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看AI(一)
人工智能(AI)是最熱門的投資概念,没有之一。包含範圍很廣,近乎無限;綜合性功能包括視覺、聲音識別、語言處理等,以及更多垂直式應用例如無人駕駛、智能家居、電商廣告、醫療診斷、金融交易等。
有些新經濟板塊較受政策影響,例如再生能源和電動車依賴補貼,所以只要一減,馬上受到極大影響。但AI發展極少依賴政策支持,非線性增長的臨界點就在當前,未來五年的複式增長(CAGR)最少35%。
硬件技術更重要
何謂AI?沒有一個準確定義,最初只有一個Turing Test,實驗設計由一個人經文字或語音跟一個電腦系統傾談,另設一位獨立評判,如他不能分辨哪一方是人類、哪一方是電腦,那麼此系統就可被稱為擁有AI。此標準只可稱為一個功能上的定義,並沒有任何設計和結構上的定義。
近年AI迅速發展,有賴於Deep Neural Network(DNN)和Deep Learning的突破。多倫多大學的Geoff Hinton 和 Alex Krizhevsky 就是DNN先驅。軟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硬件技術的發展,電腦的線性計算速度老早就超越人類億倍以上,但人類智慧的特色和直到現時的優勢在於我們腦袋由數以萬億計的neurons(神經元)所連接而形成的complexity(複雜性)。
在醫學、哲學以至宗教上,人類的最大特徵consciousness(意識)都可能只是這個complex network的一個現象!但一個具意識的觀察者亦是量子物理學必備的一個元素,有了「他」才能打破Schrodinger's cat 的生死之謎。
過去PC年代的CPU計算方式是以serial(序列)為主,後來發展至multi-cores(多核)來做一些parallel processing(平行計算)。不是所有計算都適合用平行計算,很多傳統數學應用更需要線性速度。但大部分跟AI有關的應用,如臉孔辨認,就需要模仿人腦的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
GPU成發展主流
因此AI研究者開始改變過去只單用CPU,改用CPU+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的設計。GPU本來主要功能是提升處理大量圖像訊息的速度,每個計算較簡單,亦適合同步進行,所以GPU通常採用數以百計的多核設計。從前GPU主要應用只限於遊戲圖像,後來無心插柳,現已成AI發展的主流方向。研究顯示,CPU+GPU的AI系統的學習速度比單一CPU系統快10倍比上,成本更減低上百倍。
名義上Intel是GPU一哥,市佔率高達70%,但並非獨立的 graphics solution(圖像開發商),都是跟其他功能連在一起的。獨立GPU生產商最主要有兩間,Nvidia和AMD,過去兩年股價都大升數倍。Nvidia是真正的GPU領先者,最大的優勢可能是它的CUDA平台和API,廣泛在大學教授,愈多人慣用了就愈難改變,形成network effect。我仍然看好未來兩年GPU的前景,但嫌Nvidia和AMD的股價都太貴,要耐心等待較深調整才可再次買入。
但長遠來講我未必那麼看好GPU的發展。首先所有龍頭科技公司如蘋果、Intel、Google或Tesla都知道AI的重要性,都不想過度依賴外來GPU供應商,最佳例子是近日蘋果決定自己設計GPU,不再用英國移動GPU生產商Imagination的產品,Imagination股價即時暴跌七成!原來蘋果早已挖走數十名Imagination的骨幹工程人員,可見蘋果的生意多難做,一點人情味都沒有。
CPU+GPU亦非唯一的可行設計,有人採用CPU+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設計上FPGA 比GPU更靈活,電子線路都可由軟件更改,但成本較高,且平行計算能力較弱,所以較適合在設計prototype(原型)階段時使用。主要公司有Xilinx和被Intel收購了的Altera。
不會由一家獨大
更大挑戰將來自CPU+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I應用範圍太廣,很多垂直式應用如無人駕駛和智能聲控助手,更適合度身訂造ASIC,設計彈性雖較低,但成本亦較低,速度反而更快,Intel、Google都在推行此發展方向。很多人喜歡把Nvidia跟Intel比較,幻想GPU變得如CPU般重要,而Nvidia成為GPU一哥,那麼股價亦可能再升3倍,市值直逼Intel。但似乎未來AI市場不會由一家獨大,較接近百花齊放,Nvidia的市佔率絕不會如Intel在PC年代般高達90%。
那麼從投資角度來看,誰才是AI的最大贏家呢?很多人都說AI的成敗取決於數據,所以更多人說Amazon、Google、阿里等互聯網龍頭公司,擁有最多用戶的數據,必將是AI最大贏家。
我並不反對此說法,亦非常看好這些公司的前途,但股價已反映不少利好因素,Amazon P/E過百倍;而Google和阿里20倍出頭,不算昂貴,但看好的主因並非AI。
我認為最大AI贏家將是記載這些大量數據的記憶體公司,主要有四種技術:1)硬盤——舊技術,主要供應商剩下Seagate 和 Western Digital;2) NAND Flash——逐漸取締硬盤,主要有5家供應商:三星、Micron、Hynix、Intel和東芝+Western Digital;3)NOR Flash ——主要應用在手機,目前4家在做,包括Macronix、Cypress、Winbond和Micron;4)DRAM——最重要且無處不在,但反而只有三家,包括三星、Hynix和Micron,三星市佔率更高達50%。下周再詳細分析。
註:中環資產持有Alibaba、Amazon 、Apple、Google、Hynix、Intel、Mircon、Samsung、Tesla、Western Digital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 #centralasset #cai #信報 #AI #人工智能
「prototype array 0」的推薦目錄:
prototype array 0 在 ITRI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Intel Labs, ITRI launch prototype of low-energy DRAM memory】
With couple-years continuing research efforts in advanced memory architectures between Intel and ITRI, Intel presented new low-energy prototype memory array on November 18, 2014 that could boost device battery life. The prototype can achieve four times lower latency at 25 times less energy than the standard DDR DRAM, and can be used in system-on-chip (SoC) devices for mobile devices or a memory controller for datacenter systems with large memory arrays.
Source: http://www.wantchinatimes.com/news-subclass-cn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