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的一圖心理課:壓力有好處>
最常在治療室聽到的一個引致焦慮的原因,就是感到生活充滿壓力。我們不會否認,過度受壓可以令人出現不少身心症狀,如心跳很快、發脾氣、難以集中精神、失眠、緊張、頭痛、 腰酸背痛、 無胃口、情緒低落等。長期受壓,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心臟亦受到影響,很多研究均指出壓力跟膽固醇上升、胃病、高血壓、偏頭痛、腸炎等疾病都有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壓力一定是不好嗎?
絕對不是。以研究壓力聞名的加拿大生理學家Dr. Han Selye強調壓力在某些情境下是具挑戰性及正面性。例如:許多運動員是在極端壓力之下(例如:奧運會)打破世界記錄,這種正面的壓力稱之「好的壓力」。健康心理學家Kelly McGonigal 亦做過一項長達8年的研究,追縱美國3萬名成年人的壓力與死亡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根據過去八年間所追蹤的死亡人數作出統計,共有18萬2千美國人死於非命,死因並非壓力所導致,而是因為他們相信「壓力對身體有害」。科學確實證明了這點,當我們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時,身體對於壓力的反應機制同時也會改變。她指出,我們的想法跟反應可以改變經歷壓力的方式。 如果我們選擇把身體因壓力而產生的反應當作有正面作用的,我們自然會有勇氣去面對;當面臨到壓力時,我們選擇去與人分享,便能強化抗壓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感到有壓力怎處理?
要有正向的心態,先告訴自己壓力是一種我們面對挑戰時,身體作出正常的回應。做事時要設立合理的要求和期望,不要作過多的承諾或接受遠超越自己能力(包括時間)所能做的事。同時可以專注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自己能力範圍所能及的事情,用心做好。學習從不同角度看事物,正如壓力,可以令我們受困,也可以令我們成長,而覺察和看見事情積極的一面有助推動我們用心去完成。有健康的生活,或許你真的很忙,但對抗壓力最好的方法,是平衝的生活,保持運動和持續參與自己愛好的活動(與工作無關的),如畫畫,寫書法、做蛋糕、閱讀,有助平衡身心,長遠來說可建立自信和對抗日常的壓力。
參考資料:
McGonigal, K. (2013). “How to make stress your friend.” TED talk.
Selye, H. (1977). "The Stress of My Life." Toronto: McClelland and Stewart. p. 85.
文/輔導心理學家方婷
歡迎原文轉載
**************************************************
樂融整合心理治療中心
www.hhpc.com.hk
2155 4858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