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禮主持 】收到好久不見的新娘律慈的詢問,很開心能夠替他的哥哥良儒主持婚禮,還認識了良儒超美的太太子荷!
這場婚禮非常的搖滾、非常的自在、非常的保有「青春」‧我們除了在婚禮上流程上給了賓客好玩又有趣的遊戲建議之外,當天一早的證婚開始到午宴的時光,我感受到的是良儒跟子荷對親友們的用心‧
在證婚的時候,良儒說了一段話,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說:從小,我是一個做甚麼都很慢的人,求學階段、工作階段、還有要完成婚姻大事的階段,感謝父母這一路上沒有特別鞭策,選擇用相信、支持、理解的態度,陪我經歷人生不同的時期,也謝謝這一路上與我同行的好友、同事跟長官,讓我在這一路做自己的歲月,同步調整跟修正自己‧
在舞台上的良儒,說出這些話的字字句句,都非常堅毅,我在良儒爸媽的眼中,看到他們對孩子表現的驕傲。
子荷的優雅氣質、還有合宜的談吐,在她身邊就能安心,是一個要人不喜歡她都難的仙女!一路她出國求學、擔任空服員,到現在為了追求夢想,辭去空服員那令人非常欣羨的職業,擔任日經新聞的記者。進而認識了良儒‧
我是廣電系畢業的,我非常了解擔任記者許多時間上的不確定,還有截稿的壓力,良儒跟子荷能這樣一路扶持跟支持著彼此,難怪良儒會說:謝謝子荷讓他還能任性地做自己‧
婚禮當天,良儒還帶了他從學生時期就一起玩樂團的好友們,帥氣的在婚禮上演奏一首又一首屬於他們的青春,良儒說:這是我們這一團的慣例,不管誰的婚禮,不管大家現在的職業是甚麼?是否當了丈夫、爸爸,兄弟重要的日子,大家都會出席,一起表演,屬於我們的默契跟青春,是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相信50年後,你們這幾個大男生,還是能在舞台上揮灑屬於你們的驕傲跟夢想‧
最後,我想說,這場婚禮真的是太棒了‧緣分的巧妙,讓我在婚禮上遇到好多好久不見但是在我生命裡都極為重要的朋友:Mira包包,在錯身而過的瞬間,就尖叫的擁抱我,我們真的太久沒見了,更新的近況,我知道你會把生活過好,因為你在我心中就是如此的耀眼阿!伯豫學姊,謝謝你對我的支持,擁抱你的時間真的太珍貴,希望你知道我永遠會支持你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當天的婚禮布置Danny,我真的太久沒見到他,還把他誤認是攝影,我掌嘴!開心能在婚禮上又與你同場,期待下次的相遇。
親愛的良儒跟子荷,我想屬於你們的老派浪漫,就是在微涼的午後,一起坐在窗邊,啜飲一杯好茶吧!恭喜,有情人終成眷屬!祝福你們
當天的DJ貓王實在太high,謝謝你讓整個會場搖滾又熱鬧👍
婚禮佈置:JD design 婚禮平面設計 會場佈置 客製喜帖&婚禮小物設計 商業設計
婚禮DJ:林貓王
#主持人小穎
「上流哥近況」的推薦目錄:
上流哥近況 在 備孕,懷孕,坐月,新手媽媽分享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年過去了,你還記得他嗎?柬埔寨通識15國語言天才男孩一次爆紅逆轉人生,如今近況曝光成了中國明星!
上流哥近況 在 中時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美姐愛鮮肉/許純美鍾愛帥哥鮮肉 鳥卦師斷「再婚離婚率高」
好久不見話題女王「上流美」許純美,由於獨特打扮、行事作風獨樹一格,當年遊走各大綜藝節目,近年則淡出演藝圈,過著低調生活。久未露面的她,邀請閨蜜藝人恬娃到家裡作客,阿美姐的近況照也跟著曝光。資深鳥卦師王馨怡今(19日)接受《中時電子報》專訪表示「阿美姐內心渴望被愛及婚姻,但再結婚一定會離婚。」來看更完整的報導。
【獨/許純美鍾愛帥哥鮮肉 鳥卦師斷「再婚離婚率高」】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519004334-260404
------
#許純美 王馨怡命理鳥卦粉絲團 #阿美姐 #上流美 #鳥卦師 #帥哥 #鮮肉 #結婚 #離婚
上流哥近況 在 上流哥投資理財粉絲團 的推薦與評價
上流哥 投資理財粉絲團. 33497 likes · 24 talking about this. 上流哥之前是投信的基金經理人,目前已轉職自由業,開粉絲團是希望可以搞笑(誤)促進社會大眾正確投資理財 ... ... <看更多>
上流哥近況 在 Dr.Allen 的股市奇遇記- 上流哥是我很敬重的一位投資前輩 的推薦與評價
上流哥是我很敬重的一位投資前輩, 我從上流哥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聽到 ... 有關上流哥近況以下為代家人轉達. 林沁蓉and 335 others · 336 · 8 · 1. Chien ... ... <看更多>
上流哥近況 在 Re: [討論] 退休前夕的心情調適- 看板CareerP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DreamFF (夢想結束的起點)》之銘言:
: 我是一個不熱愛工作的人 不打算結婚生子
: 大約在2年前開始 我就一直想靠著工作與投資理財創造被動收入
: 來達到盡早退休的目的
: 因為我每個月都有記帳的習慣
: 所以我很清楚自己的開銷與收入
: 目前有房有車也沒有任何貸款
: 上個月記帳時算了一下發現 似乎...可以退休了
: 所以我已經做好打算
: 明年領完年終過完年 2月初就提離職
---文長省略---
來更新一下
今天離職了 退休的第0天
來分享一下最近做的決定跟接下來短期的計畫
從中午離開公司到現在
心情跟平常放假差不多
可能經過這三個月 早就做好心理建設了
之前說要買PS4 過年特價的時候買了
所以這陣子放假都在打電動或是看YOUTUBE
沒工作最先會遇到的就是國民年金繳費單
已經做了些功課
我是決定不繳了 畢竟才33歲 國民年金變數太大 可能會倒
把要繳國民年金的錢拿來存或投資還比較划算
至少自己弄賠錢也比較甘心
再來本來退休的第一件事是重新整理要住的地方
重拉電線跟把老舊的系統櫃拆掉
但是不幸遇到疫情
所以打算等疫情過了再請師傅來弄
最後是最多人關心的錢的問題
2月開始幾乎都在消化特休
一直在放假 等於是半退休狀態
我發現之前想得太多 之前想說學些新東西
但發現真的有空閒時
只想宅在家打電動跟看YOUTUBE
看來我內心的宅男小宇宙已經萌芽了
像前兩個禮拜天氣不錯時
我就開車去宜蘭海邊的咖啡館喝杯咖啡 吃個下午茶
享受一下人生的恬靜
一天就這樣過了
也沒花多少錢
雖然生活很宅很廢
但想想下雨天不用出門
上個禮拜天氣冷 也不用逼自己起床上班 其實還不錯
我發現這樣開銷比我計畫的更少
且過年時間我買的PS4跟新電視
是用我股票短線額外賺到的錢買的
所以也沒動到我的本金
電視跟PS4我是1月底買的
2月初記帳時我的總財產反而是增加
看起來錢的問題我不用太擔心
預計3月初記帳時
開銷在1萬5以下
會再記帳半年看看
暑假我再來分享一下開銷跟近況
歡迎留言討論
有我沒想到或需要補充的我會補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45.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eerPlan/M.1582211057.A.08B.html
補充一下是有老房有老車 無任何貸款
從大學開始就打算不生子了
3 4月有空就會去結紮
錢跟青春是拔河的兩端
一邊越多 相對另一邊就越少
我是不想有錢卻老了
人要知足不要貪心
錢夠用就好 剩的給需要的人賺
簡單一點說 我都是在花利息生活
網路很多類似的達人或文章可以看
但是沒有安全的投資
會說安全投資的都是詐騙
所以自己要先做功課
就可以過得很爽了 不刻意省都有剩
看個人物慾吧
我覺得OK
最多兄弟姐妹平均分攤一些就好
湊成接近每月領息是可行的
反而覺得有些羨慕
人的一輩子不會重來 也不像遊戲破關後可以繼承再玩
很多東西夠用就好 再多也帶不走
死前能覺得不枉此生的留下微笑
我覺得就值了
PS.先說我沒有宗教信仰
但股板大部分還是討論短線 聊的電子股我都不熟
留言也是噓來推去 根本不知是玩笑還是真的
我的存股也只是放了就不動沒啥好討論的
所以我只有一開始的前幾天看
後來幾乎不會點進去了
PS.我還有看海外投資板
很明顯大部分文章跟留言都是認真的
我比較愛看這個板
有很多新手對股市有興趣 想要投入股市
我也會勸他不要看這些板或論壇 也不要花錢上課程或聽電視說
才不會被牽著鼻子走
不過我是第一次被收入3倍的人質疑
這感覺好像存了3百萬的人 質疑我怎麼可能存到1百萬一樣
同樣33歲的大大 資產應該至少2千萬以上
還請大大分享 怎麼投資報酬率會更高
PS2.我房子是華廈 在桃園大溪 去年底有同社區的在賣 大概2百多萬
我的汽車是04年 GB LANCER 殘值大概不到10萬
這兩項一般人辛苦努力幾年 也可以達成
我還是簡略說好了 畢竟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
我是開銷很省 用不到的就不要
看了我這兩年的記帳 每個月基本開銷都在1萬5以下
偶爾需要汽車保養 繳保費 心血來潮買比較貴的東西時
才會增加到2或3萬多 整年平均下來一個月開銷2萬多
聽同年紀的聊天 話題大部分都是出國 廉航 國際連鎖飯店等關鍵字
但我沒有特別想去的地方 所以直接省起來 我到現在退休連護照都沒有
這10年不知省了多少
然後大溪那總價低的房子 貸款也低
本來就打算退休住 所以買算偏僻 但想想放著浪費
試著租人 沒想到很快就有人看 房租可以抵掉貸款
入住的大部分是老師 但我印象附近的學校有距離 這我也不解(覺得安靜?)
所以現在收回後想重新裝潢再入住
這一塊我本來就不是以投資角度進場
剛好打平只能說幸運
再來股市投資
我2016進場時 大盤大概8千~8千5點
那時候很多已經玩股票的說 都快高點了還買 台股不會破9千
但我沒有理會 買了兩支金融股 一支營建
這裡我就不提哪支了 畢竟公開場合
但現在報酬率都在90~100%左右跑(成本有扣除權息)
比較特別的是我股票是自學
一開始打開看盤軟體完全看不懂
我就用GOOGLE一個一個欄位的名詞去查
什麼ROE 本益比 淨值等等的
最後發現值利率很像利息的概念
我就開始以殖利率開始看股票
我發現銀行比較安全 很難倒
我的邏輯是舊產業倒了 新產業出頭後還是會跟銀行借錢
產業會輪替但銀行都在
所以我就選了金融股
現在回頭看 也是運氣好
之後我常看YOUTUBE的理財節目或影片
才知道有一群人跟我投資方法略同 就叫存股
所以我是先有股票 大概隔了一年才知原來我在存股
PS1.當初叫我不要存股的人 現在還在浮浮沉沉的工作
PS2.很多人誤會我是進股市才存錢 然後問我怎麼四年賺這麼多 並不是喔
-----一般人不推薦 -----
這兩年我有再拿一筆閒錢拿去玩石油短線
我是抱著賠光也沒差的心態買的 不影響我的存股資產
會選石油是因為它不像一般公司會變壁紙 也很難被大戶操控 相對較公平
我把閒錢分成5至6份
一開始買1份 若有跌就再買1份 買到這筆閒錢用完為止
但跌多少的時候買 我沒設定 看當下的感覺判斷吧
其中不管買了幾份 只要漲超過2%我就賣掉 隔幾天再進場一次
從進場到出場一次可能幾天或幾周或要一個多月完成 就不一定
多賺到的錢就轉到存股 等於0成本增加存股資產
這個方式會讓存錢速度增加很快
但我一樣覺得我是運氣好 還沒賠過
靠以上這樣下來 有時候月計帳時 我的存款會等於我的收入甚至更多
簡單一點說 假設我月薪3萬 我下個月財產也可以增加3萬
等於開銷都靠股利或短線賺的錢支付就夠了
好吧 打完我發現我好像都是運氣好
應該沒甚麼好說的了
然後不用問我買什麼股票
我不是來打廣告 營利 開課的
最後我發現大大的回文我打了1個多小時...
我打簡短一點
一般主流會推薦股+債配置
但我切得更細:
普通股+ETF:特別股ETF:美債ETF:REITS(不動產)ETF
4:4:1:1
後三者都是季配息 較能穩定供給退休生活
從前兩年的10月大跌開始到最近的各種國際問題或疫情
每次股票跌了 美債就漲 特別股跌幅也比較小
REITS我個人是覺得有點狀況外 自己在旁邊追蝴蝶
平衡下來是相對大盤抗跌
REITS雖然每季配息不穩定但殖利率還不錯
所以放一些分散風險
以上台灣都買的到
但如果只是想存股還沒要退休 想懶惰不想太複雜
傻傻存普通股還是不錯
今天才退休第2天
跟65歲退休的人相比
我已經早32年的時間可以安排與實行了
最近剛好有疫情就別出門
我的醫療口罩也全送人了 自己沒有留
一步一步慢慢來吧
工作時也是三餐外食 也不會特別節制說要省錢不能點小菜之類的
餐費我可能還比一般人高
但我今年迄今的大開銷只有買電視跟PS4而已
想不到其他單筆破千的開銷了
剛剛看12月的信用卡費(含悠遊卡+汽機車油錢)是5千8
我去便利商店的消費都含在悠遊卡內了
會用現金的地方大概只剩餐費或網路費之類的小開銷
也不知該說是物慾低還是我覺得沒必要
像我現在拿的手機都是7 8千左右的
若像我未來哪天幸運中樂透1千萬
我的生活還是不會有太大改變
不會因此特別去換旗艦機或摺疊機
因為我覺得到最後只是用LINE或玩手遊而已
我還是有定期定額買股
閒錢也還是會投入
沒想到留言看下來
我發現跟我想法很像的人 比我想像的還多
只要不偷搶拐騙 違法犯紀
不會管太多
母親的其實已經可以退休
去年發文的前後有問過她意見
我也用她的自然人憑證查過
選擇月領或是一次領然後我幫她存股再每月給她
其實是夠用的
但是她還是想工作
但是我是來自單親
父母在我大學時離婚
我跟我妹跟媽媽
父親就失聯了
也沒所謂的贍養費
所以大學念到一半忽然要靠自己打工才能完成學業 沒有生活費
那時才忽然知道原來錢是很重要的
另外分享一個保險的重要
前幾天腸道不舒服
這禮拜一晚上去醫院檢查
結果是膿瘍
禮拜二的一早就住院 下午開刀
現在人還在住院中
預計明天出院
所以我現在用手機上網
還好有醫療險
不然光一支止痛針就要7500元
健保房沒位置
現在是住雙人房 一天2000元
我的醫療險年繳約15000上下
這一次就打平了
而且若為了省錢而繼續等健保房的話
現在說不定病情更嚴重
也不怕大家笑
用親身經驗告訴大家
不管退不退休 保險很重要
其他的可以投入
緊急預備金看個人
若是已有一筆錢了
假設10萬
也會建議以每個月1萬*10個月做定期定額
盡量分散成一年左右
貼近年均價
我會交往前就說好 我是不婚不生
其實能接受的女生沒有我想像的少
能接受只婚不生的也很多
其實社區鄰居或管理員都不錯
都會主動跟我聊天
應該是老社區難得有新面孔 大家很好奇
看起來社交是不會中斷了 XD
我還是有加入一些理財群組
雖然生活簡單 但不至於跟世界脫節
這幾個禮拜我除了新舊家兩邊跑和醫院回診外 幾乎沒去其他地方
我覺得這樣生活還不錯阿
看到我這系列上新聞了
https://bit.ly/39GTO8H
小資只靠死薪水應該是無法翻身
如果我是活在沒有股票市場的時代
我應該也是要工作到死
畢竟政策影響太多 長照也是這幾年忽然出現的名詞
3、5年後會怎樣都不知道了
30、50年後的事情現在安排有點沒意義
很容易中間出現一個政策就把你的規劃打翻
然後你又要重新規劃一次 然後隔幾年又打翻
可能我會等4、50歲在看當下社會環境慢慢規劃吧
現在沒辦法給你明確的答案
※ 編輯: DreamFF (115.82.211.229 臺灣), 06/15/2020 01:14: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