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把你蠢哭了嗎?》
我原來以為這是一本處理人際關係與情緒管理相關的書. 開始閱讀了以後才發現, 整本書是在解釋人類的大腦- 一台及其精密卻又原始的機器
根據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蘭所提出的理論, 他把大腦分成三層:
爬蟲腦 (底層): 這是最基礎的部分, 從幾億年前的生物繁衍就開始運作, 負責維持基礎的生命功能, 引發戰或逃的立即反應
哺乳腦 (中層) : 隨著生命的進化, 哺乳類開始發展輸了更複雜到大腦部份, 出現了邊緣系統 (海馬迴與杏仁核), 下視丘 (分泌激素與控制自律神經系統)
靈長類腦 (上層) : 這屬於最高級的大腦區塊, 擁有思考, 判斷, 語言的能力, 大腦皮質的構造發展是生物 (特別是人類) 最後衍生出來高級腦
縱使過了幾億年的演化, 人類主宰了地球, 發展了高度文明, 甚至還有能力進一步探索地外生命, 但是以時間而言, 靈長腦 (新腦) 出現的時間尚短, 人類很大一部分的行為在本能上仍然受爬蟲腦 (舊腦) 驅動, 而夾在兩者之間的哺乳腦 (中腦) , 則是裡外不是人, 常常會因為新舊腦的拉扯而崩潰..
所以作者將大腦比喻成我們家裡的電腦: 你的機器大概是二三十年前的型號, 可是在這之間你不斷的給它安裝了新的系統, 甚至不斷升級. 可是偏偏機器的運作方式常常會跟新軟體相互牴觸, 同時電腦內建的的演算法還會依照本身對於使用者喜好的判斷來直接執行所有功能… 如此混亂的結果常常導致機器過熱, 效能變慢, 甚至自動關機. 沒錯, 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這麼複雜而又矛盾的器官, 因此解釋了我們在思想行為上為什麼常常有這麼多不合裡的狀況出現
大腦的高級指揮系統相當是位於金字塔的頂端, 負責支配人體一切的活動, 但是這個系統及其耗能與脆弱, 同時來自於底層腦的基礎運作模式不亦改變, 需要很大的力量方能將其掌握. 只要高層腦在能量不足或是受到外在影響的狀況之下, 底能腦的生存本能操控就會干擾到高層腦的主導
例如我們為什麼會暈車? 當我們在行走 (甚至是騎腳踏車) 時, 透過外周運動系統 (高級腦) 與本體感受器官 (低級腦) 的協同運作, 大腦很明確的知道是我們自身在活動. 但是當我們坐在交通工具上時, 感覺訊號輸入就完全不同了, 我們的高級腦知道我們在移動, 但是偏偏我們的低級腦並沒有接收到任何運動的命令. 兩者之間出現了資訊的落差, 身體當下判斷: 你明明雙腳沒有移動, 但是大腦接受到的訊號卻是身體在改變位置!? 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因為中毒而產生了幻覺, 所以第一時間, 爬蟲腦會讓你嘔吐, 趕快把吃進了什麼有毒的物質排出體外! 雖然對於確切暈船暈車的原因, 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確認, 但是目前這是一個普遍被接受的看法
你看看你看看, 這就是人類高級大腦所犯的低級錯誤…
人類為什麼這麼喜歡甜食? 因為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 大腦只佔了人類體重的2%, 但是卻使用了我們每天五分之一以上的能量, 而且都是糖類.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低血糖時會想睡覺, 運動甚至會昏倒. 所以當我們肚子極度飢餓時, 腦袋裡面絕對不會想著要吃清粥小菜會是水煮雞胸肉, 腦海裡面一定想的是炸雞薯條火鍋比薩之類的食物. 因為這是生物的本能, 能吃盡量吃, 誰知道下一餐是什麼時候? 因此當你吃到垃圾食物時, 多巴胺會分泌讓你覺得滿足, 而你受到獎勵了以後, 吃甜食的行為就會一再重複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的大餐明明已經吃撐了, 但看到飯後甜食總是可以再來一點. 因為即使胃已經被填飽了, 大腦 (高級腦) 辨識出甜食是可以讓人滿足的, 因此忽視了胃 (爬蟲腦) 發出已經吃飽了訊號, 接下來就是一球又一球的冰淇淋…
接下來談到了記憶. 我們一定會有這樣的機會: 有時一閃神, 突然忘了我是來這幹嘛的? 我幹嘛要說這一句話?
我們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互相依存, 但有時也會彼此干擾. 根據研究, 我們對於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 一般來說當下只能同時記憶四件不同的東西, 當再有新資訊進來時, 只好把前面四項東西裡面比較不重要的清掉, 以容納新記憶進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下子處理太多事物比較容易出錯 (但是四件東西不一定要是單獨的, 我們可以把同樣性質的歸類在同一件裡面, 因此可以延展記憶能力, 這也是很多超強記憶訓練方法的原理)
同樣的道理, 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靠大腦形成一個有序的”編碼”, 假如這個編碼越有效率, 那麼我們越不容易忘記. 就如同我們的手機或是身分證號碼, 前面一定是區域碼, 到城市碼, 最後銜接到生日之類的, 所以我們在手機電話可以自選號碼都只剩最後幾位數. 所以手機號碼是可以透露一些資訊的. 短期記憶先是儲存在海馬迴之中, 接著會被移往皮質區域. 基本上假如長期記憶形成了, 就不會被遺忘.. 可使為什麼我們就是有的時候偏偏要回憶起某些東西的時候死活都想不起來呢?
取決於記憶的方式, 也就是如何「編碼」
在”身體學習比大腦記憶更有效” 這一書裡面也強調了: 假如我們在記憶某些東西的時候, 配合上了情緒, 甚至是五感, 會讓我們的記憶更加的深刻, 同時在未來提取記憶時也會更加快速!
在這裡, 又再度提到了睡眠. 睡覺是身體休息的說法顯然已經滿足不了科學家, 因為一些勞力工作者每天回到家裡倒頭就睡, 平均是八個小時; 可是假如我們一天都宅在家, 什麼事也沒做, 基本上也會需要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 因此科學家研究發現, 睡眠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就是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這也是為什麼睡眠不足的比較健忘, 甚至熬夜, 有睡眠障礙的人較易罹患老年癡呆症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的兩個章節討論到了人類完全不同的兩個反應: 疑神疑鬼與自我感覺良好
我們為什麼會對特定的事物感到害怕? 因為它有”威脅”. 我們的爬蟲腦為了維持生存, 因此會對具有威脅的事物感到害怕. 在史前時代, 人類必須對所有可能危害生命的威脅有所警覺, 不然就無法存活.. 同時, 人類的大腦傾向於以簡單的方式運作, 只要一有風吹草動, 就會開啟自保的本能, 如此才能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中維持生存. 但當今社會, 真正足以影響存亡的挑戰已經大幅減少, 但是在大腦深處這一個原始的本能依舊存在: 你會先感到害怕, 以便於在腦內先行計畫出解套方案. 但是, 特別對於某些個性特別敏感的人而言, 就會感到極度的焦慮以及缺乏安全感
但是反過來說, 人們也酷愛害怕的感覺! 回憶一下看恐怖電影, 坐雲霄飛車, 或是高空跳傘之類的活動. 因為當我們安然度過了一次挑戰以後, 多巴胺會大量分泌, 進而使人上癮. 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極限運動家樂此不疲的挑戰他們的極限
如何判定智商? 從以前到現在所有的智力測驗有有局限性, 而且我們往往發現, 一般來說我們認定智商很高的天才, 很大一部分是生活白痴. 在另一個方面來說, 越有成就的人, 會因為本身知識與資訊的累積, 更加的沒有自信 (仿冒者綜合症); 而偏偏一知半解的人, 說話則會越大聲 (唐寧. 庫格效應)
人類是群體的動物, 所以假如我們可以贏得更多人的認同, 那麼也代表在團體裡面的地位更加的鞏固. 因此絕大多數人想在短期之內搏人眼球, 就會使用誇張的方式表達自己, 越多人關注 (不管好的壞的), 越能提升自我效能; 反過來說很多專家會非常低調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人們會對於賣弄知識的人懷有敵意或是存有懷疑, 也就更加的不敢發表意見, 或是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
我們的記憶是會被大腦所篡改的!
為了讓人類有效益的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大腦會把過去負面或是不利的記憶淡化, 讓人振作起精神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在很多關於過去記憶的實驗中, 專家發現人們口述的回憶與實際上發生的兜不攏. 這個有可能是因為在平時, 我們在當下所有接收到的訊息, 本身就會被大腦經過一定程度的加工才形成了認知, 更不用說是回憶. 每一次我們回憶起同樣一件事時, 記憶都會被竄改掉一點點, 時間一久, 回憶就會與事實越離越遠… 心理學家認為大腦自我修改記憶的原因是由於在人類的社會中, 自我價值與成就感是支持自己有勇氣探索與發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自我感覺良好, 原來是身不由己的啊…
人類是群居動物, 孔武有力的尼安德塔人被我們智人老祖滅族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偏向單打獨鬥, 而智人則是群體合作. 為了能夠更加的與人共同生活, 我們的大腦 (特別是新腦) 偏愛讓人喜歡, 畢竟假如被群體拋下就有可能會獨自而亡. 因此, 我們天生不善於拒絕別人! 有時面對了一個天花亂墜的推銷, 我們就是會莫名其妙地購買一些我們明明不需要的東西… 因為拒絕了別人, 對方會難過 (即使我們並沒有明確意識到這一點…) . 因此有很多的銷售技巧, 就是利用了這一種反應, 特別是對於意志力比較弱的人, 格外容易上當! 也就是說, 很多時候大腦會強迫我們委屈自己, 作出妥協, 目的是讓他人喜愛我們
因為這本書裡面有一些資訊, 我在別的書中已經看過了, 原以為心得不會寫太多, 但是裡面有好多很有趣的部分值得分享,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長. 可是我覺得有一點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提出了大腦的這些矛盾之後, 並沒有告訴我們要如何來避免所產生的問題. 如果可以像 “端粒效應” 或是 “為什麼要睡覺” 這些書在每一個主題的最後, 提供讀者對應方式的具體建議就更好了
不過還是一本科普價值滿滿的書, 大大推薦~
下視丘功能障礙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真正快樂處方》
一開始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 還在想: 這是不是一本有關心理學的書? 像是”積極心理學” ,或是 “被討厭的勇氣” 一樣, 告訴大家, 要活得快樂, 最主要是自身心態的轉變, 同時會提供很多激勵人心的故事與格言… 後來翻開以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回事!
人生要真正的快樂處方就來自於: 運動!
這一本書可以說是 ”運動改造大腦” 2.0, 裡面提到了更近期的一些醫學研究, 將運動習慣與維持大腦健康緊緊連結了在一起. 而且書中的很多建議都非常的實用, 不管是一般人想要維持健康, 或是像我們健身教練給予會員的幫助, 都很有參考價值
要怎麼 ”訓練大腦”? 是做很多的益智題目嗎? 還是使用很多測試智商的app呢? 最近的結果顯示, 以上這些對於大腦的發展的改善都非常有限, 而真正有最直接貢獻的方式就是:運。動!
過去醫學家認為, 腦細胞在人類成年以後就會定型, 不可能再發生任何改變, 可是近代的科學家揭露了大腦神經可塑性是終身的, 可以持續產生新的連結. 在學習新事物或是技能時, 這個串連更加的活躍. 因此為了預防失智, 我們常常鼓勵老年人在退休以後持續學習新的事物或是技能, 而在這之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學習一項新的運動. 由於在練習不熟悉的新運動技巧時, 大腦同時要在內部進行認知與思考, 同時還需要對外控制肢體的活動, 因此可以將腦部神經元活躍度提升到最高! 既然老年人都可以如此受益了, 一般大眾當然更是如此
在 ”運動改造大腦” 一書裡面已經提過, 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使用運動療法配合藥物來治療焦慮與憂鬱症. 在我們不安時, 會觸發HPA軸 (下視丘- 腦垂體- 杏仁核) 反應來面對壓力, 特別是杏仁核, 它對於啟動人類 “戰與逃” 反射佔有主導的地位, 同時激發一連串賀爾蒙反應來讓人抵擋壓力. 而與其產生拮抗的就是海馬迴. 海馬迴除了負責記憶之外, 也會針對杏仁核過度的活躍產稱制衡的效果. 一般容易神經緊張或是有一些精神疾病的患者在此二者的功能上都會有嚴重的失衡. 而我們知道在長期的焦慮狀態之下, 體內的皮質醇水平會高居不下, 除了導致身體處於長期慢性的發炎狀態之外, 更會導致海馬迴的萎縮, 與前額葉的功能障礙
而幾個研究都一致發現, 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增加大腦血流, 甚至在幾週的慢跑訓練之後, 除血清皮質醇的水平明顯降低之外, 受測者的海馬迴與前額葉的體積有明顯的增大!而這些結果首先就可以幫助人面戰勝焦慮. 同時, 身體素質較好的人群面對挑戰或是壓力有更佳的信心, 體能的提升會進一步增加自我效能. 而科學家發現運動 (特別是有氧運動) 可以有效提升大腦內γ-氨基丁酸的濃度. γ-氨基丁酸 (GABA) 是一種讓大腦安定的神經傳導物質, 能夠抑制腦部過多的活動而讓人放鬆情緒
在運動當下, 我們的血壓, 心率以及呼吸率都會上升, 這個反應其實與我們焦慮時一模一樣, 因此長期的運動可以讓大腦練習讓精神狀態在同樣的生理反應之下放鬆, 因此在未來壓力再次產生時, 我們就可以好整以暇的去對待, (其實就跟打疫苗的概念類似) 因此運動有助於緩解進張情緒, 接下來可以進一步的提升抗壓性!
假如可以的話, 在學習, 考試, 或是上班前, 可以適度地做一些運動, 伸展當然可以, 但是最好可以是有氧性質的運動, 跑步會比散步更好, 建議至少可以持續十分鐘左右. 因為我們運動當下身體會分泌兒茶胺酚類激素來讓身體進入運動狀態, 而這些賀爾蒙的效果本身會讓人專注. 在運動結束以後, 他們在殘留在體內二到三小時才會完全被代謝掉. 因此諸多研究都顯示, 運動之後的學習會提升專注力與記憶, 讓效率更高. 但是, 運動專注力的提昇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看到具體的成效, 這跟透過運動想要減肥或是提升體能一樣, 需要持之以恆, 但是, 即使只做了一次運動, 就可以馬上感受到這一次的效果!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 是在大腦中製造的一種蛋白質, 它可以保護大腦不受低血糖, 自由基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傷害, 減緩大腦細胞的衰老. 而BDNF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新生大腦細胞, 換句話說,BDNF是我們在退抗老化過程中做重要的一個物質! 在一些研究裡面發現, 個性較樂觀的人, 大腦內的BDNF水平也比較高, 而較為神經質, 沒有安全感的人則相對較低. 然而, 我們可以透過運動來大量製造BDNF!特別是有氧運動, 我們在跑步時, BDNF水平會迅速升高, 而在運動結束之後的幾個小時會依然維持在一定的高點. 而且, 隨著體能的進步, 在運動時的BDNF也會不斷提升. 而一些受測者在停止運動兩週之內, 大腦中的BDNF水平仍然可以得到維持, 也就是說, 我們不需要每一天都運動, 一周二到三天足矣! 相對的, 研究人員在重量訓練者身上則沒有發現同樣的BDNF提升結果
在班杜拉 (Bandura) 的”社會認知理論” 中, 首先提出了 “自我效能” 概念- 一個對於自我任務完成的積極信念. 我們都將其視為一種正面的心態, 可以幫助我們完成既定的任務或是課題. 但是近代的腦科學則近一步發現, 自我效能與BDNF, 多巴胺還有血清素的交互作用有關: 正向的心態可以有效的提高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 這些神經激素的提高也能正面影響自我效能. 而運動正是誘發這些賀爾蒙最好的方式! 除了這些激素之外, 近代對於 “跑者的愉悅” (Runner’s high) 有越來越多的認識, 不但了解到內啡肽的實際功效, 也發現了內源性大麻, 這些物質是促使人們在運動中與運動後感到舒暢淋漓的主要原因. 所以, 持續性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地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所以, 要快樂, 開始運動吧!肌力訓練可以有效地改善外型, 減少痠痛, 提升代謝; 而有氧運動可以增進專注, 穩定情緒, 提升認知. 每一種運動都有其獨特的效果, 互相取代是不可能的, 而根據本書的內容, 快樂人生的基礎更是建築在心肺訓練之上! 一起跑起來喔~
下視丘功能障礙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改善多囊問題的6大方法】
上次跟大家提到「如何自行簡單判斷是否可能有多囊問題」。
今天帶給大家的是很重要的衛教知識。
無論是否有正在進行中、西醫的治療,只要已經被確診多囊性卵巢問題/體質的女性朋友們,都建議可以依循下面的方式來改善多囊問題喔!
以下6點大重點,是各類多囊朋友都可以參考進行的方式。
1. 低碳水控熱量飲食
2. 高強度多運動訓練
3. 好品質的充足睡眠
4. 放輕鬆保心情愉悅
5. 醫藥改善月經規律
6. 控體重勿過度胖瘦
▍ 低碳水控熱量飲食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在典型多囊性卵巢患者的身上都帶有一種所謂「胰島素阻抗」的體質問題,只是影響身體的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胰島素阻抗」最簡化來說就是易胖體質(中間牽扯太多生理機轉在此不詳述)。
這樣的體質對於甜食、精緻澱粉、醣類的反應比一般人更顯著。
胰島素阻抗體質的人,吃一個麵包的肥胖影響效果就像一般人吃了五個麵包一樣。
因此整體飲食標準,建議以低糖、低碳水、低升糖食物,同時補充高纖食物,以上為優先準則,其次則是總熱量控制,同時也需要控制進食頻率。
一天進食太多次,也會影響血糖浮動與脂肪代謝能力,建議集中進食、多量少餐。
這樣的進食方式便能夠減少胰島素阻抗體質的影響。
▍高強度多運動訓練
增加運動的強度,可以讓身體肌肉細胞的耗能增加,同時促進胰島素的敏感性,如此便能夠反制「胰島素阻抗體質」。
目前的研究來說,無論是有氧運動或是重量訓練,都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
以多囊性卵巢的患者來說,比較建議進行「高阻力有氧」運動,同時能夠保留肌力、也能夠增加燃脂效果。
重量訓練,更能夠在減脂期間幫助保留肌肉量,而不至於減重期掉太多肌肉。
一般建議一週運動2-3次以上,每次1小時,運動強度至少要有心律加速、肌肉痠痛感,如此就能有基本改善體質的效果。
很多人都說有運動習慣,但一問之下,一個月才動2-3次,或者是只做快走、瑜伽這類的低強度運動。
因為運動強度、頻率實在太低,導致幾乎沒有改善的成效。
▍好品質的充足睡眠
好品質的充足睡眠,包含三件事:
入睡時間、熟睡深度、睡眠長度。
入睡時間,與生理時鐘相關,會進一步影響身體各項內分泌的濃度變化,一般建議在12點前就寢。
熟睡深度,一樣會影響各項內分泌的穩定性,以及脂肪的代謝能力,我們都知道想要瘦就要睡的好。
睡眠長度,一般建議6-8小時的連續休息,身體才能得到完整的休息時間,否則睡眠長度不足容易影響體質,像是虛火、氣虛,都是因此產生的。
▍放輕鬆保心情愉悅
情緒與壓力變化都會影響大腦內分泌,進一步則可能影響腦下垂體的各項內分泌,像是常見泌乳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波動性,進而干擾卵巢的排卵規律。
像是常見的下視丘亂經,與情緒壓力有相當大的關係。
現代醫學所說的,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 (HPA或HTPA軸),便是這個身心互相影響的典型系統,中醫來說,心、肝、腎三臟腑之間的相關性也是如此。
▍醫藥改善月經規律
西藥部分,可以使用避孕藥「產生藥物性月經」、「減少雄性激素過多」現象,或是使用血糖藥物治療「胰島素阻抗體質」。
中藥來說,主要找出每個人的「不排卵體質因素」,調整體質、幫助誘導自發性排卵、改善排卵障礙、改善代謝問題、減少體重。
主要治療目標放在
「讓患者能夠穩定代謝子宮內膜,
如果能夠產生自發性月經則最理想。」
其他細節,可以參考以往的治療文章。
▍控體重勿過度胖瘦
大部分的多囊性卵巢都是合併過胖問題。
過多的體脂肪會惡化排卵功能。
但是有極少部分非典型多囊則是體瘦,甚至有過輕的情形,如此則需要考慮是否類似於「女性運動員三聯症」(female athlete triad),因為身體消耗過大,造成一連串的荷爾蒙失調,卵巢失去自然排卵規律性。
女性無論過重或是過瘦,都可能干擾卵巢的排卵機能,因此建議盡量維持在一定範圍內的標準體重,才不至於惡化多囊性卵巢問題。
#多囊性卵巢問題醫藥治療只是一部分
#生活作息各項細節也要照顧好才能好更快
-
-
#文章歡迎分享轉貼喔
#趕快貼給週遭的朋友
#看看多囊問題可以如何改善它
#多囊性卵巢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疼痛治療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下視丘功能障礙 在 【醫道心傳】走路不穩、眼手不協調、語句文法障礙 的推薦與評價
#中醫 #腦功能與疾病 #EP4 #大腦結構 #小腦 #腦幹 #下視丘 #原鍾意中醫 · 陳春燕dan 21 yang lain. 241 Lihat · 22 · 2 · 2. Lagi daripada 中醫師的養生智慧. 00 ... ... <看更多>
下視丘功能障礙 在 【大愛醫生館】20200618 - 交換中心當機~視丘中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丘病變大小及受損部位而定,可能出現認知 功能障礙 、近期記憶時好時壞、行為改變、嗜睡等。如果病變往下延伸到中腦,會因眼球無法上下轉動而出現複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