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 #日文新聞
十一日付の英紙フィナンシャル・タイムズは、バイデン米政権が台湾の対米代表部に相当する「台北駐米経済文化代表処」の名称を、台湾側の求めに応じて「台湾代表処」に変更することを真剣に検討していると伝えた。
英國金融時報十一號報導,美國拜登政權將認真研議是否回應台灣政府的要求,將相當於領事館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
英紙 えいし 英國報紙、英國報社
フィナンシャル・タイムズ Financial Times 金融時報
バイデン Biden 拜登
相当する そうとうする 相當
名称 めいしょう 名稱
求め もとめ 要求
〜に応じて 〜におうじて 回答~的要求
変更する へんこうする 變更
真剣 しんけん 認真的
検討 けんとう 討論、研議
同時也有27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4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bv06CbUCbUI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times 報紙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9月號 關於生活專欄】
.
在夢境排行榜裡,應考公開試算是常見劇目。
情境大致一樣:成年的我穿著一般上班族的服飾,請了半天假,拿著準考證狂奔往試場,面對已經不知是第幾次的重考。過程大抵都是遭遇著各種挫敗然後 game over,包括去錯考場、記錯開考時間、溫錯書、限時之內沒能完成考卷,總之就是導向殊途同歸的終局,考試肥佬,明年請早。每一次踏進這夢景就預視到其結局,每一次都無法在限時內完滿地作答,每一次考官都斬釘截鐵的宣佈「夠鐘、停筆」,就如命定般,不存在僥倖過關甚或高中狀元的例外狀況。
在氣餒得灰頭土臉,徬惶以此成績沒法碌進大學時,嚇然想起自己不是幾年前才碩士畢業了嗎?是甚麼原因還要報考?為甚麼碩士畢業後又要依循公開試的老路去報讀大學?夢裡沒有具體的答案,只是模糊思緒裡帶著某種必然性:一定要考、一定要考,只有考到了,才能前往不知名的某處。
直觀地為自己進行解說推斷的話,這些夢的源起大概都是因為小時候讀起上來覺得喜歡的生物課沒能好好把握、又或是英文程度欠佳到長大才後悔以前沒學好等等。想在跌倒之處爬起,填補有所失落的歷史。搜了一回周公解夢,卻都說是吉兆,類似知恥近乎勇的說法,調解壓力與焦慮,成功在望云云。還有一堆看得我沒頭沒腦的宜忌:宜生吃蔬菜,宜夜尿過多,宜撕扯假髮,忌齋啡,忌曖昧,忌唱歌。
周公解夢的導讀沒太讀得明白,反倒比較在意的是,夢中那種突襲式「夠鐘、停筆」在生活中變得府拾皆是,追看多年的報紙專欄終結了、每天都有組織宣佈解散、還有持續看到熟絡或不熟絡的友人在社交媒體到埗他方報平安。突如其來,同時脈絡分明。城市如《爆機自由仁》末段般浪接浪地剝離瓦解,感受卻是奇怪地平靜,那「平靜」不是「無感」,在腦筋不斷地消化新形態的同時,眼睛放空凝望著前方不知名的某處,想要知道那會是甚麼模樣。如要把這感受書寫成音符,MC $oHo & KidNey ft. Kayan9896 的《係咁先啦》那段電結他前奏,就是神準的翻譯。
.
——〈Times up and pens down〉
文/小野 @siuyea_lo
.
關於生活專欄載於九月號《藝文青》。九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小野 #藝文青 #藝文青9月號 #asartisticasyou #asartisticasyou43
times 報紙 在 吳文遠 Avery 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0.20集結案】
//2019 年 10 月 20 日九龍遊行案,前民陣召集人陳皓桓、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社民連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等 7 人,被指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等。7 人早前承認控罪,法官胡雅文今(1 日)在區域法院判 7 人監禁 11 至 16 個月。除了黃浩銘,其餘被告的刑期與早前 8.18、8.31、10.1 未經批准集結案刑期同期執行。//
以下是文遠的感言:
【吳文遠 - 10.20九龍遊行案件感言】
這是一宗政治案件,所以我認為這篇陳詞適合放在政治脈絡下開展。
我們生活在急劇轉變及充滿挑戰的時代。基於政府所謂「安全」的理由,記者、報館、網台主持、學者、教師、學生、藝人、歌手、工會人、社運人、民意代表以及許多市民,都一一被迫沉默,以至逐個被拘捕、檢控、囚禁。
尤有甚者,「安全」的定義還在不斷挪移及擴大。昨日出版的一篇報紙文章、一次演講、一種主張、一個標語,今天都可能被視為對「安全」的威脅。
短短數年前那些通常被判罰款或社區服務令的行動,現在會被判監禁。這裡曾經存在和而不同及真誠辯論觀點的言論空間,但現在只剩下觸目驚心的紅線。
每天都帶來法規的重新演繹,每天都突破荒謬的下限。有他們的眼中,現在甚至連兒童繪本都成為了對「安全」的威脅。
問題無可避免地浮現:究竟這些法規是要保護誰的「安全」?是公民的自由,抑或是實際上已經非常有權力的人的權力?
我們追求怎樣的秩序?這些法規的設計,是為了所有公民能夠享有法治、自由、公平競爭及繁榮的機會嗎?還是旨在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政府不受挑戰及不受限制的時代?
我們發現自身正處於一個這樣的時代,人們需要作出看似簡單卻極為困難的選擇——就如哈維爾所指——我們要活在真實中,還是要服從於謊言及荒謬?
在我追求的真實生活中,我們只是像《國王的新衣》中的小孩那樣呼喊:「喂,國王根本冇著衫喎!」
—————-
【Avery Ng: On October 20 Kowloon Rally】
This is a political case, so I think it is appropriate to frame my remarks within the political context of this matter.
We live in rapidly changing and challenging times. Journalists, newspaper publishers, broadcasters, academics, teachers, students, artists, singers, trade unionists, political activists, democratically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and many other citizens are being silenced, arrested, prosecuted and imprisoned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for supposed reas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What’s more, the definition of this “security” is constantly shifting and expanding. A newspaper article published yesterday, a speech, an opinion, a slogan--even a gesture may be treated as a threat to security today.
Actions that would have previously and sometimes rightly merited community service or fines just a few short years ago, now lead to the possibility of jail. Where once there was the space to disagree agreeably and debate ideas honestly. Now there is intolerance.
Every day brings a new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rules. Every day we reach a new level of absurdity. Even children’s cartoon books have now reached the status that they are seen by some as a threat to “security”.
The inevitable question arises: Whose security is being protected--the liberty of citizens? Or are these laws in fact protecting and securing the power of the already-powerful?
What kind of order are we seeking? Are these laws designed to uphold the rule of law, ensure freedom, a level playing field, and the chance of prosperity for all citizens? Or are they meant to usher in an era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can rule unchallenged and unchecked?
In the times that we find ourselves in, one needs to make a choice that is at once simple yet immensely difficult. As Vaclav Havel writes: Do we live in the truth? Or conform to lies and absurdity?
In my pursuit to live in the truth, we are merely the kid who yelled “hey, the Emperor wears no clothes.”
———————————
文遠交低話大家記住一定要撐 #文遠Patreon 呀!
⭐️支持文遠⭐️請訂閱Patreon⭐️
⭐️Please show your support by subscribing to Avery’s Patreon ⭐️
www.patreon.com/AveryNg
times 報紙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4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bv06CbUCbUI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回歸24周年在即,香港政治社會面貌,在這兩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政治鬥爭形勢有若鐘擺,以往很多不曾想像過的情况一一出現,若說反修例風暴期間的街頭暴力浪潮是「超現實」,最近一連串的事件,由維園六四燭光熄滅,到《蘋果日報》今天停止運作,相信兩三年前亦沒有多少人想像過會發生。香港經歷了這兩年的變故,已不可能回到從前,有人認為香港正在撥亂反正、由亂入治,有人對前景悲觀絕望,寧願移民,人心糾結,較1980年代初時猶有甚之,然而無論內外環境如何變化,香港仍然要前行,一大堆社會民生問題,不會因為政治環境變化而自動消失,失敗主義是一種自我實現預言,無助解決問題。
東方正論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反中亂港足足26年的《蘋果日報》,今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便告執笠,連原定本周六停刊也捱不過,說是不得善終也沒有誇張。隨着創辦人黎智英繫獄,心腹爪牙紛紛落網,將軍澳工業邨巢穴又遭收回,淫媒毒果被掃進歷史垃圾堆,再次印證做漢奸永遠沒有好下場的道理。不用蓋棺也可論定,毒果玩完,乃係咎由自取。剛度過26周年「報慶」的毒果報,終究難逃一死。江湖傳聞,京港政府要《蘋果》於7‧1前收檔,結果還未到7‧1,毒果報已抵受不住連串執法行動及壓力而自我了斷。
星島社論
保安局上周引用《國安法》,凍結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資產,連日來多次傳出財困及未能支付員工薪金的消息。停運消息醞釀約一周,員工紛紛四散,內部多個部門更先後自行停止運作。壹傳媒集團昨午終於宣布,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蘋果日報》今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網上版凌晨起亦暫停更新。《蘋果》二十六年來製造香港社會撕裂,「蓋棺」當日,有巿民到壹傳媒大樓外貼上心意卡,亦有市民到大樓外開香檳慶祝「執笠」,雙方一度對罵。科技園昨晚亦發聲明,指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在將軍澳工業邨的運作涉及多項違規行為,會啟動重收程序,意味壹傳媒失去廠房用地,日後將無法「翻身」。
經濟社評
本地16天零感染紀錄「斷纜」,昨天有初步確診,料涉變種毒株。印度首先發現的Delta變種株正橫行英美,以色列、新西蘭等曾成功遏疫的國家俱嚴陣以待,重新引入限制。疊加多國陸續找到恐更易惹人的Delta+毒株,本港放寬入境檢疫的步伐實不宜操之過急,既要先檢視風險名單,亦應竭力鼓勵少年和長者接種疫苗。大埔27歲男地勤日前求醫後初步確診,顯示涉L452R變異病毒株。政府公告指,當區所採集的污水含病毒量甚高,大批居民需要強制檢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v06CbUCbUI/hqdefault.jpg)
times 報紙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pUjPFDKmwWs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已打針人士入境或返港,若有抗體陽性證明、病毒檢測陰性,檢疫可由14天減至7天,有人擔心外防輸入「漏招」,有人樂見檢疫要求鬆綁。歐美等地疫苗接種率高,英國疫情縱現反彈,重症亦不多,一些發達國家已準備通關復常,內地「谷針」快馬加鞭,為的也是稍後可以緊貼其他國家腳步,逐步對外重開。新冠病毒大流行難望絕迹,長遠必然要靠疫苗和特效藥「與疫共存」,本港面對的困境,在於打針率依然偏低,放寬檢疫操之過急確有風險,可是看不到檢疫鬆綁方便外遊的希望,很多人又缺乏誘因打針。
蘋果頭條
中共建黨百年,近來經常提及「結伴不結盟」的新外交思維,並強調兩者的分別:結盟是「找敵人」的舊國際關係思維,而結伴卻是「交朋友」的新型國際關係思維。然而翻開過去的歷史,卻發現中共經常「拉一派打一派」、「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最終令原來的友好關係變成敵對,甚至鬧翻收場,例如蘇俄、越南等過往的革命同志,都曾有過一段「蜜月期」,但維持不足幾十年便「反面」,甚至開戰;而中共這種統戰思想亦延伸至國內, 黨內改革派、宗教團體及民企老闆等,均難以逃出友好轉敵對的命運。
東方正論
連日來,蘋果汁持續渴市,皆因荼毒港人26年的《蘋果日報》即將執笠,正常市民莫不舉杯同慶。隨着保安局先後凍結黎智英私人公司及《蘋果》相關3間公司資產,更傳出至少有一間主要往來銀行因應自身風險,主動凍結壹傳媒旗下其他附屬戶口,800名員工有汗出、無糧出幾成定局,更因隨時停牌停刊而令股民和訂戶血本無歸。漢奸集團窮途末路土崩瓦解,咎由自取事小,累人累物事大。《蘋果日報》之死,由黎智英及兩名高層涉違國安法被檢控拉開序幕。
星島社論
營運二十六年的《蘋果日報》連日成新聞主角,停運消息滿天飛。不少《蘋果日報》員工未等董事會周五拍板決定是否停刊,未理會僱員褔利近日相繼辭職。繼網上「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前晚播出最後一集,財經組部分辭職、部分提早休假,昨凌晨已不更新網上財經新聞,蘋果英文版亦在昨午停止更新。部分員工稱不滿董事局沒果斷結業。壹工會前日有最新消息,透露昨與管理層會面,如果董事會周五決定蘋果停刊,網上新聞最快於周五深夜起會停止更新,周六出版的《蘋果日報》亦將會是最後一份。
經濟社評
中美全面角力,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卸任前,形容中美關係正處於十字路口,反映形勢嚴峻。在美國全方位打壓下,中國應對戰略漸見成形,一邊努力與美國管控分歧,一邊積極拉攏歐盟,並調整外交風格,擴大朋友圈來破局。惟美國鐵了心遏華,中國在作最好準備之餘,仍須做好脫鈎的最壞打算。崔天凱向全美僑胞發辭別信,指中美關係正處於關鍵十字路口,美國對華政策經歷新一輪重構,面臨在對話合作與對抗衝突之間的選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UjPFDKmwWs/hqdefault.jpg)
times 報紙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9GIi17yUuP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傳媒老闆黎智英因為多宗反修例案件身陷囹圄,他創辦的壹傳媒集團及《蘋果日報》亦風雨飄搖,倘若資金不繼,《蘋果日報》將於周六停止運作。《蘋果日報》走到這一步,是政治鬥爭的結果,即使當局強調《蘋果日報》捲入國安官非、凍結資產是依法辦事,惟現實效果確是斷絕《蘋果日報》資金周轉,令它無法再辦下去。傳媒機構各有取態,只要本着專業原則,新聞處理各有不同,亦屬尋常,不應以言入罪,然而當傳媒變成政治鬥爭工具,再非純粹的新聞機構,事態推向極至的結局,就是權力較量硬撼,成王敗寇。反修例風暴,黎智英表示「為美國而戰」,政治上的孤注一擲,最終亦令其傳媒王國走上不歸路。
蘋果頭條
蘋果財經停止更新
東方正論
善惡到頭終有報,壹傳媒大漢奸黎智英觸犯國安,官司纏身,囚在赤柱多久也是未知數,不過,他旗下《蘋果日報》死期就幾可肯定,報紙與動新聞最快在明日起停運,禍港26載慘淡收場。壹傳媒連年虧損窮途末路,人所共知,大股東黎智英因涉及違反《港區國安法》,身陷囹圄,所持71%股份及資產被凍結,再加上壹傳媒5名高層日前被捕,與《蘋果》相關的3間公司又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遭保安局凍結資產,涉款共1,800萬元,據稱壹傳媒手頭現金僅足夠維持原有營運數星期,資金鏈瀕斷裂,連出糧也有問題,台灣《蘋果》遣散費也未找清,現正尋求向法院申請撤銷保安局的資產凍結,以償付員工薪酬,不過缺乏理據支持下,相信資產解凍成數極微。
星島社論
營運二十六年的《蘋果日報》勢於本周內停刊!警方國安處上周四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壹傳媒及《蘋果日報》五名高層,凍結三家相關公司帳戶共一千八百萬元,壹傳媒基於沒法調動資金支付員工薪金,昨去信保安局要求解凍部分資產,並將本周五定為「死線」,若未如願,《蘋果動新聞》勢將於當晚十一時五十九分停止運作,《蘋果日報》亦將於周六發售最後一天報紙後停刊。本報得悉,政府基於涉案資產正調查中,並在法庭提堂,有責任確保有關方面不會繼續犯法,不會批准解凍資產。
經濟社評
本地成功清零,港府昨宣布由後天起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下周更縮短已打針市民回港檢疫期。連串措施都是以疫苗氣泡為基礎,為已接種疫苗人士提供更多出行生活便利,疊加商界提供多種打針抽獎優惠,希望能推高市民接種意慾,有助經濟社會早日復常。昨天是本港連續14天零確診,也是第16天沒源頭不明個案,是控疫重要里程碑。港府趁着這良好勢頭公布放寬措施,如食肆所有員工完全接種疫苗,顧客有三分二人打針,每枱可坐12人;宴會可容納180人;酒吧和卡拉OK人數亦獲放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GIi17yUuP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