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覺醒BuyLocal》全臺巡迴倡議工作坊,3月10日來到彰化魔菇部落神農會議廳;由中衛發展中心前瞻服務部說明「消費覺醒倡議」推動緣由、理念、案例,後帶領與會嘉賓進行交流,由各與會者傳承寶貴經驗,包括大農帶小農、合作社帶產銷班、食品廠帶動農食材等,青銀共好、彰顯在地品牌發展、國際行銷、農產冷鏈、友善石虎農作標章推廣的各自發展的經營模式,期望透過與全球消費意識浪潮,集結彼此力量,大聲有力的向消費者發聲,共築永續生產與永續消費的示範家園。
✅古月葡萄
古月葡萄農場堅持選擇用更耗工的草生栽培栽培管理方式,不使用除草劑,每串葡萄套袋處理防治病蟲害的侵襲,並用更長的養分轉換時間,換取更高品質友善栽種的葡萄,種植屬於彰化在地頂級回甘的精品葡萄。
✅乙木羊農牧場
乙木羊牧場強調人道飼養,積極開發各式羊乳製品,且嚴格控管自產品牌羊奶且零添加物,品質新鮮,口感順暢幾無羶味,適合初次嘗試羊奶的民眾,包括優格、羊奶手工脆餅、羊奶貝果;乙木羊堅持建立自有品牌,無懼大品牌羊奶,並期許對消費者發聲,成為高階跨齡族群愛用的地方品牌羊乳專家。
✅東海生鮮行銷
東海生鮮本身經營的養雞場,利用在地生產的玉米作為雞隻飼料,確保禽類食物攝取來源,帶給消費者更安全的肉質,也間接照顧當地農民,共同成長。
✅蕈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導共好時代與循環經濟的蕈優生技,首先提出三點讓與會者思考:1. 如何能做到企業永續?2. 如何讓消費者支持並主動推廣你的產品?3. 如何讓消費者願意挑選高品質的商品?同時以「越在地、越國際」的想法,點出行銷的重要性,且需要了解產業整體輪廓,才能知己知彼,發揮自己的優勢,蕈優生技分享著自家經驗,就是希望與同業夥伴並肩,讓彰化在地產業發展前行。
✅太陽生鮮農產股份有限公司
自比農業服務業的太陽生鮮,參與特生中心「友善石虎」計畫,協助中寮地區共同友愛石虎的蕉農們因不用藥、不設陷阱、不架圍籬等作法,間接影響到香蕉產量與品質,太陽生鮮則運用自廠成熟的冷鏈技術與行銷通路,協助將香蕉推進銷售端,不僅增加環境友善的栽種面積,更提升整體經營利潤。
✅彰化青農聯誼會
擁有逾1,800位青農所組成的彰化青農聯誼會,主推種植有機稻米,運用有機質栽培與環境維護等方式,提供稻米更良好的生長環境,讓地區所栽培出的稻米具有競爭力,同時亦廣泛與在地企業合作,共同為在地整體經濟發展盡一份心力,期望透過消費覺醒倡議的發聲,讓外面世界來彰化消費,在家裡運用電子商務訂農產,以消費拉動地方產業。
✅玉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玉美落實產銷履歷模式,以環境永續共生為宗旨栽培作物,確保環境友善的同時,也提供了安全且高品質的農產品給消費者,並利用合理分潤,讓價格穩定,以保障農民權益與收益。
✅沛美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沛美生醫與台灣農產業結合開發天然植萃化妝品,如菇類、竹子、稻米、印加果油等,開發出具功效又有特色的保養品,以不含塑膠微粒及含環境荷爾原料原則,維護大自然環境,並利用回收/再生的包材,創造綠色經濟發展,提升產品價值同時,也促進我國農業經濟。
✅饗享濃豆漿
推廣不濾渣豆漿的饗享,以全食物及裸食概念研發出25種口味的豆漿,特別挑選台灣各地小農的農產品,如大甲芋頭、溪州黑米、屏東玫瑰花等,打造出個人品牌特色,也間接幫助台灣農民,發揮農企業互惠互利精神。
✅台灣優格餅乾學院
台灣優格餅乾學院積極開發二級加工產業,主打運用過剩農產品進行加工,減少農民農損,積極開發創新商品,並接受他廠委託代工,成功建立自身品牌特色。
✅喬伊登國際農產股份有限公司
喬伊登創立優質一級產業品牌「番茄方舟」,利用設施栽培技術於在地不同海拔地區種植高品質且極具獨特性的番茄品種,擁護在地生產理念,促使活絡地方經濟。
✅花田喜彘
強調利用當季無毒農產飼育豬隻,提供給消費者安全美味的肉品,同時希望拉近廚房與牧場的距離,減少碳足跡的產生,與消費者共同做到綠色消費,愛護自然生態。
本場邀請到古月葡萄、饗享豆漿、東海生鮮、彰化青農聯誼會、乙木羊農牧場、彰化縣農產行銷促進協會、花田喜彘、百桂食品、泰泉食品、沛美生醫(食品生技)、蕈優生技、太陽生鮮、喬伊登國際農產及玉美生技等17家業者代表,期許未來結合倡議理念,帶動共好、共享、公平正義的地方經濟永續成長,帶動青農。
小編偷偷跟大家說…就在本周末(3/13-3/15)!中衛中心將整合全台各角落志向相同的夥伴們齊聚華山文創園區,想進一步了解秉持消費覺醒理念的業者與他們辛苦建立的農產品,趕緊打開您的行事曆,記錄下來吧~ 中衛與您們不見不散!!
#消費覺醒 #BuyLocal #中衛中心 #消基會 #蕈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生鮮農產股份有限公司 #喬伊登國際農產股份有限公司 #彰化青農聯誼會 #雍元蓄牧場 #乙木羊農牧 #宸暘生技食品有限公司 #彰化縣農產行銷促進協會 #台灣優格餅乾學院 #饗享濃豆漿 #東海生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玉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百桂食品有限公司 #花田喜彘 #沛美生醫 #蘑菇部落休閒農場
「食品代工利潤」的推薦目錄: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農純鄉 真實的第一選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Re: [問題] 想問冷凍食品的代工及設備方面- 看板toberich 的評價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閒聊] 食品代工該如何與貼牌廠商談分潤? - PTT | Re 的評價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閒聊] 食品代工該如何與貼牌廠商談分潤? - 看板toberich 的評價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代工成品4.8塊。利潤1元。這樣好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閒聊] 食品代工該如何與貼牌廠商談分潤? 的評價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保健食品代工費用ptt - 社群貼文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台灣真善美- #食品二代轉型創新路純純滴雞精不只孕婦需要其實孝親 ... 的評價
- 關於食品代工利潤 在 toberich - [閒聊] 食品代工該如何與貼牌廠商談分潤? - PTT生活 ... 的評價
食品代工利潤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I機器人將如何顛覆製造業?
面對AI機器人帶來的破壞式創新,台灣製造業該怎麼把握機會,在自動化典範轉移的亂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Bastiane Huang
Feb 6 · 1
在先前Robotics 2.0系列文章中,我們討論了AI如何讓機器人做到過去做不到的靈巧工作,並能夠開始自主學習。第一篇文章介紹了AI如何開啟Robot2.0時代。第二篇文章則描述AI機器人在倉儲運輸業的應用,透過觀察這個新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場景,來預測這一切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產力、就業狀況以及日常生活。
這篇文章我們將聚焦目前大量運用傳統機器手臂及自動化設備,同時占台灣產值最高(30%)的製造業。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靈巧的AI機器人,將如何影響製造業流程及整體產業結構?供應鏈上的各廠商又該如何因應Robotics 2.0帶來的破壞性創新?
「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先被一部分人看見。」 — 作家威廉.吉布森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 it’s just not very evenly distributed. — William Gibson
製造業自動化現況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最近報告,全球工業機器手臂的出貨量在2018年創下新紀錄,來到38萬4,000台。其中中國仍是最大市場(占比35%),接著是日本,美國,台灣排名全球第六。
汽車以及電子製造業依然是工業手臂的最大應用市場(占比60%),遠遠領先其他包含金屬,塑膠及食品等產業。具體原因我們在第一篇文章也討論過,由於傳統機器人和電腦視覺的限制,目前除汽車業和電子業以外,倉儲、農業和其他產業幾乎都還沒開始使用機械手臂。而這樣的情形將會被AI機器人及深度學習等新技術所改變。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自動化及工業機器手臂在製造業既然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該自動化或可以被自動化的部分應該都已經自動化了,還有什麼創新的空間呢?
出乎意料地,就連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汽車製造業,離所謂的全自動化關燈工廠(lights out factory)也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舉例來說,汽車組裝的部分大多依然是由人工來完成。這也是車廠最勞力密集的部分,平均一間汽車工廠裡有3分之2的員工都在裝配車間。就連一向追求革新與顛覆,主張追求最高自動化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都不得不公開承認,特斯拉生產線自動化的進度不如預期。
究竟為什麼自動化這麼困難?
自動化至今無法跨越的技術限制
現今的自動化生產線普遍為大量生產設計,因此能有效降低成本,但也因此缺乏彈性。面對消費者越來越短的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多的少量多樣客製化生產需求,人類往往比機器人更能夠因應新的產品線,也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重新編寫程式或更改製造工序。
1. 靈巧度與複雜度
儘管科技在快速進步,人類還是比機器人靈巧許多。在訪談電子代工廠商的過程中發現,儘管組裝產品(assembly)已經高度自動化,但備料(kitting)的程序還是必須由人來完成。
備料在製造及倉儲業都很普遍,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步驟。指的是把組裝產品需要的各個零散部件集合起來,打包並放置在工具包(kit)的過程。之後機器人再從工具包中拿取各個零件並進行組裝作業,這時候因為各個零件都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和角度,自動化編程相對容易。相反地,備料時必須從雜亂無序的零件盒中辨識並拿取零件,零件的位置角度不一,甚至可能重疊或纏繞在一起,這對現有的機器視覺及機器人技術都是一項挑戰。
2. 視覺與非視覺性的回饋
另外一方面,很多複雜的裝配作業需要靠作業員的經驗或「感覺」。不論是安裝汽車座椅或是將零件放入工具包裡,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事實上都需要作業員或機器人接收,並根據各種視覺甚至觸覺訊號,來調整動作的角度及力道。
這些精細的微調使得傳統的自動化編程幾乎派不上用場,因為每次撿取或放置物品都不完全相同,需要像人一樣有從多次的嘗試當中,自主學習歸納的能力,而這正是機器學習,特別是深度及強化學習,能夠帶給機器人的最大改變。
Robotics 2.0:AI可以讓工廠機器人做到哪些事?
AI帶給機器手臂最大的改變就是:以往機械手臂只能重複執行工程師編寫程序,雖然精準度及速度都很高,但卻無法應對任何環境或製程改變。但是現在因為AI,機器可以自主學習更複雜的任務。具體來說,AI機器人較傳統機械手臂在3大方面有重大突破:
1. 視覺(Vision System)
就算是最高階的3D工業相機,仍然無法像人眼一樣,既可以精準判斷深度距離,又可以辨識透明的包裝、反射表面、或是可變形物體。這也是為什麼很難找到一款相機,既可以提供準確的深度,又能夠辨識大多數的包裝及物品,然而,這樣的情形很快就會被AI改變。
機器視覺在過去幾年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幾間來自於矽谷及波士頓的新創,包括OSARO和Covariant,利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語意分割(semantic segmentation),及場景理解(scene understanding)提高了低階相機的深度及影像辨識,讓製造商不需要使用昂貴的相機,也能得到足夠準確的影像訊息,成功辨識透明或反射物體包裝。
2. 可擴充性(Scalability)
深度學習不需像傳統機器視覺一樣,需要事先建構每一個物品的3D模型。只需要輸入圖片,經過訓練,人工神經網路就能自動辨識影像中物體。甚至能使用非監督或自監督學習,降低人工標籤數據或特徵的需要,讓機器更近接近人一樣的學習,免去人為干預,讓機器人面對新的零件再也不需要工程師重新編寫程序。隨著機台運作,收集到的數據越來越多,機器學習模型的準確度也會進一步提升。
目前一般生產線通常有震動台、送料器、輸送帶等週邊設備,確保機器人能夠正確拿取需要的部件。如果機器學習再進一步發展,讓機器手臂更加智能,或許有一天這些比機械手臂更昂貴四五倍以上的週邊設備將不再被需要。
另一方面,由於深度學習模型一般儲存在雲端,這也讓機器人能夠互相學習,共享知識。舉例來說,若有一台機器手臂經過一個晚上的嘗試,學會如何組合兩個零件,便能夠很輕易地將這個新的模型更新到雲端,並分享給其他同樣也連結到雲端的機器手臂。這不但省去了其他機器的學習時間,也確保了品質的一致性。
3. 智能放置(Intelligent Placement)
一些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困難的指令:請小心輕放,或把物品排列整齊,對機器手臂而言卻是巨大的技術挑戰。
如何定義「小心輕放」?是在物體碰觸到桌面的瞬間停止施力?還是在移動到距離桌面6公分處放手讓物體自然落下?或是越靠近桌面就越降低速度?這些不同的定義又會怎麼樣影響物品放置的速度和精確度?
至於將物品「排列整齊」就更困難了,先不論每個人對整齊的定義都有所不同,為了能將物品精準地放置在想要的位置及角度,我們首先必須要先從正確的位置拿取物品:機械手臂依然不如人手靈巧,且目前一般機器手臂大多使用吸盤或是夾子,要做到人類關節及手指的靈活度,還有一大段距離。
其次我們要能即時判斷夾取物體的角度位置及形狀大小,以下圖的杯子為例,需要知道杯口朝上或朝下,要側放或直放,也要知道放置的地方有沒有其他物品或障礙物,才能判斷將杯子放在哪裡才能最節省空間。 我們因為從出生開始就在學習各種取放物品的任務,這些複雜的作業幾乎不加思索就可以完成,但機器並沒有這樣的經驗,必須重新學習。
經由AI,機器手臂可以更精準地判斷深度,還可以透過訓練,學習判斷及做到杯子朝上,朝下等不同狀態。也可以利用對象建模(Object Modeling),或是體素化(Voxelization),來預測及重建3D物體,讓機器可以更準確掌握實際物品的大小和形狀,進一步將物品放到該放的位置。
AI機器人將如何顛覆製造業?
現在我們知道AI可以讓機器做到許多以往做不到的事,但這對製造業現行的產業結構又會有什麼影響?誰能夠把握住新科技典範轉移技術帶來的機會?哪些公司又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AI機器人帶來的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破壞式創新由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在其著作《創新的兩難》(Innovator’s Dilemma)當中提出。理論的中心思想是:
產業中的既有業者一般會為了服務現有客戶(通常也是利潤最高的客群),而選擇專注於「持續式創新」,改善現有的產品及服務。此時,一些資源較少的小公司把握機會,瞄準被忽略的市場需求,而取得進入市場的立足點。
破壞式創新又分為以下兩種:
(1)低階市場創新
一般大家較為熟悉的是「低階市場創新」,數位照相技術就是一例。早期的數位相機不僅解析度不佳,而且還有快門延遲很長的問題,但隨著數位照相品質及解析度逐漸進步,數位相機逐漸從低階市場晉升為主流。諷刺的是,柯達雖然研發出數位相機,但卻因為無法放棄當時該公司占據全球3分之2的底片市場,而最終被新技術淘汰。這正是所謂的「創新的兩難」,既有業者雖然看到新科技的威脅,但卻因為現有公司結構,策略等種種原因無法及時因應。
(2)新市場創新
「新市場創新」則是指新進公司瞄準既有公司尚未服務到的「新市場」進行創新。例如,電話剛推出的時候只能被用來做短距離的本地溝通,因此電報產業當時的領先者Western Union拒絕購買發明家貝爾的專利,因為該公司最賺錢的是長途電報市場,當時甚至不認為短途溝通會是一個市場,更不用說預見後來人人都用電話溝通的情景了。
而AI機器人帶來的,正是「新市場的破壞式創新」!
目前汽車及電子製造業占工業機器手臂出貨量的60%,這也導致市場領先者發那科(FANUC)、ABB、KUKA、安川(YASKAWA)專注於「持續式創新」:做他們最擅長,客戶也最需要的,進一步提高速度及精度。這也使得其他諸如倉儲業、食品製造業,或製造業中的「備料程序」成為被忽略新市場。這些客戶並不需要這麼高速度,高精度的作業,但需要機器手臂更靈活,更能彈性自主學習辨識及處理不同的零件或是工作。
新創AI機器人公司看到這樣未被滿足的需求,開始將人工智慧應用在機器人上,使得機器手臂可以被用在備料,包裝,倉儲等新市場。他們使用較低階的相機搭配機器學習模型,讓以往只能由人工作業的備料,貨物分撿等程序自動化,讓機器手臂可以被運用在更多不同的地方,甚至整個產業。
有趣的是,這些新創公司一般不自行生產機器手臂,而是專注於開發機器學習模型、機器視學及控制軟體,在硬體方面則選擇跟既有機器手臂廠商合作。因此,你可能會想,就算這些機器手臂公司不追求AI創新,他們也不會被時代淘汰,因為自動化還是需要硬體的供應。
但是,這樣想忽略了幾件事:
首先,有些機器手臂公司已經先嗅到了商機,並開始一邊與這些新創公司合作,一邊建立自己的AI團隊。這些公司因為率先採取行動,可以更快地在這些以往服務不到的新市場中建立客群,進一步領先競爭對手。
其次,隨著AI應用的普及,產業鏈中的最大價值,會逐漸由硬體轉向軟體及數據。 這點,我們已經可以從無人車的發展趨勢中看出。一但無人車可以做到高度自主,大部分的價值都會在掌握無人車機器學習模型及自駕數據的特斯拉,或Google等公司的手裡。這也是為什麼車廠人人自危,不是積極併購就是跟矽谷的軟體AI新創公司合作。相比起來,機器手臂及製造商對AI技術的接受速度似乎還不及汽車製造商。
AI機器人帶來的挑戰與機會
AI及機器人的結合帶來許多的可能性,但是這些改變絕非一蹴可幾。機器手臂公司縱使開始投資AI,也依然會面臨當初柯達所面臨的「創新者的兩難」。
要如何重新打造組織及發展策略,才能夠讓轉型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也考驗各個公司管理階層的判斷與決心。
另一方面,開發全新市場也絕非簡單的事,新創公司仍需要和製造廠商密切合作,開發更貼合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 製造業的流程甚至比倉儲更複雜多樣,新創公司雖然了解AI及機器人技術,但卻不一定了解製造流程。這也給台灣製造廠商一個搶得先機成長轉型的最佳機會。
如果台灣廠商能夠率先和這些新創公司合作,不僅能透過流程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及品質,還能做到以往較難做到的少量多樣客製需求,擺脫大量製造,削價競爭的紅海策略。更可以成為新一代AI機器人的試驗場,和國際新創合作開發針對電子或半導體製造業的專屬解決方案,進而銷售到其他國家。
日前,曾任職於Google與百度的吳恩達(Andrew Ng)受邀來台演講中也指出,台灣應該善用自己在半導體與製造業的既有優勢,發展人工智慧,成為除了矽谷、北京之外的下一個AI Hub。 相較於其他像是零售或是消費性網路領域這些現在發展相對成熟的AI應用,台灣在製造產業中發展人工智慧,不但更具有了解應用案例、掌握數據等優勢,也有機會能夠藉由AI機器人等新技術,達到產業轉型的目的。
附圖:KIT工具包 — source: kitting-assembly.ca
深度學習物件辨識範例,由左至右分別為Mask-RCNN, Object Modeling, Grasp Point Prediction。OSARO
傳統及AI機器人創新策略比較 — source: Bastiane Huang
製造業自動化產業鏈- source: Bastiane Huang
資料來源:https://medium.com/marketingdatascience/ai%E6%A9%9F%E5%99%A8%E4%BA%BA%E5%B0%87%E5%A6%82%E4%BD%95%E9%A1%9B%E8%A6%86%E8%A3%BD%E9%80%A0%E6%A5%AD-ee2dbc3db7e4
食品代工利潤 在 農純鄉 真實的第一選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農純鄉 品牌的開始,是一個家庭情感的凝聚
而想做的,是傳遞給更多家庭幸福與溫暖❤️
👉 https://nongchunxiang.pros.is/K88GF
大部分的人會接觸滴雞精,都是從家中有新生命到來開始,寶寶擁有一家人的愛與期待,將世代、血脈、情感連結在一起~🏘
一碗滴雞精,不只孕媽咪可以喝,更是全家人能夠一起共享的美味與營養,謝謝 台灣真善美 的採訪!
我們一直秉持著『#真實』的精神,不論養雞場、工廠、成分與檢驗,都透明公開,只為了讓大家能夠了解,選擇農純鄉,是健康又安全無虞的,是品質與安心的保證!
如果說愛有形狀,這一碗滴雞精,就是愛的具象化
你會為誰買滴雞精?
你只會為愛的人添購滴雞精!💝
▶️▶️▶️ https://nongchunxiang.pros.is/K88GF
#想更了解農純鄉滴雞精的你
#請看看
食品代工利潤 在 [閒聊] 食品代工該如何與貼牌廠商談分潤? - PTT | Re 的推薦與評價
非食品業,僅以輕工業製品生產販售的背景來提意見。 ... 以工廠利潤抓兩成,等於說你單純代工最低,不考量自己品牌未來,賣給品牌商的價格是. ... <看更多>
食品代工利潤 在 [閒聊] 食品代工該如何與貼牌廠商談分潤? - 看板toberich 的推薦與評價
我該中等讓利,以每年固定簽約量制價,還是少量讓利請廠商自行重訂價貼牌後的產品? 一般代工食品產品,讓利後的利潤底線應該至少有幾成呢? 還有哪些該注意的合作風險呢 ... ... <看更多>
食品代工利潤 在 Re: [問題] 想問冷凍食品的代工及設備方面- 看板toberich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fifi0724 (菲菲)》之銘言:
: 大家好,我們開在內湖的小店家
: 最近這ㄧ年生意穩定,想要將店裡的某些產品,慢慢轉型為冷凍食品的模式,可以供店內
: 使用並同時販售給消費者~
: 有問過幾家代工廠,單一肉品品項下訂就要300公斤起跳,我們希望初期量可以少一些,
: 之後生意好再慢慢增加~
: 所以想請問:
: 1、有人可以介紹冷凍或常溫調理包的代工廠嗎?或者有版友在從事相關業務可以提供一
: 些資訊或幫忙代工呢?
: (或想要合作也可以,我們的店已經小有名氣,有穩定客源一直在等我們出冷凍包,對於
: 走冷凍這塊蠻有信心)
: 2、如果想自己生產的話,我知道在網上販售要有8大項標示這沒問題,但我們沒做過冷凍
: 食品,想問問有沒有知道相關knowhow的朋友,可以指點一下簡易版本的冷凍食品生產流
: 程及需要的器材設備,像東西烹調好如何降溫、冷凍,保存等(目前暫無資金能做到外面
: 中央工廠的規模),有可以教我們一下的我們願意支付諮詢費用哦!
: 謝謝大家~~
您好
鄙人剛好也是冷凍業界的,分享一下我的專業
您會問到想想自己製作冷凍食品,想必您是發現冷凍食品業的秘密了,就是毛利率高且投
資額不大,甚至小家庭都能自己量化生產。真正的門檻在KNOWHOW而非錢。而KNOWHOW不再
於大方向而在如何做到的小細節。
委託人家代工,最簡單,但是您一定會被代工廠玩死,你給人代工,原料如何控制?量少
很常用到次級原料?萬一他添加不當的加工助劑呢?代工費偷藏損耗(硬加在您身上
)?.....???????舉例不完。除非您有駐廠人員做監督,否則冷凍食品一般不會小量委託代
工,因為完全被人掐脖子。
舉例:平平是牛的胸腩連體,代工廠給大公司的是92%以上的[解凍轉換],您拿到的是85%
解凍轉換,您的損耗大而且口感一定差。代工廠一般都是利用小客戶清庫存或清邊角料。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一,產品成本結構
一般來說,建議控制食材成本佔總成本的20~30%以下,包材成本5~10%以下,其餘再扣除
加工成本與冷凍儲存運輸成本,剩餘的就是利潤。如果您的配方,食材,加工程序經過巧
思設計,您的毛利率應該要控制在40~60%之間。
在小規模的生產中只要選擇幾個製程瓶頸(例如:費工/費時/耗能...)購置設備即可,其
他可透過上游供應商解決,或暫時自己手工處理,這樣可以降低設備攤提成本,實現獲利
最佳模式。我有EXCEL未來能與您分享
二,配方設計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不同的配方,要對應不同特性的食材與不同的加工程序/不同的設備
,不過共通的一點都是如何通過[相的轉換](水>>冰>>水)。
冷凍食品最容易受到加工破壞的階段是冷凍階段,在降溫過程中,零下1度到零下5度稱之
為最大冰晶形成帶,對產品質地破會很大,如果通過的時間過長(視性質,一般是30~60分
鐘),會造成質地受到冰晶擠壓破壞,解凍時會有過量的解凍液滴產生,所以在配方設計
上就要思考。
另外舉例:如果產品沒有[包油][包水]又含多量的澱粉(尤其是直鏈澱粉),會很容易導致
澱粉阿法化(a化),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如果產品偏向油脂與蛋白質,又沒有[包油][
包水][包冰],會很容易造成冷凍焦化(凍燒)。
我有標準結構,未來有機會再分享
三,加工流程
要看您配方設計與產品特性來決定,不過小量生產冷凍食品有一定有幾個加工原則
1.進料>>2.預處理>>3.清洗>>4.分切>>5.殺菁/川燙>>6.調理>>7.降溫>>8.包裝>>9.預冷
>>10.快速凍結>>11.裝箱>>12.冷凍儲存>>13.運輸
1.進料:一定是憑人工,這一點最重要,不好的料一定不會有好產品
2.預處理:不需設備,例如:拆包/解凍/分秤/浸泡....
3.清洗:看您的食材特性,如果量不大就別買設備,量大:水循環清洗機/氣泡清洗機
....等
4.分切:這很費工,建議買小型設備,不貴(幾萬塊)但速度極快且規格一致,盡量選擇能
換刀頭的就能一機多用,例如:全能切菜機(切段/切丁/雜切,自由變換),打絲機(切絲/
切泥),切片機...
5.殺菁/川燙:大煮鍋即可,但旁邊要附帶水槽,因為完成後要立即降溫,否則軟爛(品質
差)或出水(製程差)
6.調理:看您的產品,煎/煮/炒/炸/烘/烤...都有小型設備(便宜)
7.降溫:流水降溫/電扇降溫...便宜快速又有效
8.包裝:初期建議人工裝,量穩了可思考:自動包裝機(固體/黏稠),自動定量機(液體)
。如為袋裝產品封口可採用:按壓式封口機/連續封口機/豎式三方封口機....
9.預冷:讓產品第一段先降溫到4~7度以下,能更快速完成後續極為耗能的快速凍結階段
,也降低快速凍結壓縮機的能耗(差.很.多),否則光電費就嚇死你。
10.快速凍結:視性質,30~60分鐘通過最大冰晶形成帶,達到零下10度即可(這階段不要
到零下18度,太耗能了),建議購買:盤管式冷凍設備(IQF個別急速冷凍設備太貴,而且
您批量不夠達到IQF的經濟規模)
11.裝箱:如果箱體規格一致,買自動封箱機,否則手工封箱即可
12.冷凍儲存:冷凍庫達零下18度以下
13.運輸:非正規方式,短距離(1小時內),常溫車保冰快進快出。正規方式,冷凍車運輸
。
四,法規
注意幾項基本法規:食品添加物限量標準/生熟食混合即食衛生標準/冷凍食品衛生標準/
食品標示法。
其他法規不是不重要,而是您規模還不到,能多了解也不錯,沒空就先主要看上面那幾項
吧!
五,其他
老實說您在PTT詢問,不會得到太有幫助的結果,因為,免費的諮詢都是一些大方向或學
理上的答案,您會了解狀況但還是做不出來。真正的經驗知識與實務操作不會在這裡的。
雖然我解釋這麼多,不果有沒有發現,裡面沒有作業細節,因為如果要談細節,字彙多到
打不完,所以~~有問題再問我囉。
PTT ID = Line 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0.170.2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496451580.A.D53.html
※ 編輯: mhwork2004 (211.20.170.224), 06/03/2017 09:20:47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