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壞消息是老闆真的分身乏術撥不出時間寫沙丘,好消息是已經寫新的專題。於是按老規矩用舊文重貼來冷飯熱炒一下。在達利不遠千里跑去 LV-426 幫忙催產異形之前,他曾繞路過去沙丘,準備要扮演帝國皇帝 Shaddam IV。下文包含了這個史上最曲折的劇組故事,而圖左正是他原本會在電影中的華麗扮相。]
【達利如何催生異形寶寶】#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1979年上映的《Alien 異形》馬上要滿四十週年。四十年來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一直低調地躲藏在《異形》電影宇宙的深處不為人知,而那個人偏偏正是當年催生異形寶寶的關鍵人物。
他的名字叫達利。對,就是你認識的那個達利。
▇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
一切的起頭是這位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有一天突發奇想覺得他要去好萊塢當明星。他想要演的是科幻小說家Frank Herbert的科幻巨著《Dune 沙丘魔堡》中的銀河帝國皇帝一角。
《Blade Runner 2049 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Denis Villeneuve此時此刻正偕同Javier Bardem、Josh Brolin、Oscar Isaac、Rebecca Ferguson和Jason Momoa等重量級卡司在沙漠裡拍攝《沙丘魔堡》電影。但在Denis Villeneuve之前已經有非常多人嘗試過要把《沙丘魔堡》搬上銀幕,他們之中唯獨只有David Lync那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版本抵達終點。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達利參與的這一次華麗的嘗試: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的Alejandro Jodorowsky版本。
智利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被稱作邪典電影之王,他的《El Topo鼴鼠》和《The Holy Mountain 聖山》雖被譽為邪典電影的經典,但嚴格說仍是有利可圖的商業製作。法國製片Michel Seydoux因此告訴他下一部不論他要拍什麼他都可以幫他找到錢。
Jodorowsky的華麗卡司其實一點都不輸給Denis Villeneuve的版本:除了《Citizen Kane大國民》的Orson Welles、《Sunset Boulevard 紅樓金粉》的Gloria Swanson、《Kill Bill 追殺比爾》的David Carradine、《Rocco e i suoi fratelli 洛可兄弟》的Alain Delon之外,還找了滾石合唱團的Mick Jagger跨界來演男主角。但最令人錯愕的跨界還是達利。
▇ 達利引介異形之父
當導演和達利在紐約碰面談條件時,不按牌理出牌的達利提出了大概是電影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合約條款:
1. 皇帝寶座的設計必須是「由兩隻交錯的海豚組成的馬桶」;
2. 皇帝的朝臣必須由達利認識的朋友擔綱演出;
3. 達利將不會閱讀劇本上的任何敘述(他的理由是「你的點子一定不會比我的厲害」);
4. 為了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身價最高的演員,達利的酬勞將以每小時10萬美金的費率計算。
天知道為什麼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為什麼會答應這麼瘋狂的條件。不過導演也有他自己的解套方式:據說他隨即修改劇本把達利的戲份刪到可以在一個小時內拍完的量,剩下的台詞將由一個機器人替身代替達利佈達皇帝的旨意,而不再由皇帝本人親自現身說法。
但達利這高貴的酬勞也不是白拿,熱心的大師隨即發揮了他在歐洲藝術界的廣闊人脈,幫導演介紹了一位即將影響電影設計美學數十年的前衛藝術家:後來以《Alien 異形》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
▇ 從娜芙蒂蒂王后到異形頭骨
H. R. Giger 14歲的時候第一次在明信片上看到達利的名作《Premonición de la Guerra Civil 內戰的預感》,立刻對於畫作中撕裂的身體結構和陰影的運用方式感到目眩神迷。
本來學建築和工業設計的他,開始善用自己的工業設計專長和達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畫面,在肢解的人體上組合各種機械道具、軍事裝備、觸手、生殖器官、骷髏和骨頭,成為獨樹一格的哥德風藝術。
1975年達利從好友處得到了一本Giger的畫冊,隨即邀請Giger帶著女友到達利在西班牙的住處度假。達利的家是當年歐洲藝術界的聖地,許多藝術家都透過好客的達利在這裡認識和交流。
達利很快把Giger介紹給正在為《沙丘魔堡》找視覺設計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藝術家,應該對你有幫助。」
1975年底、1976年愛寵,Giger飛往巴黎開始替《沙丘魔堡》劇組工作的同時,也在巴黎舉辦了一次小小的個展。後來成為《異形》中的怪物原型的那幅作品《Necronom IV》也出現在展場。
有趣的是這幅異形的概念圖中居然找得到達利的影子。達利在1972年一幅名為《Nefertiti 娜芙蒂蒂》的素描裡頭,就把著名的埃及娜芙蒂蒂王后塑像從長長的脖子一路延伸到帽子的絕美線條,還原成變形的頭骨。電影中異形光滑而細長的頭骨幾乎就是達利想像中娜芙蒂蒂頭骨的翻版。
▇ 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這時候另外一位創造《異形》的要角也在巴黎登場。
來自美國的Dan O’Bannon是個年輕的電影全才。他剛剛和大學同學John Carpenter 一起完成了成本僅僅6萬美元的處女座《Dark Star 黑暗星球》。O’Bannon身兼演員、編劇、美術設計、特效執行的才華讓《沙丘魔堡》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相中,說服他放棄美國的一切(房子、車子、還有他寫到一半的《異形》以及《Total Recall 魔鬼總動員》的劇本),飛到巴黎加入他的華麗劇組。
「跟我來,有個新的藝術家億要讓你認識認識。」Jodorowsky立刻帶著O’Bannon到展場裡頭看H. R. Giger的作品。
這兩位《異形》的生父、生母終於見面的歷史性一刻其實詭異怪誕到極點。黑髮的Giger穿著一身黑色皮衣,皮膚慘白的像是此生從來沒有見過陽光一樣。O’Bannon還以為自己見到了吸血鬼本人。
講話輕聲細語的Giger一碰面就企圖分享精神科醫生開給他的憂鬱症處方——鴉片。
「你要來點鴉片嗎?」
「你為什麼需要用那玩意兒?」
「因為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可是那些只是你腦袋裡頭想像出來的啊。」
「那才是我感到害怕的原因。」
O’Bannon請求Giger讓他借走他的畫冊,回到旅館花了一整個晚上沈浸在Giger的世界裡。巴黎的這一夜改變了O’Bannon的一生,也改變了好萊塢電影史。
▇ 被異形爆胸的克隆氏症患者
Dan O’Bannon先前一直在寫一個關於太空中的怪物的劇本。但他腦中始終苦無怪物的具體形象。
O'Bannon自己是一種和先天免疫有關的罕見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患者。克隆氏症的病徵包括腹部常感不適或隆起、嚴重腹瀉、抽筋、作嘔及大便出血等。持續不斷的絞痛、抽筋正是那些寄生在肚子裡的想像怪物的起源。患者形容發病的過程說「像是鴨子一樣,表面上優雅地在水面上漂浮,其實水面下正發瘋似地暴力打水」。
《異形》中令人頭皮發麻的異形爆胸橋段正是來自於克隆氏症病友O’Bannon自己的真實經驗 。
當他看完H. R. Giger那本超乎想像的畫冊:「我被Giger作品中的原創性給狠狠擊中。它們不只是令人害怕萬分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充滿原創力、絕美至極的作品。我一邊看著它們一邊心想:如果誰可以讓這傢伙設計一隻電影中的怪物,絕對會是史無前例的空前成果。」
O’Bannon知道他終於找到了他始終無法完成的《異形》故事缺少的關鍵元素,他稱作「蛋糕上的櫻桃」。
▇ 難產的沙丘魔堡催生了剖腹產的異形
《異形》的生父、生母在巴黎見面的這一天其實距離《沙丘魔堡》這個製作宣告夭折已經只剩幾週的時間。
《沙丘魔堡》的原作者Frank Herbert到歐洲出差的時候順便去劇組探班,發現瘋狂的導演還沒開拍就已經把950萬美元的預算花掉整整200萬,而且完全自由發揮、離題甚遠的劇本已經讓電影可能長達14個小時,用Herbert的話來形容「整個劇本已經是一本電話簿的規格」。
1976年初Alejandro Jodorowsky的《沙丘魔堡》因為投資人撤資而宣布無限期中止(稍後Ridley Scott接手籌拍也同樣半路放棄)。
當年拋下一切飛往巴黎的Dan O’Bannon身無分文地回到美國,瀕臨破產的他只能借住在編劇好友Ronald Shusett的沙發上。他只能拼命寫劇本,希望終有一天能翻身脫離這張沙發。
結果好運突然從天而降。當年曾試圖叫他不要去巴黎、來幫我們做特效的好萊塢科幻片劇組《Star Wars 星際大戰》一砲而紅,原本對科幻片興趣缺缺的Fox突然變得渴求任何隨時可以開拍的科幻電影。《異形》橫空出世。
當年《沙丘魔堡》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留下的另一個遺產也被《異形》繼承:
Dan O’Bannon在《異形》劇組沿用了Jodorowsky獨一無二的美術設計工作模式。他把Jodorowsky集結的全球美術菁英——法國漫畫家Moebius、英國設計師Christopher Foss和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集合在旅館房間,讓他們用擂台賽的方式提出各自的設計,誰的設計圖勝出就掛誰的名字。
這組被Jodorowsky稱作「spiritual warriors 精神戰士」的美術兵團成員,先後不同程度參與了導演Ridley Scott的《異形》和《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的設計工作,更影響了《Akira 阿基拉》、《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The Terminator 魔鬼終結者》、《The Fifth Element 第五元素》和《The Matrix 駭客任務》等等經典。
現在誰還敢說達利一個小時收費10萬美元很貴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kylai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吸血鬼 # 吸血鬼傳説 #吸血鬼來歷 今天要和大家講一講吸血鬼的故事和來歷。“Vampire"這個英文字第一次出現是在1732年,其意思是指死屍、吸取血液的惡魔。而殭屍在英文被稱為”corpse",意思是指活動的死屍,本質上為僵而未死的屍體。如果要簡單點來說,吸血鬼和中國湘西殭屍有什麽分別?一...
「巴黎我愛你吸血鬼」的推薦目錄:
巴黎我愛你吸血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lien 異形》宇宙中的各種靈光】 #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整理
1.被星戰電影嚇到的 Ridley Scott
1977年,才剛剛以《The Duellists 決鬥的人》獲得坎城影展最佳處女作的Ridley Scott正在籌拍第二部電影《Tristan and Isolde 崔斯坦與伊索德》,繼續朝向一個文藝古裝劇的路上挺進。接著當年上映的一部好萊塢電影讓他的職業生涯大轉彎:
「我一輩子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激烈的觀眾反應。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整個戲院都在劇烈搖晃。從死星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的那一刻開始,我就知道我絕無可能再去拍什麼《Tristan and Isolde 崔斯坦與伊索德》。電影結束的時候我受到的震撼之大,甚至讓我心情不好非常久。這就是我讚賞這部電影的終極形式,我基本上心情不好整整一個禮拜。那時候我還不認識George,但我心裡還是忍不住咒罵”Fuck George”。然後,我就收到一個叫做《Alien異形》的劇本。我立刻說『Wow~我絕對要拍這個!』」
2. 還沒預見異形影響力的影評人
這是1979年刊登在美國報紙Chicago Reader上的影評:
「 除了一些受到迪斯可時代啟發的美術設計、漂亮炫技的攝影之外,根本是完全無腦、一無長處的電影。來自一個粗淺、未經發展的科幻構想,說穿了就是某個橡膠怪物在太空船裡到處逛大街的故事。這個導演Ridley Scott用來製造懸疑的手法活生生就像來自經典鬧劇『The Perils of Pauline 寶蓮歷險記』的橋段,基本上就是什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會突然跳出來"BOO!"一聲嚇你一跳。這樣的水平,還有臉引用康拉德(太空船名稱“Nostromo“)或者霍華霍克斯的『The Thing 突變第三型』,實在是厚顏無恥。沒有什麼角色,充其量就是一些橫陳的屍體,分別由Sigourney Weaver、Tom Skerritt、Veronica Cartwright和Yaphet Kotto扮演。」
3.異形成功到讓製片覺得對不起大家
本身也是知名導演的《異形》製片Walter Hill的懺悔告白:
「無論當年還是現在,我還是非常訝異『異形』系列能走這麼遠。當年我們拍異形的初衷,不過就是想試試看這種B級電影的題材能不能用比較有品味的風格來拍攝。我一直都覺得如果你這麼做,就有很大的機會得到商業上的成功。誰曉得我們的小實驗居然會塑造出好萊塢現今的局面——稍微嚴肅一點的劇情片被嚴重排擠,由B級片的題材稱王的時代。我們的小小怪物電影居然陰錯陽差誤殺了電影業在題材多樣性的深度探索,某種程度上真是一種很可悲的結果。」
4.Meryl Streep原本是女主角人選
負責選角的工作人員回報說她在紐約找到兩個女演員很適合,建議導演可以談談看。其中一個拍過幾部電影但還沒有什麼代表作,另外一個更年輕的演員則還沒有演過電影。
最後雀屏中選的是沒有演過電影的女孩Sigourney Weaver。
另外那位演過幾部電影的女演員因為那幾天剛剛喪偶,劇組人員覺得這時候打電話去問對方說你要不要現在跟我們出國拍戲似乎有點不合人情世故。也許改天有機會再說吧。
和《Alien 異形》擦身而過的紐約女演員是Meryl Streep,她剛剛過世的未婚夫是《The Godfather 教父》中飾演Fredo的John Cazale。
5.經典恐怖橋段來自編劇的個人經驗
《異形》中令人頭皮發麻的寄生異形爆胸橋段堪稱經典,而它的起源竟然是名編劇Dan O'Bannon的個人經驗。
Dan O'Bannon自己是一種可能和先天免疫有關的少見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患者,克隆氏症的病徵包括腹部常感不適或隆起、嚴重腹瀉、抽筋、作嘔及大便出血等。持續不斷的絞痛、抽筋正是那些寄生在肚子裡的想像怪物的起源。
美國總統艾森豪也是這個少見疾病的患者之一,甚至在競選連任過程中必須接受手術治療。有患者形容發病的過程說「像是鴨子一樣,表面上優雅地在水面上漂浮,其實水面下正發瘋似地暴力打水」。現在至少我們比較可以想像被異形爆胸的真實感受。
6.異形之父 H.R. Giger 登場
Dan O’Bannon先前剛剛和大學同學John Carpenter 一起完成了成本僅僅6萬美元的處女作《Dark Star 黑暗星球》。O’Bannon身兼演員、編劇、美術設計、特效執行的才華讓正在籌拍《Dune 沙丘魔堡》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相中,說服他放棄美國的一切(房子、車子、還有他寫到一半的《異形》以及《Total Recall 魔鬼總動員》的劇本),飛到巴黎加入他的華麗劇組。
「跟我來,有個新的藝術家億要讓你認識認識。」Jodorowsky立刻帶著O’Bannon到展場裡頭看H. R. Giger的作品。
這兩位《異形》的生父、生母終於見面的歷史性一刻其實詭異怪誕到極點。黑髮的Giger穿著一身黑色皮衣,皮膚慘白的像是此生從來沒有見過陽光一樣。O’Bannon還以為自己見到了吸血鬼本人。
講話輕聲細語的Giger一碰面就企圖分享精神科醫生開給他的憂鬱症處方——鴉片。
「你要來點鴉片嗎?」
「你為什麼需要用那玩意兒?」
「因為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可是那些只是你腦袋裡頭想像出來的啊。」
「那才是我感到害怕的原因。」
O’Bannon請求Giger讓他借走他的畫冊,回到旅館花了一整個晚上沈浸在Giger的世界裡。巴黎的這一夜改變了O’Bannon的一生,也改變了好萊塢電影史。
7.異形身上的死人骨頭
H.R. Giger 的設計實際上和畫冊中的作品非常接近。Giger眼中的異形比較接近一個全身裝甲的人形,關鍵是拿掉牠的眼睛,讓你永遠無法辨識牠是不是正在盯著你。正是這種又近似又陌生的身體結構讓人不知所以地頭皮發麻。包覆在半透明光滑表皮底下、近一公尺長的頭裡面其實暗藏玄機。
一度Giger想要在異形的頭裡裝滿活的蛆,事實上他也真的做了。想像一下特寫畫面中光滑表皮底下萬頭攢動的畫面,絕對是無與倫比的恐懼經驗。可惜,這些蛆在攝影棚高溫之下立刻失去活力、動也不動,劇組只好棄置這個點子。
最終,Giger仍在異形身上用上了蛇的脊椎、肋骨、保險套、勞斯萊斯的排氣管以及數不清的KY潤滑液等等物件。最後,還有一顆來自真人的頭骨。
在H. R. Giger非得要用真人頭骨而非塑膠製品的堅持之下,劇組人員從印度訂購了三顆原本作為醫療用途的人頭。
多年之後記者問到他是不是真的用真的人頭來製作異形,Giger這麼回答:「是的,那是真的人頭。請不要追問我是怎麼取得的。」
8.另一顆人頭
江湖盛傳Giger的前女友(一說前妻)、他終生的繆斯女神、也是他所有畫中的女體本人Li Tobler,1975年在Giger家中自殺身亡之後,Giger始終收藏著她的頭骨作為紀念。
《異形》女主角Sigourney Weaver曾在訪談中談及他對H. R. Giger的印象:
「他總是一身黑衣,他的妻子也是。我自己曾經幾次和他共進晚餐,和他們夫妻共處總是非常有樂趣。這是我對他的印象。然後我就聽到他收藏前妻的頭顱之類玩意兒的傳聞。我想他一定有他作為藝術家性格的那一面特殊人格,大概那天晚上跟我共進晚餐的應該不是那部分藝術家人格吧。」Sigourney Weaver說。
另外一個跟他們夫妻深入共處的是特效師Brian Johnson。他生動地回憶到當年的工作情形:
「晚上會大家一起到酒吧放鬆一下。Giger會坐在鋼琴旁彈點即興爵士,然後他當時的女友(後來成為他的妻子)會開始跟我們說各種離奇的故事,比如Giger前妻的骨頭就掛在他家客廳之類的故事」
聲稱真的見過這個頭顱的則是《異形》的製作人David Giler。
「我們走進Giger的房子,到處都是Giger的作品、到處都是燭台之類的裝飾。接著我就被告知他已故前妻的頭顱就掛在那個門廊上。」David Giler在受訪時說道。
9.到處搜購KY潤滑液的特效組
1979年原版《異形》的特效總監Nick Allder談到異形的黏液是怎麼來的:
「我們必須想辦法調配出一種不會影響到特技演員身上穿的那套衣服的異形黏液。我們試過各式各樣的壁紙膠水,結果試到最後偏偏只有KY潤滑液可以發揮作用......我們只好開始瘋狂打電話給附近每一家醫院和每一家藥局,想盡辦法買下他們手上所有能賣給我們的潤滑液。搞得好像我們是一群性愛成癮者的樣子。」
10.被「和諧」的異形卵
H. R. Giger完成了異形卵的設計之後,所有工作人員都很興奮。但導演Ridley Scott看過模型之後大呼:「這實在他媽的太淫穢了!」因為最早的版本蛋的開口是兩片,配上那些層層疊疊的腸衣和黏液,活生生就是女性生殖器。
一陣靜默之後,製作人Gordon Carroll率先發難:「Ridley, 你有一個頭長得像勃起陽具的三呎高外星人在你的電影裡到處跑來跑去,還有一大堆太空人從一個長得像陰戶的開口出入一艘十五呎高的太空船。然後你還說這些蛋很淫穢?」
他說得沒錯。整部《異形》就是充滿性別符號和議題。女主角大地之母的形象之外,更具體的是人造人試著用捲成筒狀的文件塞進女主角嘴巴的明顯「強姦」比喻。
最後,H. R. Giger從善如流地將異形卵修改成花瓣一樣四片開口,以免電影在一些天主教國家遇上審查的麻煩。他甚至半開玩笑地說他放了一個十字架符號以滿足虔誠信徒的需求。
11.隔壁棚借來的新科技
《異形》中的外星人太空船上有個放異形卵的「育嬰室」。在原來的設計中希望異形卵之上可以有一層界線鮮明的藍色薄霧,好像鎖住這些蛋、讓他們能保鮮一樣。
製作團隊試過各種方法呈現這個效果,但導演Ridley Scott總是不滿意。
有天Ridley Scott走出倫敦的Shepperton Studios攝影棚,到隔壁棚去串門子。向來敢於嘗試新技術的英國搖滾樂團The Who,正在隔壁棚測試他們打算用在下一次巡迴演唱會的新玩具:雷射。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無法想像老套到極點的雷射其實曾經是最前衛、最科幻的技術。一直到七O年代中期才開始有先驅運用雷射投影技術在演唱會上,幾個最早使用這個技術的搖滾樂團包括 The Who、Pink Floyd、Led Zeppelin等。
於是那天,Ridley Scott參觀了一下他們的測試,順便借走了他們的雷射裝置,The Who的演唱會新裝置便成了異形卵之上那層奇異藍光。
12.讓 David Fincher 發誓寧願得癌症也不要再拍電影
「我為了這部電影付出了整整兩年的心血,這期間一共被片廠開除了三次,你想得到的每一件事物我都必須跟他們大戰三百回合爭執。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痛恨《Alien3 異形3》。就算事過境遷的今日,我仍然敢打包票絕對沒有人比我更痛恨這部電影。」
28歲的David Fincher接手這部身陷製作災難好多年的劇組時,電影根本還沒開拍預算就已經超支,連拍攝時程都已經比預定時間延誤了好幾週。即便只剩幾週的緩衝時間,在福斯的指示下劇本仍然一再翻修。除了雇用更多編劇,連製作人David Giler和Walter Hill都親自下海改劇本,過去幾年各種版本這時候早就不分你我、攪和成一團爛泥。最慘的開拍當天,甚至連導演手上都沒有定案的完整劇本(因為還在改)。
劇組人員回憶說這是職業生涯僅見,唯一一個拍片現場「製片」比「演員」還多的劇組。每個人都有意見,每個人都在爭執不休。後來以追求精準完美而惡名昭彰的David Fincher多次跟製片鬧翻,一度被禁止進入片廠,以至於他不得不拿著攝影機跟Sigourney Weaver潛入片廠「偷拍」。
電影最後不是以「殺青」的歡樂氣氛結束,而是被製片「強制關廠」的方式在慌亂中完成最後一個畫面拍攝。David Fincher再也沒有出現在《異形3》的後製階段,並且自此公開宣稱和這部電影斷絕一切關係。
「我寧願得大腸癌也不要再拍任何一部電影了!」David Fincher後來受訪時說道。謝天謝地這兩個選項都沒發生。
13.普羅米修斯中的耶穌表哥
聖經路加福音中,在通知馬利亞說神讓她懷孕之前,天使另外先通知了馬利亞一個不孕的表姊說神也讓她懷孕了。已經懷了耶穌的馬利亞曾去拜訪這位比她早幾天懷孕的表姊,表姊說聽到馬利亞的問候之後,她的肚子有點異狀:「看哪,你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裡的胎就歡騰跳動!」
表姊的名字叫Elizabeth。
《Prometheus 普羅米修斯》中天使般的機器人David通知不孕的Elizabeth說她神蹟般懷孕了。驚慌的Elizabeth就用夾娃娃機把歡躍跳動的耶穌大表哥——異形寶寶給墮胎
14.聖約中的冥界入口
《Alien: Covenant 異形:聖約》中機器人David帶著Walter去看Dr. Shaw的墳墓時,出現了這個令人不安的花園遠景畫面。這個畫面來自瑞士象徵主義畫家Arnold Bocklin的名畫「Island of the Dead 死亡之島」,一說畫裡是希臘神話中運載亡靈渡河的冥界擺渡者卡戎Charon。Bocklin終其一生從未解釋這系列畫作主題,標題是後來的收藏家加上去的。
《異形》的視覺設計、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H. R. Giger一生執迷於各種惡夢與死亡議題。他也仿製「死亡之島」繪製了一幅名為「Homeage a Bocklin 向Bocklin致敬」的畫作,重現他心目中的冥界入口的場景。
—————————————————
異形三部曲:經典盒裝套書
Alien, Aliens, Alien3: The Official Movie Novelizations
被評選前五十大最佳外星科幻電影,全球百萬影迷
影史最知名的外星生物電影改編小說──《異形》三部曲經典重現!
3/12套書+單書恐怖上市中 👉👉👉 https://bit.ly/3eqtaX0
限量套書再加碼書盒+限量收藏海報一張 👉👉👉 https://bit.ly/3rEh6VK
巴黎我愛你吸血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達利如何催生異形寶寶】#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1979年上映的《Alien 異形》馬上要滿四十週年。四十年來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一直低調地躲藏在《異形》電影宇宙的深處不為人知,而那個人偏偏正是當年催生異形寶寶的關鍵人物。
他的名字叫達利。對,就是你認識的那個達利。
▇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
一切的起頭是這位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有一天突發奇想覺得他要去好萊塢當明星。他想要演的是科幻小說家Frank Herbert的科幻巨著《Dune 沙丘魔堡》中的銀河帝國皇帝一角。
《Blade Runner 2049 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Denis Villeneuve此時此刻正偕同Javier Bardem、Josh Brolin、Oscar Isaac、Rebecca Ferguson和Jason Momoa等重量級卡司在沙漠裡拍攝《沙丘魔堡》電影。但在Denis Villeneuve之前已經有非常多人嘗試過要把《沙丘魔堡》搬上銀幕,他們之中唯獨只有David Lync那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版本抵達終點。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達利參與的這一次華麗的嘗試: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的Alejandro Jodorowsky版本。
智利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被稱作邪典電影之王,他的《El Topo鼴鼠》和《The Holy Mountain 聖山》雖被譽為邪典電影的經典,但嚴格說仍是有利可圖的商業製作。法國製片Michel Seydoux因此告訴他下一部不論他要拍什麼他都可以幫他找到錢。
Jodorowsky的華麗卡司其實一點都不輸給Denis Villeneuve的版本:除了《Citizen Kane大國民》的Orson Welles、《Sunset Boulevard 紅樓金粉》的Gloria Swanson、《Kill Bill 追殺比爾》的David Carradine、《Rocco e i suoi fratelli 洛可兄弟》的Alain Delon之外,還找了滾石合唱團的Mick Jagger跨界來演男主角。但最令人錯愕的跨界還是達利。
▇ 達利引介異形之父
當導演和達利在紐約碰面談條件時,不按牌理出牌的達利提出了大概是電影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合約條款:
1. 皇帝寶座的設計必須是「由兩隻交錯的海豚組成的馬桶」;
2. 皇帝的朝臣必須由達利認識的朋友擔綱演出;
3. 達利將不會閱讀劇本上的任何敘述(他的理由是「你的點子一定不會比我的厲害」);
4. 為了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身價最高的演員,達利的酬勞將以每小時10萬美金的費率計算。
天知道為什麼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為什麼會答應這麼瘋狂的條件。不過導演也有他自己的解套方式:據說他隨即修改劇本把達利的戲份刪到可以在一個小時內拍完的量,剩下的台詞將由一個機器人替身代替達利佈達皇帝的旨意,而不再由皇帝本人親自現身說法。
但達利這高貴的酬勞也不是白拿,熱心的大師隨即發揮了他在歐洲藝術界的廣闊人脈,幫導演介紹了一位即將影響電影設計美學數十年的前衛藝術家:後來以《Alien 異形》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
▇ 從娜芙蒂蒂王后到異形頭骨
H. R. Giger 14歲的時候第一次在明信片上看到達利的名作《Premonición de la Guerra Civil 內戰的預感》,立刻對於畫作中撕裂的身體結構和陰影的運用方式感到目眩神迷。
本來學建築和工業設計的他,開始善用自己的工業設計專長和達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畫面,在肢解的人體上組合各種機械道具、軍事裝備、觸手、生殖器官、骷髏和骨頭,成為獨樹一格的哥德風藝術。
1975年達利從好友處得到了一本Giger的畫冊,隨即邀請Giger帶著女友到達利在西班牙的住處度假。達利的家是當年歐洲藝術界的聖地,許多藝術家都透過好客的達利在這裡認識和交流。
達利很快把Giger介紹給正在為《沙丘魔堡》找視覺設計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藝術家,應該對你有幫助。」
1975年底、1976年愛寵,Giger飛往巴黎開始替《沙丘魔堡》劇組工作的同時,也在巴黎舉辦了一次小小的個展。後來成為《異形》中的怪物原型的那幅作品《Necronom IV》也出現在展場。
有趣的是這幅異形的概念圖中居然找得到達利的影子。達利在1972年一幅名為《Nefertiti 娜芙蒂蒂》的素描裡頭,就把著名的埃及娜芙蒂蒂王后塑像從長長的脖子一路延伸到帽子的絕美線條,還原成變形的頭骨。電影中異形光滑而細長的頭骨幾乎就是達利想像中娜芙蒂蒂頭骨的翻版。
▇ 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這時候另外一位創造《異形》的要角也在巴黎登場。
來自美國的Dan O’Bannon是個年輕的電影全才。他剛剛和大學同學John Carpenter 一起完成了成本僅僅6萬美元的處女作《Dark Star 黑暗星球》。O’Bannon身兼演員、編劇、美術設計、特效執行的才華讓《沙丘魔堡》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相中,說服他放棄美國的一切(房子、車子、還有他寫到一半的《異形》以及《Total Recall 魔鬼總動員》的劇本),飛到巴黎加入他的華麗劇組。
「跟我來,有個新的藝術家億要讓你認識認識。」Jodorowsky立刻帶著O’Bannon到展場裡頭看H. R. Giger的作品。
這兩位《異形》的生父、生母終於見面的歷史性一刻其實詭異怪誕到極點。黑髮的Giger穿著一身黑色皮衣,皮膚慘白的像是此生從來沒有見過陽光一樣。O’Bannon還以為自己見到了吸血鬼本人。
講話輕聲細語的Giger一碰面就企圖分享精神科醫生開給他的憂鬱症處方——鴉片。
「你要來點鴉片嗎?」
「你為什麼需要用那玩意兒?」
「因為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可是那些只是你腦袋裡頭想像出來的啊。」
「那才是我感到害怕的原因。」
O’Bannon請求Giger讓他借走他的畫冊,回到旅館花了一整個晚上沈浸在Giger的世界裡。巴黎的這一夜改變了O’Bannon的一生,也改變了好萊塢電影史。
▇ 被異形爆胸的克隆氏症患者
Dan O’Bannon先前一直在寫一個關於太空中的怪物的劇本。但他腦中始終苦無怪物的具體形象。
O'Bannon自己是一種和先天免疫有關的罕見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患者。克隆氏症的病徵包括腹部常感不適或隆起、嚴重腹瀉、抽筋、作嘔及大便出血等。持續不斷的絞痛、抽筋正是那些寄生在肚子裡的想像怪物的起源。患者形容發病的過程說「像是鴨子一樣,表面上優雅地在水面上漂浮,其實水面下正發瘋似地暴力打水」。
《異形》中令人頭皮發麻的異形爆胸橋段正是來自於克隆氏症病友O’Bannon自己的真實經驗 。
當他看完H. R. Giger那本超乎想像的畫冊:「我被Giger作品中的原創性給狠狠擊中。它們不只是令人害怕萬分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充滿原創力、絕美至極的作品。我一邊看著它們一邊心想:如果誰可以讓這傢伙設計一隻電影中的怪物,絕對會是史無前例的空前成果。」
O’Bannon知道他終於找到了他始終無法完成的《異形》故事缺少的關鍵元素,他稱作「蛋糕上的櫻桃」。
▇ 難產的沙丘魔堡催生了剖腹產的異形
《異形》的生父、生母在巴黎見面的這一天其實距離《沙丘魔堡》這個製作宣告夭折已經只剩幾週的時間。
《沙丘魔堡》的原作者Frank Herbert到歐洲出差的時候順便去劇組探班,發現瘋狂的導演還沒開拍就已經把950萬美元的預算花掉整整200萬,而且完全自由發揮、離題甚遠的劇本已經讓電影可能長達14個小時,用Herbert的話來形容「整個劇本已經是一本電話簿的規格」。
1976年初Alejandro Jodorowsky的《沙丘魔堡》因為投資人撤資而宣布無限期中止(稍後Ridley Scott接手籌拍也同樣半路放棄)。
當年拋下一切飛往巴黎的Dan O’Bannon身無分文地回到美國,瀕臨破產的他只能借住在編劇好友Ronald Shusett的沙發上。他只能拼命寫劇本,希望終有一天能翻身脫離這張沙發。
結果好運突然從天而降。當年曾試圖叫他不要去巴黎、來幫我們做特效的好萊塢科幻片劇組《Star Wars 星際大戰》一砲而紅,原本對科幻片興趣缺缺的Fox突然變得渴求任何隨時可以開拍的科幻電影。《異形》橫空出世。
當年《沙丘魔堡》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留下的另一個遺產也被《異形》繼承:
Dan O’Bannon在《異形》劇組沿用了Jodorowsky獨一無二的美術設計工作模式。他把Jodorowsky集結的全球美術菁英——法國漫畫家Moebius、英國設計師Christopher Foss和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集合在旅館房間,讓他們用擂台賽的方式提出各自的設計,誰的設計圖勝出就掛誰的名字。
這組被Jodorowsky稱作「spiritual warriors 精神戰士」的美術兵團成員,先後不同程度參與了導演Ridley Scott的《異形》和《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的設計工作,更影響了《Akira 阿基拉》、《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The Terminator 魔鬼終結者》、《The Fifth Element 第五元素》和《The Matrix 駭客任務》等等經典。
現在誰還敢說達利一個小時收費10萬美元很貴呢?
(原載於 Hybebeast:https://hypebeast.com/zh )
巴黎我愛你吸血鬼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吸血鬼 # 吸血鬼傳説 #吸血鬼來歷
今天要和大家講一講吸血鬼的故事和來歷。“Vampire"這個英文字第一次出現是在1732年,其意思是指死屍、吸取血液的惡魔。而殭屍在英文被稱為”corpse",意思是指活動的死屍,本質上為僵而未死的屍體。如果要簡單點來說,吸血鬼和中國湘西殭屍有什麽分別?一個是有思想、會交談而另一個是沒有思維,特徵是跳著行走。“Vampire” 這個單詞是起源於馬扎爾語“Vampi” ,而“vampi”則起源於斯拉夫語、俄語、波蘭語都在使用這個單詞。由此可見,吸血鬼的傳說是從東歐斯拉夫地區傳至西歐的。在14世紀的時候,歐洲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場瘟疫-黑死病。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有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由於當時人心惶惶和醫學沒有那麼發達,當時被感染到黑死病休克的病人,在還沒有判斷完全死去的情況下就會被馬上被處理下葬。所以當棺材裡面的人因為缺氧而突然醒過來,肯定會做一番掙扎,最後再無助地死去。然後在一些偶然的情況下,人們打開了墳墓,發現屍體殘損且有血跡,甚至改換了姿勢。在那種愚昧、落後的年代,吸血鬼的傳說就開始流傳出去。
另外一種說法呢,是指當時歐洲的政府因為控制不到這場瘟疫,又解釋不到這種現象,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呢,當局就將這場瘟疫的罪魁禍首轉嫁於吸血鬼身上。在1725年匈牙利曾經有過一個這樣的新聞。有一位62歲的村民去世,隔天他的兒子也被發現死在家中,就是鹹家產拉,之後再有8位鄰居和村民受到了攻擊,全部都死於失血過多。人們就推斷說是這個農民死而復活,變成吸血鬼殺他的兒子和村民。這起案件報告至今都還存放在維也納的檔案館裡,也因為這個新聞,法國第一次出現了"vampire"這個名詞。
1732年3月,巴黎出名雜誌《拾穗者》刊登了這件奇聞,《倫敦日報》也跟著刊登,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吸血鬼的故事就被炒得沸沸揚揚,吸血鬼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恐怖怪物。
在1552年瘟疫期間,波蘭東普魯士興起了一項習俗,就是會在死者的口中塞一個石頭,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死者咀嚼。他們相信當死人會自我咀嚼時,就會便成吸血鬼,也稱之為“吸血鬼之初”。
推荐影片:
十大神州上古神器 | 排名第一的既然不是軒轅劍!? | 傳說中的神兵利器,你懂幾個?【Skylai Tv】 https://goo.gl/cqL5SC
【都市傳說】5個馬來西亞吉隆坡猛鬼凶宅 | 探靈隊愛到的猛鬼鬼屋 | 【無奇不談#12】Skylai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g37XCr24s
吸血鬼傳奇#4 如何辨別吸血鬼和殺死吸血鬼 【無奇不談#4】Skylai Tv https://goo.gl/QifsXq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kylaitv/
(这里有可能会出现youtube不方便上传的影片噢^^)
巴黎我愛你吸血鬼 在 多多看電影- 《#吸血鬼戰爭》最高端的安排並不是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影評評論)《吸血鬼戰爭》是2019年Netflix播出的原創影集推薦,改編自同名人氣漫畫,演員包含... ... gosh... 你的影評也太溢美了.... ... 哈哈這種東西本來就見仁見智呀,我愛 ... ... <看更多>
巴黎我愛你吸血鬼 在 【谷阿莫】吸血鬼愛上人類少女,他說她香的不可理喻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第1316部《暮光之城:無懼的愛/ Twilight》我是谷阿莫的主頻道,影片主要會在這邊更新,若是主頻道出問題,可以去其他頻道觀看。 ... <看更多>
巴黎我愛你吸血鬼 在 [心得]Paris, je' t aime 巴黎我愛你(大雷)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Paris, je t' aime 巴黎我愛你 2006.11.25 威秀影城
也許前去觀影的人都和我抱持相同的理由,衝著對巴黎這個城市的憧憬以及
愛情的瑰麗幻想,星期六的下午整個廳裡座無虛席,大家心中無不說著:巴黎
,我愛你!
觀影後,步出影城的我,即使拖著孤獨的身影,內心因巴黎這愛之都為名的一
首首小曲止不住地吟唱,突然對惆悵的記憶有些釋然、內心股起微微地幸福感及
勇氣,一幕幕揪扯心靈的片段,歷歷在目。我的腦海,在惆悵記憶與巴黎小曲的
交錯侵襲下,開始對話:
杜樂麗花園(Tuileries)
這是首幽默、爆笑、諷喻意味強烈,夾雜高潮轉折,後莞爾結束的小曲。等待
地鐵的觀光客一場無妄之災,及孩童莫名無害的攻擊,反映出巴黎一角的真實面
貌。觀光導引指南,通常不是真正的指南,除了地名、地圖、消費反應真實,其
他不具參考價值。孩童莫名地仇視、情侶硬性、柔性地肉體攻擊,剎時,一個外
來觀光客在無預警地時空下,成了宣洩黑暗面的工具,這是階級、人種、國籍的
歧視?snob,是我們能給那不起眼的觀光客,唯一的答案?
勝利廣場(Place des Victoires)
無疑地,這是首母親哀慟吟唱送給愛子的安魂曲。在那廣場,母親擁抱了愛子
,亦擁抱了傷痛;解脫了愛子,亦解脫了自己。失去摯愛,是每個人一生必經的
過程、學習的課題。我們被迫失去,被迫接受這樣殘酷的悲歡離合,生活頓失所
依。有時難過不是因為我們需要,而是因為習慣被需要,人其實常常不是把自己
當生活重心,而是某種能肯定自我的事物。當然,失去從己身所出的摯愛,那種
哀慟是一般人更難理解的。可是,〝失去〞往往是一種啟示,另一股力量的開啟
,活著無非是要我們挖掘領悟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這樣才能留下屬於自己的軌
跡。失去固然痛苦,放他去飛,也是一種愛的成全。看到這片段,想到其實很多
人要感謝放我們去飛的至親.....
蒙馬特(Montmartre)
這是十八首組曲中第一首"一見鍾情"之歌,熟男熟女版。 相信妳我身邊不少
人常掛在耳邊說自己這麼英俊、這麼美、該有的都有了,怎麼都沒人要?男主角
在找停車位時,不禁在車上抱怨了一遍。可見這是他每天掛心的問題啊!一個人
嘴邊常影射、提及的事物,就是他最在乎的事。OK,邱比特看他找停車位這麼可
憐,煩悶到終身大事都拿來抱怨了,趕緊安排一個熟女在他車門邊暈倒,然後殷
勤的英雄救美啦!(雖然在下是認為那女的沒美到足以一見鍾情吧)這個故事在
下是沒多大感觸,唯一能講的就是要讓邱比特垂憐你,得把基本功練到七八十分,
讓人看你獻殷勤,起碼不排斥,願意跟你調調情,做球給你。暈倒時,起碼你是
有車可讓她躺,她要去哪,你還可充當司機的。所以,這是浪漫巴黎一見鍾情手
則第一條。
塞納河沿岸(Quais de Seine)
這是〝一見鍾情〞之歌,跨越種族宗教版。在下個人還蠻喜歡這故事的,很清
新、純情、真誠、勇敢,所謂好感、真情無國界,善意、尊重,是開啟每段緣分
的不二法門。男孩的好奇心讓他窺見女孩隱約的美,美又啟動他的善良扶起跌倒的
女孩,女孩拿下頭紗後令人驚豔的美貌讓男孩說了句蠢話,也傳達了尊重差異的人際
之道。男孩說:妳不帶頭紗更美耶,女孩說:這是我的宗教信仰、我的文化,帶頭紗
讓我比較自在。你以為那樣說會讓女生比較高興,其實並不會。你並不了解女生,看來
你跟你的朋友們,要追到女生,還差的遠。
這段對話,我深表贊同,也感觸良多。
不論是搭訕或追求,更或人際相處,人們常犯了自作聰明、先入為主的毛病。總以
自己的觀感去判斷他人的作法或想法,又沒技巧性地表達出主觀的好惡,這樣會造成
觸犯他人地雷的風險,即使是善意或無心,之前的鋪陳都是白費心機、流於枉然。尊重
差異、同理心,是拉近彼此距離的捷徑,更是人際重要的相處之道。常常我們無法改變
他人,他人也改變不了我們,於是我們必須尊重、接受彼此的差異,讓對方保有完整的
自我,才可能培養出彼此了解、愉快的情誼。所以,這是浪漫巴黎一見鍾情手則第二條
。
馬黑區(Le Marais)
別忘了,這就是巴黎,到哪都有可能一見鍾情,這裡的空氣分子,就叫做"感覺"。
感覺對了,管你聽不聽的懂我說的,你回不回我話,在我有限能望著你說我對你的
感覺時間內,就是要讓你知道,我的感覺在膨脹、見到你我不禁開始想像我們在一起
後每分每秒,我不止渴望每分每秒都能看著你、撫摸著你的臉,更害怕我現在不說對
你的感覺,你會忘記我的容顏,我不要你這麼快就忘記我的出現與存在,在你的生命
裡。
嗯,說著法文的青年對著一見鍾情的始終面無表情的另一位青年,開始語無倫次地
告白。說了一堆,離去前,無奈慌張地留下電話號碼。
原來,面無表情的原因是,他根本聽不懂法文。但把握時間的告白還是奏效了,面無
表情男立刻衝出尋找真愛去.......
浪漫巴黎一見鍾情手則第三條:愛要勇敢地說出來,心意比言語更能傳遞於無形。
第16區(Loin du 16e)
這是首寫實、母愛被貧富差距淹沒的小曲,聽來溫馨悅耳的寶寶安眠曲,在不同的
時空下吟唱,慈愛不復,旋律中包覆著思念、哀傷的音符。兩個得不到母愛依附的寶
寶,兩個社會貧富差距下的犧牲品。沒有幾句對白的故事,幾個奔波的畫面、一首歌
、兩個搖籃中的寶寶、兩次哭聲,傳達了一個令人無奈、鼻酸的社會現象。導演好功
力。
第13區(Porte de Choisy)
關於這一區,就先承認自己遜吧,我真的看不懂,到演完前一分鐘才知道它在幹嘛
,想表達什麼。應該其他心得高手都說過了,就不野人獻曝,沒心得還硬要有心得。
如果真要講,就是別崇洋媚外吧,西方人的不是每樣都好,值得我們東方人學,東方
人有自己的風格及風采,要肯定自己啊!這個應該大家都會講,就不多說了。
實驗喜劇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懂的。
巴士底區(Bastille)
真愛是什麼樣子?什麼時候是真愛、是眷戀、是同情?如果是真愛,為何要訣然離
去?你比較愛她,還是我?不愛了,怎麼會懷念?看到像她的人,怎麼會難過?愛一
個人需要理由,理由又是什麼樣子?
這首小曲,我名之為"真愛的樣子"。(是法文歌,不是台語歌。)
也許因為在下從未踏入愛情的國度,只參與了愛情的角力戰,所以窺不見、找不出
真愛的樣子,百般思索得不出答案。
以我的解讀,同情、陪伴、愛一個人的理由,在這故事裡是漸層的,丈夫對妻子不
是純然的愛情了,摻雜了親情之愛,不捨傷害一個曾相處數十年身患絕症的女人,畢
竟也是愛過的女人,只是感覺不在了。我想大多數人應都會做同樣的抉擇。感情是層
升的,妻子已是家人,雖不是當下最愛的女人、最有感覺的女人,但她在丈夫生命中
已是不可取代的女人,不可取代的人遭遇這樣的變故,層升的感情被喚醒,於是遺忘
破碎的感情一一修復。
當不可取代的人離去後,看見熟悉的人事物,心中的哀痛自然不言可喻。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過了很久很久後,才讓我們明白,原來......我是愛著那個人
的。尤其曾是我們不願面對、知覺的事實。
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
這首艾菲爾鐵塔之歌,超現實、創意戲謔十足。以一個背著大書包的小男孩講述
父母相識經過起頭,隨即介紹爸爸出場。原來爸爸是默劇小丑,喜歡穿梭巴黎街道
模仿他人。透過小丑的模仿詮釋巴黎市民,在這故事可以給予觀者一個新的角度瞭解
這個城市。小丑的角度客觀、諷刺、超然,可惜地,一般人都無法接納,連身為小丑
的小孩,也被人嘲笑?
大家可以想想,若是有小丑這樣的友人、鄰居、甚至陌生地出現在身邊,你會有何
反應?反對或感覺奇怪,為什麼?又為何想扮小丑呢?
(小丑似乎是西方世界的產物,但不知為何看西方電影戲劇,都不見對小丑的友善
)
因為對默劇不了解,所以沒太多心得。但這手法的確饒富趣味。
馬叟公園(Parc Monceau)
這是一鏡到底的故事,也是個讓人一路隨著這對男女猜到底的故事。
『到底他們是什麼關係?』『他們是偷情嗎?』『哇!有第三者耶』
『老少配,真炫』
編劇很強,連這樣五分鐘的小品都能編出懸疑推理劇,從兩人不間斷的對白,
絲毫讓人找不出兩人關係的端倪,只有曖昧、更曖昧。不過看個兩三分後,
就應該感覺地到兩人不是情侶,因為言談提及第三者沒有吃醋的意味,沒有佔有的
情緒,沒有非你不可的感覺,反而漸漸有溫馨的氛圍。
直到最後第三、四者現身,才豁然開朗。
呵呵,怎麼猜這兩人關係,可以反應每個人的價值觀、解讀事物的觀點哦!
我們是怎麼判斷身邊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人群呢?如果狗仔隊來解讀會變
成怎樣?
紅孩童區(Quartier des Enfants Rouges)
難道這是個隨便放電、搭訕、流水仿佛有意落花後來有情、結果不了了之的故
事?不想說的如此膚淺,不過相去不遠。
說的豁達些,這種戲碼每天全世界不知上演幾萬次;說的浪漫哀傷些,何必太認
真又難過呢,說不定他有想我,只是這次真沒空罷了。
不過,疑惑地是不知為何Clean的阿薩雅斯把故事鋪陳地如此沒張力、沒想像空
間、說寫實不令人感嘆、說哀傷也不過爾爾、搭訕對白也不夠浪漫到讓人想學起來
。
還能說的就是,女主角是斷背山傑克的姐姐,難怪看起來很面熟啊。
節日廣場(Place des fetes) 法文無法全部拼出,請見諒
一見鍾情小曲第四首。採衝擊性地倒敘法,最後令人掬一把同情之淚。
『我能為妳按摩腳嗎?』『妳的腳一定很痠。』
『因為妳在我的夢中跑了一整天。』
浪漫巴黎一見鍾情手則第四條:愛要及時說出來,平時要練口才,
要說的讓人害羞、飄飄然、並覺得你幽默風趣。
男女主角都是非裔人士,這不僅是一見鍾情的故事,還涉及了種族階級問題。
男主角是停車場管理員,某日見到來停車的女主角後一見鍾情,並嘗試搭訕,女主角
僅是微笑以對,沒怎麼搭理,且對男主角沒多深記憶(所以應該是沒有立即的好感)
。後來男主角著迷地追逐女主角,甚至被開除,他的嗜好是彈吉他唱歌,背了把吉
他走人,一心想再遇見女主角。後來在路上,吉他被小混混搶走,想追回,被混混
用利刃刺了一刀,在路上無助地走著,沒人搭理。後來倒下,救護人員來到,竟是魂
牽縈的女主角,他終於有機會再脫口說出愛意,『我可以請妳喝咖啡嗎?』女主角
沒回應,他再問:『請妳跟我喝咖啡好嗎?』後來又說我能為妳按摩腳嗎,女主角
終於害羞地笑,並請人去買咖啡。男主角問,『妳不記得我了嗎?』倒敘法開始。
後來,我猜,男主角應是上天了,要不他昏迷時,咖啡買來了,女主角竟哭了。
浪漫又令人悵然的故事,癡情、幽默地令人動容。
紅磨坊區(Pigalle)
在下看不大懂這兩位熟熟男、熟熟女是什麼關係,應該是舊識糾纏不清、互有
愛意、分分合合,然後調情。女的怪男的老不解風情,男的嘴皮子鬥不過女的,拿
女的沒辦法,後來女的負氣走出酒吧,男的追出去。沒想到驚見樂隊演奏著女的最
愛的那首歌,女的感動欣喜不已,後來兩人就一起走到不知哪裡了。
嗯,看不懂的就把劇情回顧一遍。情侶、夫妻之間的問題是不是不管到什麼年
紀都還是一樣?不得而知。
瑪德蓮區(Quartier de la Madeleine)
男主角大家都認識,就不提了。這一首吸血鬼小調,也是令人不禁莞爾一笑,
結局有些出乎意料,這就是所謂的黑色幽默吧,以及十九世紀的歌德式浪漫。
從恐懼到迷戀上女吸血鬼,甚至笨拙地割腕,要吸引回女吸血鬼,真是純情的
少年,女吸血鬼竟然不理他。到底是她也喜歡上男主角,不忍傷害他,也覺得他蠢
,還是一開始對她沒興趣?
最後,在男主角抵死求愛下,當然有情人終成眷屬啦,還來個血吻,互吸個夠
。
雖然這不需要什麼演技,但是導演還是很有創意地呈現吸血鬼之愛,在場的觀
眾也笑得很開心啊!
拉雪茲神父公墓(Pere-Lachaise)
Wilde顯靈拯救瀕臨分手情侶的故事。應該寫心得的高手們,網路媒體們都會
著墨這部分,但這故事觸動我的並不是這部分。
我對這故事中男女主角的對話很有感覺。在下並非周旋深陷於男女之間的
問題,只是宿命地安排了解了這其中的問題。
女人,應該大部分的女人,都渴望遇到一個懂她、浪漫、會取悅她的男人,
抑或說另一半。但是對適婚年齡的女性,另一半的經濟能力更是重要。這時,這對
象最好天生幽默開朗、懂得取悅人,要不每天被工作壓力煩死了,哪有心思去管、
懂得女人在想什麼、哄女人開心。在這時期,女人就會對她想要什麼樣的對象產生
矛盾的情結,到底是懂我、哄我開心的好,還是有錢、穩重、讓我有安全感的好?
不是說兩者不能並存,社會沒有這樣優的人才,而是現實常無法出現這樣的人才。
進而衍生出一個問題,究竟情侶、夫妻相處,兩個人要走的長遠、彼此扶持,了解
、知心是不是個關鍵?要多知心才算知心?彼此有默契地呵呵大笑、觀念一致?
還是互補式地互相了解?在此,我去除了金錢、經濟能力這個條件,因為只要出社
會、要活著生存、金錢是每一種關係能否和諧生存的要件,沒有人想為錢(生存)
煩惱,不能好好地活著、為將來打算,還有什麼好談?
故事中女主角抱怨,男主角嚴肅、無趣、不解風情,連出門度個假都嚴肅到
不行,男主角說我好不容易忙到現在能跟妳出來度假了,還抱怨什麼?而他們是快
結婚的情侶。女主角說,不懂我在想什麼、不想了解,就不要嫁了。女主角很崇拜
Wilde,舉Wilde為例,男主角嗤之以鼻,並說我不賣命工作,結婚了能靠什麼。後
來,女主角火大說我不嫁了,男主角感到荒謬。結果,Wilde顯靈開示,要他追回女
主角。男主角說了兩句話,是Wilde說的,並是女主角最喜歡贊同的。
我認為能否知心並理解彼此,是任何一種關係長久的關鍵,故事中的男主角
也許並非不了解女主角,只是習慣性地露出不耐煩的樣子,讓女主角火大感到無趣
。也如同我前面心得所說,了解並接受彼此的差異,進而尊重、欣賞,更是和諧關
係的長久之道。了解、知心,呈現的方式很多種,唯有當事人才感受地到對方是否
理解並接納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所有伴侶都需要磨合。看到這個故事,加上自
己這陣子的體驗,更感人際相處的微妙,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朋友?什麼叫做了解
、知心,什麼樣叫做陪伴?是心靈的陪伴還是實質的陪伴?
不僅是愛情,這是任何關係,我們一直需要思索並遭遇的課題。當然,對選
擇終身伴侶、渴望婚姻的人,更是該深思的課題。
聖丹尼斯(Faubourg Saint-Denis)
女主角大家都知道是誰,也不必說了。不過女主角表現的好像沒有預期地
好跟多。大家的焦點應該都在視障青年,這個視障青年看似個優秀的視障青年。
(無所不能)(絕沒有歧視的意思,因為在台灣感覺視障人士都過的很辛苦)
這故事很簡單,到法國圓演員夢的女孩跟法國視障青年的愛情,我想說的是
導演手法。導演是即將上映的"香水"的Tom Tykwer,一般人在回憶過往戀情,都採
平鋪直述加上哀傷配樂的手法,然後灑些狗血。但是導演很明快地剪輯兩人結識、
相處畫面配上衝擊地背景音樂、男孩急促、悲傷的口白,呈現男孩的受創與不捨及
這戀情的可貴。畫面不斷交錯,節奏愈來愈快,代表男孩的無法接受,這呈現方式
相當有力。
以為是分手的口白相當浪漫詩意,可惜在下記不住,有興趣的看官抄下來
造福鄉民吧!
拉丁區(Quartier Latin)
再承認一下自己遜,我對於年長之愛真的沒感覺,亦無法理解,一來沒到
那年紀,再來沒結過婚、離過婚,當然無法體會、分析兩個要離婚談離婚的人,聊
彼此最近的生活、情人是什麼樣的感覺,為何要談、為何當下談笑風生,又充滿
對彼此的了解及不捨、還有揶揄。不過男主角說了一句話,我很贊同,似乎是:
愛就是不能理解但接受。(希望沒記錯)這對人際關係應該很受用。
第14區(14e arrondissement)
最後一區應該大家感到乏味居多,但它是最認真與巴黎對話的人,對巴黎
滿懷憧憬、為巴黎之旅做了很多努力的人,我覺得她勇氣可嘉、對她的認真感到
佩服,她相當用心地體驗巴黎。而且,她很坦然地面對自己,世上能如她般坦然
的人應該很少吧,我自己就沒辦法。雖然是個平凡、不起眼的婦人遊客剖白,但
最後一個故事平實且自然。那種夢想成真、因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心情,進而對一
個城市有深刻感悟的感受,是大多幸福、物質生活富裕的人無法想像的。
結尾,透過剪輯,發現這十八個故事的主角們因為居住於巴黎,彼此其實
都出現過在他人的故事中,十八個故事串連起巴黎的經緯、訴說著巴黎的冷暖。
很高興在一個週六下午透過這樣的小品,初步認識了巴黎,也反覆思索遇到的人
生課題,一部醇美精緻電影,真的能為人帶來啟發、激盪,希望妳也見識了巴黎
的美!
※ 編輯: mvb 來自: 203.70.75.173 (11/27 01: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