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書隨記 #2021年上半年被書名耽誤第一名
Lori Gottlieb I love your book so much!!!
omg,一個下午看書、吃晚餐、洗個澡竟然就到了現在!!!真的是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如同白駒過隙(真的是夠了,但我國小都這麼寫)
下午看的一本書(還沒看完),叫做《#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原文: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欸等等,我懂我懂,你看的這個書名,是不是就覺得「come on,又是心靈雞湯,要我正向面對自己心裡的感受之類的,我才不要......」。
蛤,你沒有這麼想喔,好吧,那是我這麼想。
畢竟有段時間看太多心靈雞湯文了,我好怕啊XDDD
但是,今天推薦這本書的人是 葉揚,是葉揚啊,你們知道葉揚嗎?那你們知道他的兒子羅比嗎?不知道的話,我認真覺得可以追蹤,因爲,#葉揚每個禮拜發在臉書的週記是我的心靈糧食,有多心靈糧食?就是那種如果沒有看到的話,我還會直接搜尋她的粉絲團確認是不是我被演算法給蒙蔽了(就是這麼狂熱)
#如果說再狂熱一點就是去年葉揚出書我買了兩本因為我想要兩個紀念品都有
#如果葉揚你有看到的話
#我不是變態
言歸正傳,因為葉揚推薦,我想,是不是我錯失了一本好書,而且因為最近看得書都......嗚嗚嗚,不符合我的口味,因此我急需一本書啊(你們懂那種感覺嗎?不懂的話沒關係,我會自己保存這樣的感覺XDDD)
於是,我馬上下單Kobo電子書,我保持著那種 #如果被葉揚騙我也可以接受的心情 看了這本書,結果我一看就是三個小時(而且還沒看完,只看了1/3),喜歡到,晚餐直接叫uber eats,而且還要搞一個段落才吃飯。
簡單來說,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心理師,這本書是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描述,書本裡面是兩條故事線,一條是本書的作者看心理師(是的,#心理師也是需要看心理師),另外一個條線則是圍繞她的病人與作者的故事。
上次看這樣兩條線並進而且好看的書是《#小腳與西服》,講的是徐志摩第一任妻子張幼儀的故事,同時以敘事者張幼儀的姪孫女張邦梅的故事來輔佐,我只能說,好看到爆炸,至今我覺得推薦的他傳第一名。(自傳第一名是《#富蘭克林》,好了,但我們不要再無限蔓延了,會說不完)
再度回來《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書,這本書超級 #黑色幽默,我就是喜歡那種用很冷的口吻帶點嘲諷的口吻說很嚴肅的事情,(最近看的另外一本也是黑色幽默的書是《#疫後大未來》,同樣大推),我舉幾個例子給你聽聽看:
① (心理師敘述男友與她分手時)我的心理師朋友聽到這部分時,馬上將他診斷為「#逃避型人格」;我的非心理師朋友聽到這部分時,則馬上將他診斷為「#混蛋」。
#你們懂我的笑點嗎
② 病人要時一再沈溺於這種精打細算(這裡說的是人們會有一種「要不是xxx,我就xxx了」的心態),我有時會對他們說:「如果王后有蛋蛋,就能當國王了。」
#這句話我喜歡到我還去找到了原文
“If the queen had balls, she’d be the king.”
③ 心理治療有時會帶出奇怪反應,因為它某種層面像色情刊物。心理治療跟色情刊物都有「赤裸」的面向,都有刺激的潛質,也都有數百萬名使用者,而其中大多數是秘密使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他的以段落難以說明,但是通篇讀起來真的是滿滿黑色幽默)
同時,裡面沒有說教,這本書與我最喜歡的《#魅力學》以及《#七週遇見對的人》、《#從負債兩千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有很多可以相呼應的地方,我各舉一個例子給大家看看:
① #關於失去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改變和失去息息相關。人不可能既要改變又不失去,這說明為什麼經常有人口口聲聲說要改變,到頭來卻始終原地踏步。
我看到句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七週遇見對的人》的練習中,我們花了一整週的是時間(也就是7個lesson)來說明 #接納損失。
例如,《七週遇見對的人》說:
☑ 生活中的每一個收穫,代表了其他方面的損失,沒有失去某些東西,我們的生活根本不會向前發展。
☑ 我們在人生中獲得最重要的技能,可能就是 #好好回應損失和失望的能力。
☑ 你的「#舊我」必須死亡,「#新我」才能誕生,創造的第一步總是破壞。
② #關於他人是你的鏡子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心理師像為病人捧著一面鏡子,但仔細想想,病人何嘗不也為心理師捧著一面鏡子呢?每一天,病人都為我們開啟我們必須為自己思考的問題。如果他們能透過我們的回饋更認識自己,我們當然也能藉由他們的想法更看清自己。
我馬上想到的是《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有一段它說:
#那些酸言酸語其實代表你內心的恐懼。
說的其實就是,他人往往是你的鏡子,你會在意的,會思考的,會有反應的,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給你的。這也是在經營自媒體的時候,一個很好的反思點,我後來就一直在思考過去的反應跟我自己自身的關係。
③ #慈悲之心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白痴慈悲」用心呵護別人的感受,甚至在對方需要當頭棒喝時,也不給他一棒。這種慈悲比坦承指出問題有害得多,但我們長對自己這樣做。與「白痴慈悲」相反的是「智慧慈悲」,這種慈悲在付出關心的同時,也不吝於在必要時扔下一顆愛的真相炸彈。
《魅力學》花了很多篇幅談論慈悲之心(compassion),包含了 #感恩與欣賞、#善意與慈悲、#自我慈悲,尤其是在最後一個,講得是「我們是否可以關心且善待自己,尤其是最艱苦的時刻」。
而對照《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你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可以把慈悲分成 #對自己 與 #對別人,如果是對自己我們用的是《魅力學》的方式,如果是對他人,我們可以用的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的部分。
讀書最快樂的部分是讓不同的書,在同一個相關的概念中互相引用,並且,擴種你對於一個概念的了解。
好啦,這篇文章寫太長了(?),這只是下午看完了之後,我心中澎湃的想法(我還只看了1/3),但是我不得不寫(上一次看這心理類型的書籍有同樣的感覺是看《#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也是好看到我馬上寫心得,又扯遠了)。
anyway,我必須說,不要被這本書的名字產生了偏見,哈哈哈,這是我最近看過最好看的書了。
大家去買吧!
謝謝行路出版了這本書
謝謝Kobo電子書讓我可以秒看這本書
▍相關連結
☑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博客來購買連結:https://ibestfun.net/2qBlc?uid1=facebook
☑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kobo購買連結:
https://www.kobo.com/tw/zh/ebook/y9kyqaa7xzazngbppkwjuq
#其他文章提到的書籍博客來購買連結
☑ 《小腳與西服》:https://greenmall.info/2qBnd?uid1=facebook
☑ 《富蘭克林》:
https://whitehippo.net/2qBns?uid1=facebook
☑ 《疫後大未來》:
https://easyfun.biz/2qBoO?uid1=facebook
☑ 《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https://dreamstore.info/2qBqX?uid1=facebook
☑ 《魅力學》:
https://shopsquare.co/2qBrZ?uid1=facebook
☑ 《七週遇見對的人》:
https://ibanana.biz/2qBrj?uid1=facebook
☑ 《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
https://ibanana.biz/2qBul?uid1=facebook
#小金魚的讀書心得 #欸等等我是不是很多都忘記寫讀書心得 #阿賀
☑ 《小腳與西服》:
https://goldfishblog.tw/reflection-bound-feet-and-western-dress/
☑《富蘭克林》:
https://goldfishblog.tw/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
☑ 《七週遇見對人》:
https://goldfishblog.tw/7-weeks-to-attracting-the-love-of-your-life/
七週遇見對的人電子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
與絕大多數其餘女性當事人並無不同的是,最初,在葉月春奈帶著醉意,三分內疚、七分羞赧,期期艾艾向閨密姬野亞美訴說那既詭異又美好的夢境時,
她完全未能知曉,自己已然被捲入本世紀最詭秘離奇的詐騙案件中。
是,她確實是拖了好一段時間才鼓起勇氣告訴原本無話不談的姬野的,因為這實在太令人害羞了:
一位43歲的正常職業婦女,一位受高等教育,事業平順,親子關係良好,婚姻美滿,堪稱過著人人稱羨之幸福生活的中年女性,
如何可能,就此毫無預兆地墜入對一位18歲少年偶像深不見底的迷戀之中?
對外人而言,這近乎不可理喻。或者容我們再退一步──
若僅是欣賞或著迷於一位師奶殺手小鮮肉便罷──
真正令人費解的是,何以葉月春奈竟會因此拋夫棄子,傾家蕩產,放任原有人生坍塌崩解,終至淪落至社會底層,無可挽回?
這如何可能?這樣離譜的故事,豈非僅見於**邪教**之中?
*
事有蹊蹺。然而更不尋常的是,葉月春奈的經歷絕非孤例。
事件之規模遠為龐巨;而其後牽涉之真相,則更是疑點重重,難以想像。
資料顯示,西元2196年3月,葉月春奈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為家中么女,上有一姊。
父親葉月悠良畢業於一橋大學新聞系,長期於東京大學文學院辦公室擔任雇員,主管媒體聯絡事務;
而母親宮澤大華則任職於經營衣飾與女性配件網購事業的雙堤商社,擔任行銷部門主管多年。
換言之,那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日本都會白領家庭。
據葉月春奈自述,她於此一經濟無虞,父母皆性格溫和的家庭中成長,近乎無憂無慮。
她自小姿容秀麗,資質穎異,中學時期即展露對於數學、醫學、生物與美術相關學門之天賦;隨後順利考入東京大學醫學院就讀。
大學時代她擔任**微生物彩妝社**社長(當時曾短暫流行以章魚色素細胞基因產製之「彩妝微生物」植入人類皮下,取代原先傳統化學品彩妝;但未久即因微生物生命週期之疑慮而遭到禁用),
課餘亦以服裝模特兒身份兼職,被譽為「東大醫學之花」,數次接受媒體邀訪報導,並參與綜藝節目;堪稱校園風雲人物。
而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她婉拒經紀公司邀約,放棄演藝之路,進入佐藤榮治紀念醫院(Eizi Satou Memorial Hospital)精神科任職。
數年後她完成正統醫學體系基礎訓練,同時考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精神分析研究所,直攻博士。
五年後當她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與精神分析師資格時,年僅33歲。
*
「當然,不能說我的人生沒有挫折......應該沒有人的人生是真沒有挫折的吧?」此刻葉月笑得落寞:
「但我已習慣不說。非常習慣。
我這樣的人,如果還要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挫折和沮喪......你得承認,沒有人會認同你的──
「但現在會了。現在他們會同情我了。」她語帶哽咽,像胸腔內部某種壓抑的哭泣。
我察覺四周遍在的黑暗正隱沒入遠處海潮空洞而巨大的聲響中。「他們會的,對吧?對吧?」
*
西元2249年11月22日傍晚,日本福島縣相馬市近郊,海濱公路旁的簡陋咖啡座。
寒日陰霾,貨櫃屋外冷風荒涼,塵沙紙屑翻飛,彷彿某種眷戀不去的魂魄。
這是個遠離市中心商業區的邊緣地帶;估計往來熟客都是些負責操作碼頭機械人的技術工。
我與葉月春奈在此首次會面。她事前已坦率表示不願遇見熟人;於是我們自相馬市水澤市場暫離,來到此地──
原本每日傍晚,她會在水澤市場東側近出口處擺攤,賣些從友人處批來的舊款長短襪、毛帽、織物與不帶溫度調節功能的廉價拋棄式內衣褲。
我隨口詢問購入價格與生意狀況;但她含糊其詞,不願多談。
我有種直覺:或許那並不涉及真正的商業買賣;而所謂「友人」,對她也僅是單純接濟而已。
而後我問起她的家人。
*
「他們都還在東京吧。」她簡短回答。
「姊姊也在東京?」
「應該是吧。」
「很久沒見面了嗎?」
「嗯。」她看著自己的指甲。
「那父母呢?也很久沒見了?」
她遲疑半晌。「我不打算見他們。」
「為什麼?」
「你也知道吧。我這樣子──」她苦笑,輕輕搓了搓手。「我......我沒有臉見他們吧?我想他們也恨不得忘了我......」
*
平心而論,葉月春奈的「樣子」或許並不像她自以為的那麼糟──
她畢竟曾是「東大醫學之花」,一位上遍各大綜藝節目「高學歷美女」單元的業餘模特兒。
此刻室內燈光昏黃,神情疲憊的她儘管已年過半百,眼周與嘴角難免歲月痕跡,
然而她五官精緻,輪廓深邃,不難想見年輕時的清麗。
是的,或許她確已不再年輕貌美──
眼前的她素著一張臉,身著寬鬆運動服,體態浮腫,亂髮半白,似乎未曾梳理。那明顯帶著自棄意味。
當然,並非所有外貌崩壞的男人或女人都曾經歷過某種自棄;我的意思是,我能感受到那種外在形貌的崩毀其實根源於內在的空疏與荒蕪。
我或可如此斷言:那等同於一座**心的廢墟**。
然而事實上,於此「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案」中,葉月春奈並不特別──
她僅僅是眾多被害人之一而已。
統計顯示,受害者中女性佔比85.8%,且不乏高學歷、高社經地位、外型亮麗,甚或婚姻或情感關係良好者。
當然,各人受害程度不一;然而如葉月春奈這般近乎喪失一切所有者亦不在少數。
資料顯示,此詐騙事件自2238年間初露端倪,歷時六年,於2244年秋宣告偵破──
該年9月15日,日本警視廳與東京地檢署大動作召開聯合記者會,宣佈逮捕情侶檔嫌犯星野颯太與伊織‧柯內留斯(Iori Cornelius),隨即起訴二人。
然而事件並未就此落幕。由於案情複雜,疑點重重,犯案手法神秘難解,傳聞日增。
二個月後,經《日本產經新聞》追查披露,確認二位嫌疑人均為日本共產黨黨員。消息傳出,揣測與聯想不脛而走......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零度分離》
*
*
神秘的事件、難以靠近的心智、不可思議的犯罪(不可思議到,連「罪行」究竟為何都是個難題),而總是停留在那個不可能處。他走到想像力的邊界,邊界之外了。
──朱嘉漢(小說家)
‧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
──張貴興(小說家)
‧
《零度分離》令人震撼。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韓松(小說家)
‧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未來世界的荒蕪莫過如斯。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此書終將在歷史留名。
──黃健瑋(演員)
‧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駱以軍(小說家)
‧
伊格言是台湾最重要、最前卫的作家之一。我几次见到他,他都仿佛在修行,沉静地待在一边。具体说就是对外在世界的活动反应迟缓,整个脸都因为内心在想什么而微微颤栗。当时我想他或许有些抑郁。现在看来,他是在像炼金一样,锻造一个脱离现实的空间。啊,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本书。它如此危险而美丽,真像是拍一个巴掌就会震碎的精致的水晶宫。
——阿乙(作家)
‧
伊格言有一种迷人的说服力。这些猜不透原因和动机的故事,这些“零度分离”的人物,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的对话,以及没有被回答的追问,都能让读者感动不已。
——小白(作家)
‧
虚构中的虚构,迷狂中的迷狂。伊格言以骇人想象与磅礴笔力构建出未来历史篇章,在那样的一个未来,人类不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现实与梦境也不再泾渭分明。
——陈楸帆(作家)
*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運算的能力」嗎?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華文版《黑鏡》,AI末世的「類神經生物龐克」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七週遇見對的人電子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
與絕大多數其餘女性當事人並無不同的是,最初,在葉月春奈帶著醉意,三分內疚、七分羞赧,期期艾艾向閨密姬野亞美訴說那既詭異又美好的夢境時,
她完全未能知曉,自己已然被捲入本世紀最詭秘離奇的詐騙案件中。
是,她確實是拖了好一段時間才鼓起勇氣告訴原本無話不談的姬野的,因為這實在太令人害羞了:
一位43歲的正常職業婦女,一位受高等教育,事業平順,親子關係良好,婚姻美滿,堪稱過著人人稱羨之幸福生活的中年女性,
如何可能,就此毫無預兆地墜入對一位18歲少年偶像深不見底的迷戀之中?
對外人而言,這近乎不可理喻。或者容我們再退一步──
若僅是欣賞或著迷於一位師奶殺手小鮮肉便罷──
真正令人費解的是,何以葉月春奈竟會因此拋夫棄子,傾家蕩產,放任原有人生坍塌崩解,終至淪落至社會底層,無可挽回?
這如何可能?這樣離譜的故事,豈非僅見於**邪教**之中?
*
事有蹊蹺。然而更不尋常的是,葉月春奈的經歷絕非孤例。
事件之規模遠為龐巨;而其後牽涉之真相,則更是疑點重重,難以想像。
資料顯示,西元2196年3月,葉月春奈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為家中么女,上有一姊。
父親葉月悠良畢業於一橋大學新聞系,長期於東京大學文學院辦公室擔任雇員,主管媒體聯絡事務;
而母親宮澤大華則任職於經營衣飾與女性配件網購事業的雙堤商社,擔任行銷部門主管多年。
換言之,那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日本都會白領家庭。
據葉月春奈自述,她於此一經濟無虞,父母皆性格溫和的家庭中成長,近乎無憂無慮。
她自小姿容秀麗,資質穎異,中學時期即展露對於數學、醫學、生物與美術相關學門之天賦;隨後順利考入東京大學醫學院就讀。
大學時代她擔任**微生物彩妝社**社長(當時曾短暫流行以章魚色素細胞基因產製之「彩妝微生物」植入人類皮下,取代原先傳統化學品彩妝;但未久即因微生物生命週期之疑慮而遭到禁用),
課餘亦以服裝模特兒身份兼職,被譽為「東大醫學之花」,數次接受媒體邀訪報導,並參與綜藝節目;堪稱校園風雲人物。
而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她婉拒經紀公司邀約,放棄演藝之路,進入佐藤榮治紀念醫院(Eizi Satou Memorial Hospital)精神科任職。
數年後她完成正統醫學體系基礎訓練,同時考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精神分析研究所,直攻博士。
五年後當她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與精神分析師資格時,年僅33歲。
*
「當然,不能說我的人生沒有挫折......應該沒有人的人生是真沒有挫折的吧?」此刻葉月笑得落寞:
「但我已習慣不說。非常習慣。
我這樣的人,如果還要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挫折和沮喪......你得承認,沒有人會認同你的──
「但現在會了。現在他們會同情我了。」她語帶哽咽,像胸腔內部某種壓抑的哭泣。
我察覺四周遍在的黑暗正隱沒入遠處海潮空洞而巨大的聲響中。「他們會的,對吧?對吧?」
*
西元2249年11月22日傍晚,日本福島縣相馬市近郊,海濱公路旁的簡陋咖啡座。
寒日陰霾,貨櫃屋外冷風荒涼,塵沙紙屑翻飛,彷彿某種眷戀不去的魂魄。
這是個遠離市中心商業區的邊緣地帶;估計往來熟客都是些負責操作碼頭機械人的技術工。
我與葉月春奈在此首次會面。她事前已坦率表示不願遇見熟人;於是我們自相馬市水澤市場暫離,來到此地──
原本每日傍晚,她會在水澤市場東側近出口處擺攤,賣些從友人處批來的舊款長短襪、毛帽、織物與不帶溫度調節功能的廉價拋棄式內衣褲。
我隨口詢問購入價格與生意狀況;但她含糊其詞,不願多談。
我有種直覺:或許那並不涉及真正的商業買賣;而所謂「友人」,對她也僅是單純接濟而已。
而後我問起她的家人。
*
「他們都還在東京吧。」她簡短回答。
「姊姊也在東京?」
「應該是吧。」
「很久沒見面了嗎?」
「嗯。」她看著自己的指甲。
「那父母呢?也很久沒見了?」
她遲疑半晌。「我不打算見他們。」
「為什麼?」
「你也知道吧。我這樣子──」她苦笑,輕輕搓了搓手。「我......我沒有臉見他們吧?我想他們也恨不得忘了我......」
*
平心而論,葉月春奈的「樣子」或許並不像她自以為的那麼糟──
她畢竟曾是「東大醫學之花」,一位上遍各大綜藝節目「高學歷美女」單元的業餘模特兒。
此刻室內燈光昏黃,神情疲憊的她儘管已年過半百,眼周與嘴角難免歲月痕跡,
然而她五官精緻,輪廓深邃,不難想見年輕時的清麗。
是的,或許她確已不再年輕貌美──
眼前的她素著一張臉,身著寬鬆運動服,體態浮腫,亂髮半白,似乎未曾梳理。那明顯帶著自棄意味。
當然,並非所有外貌崩壞的男人或女人都曾經歷過某種自棄;我的意思是,我能感受到那種外在形貌的崩毀其實根源於內在的空疏與荒蕪。
我或可如此斷言:那等同於一座**心的廢墟**。
然而事實上,於此「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案」中,葉月春奈並不特別──
她僅僅是眾多被害人之一而已。
統計顯示,受害者中女性佔比85.8%,且不乏高學歷、高社經地位、外型亮麗,甚或婚姻或情感關係良好者。
當然,各人受害程度不一;然而如葉月春奈這般近乎喪失一切所有者亦不在少數。
資料顯示,此詐騙事件自2238年間初露端倪,歷時六年,於2244年秋宣告偵破──
該年9月15日,日本警視廳與東京地檢署大動作召開聯合記者會,宣佈逮捕情侶檔嫌犯星野颯太與伊織‧柯內留斯(Iori Cornelius),隨即起訴二人。
然而事件並未就此落幕。由於案情複雜,疑點重重,犯案手法神秘難解,傳聞日增。
二個月後,經《日本產經新聞》追查披露,確認二位嫌疑人均為日本共產黨黨員。消息傳出,揣測與聯想不脛而走......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零度分離》
*
*
神秘的事件、難以靠近的心智、不可思議的犯罪(不可思議到,連「罪行」究竟為何都是個難題),而總是停留在那個不可能處。他走到想像力的邊界,邊界之外了。
──朱嘉漢(小說家)
‧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
──張貴興(小說家)
‧
《零度分離》令人震撼。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韓松(小說家)
‧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未來世界的荒蕪莫過如斯。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此書終將在歷史留名。
──黃健瑋(演員)
‧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駱以軍(小說家)
‧
伊格言是台湾最重要、最前卫的作家之一。我几次见到他,他都仿佛在修行,沉静地待在一边。具体说就是对外在世界的活动反应迟缓,整个脸都因为内心在想什么而微微颤栗。当时我想他或许有些抑郁。现在看来,他是在像炼金一样,锻造一个脱离现实的空间。啊,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本书。它如此危险而美丽,真像是拍一个巴掌就会震碎的精致的水晶宫。
——阿乙(作家)
‧
伊格言有一种迷人的说服力。这些猜不透原因和动机的故事,这些“零度分离”的人物,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的对话,以及没有被回答的追问,都能让读者感动不已。
——小白(作家)
‧
虚构中的虚构,迷狂中的迷狂。伊格言以骇人想象与磅礴笔力构建出未来历史篇章,在那样的一个未来,人类不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现实与梦境也不再泾渭分明。
——陈楸帆(作家)
*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七週遇見對的人電子書 在 [分享] 《7週遇見對的人》讀後心得- 看板Boy-Girl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外派歸國後,稍微認真的思索了一下自己對感情的看法,並在朋友熱心分享之下讀了
這本書,很有收穫,因此分享閱讀後的心得,也希望給同樣在感情世界中徘徊的人一些不
同看法.(若是有違反版規之處,會自刪!)
—
首先,這不是一本工具書,而是心靈成長與自我探索的書籍,作者的文筆與翻譯相得益彰
,讀起來很流暢與舒服.
我原本也抱持著「過好自己的生活,隨緣遇到對的人,或是看到不錯的對象就積極嘗試」
的想法,但是自從辦了聯誼、看了這本書,以及徵詢朋友的意見,花了相較以往多的時間
認真思考自己的價值觀/行為及單身一年多來的機會與嘗試,覺得在找尋對象上,除非是
天份及悟性較高或是運氣特別好的人,不然都得花時間與下功夫去了解愛情/吸引力的運
作機制及遊戲規則,才能增加找到自己要什麼的機會與機率.
比起一些教你技巧與只是博得共鳴的雞湯文,這本書著重在更深入地認識自我及調整心態
. 因為如果追求愛情在人生中含有一定的比重(而且並不小),則不管是否有意識,愛情
對你的影響不會侷限在交往/相處本身而已,更可能涵蓋到你對生活中其他事情的看法及
行為. 像是你其實渴望一個能安慰及鼓勵你的對象,但因為平時堅強的外表與行為,因此
吸引不到這些人的注意(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你內心的渴望,而你呈現出來的卻是另一個相
反的面貌);或是反思你的價值觀與行為,是否某種程度上受到身教的影響與制約,導致
你跟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呈現出控制及壓迫的感覺?
藉由一一拆解你價值觀/行為背後的邏輯,並認真思考自己的需求及相應該做的調整 ,或
許你就能保持更開放及包容的心態,去發現那些其實適合你的人.
像我最近就面臨了價值觀的掙扎:因為過於認真的個性以及記著Jobs的「Imagine today
is the last day of your life」的價值觀,很容易因為相處初期的態度及行為扼殺很多
可能的機會. 但是這些行為及觀念深植我心,且我認為是好的,只是於世道不合,對此我
能做什麼調整?或是像個苦行僧一樣堅持自己認為是對的價值?是我目前在思考的議題.
人生可以過的很輕鬆愉快也可以過的很難,當你想在工作、感情、家庭及其他面向實踐自
我的時候,加總起來的壓力及要思考的面向之廣,很容易讓人乾脆索性停留在原地. 但重
點還是回歸內心:這樣子你就能滿足了嗎?你能確保在未來的時候不會後悔現在的決定嗎
?這真的是你要的嗎?
愛是一個動詞,而不是名詞;愛不是目標,而是一段旅程. 推薦這本書,相信不只是能(
或多或少)解決對於目前愛情觀的問題,同時能進一步擴展,讓自己在生命的其他面向,
也能有更開闊的視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92.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584199544.A.56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