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界各領域不約而同更加關注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影響與風險,並對於人類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提出許多反思與討論。今天我們來透過網路媒體平台 Oranje Express 荷事生非 旅荷之生物藝術家/社會設計師 顧廣毅 - Kuang-Yi Ku 的這篇文章,看見「文化」如何形塑我們對於醫學與生態保育的連結關係: 文中闡述他如何藉由自身非西方「文化視角」,與西方生態保育的道德與價值判斷觀點對話;而「文化」的互動體驗更成為他在2018年所創作的類展演體驗設計作品《虎鞭計畫》的重要特色(作品工作紀錄短片:https://vimeo.com/276887758)。而透過他的文字紀錄,我們也可以進一步思考藝術作為跨領域跨文化對話介面的意涵。
-\-\-\-\-\-\-\-\-\-\-\-\-\-\-
不同文化視角的世紀末?
2015年,導演路易 · 賽侯尤斯(Louie Psihoyos)發表了他的最新紀錄片《競速滅絕》( Racing Extinction)。此紀錄片的主要內容,是科學家預測到了二十一世紀末,地球上將會有一半以上的物種從此消失。紀錄片進一步指出:我們已經來到地球歷史上第六次大滅絕的關鍵時刻,上一次大滅絕的主角是「恐龍」,而且這回,「人類」正是引發第六次滅絕的關鍵因素。...拍攝人員就如同記者一般,帶領觀眾進入中國販賣瀕臨絕種動物的市場,動物的器官陳列在商場之中;拍攝人員利用這些影像,呈現人類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表現出來的殘酷與不擇手段。
...然而,來自華人文化圈的我,在觀看這部紀錄片時,卻有著不太一樣的理解和感受。對我來說,紀錄片中呈現的視覺影像並不殘酷,因為老實說,以動物器官作為中藥販賣的店鋪,在台灣是很常見的。動物器官在商店陳列的這個視覺影像,某種程度上只是代表了我生命經驗中,那些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我們祖先傳下來的一種傳統醫藥與飲食文化...我的內心開始產生了一種奇怪的矛盾,一方面對於紀錄片導演提出要保護地球上的動物的觀點產生了同理心;但與此同時,心中也有點質疑導演是否使用過度激情的拍攝手法,妖魔化了一些中國傳統醫藥文化。
基於這個矛盾,2017年,我開始了在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社會設計研究所(MA, Soical Design)的畢業作品《虎鞭計畫》(Tiger Penis Project)。在這個創作計畫中,面對生態保育與傳統文化消逝的衝突,我試圖找到一個雙贏的解法,並以「以形補形」理念中,尚無法被科學證實的「虎鞭」 作為研究對象,探索該種飲食文化背後的迷思系統(註2)
...
由於這個計畫牽涉到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所以需要透過跨領域的手法探索。整個計畫的創作過程,結合了中醫藥、生物科技、設計研究與藝術實踐等等不同領域的知識,整個作品的發展跟發表過程,可以說就是一種「生物藝術」的跨領域實踐。這樣的創作手法,也提出了一個與傳統設計計畫或藝術作品不同的觀點。
...
這個《虎鞭計畫》結合了設計、科學與傳統文化,嘗試設計的不再只是單純的物件,更是一個「新的傳統」,總結來說是在設計一個新的「文化」,而這個文化能夠替我們的環境與傳統,提出一個讓地球有更好的未來的想像。且這樣的未來提案,融合了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的生物科技,藉由提出這個混種的醫學,打破東西方飲食文化迷思的藩籬。期待在這個融合後的新傳統,可以讓西方世界更認識他們不了解的東方文化,同時也可以讓亞洲下一代的年輕人,可以更接受祖先傳下的智慧,而不會再輕易地覺得傳統文化是過時的。
(引用自https://www.oranjeexpress.com/2018/10/16/%e5%be%9e%e7%94%9f%e7%89%a9%e8%97%9d%e8%a1%93%e6%8e%a2%e7%b4%a2%e6%9d%b1%e8%a5%bf%e6%96%b9%e9%a3%b2%e9%a3%9f%e6%96%87%e5%8c%96%e8%bf%b7%e6%80%9d%ef%bc%9a%e8%8d%b7%e8%98%ad%e6%9c%aa%e4%be%86%e4%b8%ad/)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acing extinction 2015」的推薦目錄:
- 關於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Racing Extinction: Trailer | By KindMeal.my - Facebook 的評價
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奧斯卡的另一項看點,還關於變性人。除了跨性別議題之作,來自智利的《不思議女人》(A Fantastic Woman ,2017)成功獲得最佳外語片提名之外,今屆也誕生了史上第三位變性人入圍者,他是揚斯.福特(Yance Ford)。
.
揚斯.福特監製、執導之作《堅強之島》(Strong Island ,2017)獲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本片所講述的是他的哥哥威廉.福特(William Ford)在1992年捲入種族衝突而身亡的離奇過程,因此揚斯.福特本人也在片中出鏡。
.
事實上,《不思議女人》的女主角丹妮耶拉.維加(Daniela Vega)也一度被視為本屆奧斯卡演員獎的可能入圍人選之一,但對於保守的奧斯卡而言,小眾議題的外語片能夠擠進外語片獎,顯然已經是目前極限。
.
在前年,另一部跨性別議題的美國劇情長片,由西恩.貝克(Sean Baker)執導的《夜晚還年輕》(Tangerine ,2015)一度也有入圍呼聲,本身也是變性者的非裔演員米亞.泰勒(Mya Taylor)獲得了不少影評人獎項的認可,但最終仍未能闖入奧斯卡。
.
回顧奧斯卡歷史,過往只有兩位變性人獲得提名,但都是音樂性獎項。首位入圍者是作曲家安潔拉.莫雷(Angela Morley),她以《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1974)和《The Slipper and the Rose: The Story of Cinderella》(1976)分別獲得提名。
.
事隔38年,奧斯卡才出現第二位獲得提名的變性人,是為紀錄片《滅絕最後關頭》(Racing Extinction ,2015)演唱、填詞的歌手安諾尼(Antony)。只是當年奧斯卡刻意不邀請她在典禮現場演唱,而選擇邀請了女神卡卡(Lady Gaga)等同樣以演唱曲目提名的歌手(另一位未獲邀請的是亞裔歌手曹秀美),使她覺得飽受歧視,憤而公開抵制。
.
過去無論是安潔拉.莫雷還是安諾尼,都未能獲獎。目前的他除了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三位變性人入圍者,也是其中首位非裔人士、首位導演與監製,同時也是首位將生理性別由女性改為男性的入圍者。
.
此外,若將本屆奧斯卡的LBG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士)族群入圍者進行統計,不包含未公開出櫃者,共11人獲得入圍,是歷來最多,可見奧斯卡的態度已有越來越開放的趨勢。其中《泥沼》(Mudbound ,2017)的編導迪.里斯(Dee Rees)也成為了首位獲得奧斯卡劇本獎項提名的非裔女同性戀者。
.
.
(圖為《堅強之島》中的揚斯.福特。)
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奧斯卡的另一項看點,還關於變性人。除了跨性別議題之作,來自智利的《不思議女人》(A Fantastic Woman ,2017)成功獲得最佳外語片提名之外,今屆也誕生了史上第三位變性人入圍者,他是揚斯.福特(Yance Ford)。
.
揚斯.福特監製、執導之作《堅強之島》(Strong Island ,2017)獲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本片所講述的是他的哥哥威廉.福特(William Ford)在1992年捲入種族衝突而身亡的離奇過程,因此揚斯.福特本人也在片中出鏡。
.
事實上,《不思議女人》的女主角丹妮耶拉.維加(Daniela Vega)也一度被視為本屆奧斯卡演員獎的可能入圍人選之一,但對於保守的奧斯卡而言,小眾議題的外語片能夠擠進外語片獎,顯然已經是目前極限。
.
在前年,另一部跨性別議題的美國劇情長片,由西恩.貝克(Sean Baker)執導的《夜晚還年輕》(Tangerine ,2015)一度也有入圍呼聲,本身也是變性者的非裔演員米亞.泰勒(Mya Taylor)獲得了不少影評人獎項的認可,但最終仍未能闖入奧斯卡。
.
回顧奧斯卡歷史,過往只有兩位變性人獲得提名,但都是音樂性獎項。首位入圍者是作曲家安潔拉.莫雷(Angela Morley),她以《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1974)和《The Slipper and the Rose: The Story of Cinderella》(1976)分別獲得提名。
.
事隔38年,奧斯卡才出現第二位獲得提名的變性人,是為紀錄片《滅絕最後關頭》(Racing Extinction ,2015)演唱、填詞的歌手安諾尼(Antony)。只是當年奧斯卡刻意不邀請她在典禮現場演唱,而選擇邀請了女神卡卡(Lady Gaga)等同樣以演唱曲目提名的歌手(另一位未獲邀請的是亞裔歌手曹秀美),使她覺得飽受歧視,憤而公開抵制。
.
過去無論是安潔拉.莫雷還是安諾尼,都未能獲獎。目前的他除了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三位變性人入圍者,也是其中首位非裔人士、首位導演與監製,同時也是首位將生理性別由女性改為男性的入圍者。
.
此外,若將本屆奧斯卡的LBG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士)族群入圍者進行統計,不包含未公開出櫃者,共11人獲得入圍,是歷來最多,可見奧斯卡的態度已有越來越開放的趨勢。其中《泥沼》(Mudbound ,2017)的編導迪.里斯(Dee Rees)也成為了首位獲得奧斯卡劇本獎項提名的非裔女同性戀者。
.
.
(圖為《堅強之島》中的揚斯.福特。)
racing extinction 2015 在 Racing Extinction: Trailer | By KindMeal.my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is what drives this film. Racing Extinction promotes figures that will be familiar to those who have already nurtured an interest i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