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一諾的全新隨筆專頁。請踴躍like這頁!
【寫給認識與不認識我的朋友】
曾幾何時,我是一個迷惘的青年。還記得幾年前,尤其是傘後的2015年左右,當「鍾氏兄弟」的第三隻大碟《極》的餘波差不多都過了以後,我進入了人生最迷惘的時期。對很多人來說,這是難以置信的,因為《極》當年為我們樂團帶來了音樂上意想不到的成績,以非全職音樂人的姿態得到了很多樂壇上重要的獎項;而與此同時,我在公共衛生領域的研究也踏進了第五個年頭,算是開始把根基打穩了。這麼大好的前景,又怎會覺得人生迷惘呢?正正是這個狀況,令我不知如何是好,人生好像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 我應該是學者,還是音樂人呢?每天總是被這個疑問纏繞著。
從小到大,我都生活在一個希望甚或要求你成為一個專業人士的大世界(無論在香港抑或在美國)。「專業」的意思就是你要找到你的那條人生路向,而那條路裡只要有一樣東西你能成為專門就可以了。所以,從高中到大學以致研究學院,我都是被這種思維模式支配著。但打從心底裡,我不是這種人。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已經是對很多不同事物都感到濃厚興趣的人。
所以問題的出現,就是將近三十歲之際,我對我自己還是在學術與藝術之間掙扎感到十分沮喪。為何其他同年的朋友都像找到了自己的事業,並且沒有任何違和感,但我在很多人眼中大好前景,但內心硬是那麼掙扎呢?有人曾經跟我說,我的煩惱是中產的煩惱,很多人根本沒有這種可以為這些事煩惱的luxury,言下之意是我自尋煩惱。或者可能是吧,但當我聽到這種說話時,我感到更加困惑... 2015年,我進入了全面否定自己的狀態,覺得自己怎也做不到社會對我的預期 (就是疊埋心水選擇一項專業),感到深深不忿。但我沒有就此放棄,反而這些對自己的質疑給了我重新尋找生命方向及意義的動力,廣泛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與觀點(哲學、倫理學、政治學、文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終於有一天給我看到了一篇李歐梵老師的訪問,當中他竟然說了一句令我如釋重負的說話,他說真正做學問的人就是要「不務正業」,不務正業才能做好正業!他的意思就是專門的知識容易令人失去宏觀的眼界,固步自封… 頓時覺得他就是我未認識的老師!並毅然約了他吃了一個午餐,而我畢生也不會忘記他對我的鼓勵與認同:「你繼續走你正在走的這條路吧,但你可以做多點那些你不甘心覺得自己沒有做夠的東西,慢慢你便會發現你應該怎樣去走你的路,會走得輕鬆點。」那次過後,竟然又在Facebook被我無意中留意到一位網上blogger(Simon Lui)評論我,說我可能是polymath/multipotentialite,即是中文的雜家或是博學者。當時的我還是對polymath這概念不甚熟悉,所以立即查找這方面的資料(還包括一個有關polymath在現今世代的重要性的TED Talk),並驚訝發現polymath所形容的人的思維模式跟我真的十分相似!原來文藝復興時期的那些科學家/藝術家也是這類人,頓時覺得自己也不是那麼奇怪。經過一年多的沉思後,我終於開始接納自己不是社會期望我的那種「單項專家」,而再經過沉澱後,時至今日,我不會再理會社會對我的那些無形枷鎖,更要全情擁抱我多元發展的天性與特質 – 在學術與藝術之間互動地了解社會問題,完善我的理論,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奧秘。
幾個禮拜前,我跟一位好友說了說我這幾年的心路歷程和那個polymath的概念。他很妙地答了我一句:「你不是一直都在多元發展嗎?」然後,他補充:「但我看得出你內心是有轉變的,我替你高興。」此時此刻,生命之於我的意義就是把一些我認為是「好」的東西與世上的人分享,甚至留下來給後世的人。所以,無論是一篇文章、一堂課、一首歌、一隻專輯、一次表演、一次交談... 我也會拿出真心盡力地去做。或者之前說我是自尋煩惱的朋友是對的,但我可以肯定,若果我沒有經歷那時的掙扎,我也不會學會放低。而正因為世上很多人根本沒有機會或選擇的餘地去做他們想做的東西時,那我想我更加沒有藉口不去把這些上天給予我的機會做得更好。
所以,踏入人生的第35個年頭,我已經下定了決心擁抱我多元發展的身份,而其中一樣我會做的就是開一個全新的facebook page把我生命中的點滴(學術、音樂、喜好、看法...)更集中地與大家分享。始終我個人facebook的人數已達到了一個不是太管理到的程度了,所以開一個page會更容易與大家溝通。希望大家可以like/follow 我這個新page,繼續交流!衷心感謝你們一路以來的支持,也感謝所有令我成長的同行者。
Photo: Orange Chan Desig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ultipotentialite 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multipotentialite 中文 在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ultipotentialite 中文 在 Roger Chung 鍾一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ultipotentialite 中文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ultipotentialite 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ultipotentialite 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ultipotentialite 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ultipotentialite 中文 在 Roger Chung 鍾一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寫給認識與不認識我的朋友】
曾幾何時,我是一個迷惘的青年。還記得幾年前,尤其是傘後的2015年左右,當「鍾氏兄弟」的第三隻大碟《極》的餘波差不多都過了以後,我進入了人生最迷惘的時期。對很多人來說,這是難以置信的,因為《極》當年為我們樂團帶來了音樂上意想不到的成績,以非全職音樂人的姿態得到了很多樂壇上重要的獎項;而與此同時,我在公共衛生領域的研究也踏進了第五個年頭,算是開始把根基打穩了。這麼大好的前景,又怎會覺得人生迷惘呢?正正是這個狀況,令我不知如何是好,人生好像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 我應該是學者,還是音樂人呢?每天總是被這個疑問纏繞著。
從小到大,我都生活在一個希望甚或要求你成為一個專業人士的大世界(無論在香港抑或在美國)。「專業」的意思就是你要找到你的那條人生路向,而那條路裡只要有一樣東西你能成為專門就可以了。所以,從高中到大學以致研究學院,我都是被這種思維模式支配著。但打從心底裡,我不是這種人。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已經是對很多不同事物都感到濃厚興趣的人。
所以問題的出現,就是將近三十歲之際,我對我自己還是在學術與藝術之間掙扎感到十分沮喪。為何其他同年的朋友都像找到了自己的事業,並且沒有任何違和感,但我在很多人眼中大好前景,但內心硬是那麼掙扎呢?有人曾經跟我說,我的煩惱是中產的煩惱,很多人根本沒有這種可以為這些事煩惱的luxury,言下之意是我自尋煩惱。或者可能是吧,但當我聽到這種說話時,我感到更加困惑... 2015年,我進入了全面否定自己的狀態,覺得自己怎也做不到社會對我的預期 (就是疊埋心水選擇一項專業),感到深深不忿。但我沒有就此放棄,反而這些對自己的質疑給了我重新尋找生命方向及意義的動力,廣泛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與觀點(哲學、倫理學、政治學、文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終於有一天給我看到了一篇李歐梵老師的訪問,當中他竟然說了一句令我如釋重負的說話,他說真正做學問的人就是要「不務正業」,不務正業才能做好正業!他的意思就是專門的知識容易令人失去宏觀的眼界,固步自封… 頓時覺得他就是我未認識的老師!並毅然約了他吃了一個午餐,而我畢生也不會忘記他對我的鼓勵與認同:「你繼續走你正在走的這條路吧,但你可以做多點那些你不甘心覺得自己沒有做夠的東西,慢慢你便會發現你應該怎樣去走你的路,會走得輕鬆點。」那次過後,竟然又在Facebook被我無意中留意到一位網上blogger(Simon Lui)評論我,說我可能是polymath/multipotentialite,即是中文的雜家或是博學者。當時的我還是對polymath這概念不甚熟悉,所以立即查找這方面的資料(還包括一個有關polymath在現今世代的重要性的TED Talk),並驚訝發現polymath所形容的人的思維模式跟我真的十分相似!原來文藝復興時期的那些科學家/藝術家也是這類人,頓時覺得自己也不是那麼奇怪。經過一年多的沉思後,我終於開始接納自己不是社會期望我的那種「單項專家」,而再經過沉澱後,時至今日,我不會再理會社會對我的那些無形枷鎖,更要全情擁抱我多元發展的天性與特質 – 在學術與藝術之間互動地了解社會問題,完善我的理論,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奧秘。
幾個禮拜前,我跟一位好友說了說我這幾年的心路歷程和那個polymath的概念。他很妙地答了我一句:「你不是一直都在多元發展嗎?」然後,他補充:「但我看得出你內心是有轉變的,我替你高興。」此時此刻,生命之於我的意義就是把一些我認為是「好」的東西與世上的人分享,甚至留下來給後世的人。所以,無論是一篇文章、一堂課、一首歌、一隻專輯、一次表演、一次交談... 我也會拿出真心盡力地去做。或者之前說我是自尋煩惱的朋友是對的,但我可以肯定,若果我沒有經歷那時的掙扎,我也不會學會放低。而正因為世上很多人根本沒有機會或選擇的餘地去做他們想做的東西時,那我想我更加沒有藉口不去把這些上天給予我的機會做得更好。
所以,踏入人生的第35個年頭,我已經下定了決心擁抱我多元發展的身份,而其中一樣我會做的就是開一個全新的facebook page把我生命中的點滴(學術、音樂、喜好、看法...)更集中地與大家分享。始終我個人facebook的人數已達到了一個不是太管理到的程度了,所以開一個page會更容易與大家溝通。希望大家可以like/follow 我這個新page,繼續交流!衷心感謝你們一路以來的支持,也感謝所有令我成長的同行者。
Photo: Orange Chan Design
multipotentialite 中文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始終無法專注在一項事物上,同時擁有多項技能,數不清的興趣和嗜好,你很有可能是一位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這個詞彙可以正向地形容這個狀況。不要埋沒了你的才華,這世上總有讓你能夠發揮能力的地方,這個演講值得一聽(字幕請選擇繁體中文)
如果你始終無法專注在一項事物上,同時擁有多項技能,數不清的興趣和嗜好,你很有可能是一位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這個詞彙可以正向地形容這個狀況。不要埋沒了你的才華,這世上總有讓你能夠發揮能力的地方,這個演講值得一聽(字幕請選擇繁體中文)
https://www.ted.com/…/emilie_wapnick_why_some_of_us_don_t_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