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與總評:這次Kyrie 6所有的硬傷都在小地方上(透氣、耐磨),較不影響實戰。 ... 現在是以zion1(外場不耐磨) 和kyrie flytrap 4 (磨平了)kyrie low 5(快磨 ... ... <看更多>
「kyrie flytrap 6 ep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心得] Nike (By You) Kyrie 6 心得- 看板sho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勘履籃球鞋評俱樂部| Kyrie 6 評測(另對比Kyrie 5作為參考) 的評價
- 關於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kyrie 6 ep鞋評-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kyrie 6 ep鞋評-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kyrie 6 ep ptt的推薦與評價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NIKE KYRIE 6 實測心得分享迎來KYRIE系列最成熟之作! 的評價
- 關於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Kyrie flytrap ep好穿嗎- 籃球板 - Dcard 的評價
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kyrie 6 ep鞋評-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推薦與評價
『JB開箱』Kyrie Flytrap III EP 球鞋開箱鞋評實測評價@ Jerry … 高端的Irving 6開箱完了,今天繼續為大家帶來Kyrie平名版系列『Kyrie Flytrap III EP』( ... ... <看更多>
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kyrie 6 ep鞋評-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推薦與評價
『JB開箱』Kyrie Flytrap III EP 球鞋開箱鞋評實測評價@ Jerry … 高端的Irving 6開箱完了,今天繼續為大家帶來Kyrie平名版系列『Kyrie Flytrap III EP』( ... ... <看更多>
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NIKE KYRIE 6 實測心得分享迎來KYRIE系列最成熟之作! 的推薦與評價
Nike 為籃網球星Kyrie Irving 設計的簽名鞋款「KYRIE」系列,以潮流外型、豐富配色與主打反應性的特點,成為品牌旗下最受年輕族群喜愛的系列鞋款之一 ... ... <看更多>
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Kyrie flytrap ep好穿嗎- 籃球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麻煩各位大大給小弟個意見啊啊啊謝謝! - 籃球,球鞋. ... <看更多>
kyrie flytrap 6 ep評價 在 [心得] Nike (By You) Kyrie 6 心得- 看板sho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無音樂無廣告部落格連結:https://bit.ly/2Vyzp14
這次來分享Nike客製化球鞋的心得,
整篇文章太長了,只擷取大家比較有興趣的段落,
剩下是配色及其他心得可以選擇要不要看,放在部落格中,
以下雜念
前陣子發現部落格從第一篇鞋子寫到現在也六年了,
雖然量不多,還是持續在寫,畢竟感情深厚
但我分享還是會放圖啦,
但就沒有那麼繽紛,謝謝鞋版各位的分享跟指教。
---------------------------------------------------------
雖然一開始不是很習慣這雙鞋子,
大概一個月過後慢慢能感受這雙鞋子的優點,
以今年來說是我最喜歡的鞋子毋庸置疑,
如果還有不錯的配色還會想入手一雙,
原本這雙只想用來室內著用,但是因為太喜歡了,
室內外全天候都穿著打球了。
鞋楦來說,一開始非常擔心花了錢卻穿不下去或是很勉強,
好險自己的腳不寬,
鞋楦也剛好,比起 EP 版稍窄一些,但還在同尺寸的範圍。
這次同樣會用 反應 / 緩衝 / 防側翻 / 抓地 / 包覆,及實戰動作與心得分別闡述。
能夠快速反應球場上的瞬息萬變,無論是急停、變向或是加速切入,
這就是 Kyrie 系列一如既往的特色。
6 代調整過後,反應較前幾代沒那麼鮮明「有個性」,不過水準依舊,
坦白說前幾代個性過頭也是一個令人怯步的點,
而且這次將鞋楦高再降低 0.5 公分的設計加上
Zoom Turbo 不厚實卻能給予老實的踩踏感,讓人在球場奔馳時,
路感明顯且能輕鬆應對球場上各種情況。
但是貼地感不是一上腳就讓你嚇到的類型,
需要慢慢與這雙鞋子磨合,
慢慢能體會調校的優異。
反應就不再贅述,一雙鞋子能夠延續其性格又能於大眾需求中找到最大公約數,
難能可貴,光這一點,我就推薦大家去試試看這雙鞋子,
比起前作,更成熟、內斂。以反應先決的球友,
不會對這雙鞋子太失望,但跟 3 代以前相比,還是感覺得出差距。
差距值得嗎?要看你對於緩衝的取捨了。
這雙鞋子對於反應的表現,於我個人而言無可挑剔
甚至在碎步時也俐落而洗練。
平心而論,Kyrie 6 雖然不是把中底壓縮到最薄的類型,
像是 adidas N3XT L3V3L直接把反應這一項數值點滿了,
但是整體搭配起來,水準並不會差太多,
於此同時他也給了你一些「樂趣」,樂趣也需要一些時間體驗。
緩衝的調整,不能說是最有感,其實 4 到 5 代進步就滿明顯的,
而此回是將前面所有的經驗結合起來,調整最「剛好」的一次。
前掌有 Zoom Turbo 加持,雖然官方已經將鞋楦高降低,
而這一塊新的氣墊,也應該比以往 Zoom Air 稍薄一點,
才能適合彎折,第一腳踩上去還是能感受中底的厚度,
我是對前掌反應比較敏感的人,所以其實前幾次上腳,我的印象沒有特別好。
如果你很在意緩衝,雖然稱不上很軟、很彈,至少是可以接受、慢慢嘗試的。
恰巧是因為這厚度的關係,讓前掌的緩衝恰有其份,
如果再多一些,緩衝感會更好,不過一定會犧牲反應,所以我想也沒得嫌了。
雖然後跟沒有氣墊,僅有一般泡棉中底,
按壓的回饋韌一些,在後掌落地的動作也不會震腳,
提供了一般的緩衝需求,如果是對大氣墊有著強烈愛好與需求的人,
對這雙鞋子應該不會有太深刻的第一印象,
我在這邊也不太敢保證適合每一個人,畢竟體重量級還是有差別。
對輕、中量級的選手來說,應該都是能夠接受的。
這雙鞋的中底不算高也不算低,在防側翻的設計上也沒有別出心裁的設計,
但是依舊能打造及格的防側翻功能。
首先,一雙中筒鞋,比起低筒的鞋款本來就多了先天優勢,
還記得在上一篇 New Balance OMN1S 提到的缺點—腳踝包覆,
反之在同樣的中筒高度,Kyrie 6 的腳踝包覆成為了這雙的優勢,
也間接影響了防側翻的優劣,能夠藉強韌的鞋身,拉住雙腳。
所以看到上圖,在橫向側踩後,鞋子中底側面幾乎成了一條垂直面,
看起來有點擔心,但是它的對角處,
踝部內側能夠被牢牢抓住,不讓重心再往外傾斜。
其二,抓地力也幫了很多忙,會於後面的段落闡述。
這雙鞋子防側翻其實是很多因素結合在一起而變成的結果,
比起刻意為之的設計,隱藏在其中靠著不同部位的化學反應,
也能有很棒的效果,所以在這邊提出來談一下。
提起 kyrie 系列的招牌,除了反應之外你會想起什麼?
應該滿多人會跟我ㄧ樣回答「抓地力」。
既然為球星代言款,他也很直截了當的反應在鞋子上,
除了既有的大底紋路外,前掌內側也延伸上來,
不過打球強度畢竟不像 NBA 球員那麼極限,一般用到的機會少之又少。
大底的紋路雖然不是傳統人字紋,但是透過各方向線條勾勒,
也有不錯的效果,總之抓地力不需擔心,即便多灰塵的場地,
基本上也只要用手稍微擦拭一下鞋底,很快就能恢復到應有水準。
另外,針對抓地力,還記得我在防側翻項目提到過嗎?
這邊要岔開說明一下,為什麼這雙鞋子的抓地部位—大底的設計,
使這雙鞋子產生很不錯的化學效應。
從內側來看,這雙鞋子前掌與後掌上翹的幅度比一般鞋款角度更大,
但是在前掌主要發力的蹠骨處直接接上了厚實平穩的中底、大底。
能夠再發力後,不論前後左右都能夠更自然、流暢的轉換方向,
就像不倒翁ㄧ樣,重心擺定後,不論做試探步或是大跨步,
那些弧度給你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讓你更自然的導向該處,
而抓地力只是在必要之處協助你煞車,再任由你轉換方向,行雲流水。
一開始穿上這雙鞋子時,還停留在上一雙鞋子的習慣,
所以自然地忽略了這一點,但是穿越久越能感覺設計用意,
也更習慣這雙鞋子,需要時間磨合。
最後包覆其實是我在反應、抓地之外,最喜歡的部份,
也是這雙鞋子最出色的地方。現在回頭來看還好尺寸選的剛好,
沒有過大或過小,才能感受到這雙鞋子最剛好的包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從表面上外側的兩條綁帶、中段內藏式鞋帶綁孔、
內靴到後跟填充與皮質表層,
這些都是這雙鞋子再包覆與支撐出眾的因素之一,積累成大器。
鞋身後段大面積的皮質外層加上內裡襯墊與穩定片,
後跟包覆感很好,
即便不要緊緊繫上鞋帶都能感受到兩側貼緊雙腳包覆的感覺,
比較可惜的是我覺得中段的綁帶還是視覺效果大於實際功用,
對於支撐與包覆效果並不大。
鞋身中段的內鞋帶孔設計,雖然不是有拉伸功能的作用,
但是有效地把雙腳貼在腳背上,使中足穩定也有很好的效果。
內靴設計與鞋頭外側的鞋帶孔實際功倒還好,即便拉到最緊,
能調整幅度還是有限,比較像是畫龍點睛而不是雪中送炭的類型,
為什麼覺得功能還好呢?
因為我實際上認為這雙鞋子的楦頭已經符合我自己的需求,
不太寬不太窄,所以穿起來有不錯的包覆感。
相對的在透氣性上就會有點小犧牲,如果可以我都會帶著球鞋,
上球場前再穿上去,雖然不會悶到非常不適,
但每次打球下來,也可以感受到球鞋內襯確實有點濕了。
結論
簡單來說,一直以來都穿著 Kyrie 系列的朋友,
還是可以體驗抓地力及反應;至於新嘗試的人,
整體的包覆感是不會失望的,在慢慢嘗試新動作時,
他能夠給予很棒的後盾。
最後大家可以去體會一下我在文中一直提到的,整體的化學效應。
不止是大底重心與鞋子外底弧形的搭配,
包覆系統的調整等等,都是很棒的體驗。
--
鞋子評論居多,還有世界各地的看籃球賽心得,及一些球鞋血拼指南
雖然不很常發文,但都是我認為值得與大家分享的事物。
I select for you, we are selceted by what we loved.
粉絲專頁 S.elect - https://goo.gl/N4MH1F
Blogger - https://goo.gl/mvkNj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8.62.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oes/M.1587800670.A.8C9.html
一開始我也擔心會像飛行的翅膀,感覺只能輕輕粘著他,
或是把它當作固定鞋帶的作用,輕輕黏著,他才會乖乖聽話。
Hyperdunk 2011 ELITE 真的棒的不行QQ
目前東海是我最喜歡的球場
真的很漂亮,讓我有在以前紐約打球的錯覺
※ 編輯: Jedson (114.38.62.54 臺灣), 04/26/2020 14:08:10
但如果那種僅是你連試穿一下都很難接受,
我覺得一般人不會有時間等到他穿鬆,通常鞋子就冰起來了
畢竟新的東西出來萬一也是缺點一堆,補了東牆缺西牆,消費者還是嫌
像KD12到13感覺也是改良,但是外觀有換一下,整體輪廓看起來差不多,
外觀差不多,可是穿起來就差很多
不喜歡的就不喜歡,喜歡的還是會買單
※ 編輯: Jedson (114.38.26.234 臺灣), 04/27/2020 09:18:12
※ 編輯: Jedson (114.38.62.54 臺灣), 04/27/2020 20:18: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