、沒有戰功沒有故事就去修個「騎士學位」吧!
但這騎士學位呀,國王舅舅言猶在耳「只是個遊戲」別太認真啦、媽媽製造機會的這「綠騎士」也比原著彈性很多「你砍什麼明年我就回砍什麼」也是可以做做樣子輕輕放下啦 XD 但人平常很廢現在突然硬起來的 Gawain 要做就要做最好、這「騎士學位」要就修到最高學府的、當然是英雄一擊斬首敵將獲得滿堂彩!而滿堂圓桌武士也成了鼓掌部隊成就他這一刻風光!怎奈文有學倫武亦有「騎士精神」、本以為砍死人家至少三十年才會投胎討債,誰知人家當場起身約定一年見真章:來我城堡完成諾言證明你「騎士學位」背後是真「騎士精神」!這騎倫會 Gawain 有種出席嗎?
有沒有種言出必踐大方出席、有沒有種面對命運混過就還、或是有沒有種「放棄學位」大方承認我才不是騎士只是縮頭烏龜 XD 這就成了 Dev Patel詮釋的「囧男孩」版 Gawain 縱貫全片的掙扎挑戰了。也許放在中世紀情境下這真身不由己,但放在當代情境下我們當代觀眾都能體諒: Gawain 其實自己也不想要這一切、他也只想過過廢青日子享受小人生、他也沒什麼貴族傲氣就和民間小女子青梅竹馬、由 Alicia Vikander飾演的黑臉小女子也單純直言「做個好人難道不夠嗎」?他也覺得是夠的、他也沒要僭越什麼爭取什麼,但上有國王舅舅與女巫媽媽軟硬兼施他沒種拒絕。
不過呢,我們當代觀眾與讀者當個事後諸葛,都知道這種「斷頭遊戲」Beheading Game在歐洲多國中古故事中的頻繁出現,那故事並不真的意在讓主角「斷頭」死去下台一鞠躬,而是讓主角大方接受斷頭命運後又被輕輕放下,要的其實只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脫胎換骨騎士重生啦 XD 甚至,就連原典敘事詩《高文爵士與綠騎士》中的綠騎士也不是個冷面討債的索命煞星,而也是有人裝扮來給 Gawain 一個道德考驗的,最後還不是輕輕放下沒多為難他?當然原典故事背後還有個反派正暗中佈局,本片故事則沒要說這麼多,就簡單換個角色在背後創造這「綠騎士」神話。
也就是說在本片中,囧男孩 Gawain 這趟旅程是否能夠鍛鍊心志孕育「騎士精神」還是次要的、他能把冒險走完把程序做足修到「騎士學位」學經歷完整接掌王位才是重要的 XD 他就算在這「綠騎士」面前當個狗熊屁滾尿流這學位還是必拿啦,更別說他在這趟「騎士旅程」中又有多少作為小鼻小眼超沒騎士風範:第一站 "A kindness" 蒙人指路卻吝於回報、身為貴族卻忽視苦民、勉強回報又像嗟來食,被五花大綁軍火外流剛剛好;第二站 "Saint Winifred" 搞不好就死在他外流軍火上,一個弱女向他求援他竟計較有什麼回報?「身為一個騎士」這種問題連「問都不該問」!
還好我們「大英男孩」 Gawain 雖然少不更事渾渾噩噩,但一顆努力向上做個好人的善心就在那,儘管平日我行我素但被女士當頭棒喝還是會警醒,這一警醒後的挺身而出果然換得一隻神秘的「狐狸」。這狐狸,在原典敘事詩中是下一站「交換戰利品」的交換獵物之一,在本片則看似綜合了原典另一個「精靈」角色,兩者結合放在本片看似是 Gawain 藏在心底的美善「良心」,這良心也許平日被庸碌生活給遮蔽了、但靈光一閃挺身而出實踐「真騎士精神」時自會出來引領你!於是灰綠相間的愛爾蘭大地、一人一狐彷彿 Gawain 的肉體與良心、成了本片充滿希望的橘色身影。
當然旅程最後一站的聖誕前夕大考驗,還是原典重頭戲 "An Exchange of Winnings",在此 Gawain 遇上堂皇城堡堡主令他羨慕又自慚形穢,堡主與他騎士之約「交換戰利品」得到什麼都要護送是禮尚往來、堡主夫人則聲聲誘惑送他一條「綠色腰帶」可神功護體明天保頭顱,本片還由 Alicia Vikander飾演堡主夫人疊合他青梅竹馬心煩意亂、這條「綠色腰帶」更混合權力與性慾逼他射出來 XD 倒是原典考驗偷吃步混到的獎賞「送你一隻狐狸」,在此片改成偷吃步被抓包而「這狐狸就不送你了」放歸大地去,那本片 Gawain 能否放下自我功名而堅持正直良心是否繫於一念間?
原典這趟旅程囧囧結束了,Gawain儘管還是有試著「做個騎士」但仍有很多道德缺陷難以克服,最後偷吃步還是被人抓包也被輕輕放下了,這才帶著羞慚綁著腰帶回去卡美洛痛定思痛。但本片可沒這麼輕輕放下,而在此人生分岔踏上兩極:一條路,是徹底偷吃步緊握腰帶這「綠色權柄」,騙就騙到底連自己都騙一輩子,但最後徒然榮華富貴卻離棄了良心與愛又剩下什麼?另一條,是暢然放下那「綠色權柄」真實面對一切謊言與罪疚,言出必踐混過要還就求仁得仁吧,這「知恥近乎勇」的歸零放下才是真騎士精神!給你考驗的「綠騎士」當然欣慰祝福"Off with your head"。
https://i.ytimg.com/vi/ATVMw0IEji4/maxresdefault.jpg
看完《綠騎士》寫完這篇「大英男孩」Gawain的電影回顧後,新聞上默默出現了「小英男孩」最新現況 XD 偷吃步被人抓包真的是世界末日嗎?這部《綠騎士》透過「綠色腰帶」比喻「綠色權柄」還讓 Alicia Vikander申論「綠色哲學」都是重要啟示:綠色,絕不應是文過飾非的「原諒的顏色」、而是欲蓋彌彰遲早浮現的「真相的顏色」,縱使你的紅色慾望熱情強烈隻手遮天連自己都騙過了、等你衰老空虛真相仍將如綠色苔蘚覆蓋你墓碑!與其做做騎士樣子刷騎士學位逐流上爬、不如洗心革面以誠待人韜光養晦重新出發。推薦所有小英男孩與台灣女孩們共勉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6ksY8xWCY
--
最後要修正一個字幕翻譯的錯誤:我看 friDay 影音的中文字幕中,全片最後一句 "Off with your head" 竟被譯為「砍下你的頭」XD 喔不不不,這句意思剛好相反應該譯為「帶著你的頭滾吧」,是綠騎士欣慰鼓勵 Gawain 誠實做人展開新人生呀。這句如果跟著字幕讀錯了,對全片結局將有大誤解!在此善意提醒,也希望片商如果看見幫忙改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7.163.1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61339146.A.8B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