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入手了一雙HOKA one one Rincon 3 路跑鞋,這陣子試穿後,今天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
說到HOKA一直以來就是我很喜歡的品牌,而他們的招牌就是那超舒服的厚底,想當初第一雙入手HOKA的就是Speedgoat 4,那時候看著周邊朋友連續一個個購入,自己終於也忍不住買了一雙,穿了之後真的是相見很晚,原本會磨到起水泡的腳趾也因此獲得救贖,所以這一次拿到Rincon 3也是充滿期待!☺️
HOKA one one的路跑鞋其實早在超馬界就有很多忠實的粉絲,Rincon 3是HOKA跑鞋中最輕量的系列鞋款,雖然厚底卻帶有極輕舒適感,實際拿起來真的超級輕!單腳重量只有約176g!😯
🏃🏻♀️實際穿起來的感受,腳掌是很舒適地,楦頭不會有壓迫感,因為這款有一般楦與寬楦設計,可各自依腳型作選擇。
🏃🏻♀️實際拿來跑步&越野爬山,在短程10K內的表現上,雙腳跑起來很輕鬆,Rincon 3的Meta-Rocker滾動式鞋底能增加跑步效率,同時帶來舒適回饋感,經典緩震效果使腳掌與腳底板的衝擊也較小。 👍
🏃🏻♀️對於越野步道路段,覺得拿來走石階還蠻適合地,因為底很Q彈,所以走起來的回饋.避震很好,不會有硬碰硬的感覺,但畢竟不是越野鞋款,抓地力就沒這麼好,假如是有青苔的石頭,走起來就會比較滑一些,平時也蠻適合拿來當健走休閒鞋,舒適感十足。
👩🏫透氣度上表現也都不錯,採用網眼鞋面,輕量且更舒適透氣,其中不對稱鞋舌設計增加貼合度,減低會磨腳的問題。
總體來說,Rincon 3是一雙超輕量同時帶有舒適感的鞋款。
更多HOKA one one Rincon 3 路跑鞋
https://bit.ly/3AChx7j
HOKA
#HokaTW #TimeToFly #Rincon3 #路跑鞋 #厚底跑鞋 #跑鞋體驗文 #Hokaoneone
hoka rincon 4 在 Yu Hsiao Triathle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小就對亞瑟士的品牌有很深的感情,小時候打羽毛球的羽球鞋也是亞瑟士。其他同學都穿著Nike 或 Jordan 的 籃球鞋,我卻穿著來自亞洲日本的亞瑟士。加上大學時代只穿ASICS的 Hyperspeed Racer 4,所以看到Jan Frodeno 穿 METARACER prototype 贏了Kona 我非常期待這雙鞋
剛穿上腳就感覺到了 ASICS的Guidesole 弧形,跟Hoka 的 rocker 很類似但比較保守。也可以感覺中底的彈性與以前ASICS的鞋子有進了一大步。
Toebox 很舒適,完全沒有擠壓,in sole 的感覺非常乾淨俐落,沒有過多的腳弓保護,有點像一雙很輕巧練功夫的鞋子。
試跑了個禮拜後, 用在慢跑,track,tempo,等等,發現這雙鞋沒有放棄亞瑟士的精神,也加進了2020 尖端跑鞋科技。
以前亞瑟士 hyperspeed 跑鞋的特點精神就是中底用最少的厚度來達到保護與彈性。其他牌子的 「路跑racing flat」可能很輕,但薄到著地撞擊力受不了,亞瑟士卻抓到最佳平衡點。
METARACER也是一樣,但比hyperspeed又更加有彈力。其他牌子的鞋都是用厚中底為主流(像Vaporfly 與 Hoka 前腳厚度24-30毫米),亞瑟士前腳却只有15毫米 的Flytefoam中底。慢速度可能會感覺不出Flytefoam的威力,但一加速,著地力量增大以後就可以感覺Flyfoam給你的能量回饋。碳板與Guidesole 也幫助維持腳蹬地的姿勢,从著地到離地是非常順暢的一個動作。
另一個很突出的感想是这双鞋在高速时的反應。第一次跑stride (2:45/km)的速度會感覺腿跟不上鞋子!因為Flytefoam的薄底,著地、離地非常地乾淨俐落,不像厚底鞋會遲鈍很干擾。 METARACER的抓地力與 觸地感也是一流,每一步腳和地的互動完全沒有太多中底來干擾。薄底的好處是把重心拉低,轉彎不用過多減速來維持平穩。
另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用METARACER跑,我的stryd量的功率跟其他鞋子比 (4% , next%, carbon x, rincon) 都平均低了~10w,穿METARACER比較省力!
可能還需要時間來測試,或更好的實驗室來證明,但林北要工作和陪老婆所以加薄贏。
如果你喜歡乾淨俐落的觸地感,薄底平穩但還是會在高速時給你足夠的彈力與能量回饋,6/26 可以買一雙試試哦!
#asicstw #asicsrunning #metaracer #asicsmetaracer #feelfaster ASICS
hoka rincon 4 在 Yu Hsiao Triathle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大概都知道Jan Frodeno 是我的偶像,因為他我買了個espresso machine,因為他我只戴Oakley,因為他我車衣和襪子顏色一定要配。
因為他跟hoka one one 簽約,我也買了hoka 來試試。
老實說從nike turbo改成二代後就沒有那麼喜歡那雙鞋的感覺。似乎前腳midsole 比較薄,彈力變差了。到現在都還是更喜歡turbo 一代。但turbo 一代不賣了,所以得認真找下一雙好鞋。
買了 Clifton 5 (看評價5跟6,7 差不多,所以買了特價的)、Carbon X 和 Rincon 來試跑。以下是三個禮拜後的感想。這些都是我自己個人的感想,每個人體會不一樣。要記得林北只是個平民百姓,比鐵三有點快而已。
Clifton 5:
有很多的cushioning 不算彈 但很舒服,適合慢跑和慢長跑用。Clifton 算蠻重的,不適合任何高速度,反應太遲鈍。
它的優點是有meta rocker 輔助,幫助前腳著地. meta rocker 是hoka 特點,mid sole 的形狀讓著地和toe off 是一致的。一旦累了開始後腳跟著地,明顯能感覺出不適。meta rocker 可以幫助你保持好的跑姿。
Carbon X:
cushioning 感覺比rincon 和clifton 都少,但比 Nike turbo 一二代都多. 當然彈性比所有nike神鞋都差,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彈力. 要比較的話, carbon x 的彈力在 4% 與 turbo 一代的中間.
Carbon x 的優點是在中等速度 (long pace 到 馬拉松 pace 4:00-3:30/km)時讓你 越跑越順。 它的meta rocker 很堅固,保持腳toe off 墊腳 kick off 的形狀,感覺從著地到離地這個過程是合體很順地過去,小腿相對也比較省力,能減少負荷。
但carbon x 缺點是快速跑時有點遲鈍,可能是它還是有點重的關係,也有可能它mid sole foam 的彈性是比較適合中等速度的反彈。畢竟大部分人買這雙跑馬拉松,也不會跑快於2:20-2:10 的速度。也因為這樣Jan 選這雙鞋跑大鐵馬拉松,因為他的速度不會超過3:45-3:30/km 。
Rincon
一穿上Rincon 就知道是一雙好的寶劍。cushioning mid sole 夠厚但又不重,非常輕巧(跟Turbo 一樣)。mid sole 彈性也剛好,不如4%的彈,但比carbon x 和turbo 彈。跑long run 不會覺得太薄,跑speed 也非常敏銳。
meta rocker 的感覺沒有clifton 和 carbon x 明顯,但還是比nike的鞋子更保護腳和更減少小腿的負荷。
總而言之,Rincon把carbon x,clifton 和hoka 的所有特色和優點都達到,但把缺點 (重量、遲鈍) 都解決,是雙萬能的鞋子。
我其實很希望Hoka 會出Rincon 的碳板版本,可能最新的Rocket X 會接近這個感覺?
最近的測鞋經驗蠻豐富的,本來以為Rincon 會很輕很硬,但發現比carbon x 還有彈性。也發現Hoka 的meta rocker technology 很適合前腳踏地的跑者。有網友也抱怨過鞋底不耐磨,但我的踏地方式對鞋的磨損較少,踏地就離地,所以鞋底到現在都感覺還好。Hoka 的厚鞋底也更保護腳和腿,再加上Hoka鞋底都比較寬,相比Nike舒服,轉彎又更穩定。Nike turbo 的壞處就是蹬腿是小腿比較辛苦,要前腳踏地小腿負荷的撞擊也很大。但Nike的 zoom x foam 4% 的彈力,Hoka 確實沒法比。
對於訓練來說,Hoka 的鞋更加保護也輔助好的跑姿,CP 值又很高,覺得大家有興趣,真的值得試試看!
hoka rincon 4 在 勘履跑鞋俱樂部| HOKA one one Rincon 3 中年大叔跑感分享 的推薦與評價
HOKA one one Rincon 3 中年大叔跑感分享結論說在前頭:適合有一定基礎跑者的輕量練習鞋,會想買下一代。 ... 之前穿nimbus16和21跟其他三四雙亞瑟士休閒鞋都是28. ... <看更多>
hoka rincon 4 在 Hoka Mach 4 Versus Hoka Rincon 3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he Hoka Mach 4 and the Hoka Rincon 3 are both shoes that offer versatility from slow cushioned runs all the way up to race da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