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問,中秋節烤肉應該是台灣特有的習俗吧?
我:對啊!
說起中秋烤肉,印象比較深刻的大概就是小時候,每每接近中秋節的時候,電視上都會洗腦式的播出烤肉醬的廣告。
「一家烤肉萬家香~~」(明明是醬油廣告啊奇怪欸,來跟烤肉醬湊什麼熱鬧?)(但又很深植人心)
「BAR BAR BAR BAR B Q」(到底幾個BAR我也記不清楚了,反正是很RAP的烤肉醬廣告)
最讓人難忘的就是那個萬人烤肉的廣告,一整排長桌放著滿滿的烤肉,然後大家用著誇張長排烤肉刷來刷烤肉醬,再拿起烤好的烤肉一陣撕咬.....小時候每次看這廣告每次都流口水,然後對即將到來的中秋烤肉期待萬分。
雖然這可能是商人成功洗腦全台灣人民的一個特殊習俗,但這麼多年來,也沒有人想要去改革它,因為沒必要。中秋闔家團圓,大家為了烤肉這項活動一起開心地張羅著:大人們忙著準備食材,拿竹籤串肉串,還要一塊肉一塊青椒的串;文蛤要一個一個包錫箔紙,香腸也必須來一串。喔最重要的是,吐司跟肉片必不能少,不管肉片來不來得及醃,烤肉醬狠狠刷下去就都有味道了。吐司夾烤肉我想這也是台灣人獨有的吃法,只有台灣人會知道。如果要抓偷渡,其實問他這個問題,應該就能分辨他到底是不是台灣人了吧!
在等著開烤之前,小孩拿著大人給的零用錢興奮地衝去商店買想喝的飲料,蘋果西打/可口可樂一定是首選。等到烤肉架架起,打開那個從超市買來的髒髒外包裝的木炭包,才發現靠北喔火種忘了買,又衝去買了兩三包才開始生火。
生火的工作通常都是家裡的男丁處理,而這個男丁會是家族裡比較讓人信賴的那位(比如爸爸或叔叔),感覺沒有什麼事是他做不到,所以生火這種重責大任交給他們沒問題的。他們通常會撕一些報紙什麼的來助燃,還會很聰明的拿吹風機來讓爐子發起來。最後在火苗發起的同時,大家都會一起歡呼,「開烤!」
這時候抬頭看看左鄰右舍,大家也都沉浸在烤肉的歡樂氣氛中。我們家那一排都是透天,大家都團聚在自家門口烤肉。有時候有什麼東西不夠了,還會互相借來借去,或者是分享比較特別的食材(實則是炫耀一下吧)。
於是中秋節烤肉的歡樂印象,就這麼深印在你我心中。
可是後來,我們家因為爺爺的去世而四分五裂,再也沒什麼人回來中秋團聚了;左右鄰居有的因為都市更新蓋豪宅而搬走,有的因為把店面出租而搬走,後來的中秋烤肉場面,只剩下我們一家沒幾個人,冷冷清清。
現在結了婚不在台灣,「中秋烤肉」這四個字也就離我更遠了,這些美好回憶只能封存在兒時;而如今又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只能在家烤肉.....我想,這就是時代變遷的一種犧牲吧?那些以前簡單的美好,現在都已經遙不可及了。
不過,不管是在家烤肉,還是在外烤肉,澎派的食材都不能少。這裡要跟大家推薦我之前一直推薦的 安平丸滿 幸福海物 (就是老闆有強迫症,要把所有出貨
的海物都真空包裝,弄得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那家)。不管是海大蝦還是大干貝,CP值都高到要破錶!我已經推薦過身邊好多親朋好友跟他們買,每個都是歐樂到會打舌。我在台灣的時候都長期跟他們買,品質經過我的鑑定,所以才敢推薦給大家,因此這篇也完全不是業配,就是寫到想到,然後真心推薦一下而已。
一家團圓什麼時候播出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蔣介石過世的時候竟然還禁止買賣與殺雞@@
《我們最幸福》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老蔣死掉那天夜裡,刮起風下起雨,好事者以為天有異象,是民主救星的殞落,自由燈塔的傾倒。其時,舉國哀弔,與北韓兩金過世,也沒什麼不同。民間禁屠三日,後來台灣清明節不殺豬說是與此相關。課本好像還有一篇課文是什麼鄉間老農抱著一尾魚去哭喪,說是老蔣生前微服出巡,賞光吃了幾口,他這是祖上積德了。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當天晚上我不知死活看《在水一方》,完全不顧隔日要考英文小考。孤女杜小雙宛如林黛玉進榮國府,遵循亡母遺願寄居世伯朱自謙宅第,與朱家一對兒女有了情感糾葛,誰應該哭泣了,誰應該甩巴掌了, 劇情正到高潮 ,畫面一轉,李艷秋一臉凝重說各位觀眾為您插播一則遺憾的新聞:「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於1月13日下午3時50分,因心衰竭在臺北市七海寓所逝世,享年78歲。」
其時,不經人事,未長智慧,不知道元首掛掉這件事到底意味著什麼,只知道隔天電視節目都變成黑白了,而且卡通連續劇都暫停播出。黑白電視播了多久其實我也記不清楚了,隱約是一段長長的時光,但後來在一份文獻看到,民眾看電視黑白看得乏味了,只好去租錄影帶,故而帶動豬哥亮餐廳秀錄影帶跟霹靂布袋戲大發利市。
元首掛了沒幾天,班導師拿了一袋黑紗發下去,要每個人別上,為領袖守喪。
其時,父母正值青年,去外公外婆家過年,每個人開開心心的,沒有誰忌口,誰咬不動豬腳,親愛的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以為人世就是這樣一場不散的團圓飯。
現在想想也很詭異,人生第一次別黑紗守喪這件事居然是為了國家領袖,朝會降半旗默哀,也真真切切掉了幾滴眼淚,心想如果我阿公死了,應該會跟現在這樣難過。
二零二零年七月三十日,李登輝故世,晚上氣溫驟降,風呼呼吹著,但就是夏夜晚風,沒有什麼穿鑿附會。當天上午,誰的臉書都是照樣造句,萬事萬物像極了愛情,晚上都是阿輝伯死訊,有哀悼,也有仇家叫好恭喜。民主先生卸任二十年後,台灣就是這樣,你想喊什麼就喊什麼什麼,再討厭、看不爽,也就只是這樣。
這一天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元首的故世隔天,電視沒有變黑白,教官不會拿一袋黑紗要學生帶上(是因為放暑假?),這一天,跟這一年其餘的三百六十五天也沒什麼不一樣,士農工商百工百業,作息如常,過著民主的每一天。
一家團圓什麼時候播出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王病中們要記住!在國民黨執政下你們開心的言論可能都會當街槍斃!民進黨真是太仁慈了!#228的時候就直接槍斃了不囉唆!真是懷念兩蔣時期,還是戒嚴時代好!!!!!!
唐墨: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台灣國家元首過世的景象,曾經是這樣子的。
誰敢說什麼恭喜恭喜、終於死了;
甚至額手稱慶,上街買鞭炮的……統統槍斃好嗎?
「民主先生」就是捍衛你們擁有在他死後放煙火慶祝的權力,包括你們願意把自己的道德良知葬送在卑猥的意識形態底下,那也是你們的自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39750449498360&id=584986081641475
凌宗魁:1988年蔣經國過世
1月22日自榮總移靈忠烈祠途經士東國小
學生在校門口置香案供奉鮮花素果跪拜敬悼
不到三十年的時間
臺灣社會能從極權的家父長制時代走到今日
歷經許多前輩的努力已可說相當有成就
當下仍有許多威權時代遺緒埋藏在一整代人心底
期望沒有經歷過那個歲月的年輕人
能對曾經走過黨國體制歲月的世代多些理解與包容
提醒他們可以讓自己心底若有仍跪在地上的小人
可以站直身軀當個正常的現代人
並且表明未來的臺灣人再也不願回到那樣的時代
https://www.phototaiwan.com/Query/PhotoDetails.aspx…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39921206147951&id=584986081641475
李茂生:網路上有人在罵老番顛或老賊,但是這些人到底知不知道,正是這位老賊讓你們可以罵他老賊。
我那個時代,誰敢說不想看黑白電視,誰敢不流淚?或甚至誰敢放個屁。回想我年輕時代所感覺到的冤,真的很珍惜不緬懷偉人的現在,真的很珍惜可以放膽針砭一個人功過的現在。
人要知道感恩,不知感恩的,連毛小孩都不如。
────────
追伸:
這個發言應該會引發數名退朋友的情事,想要加網路朋友的人請密切注意動態。我本來想主動篩選在網路上放砲慶祝的人,退朋友,但最終嫌煩,所以放棄了。請這些人主動退網路友人關係,我無法忍受你們的行徑。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39924609480944&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台灣民主化重要推手 李登輝波瀾壯闊的一生 - 華視新聞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39366486203423&id=584986081641475
《我們最幸福》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老蔣死掉那天夜裡,刮起風下起雨,好事者以為天有異象,是民主救星的殞落,自由燈塔的傾倒。其時,舉國哀弔,與北韓兩金過世,也沒什麼不同。民間禁屠三日,後來台灣清明節不殺豬說是與此相關。課本好像還有一篇課文是什麼鄉間老農抱著一尾魚去哭喪,說是老蔣生前微服出巡,賞光吃了幾口,他這是祖上積德了。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當天晚上我不知死活看《在水一方》,完全不顧隔日要考英文小考。孤女杜小雙宛如林黛玉進榮國府,遵循亡母遺願寄居世伯朱自謙宅第,與朱家一對兒女有了情感糾葛,誰應該哭泣了,誰應該甩巴掌了, 劇情正到高潮 ,畫面一轉,李艷秋一臉凝重說各位觀眾為您插播一則遺憾的新聞:「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於1月13日下午3時50分,因心衰竭在臺北市七海寓所逝世,享年78歲。」
其時,不經人事,未長智慧,不知道元首掛掉這件事到底意味著什麼,只知道隔天電視節目都變成黑白了,而且卡通連續劇都暫停播出。黑白電視播了多久其實我也記不清楚了,隱約是一段長長的時光,但後來在一份文獻看到,民眾看電視黑白看得乏味了,只好去租錄影帶,故而帶動豬哥亮餐廳秀錄影帶跟霹靂布袋戲大發利市。
元首掛了沒幾天,班導師拿了一袋黑紗發下去,要每個人別上,為領袖守喪。
其時,父母正值青年,去外公外婆家過年,每個人開開心心的,沒有誰忌口,誰咬不動豬腳,親愛的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以為人世就是這樣一場不散的團圓飯。
現在想想也很詭異,人生第一次別黑紗守喪這件事居然是為了國家領袖,朝會降半旗默哀,也真真切切掉了幾滴眼淚,心想如果我阿公死了,應該會跟現在這樣難過。
二零二零年七月三十日,李登輝故世,晚上氣溫驟降,風呼呼吹著,但就是夏夜晚風,沒有什麼穿鑿附會。當天上午,誰的臉書都是照樣造句,萬事萬物像極了愛情,晚上都是阿輝伯死訊,有哀悼,也有仇家叫好恭喜。民主先生卸任二十年後,台灣就是這樣,你想喊什麼就喊什麼什麼,再討厭、看不爽,也就只是這樣。
這一天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元首的故世隔天,電視沒有變黑白,教官不會拿一袋黑紗要學生帶上(是因為放暑假?),這一天,跟這一年其餘的三百六十五天也沒什麼不一樣,士農工商百工百業,作息如常,過著民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