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塑膠・自然(前)
-
塑膠之前:
在塑膠出現以前人們生活與自然共生。記得我阿嬤細說掃帚是以竹子、芒草或椰子鬃編製,畚箕則用來自於家中用盡的沙拉油罐的鐵皮。水桶有木製也有鋁製,木頭櫃子仍保留日式滑門的模式,是阿公的木工廠親手做的。PE塑膠布出現之前,稻子收成後的稻梗會編織成草片,蓋在尚未曬乾的稻穀上防雨,也會編織成斗笠、簑衣,保護家人不受寒氣與水氣的侵襲。
以前農舍附近大多有的一塊小竹林(到現在我苗栗竹南阿公家外仍有一大片的竹林與椰子林,裡面生物多樣性極高),竹子生長快速、質地堅韌且用途廣泛,與農村生活關係十分密切。自清朝至民國早期,衣食住行多取自於竹子。處處竹圍、竹叢是過去農村代表性的景觀。今天大概只能在五金行裡看到一些竹編的日用品(學校外掃區也是用椰子與竹子編成的大型等腰三角形的掃把,小學時操作不易)。 最後的「垃圾」是家裡打掃後的塵土、菜屑、竹子屑、木屑、稻草。塵土和菜屑埋在土地中堆肥;竹子屑、木屑、稻草則用來燒飯、煮開水。取之於自然,也回歸自然,使人們與大自然的運作緊緊扣再一起,形成了一個平衡的關係與完整的循環。
-
塑膠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塑膠進入人民的生活。1960年代後半,台灣的石化產業起飛,1968年中油成立第一座輕油裂解廠(一輕),1970年代,石化工業成為政府為了度過第二次石油危機而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而後至1980年代,滿足內需市場,台灣的石化加工品──紡織、塑膠、玩具等──行銷世界。由於政府大力扶持,缺乏石油的台灣,卻發展高耗能、高耗水、高資本密度的石化工業,甚至成為「石化王國」。 石化產業推波助瀾下,打著廉價、輕便、防水等優勢,塑膠滲透人們的生活: 餐具、合成纖維衣物、掃把、水桶、包裝等等,食衣住行育樂,無不見其蹤影。爾後,在生產技術上克服種種障礙(例與汽水產生碳化作用),逐漸取代其他材質—玻璃、陶瓷、木頭、紙張、麻布。以前阿嬤出門買肉包裝用的是後院的大香蕉葉,裝在一個竹子編成的菜籃中; 外頭攤販挑著木製擔子賣豆花,以印有青花的瓷碗盛給客人「內用」,這些景象皆老早退出我們的生活中。
-
舊的離去,先的景象浮現。民國70年代B型肝炎防治中宣導飲食衛生,「不潔的飲食習慣會傳染B型肝炎」是「錯誤」觀念,但衛生署並不刻意去糾正,因為預防B型肝炎意外順便預防A型肝炎。當時衛生署迅速制定硬性措施,如「使用公筷母匙」、使用免洗餐具就成為防治B肝最直接也最暴力的善意謊言。當時從高級飯店到巷弄小販,紛紛將可重複使用的筷子換成用過即丟的免洗筷,產生連內用也使用免洗餐具的現象。
-
現今疫情當頭,衛生防疫當然優先處理,但小編認為環保是一個光譜,而這光譜會因環境影響下往兩極移動。當疫情過後我們如何再次減少廢物產生,並為循環經濟佈局抵擋下一次類似的衝擊。
-
#EarthDay #aus小編 #plastic #ecology #nature #history #oilcrisis #taiwa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oilcrisis」的推薦目錄:
oilcrisis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oilcrisis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oilcrisis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oilcrisis 在 Nigeria oil crisis: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theft cost millions 的推薦與評價
Nigeria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theft of its main export. The theft of oil is costing the country an estimated $700m a month. ... <看更多>
oilcrisis 在 Energy crisis: what can 1973 teach u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What can the energy shock of 1973 tell us about today's crisis ? 00:00 - Energy wars 02:12 - Oil sanctions don't work 06:59 - Energy securit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