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 AGUSTA帶來全新的2021年式F3 800 Rosso入門車型!
#義式入門仿賽 #但價格不怎麼入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Bike-in NE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歐洲成績亮眼的KYMCO 今年米蘭車展推出多款新車 包括電動超跑重機SuperNEX 質感運動速克達Like S 125 人氣大型速克達X Town CT 125 符合最新環保法規的兩款新型ATV 以及AK550最新55週年特仕版 和正式進軍歐洲的Ionex車能網 用不同的機型和貼近生活的車款 展...
「新環保法規」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SUPERMOTO8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SUPERMOTO8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TopGear TW 極速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Bike-in NE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新聞] 2022年新法規扼殺民眾選擇權與車廠生存權-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2022新油耗法規正式上路賣車買車大不易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環保法規汽車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 - 汽車維修保養 ... 的評價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環保法規汽車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 - 汽車維修保養 ... 的評價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新聞] 2022年新法規扼殺民眾選擇權與車廠生存權- car 的評價
- 關於新環保法規 在 [新聞] 2022年新法規扼殺民眾選擇權與車廠生存權- car - My PTT 的評價
新環保法規 在 SUPERMOTO8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RIUMPH發表SPEDD TWIN小改款更新,針對引擎腹內優化、外觀修改以及配備升級!
新環保法規 在 TopGear TW 極速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跟格羅姆Say hi】
看起來格外眼熟吧?眼前為本田剛發表的Grom125,看似與國內常見的MSX125就幾分神似,事實上為MSX年度大改款車型,預計在2021正式發售的Grom首波將攻佔歐洲及東南亞地區,接下來主力會放在北美地區及其他地區,至於台灣是否能如願看到它的身影,這點倒可以期待一下~
Grom125採用一具全新噴射引擎,符合歐洲最新環保法規前提下,能提供約10匹馬力及1.07公斤米扭力,變速箱更進化採用了五個檔位,廠方更表示Grom125在車體結構都較MSX進化及輕量不少,在外觀上更突破性用上了八角LED大燈設計語彙,與油箱上充滿菱菱角角及鉚釘的風格大為呼應,相信未來如果能引進國內勢必又成為另一波小檔車風潮~
#Honda #Grom125 #MSX125
----------------------------------
推薦文章:
Honda Monkey & Honda MSX 本田細漢
https://www.topgeartw.com/?p=26145
----------------------------------
網站 https://www.topgeartw.com
Youtube https://bit.ly/2UxJoz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opgeartaiwan/
新環保法規 在 Bike-in NE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歐洲成績亮眼的KYMCO
今年米蘭車展推出多款新車
包括電動超跑重機SuperNEX
質感運動速克達Like S 125
人氣大型速克達X Town CT 125
符合最新環保法規的兩款新型ATV
以及AK550最新55週年特仕版
和正式進軍歐洲的Ionex車能網
用不同的機型和貼近生活的車款
展現KYMCO光陽的全方位設計
———————————————
Bike IN機車資訊網:
https://www.bikein-net.com/
Bike IN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ikeIn.com.tw/
新環保法規 在 2022新油耗法規正式上路賣車買車大不易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2020年12月17日 — 金鈴就是第一個開始改變的車商慢慢全面油電化跟電動化再來會更多車商跟進沒有油電化跟引進電動車是沒辦法的台灣有全世界對汽車最嚴苛的環保法規但是卻 ... ... <看更多>
新環保法規 在 [新聞] 2022年新法規扼殺民眾選擇權與車廠生存權- car 的推薦與評價
因此若以陰謀論來看,這應該是一場由官學與特定廠商所主導的「假環保、真斂財」遊戲。 然而在台灣新法規實施之後,真正受惠的汽車品牌全台灣恐怕只有 ... ... <看更多>
新環保法規 在 [新聞] 2022年新法規扼殺民眾選擇權與車廠生存權-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連結:https://yns.page.link/oMzL3
原文內容:
【市場評論】冤有頭債有主,2022年新法規扼殺民眾選擇權與車廠生存權
撰文:蔡至兼 Chien
大家有沒有發現,2020年一開春不少車款將陸續停產或者停止進口,原因不是車商不想賣
,而是被2022年即將實施的新油耗法規卡死,因為標準更嚴苛導致民眾不僅選擇性變少,
甚至還要付出更高的代價,真要追究其原因,就在於是誰、又是以什麼當作標準制定法規
! 其實最大的元兇就是經濟部所頒布的「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及檢查管理辦法」,也
就是我們俗稱的油耗法規,每一段時期就頒布新規則,說是要與國際接軌卻搞得車廠人仰
馬翻,消費者則需掏出更多預算來購車,只是台灣真有必要將法規定這麼嚴?真有本錢玩
這麼大?難道政府相關單位不擔心會動搖國本產生社會經濟問題? 雖說台灣的汽車品牌
不少,甚至也有自主品牌LUXGEN,但說實在從過去至今並沒有所謂的汽車工業,而是只有
汽車產業,或許有人會問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差別可大了,汽車工業就是有能力將一輛車
從無到有生出來,簡單來說底盤平台、引擎、變速箱等通通要自己設計、生產、製造,而
汽車產業則是零組件/配件的生產,是按照國外廠商開出來的規格去生產,當然大家會以
為LUXGEN算是汽車工業的一環,實際上底盤平台、引擎、變速箱都是別人的,只是再經調
校和設定,車體結構、內裝外觀造型設計可自己來沒錯,但基礎技術仍沒有能力自行開發
(LUXGEN MBU算是與汽車工業沾上邊的作品)。既然只有汽車產業,何以制定出汽車工業
規格的法規?
而沒有汽車工業的台灣,這套新法規到底是怎麼制定而來?參考歐盟標準是無庸置疑(畢
竟現在都走歐規),但「據說」還拿中國的法規為參考標準,這是在哈囉嗎?目前台灣與
中國並不能直接進口汽車,莫非政相關單位是在替未來做「超前部署」?還是連這東西也
要和中國較勁?人家中國從內燃機跳過油電複合直接走入電動,除了國家政策外市場規模
也夠大,但台灣一年新車銷售量至多40萬輛,加上諸多稅制規費讓車價一路堆疊上去,成
為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加入WTO理當更便宜,實際上從加入後車價完全沒有退路,買
車成為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此外,別以為只有國產車會受到影響,進口車也同樣難
逃大追殺面臨「絕種」的危機,就連商用車的新標準也更為嚴格(全球獨一無二、台灣專
屬的法規),不難想像2022年之後我們還有什麼車可以選,而且受到武漢疫情荷包已經縮
水,還有什麼條件可以購車? 基本上面臨嚴苛法規的不是只有台灣,歐洲也有同樣的問
題,就因為如此使得不少車商紛紛轉向投入電動車的懷抱,並忍痛捨棄最具品牌代表性的
技術,對於一天到晚將環保掛在嘴邊的人來說自然是鼓掌歡迎,但這些人的比例畢竟算是
少數(如果與全世界購車人口比例來看),在油價持續走跌、電動車仍屬高價、電動車種
類選擇少、相關充電硬體不足等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還會以燃油汽車為主。因此若以陰謀
論來看,這應該是一場由官學與特定廠商所主導的「假環保、真斂財」遊戲。 然而在台
灣新法規實施之後,真正受惠的汽車品牌全台灣恐怕只有一家,那就是TESLA,因為在新
的遊戲規則中,電動車的銷售量對應額度倍數可是高達十倍之多,而純電續航力的PHEV則
是五倍,縱使像TOYOTA已藉由Hybrid累積不少「點數」、NISSAN、Mercedes-Benz、BMW等
也靠少量電動車有些「點數」,但依照新的油耗標準根本不夠用,因此TESLA手中握有的
「點數」可能就成為最大商機:可拿來轉讓賣給其他的業者,而且還可漫天喊價,這就好
像航空公司里程點數可以拿來轉現金一樣,如果你是想在台灣生存卻短時間沒有對應車款
的車商,會不會重金購買點數?當然會! 或許有人會說,油耗標準變得嚴苛可逼車廠導
入更先進的動力技術到台灣,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一樁,話說得沒錯也看似很簡單,但成
本變高售價也會跟著漲,一輛國產車大改款後漲個10萬20萬的,那些只會酸車廠的鍵盤試
車手與網民會買嗎?當然不會!在此還是請政府三思,在疫情已衝擊到經濟的當下,除非
想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否則應先行暫緩實施新法規,並依照國情重新審視法規標準,而
不是拿歐盟甚至中國的法規來當作標準,否則接下來的後果恐怕很難收拾。
心得/說明:這個新法規看來是有通過並且2022就會執行了,屆時各車廠應該就會積極引
進各式新動力,大家怎麼看呢?
*轉錄新聞/情報,必須附上原文及網址連結及心得或意見30字(不含標點符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74.1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88201067.A.8B8.html
※ 編輯: drexlerking (223.140.174.158 臺灣), 04/30/2020 06:59: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