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肌肉訓練大全】
大腿肌肉對徤身及身體的重要性在這裏不再重點談論了,今次主要說大腿肌肉的訓練動作及構成。
大腿分為前外側、後側和內側三個肌肉部份。其中大腿前的肌肉是股四頭肌、大腿後的是股二頭肌。
繼續閱讀請點選連結...
更多資訊於:https://www.dreamfitness.com.hk/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Podcast #何立安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本集節目由【好菌家|晚安益生菌】贊助播出👍 📍傳送門:https://lihi1.com/f9yBL 📍折扣碼:【CHIOUGRR】優惠折抵150元,還有多件任意配折扣優惠~❤️ 首購無感退費!SGS食品安全檢驗合...
「三頭肌外側頭訓練」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動身指南 Getting Starte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李4bunzle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SARIA CH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討論]肱三頭肌訓練分享-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粗壯手臂必練!3個三頭肌的訓練動作!|增肌系列EP36 的評價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三頭肌尺寸的秘密(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手臂訓練|蝴蝶袖再見|肱三頭肌外側|機械式器材| 健身新手 的評價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KosmoFit - 傳統的直槓下壓是一種可以非常有效針對肱三頭的 ... 的評價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三頭肌「外側頭」沒有進步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三頭肌訓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健身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三頭肌訓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健身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TOP17最酸爽的三頭肌訓練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討論]肱三頭肌訓練分享- 看板MuscleBeach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動身指南 Getting Starte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身體使用指南—大腳趾】
-
-
最近的東京奧運比得如火如荼,除了為選手們喝采之外,觀察這些頂尖運動員的動作也非常有趣。不管是田徑項目、跳水、球類運動、技擊類運動或是完美落地的體操項目,都需要非常好的足部功能,其中大腳趾的功能更是功不可沒。
-
-
當我們在走路的時候,一腳踩下,足部就像避震器一樣,需要足弓適度的塌陷來緩衝地面的反作用力,這個力量可達到一倍至四倍的體重。
--
因此,足部的骨頭需要很好的活動性來讓足弓可以適度地下沉,而位在小腿的肌肉(#足部的外在肌)和腳掌的肌肉(#足部的內在肌)同時需要良好的穩定功能來避免足弓過度地塌陷。
--
當另一腳想要往前邁步的時候,我們需要妥善利用支撐腳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前行,這時我們足弓會提起,足部的剛性增加,最後重心轉移到大腳趾球的下方做出有力的推進動作,這個只有人類獨有的走路方式需要髖部肌肉和足部肌肉來幫忙完成。
-
-
這些足部的外在肌和內在肌不只影響足弓的功能同時也會影響大腳趾的動作。
--
足部的外在肌其中有兩條非常重要的肌肉: #腓骨長肌 和 #脛前肌。這兩條肌肉從小腿出發連接到足部的中間區域,在大腳趾動作時,提供動態的穩定地基,尤其在走路時的推進動作,這時需要足弓提起,足部維持剛性,重心轉移到大腳趾,大腳趾同時需有很好的活動度來做出墊腳的動作也需要很好的穩定性讓推進的力量可以順利轉移到地面。
--
在扁平足的族群上,常見足部的韌帶鬆弛而造成剛性不夠,因此在走路時足弓塌陷的時間較長,甚至到推進的時候,足弓也無法提起,中足的塌陷會破壞腓骨長肌和脛前肌的動作力臂並影響他們的功能,弱化他們提供大腳趾動態穩定的能力,久而久之更容易造成中足的不穩定,讓扁平足變得更惡化,也容易導致其他足部問題,包括: #脛後肌的失能、#足底筋膜炎 和 #拇趾外翻。
--
雖然在大腳趾下方的區域,有幾條重要的足部內在肌附著,包括: #屈拇趾短肌、#內收拇趾肌 和 #外展拇趾肌,在拇指外翻的族群中,這三條肌肉的放鬆和訓練都很重要,包括常見的縮足運動。
--
但是從上述可以看出 #大腳趾的問題和足弓的問題密不可分,在許多關於拇趾外翻的生物力學研究中,也認為拇指外翻的發病機制和發展與第一蹠骨和內側楔狀骨的生物力學有密切相關。
-
-
-
*【補充: 拇指外翻】
拇指外翻(或稱滑液囊腫)是足部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主要的特徵就是大腳趾往第二趾的方向靠近,在18到65歲族群中,約有23%的發生率。而在大於65歲的族群中,約有35.7%的發生率。
--
#造成拇指外翻的原因非常複雜且並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和遺傳、過重、扁平足、穿著不適合的鞋子、關節排列的不對稱和生物力學上的不適當壓力有關。
--
拇指外翻可見到第一蹠骨的過度內收,導致蹠趾關節的外側脫位而產生腫塊和滑液囊腫,而如果第一近端趾骨(大腳趾)向外側偏移超過30度,則近端趾骨會開始沿著趾骨的長軸作外翻,而產生「拇指外翻(Hallux abducto-valgus)」,所以拇指外翻是在冠狀面和水平面上的偏移變形。
--
#這種軸向旋轉使蹠趾關節附近的肌肉產生不平衡,原本位於關節內側的外展拇趾肌會逐漸向蹠側偏移,而內收拇趾肌和屈拇趾短肌的拉力也會加劇第一趾骨往外側偏移。
-
-
-
大腳趾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除了在行走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在我們跳躍、跑步、落地等動作時,需要很好的活動度也需有很好的穩定性,讓我們在面對地心引力時有更好的運動表現。
-
-
#身體使用趾南
#拇指外翻
#生物力學
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若是心中有愛,你可以舉起所有的傷痛:郭婞淳的故事 》
原文:長庚生物科技身心靈轉化中心負責人/教育訓練處處長 呂欣欣
2014 年的初夏,楊定一博士的老朋友彭台臨先生(當時擔任體育署副署長)拜訪了楊定一博士,希望他協助一位受了傷的國家代表舉重選手郭婞淳。彭台臨先生在負責2004年奧運培訓時,就曾經請楊博士協助台灣的奧運代表隊。當時,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後來,也和楊博士有很好的互動。
當年 5 月婞淳因為正在積極準備 9 月的仁川亞運,舉重練習時不慎被滑落的槓鈴壓傷右大腿股外側肌,造成肌肉 80%斷裂。當時傷勢相當嚴重,連站立都不行,左營訓練中心馬上安排她積極接受各項治療,企圖將肌肉的損壞程度降到最低。
楊博士並沒有對於婞淳的傷勢多加詢問,馬上答應了彭先生。
記得,5 月 14 日,第一次見到婞淳從高雄到來到公司與楊博士見面時,她整隻右腿是包著石膏,坐在輪椅上,同行的還有林教練和二位助理。
我在一樓接待她們時,看著所有人如何幫著把婞淳從計程車搬下車,再抬上輪椅,才意識到她的傷勢真的很嚴重。
第一次見面的婞淳,雖然身材很壯,但打扮上和個性就像 20 歲出頭的女生,靦腆而可愛。雖然身受重傷,但她見到楊博士時,臉上充滿笑容。
楊博士了解她的傷勢後,先對她說了些鼓勵的話,希望她一定要專心先把傷勢治療好(雖然再過三個月就要去亞運比賽)。
當下,也指示了首要的照護目標:要讓肌肉重建回來,又能保留元氣。
楊博士邀請她每個星期盡量抽空北上到身心靈轉化中心來做療程,同時針對她的傷勢,給與大量的源素、活力水礦、蕈菇類的調理素等等,還給她一個油膏,跟她解釋這個油膏含著蓖麻油、樟腦油、陶瓷的黃金、蜜蠟、一種很特殊的泥巴,與從植物樹皮提煉的自然成份。請她一天至少塗三次,希望幫助她迅速恢復大腿肌肉的功能。
婞淳在高雄已經接受各項積極的治療,但她的團隊真的幫助她每週五下午搭高鐵從高雄北上,晚上住宿在轉化中心附近的旅館,週六就直接用輪椅推著婞淳來到中心作療程。週六下午在中心用完餐,再坐高鐵回到左營訓練中心。期間,楊博士交代婞淳一定要認真禱告,對生命充滿信仰,而為她準備的大量源素、調理素等她也都認真服用。
傷口穩定後,也開始進行鎂鹽的水浴,經過特別處理的鎂鹽團塊比較小,透過特殊小分子的水和蒸氣的引導,可以活化身體的代謝。除了鎂,也還用其他的鹽類,包括大量的鉀。
楊博士特別給她一個水晶,希望她隨時握在手上,幫助她隨時集中注意力。
她的導護員還偷偷說,婞淳連在旅館休息時間,都還找空檔繼續作復健訓練,希望不要讓身體的狀態往下掉。婞淳的好人緣也贏得全轉化中心的同仁的愛護,無不用心幫助婞淳,縱使她會疼痛,行動不方便,同仁們都付出無比耐心與愛心陪伴與鼓勵。
真沒想到,才短短 2 個月左右而已,我們就看著她本來是從坐著輪椅來中心,進步到可以用拐杖慢慢走來中心,甚至奇蹟的可以自己走進來中心。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認為這樣的進步真是不可思議!
在婞淳的傷勢從外觀看來幾乎康復的同時,婞淳和教練對於是否出賽亞運詢問了楊博士意見。
楊博士告訴婞淳,一定會為她這次的比賽祝福,也教授她一些呼吸的功夫讓她可以面對比賽過程的壓力。再三的叮嚀婞淳要用愛的信念,面對一切,包括自己,包括團隊,也包括比賽的對手,甚至如果有能力,一定要把這股愛的力量回饋出去。
後來她趕上了亞運,雖然以第 4 名結尾,但這已經帶給她及團隊無比的安慰與信心。
2015 年,婞淳再次回到台北與楊博士見面,希望親自表達她的感謝。楊博士見面時仍然叮嚀她要隨時感恩,要懂得珍惜一切。當時,婞淳還有點不好意思的告訴楊博士,她已經利用比賽獎金購買一台救護車捐贈台東某醫院幫助有需要的人,當時楊博士聽了相當欣慰。
2016 年的里約奧運,婞淳參加女子 58 公斤級賽事,以抓舉 102 公斤、挺舉 129 公斤,總和 231 公斤的成績,奪下銅牌,為台灣取得當屆奧運第三面獎牌。
雖然婞淳自認實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原本目標是拿金牌、挑戰世界紀錄,但她還是接受了事實。當這個好消息傳回台灣時,轉化中心的同仁都相當關心與興奮,我也透過微信向她表達了祝賀。
9 月初她回到台灣左營後,再次希望跟楊博士見面。正巧 9 月 11 日,楊博士接受了慈濟高雄靜思書軒的邀請,進行
一場「活出全部生命的潛能」講座。講座前我安排婞淳先與楊博士見了面,婞淳將奧運的獎牌贈送給楊博士,並表達了自己對楊博士的滿心感謝。
當時,婞淳與楊博士並沒有說什麼話,她只是激動得掉淚,楊博士雙手輕輕捧著婞淳的臉,再給婞淳一個大大的擁抱。
在場的朋友,雖然並不知道婞淳與楊博士之間的關係,但現場的互動氛圍卻感動了所有人。
這場演講,婞淳專心聆聽,深深受到感動,並告訴我「這是一場我目前最需要的課」。
婞淳的經過時常透過我和楊博士分享,楊定一博士特別請我轉達:「聽到婞淳的進展,相當為她高興。其實這些康復,完全是她自己的成就,我們最多是協助她把真正的生命、生命的根源找回來。最寶貴的,不是婞淳有那麼好的表現,而是她透過表面上的挫折和失敗,帶來身心的大調整。這一點,遠遠超過各種獎牌的成就。」
郭婞淳靠著舉重揚名世界,卻也因為舉重而經歷難以想像的傷病,並掉入舉重生涯的低潮。
今年她終於又贏得舉重生涯裡第二面世大運金牌,也突破個人的紀錄。
當全台灣為她殊榮喝采時,她個人從 2014 年以來的努力也終於得到安慰。
她站立舉起槓鈴的當下,不僅已經成功走過失敗的恐懼,並活出生命全部的潛能。
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BD怪獸Podcast #何立安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本集節目由【好菌家|晚安益生菌】贊助播出👍
📍傳送門:https://lihi1.com/f9yBL
📍折扣碼:【CHIOUGRR】優惠折抵150元,還有多件任意配折扣優惠~❤️
首購無感退費!SGS食品安全檢驗合格~~
【多種好菌+色胺酸+GABA+芝麻素+玄米萃取物+維生素E】
GABA (γ氨基丁酸 Gamma - Aminobutyric Acid) 是天然存在人體裡的一種胺基酸,能幫助入睡。
國內首支助眠益生菌,幫助入睡,讚的!👍
【各位健友們,你有睡好嗎?】『吃飽,睡好,多喝水』睡眠非常重要~
本集SBD怪獸Podcast,要來聊聊居家健身的12個方針。不能疫情三級,身材也三級警報。睡得好才能事半功倍,訓練效果更需要睡眠來收割。😎
使用折扣碼【CHIOUGRR】購買晚安益生菌,折價NT150元,首購第⼀袋還可無感退費。睡前1~2小時食用一包,持續使用效果讚!請多多支持我們的乾爹!讓我們一起給他買~下~去~~~❤️
#42 沒有大重量訓練怎麼辦?居家健身的12個方針|Part 1.【SBD怪獸Podcast】
➤ SBD台灣大力士比賽第零屆(試辦賽)延期?
➤ 健身房停業,全國停業狀況T_T.....
➤ 重量訓練時的呼吸喘氣,揮汗狀況是疫情破口?
➤ 心肺訓練/有氧訓練,與大重量訓練的差異,戴口罩也可以練?
➤ Mike Boyle在美國麻州,健身業復甦復業的評估狀況?防疫破口?
➤ 飛輪腳踏車/風扇腳踏車 - 居家推薦。
➤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居家推薦。
➤ 肢體接觸?護槓不護人?保護槓。
➤ 建立高功能的心智,是為了面對不可測的世界與未來。
➤ 準備好?是不是不存在的?運動員從來沒有準備好的一天。
➤ 何博士當兵,準備英文單字,永遠有東西可以練。
➤ 啞鈴,壺鈴,彈力繩,居家阻力需求。
➤ 沒有Home Gym怎麼辦?沒有大重量怎麼辦?
➤ 最大肌力水準,約有一個月左右的保鮮期。
1.【找出你的弱點,鍛鍊你的弱點】肌力的弱點
➤ 大重量訓練,你的PR都受限於你最弱的局部,而不是你的整體。
➤ 硬舉動作限制舉例,不同階段限制,不同部分的弱點。
➤ 做輔助訓練來強化局部弱點,專找弱點來練。
➤ 提高核心穩定訓練:壺鈴單側(外側)擺盪/核心抗動訓練 (類單邊負重行走)。
➤ 局部強化,可以用肌肉生長的方法來練 (多組數/高反覆)|力竭 or 不力竭。
➤ 核心訓練:腹肌滾輪|抹布。
➤ 大量的補強弱點,可以用高反覆/高總量的訓練。
➤ 沒有大重量,其實你還有很多很多可以練!~
➤ 跳繩推薦,彈力繩推薦。
➤ 光是這點就可以練三個月了.......
2.【動作控制:Motor Control】控制力的弱點
➤ 沒有人的動作控制是完美的,好還可以更好~
➤ 動作控制考慮『控制力』,並不特別針對高阻力,大部分是徒手訓練。
➤ 側蹲:很多人側蹲不過水平線 (低不下去)
➤ 後腳抬高蹲:很多人蹲不過水平線 (低不下去)
➤ 很多人手高舉過頭,無法超過耳後。
➤ 很多人不會爬行動作 (蜥蜴爬行)。
➤ 動作控制兩大條件:活動度 & 穩定性,兩者交互影響。
➤ 關節活動度:用進廢退,Use It or Lose It.
➤ 跨步蹲,深度不足?
自我檢查:
能不能做一個完美的跨步蹲?夠深夠長,大腿壓過水平線。
能不能完成夠穩定的側蹲?
能不能做行程夠深夠長的伏地挺身?
能不能輕易的手臂抬高超過耳後?
能不能膝蓋打直抬高,是否高舉過腰?
➤ 大重量不能忽略活動度。
➤ 追求大重量,是為了能回饋給身體運動能力,不應丟失其他東西。
➤ 動作控制力越好,降低運動傷害風險。
➤ 動作控制熱身操推薦:
連續前跨步蹲,側跨步蹲,來回側蹲(水平移動),夠深的伏地挺身,倒立訓練。
P.S. SBD大甲媽祖遶境紀錄片|邱個約個 ft.李沛旭 🔥
上集:https://youtu.be/hQc91a-b6GU
下集:https://youtu.be/39Xlz7cJv_o
#好菌家 #晚安益生菌
#邱個 #何立安 #何博士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李4bunzle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爬坡要爬的好!三大重點
1.體重 BMI 18-20附近偏瘦是最吃香!
我22😭 長時間下來省力省瓦數
2.有氧能力 Z2-3的基礎
心肺能力 肌耐力 (心律偏低更吃香)
3.配速
掌握地形 (陡坡?高速?下坡?)
瞭解自己的功率區間(安全範圍)
短坡 中長坡? 連續爬坡?
爬坡技巧分享!
1.入坡前先把檔位變輕一點
⚠️爬坡中變速要保持一定的迴轉
2.入坡後保持穩定一種姿勢
3.開始酸的時候 抽車 不要過度用力
4.遇到陡坡髮夾彎善用地形從最外側爬
⚠️提高強度時 配合握法與坐姿
5.握平把 手出力拉把手 核心發力
6.坐前端善用股四頭 核心發力
爬上坡是個人能力的展現!
練多少!就是多少!騙不了!
但是有好的觀念與技巧
可以提升爬坡效率 節省體力
展現絕佳的效率
更上一層樓
按讚追蹤FB粉絲團「李4瘋單車」
https://www.facebook.com/bunzlee4/
按讚訂閱分享我的YT「李4bunzlee」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gBeeH2owg8OXSnNVv7jbHw
按讚追蹤IG
「bboybunzlee」
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SARIA CH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In this 35 minute full body body weight home workout you don't need any equipment, just show up with a mat, and Ill guide you through this 35 minute full body toning workout heres going to be 10 exercises, its cardio and strength training combined together you will definitely get a good sweat.
Here are the exercises we are going to do.
1: Jumping Jack X 50 Reps
2: Squat Twist Elbow to Knee X 50 Reps
3: Reverse Lunge X 40 Reps
4: Side Lunge (20 Each Side) X 40 Reps
5: Fire Hydrant (20 Each Side) X 40 Reps
6: Tricep Elbow Tap X 30 Reps
7: Modify Side Plank With Torso Twist X 20 Reps
8: Arm & Leg Extend To Crunch X 20 Reps
9: Planking Feet Tap Side X 20 Reps
10: Advanced Superman X 10 Reps
HAVE A GOOD WORKOUT!
Saria Chen is a fitness and lifestyle channel, focused on toning your body with quick, easy and fun pilates inspired bootcamp style at home workouts. Follow along as I upload new workouts every week, focusing on butt workouts, at home workouts, easy workouts, arm workouts, core workouts, toning workouts and leg workouts. Have a specific area you want to focus on, let me know and I will make a video for it.
這個35分鐘的徒手訓練總共會有10個動作。在這10個動作中會完整的運動到你全身的肌肉。
你不需要任何器材只需要一張墊子。
以下是這影片中的10個動作
1: 開合跳50下
2: 深蹲手肘碰膝蓋50下
3: 後弓步蹲40下
4: 側面下蹲40下(一邊20下)
5: 消防栓式40下(一邊20下)
6: 三頭肌手肘點地30下
7: 簡易側邊棒式加上側腹肌捲腹20下
8: 手臂跟腿往外延伸在捲腹20下
9: 肘撐平板式加上腳輪流往外側點20下
10: 花式超人式10下
祝大家運動愉快!
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粗壯手臂必練!3個三頭肌的訓練動作!|增肌系列EP36 的推薦與評價
The 3 tricep exercises for big arms! ... 粗壯的關鍵因為三頭佔了手臂大部分的體積如何用科學化的方法練三頭 三頭肌 包含了長頭、 外側頭 、內側頭你 ... ... <看更多>
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三頭肌尺寸的秘密(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想了解本影片相關註解請點下面連結:http://fittingroomtw.blogspot.tw/2018/02/blog-post_14.html觀看更多翻譯影片請 ... ... <看更多>
三頭肌外側頭訓練 在 [討論]肱三頭肌訓練分享-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午安,各位巨巨水水
今天讓本政大魯蛇哥來分享一些關於肱三頭肌訓練的東東
廢話不多說惹,直接上
文章可能有點長
阿訓練還有其他細節問題請詢問專業健身教練
有傷痛或不適請找醫師與專業物理治療師
PTT上色版:https://goo.gl/63ddhU
不愛讀PTT上色的巨巨可以讀網誌版:https://goo.gl/a6cka9
打造斧頭般的手臂-肱三頭肌訓練
文長,若你想讓肱三頭肌更大 UP UP的話
簡單整理,你可以
1.加入大重量多關節訓練
2.低次數 & 高次數都很重要
3.手臂過頭 & 手臂不過頭都要做
4.練前放鬆二頭肌
5.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動作
6.只看文章沒用滴,別光看不做,練就對惹!!!
------------------------------------------------------------------------------
肱三頭肌位於手臂後側,與手臂前側的肱二頭肌相互拮抗
且肌肉體積佔了上臂的 2/3 以上
因此若想增加上臂的整體維度,或讓整體視覺看起來更粗
就不能只瘋狂做二頭彎舉,而忽略位於手臂後側的訓練
肱三頭肌,顧名思義,總共有三個頭( 幹 廢話 XD
分別為「長頭」、「內側頭」與「外側頭」
雖然這三個頭都一起共用「肱三頭肌」這個大名
但它們的構造與肌肉起止點並不完全相同,就像同個娘胎出生,但個性完全不同的三胞胎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針對自己三頭肌的不足處來加強鍛鍊!
如果你只會一直用滑輪下壓來練三頭肌
但做了很久三頭肌都沒有長大的跡象
那不妨參考此篇文章的內容來改變或加強你的練法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造化囉~~~(時間時間會給我答案!
擒賊先擒王,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若想深入了解訓練的原理,ㄧ定要先了解肌肉是怎麼長、怎麼動的
因此,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可能有點無趣的肱三頭肌解剖學
ㄧ、肱三頭肌解剖學
肱三頭肌英文為 triceps brachii
如上述,三個頭分別為長頭 long head、內側頭 medial head 與外側頭 lateral head
長頭位於手臂最後側也最靠近身體,側面看起來和斧頭有87%神似
外側頭位置較淺,位於三角肌旁,突起來一小塊有點像馬蹄狀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龜仙人)
內側頭只有一小部分露出來,大部分都落在長頭、外側頭底下
因此要把它們拿開才可以清楚見到
三個頭的遠端都匯集,並透過肱三頭肌腱附著於尺骨鷹嘴突(前臂後側)上
只要你用力把手伸直,就可以在手肘後側摸到這條強壯的肌腱
不過近端附著處就有點不同了
內側頭與外側頭分別附著在肱骨後側(上臂後側)的不同位置
(內側頭:肱骨遠端一半處 ; 外側頭:肱骨近端一半處 )
只有長頭附著在肩胛骨的盂下結節
好的上面那些如果有陌生的名詞,看看就好,現在可以把它忘掉了XD
你只要記得長頭同時跨越了肩關節與肘關節,為三個頭裡唯一的多關節肌肉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多關節肌肉的特性,來孤立訓練它(會於文後提及)
二、肱三頭肌動作
大家最熟悉的肱三頭肌動作不外乎就是把手打直(肘伸直 elbow extension)
由於三個頭都有跨越肘關節,所以可以共同負責肘伸直動作
肘伸直 elbow extension(手肘打直)
肘肌 Anconeus(綠色)
(豆知識:其實有另一個較不為人知的肌肉,叫做「肘肌」,是一塊位於手肘後側三角形的
小肌肉,主要協助肘關節穩定度外,與肱三頭肌一樣,可以做出手肘伸直的動作,因此又
被稱為肱三頭肌的第四個頭。)
如果你只知道肱三頭肌能將手肘伸直,那可能只對了八成
還記得長頭不僅跨越肘關節,也跨越肩關節嗎
因此長頭也可以額外負責肩伸直、肩內收動作,此部分比起肘伸直動作較少人知道
由於長頭跨越兩個關節,所以當需要肩、肘關節同時動作或持續產出力量時(如推門)
便能一端縮短,一端延長,從頭到尾處於最適合發力的長度,來產生最大力量
肩伸直 shoulder extension 與超伸(手臂往後伸)
肩內收 shoulder adduction (手臂收回身側)
簡單來說,當你把手往前或往兩側舉高要放回身體兩旁時,肱三頭肌長頭也會用到
這種動作常常在背部訓練時出現
這也是為何許多人練背隔天會覺得手臂後側也有酸酸DER港覺
三、肱三頭肌豆知識
接下來有趣的是
三頭肌這三兄弟不僅長的地方不同,負責動作有些差異
就連它們的肌纖維構造也不完全一樣
外側頭主要由 Type II b 快縮肌纖維組成
因此在低反覆次數、強度較高需要爆發力的動作時,會起主導作用
內側頭主要由 Type I 慢縮肌纖維組成
在強度較低、反覆次數較高需要耐力的動作時,會起主導作用
長頭則一半一半,介於以上兩者之間
但若整個一起看
肱三頭肌整體約有35%為 Type I 慢縮肌纖維,65% 為 Type II 快縮肌纖維
其餘研究也幾乎都圍繞在這數值附近
顯示肱三頭肌主要由快縮肌纖維組成,因此對於高強度或需要速度的訓練會起較大反應
但由於各個頭的肌纖維比例不同
所以無論低反覆或高反覆次數都應該加入肱三頭肌的訓練菜單
四、肱三頭肌訓練
如果你看到這裡了,我很感動QQ,先謝謝你看完前面無聊的內容 XD
以上一些比較學科的東西,若不能實際應用在訓練上,那也只是白搭
所以接下來就進入主題,聊聊有關肱三頭肌的訓練吧
大重量訓練
如上述
肱三頭肌的快縮肌纖維占比較高,因此大重量訓練是不可或缺的
那相信各位鄉民巨巨們都知道,當我們在練胸,尤其是多關節動作(臥推等)時
肱三頭肌就會用上了(這大概被講到爛掉)
所以現在讓本魯講些對巨巨們可能有些幫助的
根據上述研究數據指出,無論用機械式或自由重量臥推
使用高強度(80% 1RM)比起 中低強度(60% 1RM),肱三頭肌活性皆高出不少
而自由重量與機械式相比之下,肱三頭肌活性其實差距並不大
另外 可能會有鄉民巨巨問
那臥推躺的角度會影響三頭肌活性嗎?
剛好有研究實驗在不同角度臥推下,肩關節附近肌肉的活性差異
如下圖可見,在下斜或平板臥推,肱三頭肌的活性是差不多的
但在上斜或角度趨近於垂直時,肱三頭肌活性相對減少一些
另ㄧ研究也有類似結果
因此,若你揪4愛練多關節動作,討厭無趣的單關節動作
又想讓你的肱三頭肌大起來的話
不仿把練胸的強度拉高,用平板或下斜式臥推
無論是自由重量或機械式,來讓肱三頭肌也能順便練到
若巨巨們嫌只有傳統臥推不夠練
其他適合肱三頭肌的大重量訓練動作,還有窄握臥推與雙槓撐體等
(負重伏地挺身也是不錯的選擇,但若沒有負重背心會有點難增加訓練強度)
寬握距:兩倍肩寬
中等握距:一倍肩寬
窄握距:雙手之間距離一個手掌寬度
正握:旋前握法
反握:旋後握法
根據上述研究內的數據可看見
做臥推採用不同握距時,肱三頭肌的活性也有些差異
尤其當窄握時,肱三頭肌的活性明顯高出不少
這不無道理,畢竟胸大肌的ㄧ大功能是負責肩關節水平內收的動作
因此握距變窄、手臂越靠近身體時,動作中水平內收的比例便下降
進而減少胸大肌的參與,增加肱三頭肌的徵招
不過握距因人而異,並不是越窄越好
若你本身手腕活動度就不好,握窄時容易不適
那建議握與肩同寬,其實就有針對三頭肌訓練的效果
不需為了那一點訓練成效,而增加受傷風險
而比起手完全貼近,與肩同寬的握法能再增加些ROM關節活動範圍
負重雙槓撐體也是大重量訓練三頭肌非常好的動作
與臥推同理,若想針對三頭肌,握的寬度可以窄一些
減少胸肌水平內收的功能,約略握比肩寬就行
且盡量試著讓軀幹垂直於地面
因為當你身體前傾越多,起來時胸肌(肩屈曲功能)參與也越多
這取決於個人,若做雙槓撐體時,身體沒有略微前傾
對於肩伸活動度不足的人易造成肩關節前側軟組織的傷害
◎用單關節動作,如法式推舉等,若又加上大重量
易使肘關節處於不穩定造成受傷,且借力代償導致訓練效果不彰
因此盡量使用多關節動作當作肱三頭肌的大重量訓練
建議大重量動作可以採取6-8下的次數來訓練
單關節訓練
另外雖然肱三頭肌的快縮肌纖維佔比較大,但對於不同的頭之間也有些差別
因此做完大重量後,對於較高次數的訓練,可以用單關節訓練來更針對三頭肌
還記得前面提到長頭為雙關節肌肉(跨越肩、肘關節)嗎?
因此我們可以把肌肉的「長度-張力關係」應用在訓練上
設計動作孤立訓練長頭或不孤立訓練(即孤立內側頭與外側頭)
肱三頭肌的單關節訓練動作主要能分為兩大類
「手臂過頭」與「手臂不過頭」
1.手臂過頭(針對長頭)
由於長頭近端連到肩胛骨上,比起其他頭額外負責肩伸直與肩內收動作
所以當我們將肩屈曲(手臂往前舉)時
便能將長頭延展更徹底,增加動作中長頭參與的比例
根據長度-張力關係,如果肌肉略受延展,它就能比那些沒有被延展的肌肉更加有力
而有數據顯示,當肩膀往前舉80-120度時,三頭肌長頭的活性最大
因此手臂在身體前方甚至過頭的三頭肌動作,便能針對長頭訓練
如利用各種器材(啞鈴、Cable纜繩、TRX等)做的肱三頭肌過頭伸展動作
2.手臂不過頭(針對內側與外側頭)
若想針對內側與外側頭做訓練,便與上述相反,反其道而行
先將長頭縮短,製造多關節肌肉的主動不足,降低其能夠產生的力量
那要如何縮短長頭呢?
我們只要將手臂放在身體兩側,甚至往後延伸、夾緊身體
便能在動作執行前預先將長頭縮短,減少其參與比例
而這也比較能針對內側與外側頭做訓練
因此,若你要訓練肱三頭肌
可以考慮做
一個多關節大重量動作
一個手臂過頭的單關節訓練
一個手臂不過頭的單關節訓練
並讓訓練內容包含不同的反覆次數
其餘動作細節就不再此多做贅述
若有任何訓練問題,請詢問專業健身教練
五、其他相關訓練技巧
三頭下壓 triceps pushdown(Rope 睪丸繩 v.s Bar 槓)
還記得三頭肌也可以把手臂往後伸嗎
所以若使用槓子做下壓,你的腿會限制動作的ROM
因此在做下壓時,若想增加動作幅度,提升感受度,可以選擇用繩索而不是槓
讓你在下壓到底時,能順勢伸直肩膀,讓三頭收縮更徹底
如下述影片:
https://goo.gl/7M8Ykl
另外由於用繩索穩定度較低,比起用槓會更需要平衡控制
通常能做的重量也比槓還要輕
因此要用繩索還是槓,就取決於個人需求囉
全程維持收縮
如triceps kick back這個動作
雖然根據上述,動作開始時會將手臂放在身體兩旁
理論上會使長頭縮短減少出力
但由於重力關係,動作起始就會讓長頭處於等長收縮
若選擇適合重量、動作確實,反而能讓你感受度更高
假設你之前練三頭都沒什麼感覺,不仿試試這個動作
雖然增加肌肉受張力的時間不一定能增加肌肥大效果
但對於新手剛接觸動作時建立感受度是個不錯的方法
相關影片
https://goo.gl/Z3LwsX
不穩定平面
若你略嫌傳統訓練無趣,想讓訓練更好玩有趣的話
不妨試試在不穩定平面上做伏地挺身來鍛鍊三頭肌
有研究顯示在健身球上做伏地挺身,比起在同高度的穩定平面
三頭肌的活性增加不少
也有其他研究實驗在吊環、TRX上做伏地挺身,有類似結果
六、常見問題
若訓練中有任何疼痛發生,且無法改善
請洽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
二頭肌過度激活
大多數人的三頭肌通常處於被抑制、拉長無力狀態,但二頭肌卻是過度激活與緊繃
想想看,你一天有多少時間是把手放在身體前方(滑手機、打電腦、上批踢踢等
此時我們的手臂處於彎曲狀態,二頭肌縮短、三頭肌延長
另外,別忘了許多人在健身房內的必練的動作就是二頭彎舉
更導致二頭肌緊繃、三頭肌無力的狀況惡化
由於肌肉的交互抑制作用(當作用肌過度緊繃時,會導致拮抗肌降低活性)
因此在訓練三頭肌前,可以先針對二頭肌(尤其是短頭)做些拉伸或放鬆
讓三頭肌訓練更有效率
肘關節彈響
不囉嗦,直接先上PTT版友offcola可樂大的專業好文章
Re: [問題] 手肘有聲音
https://goo.gl/xXuhhE
動作時肘關節有聲響的起因非常多
可能是關節囊的氣泡因活動時擠壓而破裂(如同折手指的喀喀聲)
又或是肘關節周圍的組織(韌帶、肌腱、神經等)錯位,導致回到原位時發生聲響
這也可能與過度使用有關係,有時甚至會造成疼痛
想改善此狀況,可以參考上述網站中的內容
或在訓練前針對肘關節甚至鄰近關節多做些暖身
並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前臂、三頭肌、胸小肌)
若想了解其他可能有幫助的方法請參考以下網站
https://goo.gl/PT7HYa
肘外翻角度過大
正常肘關節完全伸直時會輕度外翻
男性約10度,女性天生比較高一些,約15度
這個外翻角度也稱為攜帶角(肱骨與尺骨之間的夾角)
若角度增大,前臂過度外展,則稱為肘外翻畸形
可能會造成疼痛或尺神經損傷的風險
如上圖,可以看到若肘外翻角度過大
當你彎曲與伸直手肘時,雙手握距其實是有差異的
因此 若你的外翻角度在正常範圍,但做一些槓鈴雙邊訓練會卡卡不適的話
可以試著改成單邊訓練,或使用繩索、啞鈴等活動範圍較大的器材,而非槓鈴、EZ bar
若你的外翻角度過大,嚴重影響訓練
甚至造成尺神經拉扯損傷而小指麻,請先洽詢專業醫師
七、肱三頭肌伸展與放鬆
伸展身上任何肌肉並不難,只要反向做出肌肉負責的動作就好
而肱三頭肌的內側頭、外側頭只跨越肘關節,負責手肘伸直動作
因此當我們將手肘屈曲時(二頭彎舉動作),此兩頭便被伸展到了
且因為被二頭肌擋住,伸展動作最極限也只能到這
所以我們平常做三頭肌伸展動作主要是針對「長頭」
那要怎麼伸展長頭呢!?
由於長頭負責肩伸和肘伸動作
我們只要在手肘彎起來的同時,把手舉高,便能充分伸展長頭
Triceps Stretch 三頭肌伸展
這有點像勝文帥哥聞腋青年動作
但在細節上有些微差別
針對三頭肌伸展時,注意頭與身體不要側傾,且將手肘彎到最底
連公子做的比較偏向伸展頸、背肌群
你也可以用毛巾、彈力帶來輔助伸展
如果你有做瑜珈的話,瑜珈許多體位
如牛面式gomukhasana、嬰兒式Child's Pose變化等
也都可以伸展到三頭肌
牛面式
嬰兒式變化
其他還想了解的伸展細節請參考下方連結內姐夫的影片囉!!!
https://goo.gl/vZivue
而放鬆不外乎就是用滾筒、花生球甚至巫毒帶來做自我肌筋膜放鬆
改善活動度或肌群緊繃、手肘不適狀況
可以參考下方影片連結
或翻閱相關書籍「靈活如豹」當中也有豐富的放鬆拉伸技巧
https://t.cn/Rm308Wo
https://goo.gl/oqfVRn
八、參考資料與文獻
Complete anatomy APP
Essentials of Kinesiology for the Physical Therapist Assistant
還有一堆雜七雜八文章與論文我都放到網誌的底下惹
有興趣的巨巨可以去看看或私我^^
------------------------------------------------------------------------------
文章有點長,如果你看到這裡,先謝謝你,浪費了你的寶貴時間XD
若有任何問題或文章內有不周之處,請不吝留言或私訊告知! 感謝
可以的話下週期中,祝我期中考順利QQ...
wulingtony
政大健身魯蛇哥上
本魯魯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nccufitnessloser/
大概就偶爾課餘閒暇寫個不專業文章 Joh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9.12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24023130.A.0FE.html
※ 編輯: wulingtony (140.119.121.6), 04/18/2018 11:47:47
※ 編輯: wulingtony (1.161.233.244), 04/18/2018 13:16:45
但既然是要練背 那也有一些方法可以盡量讓自己是用背主導
覺得訓練菜單4很自由安排的 只要可以穩定持續進步就好
https://goo.gl/wXflT2
我只找到這個圖><
更詳細可能要釣釣物治或醫學背景的專業巨巨們
小弟自學對這方面了解大概就肌動學原文的深度而已XD
另外我看的文章內提及
肱三頭長頭在肩膀屈曲80-120度之間活性最大 這可能也是長頭的正常長度!?
或許能當作訓練參考 不一定要完全過頭(180度) 雖然傳統上手臂舉高是最針對長頭
※ 編輯: wulingtony (1.161.233.244), 04/19/2018 10:52: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