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Trip【𝗔𝘀𝘁𝘂𝗿𝗶𝗮𝘀山裡渡假去 | 影像記事Part 5 | 𝗖𝗮𝗻𝗴𝗮𝘀 𝗱𝗲𝗹 𝗡𝗮𝗿𝗰𝗲𝗮 | 山城房屋必備裝飾品:花草🪴菜園🌿狗兒🐕衣服與床單👕👚🩲】
都說了這回渡假是想要好好療癒自己的身心靈,話說某晚在山城公寓練習瑜珈時,以一連串打開髖關節的陰瑜珈姿勢結尾,正躺在瑜珈墊上伸展「該邊」時,突然感到一股感激的心情像暖流般湧上,澎湃洶湧地很想感謝一直不離不棄的身體。
心裡才念著「謝謝身體」,眼淚就汩汩流出來。
謝謝身體!即使沒有被我悉心善待,即使被情緒和壓力給繃得好緊,在我想要打開他伸展他的時候,還是那麼溫柔地為我開展,把宇宙的智慧帶到我的眼前🪐
Namaste🙏🏻謝謝身體❤️
(對的!這整個系列都走 #圖文不符 身心靈路線!)
———
📷
阿斯圖里亞斯多雲雨,因此只要沒雨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會把衣服拿出來曬。因此山城(和此大區各城鎮村落)房屋外觀的裝飾品不外乎:花草、菜園、狗兒、衣服和床單啦!(最後一張有可愛的🐶)
🧳 #胡嘎的西班牙小旅行
📍 𝗖𝗮𝗻𝗴𝗮𝘀 𝗱𝗲𝗹 𝗡𝗮𝗿𝗰𝗲𝗮
📸 Fujifilm X-T4 by阿卡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amaste 瑜珈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瞻性記憶」(prospective memory)就是「等一下該做什麼」的記憶。這種記憶非常容易忘記。就像是那種喜歡跟你約見面,但有一半時間都會放你鴿子的糟糕朋友。我們多數人每天都被這種善變、心不在焉的遺忘困擾著,我們忘記買牙膏、打電話給媽媽、把逾期的書還給圖書館。
也許我們都很容易忘記芝麻蒜皮的小事。如果你需要記得的事對你非常重要,或許前瞻性記憶會更可靠?完全不是。
1999年10月16日星期六,全球最有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搭上紐約黃色計程車,約20分鐘後抵達半島酒店,他付了車資後就下車了。過沒多久,馬友友想起他忘了某個東西:他把266年歷史、價值250萬美元的大提琴留在後車廂了。怎麼會發生這種事?那是馬友友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馬友友之後解釋,他因為很疲倦、又在趕時間,腦袋不在最佳狀態。但最大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的大提琴盒並不在眼前,他看不到那個顯眼的提示。「下車前要記得拿大提琴」的這個前瞻性記憶由於缺乏提示,沒有在他下車時活化。因為沒看到,就沒想到。幸好,警方稍晚就找到了大提琴。
所有人的前瞻性記憶都很不可靠,連外科醫師也是如此。2013年,美國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公布,過去8年,共有772件醫療器材在手術後被遺忘在病患體內。剪刀、解剖刀、海綿與手套被遺忘在病人體內,發生次數多到嚇人。
記得帶走無價的大提琴,或是移除病人腹腔內30公分的醫療器材,都是非常重大的事。這些例子都不像是忘記買麵包或倒垃圾,然而事實上,它們都一樣。沒有正確提示,或提示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到位,你的注意力沒有發現這些提示,你就會忘記。
前瞻性記憶對所有年齡和所有職業的人都充滿挑戰。然而,我們經常不公平地評斷別人與被別人評論。如果同事忘記出席重要會議,或是你家的青少年烤完餅乾後忘記關上烤箱,你可能會將這些前瞻性記憶的失誤解釋為粗心、品格上的缺失、不可靠、不負責任,或甚至是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但我們不該怪罪給神經退化性疾病或是品格缺陷。犯錯是人之常情,尤其是當你仰賴的是前瞻性記憶。
因此,我們要幫忙自己的前瞻性記憶。
#待辦事項清單
如果你開始要瞇著眼才看得到菜單上的字,或是你會一直放大手機上的字體,這時你會?你會去配眼鏡。你可以把待辦事項清單視為前瞻性記憶的眼鏡。清單一點也不丟臉,不要相信你之後會記得現在的計劃,因為你很可能會忘記。各位,寫下來吧。建立清單還不夠,你還必須核對清單。醫生現在也會用檢核表確認手術時使用的每項器材在什麼地方。同樣,機師也不會依靠善變的前瞻性記憶來記得在落地前降下輪子,他們會用檢核表。
#寫進行事曆
前瞻性記憶的保留間隔很短。因此,就像待辦事項清單,你也應該外包大腦的行事曆。不要指望不可靠的前瞻性記憶會記得你明天4點要出席會議,你的大腦很可能會忘記,害你惹上麻煩。養成習慣,把未來要做的所有事情寫進行事曆,然後養成經常檢查行事曆的習慣,也可以設定鬧鐘或通知,提醒你現在去檢查行事曆。
叮咚!3點50分了,你4點要開會,走吧!
#計劃要具體明確
光是說:「我今天稍晚要運動。」你還沒建立可以觸發記憶的特定提示。什麼運動?在哪裡?什麼時間?面對現實吧,你不會記得今天要運動的。你可以告訴自己:「我中午要去做瑜珈。」先把瑜珈墊放在前門,這就是明顯的提示。把「中午瑜珈」寫進行事曆,設定提醒通知在11點45分響起,因為你知道開車過去需要10分鐘。
Namaste。
.
本文摘自
《#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哈佛神經科學家寫給每個人的大腦記憶全書,遺忘不是敵人,簡單練習,訓練記憶陪你走的更遠
.
作者:莉莎・潔諾娃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改善前瞻性記憶,就能提升生活品質,這摘文對大多數人都有幫助。我自己要忙的事比較雜,也常常同一段時間得要進行不同的事,我通常都靠行事曆幫忙。
這本書今天(8/1)晚上9點半有贈書直播,現在就寫進行事曆裡吧!
祝願您,能體會愈是具體描繪自己要什麼,還有要用什麼實際的步驟達成,就愈能達到目標的過程!
namaste 瑜珈墊 在 Prana Yoga - 林培欣 諮商心理師的療癒瑜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宅在家的禮物》
防疫宅在家70天,每個人的生活都有所改變,甚至造就了許多廚藝高手和手作達人
細細回想這段日子,雖然初期有些生存焦慮(因為工作全暫停),但後來開始慢慢適應並享受這種慢步調的悠閒生活,除了多了時間陪伴(罵)孩子之外,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莫過於瘦了八公斤吧💪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我是怎麼辦到的(我自己也覺得蠻神奇),所以便回顧整理了一下這段期間的生活方式,也分享給大家
✅每天早上喝薑茶
我每天一大早起床會先喝500CC的溫開水(這習慣已維持30年之久),再喝薑茶(大約700CC慢慢喝)
薑茶沖泡的方式相當簡單,就是預先切好薑片放冰箱,每天早上就用熱開水沖泡幾片老薑,在保溫杯裡悶半個小時後,就當開水喝,有時候我會多加幾顆紅棗,增加好氣色。
早上喝薑茶的習慣其實在疫情爆發前就維持了好一段時間,因為我是痰濕型的體質,手腳容易冰冷,而生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代謝能力,我喝了一陣子身體很有感,比較不怕冷,而且在冷氣房裡手腳也不會覺得冰冷,感覺身體更有活力,排便也相當順暢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讓身體自然產生熱能,就能夠打造易瘦體質,雖然吃了生薑後體溫升高,但減重的關鍵還是在於飲食控制與運動喔!
✅執行168進食法
我本身是個大胃王,熱愛吃到飽,所以168進食法對我來說很有幫助,因為我可以在8小時內盡情享受美食
而在防疫期間的慢步調生活,我常常是睡到10點左右才醒(因為晚上還需要值夜奶大夜班,就會睡到自然醒),所以起床安頓一下孩子,練習完瑜珈後,很快就到中午12點了(甚至更晚),然後才開始吃固體食物
而我自己在實踐的過程中,雖然以168為原則,但有時候也會159或是177,堅持但還是可以保有彈性
不過168進食法並不適用每個人,例如:低血糖的朋友就不太適合,所以要執行前,還是要尊重自己的身體狀態,量力而為
✅固定練習瑜珈,提升自我覺察
防疫期間,我持續保持著每天40到90分鐘不等的自我練習,會感覺今天的身體狀態來決定練習的強度,有時候懶惰想抗拒練習時,我會直接做10-15個拜日式,以覺察自己的呼吸與安頓身心為主。
這樣的練習對我在防疫期間的身心照顧很有幫助,尤其當我感受到焦慮不安時,我不需要用食物去壓抑我的情緒,因為在瑜珈墊上的時光,是我放鬆身心的療癒時刻。
但若要說,真正讓我體重有明顯改變的,就是練習Ashtaga Yoga,我大概一週會練習1-3次,而每次練習完畢,就有如全身剛做完重訓一般有感,除了大量燃燒熱量之外,也會大大降低飢餓感,練完後完全沒有食慾,也就縮短了進食的時間。
✅正念飲食
正念飲食是我瘦了八公斤的關鍵,由於固定練習瑜珈的關係,讓我對自己的身心狀況更有覺知,更有「選擇」的進食,若我沒有感受到飢餓感,其實我就會喝一些咖啡或茶之類的緩衝一下,慢慢地,我不那麼依賴食物,甚至開始拉長空腹的時間,曾經空腹到20小時才開始吃固體食物,然後感到飽足了,就停止,而當下的我,身心是相當舒暢的。
而講到選擇,「有意識的選擇」食物也是重點之一,我大部分會選擇健康的原型食物,吃完後身心會感覺很舒服,有些時候也會吃炸雞、鹽酥雞、零食、手搖飲料等等,吃的時候其實也蠻開心的,但下一餐或隔天就會有意識的去調整飲食或是增加瑜珈練習的強度,至少要達到營養和身心的均衡。
因為正念飲食,讓我減少了暴飲暴食(這是我過去處理情緒的舊有模式),能夠在當下享受食物,也能夠在吃完食物之後,感受到身心的喜悅。
總結:
身為一個擁有24年資深減肥經驗的女子,一直以來總是為了身材是否完美而苦
在碩班的時候,透過論文的書寫和自己的身體和解,慢慢開始練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直到四年前,我女兒一歲半的時候,我參加瑜珈師資培訓課程,在那兩個月的時間,我瘦了七公斤,那是我第一次不依靠痛苦節食與拼死運動來減掉體重,用的就是我說的這四種方法
而在我懷二寶的期間,很享受當孕婦,所以復胖了18公斤,雖然產後半年瘦了大約10公斤,但體重便開始停滯,不過我知道這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所以我也沒有太強迫自己而硬性減肥,依舊照著自己的生活步調進行,直到疫情期間才慢慢的瘦下來
所以我相信這減掉的八公斤,不僅僅只是這70天的產物,而是內在與身體相處的過程,更是細水長流的禮物
減重這件事,不是節食,而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需要的是「維持」並練習與不完美相處
所以用心理學的完形學派來看這段過程中其實就是提升「覺察」,然後有意識的「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過我發現我真的很適合慢步調的生活,讓我更享受生命,而不是為了生活而活,所以延續著這個覺察,疫情過後,我也要慢慢的調整拼命三郎的步調,讓生活與身心都能達到平衡。
祝福彼此🥰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