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蘇珊這個朋友後,想不到她給我蔬菜的認識會多過於甜點麵包。
⠀⠀
還記得第一次到週末的五方食藏小農市集,遠遠的就看到珠寶盒法式點心坊老闆娘的她,居然變身賣菜郎站在攤子前秤斤算兩賣菜話家常,腦袋實在是一下轉不過來那個賣法式甜點的形象。
⠀⠀
拿了一張五百元結帳,「 你會找零吧~」對著蘇珊抖抖地說。
⠀⠀⠀⠀
在寸土寸金永康商圈中心沒貼價格的小農市集買菜,就像在海產餐廳全掃時價菜。( 當然最後還是有找回幾張鈔票啦~ ( 良心事業啊哈哈哈
⠀⠀
回家把菜洗一洗切一切下鍋炒起來,可惡,有點太好吃了,菜比肉貴好像可以接受了。
-
⠀⠀
⠀⠀
有次Sogo好時好物小農展,蘇珊也在入口處擺攤。
⠀⠀
一眼看到羽衣甘藍,想起聽朋友說珠寶盒麗水店有時候會出現難得的羽衣甘藍麵包,不過我一直沒吃過那麵包,直到那天終於看到蔬菜本人。
⠀⠀
用薑先生薑片煸了一下,菜葉很厚,炒了有點久。滋味好濃,有點苦味回甘,太好吃了吧~
⠀⠀
沒多久後來又在大賣場看到羽衣甘藍就買了。可惜一炒就覺得不太對勁,水水的,連味道都跟上次的天差地別,風味稀釋了好幾倍。
⠀⠀
蘇珊吃羽衣,大寶吃雨衣,嗚嗚,我還是繼續喝酒好了。
⠀⠀
平平都是羽衣甘藍,在大賣場只能看包裝跟價格,在小農展看的是老闆的選物眼光。
⠀⠀
羽衣甘藍不便宜耶~ 大賣場那個一把也是六七十我記得。
⠀⠀
既然要吃就來吃看看所謂的高標風味到底是如何,才知道標準在哪,如何評定是否美味。
⠀⠀
照片是上次參加的 #五方食藏時令餐桌計畫。
涼拌花雕凍鴨賞結合大頭菜與蘋果以法式手法呈現、青花烏魚子起司嘴裡滿滿的鮮味到現在還在懷念。香煎冬季海鱺魚經放血抽神經活締處理以及兩個星期的熟成準備,滋味滿盈。當然,還少不了最佳佐餐配角:Wild Baker 美味的酸麵包。
⠀⠀
每道菜、每個食材、每粒胡椒,都像是在叫人吃下才圓滿了一生。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蘇珊教你吃菜不吃土
⠀⠀
如果你持續在台灣這片土地旅行十年,你會認識這片土地最美好的故事與滋味,今年五方食藏的闆娘Susan與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兆廷突發奇想的想要透過一場餐會,讓台北朋友認識台灣這塊土地。
⠀⠀
⠀⠀
#五方時令餐桌,一期一會,食材不等人。
⠀⠀
3月特聘主廚:#Bee(黃湘絨)
彼刻義式餐酒館 -Sous Chef
湖畔生活 -Executive Chef
台灣生態飲食設計中心 -生態廚師
⠀⠀
小時候就在家裡經營的客家小館明月大飯店當小助廚,是客家血統,沒有混到。 長大之後,對西方餐飲漸有興趣,也可能是發現中餐可能煮不到比媽媽好吃。 大學就讀高雄餐旅大學,開始了解到西式餐飲的樣貌。進入到餐飲業工作後,接觸到義大利菜系,發現自己較喜歡義式菜餚的直接,簡單卻不 簡單的將食材的本色去追求美味,以及各地區的特色菜餚都令人著迷。 回到台灣後,也開始了解台灣的食材,獨有文化,為生態廚師一員,著力推廣台灣友善 種植的作物及農夫。
⠀⠀
五方時令餐桌計畫,餐點發想為三個點的碰撞,每月都有一個主廚,主廚的特色 與當令食材的風味火花,形成每個月的菜餚都有其特色性。
⠀⠀
⠀⠀⠀⠀
3月菜單:
#燙季節
春蔬菜 / 寶山橄欖茶高湯 / Bagna càuda / 白菜花
#烤海邊
炭烤旬味海魚 / 海邊的蒜 / 優美番茄 / 關西蒸青綠茶
#燉山丘
台灣黑豬 / 乾庄稼人梅乾菜 / 黃金馬鈴薯 / 關西茶枝茶 jus /
#揉稻田
牛汶水 / 竹東仙草茶汁 / 後龍九號花生脆糖 / 春花
餐桌地點:TAKE FIVE 五方食藏
餐會場次:3/28午餐、3/28晚餐(訂位已滿)、3/30午餐、3/30晚餐(訂位已滿)
每人費用:1880元(不含酒水飲料)
兩人同行:3600元(不含酒水飲料)
⠀⠀
#五方時令餐桌計畫
#TAKEFIVE五方食藏
#客家主廚Bee
⠀⠀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22X9VY4suYCkNP967
七先生小館菜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況轉播 #珠兒姐與Dana主廚的優雅餐宴
字如其人,菜如其人,以《紅燜廚娘》、《種地書》等著作聞名的飲食作家蔡珠兒,將做菜形容為「labor of love」。她的家宴出名,手筆精良,端上桌的菜色絕對是絞盡腦汁榨乾體力的勞動成果,只為了她想真心款待的朋友。所以她接受《聯合報》訪問時說,「沒辦法請不熟的人吃,因此不能做餐館。」
總自謙為業餘廚師的珠兒姐,今年稍稍往專業廚房跨出一步。
應其好友游育甄(Dana)主廚之邀,上週五(11/27)起一連三晚,珠兒姐在「涼州游嚴行」客座,與Dana主廚四手聯烹。還是很私房啊!四十八席座位,在消息公開前已被搶訂一空,就連珠兒姐的先生、汪浩大哥都吃不到!我訂到二客,雙手合十,太幸福啦!
Dana主廚結束「風流小館」營業後,去年在大稻埕創辦私廚「涼州游嚴行」。她說,她與珠兒姐個性很像,二人都追求完美,時常自我糾結,她有時對著一道菜喃喃自語該怎麼調整,這回與珠兒姐一起下廚,不再一個人碎碎念,而能互相給意見!珠兒姐則謙稱,自己在家做菜不若專業廚師有組織,Dana主廚教導她備料與出菜的工作方法,為她加油打氣。
整份菜單和諧得像是同一個人開出來似的。
糟滷的溫雅酒香,火腿、臘腸的鮮鹹提點,為菜色穿針引線。縱貫菜單主軸的,是珠兒姐豐富的人生閱歷,英國、香港、台灣的生活經驗,來自上海人先生的文化影響,以及二人雲遊四海的腳步,都讓珠兒姐做菜信手捻來,品味卓越。Dana主廚雖然謙稱從旁搭配,卻也開出別樹一格的菜單,她有堅強的法式根底,也熱愛中式家常菜,結合二者的成果十分美妙。
優雅,則是整場餐宴的關鍵字。
#請客就是要拿出最好的東西
「我請客就是要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珠兒姐說到做到,她用從上海帶回來的三十年老花雕,做上海菜經典的糟滷,豬肚、蝦、萵筍都浸潤得馨香秀逸,鮮鹹微微,啟動味蕾。從冰箱裡翻出來的伊比利火腿,已陳放六年,切碎與當令的翼豆炒香,滋味新奇,珠兒姐另援引「火腿豆瓣酥」的概念,在Dana主廚製作的現炸米餅上頭塗抹三年金華火腿爆香過的皇帝豆泥,再堆上翼豆,造就清脆、酥脆、鹹香的多層風味。
Dana則展現麵點功夫,一道番茄金沙蛋撻,塔皮酥鬆,蛋液調和鹹蛋黃,嚐來更香口,番茄醬汁則模擬番茄炒蛋的自然酸甜;小籠包透薄多汁,內餡是鴨肝與雞湯凍,刨上二片黑松露,散發當令蕈香。與Dana主廚一起經營涼州游鹽行的設計師嚴慶昭,則擔綱麵包主廚,她做的米麵包,揉合了香腸與肝腸,彈軟質地顯現甘鹹,還真有點像臘味飯。
珠兒姐曾在香港長居十九年,煲湯、發乾貨是她的日常,台菜則是五年前搬回台灣後才較常動手。她秀出一道海魚捲,是向阿燦師學習的成果,海鱸魚片包裹自己打的紅條魚魚漿與剝皮辣椒、筍絲、油蔥,淋上雞汁和香菜蔥油。好雅好雅!一改台菜原本偏向的直爽性格,這海魚捲秀逸芳美,有點江浙菜的調調,油蔥的香氣沒有暴衝,剝皮辣椒的鮮味隱隱約約,香菜蔥油溫柔飄蕩,和雞汁、鮮魚調和得完美,每一口細嫩都是平衡。
呼應海魚捲,Dana主廚端出一道酒糟鮑魚,新鮮鮑魚先用糟滷滷過,出菜前炒香,搭佐法國雞油菌炒臘腸,調入雞湯的米湯作為醬汁,上桌時輕飄的陳香,則來自花雕酒泡泡。這是一道精彩的中西合璧,花雕酒有如法國黃酒(vin jaune),和雞油菌激盪出秋冬的溫暖醇厚,鮑魚熟度精準,愈嚼愈鮮,湖南臘腸的甘甜有如星芒,閃閃爍爍。
一道「石斛響螺老母雞雞湯」展現珠兒姐的煲湯手筆。石斛、響螺、智利鮑、干貝、黃耆、南北杏、豬肉、老母雞,各種增鮮提香的角色,咕嘟咕嘟煲進奶黃的湯色中,舀一口,清朗含鮮,尾韻回甜。廣東人可以就喝湯,珠兒姐則濾除湯料後,佐以菜心與松本茸,多點口感,也更雅緻。未免菇味太重且影響湯色,松本茸必須另外汆燙。
繼續一唱一和,接在醇美的雞湯之後,是Dana主廚自製的豆漿凍,用以襯托的主角,是當令的白松露。白松露太香了!品質優異的菇蕈芬芳,往常作法是搭配滑嫩的炒蛋,或者調味簡單的義大利麵,Dana主廚則展現與眾不同的思考,以豆漿溫和的調性為始,鋪墊雞汁煨過的冬粉,其中埋藏切碎的蜜汁火腿丁、湖南臘腸丁,全部材料一起入口,絕妙速配!豆漿、雞汁都適合襯托白松露,豆香與清鮮疊起溫潤層次,蜜汁火腿丁、湖南臘腸丁透出鮮鹹甘甜,賦予調味。這又是精彩的中西合璧。
#旅行回憶來提味
乾貨在珠兒姐的家宴中不可或缺,這一回,她拿出去年從北海道帶回來的刺參,六排刺緊密排列,貨色高檔。處理可費工,需花三至七天冷水泡發,以蔥薑水煮過去腥,再分別以雞高湯、豬高湯煨入味,才能料理。刺參原隻上桌,珠兒姐在海參中空的身體裡鑲過各種東西,連鹹魚肉餅都試過,餐會上則回歸經典,鑲進蟹腳與魚漿,青豆作為配色,荸薺增添清脆,以清鮮的滋味凸顯刺參的口感。刺參好Q!脆與韌交替的質地,說明了好品質與好功夫,蘸上Dana做的松葉蟹蟹膏醬汁,鮮活有味,簡單佐以當令的豆苗與百合,清甜適口。
Dana主廚端上一道鳳梨蝦球。原本她用炸的,一般的作法,卻怎麼也不滿意其平庸,珠兒姐建議改以炭烤,一切都活了。餐會這天,她大手筆升級為法國藍龍蝦,厚實的肉身炭烤得外熟內帶生,入口活跳跳;蝦身上一層番茄鳳梨凝露,用以模擬美乃滋,鳳梨本人也在,炭烤過的小丁與櫻花蝦末、香菜末拌作夥,鮮鹹加乘果甜,十分美妙!再一層風味,則來自六種柑橘醬汁,茂谷柑、佛利蒙、柚子、金桔等等,有如明亮的顏料,渲染出繽紛的酸甜。
最後的主食是米飯,珠兒姐做的錫蘭咖哩雞,我差點喊出再來一碗。這是她與汪浩大哥去斯里蘭卡旅行的回憶,他們愛上當地的咖哩,早吃晚吃,配飯配粉,回到台灣,珠兒姐調配出印象中的咖哩配方,重點是芫荽粉要多,其他還有小茴香等等香料,也有新鮮的香草,香蘭葉、香茅、咖哩葉等等,咖哩葉還是珠兒姐自己種的呢。
與台灣人習慣的日式咖哩不同,錫蘭咖哩吃的是清清爽爽,不增稠,湯水卻蘊含繁複繚繞的辛香,一聞就沉醉。也因為質地清爽,這咖哩必須配質地疏鬆的basmati香米,不可以是短梗的越光米,不可以黏,才能造就整體的爽朗輕盈。太香了,我幾乎像是喝湯一樣把咖哩汁舀盡,每一粒米刮盡,直到此刻,胃口都興致勃勃。
#揭開家宴的神秘面紗
Dana出一道茉莉冰沙清清口,花香與茶澀凸顯了草莓、牛奶凍與蜂蜜泡泡的甜美;珠兒姐則獻上暖愛玉,阿里山愛玉出餐前現洗,做成冬天的甜湯,東山煙燻龍眼乾、白河蓮子、銀耳、蜂蜜,交織出舒心的甜潤。粉撲撲的壽桃,則出自Dana之手,麵皮發得蓬鬆有麵香,裡頭是芋泥,參考法式作法添了奶油,嚐來淡雅不膩。
家宴走出家門,食客有口福。餐廳與家宴,是性質相反的二種用餐場合,自古以來家宴的私房菜佔據高貴地位,諸如太史菜、譚家菜、厲家菜,都因為主人的見識與品味而卓然成家,卻也因為獨家而難以流通。珠兒姐的自我挑戰,其實稍稍揭開了家宴在這個時空的神秘面紗,謝謝她的慷慨與溫柔,把她的私房手藝分享給更多人。
七先生小館菜單 在 媽媽CEO Milo美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弄堂江浙一味
台中好媳婦我本人,要推薦大家 一間很不起眼但是非常好吃的小館子【弄堂江浙一味】。
初嚐【弄堂】是生孩子前,由台中在地人小阿姨帶我們去的,我算是一吃成主顧,小館很迷你,只有一張大圓桌大約八到十人座位,和三張四人座小桌,雖然坐起來有點擁擠,當你夾菜放入嘴裡時,那好味道與好手藝可以立刻戰勝空間的不足。
主理小館的是一對年輕夫妻,先生掌廚,太太出餐和結帳,很難相信是年輕的主廚做出一道道經典江浙菜,且手法俐落出餐很快,因為常去吃偶爾會趁老闆娘比較不忙時跟她聊天,才知道他們是台北人到台中發展,但老闆的一身好廚藝傳自父親--台北江浙菜名廚老上海菜館老闆彭永寶,是廚藝世家來著。
去吃了幾回我已經算不出來,中間還經歷了老闆娘懷孕挺大肚子出餐呢,自己也經歷過大肚便便的過程,更能理解年輕夫妻創業又遇上肚裡有孩兒挺著肚子開店做生意是多麼辛苦不容易。
菜單上的品項,大約七成我都吃過,不誇張沒有一個NG的,前兩週回台中當好媳婦,跟婆婆說我想要吃弄堂,婆婆二話不說幫我定位和揪人(人多才好多點多吃,婆婆有沒有好貼心,快幫婆婆按讚)!
這天點的菜有:
干絲肉絲- 干絲刀功了得!
蘆筍蝦仁- 老闆娘親手剝殼的海蝦,不是泡藥水的蝦仁。
芋頭排骨- 芋頭軟爛排骨不柴。
老少蛋- 蛋香十足搭配木耳韭黃菜雖油不膩。
蘿蔔牛腩尾- 蘿蔔清甜牛腩牛筋入味不卡牙縫。
砂鍋獅子頭- 湯頭清爽大熱天也能喝個三碗湯不嫌躁。
紅燒馬頭魚豆腐-收汁恰到好處,豆腐入味,魚新鮮。
清炒菠菜- 有鑊氣的炒青菜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黃瓜涼皮- 每桌招待的小菜,濃郁麻將佐醋蒜好開胃。
弄堂好吃成這樣,價格卻非常親民,我們八個大人用餐,平均一人不到新台幣5百元,週末要在台中聚餐的朋友,不要猶豫,趕快拿起電話嘿!
#弄堂,台中市西區民生路77巷1號 0983 667 200
#小館非常小只有四張桌記得先訂位喔
#不是親子餐廳但是友善
#有兒童椅但是沒有兒童餐具
#吃過的人也跟我一樣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