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的心靈旅棧 - 倒地鈴】
文: Wade Tsai /勇氣一班
旅行的第三天,跟隨我在旅行一行人,來到了台東鹿野,尋找一個傳說中的背包客棧,或許對於像我這種背包初心者來說,倒地鈴真的是再陌生不過的名字,心想到底有何獨到之處,能夠讓大家口耳相傳,跟一般種種花草,摘摘水果的打工換宿有甚麼不同呢。
一路上,就這樣抱著懷疑的態度抵達目的地。
這時從外觀可以看得出一切從簡的建築風格,只用簡單的木頭和水泥搭建完成,沒有完善的裝潢,沒有舒適的床墊,更別提什麼電視冷氣,簡陋的設備讓人不禁懷疑這裡是否是間正常的民宿。就在此時,我發現牆壁上遍布著大大小小媒體的報導,以及數不完的感謝卡片,心想這個道理其實就跟挑選老婆一樣,凡事不能只看外表,而是需要了解個性與內涵再來判斷吧!
於是漸漸地對這個地方產生好奇,從一開始不以為然,到後來的敬佩,期待著接下來會有什麼驚喜的出現,就在打掃房間後,這裡總算像是個住宿的地方,雖然只是簡單的大通鋪,但也許這就是背包客的精神,所謂知難而行,隨遇而安。我覺得倒地鈴是一個讓非常適合城市小孩,來體驗自給自足生活的好地方,從燒材到煮水,一切的打理都要靠自己,這還是我生平第一次看人自己燒水洗澡呢!
這時有位中年大叔會坐在中庭,翹著二郎腿,叼根菸煽著扇子,觀望著進進出出的人們偶爾寒暄幾句,而他就是這間民宿的老闆,大家都稱他為徐伯伯。
和藹慈祥的他總是帶著笑容,熱心的為大家處理民宿的大小事,但總是在必要時才會出手,或許他正用另一種方式,讓大家體驗什麼才是生活。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看見一群人拿著板凳圍繞在徐伯身旁,聽他開始訴說著倒地鈴的由來,還有這裡發生的一切。
我好奇的坐下來,慢慢的跟隨大家的步伐,進入整個故事。
原來這裡是徐伯因為受傷提早退休所蓋的,一開始只是想打造屬於自己休憩的山莊,但沒想到因緣際會下收留了兩位環島的背包客,就此促成倒地鈴的產生,因為徐伯好客,所以基本上都以樂捐的方式經營。
在口耳相傳之下,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可以以工換宿的地方,隨著鄰近景點爆紅,倒地鈴也越來越多觀光客,這時正是考驗人性的時刻,很不幸的,從徐伯眼裡看見的年輕人,不僅不太懂得珍惜,也不太主動付出。指著我們從7-11買回來的飲料,無奈的說著,我們那個時代哪有像你們這麼幸福,不少人來了,卻來把東西弄壞,或隨便掃掃地就拍拍屁股走人,這樣下去,再過個五年,我就會和倒地鈴一起退休了。
我只能低著頭,默默的在內心反省。
這裡的確不只遇到了收支平衡的問題,徐伯堅持夢想卻導致每個月入不敷出,每個月幾乎入不敷出,雖然牆上掛滿了感謝狀,但有誰願意會真的盡一份心力,就算有又能有多少,或許真的會像徐伯說的,幾年後倒地鈴就不在了,但我想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狀況。
就在氣氛凝重的同時徐伯為又講了另外的故事,原來這裡每半年都會收留逆風之家的小朋友,那些小孩曾因一時的犯錯,而導致失學失業,徐伯選擇用愛心來教育他們,除了讓他們自給自足外,還安排他們到附近鄰居家裡打工,用工作來換取食材或零用錢,來填飽自己的肚子。
因此還發生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逗得大家有哭有笑,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這些小朋友不只改善了他們某些不良習慣,也改變對生活的價值觀。在外面的世界,他們常常被世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但是內心裡卻是比任何人都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或許這個社會也應該再多給他們一次機會,就像徐伯的選擇用愛和包容方式,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扶植幼苗的機會。
其實每個人都因夢想而偉大,然後呢? 如何讓你的夢想實現、持續,才是成功的關鍵,很多人像徐伯一樣默默的為這社會做點什麼,不求回報,但他們想要的不是再多的媒體報導與曝光,而是真正有人願意發自內心,用行動去了解去支持,也許是這個環境,造成現在的我們要求越來越多,卻付出的更少,這樣的情況只會更加的自我迷失。
等到哪天醒了,才發現像徐伯這樣的人已經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現實與貪婪的社會,或許我們真的該改變,改變對事情的態度,改變對一切的理所當然,改變對這些小人的看法,化作力量,用行動去支持。
即使睡意纏身,我仍堅持聽完徐伯的故事。
倒地鈴真的不單只是來自各地的背包客集散地,而是一個,真正讓能人夠反思,不論社會現象、教育問題,或是人際關係,都可以從不同的面向去細細品味,當你咀嚼消化後才發現,原來一個不起眼的小山莊,卻能夠帶給你如此強而有勁的後座力。
我在旅行,遇見了不一樣的心靈客棧。
2012|台東鹿野倒地鈴
扇平山莊附近景點 在 我在旅行 I Am Travel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背包客的心靈旅棧 - 倒地鈴】
文: Wade Tsai /勇氣一班
旅行的第三天,跟隨我在旅行一行人,來到了台東鹿野,尋找一個傳說中的背包客棧,或許對於像我這種背包初心者來說,倒地鈴真的是再陌生不過的名字,心想到底有何獨到之處,能夠讓大家口耳相傳,跟一般種種花草,摘摘水果的打工換宿有甚麼不同呢。
一路上,就這樣抱著懷疑的態度抵達目的地。
這時從外觀可以看得出一切從簡的建築風格,只用簡單的木頭和水泥搭建完成,沒有完善的裝潢,沒有舒適的床墊,更別提什麼電視冷氣,簡陋的設備讓人不禁懷疑這裡是否是間正常的民宿。就在此時,我發現牆壁上遍布著大大小小媒體的報導,以及數不完的感謝卡片,心想這個道理其實就跟挑選老婆一樣,凡事不能只看外表,而是需要了解個性與內涵再來判斷吧!
於是漸漸地對這個地方產生好奇,從一開始不以為然,到後來的敬佩,期待著接下來會有什麼驚喜的出現,就在打掃房間後,這裡總算像是個住宿的地方,雖然只是簡單的大通鋪,但也許這就是背包客的精神,所謂知難而行,隨遇而安。我覺得倒地鈴是一個讓非常適合城市小孩,來體驗自給自足生活的好地方,從燒材到煮水,一切的打理都要靠自己,這還是我生平第一次看人自己燒水洗澡呢!
這時有位中年大叔會坐在中庭,翹著二郎腿,叼根菸煽著扇子,觀望著進進出出的人們偶爾寒暄幾句,而他就是這間民宿的老闆,大家都稱他為徐伯伯。
和藹慈祥的他總是帶著笑容,熱心的為大家處理民宿的大小事,但總是在必要時才會出手,或許他正用另一種方式,讓大家體驗什麼才是生活。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看見一群人拿著板凳圍繞在徐伯身旁,聽他開始訴說著倒地鈴的由來,還有這裡發生的一切。
我好奇的坐下來,慢慢的跟隨大家的步伐,進入整個故事。
原來這裡是徐伯因為受傷提早退休所蓋的,一開始只是想打造屬於自己休憩的山莊,但沒想到因緣際會下收留了兩位環島的背包客,就此促成倒地鈴的產生,因為徐伯好客,所以基本上都以樂捐的方式經營。
在口耳相傳之下,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可以以工換宿的地方,隨著鄰近景點爆紅,倒地鈴也越來越多觀光客,這時正是考驗人性的時刻,很不幸的,從徐伯眼裡看見的年輕人,不僅不太懂得珍惜,也不太主動付出。指著我們從7-11買回來的飲料,無奈的說著,我們那個時代哪有像你們這麼幸福,不少人來了,卻來把東西弄壞,或隨便掃掃地就拍拍屁股走人,這樣下去,再過個五年,我就會和倒地鈴一起退休了。
我只能低著頭,默默的在內心反省。
這裡的確不只遇到了收支平衡的問題,徐伯堅持夢想卻導致每個月入不敷出,每個月幾乎入不敷出,雖然牆上掛滿了感謝狀,但有誰願意會真的盡一份心力,就算有又能有多少,或許真的會像徐伯說的,幾年後倒地鈴就不在了,但我想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狀況。
就在氣氛凝重的同時徐伯為又講了另外的故事,原來這裡每半年都會收留逆風之家的小朋友,那些小孩曾因一時的犯錯,而導致失學失業,徐伯選擇用愛心來教育他們,除了讓他們自給自足外,還安排他們到附近鄰居家裡打工,用工作來換取食材或零用錢,來填飽自己的肚子。
因此還發生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逗得大家有哭有笑,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這些小朋友不只改善了他們某些不良習慣,也改變對生活的價值觀。在外面的世界,他們常常被世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但是內心裡卻是比任何人都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或許這個社會也應該再多給他們一次機會,就像徐伯的選擇用愛和包容方式,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扶植幼苗的機會。
其實每個人都因夢想而偉大,然後呢? 如何讓你的夢想實現、持續,才是成功的關鍵,很多人像徐伯一樣默默的為這社會做點什麼,不求回報,但他們想要的不是再多的媒體報導與曝光,而是真正有人願意發自內心,用行動去了解去支持,也許是這個環境,造成現在的我們要求越來越多,卻付出的更少,這樣的情況只會更加的自我迷失。
等到哪天醒了,才發現像徐伯這樣的人已經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現實與貪婪的社會,或許我們真的該改變,改變對事情的態度,改變對一切的理所當然,改變對這些小人的看法,化作力量,用行動去支持。
即使睡意纏身,我仍堅持聽完徐伯的故事。
倒地鈴真的不單只是來自各地的背包客集散地,而是一個,真正讓能人夠反思,不論社會現象、教育問題,或是人際關係,都可以從不同的面向去細細品味,當你咀嚼消化後才發現,原來一個不起眼的小山莊,卻能夠帶給你如此強而有勁的後座力。
我在旅行,遇見了不一樣的心靈客棧。
2012|台東鹿野倒地鈴
扇平山莊附近景點 在 扇平山莊(小桂林) - 首頁|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扇平山莊 位於高雄市六龜區茂林風景區境內,地處荖濃溪畔台27線道旁,空氣清新,風光明媚,擁有歐風木屋、美麗的花園,及富有熱帶風情的庭院造景,是當地最具特色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