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孝文化
作者:張秀琴老師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說文解字》中「孝」是:「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由「老」和「子」組成,康殷先生於《文字源流淺說》中說,其字形就像「子」用頭去承老人的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的形狀去表示「孝」。孝文化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有些關於孝的看法在今人看來有不少爭議。本文將會抽取其中兩句探討。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攁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葉公認為舉發自己的父親偷了羊的人是正直的,而孔子則認為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由此可見,儒家思想看「慈孝」比正直更重要。對於這個觀點,很多人都不認同,認為這是「愚孝」。舉例說,父母虐待子女,那身為子女是否應該因為「孝」而忍氣吞聲?甚至當父母作奸犯科時,仍然要盲目維護父母?如此看來,儒家思想中的「孝」確實不合時宜?
其實不然!
慈孝非愚孝
儒家文化中的「孝」並不贊成盲目維護父母,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論語・里仁》),這裡指出若父母做錯事,還是要勸阻的。孟子也曾説:「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嘰也。俞疏,不孝也。」(《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説,對父母大的過錯要諫言,對他們小的過錯要容忍,否則就是不孝。所以父母若做錯事,並非一味幫其隱瞞過錯,反而要盡己所能去勸阻他们。
當然,儒家思想不主張一來就訴諸法理,它看「慈孝」比甚麼都更重要,主張在法理之上先顧念「人情」,但它並沒有否認其他道德價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為「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説,不孝的表現有很多種,而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是最為不孝的。舜没有告訴父母就娶妻了,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一樣,是不孝的,但君子認為舜不告知父母和稟告了是一樣合乎禮法的。
這句話看似自相矛盾,但實際上是孟子為舜「不告而娶」做開脱。
相傳,堯非常欣舜,要把女兒嫁與他,但是舜的父母卻對他很差,常常想害他。若舜告訴他們,那娶妻一事就會被阻撓,所以最後沒有告訴雙親就娶妻了。婚姻大事沒有告知父母,在當時是極不尊重父母的不孝之舉,但作為賢君的模範,孟子當然要替他作辯護了:若舜娶妻不成,就不能傳宗接代,那是最大的不孝。權衡兩者,舜最後只好選擇了「不告而娶」。「兩孝相存取其大」,這樣我們又怎能説舜不對呢?
慈孝貴乎敬
那到底孟子是否認同不能夠傳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呢?筆者認為他並不認同。《孟子・萬章上》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認為孝最大的表現莫過於尊敬父母。故若傳宗接代純粹只是生兒育女,繼後香燈,而沒有在父母生前给予尊敬對待,就不是孟子所説的孝了。舉例說,若一個人為家族繼後香燈,但是對父母呼呼喝喝,既不贍養他們,又不照願他們,甚至使喚年邁的父母照顧自己,這絕非孟子所説的孝。
孝文化當中有很多有趣的説法都被今人曲解,我們研讀時,切忌斷章取義,人云亦云。
(本文曾於2020年9月22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孝 #孝文化 #孟子 #孔子 #慈孝貴乎敬 #慈孝 #儒家文化 #儒家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直以來,我都不太願意去談論《孟子》說過的這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何理解這一句話,整個問題的複雜度,遠遠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我們先把孟子的原文完整的引用出來,並附上翻譯:
—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孟子說:「不孝的事情有很多件,沒有後嗣是最嚴重的。舜娶了妻子,卻沒有事先徵得父母的同意,是因為考慮到沒有後嗣的緣故。(雖然舜違背了禮節,好像很不孝,)但君子能夠理解他的做法,所以不會去追究他違背禮節的過失。」
—
我們都知道,讀文章要整篇一起讀,追求融會貫通的理解,不能斷章取義;因此,我們不能只摘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兩句話,去指責那些沒有辦法生小孩的人,說他們違背了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應該去思考:孟子說了這兩句話,他真正要闡述的主題是什麼?他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孟子在這兩句話之後,舉了「舜不告而娶」的故事為例。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呢?
由於堯想要把帝位禪讓給舜,所以便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許配給他。在古人的觀念中,婚姻大事不能自己做主,一定要有父母之命,但堯跟舜卻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就是他們竟然瞞著舜的父母,偷偷舉辦婚禮,先斬後奏,不只結了婚,還生了小孩!
那麼,舜要娶老婆,為什麼不跟自己的父母親說呢?因為他的父親是「瞽瞍」,一個老番癲,他總是給舜惹麻煩,愛跟他唱反調,沒辦法跟他講道理,所以一旦被他父親知道,他的父親一定不會允許,這婚就結不成了。所以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告而娶」,先斬後奏,至於禮節什麼的,根本不必在乎!
大家要知道,「不告而娶」這件事在古代是非常嚴重的。你怎麼可以偷偷結婚,完全不徵得父母的同意?這在禮節上完全說不通。對於最重視禮教的儒家讀書人而言,這是絕對不被允許的,舜做了一個非常不良的示範,如果人人都模仿他「不告而娶」的行為,那肯定就禮崩樂壞、道德淪喪了!
先了解舜「不告而娶」的這個故事,你才會知道孟子在說什麼。其實孟子這一段話是要幫舜「洗白」——孟子告訴我們,凡事都要徵得父母的同意,其實那只是「小孝」;除了小孝之外,還有「大孝」,也就是繁衍後代,讓愛無限地綿延下去。所以舜並沒有做錯,他很有智慧,懂得取捨,不拘小節,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反而才完成了真正的「孝道」啊!
所以,大家看出來了嗎?其實孟子要跟我們說的是——千萬不要被保守的傳統禮教給困死了!人要懂得臨機應變!要懂得「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道理!如果舜是一個迂腐的儒者,堅持一定要徵得父母的同意,那他就結不了婚,生不了小孩,這對於家庭來說,才是真正的損失啊!!
如果把這個邏輯拿來套用在現代社會中,孟子恰恰是要鼓勵我們,不要被保守的、傳統的禮教觀念給束縛住了!不要過度拘泥於形式,否則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為什麼只有男女的結合才可以稱之為婚姻呢?太迂腐了,這些都只是「小孝」罷了,真正的「大孝」應該是讓所有相愛的人都可以結婚,組成幸福的家庭,把上一代的「愛」綿延不絕地傳遞下去才對。這對我們的社會而言,不是更有幫助嗎?
就算同志不能透過自然生產的方式,但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如果能用其他的方式來生養子女,讓愛綿延不斷,你覺得孟子真的會反對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依我看,孟子不會反對的,他會支持讓所有相愛的人,都可以養育自己的孩子。
儒家,絕對比你所想的更前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以來,我都不太願意去談論《孟子》說過的這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何理解這一句話,整個問題的複雜度,遠遠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我們先把孟子的原文完整的引用出來,並附上翻譯:
—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孟子說:「不孝的事情有很多件,沒有後嗣是最嚴重的。舜娶了妻子,卻沒有事先徵得父母的同意,是因為考慮到沒有後嗣的緣故。(雖然舜違背了禮節,好像很不孝,)但君子能夠理解他的做法,所以不會去追究他違背禮節的過失。」
—
我們都知道,讀文章要整篇一起讀,追求融會貫通的理解,不能斷章取義;因此,我們不能只摘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兩句話,去指責那些沒有辦法生小孩的人,說他們違背了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應該去思考:孟子說了這兩句話,他真正要闡述的主題是什麼?他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孟子在這兩句話之後,舉了「舜不告而娶」的故事為例。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呢?
由於堯想要把帝位禪讓給舜,所以便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許配給他。在古人的觀念中,婚姻大事不能自己做主,一定要有父母之命,但堯跟舜卻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就是他們竟然瞞著舜的父母,偷偷舉辦婚禮,先斬後奏,不只結了婚,還生了小孩!
那麼,舜要娶老婆,為什麼不跟自己的父母親說呢?因為他的父親是「瞽瞍」,一個老番癲,他總是給舜惹麻煩,愛跟他唱反調,沒辦法跟他講道理,所以一旦被他父親知道,他的父親一定不會允許,這婚就結不成了。所以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告而娶」,先斬後奏,至於禮節什麼的,根本不必在乎!
大家要知道,「不告而娶」這件事在古代是非常嚴重的。你怎麼可以偷偷結婚,完全不徵得父母的同意?這在禮節上完全說不通。對於最重視禮教的儒家讀書人而言,這是絕對不被允許的,舜做了一個非常不良的示範,如果人人都模仿他「不告而娶」的行為,那肯定就禮崩樂壞、道德淪喪了!
先了解舜「不告而娶」的這個故事,你才會知道孟子在說什麼。其實孟子這一段話是要幫舜「洗白」——孟子告訴我們,凡事都要徵得父母的同意,其實那只是「小孝」;除了小孝之外,還有「大孝」,也就是繁衍後代,讓愛無限地綿延下去。所以舜並沒有做錯,他很有智慧,懂得取捨,不拘小節,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反而才完成了真正的「孝道」啊!
所以,大家看出來了嗎?其實孟子要跟我們說的是——千萬不要被保守的傳統禮教給困死了!人要懂得臨機應變!要懂得「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道理!如果舜是一個迂腐的儒者,堅持一定要徵得父母的同意,那他就結不了婚,生不了小孩,這對於家庭來說,才是真正的損失啊!!
如果把這個邏輯拿來套用在現代社會中,孟子恰恰是要鼓勵我們,不要被保守的、傳統的禮教觀念給束縛住了!不要過度拘泥於形式,否則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為什麼只有男女的結合才可以稱之為婚姻呢?太迂腐了,這些都只是「小孝」罷了,真正的「大孝」應該是讓所有相愛的人都可以結婚,組成幸福的家庭,把上一代的「愛」綿延不絕地傳遞下去才對。這對我們的社會而言,不是更有幫助嗎?
就算同志不能透過自然生產的方式,但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如果能用其他的方式來生養子女,讓愛綿延不斷,你覺得孟子真的會反對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依我看,孟子不會反對的,他會支持讓所有相愛的人,都可以養育自己的孩子。
儒家,絕對比你所想的更前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孝的三個層次| 孟子所說真正的不孝有五種 的推薦與評價
《孟子》的《離婁章句上》中,孟子曰:“ 不孝有三 , 無後為大 。 舜不告而娶 , 為無後也 。 君子以為猶告也 。”“無後”,現在的人普遍理解為沒有後代,那麽, ... ... <看更多>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在 不孝有三- 厭世哲學家的帖子 的推薦與評價
《十三經注疏》關於舜不吿而娶的事,有「舜懼無後,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母,禮也;舜不以告,權也:故曰猶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