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時,遇上「人設」與現實落差很大的人 ]
有一次,訪問了一家店的老闆娘,在這裡以假名稱她為F姐。
見到F姐本人時,覺得比起店老闆的身份,她看起來更像到店裡來消費的那群貴婦。睫毛種得濃密纖長,皮膚保養得吹彈可破,身上的衣服一看就知道至少上萬。「所以你們要在哪裡拍?」F姐問。「角落那一桌可以嗎?」我問。「可以是可以,但要快一點,我等下還有事情。」F姐冷冷地說。我聽了心裡想著,明明採訪前已將開始與結束的時間都確切訂好,現在倒像是我們已經在浪費她時間?不過想歸想,專業的採訪者可不能因為這樣就被嚇到。我們在角落桌子坐定後,採訪隨即開始。
F姐講起自己創業的心路歷程:「我算是白手起家的,現在女人要獨立,就是要靠自己嘛!我那時候整天飛歐洲,比利時、英國、法國,就是去他們那邊的工廠接觸不同的材料,汲取靈感。」F姐說。
店裡年輕的工讀女生端上水來給我們,F姐皺了皺眉說:「不用了吧。」工讀生看起來一臉尷尬,水杯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我急忙說,「沒關係,不用麻煩了。」工讀生這才把水原路端回。回到採訪,F姐繼續侃侃而談,「我這個人,說話很直,做事也是直來直往的,想做的就去做,想追的夢就去追。這家小店,也是我努力打拼起來的,不靠任何人。很多人都是有夢不敢追,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啟發所有女生去勇敢追夢。」
「您說白手起家,想請問您過去做過什麼樣的工作?」我問。
F姐突然默不作聲。過了許久才像終於找到適合的詞語般說,「就是一般工作啊,這個有很重要嗎?」
「讀者應該會很好奇,您是怎麼一步一腳印實現夢想的。」我說。
「每個人走的路不一樣吧?你們寫作採訪的應該不會連這種道理都不懂吧?我覺得這並不重要啊。」F姐突然化身防衛型刺蝟,渾身的刺漲得滿滿的,不容人接近。
那次採訪結束後,我稍微探問了一下F姐的身世背景,沒想到身邊竟然真的有媒體朋友與她有私交。
「F?她老公超有錢的好不好,」八卦友人說,「她那家店都是她老公出資的啊,她之前去歐洲旅行什麼的,也都是老公出的錢。」
我想起F姐一臉驕傲地說著女性應當如何當自強,如何不靠別人,如何勇敢追夢,對比華麗現實底下的敗絮,突然覺得有點受騙。
不過文章不能不出,實際真相也不能見光。我當時接案維生,有流量要顧,有銷售要擔憂,我是一個寫字的騙子,賣的是華而不實的意識型態,我比陶淵明更卑微,我不只為五斗米折腰,三斗米就足以讓我舔腳。
當然,以上這種狀況不是常態,在當編輯的生涯中,仍然遇過非常多名實相符、才華洋溢的人們。只是,以上這種情形也非少見,每每遇到,總讓我自覺廉價,覺得有些採訪不過是一種聯手欺騙大眾的形象包裝。
有一次,訪問了一位人氣頗高的網紅,在網路上以正能量和 body positivity 做為主要賣點。
到了咖啡店,我四處張望,找不到人。顧盼許久,突然一個女生向我招了招手,她看起來和網路上的照片完全不一樣。我遲疑地走近,「請問妳是G嗎?」我問。「對~妳好!」G微笑著點頭。
採訪過程中,我一邊專注當下,一邊卻忍不住走神。社群網路上的G,和現實生活中的G,充滿著強烈的對比。山根墊得很高,下巴也墊了東西,雙眼皮割得很深,整個臉蛋充滿緊繃的動刀痕跡,但眼神卻如地基鬆動般飄忽不定。
「我覺得愛自己很重要。女生應該要愛自己原來的模樣,不要為了別人而改變自己。」G 的說話聲音又細又小,好像自己也不是那麼確定話語裡的意思。
「前陣子看到妳去隆乳,想問當初為什麼想去隆乳?」我問。
「就是要愛自己啊!我覺得讓自己變美,也是一種愛自己的方式,覺得自己美美的,也會活得比較有自信。」G說。
「所以當初是覺得,胸部大一點更好看?」我問。
「對啊!我之前好幾任男朋友,都說我胸部如果再大一點就完美了,我就覺得他們說的也滿有道理的。」G眼神有點閃爍,「我以前去海邊都不敢穿泳衣,現在自信多了,終於可以穿喜歡的比基尼。」
「如果男朋友說妳原本的樣子就很好,妳還會去隆乳嗎?」我好奇地問。
G愣了愣,想了一會後說,「不知道耶,不過我媽以前也常常跟我說,我胸部這麼小會找不到男人要,所以從國中開始就一直很想去隆乳。」
後來這些部分,因為與原訂的採訪主題互相抵觸,所以也無法寫進文章。
見識過人間百態後,會漸漸發現,這個社會似乎模糊了「真實」和「形式」之間的界線。
在網路上,G分享了許多勵志正向的文章,告訴粉絲要愛自己,要喜歡自己原本的樣子,不要輕易為了別人改變自己,底下的網友們,也一面倒地激昂贊同,「沒錯!好喜歡妳的勇敢!」「說得太好了」「最喜歡妳這樣又美又做自己的人了。」好像完全看不見明擺的事實與經營的人設之間的明顯差距。
不過翻出這些真實面,絕對不是要說什麼整型不好、網路審美觀不好、拿老公的錢出來做生意不好,也不是要說那些想要更愛自己的努力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徒勞,老實說這都是個人的事情,想幹嘛就幹嘛,自己開心就好,不關別人的事。問題只是,當你販賣著一種形象,實際上的所作所為卻與形象背道而馳,這是不是一種詐欺?
但我想,絕對沒有人是心存著「我要來欺騙大眾」的心態在生活的。人們往往只是不夠誠實,不願誠實,或無能誠實,我們不過都是普通的平凡人罷了,有時自卑有時自傲、必須賺錢養家,也希望真實的自己能和假想的形象一樣美好。
而無論是一個小小的編輯,還是一個店老闆,又或是一個網紅,我們或許本身不是理想,但我們販賣理想,因為世界上,有太多和我們一樣,生活平庸無光,需要一點童話故事,一點追夢樣板,讓我們對人生持續保持希望。
本就知道人不完美,過分苛求自己或他人完完全全言行合一,若稍有差錯便完全抹殺對方的價值,甚至集體出征血流成河,是非常殘忍且過度反應的。所有人不過努力地想要活得更好。只不過正因深知如此,才知道該練就一雙誠實而仁慈的眼睛,知道哪些話可以當真,哪些話只是聽聽就好,否則會陷入不明究理的困境,要麼盲目追隨、老是覺得自慚形穢,要麼張牙舞爪、過度批判。而那些不願隨波逐流、不願自欺欺人的,遲早會離開那些光鮮亮麗的塑膠世界,走往更真實的歸屬之地,即便那個地方,沒有網路世界的繽紛七彩。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原文刊載於 A Day Magazine
#編輯 #工作 #採訪 #網路 #AbbyChao #少女A #interview #人設 #interne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
不為五斗米折腰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五柳和五斗
陶淵明的文學地位是死後才被肯定的。宋朝歐陽修盛讚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是晉朝唯一可以讀的文章。從此他的作品列入暢銷排行榜!
陶淵明,字元亮。又一名潛(東晉改朝換代後他就改名為陶潛,從此潛龍勿用)自號五柳先生!
他最被人傳頌的是不屑為「五斗米折腰」,最後的官職是縣令,只做了81天。離職原因是有長官來縣府視察,主任秘書叫他一定要服裝儀容整齊親自躬迎,陶先生就不幹了,辭官歸隱。最後固窮自守。62歲病死。喪禮菊花不用買,東邊籬笆種很多!
學生最喜歡問「五斗米」等於現在多少薪水?意思是人的腰部的柔軟度可以根據薪水的多少來決定。
「五斗米」教科書都翻譯成微薄的俸祿,當時的薪水是半錢半穀,陶淵明的薪資是月錢2500,米150斗,換算起來一天有5斗米加83塊錢。(以當時的物價計算,不差)
介紹一下他的祖先,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就是那個為了北伐中原每天搬磚練身體的人。和庾亮還曾一起合作平亂。後來也是知所進退,才能安享晚年,活到76歲。可惜富不過三代,到曾孫陶淵明這一代已經家道敗落!
《桃花源記》只有320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這篇散文真的厲害。時間地點人名(南陽人劉子驥)都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11個字人事時地就交待清楚了。
太元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年號。太元8年打贏淝水之戰後,這個皇帝就開始喝酒喝到35歲,被後宮的張貴人用棉被悶死!
「桃花源」用寓言的方式,描繪出一個豐衣足食,恬靜祥和的烏托邦世界!令人嚮往!
各位同學,在亂世,人能活著就是一項成就了,所以很多人沒得選。
陶淵明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他的選擇是寧可粗茶淡飯也要挺直了脊背不受束縛的活着。
人生的選擇很難,蕭伯納說過人生有兩個失望,一個是得不到你想要的,另一個是得到你想要的。
桃花源是回不去的家,
還是醒了的夢?
人生是一場打不贏的仗!
PS:聽說我的學生是8歲到88歲,這樣很難寫啊!晚安!週休二日喔!
下課
不為五斗米折腰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詩人管管昨(5/1)病逝,享年九十三歲。兩年前訪問詩人時,問他活這麼大歲數,還有什麼遺憾?他說身為蒲松齡同鄉沒看過鬼,也沒裸奔,很可惜啊。
那時候,詩人能走能跑,還能去景美看二輪戲院,日子仍很自在快樂,晚年能如此瀟灑漂亮,這一生自然是帥氣得不得了。
《老年維特的煩惱/管管》
時間是端午節前一週,地點是台東鐵花村,本名管運龍的詩人管管剛出新書《燙一首詩送嘴,趁熱》,他在台東詩歌節的舞台上唸了一首〈生日派對〉,90歲的詩人規劃百歲生日壽誕:「裝死躺在棺材裡/聽吾那些好朋友罵我的壞話/譬如張默罵我小氣等等/聽那些老女人罵我薄情,罵我不識抬舉,笨!/當年他們是漂亮的,那時我也瀟灑/等他們罵完/我再從棺材跳出來嚇唬他們。」
作家寫作風格即人格,率性而自在,主持人提醒他控制時間,他說:「你提醒你的,我唸我的。」台下觀眾發問什麼是愛?他岔題說:「愛是LOVE,拉夫,我是49年被國民黨拉夫拉到台灣來的。」好奇追問經過,他卻聊起少年時,在故鄉青島和大姑娘們玩撲克牌,輸了被彈鼻子的往事,詩人90歲高齡,還像19歲少年一樣做跳躍性思考。
小班一年、中班一年、大班一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碩士二年、博士二年/還好,俺統統都沒念完
詩人思考像少年,行徑也跟年輕男孩子一樣熱情。我們在詩歌節舞台旁做訪問,天氣太熱了,轉戰公園另一邊的小亭子,臨走時他雙掌圍成一圈,對舞台前方座位區大喊:「親愛的,我們往那邊去啦。」詩人對誰喊親愛的?他對坐在椅子上、小他36歲的妻子梁幼菁喊親愛的。訪問一半,工作人員過來請他吃飯,他劈頭問:「我老婆咧?」工作人員說已在餐廳,他笑言:「這樣漂亮的老婆有一天被拐走怎麼辦囉。」老詩人比台東的天氣還熱情,34度的高溫下,他一直在曬恩愛。
梁幼菁1997年去誠品書局聽管管朗讀詩歌,詩人送了簽名書給她,2人開始通信,「我覺得寫信的魔力很大,尤其管管的信又畫又詩又寫的,又貼花弄草,很容易打動人。」後來,梁幼菁嫁給了這個大36歲的男人,婚後,受先生的影響,這個本業廣告設計的太太也開始寫詩,筆名黑芽。
他是妻子寫詩的老師,但他20歲被國民黨抓來台灣,50歲退伍,軍人何以變成詩人?「我那時候迷寫詩,迷得一塌糊塗,睡覺到一半都會跳起來寫詩,那時候《中央日報》副刊會刊載余光中、郭楓的詩,我當小軍官,住桃園,放假跑圖書館勤讀詩,你現在要從系統調出來民國四十幾年的報紙,副刊被刀片割小方塊,都是我割的,一件事情要成功一定要走火入魔。」
當兵幾年/吃糧幾年,就是沒有作戰/在人生的戰場上,曾經小勝數次,免戰牌也掛了若干
他在金門當兵結交前輩詩人阮囊,阮囊提點他寫詩,功力突飛猛進,一首〈放星的人〉被刊載《藍星詩刊》深受鼓勵。後來調訓鳳山,又結識瘂弦、張默等詩人,加入《創世紀》詩刊,「我從《藍星》轉到《創世紀》,因為那邊水土好,刊登的都是超現實的,很新的概念,跟《藍星》那種朦朧的彎月派不一樣。當年我們如果不滿現實,牽涉到政治,都用象徵詩表達,過幾年聊天發現大家都這樣,我們不得不灰色,因為都穿軍衣服的。」
詩人寫超現實的詩就脫離了現實,「我內心深處很叛逆,你要走的路我不走,我當兵,管吃管住,不打仗、不打死,這輩子沒事,兵是當定了,你們寫小說,我偏不走這條路,我寫詩,奇奇怪怪的詩,就這樣。」已故詩人辛鬱曾回憶他與管管等一群軍旅詩人在金門談詩論藝,管管一個人住碉堡,收拾得像神仙洞府一樣,大夥坐在碉堡外的草皮野餐,小黃花插在高粱瓶子裡,管管慷慨,始終變得出四菜一湯。詩人說:「是啊,那是我一生最甜蜜的日子。」
不羈的個性在部隊可遭到麻煩?詩人委屈地說:「我待軍中電台待很久,少尉本該升中尉,但軍防部司令官說管運龍這孩子嘻嘻哈哈,不要讓他升,想起來還是有點酸吶。」但紀律嚴明的軍旅生涯某種程度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也保全赤子之心。「我母親就我一個小孩,吃奶吃到9歲,某一方面我不該是個男人吧,我喜歡花花綠綠的,是女生喜歡的東西。你說我詩裡都是蜜蜂蝴蝶,赤子之心沒被汙染,我想是現實與我腦海想的全然沒有分開。」
「吃奶到9歲是怎麼一回事啊?」
「喝母奶很過癮啊!我9歲還吵著我母親要吃奶,她沒奶水,沒辦法,只好拿著一個大碗挨家挨戶討奶水。我輩分很高,卻出生晚,姪女已經出嫁了,還喝到她的奶。」
「女人給你奶水,不管現實或者創作都是吧?」
「應該是吧,除了媽媽、妻子、女兒,我對女生的看法很崇高,這個世界沒有女人寒冷而蒼白。女人就是詩。」
詩歌節後3天,我們來到詩人花園新城的家中採訪,梁幼菁說一回有雜誌社來家裡訪,管管被要求當場寫詩作畫,因為她感冒,管管就寫了一首〈咳嗽的花瓣〉:「美麗的人是不能咳嗽的/一咳嗽就會有花瓣從身上落下來」。她要管管把那張畫找出來給我看,臉色是羞赧又是得意。
是了,詩人前妻袁瓊瓊受訪曾說,她年輕時兩頰雀斑,管管與她初認識時,特地送了她一盆滿天星,在他眼裡,女人都像花、像詩,是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袁瓊瓊嫁給管管是1970年,那時候她20歲,管家藏書很多,她一邊帶孩子,一邊讀書,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天空,她說若非管管,她也不會變成小說家。
五次戀愛/二個情人/一個妻子/三個兒女/幾個仇人/二三知已,數家親戚
管管與袁瓊瓊結婚15年,生有一女管綠冬和一子管大滌,後和梁幼菁結婚,70歲又得子管領風,我們問詩人:「60歲撰〈邋遢自述〉,至70歲〈管管自述〉, 戀愛的次數從『5次戀愛,2個情人』變成『9次戀愛,6個情人』是怎麼一回事啊?」
「我有一個禁忌,有婚姻關係就不敢做這些事,但有些不是我去找人家啊,是人家來認識你,她就喜歡你啊。」
「你是不是自命風流啊?」
「我我我我我,」老詩人突然結巴,連說5個我,「我不敢傷害她們。」
「你寫『情詩是螞蟻,不能寫,寫出來爬得滿身都是』,是怎樣的心情寫的?」
「你想一個女生,想跟她認識,想跟她聊天,想要更親密,但種種問題限制又不能夠,晚上朝思暮想,輾轉反側,渾身癢啊,那不是螞蟻啊?」
「這首詩啥時候寫的?」
「最近這幾年吧。」
「所以你八十幾歲還有少年維特的煩惱欸。」
「老年維特吧。」他呵呵笑了兩聲,更正我們的說法。
老年維特近年迷戀章子怡,「我就看她的戲,我好迷她!她在我這個老頭子心目中應該是女神!我說妳即使跟我戀愛甚至結婚,我都不會跟妳發生一點關係,因為妳是女神姐姐、觀音大師,是我拜的,我最多牽牽妳的手,親親妳的腮幫子,還不能親妳的嘴。這有點犯禁,這是糟蹋人家。」
維特半生風流,大女兒管綠冬補充說,父親風流卻不下流,「我父親在愛情中似乎有光源氏計畫,他喜歡找純白如紙的女生,把她們教導成他理想中的女人,他也許是在愛情中找女兒吧,像我後來也有點在愛情中找爸爸。我父親太迷人了,做人有自信,又拿得起放得下,是他讓我懂得欣賞壞男人的好,但他和我媽的離婚,那個記憶對我而言是詛咒也是禮物,又讓我懂得在情感中趨吉避凶。」
幾場虛驚,幾場變故,小病數場挨過去/坐在夕陽裏抱著膝蓋費思量
老年維特至今仍愛看電影,每到夏天會花65元,到景美來來戲院吹冷氣看二輪電影,「這一廳看完,看那一廳,累了,就閉上眼睛休息,餓了,外面有東西吃,吃完再進來看。」詩人去年腰椎開刀,手術後問老婆第一件事是還能不能去看電影。他愛看電影,也拍電影,50歲退伍,受導演王菊金邀請寫電影劇本《六朝怪談》,第一次寫劇本就得金馬獎,也在其中演個高僧。他陸續參與28部電影的演出,大概形象過於道骨仙風,大家都找他演和尚,他說 :「我已演了兩回和尚,第3次再演我都不好意思不出家了,但我已經成家啦。」
他追求一種清爽的生活,其實蠻想出家的,偏偏又結了婚。他的畫與詩呈現的童趣放浪又不同,明朝散髮弄扁舟,有禪意,問他畫畫跟寫詩追求不同的境界嗎?「我畫的就是心裡想的。我要畫的東西雖然筆不是筆,墨不是墨,但一定要跟別人不一樣。」「你曾說寫詩消愁,演戲忘憂,畫畫洩憤,你還恨這個世界嗎?」
「這個世界我一點也不恨,我恨兩條腿的動物。這一點我有點天真,舉個例子,國共戰爭,你要當皇帝,很過癮啊,三宮六院我不反對你們,但非要戰爭不可嗎?坐下來談不行嗎?你想一戰二戰死了多少人,多少才子,天啊。」
這是九十年的歲月麼/就換來這一本爛帳/嗨!說熱鬧又他娘的荒唐/說是荒唐,又他媽的輝煌
1949年國共內戰,青島外圍是解放軍,裡面是中央軍,他被國民黨強拉去當軍伕,關在一個宅院裡,「我母親聞訊跑來,村莊對面是梯田,我看見纏足的老太太從梯田那邊用屁股往下滑,我哭喊說我娘來了,我要去,門口站衛兵的馬上用槍一擋,說不成;我母親就一路跌、一路爬、一路哭到了眼前。我拚命騙我母親說,我跟他們講好了,就是給他們挑東西、挑行李,挑完行李就回家,我母親給我一個小手帕,包著一塊大洋,要我買路回家,那時候我們家窮到只剩二塊大洋,一塊我父親拿去做生意,另一塊我娘就給了我。」追憶往事,老詩人泫然欲泣,問他那一塊大洋跑去哪裡了?他又淡然說道:「我在海南島肚子餓買東西吃掉了。」
他對母親說馬上回來,但生離就是死別。他走後,父母又過繼個兒子,後來他返鄉探親,這個小哥跟他講了,每年過年,家鄉習俗每天晚上10點後吃餃子,母親就拿個破碗,把大門打開,敲著碗,喊他的名叫魂,要他回家。20歲來台後,他在高雄穿著便衣照過一張相,寫過一封信,寄回故鄉,但這封信父母有沒有收到,兩岸開放探親後,他回家也不得而知,因為兩個人都走了。
「恨國民黨嗎?相信命運嗎?」
「我又恨它,又……不能說愛它……就感謝吧,如果國民黨不抓我,我留在那邊,我們家成分不好,我父親在北伐當過村長,我可能被共產黨抓去抗美援朝,一定當炮灰。國民黨把我抓來,我在海南島沒死掉,我當一個小軍官當一輩子,這就是命運吧。」
故鄉已經是一件陳舊的古董,台灣才是它的本土,一轉眼他也快成了百歲人瑞,長壽的祕訣為何?「我沒忌口,不要吃飽吧。」「你睡覺好睡嗎?」「前二天我們從花蓮回來,那天我8點開始睡,睡到第二天8點。今早上做了一個夢,場景人物我都不認識,現在記不起來了。」
管管牛仔褲破洞裡的花布,是他自己縫上的。
問他還有什麼遺憾,他說身為蒲松齡的山東老鄉,至今沒看過鬼,也沒真正裸奔過,蠻遺憾的,「我想裸奔,但不可能了,我跟你講,你去給我拉廣告,愈多愈好,錢我不要,捐給孤兒院,我去裸奔,90歲了,出個名了。」
「我都90啦,再活也沒幾年,跟我一道的人都走啦,難免會被影響。」他的新詩〈生日派對〉裡說要買個棺材放家裡,躺在裏頭睡覺冬暖夏涼,要是真的死了,直接就可以處理掉,他是認真的,但妻子小孩罵他發神經,他想想也對,「爸媽都死了,但我得為了妻子、小孩拚命活著,能活多久就活多久吧。」
不為五斗米折腰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常常會跟朋友分享,有時候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不是對或錯,而是適當與否,尤其在我最近讀到的一些哲學理念,得到了一些呼應。
我最近讀到關於印度教的哲學,在印度教的哲學裡面,它把人生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生、學習者、學徒」,它把它說成「人生的早晨」。
在這個時候呢,我們可能要遵守師父的告誡,我們要聆聽教誨、聽從批評、按規定行事。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理解,我們要學習怎樣去適應這個環境、適應這個社會,求得一些生存的基本能力。
然而到了第二個階段,可能人已經長大成人了,這時候處於「生命的正中午」。可能要面對的是「工作、結婚、生子」,所以自然的要去負擔起家庭的責任,也要盡力的去管理自己的財富,並且服從社會的約束。
而且呢隨著你事業的發展,可能你也要把這個「約束」加諸於他人,你可能身為一個管理職,在這個階段裡面,你可能要帶上一些面具,去扮演這個面具所代表的「社會角色」跟「家庭角色」。
然而在第三個階段呢,就是「人生的下午時分」,這個時候因為你有第二階段的累積跟成就,於是呢,你可以不那麼在乎這些,所謂的社會責任跟義務,家庭職責,和經濟上面的顧慮,成為一個在印度教面所說的「隱士」。
他們用一個比方叫做「前往森林」,所謂的「前往森林」呢,就是你關注的焦點,慢慢的從「向外看」,追求一些社會跟財富的一個肯定,而轉向成「向內看」。
可能你可以透過靜坐冥想,去探索、去學著認識,我們每個人內在那些可能沒有改變的本質,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等待自己靈魂真正的覺醒,而這個覺醒對個人的意義是永恆的。
它超越所有的面具、職務、身份認同,還有所謂的自我故事,這是人生的第三階段,而到了最後,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我們慢慢的從「隱士」變成是一個「朝聖者」。
隱士的概念喔,就是離群索居嘛!可是「朝聖者」反而是再一次的回到世俗裡面,再一次的回到真實人生裡面。然而這個時候,他回到的真實人生,並不是像第二階段一樣,他去追求很多的功名利祿、身份認同,帶上很多的面具,而是用一個真正的自己投入真實的世界。
在印度教的哲學裡面,叫做「巡遊」的階段,這個時候生命的狀態是一個真正的自在,你活在這個世界上,可是你可以不屬於這個世界,你既不是離群索居,也不是被這些世俗的身份認同所捆綁,這是一個真正的自由自在。
當我很快的跟你分享,印度教哲理當中的四個階段,那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回想過去自己的人生哦,我發現一件有趣的現象,當我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我發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我自己已經要進入第三階段。
但事實上,我在第二階段的任務並沒有真正的完成,什麼意思呢?我記得那個時候的我,離開了業務的工作,離開了不錯的身份認同跟收入,那個時候我想追求我自己,我想要追求自己真的想做、真的愛做的事。
可是事實上呢,某個角度你可以說,我有意識的離開過去的掌聲,但是從某個角度來看,我也要很誠實的說,其實我離開了一個「我不想去」的地方,但是不等於我真的去了一個「我想去」的地方。
所以那個時候的我還不到30歲,其實在那個狀況底下,我應該好好的、踏實的面對人生的第二階段,就是好好的成家立業、立業成家,好好的再重新建構起世俗的生命認同,好好的去負擔起我的社會責任。
但是那個時候,仗著自己好像在先前有賺到一點錢,有一點小小存款,於是呢,我很想要、很急切的去過第三階段,就是那個「隱士」的生活。是的,我可以過的很隱士,你可以說我的運氣很好,可是那個時候的我,在還不到30歲的時候,我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快樂。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我很清楚知道,我跳過了第二階段我應該做的事,我跳過了我在世俗裡面應該要負擔起的責任。你可以說它一點都不靈性,它是充滿著賺錢,它充滿著你要爭取世俗的功名利祿。
然而事實上,沒有一個步驟是可以被跳過的,當我沒有圓滿我的第二階段,我以為我可以進入第三階段,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我並沒有真正的得到心靈的安靜,我也沒有真正的觸碰到一些本質的東西,反而我充滿著挫折感。
我在過著可能不用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的時候,我充滿著焦慮,一直到我面對了自己的問題,我完成了專業的訓練,我讓自己真正的在生命面前彎腰低頭,好好的創業,好好的進行啟點文化的經營。
就在這幾年的時間,啟點文化慢慢的有一定的品牌認識,我忠誠的去面對我第二階段的任務。然而很奇妙的一件事,當我沒有為自己的第三階段,什麼時候要進入設時間表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心安靜下來了。
我發現我看待很多,不管在經營、不管在市場競爭、不管在未來挑戰的很多事情,我可以平常心,彷彿就是一種在工作裡面修行,在工作裡面覺察自己的一個節奏。
就像一般人所說的吧,生命就是最好的道場。我在這個道場裡面,我做的是世俗的事,不知不覺我卻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內心,我前往了自己的秘密森林,那至於這個階段,會多久我也不知道。
或許在過去的經驗,讓我學到了一件事,沒有一個階段是可以跳過的。我們越想要超車,我們就越有可能卡在原本的地方。所以呢,我常常會說,我左手忙著世俗的功名利祿,但是我的右手不斷的回到自己的內心,去覺察我到底是誰?我想往哪裡去?
或許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我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是一個「朝聖者」,我不會為這件事情設下時間表,我只會告訴我自己,今天我在哪一個階段,我就把哪一個階段的事情做好、做滿。
希望有緣分聽到這一段分享給你,永遠別忘了一件事,不管眼前的任務跟挑戰,你多麼的不喜歡、你多麼的抗拒,你永遠要問自己的是「我應不應該去面對這件事」,而不是「我喜歡不喜歡」或「想不想要」的問題。
過去,我花了很多力氣逃避世俗任務,但是事實上不僅逃避不了,還讓自己無比的挫折,我以為我在追求內心的安靜,但是我的心永遠安靜不下來,可是當我好好的迎向我在那個生命階段裡,我就應該要面對的挑戰的時候,生命卻推著我,讓我在世俗裡面得到圓滿,而在內心當中又得到無比的寧靜。
我也不知道成為一個「朝聖者」會是什麼模樣,因為我認為自己還沒到那裡,那麼既然還沒有到,何不關注此刻當下呢?回到你身上,你覺得現在的自己,「應該」活在哪個階段?而你又「真正的」活在哪裡呢?
「思考」與「覺察」永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唯有思考覺察才能夠幫助你圓滿自己,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都有相關的連結。
如果你想要好好的認識自己,探索生命,那麼我會很鼓勵你把握9月11號開課的『CIA通達力』的學習機會,它會讓你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力量,期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不為五斗米折腰意思 在 【連環畫系列】之成語故事——不為五斗米折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小時候只知道要爭氣,不太了解“骨氣”的具體意義,後來漸漸成長才明白了 ... 陶淵明骨氣 不為五斗米折腰 成語故事傳統文化典故典故故事傳統文化故事紫菱 ... ... <看更多>
不為五斗米折腰意思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你要先為五斗米折盡腰 的推薦與評價
你要先為五斗米折盡腰,才能不終身為五斗米折腰】 「工作是為了生活,別為了工作沒了生活。」吃飯吃到一半,翩翩沒事拿起手機秀出網路上瘋傳的文章。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