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項臨床試驗,在COVID-19的住院患者中,使用HIV治療藥物Lopinavir-Ritonavir並未加速恢復或降低死亡率。
這項研究中,199名SARS-CoV-2確診患者被隨機分配為,接受標準護理及每天兩次400 mg Lopinavir和100mg Ritonavir連續14天,或僅接受標準護理;兩組投藥至臨床症改善天數的中位數均為16天;此外,有13名患者因腸胃道不適提早停藥。(「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莊淑鈞博士 摘要整理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151/)
📋 No Benefit for Lopinavir–Ritonavir in Severe COVID-19 (2020/05/26)+中文摘要轉譯
■ Author:
Anita Slomski
■ Link:
(JAMA)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6416?resultClick=1
🔔豐富的學術文獻資料都在【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ritonavir 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點摘要】:
本文為COVID-19患者恩慈使用(compassionate use)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跨國病例報告。
收案的標準包含不需要額外提供氧氣或是需要使用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氧氣治療、肝腎功能正常,且經rt-PCR確診的新冠患者。治療方式是第一天注射200mg,之後的9天每天給予100mg,共10天的療程。使用期間從1月25日到3月7日。
排除8人因為資料不完全或是給藥劑量有誤,最後納入53例進行分析。53位患者包括來自美國(22位)、歐洲/加拿大(22位)及日本(9位)。除了2位患者不需要額外提供氧氣外,其餘絕大多數皆是需要使用氧氣治療的中重度患者。
其中30名(57%)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4名(8%)需要使用葉克膜。40名(75%)接受了完整的10天療程、10名(19%)接受了5-9天的治療、3名(6%)接受治療少於5天。
若將是否需要使用侵入性氧氣治療將病患分為兩組,可以發現,收案時與輕症(不需要額外氧氣供應)及中度(需要低流量或非侵入性氧氣治療)患者相比,重症者(需要使用侵入性氧氣治療)的年齡層較高、男性的比例也較高,並有較高的比例同時伴隨有一些潛在疾病。
兩組病患均大約於發病後第12天開始使用瑞德西韋;重症病患則大約於插管後2天開始用藥。
治療結果顯示:36人(68%)有看到臨床上供氧狀態的改善,包括插管接呼吸器的30人中有17例已可拔管、4名需要使用葉克膜的病患也有3人可以撤除。總計有25人(47%)出院,7人(13%)死亡。在插管使用呼吸器的重症患者中,死亡率為18%(6/34),不需要使用呼吸器的輕至中度患者死亡率為5%(1/19)。
死亡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70歲、收案時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較高者。
藥物安全性方面,有32人(60%)有報告副作用,最多的是肝功能指數上升,腹瀉,紅疹,腎功能異常,低血壓。12人(23%)出現嚴重副作用,其中包括多重器官衰竭、敗血性休克、急性腎臟損傷和高血壓,但是無法難確認這些副作用是藥物本身還是病毒或是其他因素造成的。
【結論】是,接受瑞德西韋恩慈治療的患者臨床狀況,特別是對氧氣的需求,有68%得到改善;追蹤時間中位數為18天時的總死亡率為13%。
在另一個針對lopinavir-ritonavir療效進行的臨床試驗中,收案時199名病患僅有一名需要接受侵入性呼吸器治療,顯然絕大多數是屬於輕症的患者,而28天的總死亡率為22%。之前在中國的研究中,需要住進加護病房或是插管使用呼吸器的重症患者死亡率約為17-78%不等。
因此作者認為本研究以中至重度病患為主的13%總死亡率應是很不錯的結果。
但是由於本研究報告是針對使用恩慈療法的新冠病患,因此有一些問題尚未能得到解答。例如:研究中沒有進行病毒量分析,所以無法證實瑞德西韋是否影響病毒量,進而改善病患的臨床狀況;少數病患因為使用藥物後症狀改善,因此並未完成完整的10天療程,但是無法確認是否能採用更短的療程(例如5天)即可達到治療效果。
顯然,最終療效的確認以及完整的副作用評估都需要等大型、完整的臨床試驗分析結果才能證實。(「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齊嘉鈺醫師 摘要整理)
📋Compassionate Use of Remdesivir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19 (2020/04/10)+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 Jonathan Grein, Norio Ohmagari, Daniel Shin,et al.
➥Link: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7016?query=featured_coronavirus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ritonavir 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重點摘要】:此病例報告描述一位以腹瀉為新冠肺炎臨床表現的患者。22歲男性,2020年1月29日因持續腹瀉4天及輕度發燒至地方發燒門診就醫。因曾在1月22日短暫停留武漢,入住院接受系列檢查。
入院時,沒有發燒,也無咳嗽、呼吸困難及胸痛症狀,生命徵象均正常。患者2月2日鼻咽拭子呈現SARS-CoV-2核酸陽性結果、胸部電腦斷層可見兩側肺炎,因而確診為COVID-19。糞便並未培養出常見腹瀉細菌病原、呼吸道檢體也未測得其它呼吸道病毒。
住院過程除了支持療法外,病人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lopinavir and ritonavir)及interferon alpha-2b霧化吸入治療。之後腹瀉逐漸緩解,體溫及血液肝功能指數也都維持正常。兩星期後(2月16日)的鼻咽拭子核酸檢驗已測不到SARS-CoV-2,電腦斷層顯示肺炎病灶已改善。
過去研究指出,約有30%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患者及10.6%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患者會出現腹瀉症狀。此病例報告也有類似觀察,強調腹瀉、無明顯呼吸道症狀也是COVID-19的臨床表現之一。(「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吳綺容醫師整理)
📋 SARS-CoV-2 induced diarrhoea as onset symptom in patient with COVID-19(2020/02/27)+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Y Song, P Liu, X L Shi, et al.
➥Link: BMJ
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0/03/22/gutjnl-2020-320891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