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Thankful 🙏Translated
朱晨麗未紅前,有一本簿仔好緊要,食粥食飯靠佢......
#四歲學舞
#十歲離鄉別井
#唔靠屋企
#合租劏房
#被指忽然富貴感無奈
#升呢女一
#朱晨麗
朱晨麗 Rebecca Zhu
朱晨麗
讚好【騰訊•大粵網•香港】FB專頁有著數:goo.gl/XWfjis
更多娛樂資訊,請click入:http://gd.qq.com/hk
-\-\-\-\-\-\-\-\-\-\-\-\-\-\-\-\-\-\-\-\-\-\-\-\-\-\-\-\
【大粵網•香港】廣東話的弱點,其實不是朱晨麗的錯。她在蘇州出生,十歲隻身赴上海入讀著名芭蕾舞舞蹈團,十六歲被香港演藝學院舞蹈藝術系邀請來港入讀,之後獲取獎學金再去外國深造,再回港發展。2011年選港姐之前,朱晨麗從沒有說過廣東話,她接受「騰訊.大粵網.香港」獨家訪問時說:「我當時第一天來香港去演藝學院報到,但我走錯路,去了附近的會展中心,記得當時在下雨,我隨便選了兩個年輕女生問路,我用普通話問她們,她們像見鬼般,是否我的樣子有問題?哈哈……」
朱晨麗從小在藝術的氛圍下成長,公公熱愛寫書法,媽媽喜歡彈古箏,成就了下一代的修為。朱晨麗透露在演藝學院讀書那幾年,大家都很遷就她,「可能因為年紀小,當時只有十五、六歲,老師會很關心我們,私下也會教我們,那時候並不可憐的,因為老師都很體諒我們。而同學也不錯,知道我不懂聽廣東話,會遷就我說普通話,或翻譯成英語。我是加入無線後才說廣東話,但我覺得自己起步點太遲,那時我已經二十三歲了,所以有點吃力,加上當時第一次拍攝的是民初劇《名媛望族》,對白和劇本都很多,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
離鄉別井學跳舞的日子,不算刻苦,因為朱晨麗四歲便學舞,拉丁舞、中國舞和芭蕾舞,根本難不到她。「我在演藝學院由一年級開始讀,但幾個月之後便跳讀三年級,再讀一年之後又再跳讀五年級,不斷跳級。」此外還學習到的是慳儉,「其實從我來香港讀書開始,我便跟自己說『學校是有獎學金的,不需要用家人的錢』,看看自己可以支撐多久?我也很幸運,每年都獲發獎學金,學校每年都會安排不同種類的獎學金,給學生當作幫補生活費吧!那我平日就是用自己的儲蓄,不用花家人的錢。當時真的很慳家,我和一個女同學合租劏房,因為實在太便宜,但當然我的家人完全不知道我住在什麼環境。而我每天都用一本簿寫上所有支出,比如坐電車需要兩元,坐巴士需要三元多,那一定會選擇坐電車,然後又會紀錄自己每天吃了多少片麵包,需要多少錢?學校的下午茶餐比午餐便宜,於是便會留到下午茶時間才吃午飯。」
從跳舞事業到演藝路途,朱晨麗都是靠雙手雙腳打拼出來,可是偶爾會跟「忽然富貴」四個字掛鉤,為此她無奈說:「起初比較敏感,因為不是真的,大家只看到表面,根本不知道真實的朱晨麗是怎麼樣?直至現在我入行七年了,浸淫了、經歷了,跟大家認識多了,大家都知道我是怎樣一個人,倒是一個過程吧!現在當然一於少理,只希望大家手下留情,不要寫得那麼負面。你知道這些新聞對藝人來說……尤其是現在的網路世界那麼強大,你只要搜尋我的名字,一連串的新聞便會彈出來,跟我一世的。如果不認識我的人便會相信啊,只有認識我的人不理會,或者家人不理會而已。」
清者自稱,朱晨麗仍然是當初那個,仍然很努力演好每一個角色,入行踏入第八年,她將會升呢做女一,演出《特技人》和《兄弟》兩套劇集,除了演技之外,也要顯身手。「《特技人》我是飾演幕後的特技人,雖然有替身在旁邊守候,除非很危險的動作,基本上都是自己上陣的。拍攝完這個劇我深深體會到,特技人需要自己去訓練,他們靠雙手打拼出來,是血汗錢,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的工資有多少?但他們絕對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搏鬥,我知道很辛苦的,我很敬佩他們。還有的是,特技人在一部戲裡面,觀眾永遠不會知道是誰做的,因為會以為是主角做的,其實整部戲都是靠他們這些幕後英雄支撐。」面對過如此大的挑戰,朱晨麗的下一個目標,好可能是衝擊視后吧!
中國書法種類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著底下由藏書界的竹野內豐所發表關於台灣文化的文章時忽然想起來,我曾經幫日本平面設計師寄了一大箱金紙給他。
(對,就是拓實君)
因為 Takumi Morohashi覺得金紙上面的圖案很有趣很可愛。
(然後他非常珍惜地擺在房間裡)(地方的主婦們表示______)
菜市場的阿姨賣給我之後跟我聊了聊,知道我沒有要燒給神明後嚴厲地罵了我一頓說不可以這樣褻瀆神明。
(遠目)
(但我還是寄了)
我覺得只有當我們用一種外國人的眼光重新審視自己身邊早已習以為常的事物,才有找到新發現的可能。
#真想出一本書名為日本人帶我發現的50個台灣文化特色
針對網友的質疑,藏書界的竹野內豐也回應了一篇非常立論明確鏗鏘有力的回應,文章很長,可能會引戰,但我覺得台灣的設計師、創作者都得思考這件事。值得一讀。(以下為節錄)
---quoted 活水來冊房
有網友說日本作了那麼多調查,明明是為了殖民統治,為什麼文章不提?
第一,我有提。「臺灣成為日本第一個殖民地」「要有效地統治這塊燙手山芋,喔不,燙手蕃薯,並不是貿然派兵鎮壓壓到你變蕃薯簽就算了,而是講求先研究不傷身體,才研究藥效。因此,對於臺灣島上的人事時地物,先有通盤瞭解,成為治臺的第一步。 」「當你有多少家產和你的習慣個性甚至租A片喜歡租哪種類型都被知道得一清二楚,那統治起來自然事半功倍了。」
第二,批判日本的殖民統治,不是這篇文章的題目,也不是主旨。(我常常要應付這種喜歡跳出來指責我,卻自己文不對題的人)
也有網友說,臺灣文化不要中國文化。
會提這樣的說法,通常是兩種人:一個是極獨的獨派,聽到中國就反感,根本恨不得自己不會寫中文;一個是極統的統派反串,想冷眼看你把台灣文化抽掉中國元素,還能剩多少。
事實上台灣文化根本不必將「中國傳統文化」(我稱之為「漢文化」)抽走,台灣文化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什麼都是,成為什麼都不是,就是台灣文化。它有南島的元素,有漢人的元素(還分成各個相異的省分特色),有日本的元素,還有最早期與最近期的西洋元素。
它不必也不能抽走任何元素,這就是我原文結尾說的:「不排除任何文化,兼容並蓄」。任何文化,都能化為我們今天的營養。試看日本現今揚名國際的傳統技藝,武術、摺紙、書法、圍棋、插花、茶道、建築、語文......哪一樣不受古中國影響?日本歷代乃至現任天皇的年號,都還是從中國古書裡找典故的!請問誰會跟日本講說,八嘎雅魯你給我把從中國學來的東西吐出來?
除了公認台灣是南島文化的發源地之外,台灣所蘊含的漢人文化根底,也是世界的瑰寶。故宮博物院有中華文化的精品,台灣的讀經、古琴、書法、武術大師,與中國相比,毫不遜色,因此有許多仰慕中華文化的外國人,紛紛到台灣學藝。
文化本身是沒有好壞的,引導它成就好壞的,是人。
現在的氛圍變得很奇怪:
想去中國化(而且只是政治上的中國化),被說忘本。
發揚漢人文化,說你舔共。
補助客家文化,閩南人說那我怎麼沒有。
推廣台語,其他族群說這是閩南霸權。
推廣原住民文化,又怕自己弄巧成拙犯到原住民禁忌,乾脆少做少錯,也封閉了進一步認識的機會。
我理想中的文化前景不是這樣的。或許我原文結尾講得不夠明確,我再更明確的說。我理想中的台灣文化,要能兼容並蓄。有人學客家山歌、有人學歌仔戲、有人學八部合音、那兒有人夾雜老北平話兒說相聲,甚至有人學和歌俳句,各種文化各自發展,然後相遇,融合,創造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品種。
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沒有必要氣餒,因為我們擁有多元的根底,而且這個「多元」,正是台灣文化最重要的價值。如果有人認為學習漢文化,遲早會跟中國統派糾纏不清,那就是還沒搞懂文化與主權的區別,那麼程度就跟中國人常說的「你講中文,寫中文,所以你是中國人」一樣了。
【好文推薦】
台灣曾經可以成為文化輸出的寶地,那就是在日治時期。
為何現在說到台灣的庶民文化,大家卻帶有偏見或是歧視呢?例如八家將、電子花車等。
臺灣讓當年來台的日本人視為珍寶,怎麼走到今天這種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這個地步呢?如果我們能夠反省,不排除任何文化,兼容並蓄,是不是還能有轉機?
中國書法種類 在 A.N.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唐人熊
ChinatownBear
由於正逢過年期間,這次ANYBEARS想來點不一樣的中國年味風,元素整合與設計概念取至洛杉磯Chinatown唐人街的特有視覺.
於1850s左右就存在的社區,直到1938年才被正式命名為“Chinatown”(唐人街),透過翻閱資料對於當時的英文與中文搭配的字體形式頗為著迷,無論大至招牌,小至菜單與火柴盒皆是充滿濃濃的時代感,在英文字體的使用上時常出現類Karate體,就是一種類似中國書法筆畫混入英文的中西合璧感,圖案的選擇上則是遷就一些印刷技術而使用線框類的工筆白描,單調配色但卻是歷久不衰的耐看,就算現在回頭看依然是非常酷~~~
最後用這張圖祝福各位新年快樂~熊到福到~~
#anybears #chinatown
中國書法種類 在 毛笔书法入门该选什么字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关于书法入门该选什么字体,今天田老师视频中将会讲解。田舍之:国学教育专家、汉字文化研究专家、 中国书法 家协会会员。 ... <看更多>
中國書法種類 在 20170308《中國書法大字典(篆~草書卷)》五種索引數位化 ... 的推薦與評價
放於「書道」,此項目有28種書法相關文獻,至今日為止,「引得市」累計總文獻種類已達到184種。歡迎各界朋友交流合作,詳情請看:https://hackmd.io/s/HJ_qFWLNx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