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導致更大的衝突。
「許多人仍沈浸在無知之中……而他們的領導人為了獲取選票,不敢點醒他們。」
在《集結風暴》(即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第一卷)一書中,丘吉爾如此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
他痛苦地回憶:「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渴求人民的擁護和選舉勝利,不顧國家的重大利益。」
美國讀者看著他們的政府「丟臉的」離開阿富汗,聽著拜登總統緊張而努力地為他造成的不光彩撤離辯護,可能會發現:丘吉爾戰前針對英國的批評,有一些會令他們心裡不舒服、但卻似曾相識。
借用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Paul Kennedy 的一句話,當時英國的精神狀態是整個國家的疲憊和「帝國過度擴張」的產物。
自1914年以來,英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並且在1918至1919年經歷可怕的大流行病——西班牙流感。
財政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主要貨幣發行國,但在貨幣方面,它已經不再是當年無可匹敵的角色。高度不平等的英國社會,促使左派政治家要求即使不實行徹底的社會主義,也要進行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選擇擁護共產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
與此同時,凝固而無法變通的統治階層,傾向於忽略不斷惡化的國際形勢。英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在歐洲、亞洲和中東都受到威脅。集體安全體系——當時建立在國際聯盟的基礎上,它是1920年戰後和平解決方案成立的國際組織,也正在崩潰,只留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勉強補足業已離散的帝國影響力。
但結果卻是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式的失敗:英國人既沒有認識到極權主義威脅規模之大,也沒有積累出阻嚇獨裁者的手段。
英國的教訓,是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美國權力的未來?
美國人更喜歡從美國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很少從他國歷史,看待世界。但將美國與上一任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對比,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啓發。因為今天的美國與戰時的英國,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與任何歷史類比一樣,這樣的類比當然也有缺陷。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統治了廣闊的殖民地和其他附屬國,今天的美國卻沒有相同的統治區域。
這一點使得美國人在自我認知上認為美國並非一個帝國,即使他們的士兵和公民在阿富汗駐紮了20年才撤退:他們依舊如此認為。
儘管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很高,但也並沒有嚴重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那種受創傷的程度。當時英國有大量的年輕人被流感屠殺(近90萬人死亡,15至49歲的男性中,佔了大約6%,至少170萬感染者)。美國如今面臨的威脅也不像納粹德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那樣明顯而迫切。
不過,某些相似之處還是很驚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阿富汗強行建立自己相信的價值秩序,都相繼失敗了。
早在1930年2月,在「過早的」現代化改革引發了一場叛亂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已指出:「很明顯,阿富汗不會採用西方的東西。」
近幾十年來,預測美國衰落的書和文章已經太多了,以至於「衰落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陳腔濫調。
但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之間的經歷提醒我們,還有比溫和的、漸進式的衰退更糟糕的命運。
《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
我們從堆積如山的債務開始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公共債務從1918年佔GDP的109%,上升到1934年略低於200%。而美國的聯邦債務與英國雖有所不同,但在規模上是可以比較的。如今她的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10%,甚至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前一個高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51年,它可能超過200%。
當今的美國與大約一個世紀前的英國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聯邦債務的平均期限相當短(65個月),而英國超過40%的公共債務採取的是永久債券或年金的形式。這意味著,今天的美國債務對利率的變化,要比當初的英國危險且敏感得多。
另一個關鍵差異是財政和貨幣理論的巨大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凱恩斯對英國戰時政策的建議。
1925年,英國決定以戰前過高的價格將英鎊回歸金本位,這使英國陷入了長達八年的通貨緊縮。工會權力的增加意味著大蕭條期間,工資的削減落後於物價的削減,這導致了就業機會減少。
在1932年的低谷期,英國失業率為15%。然而,英國的大蕭條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使得貨幣政策得以放寬。實際利率的下降意味著償債負擔的減輕,為英國財政創造了新的迴旋餘地。
在未來幾年,美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償債成本的下降。以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預測,當前美國的財政和貨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的實際利率在20世紀30年代普遍下降,而美國的實際利率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轉為正數,並穩步上升,到本世紀中期達到2.5%。當然對利率上升的預測,往往是錯誤的,而且美國聯準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利率真的上升,美國的債務將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償還,擠壓聯邦預算的其他支出,特別是國防等可容易調整的支出。
這將問題的關鍵,擺在我們面前了。
丘吉爾在20世紀30年代最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在拖延時間——這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積極地重新武裝英國軍隊,以應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帝國主義政府越來越多的侵略行為。丘吉爾反對英國綏靖主義者另一個關鍵論點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管理一個覆蓋斐濟、岡比亞、圭亞那、溫哥華的帝國,其高額成本使得快速重新武裝英國,變得不再可能。
稱美國今天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不僅是來自中國,還有來自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威脅——這可能顯得異想天開。
然而,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說明問題所在。
大多數美國人,就像二戰之前的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根本不想考慮在國家已有大量債務下,如何面對希特勒正在發動一場重大戰爭。
如今的美國也正在走向相同的道路。預計美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3.4%下降到2031年的2.5%。
這會引起丘吉爾主義者的驚愕。他們也將會經歷相同的敵意和指責——如同當年譴責丘吉爾在煽動戰爭一樣。
《力量是相對的》
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相對衰退,和當初的英國另一個相似點: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估計,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產值不僅被美國(早在1872年)超越,而且還被德國(第一次在1898年,在經歷了災難性的戰爭、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景氣的年代後,於1935年再次被超越)和蘇聯(1930年)超越。
大英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規模比英國大,特別是如果把各殖民地包括在內的話,也許是其兩倍大。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儘管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美國的經濟體量,仍然是英國的兩倍多。
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產值相對下降的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考慮許多中國國內商品的價格更低,中國GDP在2014年已趕上了美國。按當前美元計算,美國經濟體量仍然更大,但預計兩國的差距將會縮小。今年,中國的美元GDP會是美國的75%左右,到了2026年,則將達到89%。
中國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比蘇聯曾經帶來的更大。這不是什麼秘密,因為蘇聯的經濟規模在冷戰期間從未超過美國的44%。
在許多運用於國家安全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了。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是眾所周知的。
這五年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好感明顯轉變為負面。即便如此,公眾對於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沒有多大的熱情。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與英國首相張伯倫的觀點一致,他曾臭名昭地將德國在1938年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描述為「遙遠國家的爭吵,而我們對爭吵的雙方都一無所知」。
在兩次大戰之間,英國態度軟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知識分子對帝國的反抗,以及更普遍的對英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抗。
丘吉爾厭惡地回憶起1933年牛津大學辯論社在辯論中提出的動議:「我們拒絕為國王和國家而戰」。他指出:「在英國,人們一般會對這樣一個插曲一笑置之,但在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他們會有英國已經變得腐朽墮落了的根深蒂固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動搖了許多人的盤算。」
當然,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新一代「戰狼」外交官和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美國的看法。
納粹、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者都認為英國人對自己充滿了憎惡。「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國正在消亡,」喬治·奧威爾在他的文章《獵象記》中記錄了他作為殖民地警察的時光。沒有多少知識分子能有奧威爾這樣的洞見,認為英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多人——不像奧威爾——他們選擇了信仰蘇聯共產主義,他們為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與此同時,令人震驚的是,大量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還被希特勒吸引。甚至《每日快報》的讀者,也樂於取笑而非讚頌大英帝國。
《帝國的終結》
美利堅帝國不像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有英聯邦自治領地、殖民地和受保護國,但它現在所處的國際主導地位,以及過度擴張帶來的代價,完全與大英帝國相似。
現在美國的左翼和右翼都習慣性地嘲笑或謾罵美國帝國主義的計劃。《國家》雜誌的記者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幸災樂禍地說:「美利堅帝國正在崩潰。」
對於右翼來說,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譏諷地想像著「美利堅帝國的衰落會是什麼樣子」。:
與此同時,進步的非裔美國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與反對美利堅帝國的抗爭殊途同歸」,還有兩位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瑞安·詹姆斯·吉爾·杜斯基(Ryan James Gir dusky)和哈倫·希爾(Harlan Hill)認為最近的新冠疫情揭露了「美國其實穿著皇帝的新裝」。
右翼仍然捍衛著美利堅共和國建國的傳統:與此相反,「覺醒」的左翼則試圖將美國歷史改寫為充斥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血淚史。但政治光譜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多少人渴望回到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扮演全球霸權時代。
簡而言之,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人一樣,21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人已不熱衷於帝國主義——中國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津津樂道。
然而,帝國仍然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的殖民地:只有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北太平洋的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南太平洋的美屬薩摩亞。按照英國人的標準,這些殖民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軍隊遍布全球,無處不在。美國的武裝部隊人員在150多個國家都有部署,駐外軍隊總人數約為20萬人。
承擔如此廣泛的全球責任並非易事。但是,要想擺脫他們同樣不容易。
英國人為此吃過苦頭,美國人則要吸取英國人的教訓。
拜登決定從阿富汗進行「最後的撤軍」被認為是不明智的,這說明了美國想要減少其在海外所承擔的責任,並不容易。
歐巴馬曾經也做出了類似的從伊拉克撤退的決定,並於2013年宣佈「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原則只是同一種衝動的民粹主義的版本:他太渴望離開阿富汗,並以關稅取代「反恐支出」。
在阿富汗發生的撤軍災難完美的說明,想要放棄對全球的主導權,這個過程是不太可能和平度過的。不管用何種措辭,宣佈放棄這場歷時最長的戰爭,就是承認失敗。
這不僅僅對塔利班,是他們的勝利。
中國也在密切關注,畢竟中國與阿富汗也有一段狹小的接壤土地。俄羅斯也在幸災樂禍的作壁上觀。
就在歐巴馬宣佈放棄做世界警察的幾個月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進行了軍事干預。
這並非巧合。
拜登相信美國可以像之前從越南撤軍、擺脫越南這個泥淖一樣從阿富汗撤軍。
越戰是段不光彩的歷史,美國在越南受到的屈辱確實產生了後果。它為蘇聯及其盟國以可趁之機,在其他地方製造了麻煩——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中美洲以及蘇聯於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在喀布爾重演西貢當年的淪陷,未來也將產生類似的不良影響。
即便新保守主義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抬頭,狂妄自大到了頂峰的時候,美利堅帝國的終結也不難預見。
我在《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一書中首次提出,當時美國的全球地位至少存在四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人力赤字(很少有美國人願意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長時間工作);二是財政赤字(見上文);三是關注度不夠(選民在大約四年後就對任何大規模干預失去了興趣);四是歷史視角的缺失(決策者不願從前任那裡汲取經驗教訓,更不願意從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教訓)。
但是曾經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這些事件。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比財政赤字要深刻得多——是美國的負國際投資(NIIP),它佔GDP的比例是-70 %。
負的國際投資本質上意味著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所有權,超過了美國人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相比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儘管有大量的海外資產被清算以資助一次世界大戰,但它仍然有著龐大的正國際投資。從1922年到1936年,它一直保持在GDP的100%以上:到1947年才下降到3%。
拋售剩餘的帝國白銀(準確的說,是迫使英國投資者拋售海外資產,交出美元)是英國為二戰買單的一種方式。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債務大國,並沒有與之對等的儲備金。只有通過更多的公債出售給外國人,美國才能負擔得起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成本。
這對於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實在太不穩定了。
《丘吉爾:「我當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丘吉爾在《集結風暴》中的論點並不是在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崛起這一不可阻擋的進程來譴責英國的衰落。相反,他堅持認為,如果西方民主國家在1930年代早些時候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當小羅斯福總統問丘吉爾這場戰爭應該叫什麼時,丘吉爾立刻回答說:「不必要的戰爭。」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崛起也並非不可阻擋,更不用說俄羅斯了。從朝鮮到委內瑞拉,所有與他們結盟的小國都是經濟上的弱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勞動力正在萎縮。
居高不下的公營及私營部門債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它也可能在氣候危機中,首當其衝,因為它無法輕易改掉依賴煤炭,作為工業能源的現象。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又很容易導致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最有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爆發。
中國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模糊地承諾要防禦中國——隨著東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這種承諾越來越缺乏可信度。
美國航母越來越難招架中國的東風-21D等反艦彈道導彈,而這還只是美國國防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如果美國的威懾失敗,習近平發動突然襲擊,美國將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要不然打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爭——就像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要不然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那樣,直接認輸。
丘吉爾說他寫《集結風暴》是為了表明:
邪惡者的惡意如何因善良者的軟弱而愈發猖狂;民主國家的結構和習慣為何——除非與更大的有機體結合在一起——會缺乏為卑微大眾提供安全感的毅力和信念;甚至在自我保護的問題上……謹慎和克制的忠告反而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以及因為渴望安全和平靜的生活,而採取的中庸之道,可能會直接導向災難的中心。
他用一句精辟的格言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語:「事實勝於幻想。」
近年來,美國領導人過度熱衷於幻想了,譬如小布希領導下新保守主義者「全面統治」的幻想,還有川普想像出的美國「大屠殺」的黑暗噩夢。
隨著另一場集結風暴的到來,也許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丘吉爾看透了這一點:帝國的終結很難不伴隨著陣痛。
——圖片:美國運輸機撤離阿富汗難民、美國最後離開的軍事領袖、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張雅琴、安幼琪等低級政媒人,跟風大搞仇中霸凌的操作,外省二代投獨獻媚更須走極端,說白了就是虛偽又醜陋的欺善怕惡,和我們...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的推薦目錄:
- 關於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Re: [問題] 國家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 看板Warfare 的評價
- 關於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法西斯是极权主义,纳粹是种族主义。... - Anti-Nazi China 反 ... 的評價
- 關於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納粹黨、納粹歷史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納粹黨、納粹歷史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伍碧雯老師談納粹德國官方的種族主義 - YouTube 的評價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共搞精神勝利法也就罷了,所謂「祖國照顧台灣抗疫」的說法,想要藉大外宣欺騙國際社會,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但是國民黨跟在老共後面起舞,為採購BNT疫苗一路大作文章,就讓人看不下去,文章標題從買不到,作到疫苗買到,最後連外掛旗幟也要作文章,配合上海復星在盧森堡偷放旗幟,違反合約精神,甚至誣衊政府害怕中文標籤,是在搞意識形態,卻不查上海復星畫蛇添足,才是配合大外宣的意識形態,本來疫苗瓶子上有「復必泰」字樣,台灣也決定接受,因為只要來自原廠製造,就不違反和約,這是基於法律,而非意識形態,BNT這批貨,本來要出貨給中國,卻因為中共不發緊急授權而擱置,台灣決定拍板要貨當下,就是務實主義表現,而不是考慮意識形態,反而,一路唱合,指控台灣政府的國共兩黨,才是真正受困於意識形態,無法自拔。
意識形態,就是固執於思想或理念,這個名詞的對立面就是實務主義,國共內戰時代,毛蔣兩人都崇拜獨裁統治,治理方法也半斤八兩,只是分別掛著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區隔,蔣治之下的台灣人很清楚:自由台灣並不自由,這才是意識形態之爭,過去,蘇聯實施集體主義暴政,卻一路批判納粹法西斯暴政,暴政本質相同,名稱不同,這才是搞意識形態,台灣民主化之後,人民享受言論自由、工作自由、娛樂自由、旅行自由,這與中共政權的暴政完全不同,拒絕被老共統治,不用老共製造的疫苗,絕非基於意識形態,而是基於人民自由選擇權,也基於法律規定不准許中共疫苗入境,這和中共製疫苗是好是壞,根本無關。
國民黨作為最大反對黨,每天口號響亮,知識藍要進化成戰鬥藍,但是,如果因為這種進化,政客開始胡言亂語,隨便開槍,這種政黨被六成人討厭,也就不足為奇了。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共搞精神勝利法也就罷了,所謂「祖國照顧台灣抗疫」的說法,想要藉大外宣欺騙國際社會,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但是國民黨跟在老共後面起舞,為採購BNT疫苗一路大作文章,就讓人看不下去,文章標題從買不到,作到疫苗買到,最後連外掛旗幟也要作文章,配合上海復星在盧森堡偷放旗幟,違反合約精神,甚至誣衊政府害怕中文標籤,是在搞意識形態,卻不查上海復星畫蛇添足,才是配合大外宣的意識形態,本來疫苗瓶子上有「復必泰」字樣,台灣也決定接受,因為只要來自原廠製造,就不違反和約,這是基於法律,而非意識形態,BNT這批貨,本來要出貨給中國,卻因為中共不發緊急授權而擱置,台灣決定拍板要貨當下,就是務實主義表現,而不是考慮意識形態,反而,一路唱合,指控台灣政府的國共兩黨,才是真正受困於意識形態,無法自拔。
意識形態,就是固執於思想或理念,這個名詞的對立面就是實務主義,國共內戰時代,毛蔣兩人都崇拜獨裁統治,治理方法也半斤八兩,只是分別掛著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區隔,蔣治之下的台灣人很清楚:自由台灣並不自由,這才是意識形態之爭,過去,蘇聯實施集體主義暴政,卻一路批判納粹法西斯暴政,暴政本質相同,名稱不同,這才是搞意識形態,台灣民主化之後,人民享受言論自由、工作自由、娛樂自由、旅行自由,這與中共政權的暴政完全不同,拒絕被老共統治,不用老共製造的疫苗,絕非基於意識形態,而是基於人民自由選擇權,也基於法律規定不准許中共疫苗入境,這和中共製疫苗是好是壞,根本無關。
國民黨作為最大反對黨,每天口號響亮,知識藍要進化成戰鬥藍,但是,如果因為這種進化,政客開始胡言亂語,隨便開槍,這種政黨被六成人討厭,也就不足為奇了。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張雅琴、安幼琪等低級政媒人,跟風大搞仇中霸凌的操作,外省二代投獨獻媚更須走極端,說白了就是虛偽又醜陋的欺善怕惡,和我們小時候班上總有集體排擠羞辱弱小同學的霸凌一樣,多數人不是加入霸凌就是坐視不義,根本就是納粹法西斯,還想用台灣自以為是的傲慢嘲笑大陸不懂「言論自由」。呵,這話騙騙未經世事、陽春白雪、膚淺幼稚的覺青就算了,要真把這套身分歧視、抹黑造謠的粗鄙民粹當「言論自由」,只是凸顯打著民主反民主、做婊子還要立牌坊而已!
你們說大陸沒有民主,其實人家有一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當中就包括新潮流內部長年遵循的「民主集中制」。就算不承認大陸的民主,那就拿你們崇拜的西方自由主義民主來說,人家的言論自由,是誓死捍衛不同意見者的權利,而你們卻是天天搞網軍批鬥、惡意檢舉、封人帳號、掀人隱私。人家的民主講法治,你們卻無視自己的憲法和法律,搞台獨可以,談統一不行!自己在野就可以無法無天、暴力衝撞,一旦執政便強勢執法、到處查水表。這叫哪門子「民主」?這叫四不像!
你們還整天拿「選舉」誇誇其談,窮到剩下選舉也甘願。但選舉的真相是什麼?不就是砸錢養網軍,控制一堆號,有雜音就檢舉對手,一堆號經營不同朋友圈,需要時就釋放同一套話帶風向,眾口鑠金曾參殺人!然後直播主也要迎合網軍風向,迎合了就是網紅,唱反調就準備變網黑,所以惡性循環,政治人物上到總統下到議員都要捧網紅,各種置入性行銷都是錢,一搭一唱造「戰神」,選完一場再一場,就是選秀搞轟趴,誰管殘酷的未來?
看看那些遊走兩岸的文化人、媒體人、政論人,時不時向大陸炫耀「台灣民主多可貴」、「自由空氣多美好」、「最美風景就是人」,還不忘裝腔作勢地說「請用文明說服我」。如今台灣反中反到連台商、血友病母子也要反,赤裸裸地展現對大陸配偶的野蠻暴力,怎麼不見這些「文明」人出來指責,也問一問「請用文明說服我」?不過就是欺善怕惡,假清高裝逼而已!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法西斯是极权主义,纳粹是种族主义。... - Anti-Nazi China 反 ... 的推薦與評價
纳粹是法西斯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全称是“民族社会主义”(亦有译“国家社会主义”),是以种族为界限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 ... <看更多>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納粹黨、納粹歷史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纳粹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在一戰後,德國 ... ... <看更多>
法西斯主義納粹不同 在 Re: [問題] 國家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hommequiaime (ilya)》之銘言:
: 標題: [問題] 國家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 時間: Thu May 9 21:54:37 2013
:
:
:
:
:
: 最近在看Hobsbawn的極端的年代。
:
: 裡面提到右派的國家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可是其實搞不太清楚到底有什麼差異...
:
: 作者提到兩次大戰之間有些國家雖然受到國家主義影響,但還遠遠不能算是法西斯。
:
: 類似這樣的說法在其他書也可能看得到。
:
: 這種名詞的定義是不是常常都不是很清楚?
:
: 請問有版友知道怎麼解釋嗎?...
:
寫在前面:甚麼是主義(-ism)?為免造成混淆,我這邊先用OED的解釋:
-ism:
denoting a system, principle, or ideological movement
這些名詞真的很麻煩,特別是翻譯常常不統一的時候,這方面英文維基的解釋已經算不錯
了。
國家主義(nationalism,更常見的翻譯是指民族主義,或譯國族主義等)解釋起來比較麻
煩,其歷史淵源也更雜更久,就留待強者補充,這邊只想先解釋、討論法西斯主義,以及
這和納粹主義或當時其他的獨裁者有甚麼不同。
甚麼是法西斯主義(facisim)?我們常常聽到很多人用法西斯來形容獨裁者,特別是二十
世紀上半葉時,好像法西斯獨裁者都喜歡搞領袖崇拜,都很專斷獨裁、搞白色(或管他其
他顏色)恐怖,於是希特勒也法西斯、墨索里尼也法西斯、佛朗哥也法西斯、蔣介石也法
西斯、薩拉查也法西斯、東條英機(竟然)也法西斯....好像在某些人眼中,1920-40年代
簡直就是個法西斯大盛會一樣(要不是史達林給人的刻板印象實在太不"法西斯",不然恐
怕照上面那種講法也要給歸類到法西斯一路去了)
就以最常被人認為是法西斯主義代表者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來說,雖然一個被他們的支持
者或信奉者稱為fuhrer,一個被稱為duce(皆有元首、領導人之意),一個搞褐衫軍(SA
,SS的前身),另一個則有黑衫軍,但我們能因為這些就說他們都是法西斯嗎?
事實上,我們一般用法西斯這個詞形容這些人,只是因為這些人具有某些共通點,然而只
要是認真、嚴肅(即使是鍵盤)的史家(或管他甚麼家)都得坦承,這些人其實很不相同
。於是法西斯這個通稱就不適用了,為免造成混淆和發生以偏概全打稻草人的狀況,有時
候恐怕得要用個更精確的詞去描述某些現象。
於是許多人開始用納粹主義(nazism)來指稱希特勒與德國的狀況,已與法西斯的義大利
有所區別,而再進一步討兩者的差異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一本被當作為英國國際關係
或歷史學在二戰起源的一本教科書中是怎麼說法西斯的: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fascist doctrine: the cult of dynamism and its
totalitarian claims." -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europe, p.64
甚麼是cult of dynamism?
cult(某種接近狂熱、宗教性質的儀式或崇拜行徑)還比較好理解,這個dynamism到底是
甚麼鬼?
對於這個詞,牛津辭典的解釋是"the theory that phenomena of matter or mind are
due to the action of forces rather than to motion or matter."
有看沒有懂,好像只是在說一切現象都是力量左右下的結果,換言之,原力(force)
於是我們開始討論星際大戰和法西斯主義的關聯(The force is strong with this one)
當然不只是這樣,光是知道這樣並不夠,我們必須要知道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這個詞對
那些所謂法西斯主義者的意義(不然dynamism這個詞其實可以用在藝術、建築、政治思想
乃至於物理力學上)
我們先來看幾段文字,以及這幾段文字所透露出的氛圍,這有助於我們了解法西斯主義眼
中的dynamism到底為何(中譯部分出自wiki,加上一點自己的修改):
1. We intend to sing the love of danger, the habit of energy and fearlessness.
我們想歌頌我們對危險、旺盛的精力與無所畏懼的愛
2. Courage, audacity, and revolt will be essential elements of our poetry.
勇氣、大膽與叛逆將會成為我們詩歌中的必要元素
3. Up to now literature has exalted a pensive immobility, ecstasy, and sleep.
We intend to exalt aggresive action, a feverish insomnia, the racer’s stride,
the mortal leap, the punch and the slap.
從古至今的文學都只讚揚停滯不前的思想、痴迷的感情和憨沉的睡夢。我们則讚美進取的
行動、焦慮不安的失眠、奔跑的步伐與致命的跳躍、揮拳與打耳光。
4. We affirm that the world’s magnificence has been enriched by a new beauty:
the beauty of speed. A racing car whose hood is adorned with great pipes,
like serpents of explosive breath—a roaring car that seems to ride on
grapeshot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Victory of Samothrace.
我們宣布世界的光彩是通過新的美感來豐富的:速度的美感。汽車的運行帶著他裝飾有輸
送管的嗓子呼嘯而行,就彷彿蟒蛇探索的氣息。汽車運動轟鳴,空氣在他的金屬氣中前行
,她比勝利女神更美。
6. Except in struggle, there is no more beauty. No work without an aggressive
character can be a masterpiece. Poetry must be conceived as a violent attack
on unknown forces, to reduce and prostrate them before man.
美只存在鬥爭中。只有那些帶有侵略性質的作品才能稱得上傑作。詩歌必須被視為對那些
未知力量的暴力攻擊,使它們匍匐在人們腳下
9. We will glorify war—the world’s only hygiene—militarism, patriotism, the
destructive gesture of freedom-bringers, beautiful ideas worth dying for, and
scorn for woman.
我們要褒揚戰爭─潔淨世界的唯一辦法─褒揚軍國主義,愛國主義,褒揚自由使指的破壞
行動,褒揚那些值得獻身的美麗理想以及蔑視婦女的言行。
這段節錄性質的話出自1909年義大利作家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的未來主義宣言
(Futurism Manifesto),姑且不論翻譯品質良莠,光是微言大義我們就不難理解他們所
歌頌的元素:行動、暴力、青春、活力與反抗(以及混合了科技變革所帶來的動感,這是
dynamism的一個表徵),這些人相信戰爭衝突是可欲可求的,戰爭不是達成和平的手段,
戰爭本身就是美,是讓這陳腐世界中人們展現青春、活力的方式。姑息妥協是不被容許的
,只有打破現狀的行動派才是該稱道的:只有戰爭才能救世界。
這是對現狀的不滿,甚麼現狀?那個被自由主義(啟蒙以降理性的現代性價值觀blahblah
)所控制的現狀,無論是在國際局勢、政治、經濟、社會乃至於藝術文學上
當時還沒有法西斯主義,但是從中我們已不難看出這未來主義(通常被用在藝術與文學上
)和法西斯主義的關聯,從中已能找出一些蛛絲馬跡,事實上Marinetti日後就成了義大利
法西斯主義的早期信奉者,甚至二戰爆發時還以超過六十歲的高齡志願從軍
為什麼要用dynamism形容法西斯主義者?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那些法西斯主義者們皆或多
或少都相信這個東西。被視為法西斯主義奠基者的墨索里尼就曾言:
"Fascism believes neither in the possibility nor in the utility of perpetual
peace. It thus repudiates the doctrine of Pacifism - born of a renunciation of
the struggle and an act of cowardice in the face of sacrifice. War alone brings
up to their highest tension all human energies and puts the stamp of nobility
upon the people who have the courage to meet it."
「法西斯主義不相信永久和平的可能性與益處。我們因此拒絕和平主義,這是一種拋棄鬥
爭與面對犧牲時的膽怯行為。只有戰爭可以使人類的精力達到最緊張的程度,也因此讓那
些有勇氣去面對戰爭的人被冠上高尚的印記。」
換言之,法西斯主義就是一種認定衝突是永不止息的意識形態
這種歌頌戰爭與打破現狀的特質當然並不是歷史首見,只是法西斯黨人將其看得很認真、
身體力行。而且更加不同的是,法西斯主義者將這些信仰搭配上了一個近代國家才有的產
物: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
這就是前面對法西斯主義定義中的第二部分:its totalitarian claims
在以前的時代,無論封建或帝制,雖說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專制獨裁,但畢竟天高皇帝遠,
統治者不可能控制凡夫俗子的每件事情,人們始終保有某種自由或自主性,只要你乖乖繳
稅不要鬧事叛亂。但極權主義卻不然,它意味著國家宣稱要控制人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而且在近代國家行政體系、科技等種種幫助下,國家也真的有能力這麼做。就連你在家中
的一言一行也不能倖免,老大哥正在看著你呢
法西斯主義相信沒有團體和人民可以自外於國家,國家在一切團體、教會、家庭與人民之
上,且應該要透過控制來達到內部的團結一體(從這邊又會有一個叫做統合主義的詞冒出
來,但這不再這次想討論的範圍內)
憲政民主以黨爭之名合法化國內的衝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鼓吹階級鬥爭,這些都有損
於國內的一致性,因此為法西斯主義所拒斥。如何一致?只有國家的權威定於一尊
也因此雖然他們強調不斷的鬥爭與衝突,但是卻都在掌權後堅決地反對革命
法西斯這個詞源自於拉丁文,是古羅馬用來象徵權威的束棒(fasce,如圖)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4/Fasces_lictoriae.svg
法西斯主義(fascism),若僅顧名思義,就是一套相信絕對秩序的意識形態
那麼這和希特勒的納粹主義差別到底在哪裡?
主要差別有二,其一是意識形態本身,其二則是實際執行的狀況。
首先就意識形態而言,希特勒雖然也受到法西斯主義的影響,也絕對走極權主義那套,但
是只有希特勒把這和種族優劣與社會達爾文主義徹底連結在一塊。
墨索里尼只說我們要一直戰,我們要改變現狀,他沒說我們要解決"猶太問題"(義大利
在將境內猶太人交給德國送往集中營這事上一直是不情不願,偶而可能討好德國一下,但
一直到1943年老墨自己垮台、德國進入北義前都沒有正式、大量的移送猶太人,這當然不
是說老墨對猶太人有好感,而是他認為這是義大利自己的家務事,他國無權置喙),他沒
說我們要變成超人(超越所有種族的純正雅利安人),但希特勒卻認為這些戰爭就和物競
天擇一樣,是雅利安人能否戰勝其他劣等民族的嚴酷考驗。
你可以說,納粹主義是具有希特勒特色的法西斯主義,只是這個特色太強烈了,使人不得
不用另外一個詞來形容他。
許多納粹主義的信徒(特別在早期)的作風也仿自義大利法西斯黨:墨索里尼暗殺政治對
手,希特勒也有長刀之夜、墨索里尼搞黑衫軍,希特勒也有褐衫軍。而且青出於藍更甚於
藍,希特勒,靠著個人的能力與德國較步和中央集權等傳統,做得遠更徹底。
這就是執行面的差別,墨索里尼從來沒能在義大利完全實現他的法西斯主義,因為義大利
這個國家實在是太不中央集權了,教會、國王、軍隊、地方各省各派系皆各擁山頭,即便
墨索里尼也拿許多人沒輒而必須要適度、時常的妥協,他從來沒能完全控制地方,最後甚
至被國王下令逮捕下獄。希特勒最慘也不過是差點被炸彈炸死而已,但那也是1944年後的
事情,在這之前除了國防軍以外根本就沒有人能在國內挑戰元首的權威,義大利的法西斯
一直都不像納粹德國鋪天蓋地式的控制各個層面(這方面恐怕德國都還得要向極權主義的
先驅史達林看齊),反而還比較像是搞幫派的群眾運動(這當然誇大了)。
當然我不是再說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主義這兩者完全不一樣-霍布斯邦自己在書中就並未嚴
格區分這兩者。只是這些定義在描述不同狀況時會有不同的適用性,用納粹主義來形容希
特勒,並不是就意味著希特勒不是法西斯、與法西斯主義無干,這僅是簡單的二分法。用
這個詞毋寧只是認知到了其與義大利法西斯主義間實有所區別(而且差別還不小)。
至於蔣介石、佛朗哥或者是日本右翼軍方那些人到底是不是法西斯,就看你到底在討論甚
麼了-而我自己是傾向於他們都不是法西斯主義者,理由已如前述,他們只是比較傳統的
軍事獨裁者,或許你喜歡的話,也可以私下稱之為蔣介石主義者、佛朗哥主義者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6.171.76
※ 編輯: jonathan836 來自: 118.166.171.76 (05/10 18: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