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見為淨,但心真的安靜了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一句話:「不去想就好了!」可是不去想,煩惱及問題就會消失不見嗎?或者說,去仔細想又會感覺害怕及難受,那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近期與個案工作中發現,人與自己失去坦誠的連結是常有的事,很常會有自己認為根本不存在的事,但卻沒被我們意識到它其實是潛伏在潛意識驅動一切的源頭。比如某種情緒長年被壓抑及掩飾成另一種行為或想法,而導致看似命運的流轉所發生的事件,其實來自於被潛抑住的那股我們一點都不熟悉的情緒。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因為害怕被抛棄而發展的過度獨立或追求目標,表面上看起來我很有自主意識地去創建我的人生,但這獨立的背後實是恐懼在作崇。因為害怕被丟掉,所以讓自己沒有機會被丟掉,於是靠自己強大不依賴任何人,實是因為自己對恐懼的不接納、不承認、不碰觸。因此,恐懼這個情緒對我來說就很陌生。而當我無法與恐懼接觸,並以自己的因應方式去掩蓋而成為強大、獨立、目標導向時,就離恐懼愈來愈遠。但它並不會消失不見,而是潛藏著不斷地以各種方式顯現。
也許在人際關係上,怕被抛棄的恐懼會戴上「渴望被理解」的面具,因此在與同事主管共事時就容易強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但因為態度強勢的背後可能是害怕被誤解的反向操作,於是所有非語言訊息的傳遞之下,才真正造成對方的誤解。而被誤解又會勾住「渴望被理解」的挫敗,於是就更著急地想要去解釋,但愈解釋就會愈不被諒解,而感到愈挫敗,於是被誤解成了家常便飯。最終又回到了原點,不得不去看到渴望被理解背後的「怕被丟掉」的恐懼。
也有可能在親密關係中,怕被抛棄的恐懼扮演著「討好奉獻」的僕人,或是「自戀自私」的皇帝,甚至是「無法專一」的花心人。可能看著貌似以自我需求為中心,但其實很害怕他人一不注意或關心自己,自己即將會被忽視或丟棄;也有可能周旋在眾多對象間,看似相當吃得開並不留心於特定一人,實是害怕一旦專心付出真心了對方會離開。
當然在親子關係中也會顯現,比如「緊迫盯人」的母親,很有可能與孩子發展出過度糾纏的關係。對孩子做的一切(控制、侵略、索討)深信是為了愛,但卻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自己的需求,藉由母職角色在定義自我認同及存在價值,背後實是為了安撫內心怕被抛棄的恐懼。
那麼「怕被抛棄」的恐懼,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之外,追溯至更早就會與靈魂累世的轉世經驗相關了。若是一個帶有原生「怕被抛棄」恐懼的靈魂,想必經歷過很多世的被抛棄經驗,而今生設定要來好好完成這個課題的學習,就必定會投身於會創造出這個現象的家庭(親子靈魂契約)。我們也許會認為應該多次經驗後,早晚會習慣沒感覺,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雖然靈魂記得,但我們每一世的出世都是一張白紙,以嶄新的視角在體驗的,唯讀那個情緒印記還是深深烙印著。因此我們雖然不記得累世的經歷,但對於情緒創傷仍是有感覺的。
有做過前世今生的個案就會從前世報告書中發現,前世的靈魂傷痛就會是今生的學習課題,它通常與你今生的深層情緒相連;而前世的靈魂能量則與今生的現況會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或極端相反),也就是慣性反應或重複性事件。這就是靈魂安排的有趣之處,我們今生是來療傷的。換句話說就是,靈魂驅使我們再一次為同類事件做出不同的人生決定,看看這一次會不會在同樣的情況下,活出不同的人生樣貌,那麼我們就把累世同主軸的一系列傷全都療癒了。有時候它能影響的會是整個家族脈絡的傷痛。
因此,別小看自我探索及自我療癒。它牽動的不只是這一世的自己、前世及來生的自己,也會影響到家族裡的所有成員。
潛意識若沒有進入意識,就會主導你的人生而成為你的命運。-榮格
#十月新開
#一對一靈魂之旅課
#一四五下午
#一個月密集式課程共十二小時
#費用一樣課程量身定做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日文章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illustrator: victoriya kryzhko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
逃避問題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同學問到李光龍的家世淵源,他解釋自己雖然持有台灣護照,但不是在台灣出生,爸爸也不是台灣出生,甚至爺爺也不在台灣出生。人家聽了一頭霧水,他只好忍不住苦笑。
.
《醬狗 Jang-Gae: The Foreigner》(2020)被媒體稱為「混血國片」,畢竟作品也取得了國片輔導金,所以起先我以為電影會有更強烈的台灣性。結果事實不然,整部作品99%的場景都在韓國,華語對白甚少,而「台灣」則像是一個主角一直有意逃避的所在。雖然那是李光龍的父親所認同的故鄉。
.
就選材上,《醬狗》確實令人激賞,因為旅外華人的身分認同────技術上來說────是國籍認同,實在太少有討論。最有名的例子或許是有世界全壘打王之稱的王貞治,他不諳華語,只是因為父親原籍浙江,使得他擁有中華民國身分。理論上王桑可以輕易選擇取得日本國籍,但他卻遵從父志,直到現在都持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甚至三個女兒也都擁有中華民國護照。
.
以此為例來看,我們還能將所有中華民國國民都視為「台灣人」嗎?或許不行。至於這些人又為何堅持要保有台灣身分呢?是不是將之視為一種象徵性的根源?又或者這個身分可以帶來實質的好處?
.
這些認同問題也同樣困擾著李光龍,他出生韓國,韓語與華語皆通,他的父親就是要他不要忘記他的根。問題是,他父親所謂的根,不是台灣,而是中國(中華民國),而如今台灣最中國的地方可能只剩下故宮和餐館,一般年輕人也不再將台灣視為中國。
.
《醬狗》也點出另一個問題,從同學、老師乃至警察的口吻,皆可清楚可見韓國人的排外色彩,對華人的歧視尤然。片名「醬狗」所指,就是韓國人早期對華人的貶稱(音近掌櫃)。真心想融入韓國社會的李光龍,想著要淡化自己的外國人色彩,但他父親要求他保有的身分,卻像是個緊箍咒一般,使他動彈不得。
.
為了避免讓故事一面倒的變成議題導向之作,導演張智瑋也在家庭線與愛情線多有著力。李光龍在身分認同的焦慮上,也展現在他在社交表現上的畏縮。而他的家庭則像是由重重騙局所構成,不僅要他堅持一個虛幻的身分認同,還隱瞞父親重病的事實,甚至連他的韓國母親也有難言之隱。
.
兩線交錯之下,似乎成功交代了李光龍是如何被形塑,以及這個養成對他的影響。飾演李光龍的賀業文厥功至偉,無論是性情上壓抑與爆發力,都有著幾乎完美的演技展示,深具說服力。
.
只是《醬狗》雖然成功點出不少海外華人的處境,在後續嘗試解決的部分,卻有些淪為導演的一廂情願。透過報導得知,本片是台韓混血的張智瑋透過個人與親友的經歷改編而成,或許也是因為這樣,自己框住了故事發展的可能性。即主人翁最後還是遵循父親的遺志,繼續對虛幻的祖國「中華民國/台灣」表示情意。
.
但這樣的解決方案,依然讓角色落入一個父權的框架之下。不只是姓氏的繼承,甚至在身分認同上,李光龍最後依然走不出父輩的情感寄託。而母親的韓國身分與家庭背景卻是被省略討論的(要是父母國籍相反,故事可能不會是這個走向)。可說本片坐實了一個事實,無論是韓國還是台灣,還是由父權宰制。
.
既然電影在討論的是一個來自父執輩的緊箍咒,其實可以試著讓故事推得更遠一點。例如嘗試讓角色去打破這個框架,自己找到認同,而不是讓其他人來為自己決定認同。事實上,按著前面的種種鋪陳,看似李光龍這個角色看來要取得的成長,應當是「更相信自己、更做自己」,但結局卻往背道而馳走去。
.
這或許是一個可以讓台灣政府、台灣人看到的時候,會覺得可愛也浪漫的結局。但這真的是角色想要的嗎?
.
不過我依然期待導演張智瑋未來的發展,撇出收尾不論,本片整體節奏甚佳,對演員的雕琢也有下工夫,亮點依然不少,是一個不容小覷的作品。
.
.
(圖為《醬狗》劇照)
#醬狗 佳映娛樂 Joint Entertainment
逃避問題例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上一封信我們講了NBA退役球員的故事,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另一群富有的人,就是那些富豪家族的繼承人。
相比起NBA球員,富豪家族的繼承人們從小就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有最好的條件接受教育,上一代人也會想盡辦法保障這些子孫後代的生活,但這些富有的繼承人們還是常常陷入巨大的不幸,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封信我們就以美國曾經的首富J. 保羅·蓋蒂家族的故事作為例子,談一談這個問題。
J. 保羅·蓋蒂是什麼人?
J. 保羅·蓋蒂是何許人也? 他是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首富。如果你去過洛杉磯,可能參觀過以他名字命名的蓋蒂藝術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如果你還沒有機會去,將來到洛杉磯時一定要去那裡看看,蓋蒂藝術博物館可能是美國西海岸最好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本身以及裡面的藏品,都源於蓋蒂的捐贈。
蓋蒂發家於二戰後,1966年他的財富據估計就超過了12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把他列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個人;到1976年他去世時,身價超過了60億美元。和今天很多富豪擁有的只是資產市場上的紙面數字不同,蓋蒂的資產都是真金白銀。
蓋蒂的父親算是一個小富翁,1914年蓋蒂22歲的時候,他給了蓋蒂1萬美元讓他鍛鍊商業才幹。蓋蒂從這1萬美元起家,到20年代就賺到了300萬美元。1930年蓋蒂父親去世的時候,只給蓋蒂留下了財產的5%,不過蓋蒂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石油帝國。
二戰之後,蓋蒂做對了一件事,成為了世界首富:1949年,蓋蒂從沙特國王手裡獲得了沙特和科威特中立區大片土地的石油開採權,當時那些土地不過是一些不毛之地而已。幾年後,1953年,這片土地中的石油被勘探了出來,很快年產量就達到1600萬桶;僅僅三年時間,蓋蒂就收穫了10億美元的財富,很快成為了美國首富和世界首富。要不是後來沙特和科威特收回了這些土地的開採權,今天這兩個國家相當一部分資源都應該屬於蓋蒂的後人。
不過蓋蒂這個人在花錢上有一些奇怪,可以說是既摳門,又慷慨。蓋蒂對自己和家人非常摳門。蓋蒂有五個兒子,但他最喜歡的小輩是三兒子生的一個孫子。1973年,這個孫子在意大利被綁架了,綁匪要求1700萬美元的贖金,一開始蓋蒂一毛錢都不願意出,後來松口說可以出100萬美元,因為100萬是他可以申請抵稅的最高金額。時間越拖越長,綁匪割下了小蓋蒂的一隻耳朵送回來,出於輿論的壓力,蓋蒂這才出了幾百萬美元贖回孫子。
但另一方面,蓋蒂在藝術收藏和支持藝術事業上卻一擲千金。蓋蒂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他說藝術品的美非常純粹,表裡如一,不會讓人失望,但人卻做不到這一點。為了收藏藝術品,蓋蒂專門雇了一個團隊幫他尋找、鑒定和收購藝術品。當時很多藝術品拍賣的記錄,都是蓋蒂創下的。
隨著收藏的藝術品越來越多,他蓋了一座博物館來收藏(就是這封信題圖中的博物館),並且配備了相應的管理基金會,也就是今天洛杉磯的蓋蒂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蓋蒂博物館在蓋蒂去世後依然秉承了創始人的做事風格,對於優秀藝術品不惜重金,又創下了很多拍賣紀錄,比如梵高的代表作《鳶尾花》、馬奈的《春天》等等。我把這兩幅畫的圖片放在了文稿中,你可以看一眼,肯定不陌生。
蓋蒂的子孫表現如何?
說完了蓋蒂本人,我們再來看看蓋蒂的子孫。作為首富的孩子,蓋蒂的子孫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嚴格來說,這些子孫都不太成器。蓋蒂的長子原本應該繼承家族財富,但因為壓力太大自殺了。
有人可能覺得不好理解,含著金湯匙出生,世界首富的長子,躺著就有數不清的財富繼承,哪來的壓力呢?其實,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人,各有各的壓力和煩惱。擁有巨大的財富並不就意味著幸福。說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了錢,你就需要管好錢,尤其這些錢還是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這不是一件容易事。上一封信那些NBA球員的結局,我們也都看到了。有的人能管好一百萬,一千萬,但到了一個億也許就要出問題。蓋蒂的長子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對於如此龐大的家族財富和產業,他知道自己力有不逮,然而將來又不得不擔起這份重任,於是他選擇了自殺來逃避。
蓋蒂不喜歡他的二兒子,長子自殺之後,家族的重任就落到了三兒子小保羅·蓋蒂的頭上。蓋蒂生怕他壓力太大,對他比較放任自流,結果這個兒子就染上了一個惡習——吸毒。一個人但凡和黃賭毒沾上邊,基本不可能獲得幸福。雖然後來小保羅·蓋蒂戒了毒,但在美國社會仍然不受歡迎,最後移民到了英國。前面提到的那個被綁架的孫子就是小保羅·蓋蒂的兒子,這位小孫子被救回來後受了驚嚇,也染上了毒癮和酒癮,一輩子生活在輪椅上。
蓋蒂的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被認為是最有資格繼承家業的人。他平時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在社會上口碑很好。然而後來他被曝出在婚外包養了一個外室,還生了三個私生子女。在當時的美國,這種做法也不被社會所認可。蓋蒂的第五個兒子12歲就夭折了,這裡就不多談了。
富豪家族如何安置巨額財產?
或許是出於對子孫的失望,蓋蒂在留給他們生活無憂的錢之後,把大部分的財產都捐了出去,主要是以信託的形式經營蓋蒂博物館,也就是前面說的蓋蒂基金會。這也使蓋蒂博物館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博物館。當然,這個基金會和蓋蒂的子孫後代就沒什麼關係了。
那麼蓋蒂留給子孫後代的錢是怎麼處理的呢?和美國絕大部分富豪一樣,是通過信託的方式管理的。這種方式有三個好處。
首先是在稅務上會享受一些實在的利益。美國的遺產稅很高,父母把財產傳給子女時大約要交掉一半的遺產稅,子女如果花不完再傳給第三代,還要再交掉一半。這樣幾代人下來,遺產基本上都交了稅。通過這種方式,國家可以拉平社會財富的差距。但如果你將財產放在信託中,寫清楚將來潛在的受益人和使用方式,那麼交過一次遺產稅後,子子孫孫都不用再交稅了。
其次,用信託來管理,財產可以完全按照創立者的意願來分配。比如你有兩個孩子,希望多給老二一些錢,可以在信託文件中寫得很清楚。蓋蒂不喜歡二兒子,因此在信託中給他分的錢特別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信託可以規定受益人每月以特定的方式(比如固定金額)領取收益,這樣可以防止後代中出了敗家子一次性把錢揮霍光。這可能是信託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家族信託常常成為富豪後代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障。
蓋蒂知道他的子孫顯然不能守好家業,因此生前通過信託安排了一部分財產的傳承。為了和之前講的博物館信託區分,我們不妨把這個信託稱為家族信託。
蓋蒂算是想得很周全了,但在蓋蒂過世之後,他的子孫很快就肢解了家族信託,一次性把錢分到了各自腰包里。這件事在法律上原本是做不成的,但蓋蒂的子孫們雇了律師專門尋找當初創立信託時的文件漏洞和法律漏洞,居然就做成了。當然,他們在經濟上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次性支付了巨額的遺產稅和所得稅。
不過這樣分家之後,蓋蒂的子孫就失去了未來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護傘,每個人生活的好壞就要看他們自己管理錢財的能力了。
按照當初家族信託創立時蓋蒂定下的財產領取比例,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獲得了比較多的遺產。到了1986年,這部分石油產業的價值已經漲到了100億美元,戈登·蓋蒂轉手就賣給了得克薩斯石油公司(Texac,今天雪佛龍公司的子公司),把資產變現。然而三十多年過去,這份財富已經縮水到了20億美元。雖然依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對於蓋蒂家族來說,已經遠沒有往日的輝煌了。
今天社會上已經沒有多少人關注蓋蒂家族了,然而蓋蒂的子孫們還是不斷曝出醜聞,很多人因為毒品和槍支濫用等問題早逝,家族後人彼此之間也是官司不斷。美國人講起這個家族,常常會用「金錢的詛咒」這個詞來描述他們。
2017年,好萊塢把蓋蒂家族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中文名叫《金錢世界》,英文名稱更加直接——「全世界所有的錢」(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在這部電影中,蓋蒂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成為一個有錢人很容易,做一個有錢人卻很難。」這句話可謂發人深省。
蓋蒂家族的故事並不是個例,歷史上19世紀末的美國首富範德比爾特,集裝箱的發明人、20世紀中期的美國首富馬爾科姆·麥克林,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富豪亨特兄弟,這些家族的後人都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就使家族財富大幅縮水。
小結
這些故事時常讓我想起《天龍八部》中掃地僧講的一番話。這位老僧講,武功和德行的修行要相匹配,否則有武功而無德行,有強力而無慈悲,人就會出大問題。金庸的小說中常有對社會的隱喻,所謂武功的修煉其實可以化用到許多事情上,爭名求利,不外如是。
積攢了財富本來是好事,但如果德不配財,財富反而會變成詛咒。財富是這樣,聲望、地位等等也是如此,如果來得太快太容易,人其實很難承受。我見過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加入新興公司,公司迅速發展,他們的職級也水漲船高,但自己的能力其實沒有跟上。手下管理的團隊一旦大了,經常乾砸事情,團隊和他們本人都很難成長起來。這些年輕人早年的運氣到了這時,反而成了詛咒。
對一個人來講,最安全、也最容易獲得幸福的發展方式,就是年齡、修養、能力、財富和地位同步上升。否則,即使財富和地位一夜暴漲,終究會因為修養和能力的不足而跌落雲端。人難免做一些發橫財的美夢,但當現實中遇到了種種誘惑,你不妨想一想蓋蒂家族的故事,以為自警。」
逃避問題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五、六月這兩個月是報稅的季節,那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延到6月底,然而呢,每次遇到報稅的季節我就會想到,要怎麼樣讓人對於繳稅這件事情,能夠更接受、舒服一點,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哦!
那我聽過一個說法,很有趣哦,所謂的「徵稅」就是拔最多的鵝毛,但是聽最少的鵝叫聲,這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的學問。
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繳稅這件事情為什麼會讓我們這麼樣的難受?因為呢,這個動作讓我們損失了我們的收入。
可是如果把你的收入分給慈善機構,而且是你指定的慈善機構,它的數額跟你繳稅的金額是一模一樣的,你會不會覺得舒服一點呢?
可能會,因為啊,繳稅比其他的花費更令人感覺到厭惡的原因,就是我們被迫這麼做。
然而如果是捐款或者是購物,我們可以有決定權,我們可以決定什麼時候付多少付給誰,然而我們面對繳稅這件事情,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想不想要,一定得面對,而且你還不太確定這個錢到底用去哪裡。
其實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是有一些研究的,我在一本書裡,這本書叫做《你的大腦決定你是誰》。
裡面就讀到了相關的研究討論,這人就是這樣哦,他針對人在面對繳稅這件事情,如果能夠掌握到一些主控的感覺,那是不是會在繳稅的意願上更甘願一點呢?
所以為了實驗這件事情,三個研究人員就進了一個研究,他們請學生到哈佛大學裡面的一個實驗室,請他們替很多張的室內設計圖,各自去做評分。
而為了感謝他們花時間參與,他們會得到10美元,但是必須從裡面拿出三美元,去付一個稅叫做「實驗室稅」。
根據指示呢,他們必須在離開前,把3美元放在信封裡交給實驗人員,學生哦,對於這個做法其實會感覺到不爽的,而只有一半的人照做,另外一半的交出的空的信封,或者是少於規定的稅金。
不過呢,這個實驗還設計了另外一組參與者,這組參與者被告知可以「自由建議」實驗室的經理,怎麼樣去分配這個實驗室的稅金。
例如呢,他們可以建議這次繳的稅,可以拿來買點心、飲料,來給未來的參與者享用。
而讓人很意外的是,只光讓這些繳稅的人能夠參與「我的錢要用去哪裡?」,它就讓原本的遵守率從5成提升到7成,這是一個很可觀的差異,你想想看這種幅度如果發生在實際的國家稅務上,那整個國家的財政會得到多大的前進啊!
而研究人員也想了,這個實驗的結果會不會只限於哈佛大學的高材生,所以呢,他們又在網絡上進一步測試了更大、更多樣化的一般民眾的樣本。
而這一次部分的參與者,有機會看到目前美國的聯邦稅,他們的使用分配的狀況,而有些參與者,則有機會去表達他們希望這個稅收「該如何分配」?
是分配在教育啊,國防啊,健保啊,各自是多少比率,最後呢研究人員要所有的參與者想一下,如果他們可以利用某個稅制的漏洞,省百分之十的稅金,那他們會不會去做呢?
而這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在沒有機會對於稅收的配置,表達意見的那一組,每三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大概66%表示會鋌而走險,幫自己省下稅金。
而相對的在另外一組,有機會發聲的那一組,只有不到半數的大概44%的人,決定鑽漏洞。
所以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影響很多行為,特別是這種有一點痛苦的行為,它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要讓人有控制感的。
然而你仔細想一下這個控制感其實是一種感受,因為你並沒有「控制力」或「控制權」。
簡單來說該繳稅就是要繳稅,你幾乎是沒有可以逃避的空間,但是都一樣要繳稅,當我能夠「感覺」我對這件事情是有確定感的,或者是有主導權的,那我對這個行為的實踐跟執行,我就會甘願很多。
其實聊到這裡,你進一步想一想,在自己的人際裡面,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一定得跟人互動跟人接觸,那麼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人去靠近呢?
你會選擇那種,讓你根本搞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而且似乎你也很難靠近他的,還是你會選擇那個讓你看起來舒服,讓你感覺安心的,其實這裡的「感覺」安心也是一種控制感啊!
因為當你有了這個感覺,跟你能不能真的跟他合作成為好朋友,還是有一段差距的不是嗎?
可是你會發現噢,只光這一點小小的差異,他就會決定性的影響,很多人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機會比較多,還是比較少。
一個最顯著的例子,那不就是求職面試嗎?現在這個季節,也是很多朋友開始要思考求職面試的時候,那麼你想想看,你願意不願意在自己的身上,多去培養一些給別人的確定感,也就是讓所有跟你互動的人,多一份控制感呢?
任何人對你其實都沒有控制權,也沒有控制力,可是營造出別人能夠對你的控制感,卻是別人願意靠近你,願意給你機會的第一步啊!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在人際之間有更好的連結,能夠帶給別人更好的控制感;那我會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在8月3號開課的實體課程~【人際回應力】這門課。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知道怎麼樣調整自己的表情,而且透過觀察別人的表情,能夠正確的理解別人的情緒,並且給予最適當的回應策略。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8月3號的人際回應課程名額也在個位數倒數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看到還有名額的話,就請你務必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然而無論如何,我都希望你能夠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8月3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逃避問題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期盼能夠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那就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別忘了要打開小鈴鐺哦!
我們來模擬一個情境哦,雖然這個情境有一點不太吉利;但是呢,邀請你感受一下,我相信會帶給你一些體會哦!
這情境就是,假如不幸你得了癌症,而這個癌症的死亡率是1/3、33%,當醫生告訴你,一旦罹患這樣的癌症,每300個人當中會有100個人死掉,你聽完之後會有什麼感覺?應該會感覺到非常的絕望吧!
可是,如果醫生對你說,就算罹患這樣的癌症,每300人當中有200人能夠活下來,這個時候你的感覺又會是如何?你會不會因為這樣的說法,感覺好一點,甚至開始朝向樂觀的方向?
然而事實上,你思考一下,300個人當中有100個人死亡,跟300個人當中有200個人能夠存活,這是在講同樣一件事啊!
可是隨著說法的不同,你的主觀感受會有很大的差異,然而這樣的主觀感受引導出,你接下來的應對行為也會是截然不同的哦!
所以呢,客觀來看同樣的內容,如果我們是正面表述,或者是負面表述,給人的印象就會有很大的落差;這樣的狀態,就是心理學當中所謂的「框架效應」。
我們一般直接的感受,是我們跟別人對話的時候,最重要是選擇用比較積極、正面看待事物的正面框架,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是如果你總是選擇「正面框架」,也不一定是全然的好事哦!
在美國的密西根大學,市場行銷系的副教授~大衛伍頓,他就指出哦,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喜好的的框架就會不一樣;所以呢,正面框架不一定是最好的。
伍頓博士他就找了140個大學生作為對象,去調查「為了讓口氣清新」的正面框架,這樣的標語,跟「口臭會讓人討厭」這樣的負面框架的標語,哪一種標語,會比較受歡迎?
結果呢,他發現了那種對於周遭的期待,配合度比較高,總是很在意他人眼光的人,他們比較容易接受負面框架的看法。
也就是說「口臭會讓人討厭」這樣的訴求,對於那種比較願意配合別人的人,是比較強力的訴求。
可是對於那些自尊心比較強,不太介意別人怎麼看自己的那些人,他們會比較偏好正面框架的觀點。
也就是這樣的人,你要告訴他為了讓口氣清新,你呢可以吃口香糖,你可以使用漱口水,類似這樣的訴求。
所以,按照對方的個性選擇不同的說話方式,這才是真正的好的表達,所以呢,在表達的層面,就如同我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裡面所談的。
我們要讓自己的訊息,是別人聽得進,而且會去做的,那麼你就必須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語言框架」的能力,而這樣的培養,表面上是拓展詞彙庫。
然而它更深刻的想法就是,你能不能理解在人性上面,我們都必須要把追求快樂,跟逃避痛苦這兩種訴求交錯運用啊!
因為儘管一樣米養百樣人,但是只要他是人,他一定就會對於「追求快樂」或「逃避痛苦」,這樣子的2選1當中,有一個是他比較受用,比較願意接受的。
如果延伸來看,回到我的事業經營,我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如果我訴求的是負面訴求,通常會比較容易吸引注意力。
比如說,如果我憂鬱了怎麼辦?比如說,我說如果我失戀了,該怎麼自我調整?
像這樣的負面訴求,往往會得到很大的關注跟聲量,可是如果進一步的研究這麼大的聲量代表什麼呢?代表很多人對這件事有興趣!
所以就等於這些有興趣的人,如果你訴求他一個「怎麼樣讓自己不憂鬱」的產品,或者是「怎麼樣讓自己度過失戀,找到下一段緣分」的產品,他就會買單嗎?
我必須很真實,也很遺憾的告訴你,並不會!
這就像是我常說在網路上哦,這些網紅、這些聲量很大的人,他們最大的困境,就是他要辦一個實體的活動,或者是要賣一個具體的商品,往往就是萬人響應,但卻無人到場!
他的聲量沒有辦法轉換成,對他有實質好處,或者是具體買他的商品,跟服務這樣的行為,那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回到今天的討論,負面的訴求往往能夠吸引注意,但是如果你要促成對方的行為的話,往往你比較需要,有意識的運用正面的訴求!
「正面的訴求」才會引發行動,為什麼呢?如果以今天的例子,我們說「為了讓口氣清新」或者是「口臭會讓人討厭」這兩種不同的訴求方式。
如果要賣口香糖的話,你想想看,不管你的個性如何,如果今天我用「口臭會讓人討厭」,做出一系列的文案,跟行銷的材料,我相信關注度一定很高。
因為所有人,不管他是不是聯想到,自己有沒有口臭的問題,但是他一定遇過口臭的人,所以他就會好奇,就會來看一下!
可是如果你要他買口香糖的話,當你的訴求是「口臭會讓人討厭」,而他因為這個訴求,決定要買你的口香糖的那一刻,不就等於承認了,他有口臭的毛病嗎?那誰會承認自己有口臭的毛病?
就像是很多戀愛失敗的人,他失敗已經痛苦一次了,他還要承認自己在戀愛上面是很糟糕的,他不就還要痛苦第二次嗎?誰會做這種事呢?
可是如果在賣口香糖的時候,我訴求的是「可以讓你口氣清新」。
那麼好消息是哦,不管你有沒有口臭,你有口臭的人讓口氣清新,本來就是你想完成的目標,你沒有口臭的人,讓口氣變得更清新,有什麼不好的,
雖然它在情緒的投射,跟感受不會這麼強烈,也就是關注度、眼球跟聲量不會那麼的高,但是回到具體的商業行為上面,它才會有具體的轉換率啊!
因為人,他會為了能夠「讓自己更好」而付出代價,但是同樣的代價他可能不會花錢,然後先去承認自己不夠好。
所以呢,這也蠻呼應啟點文化的經營喔,你看我們所推出的產品跟服務,我們都用一個「讓你更好」的角度,幫助你EMPOWER、賦能給你呀!
因為我相信,雖然人都不完美,但是我們都希望讓自己更好、更完整,並且為此付出學習的代價;然而如此代價的回收,將會是無比甜美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在Podcast上面也有頻道。
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記得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內容提到的【自信表達力】。
這一門線上課程,從推出到現在受到很多朋友的歡迎,很多人回饋給我,告訴我,在還沒有參與執行表達力之前,他們對於表達都有一些迷思。
比如說,他們都覺得好像要把自己的口才練得非常好,才能夠有說服力,別人才會相信他。
而透過【自信表達力】的學習之後,他才發現,其實「表達」關鍵不在於說話,關鍵在於思考。
你只要能夠學會思考的方法,並且知道怎麼去組織自己的訊息,那麼無論是今天提到的正面表述,還是負面表述,你都能夠運用自如。
讓你心中所想的,能夠正確的被別人理解;這就是我在【自信表達力】希望帶給你的,你加入了嗎?如果還沒加入的話,歡迎你加入我們!
詳細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期待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逃避問題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四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就是省了小錢,但是卻花了大錢?
就像是你出去玩吧,可能在風景區的一個路邊攤,你買了一個可口可樂你;發現哦,他跟你要30塊,覺得好貴啊!
結果呢,你回到飯店之後,在它的labby一樣點了一個可口可樂,同樣的容量、同樣的規格,他跟你要80塊;你會覺得還好,飯店不都這樣嗎?
可是如果回到本質喔,那一罐可口可樂,它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啊!它並沒有因為你在飯店,點的那一罐可口可樂,它變得品質比較好。
那當然,如果你要去思考說,因為飯店有等等等等的附加價值,這我也同意;可是如果放到你我身上,我們把它放大一點例子來看的話。
你看看喔,會不會有類似的狀況,有沒有呼應到你,為什麼可能是存不到錢,或者是財務這件事情,會一直困擾著你的主要原因?
比如說吧,有一個大老闆,他經營一家企業,他開著一部舊的轎車;然而這部轎車有點老舊,但性能還不錯,但唯一的問題就是音響壞掉了!
所以他每次去修車的時候,保養場喔,都是建議他換一套大概需要一萬塊的音響。
但是這個老闆喔都覺得不需要,因為他就會覺得,我又不是每天都在車子裡面,而且不怎麼聽音樂、聽廣播,我要這個幹什麼?
結果後來喔,這個老闆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也覺得開一輛破車出去談生意不太好;所以呢,換了一台BMW,一台BMW要200多萬。
當他買下這一台車之後呢,這個售車的小姐就問他說,王董啊,我們這裡最近有辦促銷活動,你可以花9萬塊的優惠價格,就換汽車音響,你要不要看一下?
結果沒想到這位王董喔,出乎意料的爽快答應,他說喔好啊!那我就花9萬塊。
其實回到本質,為什麼我們在花費上面,會有這樣的改變?原因很簡單,原因是在於,我們的消費被不同的框架重新定義了。
這個部分呢,在財務心裡面我們會說它是一種「心理帳戶」的概念。
也就是說喔,從王總的角度來說,那台舊車它是一個獨立的心理賬戶,要額外拿出1萬塊來換音響;但是買BMW的時候呢,這時候王董他心中,已經有一個新的關於買車的心理帳戶。
而且為這一台BMW付出了200萬,所以後面追加的9萬塊,也是被放在同一個帳戶裡。
所以你想想看,舊車對於王董來說,叫做是憑空多出來的一萬塊;但是新的BMW對王董來說,我都已經花了兩百多萬,再多花個9萬也不為過,不是嗎?
而且別忘了一件事,王董他本來就很少聽音樂、聽廣播,所以不管新車、舊車;音響對於他的意義,不會因為變成BMW就變得不同,不是嗎?
可是卻在這樣的狀況底下,王董會覺得這9萬塊,連考慮都不考慮就花下去;而前面的1萬塊,他可以撐好久好久的時間。無論保養場怎麼跟他好說歹說,他就是花不下手。
所以客觀來看9萬個1萬,他是不是省了小錢,但是到最後卻花了大錢?如果從客觀的標準來看的話,9萬跟1萬,可是差9倍不是嗎?
所以回頭你看看喔,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可能因為你搬了新家,換了一個新房子,所以很多消費都無限制的往上提升,一直到等你收到帳單的那一刻,你才嚇出了一身冷汗。
但問題在於,你汗留的再多,你該付的錢還是該付啊!9萬它就是9萬,1萬它就是1萬。
它不會因為這些心理帳戶的過程,它也不會你是因為買了BMW這個原因,聽起來好像比較合理,你的主客觀的負擔就不會那麼大,他一樣就是9萬。
所以透過這個部分呢,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任何的花費,它就是花費,並不會因為框架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我們常常會省小錢、花大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內在並沒有把錢,當成是錢來用!
我們把錢放在一個比較的框架,就像是在不同地方買的可口可樂是一樣的。所以如果放長時間來看的話,這樣的狀況是不是就在有形無形之間,讓你的錢不知道跑到哪裡去?
那你可能聽到這邊,也回想了一些你的消費經驗,你可能會問我,到底要怎麼樣防止這件事情的發生?
我說喔有一個方法很簡單,你可能不用聽我的分享你也知道;但是有可能你從來沒有真正的去做過,叫做你做任何消費之前,請先列下預算。
如果你是王董,你要買BMW之前,你有沒有針對買這一台車,你為自己設下一個預算;或者是你有沒有針對買汽車音響這件事,先列下一個預算。
就以我自己為例,我經歷了幾次搬家、換屋,還包含我自己教室的擴充、搬家,還有重新裝潢新的空間。
我想有做過空間裝潢經驗的人,你就會知道,如果你沒有先列預算,到最後你那個花費,跟你原本心裡本來以為的,會差非常非常非常的多。
如果加上你的廠商,又是一個舌燦蓮花、很會銷售的,你會莫明奇妙,預算爆表好幾倍!
因為呢他會問你,那這個門把要不要換好一點的,你都已經花了一千五百萬買這個房子,換個一萬五千塊的門把,應該不為過吧!
你看,聽起來很合理對不對?可是別忘了,不管你買的是一千五百萬的房子,還是一百五十萬的小套房,你額外花出去的那一萬五的門把手,它就是一萬五仟塊啊!
所以談到這裡,其實人在面對消費,在面對自己的慾望的時候,一定是不理性的;我們要做的並不是把自己變得非人類一樣,好像一切可以理性,我覺得那也太強人所難!
而是我們能不能有些技術和方法,來幫助自己,來讓自己更有意識的,去面對這個人生當中,你無法逃避的議題,就是「財務」。
其實說到這裡,我也要很開心的跟你分享,我們在12月2號,會推出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這一門課呢,是由嘉玲老師擔綱,她本身呢,大學學的是經濟,到了研究所之後,才往心理這一條路發展。
所以如果要說她的養成教育,可是經濟跟財務方面的哦,所以這一門【理財心裡學】呢,就是結合了「財務管理」跟「心理」這兩個領域,來幫助你建立兩個重要的認知。
第一個認知,就是「請你把錢當錢」。
就如同今天所分享的內容,你會發現喔,突然之間,因為買了一台BMW,9萬塊好像變得不是錢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哦。
而第二個認知,叫做「我們試圖來陪伴你去找到,那為什麼你不把錢當錢呢」?
這一個問題的背後,其實凸顯了很多人看待財務,要麼你就可能像個守財奴一樣,你不是沒錢,但是你把自己過得好苦。
再不然你就是另外一種極端,你可能有賺到錢,但是呢,你卻不知道把錢花在哪裡?再不然就是,你可能賺到了錢之後,莫名奇妙的它都會消失不見!
而這裡會有更深刻的內在議題,需要去探索,【理財心裡學】就是陪伴你、幫助你找到這方面的答案。
那當然了我們的線上課程,承襲了我們過往的傳統,我們會給你很實做的方法,除了讓你能夠去釐清,自己的內在發生什麼事之外;還有實際的動作上的引導,包含你可以怎麼編列自己的預算,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
透過這些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培養出富人的體質,所以呢,請你期待我們12月2日上線的【理財心裡學】課程,我們很期待你的加入。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做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課程,這一門課是在12月2號會正式上線。
相關的內容,也即將會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露出,我們很期待你能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逃避問題例子 在 海苔熊- #如何克服逃避. 其實逃避依戀,應該可以分成兩個層次 ... 的推薦與評價
等等,我知道每次你看到心理師的文章都會提到萬年老招#覺察,好像很有道理又好像很模糊,我舉一個自己的例子,能不能夠更清楚一點。 . 例如,前陣子好久不見的朋友和我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