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 我愛你們💕 ugly beauty 團隊真的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多人,缺一不可
各 位 觀 眾
仙草影像2018年的底牌<怪美的>MV,睽違4年沒有推出新作的 蔡依林 Jolin Tsai 小姐,終於在今天2018/12/26發行萬眾矚目的新專輯Ugly Beauty,很榮幸我們能參與其中。
也由於睽違四年,所有的idea發想與討論都異常謹(想不)慎(出來) ,歌詞一改再改,腳本一改再改,蔡依林小姐本人也多次親臨仙草一起討(攪)論(和),更麻煩的是蔡依林的任何製作物又很容易被網友惡意攻擊,所以我們想到的idea又要小心翼翼交叉比對是否有“致敬”到什麼韓國或美國巨星的MV,以上都只是發想階段,進入籌備以及製作階段才是真正地獄,痛苦指數爆表,一方面製作時間相當壓縮,所有製作流程以及後期製作都必須被精準控制,另一方面腳本相當複雜,製作費一直降不下來,對於場景尺寸,道具數量,餐飲人數...錙銖必較,但還好有仙草影像可靠的夥伴以及經驗豐富默契十足的製作團隊(都在以下的工作人員名單)後期製作則多虧了固態記憶 Solid Memory以及夢想動畫×視覺特效 MoonShine VFX的技術支援,我們才能如期交片(發片日當天才有MV可以宣傳,也算異常任性了),最後學 Jolin 講一句話,請怒點我們製作的MV! 越憤怒激昂越好!我們一點都不介意 😄😄GO!還有,Jolin不哭喔!!
------------------------------------
Client:
Eternal Music Production Co., Ltd. 凌時差音樂製作有限公司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Taiwan Ltd. 台灣索尼音樂娛樂
Chief Executive Producer:Jolin Tsai 蔡依林
Artist Management:Tom 王永良
Assistant Artist Manager:Rain Hsu 許嘉倩
Creative & Marketing Director:Jimi Chou 周啟民
Lyrics:Wu QingFeng 吳青峰
OA/OC: Rhys Fletcher / Stan Dubb 楊宥閑 / Richard Craker/Jolin 蔡依林 / Starr Chen 陳星翰
Album Stylists
Image Director:Tanglai @FORMZ
Stylist:Tungus Chan & Matthew Chan @FORMZ
Make Up:Yali Chiu 邱亞歷
Hair Stylist:Heibie@Hair Culture
Art Design:Well Lee 李威廷
Choreographer:Kiel Tutin
Choreography Consultant:Andy Hsu 徐聖展
Dancers Stylist: Norah Hsu 徐于筑
Dancers Makeup: prettycool 美少女工作室/ 上綺、阿袁
Dancers Hairstyle: Nic & Vanessa @Hair Culture
Production DEPT.:
Production House:Grass Jelly Studio 仙草影像
Director:Muh Chen 陳奕仁
Assistant Director:Xiao Chi Lin 林曉娸
Director’s Assistant:Rita Chen 陳湘喬 / Roddy Hung 洪凡柔
Producer:Hanson Wang 王漢聲 @ Wang’s Studio 聲意旺影音工作室
Line Producer:Hill Ho 何逢霖 / Kris Chi 池嘉蓁 / Hsueh Lung Lin 林學龍 / Hsi Hao Wang 王璽皓
Producer’s Assistant:Shu Hsien Wu 吳書賢 / Mogan Tang 湯雅庭
D.P. :Hsin Chin 金鑫
1st Asst. Camera:Yu Hao Liu 劉于豪 / Hsin Lung Huang 黃信龍
Camera Assistant:Bing Hong Chiu 邱秉鴻 / Wei Chieh Hsu 徐暐傑 / Yu Chen Chang 張育甄 / Shou Po Wen 溫授博 / Ming Han Sun 孫銘瀚
Movi Technician:Ming Jie Mai 買銘傑
Camera Equipment Technician:Chung Feng Chang 張崇峰 / Chien Hsu Tu 涂健旭
Gaffer:Pony Ma 馬銘財
Best Boy Electrician:Yu Sheng Gao 高煜盛
Electrician:Chuan Chi Liu 劉川琪 / Jun Rong Tian 田峻榮 / Zhen Sheng Lai 賴振盛 / Keng Hua Kuo 郭耿華 / Wei Chieh Huang 黃偉傑 / Pei Wei Li 李培瑋 / Wen Xiang Lin 林文祥
Production Design:Gee Art Design Studio 雞設士工作室
Art Director : Chicken Rice 雞肉飯(蕭仁傑)
Set Decorator: Johnny Chen 陳熹弘 / Cheng En Chang 張誠恩
Set Decorator Assistant: YI Xuan Tzeng 曾怡瑄
Construction Manager: Yueh Chiu 邱粵
Graphic Designer:Meerkat Chou 周庭羽
Art Assistant:Ming Jheng Zeng 曾名正 / Sin Ren Huang 黃新仁
Scenic:Frank Scenic Art Company 法蘭克質感創作有限公司
Scenic Art Consultant:Frank Chen 陳新發
Lead Scenic Painter:Pei Chen Lin 林佩蓁 / Zhong Shu Xie 謝忠恕 / Jui Lung Chen 陳瑞龍
Sceinc Painters: Hsiang Ju Lin 林相如 / Jia Yu Kuo 郭佳妤/ Yu Chan Hsu 許毓娟 / Pin Chu Chi 紀品竹 / Yen Hua Wu 吳妍樺 / Xin Hui Chen 陳欣慧 /Pei Ci Li 李珮綺 / Yi Han Weng 翁弋涵 / Ching En Chen 陳靖恩 / Jennifer Lai 賴俞均
Best Boy Grip:Weisson Studio 緯盛工作室
Chun Hao Hsu 許峻豪 / Kai Fu Tan 譚凱富 / Ming Chi Wu 吳明吉 / Chia Hao Lin 林家豪 / Po Ting Pan 潘柏廷 /Chun Huo Chen 陳均和 / Tsung Ting Li 李宗庭 / Zong Han Du 杜宗撼
Prop Printing:Wei Fone Advertising & Printing Co., Ltd. 維丰廣告企業社
Special FX:Ming Tse Chen 陳銘澤 @ SFX Special Effect Luffy Tech Corporation 路飛特效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Actor's Stylist:Yiko Lee 李懿格
Actor's Makeup & Hairstyle:Nikki Tsao 曹崇英
Halo Vest Costumer:Shou Hsiang Liu 劉守祥(閃特) @ 星球設計工作室
Casting:Deric Lin 林育正
Body Double:Yi Chen Chao 趙誼蓁 / Ying Ju Chen 陳映如
Talent List:BRUCE / Shu Ling Hsieh 謝淑玲 / Mango Kao 高意雯 / Hill Ho 何逢霖 / Yiko Lee 李懿格 / Shou Hsiang Liu 劉守祥(閃特) / Hsi Hao Wang 王璽皓 / DK.jr 郭憲鴻(小冬瓜)
Extra:大綵工作室 / 重心有限公司 / StarCollector 重星吉娛樂 / Lo-family 小羅家族
Sound Effect:Kiwi Audio & Visual Production Inc. 奇奕果有限公司
Sound Effects Editor: Chen Tao Chiang 蔣震道
Boom Operator: Monkey Boys Club 猴子電男孩影藝有限公司
Camera Support Equipment:LEE RONG FILM & TV EQUIPMENT CO. 力榮影業有限公司
Studio & Lighting Rental:Arrow Cinematic Group 阿榮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Camera Rental:Leader Asia Pacific Creativity Center 利達數位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 Animation: Grass Jelly Studio 仙草影像
Executive Producer:Iris Liao 廖梓雯
Project Manager:Ekijo Lai 賴奕如
Financial Manager:Lulu Chen 陳奕如
CG & Compositing Lead:Greg Miao 苗天雨
Animation Lead:Weiting Chen 陳威廷
Story:
Both Li 李季軒
Yu Shuo Leung 梁育碩
Xiao Chi Lin 林曉娸
Rita Chen 陳湘喬
Designer:
Yu Shuo Leung 梁育碩
Both Li 李季軒
3D Animator:
Janet Wang 王玨凝
Youzi Su 蘇袖惠
Eason Chen 陳家和
Yu Hsuan Huang 黃于瑄
Ching Chi 冀擎
3D Animator Assistant:
Yuki Chou 周祐諆
Jia Yu Chen 陳家榆
Ting Yi Lu 呂庭儀
3D Scan / Photogrammetry Shooting:Solid Memory 固態記憶
Ting-Yi Chuang 莊定一
Zoe Chen 陳嬿伊
Tien Lung Lee 李典隆
Reference Photograph:
Ting-Yi Chuang 莊定一
Retopology & Rig for 3D Scan:
Ting-Yi Chuang 莊定一
CG Preview:
Li Kang 李康
FX Artist:
Han Lin 林伯瀚
Compositing:
Nigel Huang 黃勗
Wen Ting Li 李文婷
Gobao Lin 林佳儀
Jian Yu Cheng 程建宇
Compositor‘s Assistant:
Eason Chen 陳家和
Ching Chi 冀擎
Yu Hsuan Huang 黃于瑄
Yuki Chou 周祐諆
Jia Yu Chen 陳家榆
Ting Yi Lu 呂庭儀
Explosion FX:MoonShine VFX 夢想動畫
Project Manager:Dawn Chiu 丘鳳怡
FX Artist:Wen Yung Hsiang 文永翔
Compositing:Lin Chi Feng 林奇鋒
Grading:iView Post-Production 意象影像
Pudding Wang 王慕鼎
2018.12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rt #inkart #painting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
「visual studio 比對」的推薦目錄:
- 關於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蔡依林 Jolin Ts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龔鈺祺 Ag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紀老師程式教學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龔鈺祺 Ag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怪美的
🔮
「看不見我的美」
「是你瞎了眼」
😵
📽 Grass Jelly 仙草影像
📝 吳青峰
各 位 觀 眾
仙草影像2018年的底牌<怪美的>MV,睽違4年沒有推出新作的 蔡依林 Jolin Tsai 小姐,終於在今天2018/12/26發行萬眾矚目的新專輯Ugly Beauty,很榮幸我們能參與其中。
也由於睽違四年,所有的idea發想與討論都異常謹(想不)慎(出來) ,歌詞一改再改,腳本一改再改,蔡依林小姐本人也多次親臨仙草一起討(攪)論(和),更麻煩的是蔡依林的任何製作物又很容易被網友惡意攻擊,所以我們想到的idea又要小心翼翼交叉比對是否有“致敬”到什麼韓國或美國巨星的MV,以上都只是發想階段,進入籌備以及製作階段才是真正地獄,痛苦指數爆表,一方面製作時間相當壓縮,所有製作流程以及後期製作都必須被精準控制,另一方面腳本相當複雜,製作費一直降不下來,對於場景尺寸,道具數量,餐飲人數...錙銖必較,但還好有仙草影像可靠的夥伴以及經驗豐富默契十足的製作團隊(都在以下的工作人員名單)後期製作則多虧了固態記憶 Solid Memory以及夢想動畫×視覺特效 MoonShine VFX的技術支援,我們才能如期交片(發片日當天才有MV可以宣傳,也算異常任性了),最後學 Jolin 講一句話,請怒點我們製作的MV! 越憤怒激昂越好!我們一點都不介意 😄😄GO!還有,Jolin不哭喔!!
------------------------------------
Client:
Eternal Music Production Co., Ltd. 凌時差音樂製作有限公司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Taiwan Ltd. 台灣索尼音樂娛樂
Chief Executive Producer:Jolin Tsai 蔡依林
Artist Management:Tom 王永良
Assistant Artist Manager:Rain Hsu 許嘉倩
Creative & Marketing Director:Jimi Chou 周啟民
Lyrics:Wu QingFeng 吳青峰
OA/OC: Rhys Fletcher / Stan Dubb 楊宥閑 / Richard Craker/Jolin 蔡依林 / Starr Chen 陳星翰
Album Stylists
Image Director:Tanglai @FORMZ
Stylist:Tungus Chan & Matthew Chan @FORMZ
Make Up:Yali Chiu 邱亞歷
Hair Stylist:Heibie@Hair Culture
Art Design:Well Lee 李威廷
Choreographer:Kiel Tutin
Choreography Consultant:Andy Hsu 徐聖展
Dancers Stylist: Norah Hsu 徐于筑
Dancers Makeup: prettycool 美少女工作室/ 上綺、阿袁
Dancers Hairstyle: Nic & Vanessa @Hair Culture
Production DEPT.:
Production House:Grass Jelly Studio 仙草影像
Director:Muh Chen 陳奕仁
Assistant Director:Xiao Chi Lin 林曉娸
Director’s Assistant:Rita Chen 陳湘喬 / Roddy Hung 洪凡柔
Producer:Hanson Wang 王漢聲 @ Wang’s Studio 聲意旺影音工作室
Line Producer:Hill Ho 何逢霖 / Kris Chi 池嘉蓁 / Hsueh Lung Lin 林學龍 / Hsi Hao Wang 王璽皓
Producer’s Assistant:Shu Hsien Wu 吳書賢 / Mogan Tang 湯雅庭
D.P. :Hsin Chin 金鑫
1st Asst. Camera:Yu Hao Liu 劉于豪 / Hsin Lung Huang 黃信龍
Camera Assistant:Bing Hong Chiu 邱秉鴻 / Wei Chieh Hsu 徐暐傑 / Yu Chen Chang 張育甄 / Shou Po Wen 溫授博 / Ming Han Sun 孫銘瀚
Movi Technician:Ming Jie Mai 買銘傑
Camera Equipment Technician:Chung Feng Chang 張崇峰 / Chien Hsu Tu 涂健旭
Gaffer:Pony Ma 馬銘財
Best Boy Electrician:Yu Sheng Gao 高煜盛
Electrician:Chuan Chi Liu 劉川琪 / Jun Rong Tian 田峻榮 / Zhen Sheng Lai 賴振盛 / Keng Hua Kuo 郭耿華 / Wei Chieh Huang 黃偉傑 / Pei Wei Li 李培瑋 / Wen Xiang Lin 林文祥
Production Design:Gee Art Design Studio 雞設士工作室
Art Director : Chicken Rice 雞肉飯(蕭仁傑)
Set Decorator: Johnny Chen 陳熹弘 / Cheng En Chang 張誠恩
Set Decorator Assistant: YI Xuan Tzeng 曾怡瑄
Construction Manager: Yueh Chiu 邱粵
Graphic Designer:Meerkat Chou 周庭羽
Art Assistant:Ming Jheng Zeng 曾名正 / Sin Ren Huang 黃新仁
Scenic:Frank Scenic Art Company 法蘭克質感創作有限公司
Scenic Art Consultant:Frank Chen 陳新發
Lead Scenic Painter:Pei Chen Lin 林佩蓁 / Zhong Shu Xie 謝忠恕 / Jui Lung Chen 陳瑞龍
Sceinc Painters: Hsiang Ju Lin 林相如 / Jia Yu Kuo 郭佳妤/ Yu Chan Hsu 許毓娟 / Pin Chu Chi 紀品竹 / Yen Hua Wu 吳妍樺 / Xin Hui Chen 陳欣慧 /Pei Ci Li 李珮綺 / Yi Han Weng 翁弋涵 / Ching En Chen 陳靖恩 / Jennifer Lai 賴俞均
Best Boy Grip:Weisson Studio 緯盛工作室
Chun Hao Hsu 許峻豪 / Kai Fu Tan 譚凱富 / Ming Chi Wu 吳明吉 / Chia Hao Lin 林家豪 / Po Ting Pan 潘柏廷 /Chun Huo Chen 陳均和 / Tsung Ting Li 李宗庭 / Zong Han Du 杜宗撼
Prop Printing:Wei Fone Advertising & Printing Co., Ltd. 維丰廣告企業社
Special FX:Ming Tse Chen 陳銘澤 @ SFX Special Effect Luffy Tech Corporation 路飛特效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Actor's Stylist:Yiko Lee 李懿格
Actor's Makeup & Hairstyle:Nikki Tsao 曹崇英
Halo Vest Costumer:Shou Hsiang Liu 劉守祥(閃特) @ 星球設計工作室
Casting:Deric Lin 林育正
Body Double:Yi Chen Chao 趙誼蓁 / Ying Ju Chen 陳映如
Talent List:BRUCE / Shu Ling Hsieh 謝淑玲 / Mango Kao 高意雯 / Hill Ho 何逢霖 / Yiko Lee 李懿格 / Shou Hsiang Liu 劉守祥(閃特) / Hsi Hao Wang 王璽皓 / DK.jr 郭憲鴻(小冬瓜)
Extra:大綵工作室 / 重心有限公司 / StarCollector 重星吉娛樂 / Lo-family 小羅家族
Sound Effect:Kiwi Audio & Visual Production Inc. 奇奕果有限公司
Sound Effects Editor: Chen Tao Chiang 蔣震道
Boom Operator: Monkey Boys Club 猴子電男孩影藝有限公司
Camera Support Equipment:LEE RONG FILM & TV EQUIPMENT CO. 力榮影業有限公司
Studio & Lighting Rental:Arrow Cinematic Group 阿榮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Camera Rental:Leader Asia Pacific Creativity Center 利達數位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 Animation: Grass Jelly Studio 仙草影像
Executive Producer:Iris Liao 廖梓雯
Project Manager:Ekijo Lai 賴奕如
Financial Manager:Lulu Chen 陳奕如
CG & Compositing Lead:Greg Miao 苗天雨
Animation Lead:Weiting Chen 陳威廷
Story:
Both Li 李季軒
Yu Shuo Leung 梁育碩
Xiao Chi Lin 林曉娸
Rita Chen 陳湘喬
Designer:
Yu Shuo Leung 梁育碩
Both Li 李季軒
3D Animator:
Janet Wang 王玨凝
Youzi Su 蘇袖惠
Eason Chen 陳家和
Yu Hsuan Huang 黃于瑄
Ching Chi 冀擎
3D Animator Assistant:
Yuki Chou 周祐諆
Jia Yu Chen 陳家榆
Ting Yi Lu 呂庭儀
3D Scan / Photogrammetry Shooting:Solid Memory 固態記憶
Ting-Yi Chuang 莊定一
Zoe Chen 陳嬿伊
Tien Lung Lee 李典隆
Reference Photograph:
Ting-Yi Chuang 莊定一
Retopology & Rig for 3D Scan:
Ting-Yi Chuang 莊定一
CG Preview:
Li Kang 李康
FX Artist:
Han Lin 林伯瀚
Compositing:
Nigel Huang 黃勗
Wen Ting Li 李文婷
Gobao Lin 林佳儀
Jian Yu Cheng 程建宇
Compositor‘s Assistant:
Eason Chen 陳家和
Ching Chi 冀擎
Yu Hsuan Huang 黃于瑄
Yuki Chou 周祐諆
Jia Yu Chen 陳家榆
Ting Yi Lu 呂庭儀
Explosion FX:MoonShine VFX 夢想動畫
Project Manager:Dawn Chiu 丘鳳怡
FX Artist:Wen Yung Hsiang 文永翔
Compositing:Lin Chi Feng 林奇鋒
Grading:iView Post-Production 意象影像
Pudding Wang 王慕鼎
2018.12
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紀老師程式教學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創!電腦書評] 駭客的修練:使用IDA Pro進行底層分析
影片網址: https://goo.gl/hR0J6E
#BooksReview #Hacking #IDAPro #ReverseEngineering
最近一些事情比較忙,加上夏秋交替,紮紮實實地發燒感冒了三天,所以一直沒空把這本秋聲老師的書「駭客的修練:使用IDA Pro進行底層分析」好好看完。所幸身體漸漸康復,就用了一點時間看完後,向大家做個報告,當成大家選購書籍時的參考。
先講結論:毫無懸念的五顆星滿分!這本書不論在「封面與內容相符」、「章節結構完整」、「主題涵蓋度」、「內容可看性」、以及「文句版面編排順暢度」,都找不到可以挑剔的地方。雖然我很少給一本書滿分,但是這本對我來說,實在找不到扣分的地方。
這本書最大看點,就是把你平常 C 語言的語法,諸如:分支、迴圈、陣列、指標,寫個簡單的範例程式後,用 Visual Studio 與 IDA Pro 取得反組譯程式碼(組合語言),藉由比對反組譯後的組合語言,與原來的 C 語言語法,瞭解 C 語言在底層是如何運作的。看完後,可以讓人看破解後反組譯出來的組合語言時,能「眼看『組合』,腦中想『C』」,增加駭客本人的程式解讀能力。
就算你不當駭客,看完後也能對「陣列」、「指標」... C 語言難點,在瞭解底層運作原理後,反過來對 C 語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非常推薦「學過 C 語言,想加深理解,或往駭客領域前進」的朋友研讀。
影片中我逐章說明各小節重點,也幫大家用「心智圖(Mindmap)」整理出我的讀書心得。希望大家看完後,能對這本書有多一點的認識,然後我看完這本書的心情,能多少傳達給各位就好了。
喜歡我的影音書評,麻煩大家給我個讚,鼓勵鼓勵。或者轉發 Facebook 好友,跟大家一起分享,甚至於組個讀書會都很不錯喔!也歡迎大家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我影片上傳的通知(有時候我放著電腦沒關去睡覺,就任由它上傳處理了。所以大家直接訂閱 YouTube 頻道有可能在我還沒寫 Facebook 評論時就看到了喔)!夏秋交替,請大家注意身體,別跟我一樣感冒了(合十)!
https://youtu.be/sUL4WvrPYAk?list=PLpUEV8DQx3NJJa0oyWzjxDdDNY1MNlnQn
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此作是「千岩萬語」系列之一,而此系列其實是偏重在內化精神的探討,且源於如此的創作理念下所產生的,用最真誠的態度面對自我的畫作,一筆一筆慢慢的描寫,方法雖笨,毫無智慧可言,但也是最貼近紙上作畫最初的動機。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visual studio 比對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跨平台APP開發使用Visual Studio2015與PhoneGap(第12次上周重點回顧與W3schools介紹&範例猜拳界面與程式&用DWCS6的圖型化工具產生選項按鈕&將表單元件單選改為下拉清單&將下拉清單改為手機非原始樣式&輸入月份與比對(全域變數))
上課內容:
01_ 上周重點回顧與W3schools介紹
02_範例猜拳界面與程式說明
03_用DWCS6的圖型化工具產生選項按鈕
04_將表單元件單選改為下拉清單
05_將下拉清單改為手機非原始樣式
06_輸入月份與比對(全域變數)
完整影音
http://goo.gl/aQTMFS
教學論壇(之後課程會放論壇上課學員請自行加入):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forum/labor_app_2016
懶人包:http://terry55wu.blogspot.com/p/android.html
課程理念與課程介紹:
從基礎、進階到雲端資料庫整合與行動網頁的全面運用,打造最強、最新、最實用的全方位商業級互動網站!
並延伸到APP開發,並將之結合,用JAVA程式設計APP對一般人來說太難,這門課就是用網站觀念做APP,利用PhoneGap服務見可以快速將Web轉成APP。
並使用Visual Studio 2015 X Cordova跨平台應用程式設計,環境建置 X 開發入門 X 介面設計 X 各種應用元件App實務開發的完全整合學習!
最簡單!開發及維護成本低,直接整合應用HTML、CSS及JavaScript進行App開發,學習曲線最短,效率最高!
超跨界!一次開發,即可發佈Android、iOS、Windows不同平台的App,免除學習多種開發工具的煩惱。
神開發!應用HTML即可直接控制智慧手機照相攝影、錄音放音、GPS羅盤、無線網路等眾多硬體感測器!
極直覺!搭配Visual Studio 2015即可簡化專案佈置與程式碼輸入流程,提高開發效率!
不藏私!全新的版本、最全面的解說,引領全方位的App應用程式開發學習。重實例!以小範例入門,到整合的App實例,深入行動應用,範例全面涵蓋:系統醫生、聯絡簿管理、音樂播放器、定位地圖、自我介紹、QRCode掃瞄器、中英文語音合成、檔案上傳下載、簡易照相機、數位羅盤…
參考書目
跨平台 Android.iPhone 程式開發:使用 Visual Studio Community+Cordova/PhoneGap+jQuery Mobile作者:陳會安ISBN:9789863123217出版社:旗標出版日期:2016/01/21
Visual Studio 2015 X Cordova跨平台App實戰訓班(附近120分鐘關鍵影音教學/全書範例程式)鄧文淵 總監製/文淵閣工作室 編著出版商: 碁峰出版日期: 2016-03-29
HTML5+CSS3+jQuery Mobile輕鬆打造App與行動網站(第二版)
作者: 數位新知, 陳婉凌
出版社:博碩 出版日期:2016/01/08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android 開發教學,android 程式教學,android 使用教學,android app教學,android sdk,android eclipse,android 開發,android studio 開發教學,android studio tutorial,app開發教學,Visual Studio2015,Phone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