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一定要買房嗎?經濟學人打破迷思
【《經濟學人》雜誌一月推出一個特別報導:可怕的房地產錯誤(The horrible housing blunder)。你為什麼覺得自己非買房不可呢?其實這是政府操作的結果。《經濟學人》分析數據顯示,其實沒有什麼證據證明,居者有其屋,國民生活必然會變好。
新加坡是居者有其屋的最佳範例,自有房率為91%,而且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縮寫為HDI)排名第9。但是自住率更高的羅馬尼亞,96%的人自己有房,人類發展指數卻排名52。與之相反,瑞士僅38%自己購屋,人類發展指數卻是世界排名第二。反倒是因為過去數十年利率的下降,加劇了房屋供應的不足,並導致了房地產價格的飆升。】
{內文}
(專題旁白)
俗語有云,"一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沒有什麼比一個家更能展現一個美國國民他財富的多寡,置產 不單只是「美國」夢,在全球富裕國家,人人從小就被教導,"你應該買一個你自己的家",現在是買屋的好時機...。
(前英國首相/卡麥隆)
你該踏出買房的第一步
(專題旁白)
6萬美元就能圓夢...
(前英國首相/梅伊)
Help to Buy(英國購屋優惠政策),將協助民眾踏入有房一族
(前美國總統/小布希)
擁有自己的家是美國夢的一環
(專題旁白)
但是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要被逼著去買房呢?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人們並不去質疑置產是對的這個概念,因為大家從小被灌輸這個觀念,所以好像買房就是真理
「有土斯有財」這個概念,源於禮記大學篇,在中國已經流傳兩千多年了。但是在西方,這個「居者有其屋」的觀念,卻是政府灌輸給人民的。
(專題旁白)
要了解房市問題,我們要把時間倒回100年前。在20世紀初,英國 美國及其他已開發國家多數人民房子都是用租的,以英國為例 僅1/4家庭擁有自有住宅,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在房市政策上出現巨大轉變,政府欲打造一個人人有房產的國家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政府當時的想法是,如果你買了房子,在你退休的時候你可以賣掉房子維持生活,要是你突然失業,你也有資產可賣
(專題旁白)
政府紛紛推出低利房貸購屋房貸減稅優惠,資本利得稅減免,以鼓勵民眾購房自住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一直有一個說法,說房屋自置率高的國家社會更好更穩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佐證這個說法的證據其實十分薄弱,這些國家的國民不見得過得比較好
(專題旁白)
主張應當鼓勵購屋自住的人,總是拿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是房屋自置率極高,且高度穩定的國家,新加坡91%的國民擁自有住宅,而且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縮寫為HDI)排名世界第九,但是我們再來看羅馬尼亞的例子,他們房屋自置率達96%比新加坡高,然而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僅52 遠低於新加坡,我們回頭再來看瑞士,擁有自住房產的人很少(瑞士房屋自置率為38%),但瑞士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二
文茜世界周報曾造訪瑞士日內瓦,一探當地最出名的合作社住屋(Cooperative)之一。Codha是日內瓦最著名的合作社,每個人先交出一萬瑞士法郎的保證金,向與合作社合作的銀行借錢,請建築公司蓋房子。之後每月繳交租金給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營運。像是這間45平方公尺的房子,每月房租是1000瑞士法郎,合台幣三萬多,想住多久就可以住多久,而且租金不會隨便調漲。若不是合作社所經營的房子,房租每月至少要2500瑞士法郎(約7.8萬台幣),相差甚大。
(Codha住戶/ Martina Kunz)
雖然我們房子是租的,但我們有我們的保障,我知道我們可以一直住下去,不會被要求搬家,我們都被建商影響了,好像大家非買房子不可,他們一直灌輸人們一個觀念,對 我大學一畢業,哦 我沒房子就不能結婚,為什麼 為什麼壓力要那麼大,只要能好好過生活不就好了嗎
(專題旁白)
瑞士房屋自置率僅38%,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中自置率最低的國家,經合組織裡都是有錢的國家,英國的房屋自置率比瑞士高些,大約是2/3的英國人擁有自己的房子,依照經濟學人房屋價格指數,瑞士的房價較英國穩定,瑞士今日的房價只比1970年代漲了約70%,同一時期的英國房價則飆漲了346%
飆漲的房市,最終危害到了全球經濟體系。
(專題旁白)
自1950年代起,房市開始飆漲,看到人們對錢的需求,銀行推出房貸。到2008年 房貸占去全球17個富裕國家GDP的63%,以長遠來看,這個人人擁房的世界,衍生的問題遠高於解決問題,(次貸危機)這是一場金融災難,沒有人能夠力挽狂瀾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大約10年前那場涵蓋全球的巨大金融危機,就是一場房市危機
(新聞片段)
違約的人數創下新高問題就出在...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很多美國人都認為,自己進行的是一個合理的財務投資,讓自己晉身有殼族,結果卻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專題旁白)
這場次貸風暴是房市泡沬崩壞的災難性惡果,然而鼓勵人們置產所帶來的危害,更甚於這場金融風暴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房市問題的根本在於供應不足,整個富裕國家今天人均新增房屋的比例,不到1960年代的一半
錯誤的房市政策,造成一整個世代買不起房,租不起屋,居住上的不公平,招致對資本主義失望的年輕人,對占有99%財富的那1%的富人,心生怨恨。然而錯的不見得是「居者有其屋」這個構想。新加坡住房政策享譽國際,公共住房政策的實行,甚至比國家獨立時間更早。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的新加坡人口激增,失業潮洶湧,多數人只能在陋屋區和貧民窟棲身。1960年2月,專責興建組屋的建屋發展局成立,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大批廉價組屋在十年內解決房屋問題。稱為「政府組屋」的公共住房,現占全新加坡國住宅單位的八成。新加坡將住宅政策和社會政策、生育政策結合,誘因強烈。一個家庭原本只能購買組屋兩次,生育第三胎可以多一次機會,鼓勵三代同堂,組屋的中籤率也會提高。
(新加坡民眾)
私人的房可能(價格)會比較高,政府組屋還是有一個標準防止房價太高
組屋可以轉賣,但是必須持有至少五年,而且政府要抽10%到25%的附加費,所以組屋價格平穩,基本上不太炒得了房。瑞士人是這麼說的,我們都被資本主義荼毒了,盲目以為政府不干預,自由市場是唯一的出路。卻沒想過,瑞士每年高經濟增長,卻又能壓抑房產泡沫,奇蹟是怎麼得來的。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Philippe Thalmann)
房屋是一種很特別的商品,因為每個人都必須要住在房子裡,可能不可以就放任在自由市場,(瑞士的措施看起來沒有很資本主義)不,(該怎麼說呢),你不要覺得瑞士是資本主義國家,並不是,不 不 我們是社會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的想法是放在心裡的
(專題旁白)
儘管如此,富裕國家仍不斷推廣居者有其屋
(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地理學教授/ Christian Hilber)
美國每年花在房貸利率減免上的減稅,大概有1000億美元,但是這個政策得到的淨效應幾乎等同0。至於英國Help to Buy購屋優惠政策,更是一個無效的政策,我們發現倫敦的Help to Buy,反倒是推升了倫敦房價,政策提供的補助趕不上房價飆漲,而且政府也沒有投入新屋興建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政府砸下大筆預算支援房市的理由,其實非常薄弱,而這些錢本可以投入教育 交通或健保,
(專題旁白)
比起打造一個穩定的社會,「居者有其屋」可說是西方社會所推出最錯誤的經濟政策,現在該是重新建立新房屋市場的時刻,一個真正有效能的房市政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9DTe2dgbA
第三胎健保減免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孕婦來說,產檢的意義在哪裏?
常聽朋友說,每次產檢就像考試一樣,醫生像老師,會指責孕婦的種種不是與不努力。這當中有著怎樣的父權邏輯?醫師與孕婦有著怎樣權力不對等的關係?
對於孩子的教養,我是堅持不打不罵的;對孕婦與產家的關係建立,也是力求平等,在我的診間常傳來的笑聲。
我們在每次產檢中,建立共識,齊心協力迎接生產。當然,希望有朝一日,我只需要看助產師轉介的孕婦。
每月一次的產檢,對孕婦來說猶如大海中的浮木,能知道胚胎是否穩定成長?孕婦該如何透過例行檢查,以及醫師僅有二、三分鐘的短短說明,了解胎兒健康情形,與醫療人員建立關係,還要讓伴侶覺得更有參與感?
生動盟每週連載由諶淑婷所著的《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本事文化出版),與您一起分享,如何母嬰合力、伴侶陪同,一起跳首生產慢舞。
*******
〈各國產檢項目大調查〉
每一件與懷孕有關的小事,對我來說都是大事。
每個月我準時到婦產科診間報到,和其他孕婦像好學生般一起排排坐,等待熱門醫師診間外的看診號碼表跳動。有時時間抓得準,等個一小時就能離去,有時等到看診時間宣告結束,必須從急診室大門離開。但不管多浪費時間,我一定乖乖報到,不錯過任何一次產檢。
對我和其他孕婦來說,產檢猶如大海中的浮木,能讓我知道胚胎是否穩定成長?心跳是否認真跳動?我需要那些例行檢查,以及醫師僅有二、三分鐘的短短說明,以便了解胎兒健康情形,與醫療人員建立關係,讓伴侶覺得更有參與感。還有,讓我確認自己盡職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的母體讓孩子安住。
在我出生的1982年,行政院通過《優生保健法》草案,三年後正式上路,至今近三十年。《優生保健法》的推動與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有關,1951年台灣總生育率為7.5人,為了減輕人口急速增加帶來沉重的社會負擔,1960年代起,政府開始推動多次家庭計畫,減緩人口成長,一直到1985年,總生育率才終於降到兩人以下。
《優生保健法》搭配「一個不嫌少,兩個恰恰好」的家庭計畫口號,讓人工流產、輸精卵管結紮手術合法化,減少因為避孕知識不足,或者意外懷孕導致出生率過高的現象。當時沒有人料到,三十年後台灣的生育率會降到1.11,成為全世界第二低。
在《優生保健法》裡, 懷孕婦女有遺傳性傳染病、胎兒有畸形發育之虞等六種狀況,可依照意願施行人工流產。秉持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隨後於一九九五年三月開辦的全民健康保險,免費提供所有孕婦十次產檢,孕期二十八週之前每個月檢查一次,第二十八到三十六週縮短為每兩週檢查一次,三十六週開始每週檢查一次,希望透過免費產檢,讓孕婦不會因為經濟因素,無法獲得公平就醫的機會。雖然健保只給付一次超音波,但幾乎每間醫院都會在每次產檢時提供簡單的超音波服務,估量胎兒頭圍、身長、腿骨長度之餘,還能讓準爸媽看看胎兒成長的模樣。
在比較其他國家的產檢狀況前,先簡略說明醫療制度的差異。英國「國民健保制度」的公醫制度,看病幾乎免費;美國採商業保險制度,由民眾自行負擔所需的醫療服務,最底層的人幾乎買不起任何醫療保險。台灣健保的核心精神和英國比較接近,但就醫花費、等待時間及便利性都超過英國。
我們都耳聞國外的醫療費用驚人,以看牙為例,台灣只需要付掛號費一、二百元,美國則可能是二百美元。另外,美國金額不同的醫療保險,會限縮病患就診可選擇的醫療院所,必須轉診才能到大醫院看病,英國也是從家庭醫師,轉至專科醫師再轉到醫院。但台灣有就醫自由選擇權,只要非偏鄉地區,幾乎可以在一天內從第一家醫院,看到第二家、第三家,直到獲得滿意解答為止。
<產檢如何進行,反映生產照護思考邏輯>
產檢內容也大相逕庭,台灣產檢幾乎每次都照超音波,由婦產科醫師親自處理,每次照上三、五分鐘,聽胎兒心跳、評估體重、身長等基礎資訊。美國第一次超音波約在十到十二週,第二次超音波是十八到二十週,並以此衡量是否需要第三次超音波,超音波檢查由專門的超音波師進行。另外,美國個人的醫療保險內容也左右產檢項目,一般內容只有驗尿、聽心跳、看肚子,如果保險金額夠高,胎兒頸部透明帶、SMA 脊椎性肌肉萎縮、高層次超音波、妊娠糖尿、陰道鏈球菌都能包含在內。
與台灣相近的日本,產檢規模也比台灣小,許多孕婦都沒聽過羊膜穿刺、高層次超音波,即便是基本的驗尿、驗血的產檢內容,也要價驚人。一位日本朋友曾列出令他們夫妻倆快昏倒的明細讓我參考,初診費六千日圓、陰道超音波四千日圓、血液檢查七千日圓!雖然向地方政府領取《母子健康手冊》時,會有「孕婦健康檢查就診券」,可以減免部分孕檢項目的費用,但懷孕前三個月的基本產檢,還是要花上近一萬元台幣。
根據旅居國外的朋友訪談與網路上各國媽媽的產檢經驗,加拿大的基本檢驗與台灣相同,但第一次超音波是懷孕中期,第二次則是生產前,其餘產檢只有聽心跳問診,胎兒頸部透明帶、SMA 脊椎性肌肉萎縮、高層次超音波、妊娠糖尿都是孕婦幾乎沒聽過的自費項目。
在法國,孕婦若有健保,懷孕前六個月有七成補助,七個月後則是全額補助,並有一筆九百歐元的生產津貼,生產和住院可以免費住雙人病房。雖然也是每月產檢一次,但超音波只有三次,即便接近生產前也沒有增加產檢次數。另外,產檢通常是助產師會診,直到生產當天可能都不會見到婦產科醫師,因為法國人認為只有孕婦或胎兒出問題,才需要醫師出馬;唯一需要見面的醫師,是最後一次產檢時和麻醉科醫師會談。
西班牙的一般公立醫院,在整個孕期只照三次超音波,通常會在孕期十二週、二十五週、三十五週的時候;九週以前依規定無法照超音波,除非有特殊病史或高風險孕婦。反觀台灣,許多孕婦在懷孕五、六週時就馬上照超音波了。荷蘭更有趣了,確認懷孕後,並不需要馬上進行產檢,因為荷蘭人認為懷孕不是生病,只要不是嚴重不適都不需要到醫院檢查。在懷孕滿三個月後的第次產檢到生產前,孕婦所接觸的是助產師,產檢地點不是醫院,而是猶如一般住家的環境。每次產檢時先量體重、血壓、肚圍、聽胎兒心跳,再來就是聊天,了解孕期中的飲食、睡眠問題,給予鼓勵和安慰,而非開藥或其他醫療行為。若助產師判定胎兒成長不良,才會安排孕婦照超音波,並將孕婦資料轉送到大醫院,讓更多精密的專業設備來觀察及改善。除了這種特殊情況,一般孕婦只有剛確定懷孕、當胎兒只有花生米大小,以及生產前夕、確認胎位正常等,兩次照超音波的機會。荷蘭絕對不是醫療落後的國家,只是人們認為懷孕不是生病,除非像孕婦需要驗愛滋、德國麻疹等可能傳給胎兒的疾病,一般並不需要醫療介入與預防性檢測,唐氏症或乙型鏈球菌等,若非直系血親有病例,否則無需事先檢驗。
每一個國家不同的產檢方式,在同一個國家的產婦也會有不同的產檢經驗不能斷定誰對誰錯,只能說國情與政策不同,作法自然不同。
不能不思考的是,產檢方式如何影響孕婦的懷孕情緒?
(本文所整理的各國產檢項目來自訪談旅居國外友人生產經驗、網路平台產檢經驗分享所整理而成,若有未更新或錯誤之處,請見諒。)
--
本文摘自《迎向溫柔生產之路》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5166
--
第三胎健保減免 在 黃敬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敬平今天在議會總質詢,希望能夠幫桃園市民爭取更多的福利。其中,增加在桃園市生第三胎的誘因,比照雙北優先讀公立幼托、健保醫療掛號費減免優惠、在各區國民運動中心及南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廣設親子館或托嬰中心,讓家長的甜蜜負擔能更甜蜜,盼能協助打造桃園市更宜居。http://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87690
#第三胎生育福利
#優先讀公立幼托
#健保掛號費減免
#親子館
#托嬰中心
#桃園市宜居
第三胎健保減免 在 醫勞盟- 新北第3胎6歲前減免掛號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鼓勵民眾提高生育意願,減緩少子化現象,並減輕多子家庭養育子女的經濟負擔,提升生育率,新北市中醫、西醫、牙醫師公會及醫院、診所,自8月1日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