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鳥的天空 ◎莫渝
也許
天空不曾有我們的鳥
飛
過
煙囪是兇手
獵管對準著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
此起彼落
把一群群鳥們
轟成一隻隻孤單
一隻隻孤單
一口口吞掉
此後
羽毛是陌生的名詞
--
◎ 作者簡介
莫渝,本名林良雅,生於苗栗縣竹南鎮。畢業於台中師專、淡江大學法文系,曾到法國進修一年。積極譯介法國詩歌,撰寫評論。加入過的文學團體有:後浪詩社詩人季刊、笠詩社、台灣筆會等,現任《笠》詩刊主編。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民國新詩學會新詩創作獎、教育部新詩創作獎,笠詩社詩翻譯獎。詩作有《無語的春天》、《長城》、《土地的戀歌》、《浮雲集》、《水鏡》等詩集,另有散文評論《走在文學邊緣》、《河畔草》、《笠下的一群》、《台灣新詩筆記》、《法國文學筆記》、《苗栗縣文學史》(與王幼華合著)等書。除了翻譯外國文學,也積極推動本土作家的整理推廣。2005年4月,苗栗縣文化局出版《莫渝詩文集》5冊。
--
◎ 小編Y賞析
一九六四年,白萩、陳千武、杜國清、趙天儀、林亨泰、李魁賢、王羨陽、詹冰、錦連、吳瀛濤等人共同創立了「笠」詩社,並開始發行《笠》詩刊。提及這本《笠》在台灣的發展脈絡,也常被認為是現代詩學回歸本土精神的象徵。所謂「本土關懷」也是很大的範疇:政治、農村、自然都可涵蓋其中,而生態詩自然也是詩人們執筆的重要方向之一。撰寫《大安溪畔》等作的趙天儀、著有《加工區詩抄》《生態集》的詩人李昌憲也都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曾主編過《台灣自然生態詩語》(2009)的莫渝自然也不例外。
莫渝一生除了主編、翻譯等文學活動,也留下多部詩集。其直面現實關懷的詩作範圍很廣,包括反戰思維、批判人性、珍惜生態、書寫故鄉(苗栗)等。這首〈沒有鳥的天空〉寫於一九七二年,這首詩毫不晦澀,意象精煉淺白。讀者幾乎不太需要過多解釋。但我們仍可以從詩中的某些巧思得到趣味:
鳥不曾
飛
過
留下空行(或許再也沒有任何鳥類得以飛翔)後,詩人幾乎是帶著強烈控訴意味地切入正題,將「煙囪」與「獵管」並列,控訴資本主義與工業社會為生態帶來的危害:一群群鳥變成一「隻隻」沒了共同飛翔的族群,鳥似乎零落成一種孤單,而徹底失去原本該有的空間。在這裡,一隻隻又變成了一「口口」,不只是零碎的剩餘,而是徹底被抹族的空白。
空白帶來滅絕,也帶來陌生。因此「此後/羽毛是陌生的名詞」。也許可以從這裡,我們再把這首詩讀一次:「也許/天空不曾有我們的鳥/飛/過」……陌生的名詞帶來情緒的空白,失去了對自然萬物的尊重,人們或許仍然會繼續成為手持槍口的那一方。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笠詩社詩人 #莫渝 #沒有鳥的天空 #生態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7.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林亨泰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類的鄉愁 ◎林亨泰
由於科學發達的結果
有了預防注射
所以人類胳臂增粗了一吋
由於科學發達的結果:
有了時速五、六十公里的汽車
所以有坐著打瞌睡奔跑的旅行
「真累死我了!」
這句有閒階級太太的外交詞令
變成了時下魅力的表徵
都市的繁榮以酒家的多寡來衡量
在那裏男人以酒精代替了眼淚
在那裏擺設很多常綠樹的盆景
在那裏有紅佟佟的醉臉說:
「我現在雖然在故鄉
卻有著莫明的鄉愁啊!」
--
◎作者簡介
林亨泰,1924年生於台中。省立台灣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早期參與文學組織銀鈴會,1946年後銀鈴會因四六事件被解散,當中有成員被處死,同一時期於台中火車站林亨泰並親眼目睹作家楊逵被捕,因此封筆數年。直到1953年與紀弦通訊,林亨泰學用中文重新寫作,並透過其早年接觸學習日本的現代主義思潮,協助紀弦於台灣詩壇發起「現代派」運動。後為笠詩社發起人之一,也是笠詩社首任主編。為「跨越語言的一代」詩人、詩評論家。著有日文詩集《靈魂の產聲》、中文詩集《長的咽喉》、《爪痕集》等等,及詩論集《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論真摯性》。2004年獲國家文藝獎,2017年獲吳三連獎。
--
◎小編柄富賞析
這首詩收錄在1948年銀鈴會出版刊物《潮流》夏季號,後由林亨泰自己翻譯為中文,並收入笠詩社1986年出版的《爪痕集》中。
詩人辛鬱曾說林亨泰很能把握現象學的主要精神(注1),並引現象學大師胡塞爾的話「自我與現象之間沒有距離,有的只是現象本身。」來形容林亨泰表現作品的方式。這首詩恰如其分,以「由於科學發達的結果」作開頭,毫不神秘也毫無可疑地,隨手清點出一些現象,卻能把握住現代化與都市化的風貌核心,筆法相當俐落。
並以一個局外人、旁觀者的姿態,把材料擺出來,像是陳述一個已經無可挽回也不必挽回的他者的歷史一般,白描這個都市的當下。只是不作價值判斷的表面背後,林亨泰選擇呈現的,看似科學觀察一般不帶感情,現象本身卻就是一種價值判斷:「有了預防注射/所以人類胳臂增粗了一吋」(背後說的是科學發達了,so what?);「有了時速五、六十公里的汽車/所以有坐著打瞌睡奔跑的旅行」(背後說的是現代化省下了時間,人們好像也沒用省下的時間做什麼有意義的事)。
後兩段並再把這現象背後的諷刺說的更清楚一些,「真累死我了!」既是「有閒階級太太的外交詞令」,又變成了「時下魅力的表徵」。現代化原來只是讓人變得懶了,文明只是讓人沒有後顧之憂地往原始的貪婪裡鑽,所以長肌肉、睡個夠,好不開心。另一頭,「都市的繁榮」居然是以「酒家的多寡」來衡量,這現象卻一點也無法反駁。都市「繁榮了」,然後多的是苦悶的男人,與前面有閒階級的太太形成對比,也是一種互文:現代化、都市化確實使人有閒,卻也令人苦悶,無關性別,染上這無病呻吟的文明病。
結尾林亨泰連用了三個「在那裏」,再讓最後紅佟佟的醉臉以一句精準的話作結,三短一長,更凸顯了本來就是讀者留意重點的,一首詩的最後一句。「我現在雖然在故鄉/卻有著莫明的鄉愁啊!」因為速度快,因為不費力,都市裡的人類好像失去了方向感一般地空虛,明明是待在故鄉的人,卻懷抱著鄉愁。現代的都市人,有多麼意氣風發就有多麼意興闌珊,真教人感嘆。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注1. 林亨泰《爪痕集》附錄「林亨泰詩集研討會」,p82,1986,笠詩刊社
2. 林巾力《福爾摩沙詩哲林亨泰》,2007,印刻
3. 康原《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2006,玉山社
--
美術編輯、照片: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1/2020112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都市詩 #林亨泰 #人類的鄉愁 #科學發達 #有閒 #苦悶
林亨泰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陽光失調的日子(下)】
——談三維詩人林亨泰
◎小編黃筱嵐賞析
談到林亨泰,不得不提到他最為人所廣泛討論的組詩〈風景〉,詩中營造的幾何空間,在當時是一個前衛且創新的嘗試。詩人自己曾說:「我們這一代的命運走上跨越了最艱難的兩個時期,……在日本人最黑暗的時候當了日本人,中國人最絕望的時候當了中國人」。這種處在兩種文化、語言夾縫間的無奈雖然深沉,但也讓其創作產生了翻譯錯位的轉化與多元。詩人深受日本昭和時期的現代詩影響,而當時的日本藝文則又深受德國新即物主義所薰陶,我們可以先從德國詩人──歐依根·宮林格(Eugen Gomringer) 於1951年以"德文"(2020/7/10鄒佑昇協助改訂說明如下:〈avenidas〉這首詩是以西班牙語詞彙組成的。詩人有玻利維亞背景,所以有些作品是以西班牙語寫作。又,按照網路上關於這首詩的資訊,詩題較正式的拼寫似乎是全以小寫字母呈現:avenidas)寫下的詩作〈avenidas〉看出,當時的德國新新即物主義是如何影響日本詩壇,以及五十年代的台灣詩人表現。
avenidas ◎#Eugen Gomringer
avenidas
avenidas y flores
flores
flores y mujeres
avenidas
avenidas y mujeres
avenidas y flores y mujeres y
un admirador
林蔭道 ◎#Eugen Gomringer
林蔭道
林蔭道與鮮花
鮮花
鮮花與女人
林蔭道
林蔭道與女人
林蔭道與鮮花與女人與
一位愛慕的男人
宮林格是「具體詩(Konkrete Poesie)運動」的重要貢獻者。具體詩在台灣又名「圖像詩」,其詩所創造的單純韻律、視覺上的秩序以及結構上的透明,為現代詩帶來一場革命,在傳引進台灣後,不少詩人們也曾以圖像詩的形式進行創作。從〈Avenidas〉原詩的結構來看,原文排列如波浪湧動,長短有致的詩句如潮汐漲退,波浪下則蘊含各不同母題的排列組合,透過語詞的重複巧妙排列,營造出如浪湧般逐漸增強的音律感。整首詩除了詞句的迴環複沓,更利用的文字裡象徵的符號,進行一種邏輯式的推進。這樣的詩體結構與韻律,不但啟發了日本詩人北園克衛,也啟發了詩人林亨泰。
白 ◎#北園克衛
の中の白
の中の黒
の中の黒
の中の黄
の中の黄
の中の白
の中の白
於1930年代末至昭和早期開始寫詩的北園克衛,正逢全世界藝術家百家爭鳴的時期。他運用自身對設計的專長與獨到眼光,將過去以純文字創作的詩,透過意象的堆疊、排列,而達到以視覺為主的效果。詩人從一開始便試圖將詩歌視覺化,而他於1957年發佈的〈単調な空間〉這首組詩,可說是將視覺化詩歌的概念,昇華成一個最終的形式。這首詩的巧妙之處在於不僅以閱讀為基礎,而且以文字為單位進行觀察。其刻意營造的結構使の的圓圈、中字視覺上的方正形態、與色彩上黑白黃彼此相間。當這三者在讀者的意識與詩相交會時,觸發出屬於感官意識的純粹自由,使得作品不再只有單一所指,而是一種更具主觀性,嘗試脫離創作者主體,讓讀者藉自身體驗所詮釋的共同創造作品。
若說,宮林格的〈avenidas〉是海潮般湧動的符號邏輯推演、北園克衛的〈単調な空間〉是視覺化詩歌的最終形式。那詩人林亨泰的〈風景〉組詩,則是企圖透過文字將詩從平面的二維,推進至一個更立體的三維空間上。
初看本詩,會詫異雖文字並不艱澀,但卻難以捉摸詩人所要傳達的意涵。不禁讓人猜想,詩人究竟想藉此詩傳達什麼內容?又為何以此形式書寫?從全詩的表現手法上來看,我們清楚地看到詩歌的隱喻並不是從意象,而從詩句中所營造的空間結構而來。兩首詩結構一致、形式相同,這樣的排比或許正暗示著彼此在時間、空間上有著連續的貫通性。雖然作者更刻意抽掉了形容詞,降低修飾將語言還原至最素樸的狀態,以營造出一種冰冷單調的聲腔,企圖透過這樣如機械般冷硬的結構、與單音重複的節奏,醞釀出那種不斷受到壓抑禁錮後,正要爆發的深厚綿長情緒。
風景No.1 ◎#林亨泰
農作物 的
旁邊 還有
農作物 的
旁邊 還有
農作物 的
旁邊 還有
陽光陽光晒長了耳朵
陽光陽光晒長了脖子
第一首詩的前六句,是以一種橫向延伸的視角,書寫出廣袤田野裡的湧動不息、綿延不盡的生命力。後兩句則改變空間方向,以由上至下的縱向視角,寫出陽光普照、萬物同一的生命價值。閉上眼,想像將自身置放進詩作的風景中,我們便能見到身旁的農作物,是如何地沿地平線的盡頭,作圓周式的橫向開展。直至陽光灑下,使得整個空間發生了九十度的向上轉折,在我們感受到光的溫暖與熱度同時,同時打開了從天上到地下,一個縱向直立的深度空間。在這樣的空間裡,我們抬頭,看見陽光是如何以太陽為中心,向大地作圓周式的輻射。而當我們低頭俯視,落下的視線正好對接上耕植於廣袤大地的農作物。從身旁擴散綿延的田園,與頭上輻射擴散的耀眼陽光,在詩地的空間裡形成了一種對映和諧、欣欣向榮的景象。
風景 No.2 ◎#林亨泰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第二首詩的前六句依舊採一種迴環複沓、交錯黏連的結構,前後一樣產生了空間的轉換。前六句層層疊疊的防風林,既是海岸邊防風林的擬狀,更是對經年不斷地海風與浪潮層層的沉默抵抗。我們可以於這六句中,感受到眼前所見的一道道防風林,如何沿海岸垂直的方向往外拓展。卻在後兩句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讓我們從近海的防風林遠方,拉回至那片海浪如波羅列的海。在林與海彼此的對立方向上,形成出一種空間與意象上的張力。
而整首詩的詩意,便存在於這樣的空間對峙與守望中。防風林的屹立與海潮淘捲,不正剛好隱喻了人生中的各種慾望,與價值觀的二元對立衝突。然而,在那樣的對峙張力下,卻又存有著一種林與海的共融和諧姿態,如同世間裡的萬事萬物,總是交融互涉又相剋相生,彼此凝視卻又默默守望著。
-
◎作者簡介
林亨泰,筆名亨人、桓太,彰化北斗人,台灣師範學校教育系畢業,曾於彰化北斗中學、彰化高工、建國工專、台中商專等任教。
1947年加入銀鈴會,由於銀鈴會於1948年聘請楊逵為顧問,加上四六事件及隨即的戒嚴,楊被補,銀鈴會停止活動,林也受到牽連,停止寫作一段時間,直到1953年開始與紀弦接觸,後加入現代派。1964年參與笠詩社,成為首任主編。2004年獲第八屆國家文藝獎。
著有詩集《靈魂的啼聲(日文)》、《長的咽喉》、《林亨泰詩集》、《爪痕集》、《跨不過的歷史》等,及詩論集《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見者之言》等,1998年出版《林亨泰全集》共十冊。
-
美術設計:CCY
圖片來源:IG@ihsiang9605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林亨泰 #風景NO.1 #田野 #交融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1.html
林亨泰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林亨泰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林亨泰 在 現代派本土詩人-林亨泰-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製作:財團法人何春木文教基金會協辦: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聽打員:施秀玟、陳旻憶台中科技大學- 江亞芳、黃靖娟校對: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 ... <看更多>
林亨泰 在 現代詩。 (3) 定位本土-笠詩社。 林亨泰少年時期接受日本教育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受害者|老.師大人像系列——林亨泰】 林亨泰(一九二四- ) ,筆名亨人、恆太,出生於日治時代的台中州北斗郡北斗街,即今彰化縣北斗鎮。台灣師範學院教育系畢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