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很想聊 ep. 26】
好久沒有一起聊了!
深於我心的議題:matrescence 與內在轉換的力量!
🎧 哪裡聽
在以下收聽平台搜尋《媽很想聊》
Apple | Google | KKBOX | SoundOn | Spotify
❤️ 聽就要說出來!追蹤、評價 5顆🌟、留言給鼓勵❗️
.
.
.
.
#媽很想聊 #y2podcast
#透過聊來療
#生活中的修行
#身心靈補給站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關係 #relationships
#育兒 #mindfulparenting
#教育 #educationforpeace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在facebook上應該經常看到明星媽媽生完孩子後依然明豔照人,又或者有朋友初為人母,常分享幸福滿瀉的情境,彷彿做媽媽是一件百份百美好的事情。但如果人人也一味歌頌母愛完美無瑕,只著墨於母親們無敵的一面,原來有機會壓毀一個家庭。 你或者會想起「產後抑鬱」,但我們今天想談的是更普遍的情況,甚至是每...
matrescence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生的下一個旅程】
自己親身經歷成為媽媽對我這個本來很怕小孩的人轉變是有多大。這是一個常常很有收穫的旅程。收穫在於,如果能練習比較有意識的去體驗育兒,去從過程中觀察自己,它提供了自我理解與心靈療癒。但是要練習有意識的生活,要一直去了解自己的過程,常常確是幸苦又痛苦。
我們都帶著某種兒時的創傷在過成人的生活。因為在找尋如何能更有勇氣去面對,我開始上課,也尋求了不同心理師與心靈老師的協助。
當時開始 #意在育兒 ,開始 #媽很想聊,就是希望能支持,跟我一樣想要過有更有意識生活,但是在過程裡也感到幸苦的人。
.
.
同時,因為小孩讀的幼兒園,我認識了蒙特梭利這個教育方式。蒙特梭利醫生透過自己的研究、觀察、資料綜合,提供了一套很完整的教育方法。
不過再探究才知道,蒙特梭利醫生說:要執行這套理論,其實最重要的是執行者對自己的觀察,要如何預備好我們自己。就因為我們帶著太多過往的傷、對愛與想被認可的渴望,所以我們一不小心就會將我們自己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很矛盾的,我們會帶著很多愛,但又注定成為育兒與教育最大的阻礙。
我喜歡蒙特梭利,因為她其實就是一種有意識的生活方式。
於是,明知自己不會去當老師,卻對蒙特梭利理論的全貌好奇到決定去上蒙特梭利的師資培訓課程。只是在上課過程中,我一直質疑。蒙特梭利明明在強調成人自己轉變的過程,我們才能運用這套理論好好的支持孩子長大。可是在如此傳統授課方式的課程中,成人的轉變會(能)發生嗎?🤔
我自己覺得,能夠完成這個極為挑戰培訓的人,通常有兩種:
1)非常擅長寫筆記與背誦的專業學生,但這樣的人透過課程能被轉換的機會並不大
2)自己正開始轉換而發現理論跟自己的心靈追求契合,一般來說,幸苦但是因為有更強的心靈追求,這樣的人比較能咬牙撐過去,收穫也越大
但是有一種正在轉換或已經轉換好的成人,對上課方式會感到無比的痛苦,中途放棄的可能很大。可是這樣不是很可惜嗎?有一群持證但沒有轉換的成人,而又有明明很適合執行的成人卻已經放棄。
.
.
基於自己成為媽媽與成為蒙特梭利學生的體驗,讓我一直思考,是不是有什麼方式能啟動與支持成人更有意識的生活,去經歷心靈的轉換?也因為心靈轉換,我們才能做個有意識的父母。因為心靈轉換,我們才能做個有意識的導師。因為心靈轉換,我們才能更有意識的去體驗人生。
宇宙是不是會呼應我們的尋求?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個 Ted Talk 的推薦,是一個有關 matrescence ,這個我從來都沒聽過的字的影片。20分鐘後,我明白,原來這個字代表女生轉換成母親的巨大轉變過程。因為實在太貼近自己的經驗,我完全能呼應影片中提到,這個階段的女性需要更多支持、理解與陪伴的倡議。於是我又繼續上網研究。
結果帶我找到了近年主要做 matrescence 研究與推廣的Aurilie Athan醫師,然後帶我找到了她就職於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的Spirituality Mind Body Institute 。這是常春藤學校中,第一個以科學結合身心靈的中心。
不過常春藤不是重點,而是有越來越多重視身心靈的科系與學校,因為我們的世界真的很需要!
於是不愛唸書,從大學畢業超過 20年的我,在一週後要回研究所去當學生了!如果這個期間比較少 post 小文,希望是因為我正在經歷轉換中。😂
去年一波的疫情讓我延後課程一年。今年突然襲擊的疫情帶來了更多未知與恐懼,但或許要相信這是這個階段的我需要去的地方。
帶著怕怕與期待,準備迎接下一個人生旅程的開始!💪🏻
.
.
.
.
#身心靈補給站
#生活中的修行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關係 #relationships
#育兒 #mindfulparenting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matrescence 在 親子天下‧寶寶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孕產精神科醫師給妳的溫柔提醒:
「懷孕不僅是生下寶寶,同時是孕育一個"新的妳"的過程。」
懷孕期間是所謂的「為人母期」(matrescence),就跟「青春期」一樣,身體和心靈都會面臨巨大變化。除了關注即將到來的新生命,妳關注自己了嗎?↘
https://cplink.co/couj7zvN
matrescence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在facebook上應該經常看到明星媽媽生完孩子後依然明豔照人,又或者有朋友初為人母,常分享幸福滿瀉的情境,彷彿做媽媽是一件百份百美好的事情。但如果人人也一味歌頌母愛完美無瑕,只著墨於母親們無敵的一面,原來有機會壓毀一個家庭。
你或者會想起「產後抑鬱」,但我們今天想談的是更普遍的情況,甚至是每個媽媽也可能經歷過。
精神病學家Alexandra Sacks研究女性產前後的精神健康超過十年,她發現有為數不少的女性成為媽媽後,也不一定快樂,反而會感到困惑。這種困惑源自她們覺得生完BB應該會令自己感到快樂同完整,但不知為何自己卻覺得很辛苦,甚至不知自己是誰;又或者她們覺得母性使然,自己應該會懂得照顧BB,但實際上對著BB根本不知所措。她們會覺得自己不正常,甚至相信自己患有產後抑鬱。但臨床診斷卻往往發現她們根本沒有病。
到底這些媽媽怎麼了?Sacks努力尋找答案,最後人類學家Dana Raphael在 70年代的一篇文獻,為她解開了疑團。
參考資料
Livingston, E. (2016, Spring). Taking Motherhood Seriously - TC Today, 44-45.
Russo, G. (2018, June 15). The Term "Matrescence" Will Make So Much Sense If You're Struggling With The New-Mom Phase - Romper
Sacks, A., MD. (2017, July 22). Matrescence — What is it? – Alexandra Sacks MD – Medium.
Sacks, A., MD. (2017, July 22). I Love My Baby, But Sometimes I Don’t Like Motherhood – Alexandra Sacks MD – Medium.
Sacks, A.,MD. (2017, May). Transcript of "A new way to think about the transition to motherhood". – Ted Talk
Sacks, A., MD. (2017, May 8). The Birth of a Mother - The New York Times.
Sacks, A., MD. (2017, October 09). I don't recognize myself or my body – Alexandra Sacks MD – Medium.
Sacks, A., MD. (2017, December 08). Why Does New Motherhood Sometimes Feel Like Losing Yourself? – Alexandra Sacks MD – Medium.
The Beginning of Life: The Series. Becoming a parent.(2016).
Zimmerman, E. (2018, May 25). The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of Becoming a Mom - The C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