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孩子在叛逆期我覺得說青春期更適合
繼昨天早上Emma突然的心情不好,小哭了說頭不舒服之後….昨晚Emma回到家我先給她一個擁抱,然後就讓她繼續寫功課!
晚餐後我問她今天早上怎麼了!她說她也不知道怎麼了,感覺心情很不好,會想媽媽有點想哭。
看樣子她不像生病,我和她說,現在她在準備進入青春期,荷爾蒙也在改變,可能因為這些因素讓情緒突然來了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我說「你想哭就哭吧」然後她眼睛就有點紅紅的說:「我也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我接著說....荷爾蒙在改變的時候真的會讓人有點不適應,就像媽媽月經來了也是會有點影響到。
雖然也無法確定是不是感冒前兆,但是看起來她精神挺好的,再加上今天早上心情完全正常,我猜測可能是準備進入青春期荷爾蒙的問題。
#有時候真的是荷爾蒙在作祟
昨晚做了功課,看了很多關於其春期荷爾蒙影響的文章。與其說孩子叛逆,不如說孩子其實還不懂這段期間身體和大腦荷爾蒙的影響,讓她們在情緒上的表達有了一些困難。她有可能今天很開心,明天因為一點小事就讓她down到谷底。
#哭泣和生氣都是情緒發洩的一種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除了有尚未發育成熟的前額葉皮質,還有一個讓孩子變得情緒化的多巴胺分泌因素。昨天大概和女兒們簡單說了她們人生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她們情緒起伏會很大,也會感到困惑 #但是我都會陪伴, 更鼓勵她們如果心情不好想哭就哭一下。都是情緒發洩的一種
#媽媽也是有情緒der
最後我也和她們說,媽媽也會有情緒的困擾,雖然不是青春期但是也會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造成情緒起伏不定。
#事情好好說更要選對時機說
不管是什麼期,陪伴和認同都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不對的事還是要說,好好說,等適合的時間說這樣溝通才能更順利。
#不要和孩子說這又沒有什麼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認同,當孩子有情緒的表達時,也許真正困擾她們的是無法控制的情緒而不是事件本身。所以先認同她的情緒再來談道理會更容易。我們也都知道在情緒裡時大腦是無法正確思考的。
就像我自己心情不好時,如果旁人一句「這又沒有什麼幹嘛心情不好」不只無法解決問題還有可能會造成我連話都不想和對方說了!
#青春期的親子關係第一步是要有同理心和認同
//關於照片//
我們沒有在代言汽水啦~只是之前出海剛好用手機紀錄到一刻很喜歡這張照片的感覺 (照片裡的是Nana)
=====
saのig
https://bit.ly/2WmvORl
saの社團
https://reurl.cc/Ob0ZYg
saのLine官方
https://lin.ee/VeS6lN7Z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SD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心理S03E08-Part 2】如何運用你的「新大腦」來掌握憤怒?在憤怒的當下我可以做什麼?如何在憤怒時讓對方理解自己?|憤怒時的溝通 |SDNY 00:09 運用你的新大腦來掌握憤怒 01:19 防禦系統 03:33 前額葉皮質負責高層級的推論與判斷 05:06 想像自己操控一台機器人 06...
前額葉皮質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小確幸成癮症 ]
常常在想快樂到底是什麼?下班後去大吃一餐補償自己的滿足感,是快樂嗎?那樣的快樂和幫助一個人所獲得的喜悅,是一樣的嗎?
二十歲前半,我的快樂很多來自日常的享受,例如吃美食、上咖啡廳或單純的出遊,但後來隨著成長,我漸漸發現了另一種「快樂」,那和宵夜大吃鹽酥雞的爽不一樣,而是一種更深邃也更饒富興味的愉悅狀態。
以前我一直說不清這到底是一種什麼轉變,直到最近在《醫療不思議》中讀到了一篇文章才終於恍然大悟。這本書的作者汪漢澄是一位神經科醫師,他結合科學與人文史哲的觀點,來探討醫療史上的各種趣事,其中一篇〈科學的快樂論〉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
他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快樂有兩種,一種是「hedonia」,可以勉強翻譯成「快感」,而另一種是「eudaimonia」,可以勉強翻譯成「幸福」。
「快感」和直接的感官享樂有關,例如吃美食、追劇、打電動等等,以及現代人所謂的各種「小確幸」。這些「快感」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心靈調劑,能讓我們忘卻人生的痛苦與不完美,不發瘋也不自殺地活下去。
作者說,這種快感和大腦深處的「腹側蒼白球」及其相關神經連結有關,也和人腦的賞罰機制有關。賞罰機制鼓勵我們趨近讓人感到愉悅的事物,避開那些讓人感到危險不悅的,這種神經反應在許多哺乳類動物身上也能見到,是生物重要的生存機制。但是,如果這個機制失去了平衡(一昧追求愉悅的獎賞,卻無視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就會產生各種成癮症,例如菸癮、嗜甜、酒癮等等。
而作者又說,除了「腹側蒼白球」之外,人腦前方皮質還有其他幾個能激發「快樂」的熱點,那就是「前額葉皮質」和「眶額皮質」,這些地方掌握了學習、計劃與思考等高等智能,不斷訓練刺激這些部位,會讓人獲得「玩味」的能力,還可以自己加強對這種快樂的感受度。
那這與亞里士多德的快樂觀點有什麼關係呢?
作者說,亞里士多德的「eudaimonia」跟短暫的、感官相關的「hedonia」很不一樣:「eudaimonia 是一個人經過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滿足感與自我評價。比方說,有沒有好好發揮過自己的才智與潛能?有沒有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讀到這裡我恍然大悟,其實「快樂」也是一種需要學習與練習的東西。
Hedonia 的快樂是立即的、容易追求的,甚至似乎是比較「自私」的,但是它就像從手裡落下的沙子,握著當下感到舒適愉悅,過後卻什麼都沒抓住,只能永無止盡地渴求;Eudaimonia 的幸福則需要一個人長久的思考和實踐,透過深度認識自我,行使自身道德觀,並在世界中發揮所長,達到「成為自己」的目的,快樂的泉源不在他方,而在自己的內心。
就像「吃」或許是一種 hedonia,那當一個人吃出了興趣,漸漸朝著食評家、料理家或健康飲食的推廣者之路前進,那或許就會在其中體會到 eudaimonia 的樂趣。
Eudaimonia 雖然粗翻為「幸福」,但它的真義更接近「透過忠於和實現自我,來達成一種生命圓滿的狀態」,有人說這就是「Human flourishing」。這種幸福感是向下紮根的,它和一個人的理想、道德感、智識才能直接相關,互相灌溉,達成一種至善的完整茁壯。
我們這個時代,充滿了很多的小確幸,但我觀察到很多人或許是對人生感到徬徨失望,又或是不知該如何追求 Eudaimonia 式的幸福,於是過份放大了小確幸的價值,甚至完全耽溺在小確幸裡面。
小確幸會不會也可能是一種癮?甚至和其他癮互相結合加乘的一種癮?
這麼說並不是在否定小確幸本身,也不是說人一定要完全清心寡慾,畢竟感官的享樂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娛樂與調劑,有時候也會為人帶來各種靈感的啟發,但我認為 hedonia 和 eudaimonia 在我們人生中的比例分配很重要,若是失衡,便可能永遠追逐真正的快樂而不可得。
年輕一點的我總覺得自己在生活中跌撞,快樂是一種不可預測的偶然,小確幸是我唯一能掌握的愉悅,快樂也常常取決於外在的環境和別人的作為。
但後來隨著經驗與智識的成長,體會到 eudaimonia 後,發現那無疑是一種更為「主動積極」追求快樂的狀態,雖然它可能相對較有挑戰性,需要更長的時間累積,有時候也需要意志力的支撐,但它帶來的幸福感卻是非常實在且長久的。而且我發現長期處在 eudaimonia 中,會讓人整體的狀態更為穩定正向,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法喜充滿吧(?)
總之,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想要成為的人也不一樣,因此追求 eudaimonia 更像一條私人的修行之路,我想也是因為這樣,學著減少為他人目光而活才能讓人感到更自由,也更能接近個人的幸福吧。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快樂 #神經科學 #哲學 #生活 #醫療不思議 #aristotle #eudaimonia #hedonia #abbychao #少女A 麥田出版
前額葉皮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四樓豪宅 #一種理解心智的模式
🏠身體-情緒-思考-靈性-🏠
我們的心智很複雜,因此需要簡單好用的工具來管理。我為了將神經科學的發現和心理治療的方法融合為一,成為人人在任何情況下皆可使用的系統,努力了好幾年。我希望它是連小孩子都聽得懂的系統,即便是遇到很糟的一天、突發的緊急事件或危機,你也能使用它並俐落地向孩子進行解說,最後,我的大腦浮現了「四層樓豪宅」的比喻。
正坐著讀本書的你,一起來試試吧。注意自己是怎麼坐著的,你坐得舒服,還是不舒服呢?持續關注自己全身的狀態,你的腹部有什麼感覺?背部有什麼感覺?你的臉上有什麼表情?你有在呼吸嗎?
一樓是決定你是誰的根基,是那個能動作且有感官的哺乳動物身體。身體需要食物、需要睡眠、需要移動、跳舞以及玩耍。這些看似很天經地義的事,現代人卻常常忽視,並同時思忖著為什麼萬事不如意。請記得,一樓就是你的身體,它總是在那裡,而且值得探訪。
接下來,我們往上走一層,就是那個會從身體冒出來,且擁有自己樓層的情緒層。我們有一顆充滿感情的「心」,情緒會從身體中冒出來,但它不同於單純的感官反應。例如,在施行節食或健康齋戒時,你感到飢餓但欣喜,而且一切進行順利。同樣處於飢餓的情況,可能這次你生氣了,因為你把午餐放在沙灘上,暫離一會兒後,竟然被海鷗偷吃了。又或是,登山時你不小心迷路了,因為身上食物不夠吃而感到害怕。這些都是相同的感官感覺,但是發生的事件全然不同。
情緒比單純的感覺要更為鮮明與強烈,因為它們背後是有涵義的,代表有什麼重要的東西需要你弄清楚。恐懼、憤怒、悲傷和歡樂,這些情緒通常就是在告訴你當下某件事深層的真相為何,也會以其他方式讓你獲得力量,好度過眼前的難關。情緒是一種智力,在與他人的相處上尤為重要。
現在,我們再往上一層來到頭部,這是三樓,位在身體與情緒之上,你有個能思考的頭腦(雖然不總是很靈光)。頭腦裡有前額葉皮質,是你的執行腦以及分析腦,大多數人想到自己時,想到的只會是自己的想法。我思故我在──這可是大錯特錯啊!我們確實迫切地需要好好思考,我希望這本書能為你提供強大的工具,以琢磨並增強你的思考能力。
「思考」是我們理解生活的方式,也是我們與周圍其他人交流的方式,把事情轉換成文字然後向外發送。用傾聽和轉變態度來回應他人的想法,有助於我們建立良好的關係,並更新或挑戰自己舊有的觀點,獲得更寬廣的視野。言語是通往他人的橋梁;這是個活生生、閃亮亮的樓層。然而,請注意一點:言語不是你的全部,它只是一種工具,而真正的你是遠比「思想」還要更多的。就像大型組織一樣,執行長很重要沒錯,但前提是該組織的每個人都得完全參與並共同努力,才能運作順暢。一旦大腦學會尊重所有其他部分後,事情就可以真正開始運作了。
我們現在已經探索了這棟豪宅的三個樓層,很多人可能會說,沒了吧,身體、情緒和思想,就是人類全部的配備了。當然不是這樣。現在請改為向外思考,思考那些圍繞在你身邊的人事物,甚至是範圍更寬廣的事物,例如浩瀚宇宙。然後想想不停流逝的時間,過去與未來,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鏈──那些出現在你之前的先祖,與在你之後誕生的後代。
從這觀點來看,不難理解你是宇宙中微小的一個塵埃;然而,不論是否理解這點,許多人常會犯下兩個嚴重的錯誤:第一、覺得自己無關緊要;第二、認為自己獨自活在一個沒有溫情的世界裡,並因此變得抑鬱沮喪。
我要鄭重告訴你:你並不是個分離的個體,也不是個無關緊要的存在。你是萬有的一部分,就像葉子是樹的一部分,或雨滴是海洋的一部分一樣。沒有葉子,就沒有樹;沒有雨滴,就沒有海洋。這個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如果想要在生活中實際些、理性些,就必須想到這一點。我們是偉大存有的一部分,也朝著更大的成就邁進,如果能明白這一點,我們的生命就會更加茁壯且益發重要。
人生是場舞會,一場等著我們加入的盛會,然而它也是個需要我們貢獻的計畫:一個豐盛人類的大工程。本書將提供多元的方法,不僅讓你能從智力上掌握這點,而且還可以讓你真正感受到融入自然世界的豐盛感,融入人類兄弟姐妹情誼的親密感,讓你不再覺得孤單。也就是體會到許多偉大的宗教都在傳達的核心概念:你是被鍾愛著的。
豪宅的四樓,是我們與萬有連結的所在,我們靈性的家。你與周圍神聖合一的萬事萬物連結著,這與有沒有宗教信仰無關,而是一種更直接的經驗和感覺。在世界上找到歸屬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渴望,甚至願意窮盡一生去追尋。靈性位處最高樓層是有原因的,因為靈性是讓我們身心系統能正常運作的必要存在。
這個最頂層與其他樓層不同,它是個空中花園,向天空敞開著。我們都知道,靈性很難用言語表達,因為言語旨在傳達細瑣且分散的事物,像是湯匙、貓狗等,而不是規模宏大的神妙之事。但是,你還記得小時候那種純然喜悅的感受嗎?我記得自己還是個小男孩時,在沙灘上迎風奔跑,海鷗在天空盤旋,海浪拍打出朵朵浪花,雲朵聳立在海洋上的經驗,我感到全然地自由自在,而且某種程度上「成了萬有的一部分」。
當你向外凝視時,會逐漸了解到自己甚至完全不需要這棟豪宅,你能無懼地活著,並做著非凡的事。實現這想法會需要透過一整本書的協助,然而我們已邁出了第一步。旅程就此展開。
--
本文節錄自《#順應人性》,作者史提夫‧畢度夫為來自澳洲的家庭諮詢師、親子關係作家。讀讀本書 👉 https://reurl.cc/7rOkjl
前額葉皮質 在 SDN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心理S03E08-Part 2】如何運用你的「新大腦」來掌握憤怒?在憤怒的當下我可以做什麼?如何在憤怒時讓對方理解自己?|憤怒時的溝通 |SDNY
00:09 運用你的新大腦來掌握憤怒
01:19 防禦系統
03:33 前額葉皮質負責高層級的推論與判斷
05:06 想像自己操控一台機器人
06:27 在憤怒的當下我可以做什麼
06:41 我希望在溝通過程中得到什麼
10:48 誠實面對自己
11:34 在憤怒時表達自己此刻的感受
12:40 自信模式
13:58 用肯定語氣與直述的語句對話
15:23 指出明確可觀察的具體行為而非聚焦在對方身上
17:41 有些人會認為你打擊他們的自我價值將意見視為拒絕與背叛
20:02 讓對方明白你正致力於改善你們的關係
21:11 什麼是思維?什麼是感覺?試著區分它們
24:53 將「認為」代替「覺得」整句話就會變得不合理
——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sdny/id1520373168?l=e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3XP7NPmT773pi9OLx5cmJ
|SoundOn: https://sndn.link/sdn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dnysie
前額葉皮質 在 嗨KIKI生活手記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多交流討論!如果生活中還有什麼好奇的疑點,可以留言告訴我~
✔ 嗨Kiki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ikilai77.adventurer
✔ 嗨Kiki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hi_kiki77/
前額葉皮質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疫情焦慮 #緩解心慌 近來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嘉玲」來了嗎? 從口罩之亂、衛生紙之亂,到解封之亂,為了防疫及保護最愛的家人,大家每天盯著新聞報導,不免感到擔心、焦慮,甚至心慌!但疫情當前,緩解焦慮,讓情緒穩定是重要的一環,當我們在焦慮中掙扎時該怎麼辦?今天就讓宜婷和雅惠一起帶大家解鎖焦慮!🔜🔜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緩解焦慮的四大招?
🔸什麼樣的焦慮需要關注及處理!
🔸焦慮出現時,該怎麼做?
🔸焦慮在我們的大腦及身體產生什麼影響!
#影片大綱
🔸什麼是焦慮
▫個人對於外界壓力反應的主觀感受,會伴隨擔憂及害怕
▫適當的焦慮:激發行動力
▫過度的焦慮:可能會出現身體症狀,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焦慮的腦科學
▫和先天(基因、體質、個性)及後天(環境、生長背景)有關係
▫腦科學中,目前研究和前額葉皮質、海馬迴及杏仁核有密切關係。
▫杏仁核:負責情緒部分,如害怕、緊張、焦慮、恐懼
▫海馬迴:提供記憶情境
▫前額葉皮質:控制中心,抑制情緒及衝動
▫當海馬迴及前額葉皮質調節能力變差,杏仁核接受刺激的閾值降低,會對外部環境威脅的敏感性增加,導致情緒調節異常。
▫時間一久,身體壓力荷爾蒙Cortisol會不正常分泌,進而影響免疫功能、血糖血壓調節能力下降、睡眠障礙等
🔸當出現焦慮時,需要處理嗎:適當的焦慮是健康的,但焦慮若出現身體症狀,如胸口緊悶、腹瀉、緊繃疼痛等,或影響到人際關係、工作及生活。
🔸緩解焦慮的四大招
▫維持規律作息:尤其睡眠及飲食
▫學習新的因應方式:選擇適當正確的新聞來源,及用具體及理性的方法面對處境,重新獲得控制感。
▫規律有氧運動:讓大腦有更多資源,使情緒穩定。
▫練習放鬆技巧:如冥想或呼吸練習,以減少焦慮時間。
🔸焦慮是身體重要的保護機轉,我們都要覺察焦慮,不讓過度的焦慮干擾我們的生活及健康,一起從容不迫地面對焦慮吧!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疫情焦慮症 #睡眠 #杏仁核 #緊繃 #疼痛 #負面情緒 #正能量 #集體焦慮 #團結抗疫 #台灣加油 #情緒管理 #訊息轟炸 #呼吸運動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前額葉皮質 在 壓力,讓你腦中一片空白 - 科學人 的相關結果
現在的研究則指出,前額葉皮質這個位在額頭後面的腦區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色。前額葉皮質負責調控專注力、計畫、決策、想法、判斷以及提取記憶等,是最高 ... ... <看更多>
前額葉皮質 在 不要等到貓消失了再來後悔!就從專注、感受當下開始 - 泛科學 的相關結果
這一套網絡,主要包含兩個腦區,一個是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另一個則是後扣帶回皮質(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CC) ... ... <看更多>
前額葉皮質 在 前額葉皮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前額葉皮質 (prefrontal cortex, PFC)位於大腦額葉的前部、運動皮層和前運動皮層的前方,包含布羅德曼分區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