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因素一定有遺傳,但,一半以上和不良健康行為、生活型態都有關係。
不健康的存活年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在的努力,是對年老的自己負責
根據主計總處發佈的國情統計通報,報告中指出,2016年時國人平均「不健康之存活年數」約為8.8 年!
報告中所指的「不健康」並不是指臥病在床,而是需要他人照顧,都會被歸在「不健康」當中。而「不健康的存活年數」的算法為,將內政部所發佈的國人平均壽命,減去衛福部所發佈的健康平均餘命而得。
也就是說,由「國人平均壽命(80歲)」,減去「健康平均餘命(71.2歲)」,才得出所謂的「不健康存活年數(8.8年)」;而這8.8年是指「國人平均需要他人或家庭照顧者照顧」的時間。年數愈短、對家庭照顧者負擔愈小。
常見的就是臥床或依賴輪椅,處於失能的狀態。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居多,然而,這些狀況產生的先行原因,通常是代謝症候群!
有人會鼓吹買份失能險,來預防家人到時候的沉重負擔,買了再多保險,但還是無法改變需要臥床的事實啊!
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預防的,乖乖地注意吃,乖乖地運動,避免三高,還是靠自己平常的努力最實在!
不健康的存活年數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別再有遺憾,讓第九屆最後一個會期通過《尊嚴善終法》三讀】
昨天我受邀參加「2019尊嚴善終立法座談會——紀念傅達仁」分享由我領銜提出 #亞洲第一部安樂死專法《#尊嚴善終法》的立法初衷、社會需求、民意支持度、國際合法化現況、法案內容、尊嚴善終的意涵、臨床條件、審查程序、醫療團隊評估事項、醫師的不施行權及責罰豁免、設立尊嚴善終審查委員會,以及提出《尊嚴善終法》立法意義。我也懇切呼籲不分黨派、朝野及各界儘速於本會期完成《尊嚴善終法》三讀,讓善終能夠成為每個人的選項。
#座談會嘉賓
這場座談會也邀請到提出《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正案的曾銘宗委員、曾推動安樂死合法公投的江盛醫師、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及楊志良、陽明附醫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陳秀丹醫師、康寧大學副校長馬西屏先生,一同紀念傅達仁先生遺愛人間,集氣支持《尊嚴善終法》三讀通過。
#臨終前無效醫療另類台灣第一
陳秀丹醫師經常面對重症病患,她揭露了在台灣 #扭曲的生命末期照顧,例如:癌症末期還要使用呼吸器、接受洗腎及化療,甚至有一天被插三次鼻胃管的病人。
台灣長期依靠呼吸器維生的人數是美國的5.8倍,而且高達5成的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而實施無效醫療。雖然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堪稱世界第一,但其中52.9%為無效醫療,且醫療費用更是佔了加護病房費用的80%,約35.8億元。換言之,種種的無效維生醫療只是徒增病人承受不必要的折磨,最終失去生而為人的尊嚴。
#尊嚴善終刻不容緩
依行政院統計顯示,2016年國人不健康的存活年數是8.8年,也就是近9年的時間都需要依賴他人照顧。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18至2030年間老年人口增加216萬人。此外,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於2017年發布「安樂死合法化相關議題看法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2%的國人支持台灣通過安樂死合法化。由此可知,台灣人民有尊嚴善終的需求,而且也有廣大民意支持。
#邀請您一起和我支持尊嚴善終
《尊嚴善終法》是一部維護人性尊嚴及個人自主權的進步立法,並承載著偌大的歷史意義。藉由這個機會,讓每個人深刻的思考如何迎來生命的結束、如何送走我們最愛的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安樂死應不應該合法化的問題仍具有高度爭議性。因此,《尊嚴善終法》的推動極需社會大眾支持,進而影響主責的衛福部及各個政黨。儘管我們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時間成就這部亞洲第一的安樂死專法,但我認為無論最後安樂死合法化與否,至少台灣人民已經思考過這個選項了。
#如何支持尊嚴善終法儘速三讀
1|請大家一起按讚分享《尊嚴善終法》的懶人包。
2|多多和親朋好友討論彼此對善終的想像與願望。
3|對政府和各立委表達您支持尊嚴善終法的訴求。
#想知道更多
1|《尊嚴善終法》總說明、法案內文及立法理由載點:https://reurl.cc/724WnN
2|認識安樂死及荷蘭立法經驗: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3696
3|許毓仁力推《尊嚴善終法》記者會:https://reurl.cc/oDVARq
#請和許毓仁一起支持尊嚴善終法
不健康的存活年數 在 統計:國人不健康生存年數已達8.41年2020-06-28 IPCF-TITV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國人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但 不健康 的日子也逐年增加,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2018年的平均壽命為80.69歲,健康餘命達72.28歲, ... ... <看更多>
不健康的存活年數 在 大誠保險經紀人- 【 國人不健康存活約8.8年 】 國人健康平均 ... 的推薦與評價
國人不健康存活約8.8年 】 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為71.2歲 不健康的存活年數是8.8年✍️不健康未必是臥床,只是指「需要依賴他人照顧」 反映出家庭照顧者的負擔不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