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依然太多銀行,所以合併潮繼續]仲有就係,歐洲央行容許合併嘅收益去offset炒人閂分行嘅開支
原文:Many European countries still have too many banks(https://bityl.co/3a11)
TLDR:西班牙兩間銀行合併,會成為西班牙最大嘅銀行。另外瑞銀UBS同瑞士Credit Suisse又傾合併。歐洲傳統係極之多銀行,主要係政治原因,而長期盈利能力都極低。所以歐洲央行就行啲新會計制度鼓勵下佢地合併,重賞下果然有勇夫。
1. 近期歐洲,甚至全世界最大嘅一單合併,就在西班牙。兩間銀行合併,CaixaBank同Bankia。兩間都係馬交所(馬德里嘛)IBEX35指數成份股,你可以當中銀同恒生合併咁震憾,甚至更大—因為兩間銀行合併埋,會成為西班牙最大嘅銀行。
2. 而家最大嘅?桑坦德Santander,總部就在桑坦德!亦有英國業務。而家贊助西甲!但桑坦德隊波降班多年!第二大係BBVA,之前又係贊助西甲!在香港最出名就係同中信銀行很多關係。
3. 新一檔嘢叫咩名?未知,但我估又換個新名。你直覺可能估到,CaixaBank同Bankia呢兩個名都唔係好「西班牙」,亦冇乜歷史感。的確,兩間嘢歷史都唔長。兩間都係一大堆嘢重組出嚟,有啲似中銀(香港)由「十三行」(*)組成咁。
4. CaixaBank,前身係巴塞羅那嘅一堆儲蓄銀行,十年歷史都未夠。又,加泰隆尼亞語嘅名,原本總部在巴塞,但因為巴塞玩公投,索性總部搬埋去巴倫西亞(即係華倫西亞,但聽聞地名就應該叫巴倫西亞)。CaixaBank在香港最出名,就因為老母Caixa Group一度係東亞銀行大股東,所以啲友話東亞「華資」,我都唔知點「華資」,華倫西亞資?(可惜冇乜人理解我呢句)
5. Bankia,仲煩,亦係一堆傳統嘅儲蓄銀行搞出嚟,包括最出名嘅Caja Madrid,同Caja Segovia(馬德里隔離,乳豬出名),都係嗰堆東西。2010先打包上市,2012年就已經出事要政府救。西班牙嘅嘢。而家仲係政府係大股東,今次合併後應該甩身啦?
6. 但想講,歐洲真係太多太多銀行啦,特別係歐洲大陸,特別係「浪漫語系」嗰堆。難聽啲講,都係政治黑暗,各據山頭,官政商勾結,有間銀行做私家雞,就控制好多嘢。合併?即係原本三個大佬得返一個,亦即係之前收買落嘅人分分鐘起身,點掂?所以唔係去到爆煲都唔多制的
7. 實情就係,歐洲嘅銀行盈利能力極低,太分散,冇規模經濟。分行數目又多,根本就唔需要。不過基於以上講嘅原因,佢地冇乜動力咁做,反正蝕錢又有政府救。
8. 點解而家最新又興玩合併?兩樣嘢,一來就又開始蝕錢,政府都救唔到咁多。二來更關鍵嘅,都係錢作怪。歐洲央行搞咗樣新嘅東西,叫做”badwill”—我都唔知中文點譯,反正Goodwill譯商譽都極之誤導(之前講過)(https://fbook.cc/3Fql)
9. Goodwill嘅嘢,太煩,但總之想像下你買間公司返嚟,佢帳面值係1億,即係資產減負債係1億,但你3億買返嚟。你吞咗佢1億,但你自己資產少咗3億,個Balance sheet點算?就係整2億嘅「無形資產」攝住佢,最後每年慢慢踢走,當開支—大約係咁回事,同埋「品牌」根本完全無關。
10. 至於Badwill,其實即係Negative goodwill。帳面值1億嘅嘢,你半億買到返嚟,咪有呢啲咁東西。其實亦因為全球銀行股表現不滯,好多都係below book,市值低過帳面值—香港上市嘅好似得恒生同招商仲係above book 。
11. Negative good will 固然唔係歐央行發明,但而家佢地容許呢樣東西去對沖各式「重組成本」,炒人啦,關分行啦—不過不能走去派息。其實以前美國都試過。
12. 實驗證明,重賞下必有勇夫,之前意大利Intesa買UBI就係因為見有呢樣嘢而做,今次西班牙銀行世紀合併又係因為呢樣嘢。下一間?估係意大利嘅錫耶納銀行會畀人買起,Monte die Paschi,全世界最古老嘅銀行(呢間我都寫過)(https://fbook.cc/3Fqk)
13. 不過,暫時都係國內整合,跨境收購仲要啲時間。一個好重要嘅原因係:歐洲歐盟或歐元區,都係冇全歐洲嘅存款保險計劃,而家推緊,2025年啦
14. 仲有,最新鮮熱辣講緊,瑞士銀行UBS同瑞信Credit Suisse都會合併。之前都想,但監管機構似乎會阻。UBS 主席直頭話,唔批就搬去德國(https://bityl.co/3a0u)。幾時都話瑞士係德國一部份啦。又會係一單世紀大刁,不過,會炒萬幾兩萬人。
15. 又,香港呢?其實好少。固然過去十幾年唔少併購,但主要係外國買家買起香港銀行,星展買道亨,招商買永隆,越秀買創興,坡佬OCBC買永亨等等。香港銀行兩間合併?極少見—不過而家都唔係死剩好多間
16. 我見到嘅,反而係啲一早應該清理嘅寶號仲存在。例如之前講中銀「十三行」,其實唔使好老都知,南洋商業銀行同集友,以前都係中銀的,一路都係。但當年佢地冇併入埋中銀香港集團,冇換LOGO,主要因為早早有外國業務。原本以為遲早都中銀收返,點知兩間都係賣咗畀人。
17. 最後講講大家最鍾意嘅日本。日本嘛,真係乜春都鍾意三大。而家有三大銀行,但我入行時仲有四大。而家三大係瑞穗(Mizuho,其實好似一路都冇官方中文名),三井住友,三菱日聯。以前日聯(UFJ)係四大之一。而呢四大本身又係一堆嘢合併出嚟,不再細解。
(*)講得出「十三行」都真係有返三十幾四十歲。有廣東省銀行(細個去過),新華(以前兆康有!),金城(細個見過!)。仲有最出名畀人打劫嘅寶生銀行!(**)
(**)寶生銀行就真係冇四十歲應該唔識。點解出名畀人打劫?問下阿媽應該知,集體回憶。又,有人以為何寶生係太子爺,都CLS。咁夏金城係咪金城銀行太子爺丫?王大陸係咪大陸銀行太子爺?
———————————————————
Ivan Patreon 狼耳街華人,一星期至少三篇港美市場評點,一個月一舊水唔使,開張一個月已500人訂!仲有兩篇免費試睇:https://bit.ly/31QmYj7
——————————————————————————
[收費短片第九擊]美股科技股是否泡沫爆破?價值投資之選
課程資訊:https://homebloggerhk.com/course_detail/?code=CC009
內容:
*美股急跌點算好
*科技股係咪泡沫爆煲?
*有乜價值投資之選?
本星期內特惠售價: $80
課程編號:CC009
觀看期限:首次播放後一星期及限每影片4次
客服whatsapp: 63832145
另外想買返第八擊(美國總統大選股票部署)都仲可以:https://bityl.co/3NPn
ubs 104 在 股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生意緊要,但人權更重要。誰最有發言權,就讓瑞士人民自行決定。
//根據《Finews》報道,瑞士人民11月將會投票,決定是否限制包括銀行業在內的瑞士企業與侵犯人權者做生意。若有關法例獲投票通過,瑞士企業在中國和香港的業務或受到影響。
報道指,瑞士所有國際性金融企業都在香港擁有業務,包括瑞銀(UBS)、瑞信(Credit Suisse)、寶盛(Julius Baer)、百達(Pictet)及隆奧(Lombard Odier)等。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後,外資銀行亦受牽連,包括需要審查客戶,並終止與中國法律抵觸的人士往來。//
ubs 104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退歐撲面而來的威脅已對英鎊造成重壓,對歐元的影響也開始顯現。
英國可能退歐的影響正給頻遭詬病的歐元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今年以來大部分時間受制於美元波動的歐元,如今變得更加脆弱,因為本已質疑歐元持久性的市場,從英國退歐中看到了被吹噓的歐洲項目走向解體的可能路徑。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 10國集團(G10)外匯策略師簡•福利(Jane Foley)表示:“這可能是英國退歐的真正後遺症。”
正如6月23日公投前幾周英鎊期權隱含波動率急劇上升,歐元期權溢價也隨之攀升。
與此同時,歐元區外圍國家主權債券收益率與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歐元相對其他主要貨幣(包括美元、瑞郎和日元)呈現下降趨勢。
這標志著歐元今年以來大部分時間的穩步升勢發生逆轉,此前,美元疲軟以及對歐洲央行(ECB)政策的質疑共同推高了歐元。
霸菱資產管理公司(Baring Asset Management)固定收益主管艾倫•王爾德(Alan Wilde)表示:“我一直認為首當其沖的會是英國,但如果退歐成真的話,對歐元的影響將相當嚴重且更為長期。”
正如英鎊走勢隨英國公眾輿論的擺動而波動,歐元也可能感受到歐洲大陸疑歐情緒在英國退歐啟發之下風起雲涌的力量。
接下來還有很多觸發點——首先是下周日的西班牙選舉,接著是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因西班牙、葡萄牙未能達到預算目標而對其進行製裁的審議、意大利憲法改革公投,以及明年德國和法國的大選,更不用說移民問題給歐洲帶來的持續壓力了。
“政治方面的風險不會消失,”資產管理公司Loomis, Sayles & Co高級主權債券分析師勞拉•薩洛(Laura Sarlo)表示。英國退歐“對英國是一件巨大的事情,對歐洲是一件重大的事情”。
英國退歐對歐洲的影響可能以無法預料的方式呈現——如果退歐陣營最終被證明正確,英國經濟的表現不像一些專家預測的那麽糟糕。“有人可能開始對歐元提出質疑——特別是如果英國經濟在未來6到12個月的表現和預期相比還算不錯的話,”瑞銀(UBS)英國策略師約翰•雷斯(John Wraith)說,“如果反歐盟情緒開始變得更加高漲,我們會再次從外圍國家主權債券收益率看出一部分壓力,歐洲將重新被聚焦,歐元將面臨壓力。”
歐洲央行及其他央行可能會如何回應?對英國來說,英鎊匯率大幅下滑可能看似麻煩,但是如果其中有一線光明的話,那將是英鎊疲軟給英國出口商帶來的競爭優勢。反過來,這會使其他貨幣承壓。
“英國出口商境遇改善的另一面是歐元區出口商發現日子難過,這是認為歐元屆時會進一步下跌的一個理由,”雷斯稱,“歐元區是當局認為自己需要採取更多行動的最明顯的地區。”
王爾德稱,也不難看到英國退歐會引發“以鄰為壑”的貨幣戰重現,危及20國集團(G20)今年2月在上海會議上就停止競爭性貨幣貶值達成的共識。
避險情緒推動日元匯率升至1美元兌104日元下方,給日本央行帶來巨大壓力,要求其出手乾預,壓低日元,市場對英國退歐的失序反應,或許給日本央行帶來打破G20協議的藉口。
“我敢肯定,到了緊要關頭,(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會再次降息,”王爾德稱,“你改變了布魯塞爾的參數,使其在負數區間進一步降低利率,日本也一樣。美國會忍受美元走強嗎?他們或許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當作必須付出的代價。”
也有人不贊同歐元將進一步大幅走軟的想法。“我不認為歐元目前水平很高,”紐伯格伯曼(Neuberger Berman)外匯和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烏戈•蘭喬尼(Ugo Lancioni)稱,“歐元在貿易加權基礎上已經下跌了很多。”
其他人認為,歐元區內政治危機蔓延的風險沒那麽嚴重,因為法國大選等一些政治事件距離現在還有一段時間。
此外,歐元區也頗有韌性。危機來了又去。如果英國退歐成真,或許也只是另一場危機而已。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全球G10策略主管斯蒂文•塞維爾(Steven Saywell)稱,不要忽視兩個重要事實。一個是,英國並非歐元區成員國,因此英國退歐“無關歐元區,而是關於歐盟。市場存在反應過度的風險。”
第二點是,像日本和瑞士一樣,歐元區擁有大額經常賬戶盈餘。“由於經常賬戶狀況良好,這3種貨幣的天然趨勢是上升,”塞維爾稱,“歐元是避險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