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大學時,曾利用課餘之際,在花圃店兼了一份工。花圃店做的是園藝花草的買賣,採用中盤量多的批發方式,大至大樓穿堂的樹,小到書桌上的小花、小草都有賣。在花圃店中,可看到百百款的客人來來去去,其中有一次令我特別有感觸。
有一天,來了四位客人,要挑十盆火鶴盆花、十盆彩雲(觀葉植物)。我正在納悶,會這樣出手的,應該不是一般的客人時,那帶頭的婦人就跟老闆說:「啊!我們這是寺院要用的啦!我們都是做義工的,給我們算便宜一點啦!」
當下,我立即幫老闆回答:「等妳們全部挑完了,再一起給老闆算看看……。」
這讓我想到,曾聽過的、某間教會的故事……。
有一間教會的插花組成員,固定會去花市買花,也許是想為教會省點錢吧,所以都極盡所能的「殺價」。每當問完價錢後,接著的第二句話就是:「算便宜一點啦!」也有人直接把老闆所講的單價減少個十塊錢,再問老闆:「好不好?」
其實這樣說不一定是有用的,老闆若不是基督徒,他才不管你咧!甚至有時會產生反效果,讓人對基督徒留下不好的印象。
仔細分析一下,當有人說「我們是做愛心的,要算便宜一點」,這樣的心態不就表達著:我們是做愛心的,所以老闆也要支持一下。說得更直接明白點,意思就是:老闆,你不能賺我們的錢喔!如果賺我們做愛心的錢,你就是沒愛心了。
然而,愛心的善舉,不當是由自己甘願樂意所捐的付出或心意嗎?
我們願意不計酬勞,支出財力或人力來做教會的事,這就叫奉獻,這些都是自己「歡喜的、自願的」,所以主耶穌才會稱讚那投入兩個小錢的寡婦(聖經:馬可福音十二41-44),因為她甘心獻出自己的所有。
再講現實一點,賣東西的人就是為掙錢,因為他要養家活口,何況,開店也要有管銷等花費的支出。
辛苦開店就是要賺錢,憑什麼要他跟你一起做愛心呢?
就算老闆真的也想做愛心,卻也輪不到你幫老闆減價,他自己就會主動算便宜一點了。這其實是感受的問題。
即使真的殺價成功,省到了錢,卻反而讓老闆對基督徒的印象扣分,這樣真的值得嗎?
幾天之後,花圃店裡來了兩位姐姐,她們一進門,先繞了一圈花圃之後,客氣地詢問價錢,以及盆栽要換比較漂亮的盆子,還有運送等等的問題。
店裡的大哥一五一十地跟她們講價格,也回答了她們的問題。她們沒有殺價,連嫌棄一聲都沒有,馬上就說:「好,成交。」
我正納悶怎麼有這麼好的客人時,大哥已經依照顧客的要求換好新的盆子,並且,除了把盆景擺好之外,還在樹葉上額外別了幾個漂亮的蝴蝶結,讓整棵樹煥然一新,好像過年那樣喜氣洋洋。
「噓!這是我自己拿出來的,不可以讓老闆娘知道喔!」大哥小聲地跟我說。我點點頭,心裡有許多感觸。
文/《聖靈月刊》草食萬來
聖靈月刊 在 侯信永-寫字的力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造人的神為何會設計睡眠?】
每天能睡穩睡飽是一大福氣,也是現今人們的一大心願。
就如人稱理想工作的順口溜:「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睡眠可真是現代人的一大難事!睡不著、睡不好的問題困擾著大部分人。說起原因,也是各式各樣:事務多、壓力大、焦慮、長期熬夜、失眠、身體不健康等等因素都有。孩提時期,無憂無慮,睡覺容易;隨著年歲增長,睡飽睡好的次數越來越少。及至進入工作階段,能有頓安穩的睡眠幾乎是只在假日才敢有的奢望了!
可曾想過:神為何設計睡眠?
神難道不能創造一個不需要睡眠的人類嗎?神既然不曾疲乏、不曾睏倦,也不用睡覺,祂完全可以創造一個像祂一樣不用睡眠的你我!為什麼祂不這樣做?
假如沒有設計睡眠,那麼我們或許可以更快地完成每一件未完成的事情,豈不更好?毫無疑問,神不是沒有能力創造出不需睡眠的我們。但,神沒有那麼做,祂為地上受造的萬物想出了「睡眠」這件事,必有其用意,是什麼呢?
《詩篇》一二七篇2節說:「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唯有主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根據這節經文得知,睡覺是愛的禮物,神希望祂的子女信任祂,而不是焦慮。因此我們可以推論,神創造睡眠是為了不斷地提醒我們:「不要焦慮,應該在祂裡面享受安息。」
每一天,神藉著「睡覺」這件事提醒我們:「我們不是神。」
人類歷史上所記錄的第一次睡眠,是神要造夏娃時,祂使亞當沉睡。神讓男人沉睡,不讓他在清醒中挑三揀四、想東想西地為神出主意,要他將婚姻和尋配偶一事交託在神的手中。當他醒來,神將女人帶到他面前來。因為神明瞭他的需要,知道什麼是好的,也會為他預備最好的。
神要我們透過睡眠得到充分的休息,更認識到祂才是神!睡眠讓我們放下勞苦,讓疲憊的身子休息,也讓心靈得享安息,使我們重新得力。
那其實是神賜給軟弱的我們一大恩典!
文/聖靈月刊
圖/網路
聖靈月刊 在 侯信永-寫字的力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俗話說:「人生,有得必有失。」
但我們其實都比較喜歡「得」。貧窮時渴望財富,孤寂時渴望陪伴,年老時渴望青春活力,面對死亡時卻又留戀生命……。在得與失之間,選擇和放棄就是世人一生的功課,怎麼選才能得到最佳的利益?又該如何面對放棄的遺憾,不會覺得得不償失?
經濟學裡面認為做任何決定都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就稱為機會成本,也就是做一個選擇時,所放棄最大的好處。例如想找工作時,分別有年薪100萬、90萬、75萬的工作機會,如果選擇了年薪100萬,機會成本就是放棄了最大好處,也就是90萬。這個理論是經濟學中廣泛應用的概念,也是我們在決策時可以用來評估和衡量的。
面對得失之間的機會成本,哲學家提醒人要笑看人生、淡薄得失。然而,如果以聖經中的人物作為範本,他們有些選擇,卻好像無法應用這套理論,因為其放棄的成本與獲得的效益,往往超出世人可以衡量的;卻是影響一生,甚至關乎將來能否進入神國的重要決定。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聖經:來十一8)。
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聖經:來十一24-26)。
亞伯拉罕的一生一直在捨去。
當神叫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時,他不知道神要叫他去哪裡,所以無法衡量搬了家是否會比現在更好。事實上,亞伯拉罕到了迦南地後,還曾經遇上饑荒;在與羅得談分家的時候,亞伯拉罕更是虧大了,竟然讓羅得先選走了肥美的草原。摩西也是,在埃及人和以色列人的選擇上,他竟放棄了尊貴的王子身分和埃及王宮的財富。雖然神揀選他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算是以色列人的領袖,但一路上曠野路難行,還有百姓的無理取鬧引起的許多波折。所以摩西也是吃虧的。
聖經告訴我們:
亞伯拉罕捨去的越多,得到的越多,但除了百歲時得到兒子以撒以外,其他的應許他在世時都還沒得到;摩西也是,放棄尊貴的身分和財富,有生之年卻無法進入迦南美地。但他們都沒有怨言。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聖經:來十一13-16)。
僅憑著眼見,始終無法了解神的安排,也不能衡量做出什麼決定才是最佳的選擇。唯有聆聽神的話語、順服祂的旨意,才能看輕一切屬世的事物,能夠甘心的捨棄,得到最後最佳的成果,就是和亞伯拉罕、摩西一同得著天上更美的家鄉。
文/《聖靈月刊》珼珼
聖靈月刊 在 聖靈月刊- TJC Holy Spirit Monthly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聖靈月刊」是由真耶穌教會Joy.org.tw每月發行出版的雜誌,內容精彩豐富。每月具不同的靈修主題,幫助您在教會服事、家庭建立祭壇、個人研經造就各方面,都有更多的成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