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時代雜誌委託著名戰地攝影Adam Ferguson所拍攝的蔡英文總統的封面照,因不是大家遍認為漂亮,時尚感的肖像照,而是這種高對比,高反差的照片,照片出來後評價非常兩極,當時有許多攝影專家學者出來分析這張照片,彷彿全民都上了一堂攝影課,這次總統府攝影比賽再次引起了高度話題,想必蔡英文總統跟攝影真的很有緣?
「100/100總統府不一樣攝影創作比賽」在這兩天的攝影圈內掀起了一股熱烈的討論,鬧得沸騰騰,多數人的意見和看法都是“這樣的照片也可以得獎? ”,“為什麼有些照片可以P 圖,而且專業組還可以P成那麼爛?” 等等相關疑慮。
關於這次比賽,可以討論的事情非常多,我想先從幾個字面上去做討論。
看了許多網友的留言,大家很在意專業組和一般組的作品程度差異,大家都認為一般組的作品比專業組更像專業組。
在這裡要先幫大家釐清一件事,在一些大型國際攝影比賽,一般都會分成 "Professional","Non-Professional","Amateur " 或是"Student"的組別,從字面上直接翻譯意思其實就是:專業,非專業,業餘 / 愛好者以及學生。
其中要如何定於專業和非專業呢?畢竟有些非專業的確拍的比專業好很多。
國外的比賽規章多數是以是否把攝影當成是工作或是以攝影謀生者,如果是,那麼就建議參加專業組,反之,就是非專業或是業餘者,或如果你是學生,當然就是參加學生組。
這次的台灣總統府攝影比賽,主要是分成兩大組:一般組和專業組,大家糾結和在意的就是一般組的照片竟然比專業組更厲害,而且專業組的照片合成起來竟然可以那麼不專業?
這次比賽的主題是「100/100總統府不一樣攝影創作比賽」,顧名思義標題已經很清楚告訴大家,“不一樣“和“攝影創作”,這邊先不談大家對攝影創作的定義,但我想主辦單位在行政作業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這比賽根本不應該分專業組和一般組,若是把專業組改成創意組,一般組改成傳統攝影或是純攝影,再特別強調不允許任何後製(下面會提到後制的定義),再來就是把攝影(photography)創作改成影像(image)創作,也許大家就可以比較釋懷為何可以 P 圖, 合成,甚至熒幕截圖。
台灣普遍民眾對於攝影的認知是很狹義的,包括許多攝影愛好者,攝影師,甚至以攝影老師自稱的人,都認為攝影是一種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藝術,只有按下快門當下的照片,才可以是真攝影,甚至連後製都不行。
(我對後製的看法:任何調整曝光,顏色,對比都不屬於後製的範疇;只有無中生有,增加或刪減照片內的元素,才被定義成後製。這個標準都適用在 WPP 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世界各地的媒體,和國家地理雜誌使用照片的原則上。)
但其實早在1923年,美國現代主義攝影家 Man Ray 就嘗試的“實物投影”,利用暗房原理把想要塑造的影像物件直接投放在相紙上曝光,再利用化學沖洗過程獲得想要的影像,也就是說在攝影發明不到一百年的歷史,就已經有攝影家不再執著用相機來進行攝影創作。
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我所認識到的攝影,是指利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當然隨著時代的演進,從從前的底片相機,到現在的數位相機,手機,甚至行車記錄器,監視器等,這些都可以“記錄”影像,攝影也不再只是單純的記錄工具,而是再現,呈現以及最重要的發現。
撇開單純以美為對象的攝影創作,攝影和藝術其中一個最大的功能是作者向大眾提出問題,也可以是攝影家作為批判的工具。
當然到了21世紀,更是多了許多新的攝影創作手法,而比利時藝術家Mishka Henner早在2013年以前就開似乎用Google街景車拍攝到世界各地郊區的阻街女郎,集結輸出,取名為「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也獲得了當年德國證交所攝影獎(Deutsche Börse Photography Prize)。英國攝影師Jacqui Kenny,因為罹患agoraphobic(廣場恐懼症),因此開始利用 Google 街景截圖來進行攝影創作,還在美國舉辦了她第一場攝影個展《The Agoraphobic Traveller》。
比 google 街景更早被注意到的應該是遊戲的截圖攝影,在2006年,遊戲玩家 Franco Mattes 和 EVA 在《第二人生》遊戲中拍下了虛擬人物的肖像照,這幅作品叫做《Thirteen Most Beautiful Avatars》,是最早被公認的遊戲攝影作品,從此就掀起了一股遊戲攝影的熱潮。
也許大家覺得國外太前衛,太遙遠,那我們來看看在台灣其中一位也不用相機進行攝影創作的攝影家-世新大學圖文傳播系章光和教授,在2010年利用電腦掃描機進行了《植物誌2》這系列作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 google。
以上幾個例子是想要告訴大家,早在大家還以為一張照片的完成只能是快門按下的當下時,在世界各地的攝影藝術家已經開創了不少的新型攝影方式。
這篇文章的重點不討論這次作品的好壞,僅是跟大家分享攝影創作還會有很多的可能性,更何況在台灣鮮少會有這樣的機會有作品可以這樣被討論,可以引起討論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一件很好的作品了,當然也很希望可以藉此機會讓大家更認識攝影,更重視攝影教育的重要性,匈牙利藝術家納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預言:「不了解攝影的人,未來將成為文盲」。
最後想說,每個人在學習的路上總是希望可以得到一些積極正面的回饋,參加比賽是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一種方法,適當的鼓勵可以讓路走更順暢,還記得我第一次參加的攝影比賽是輔大校園美景攝影比賽,第一次參加比賽就獲得了銀牌獎(當時金獎從缺),這一個銀牌獎,在攝影路上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讓我覺得自己是不錯的。曾看過一句話::“凡是我得獎的作品都是違規之作”- 中國著名攝影家賀延光。我想,世界是現實的,參加比賽得獎就只是多了一個讓世界認識你的機會,每一個人對於比賽的意義和追求的都不一樣,有些人想靠參加比賽賺獎金,有些人則是想要透過比賽成名,但無論如何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快樂的拍照創作,千萬不要忘記當初拿起相機的起心,切記任何事情太執著,都會走火入魔,參加比賽只是一個開始,照片所要表達的才是終點。
攝於 2014,台北
——
「世新圖文傳播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張國耀 Chong Kok Yew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張國耀 Chong Kok Yew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心得] 世新-圖文傳播學系,面試-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圖傳好嗎? - 世新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世新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系簡介影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世新圖文傳播出路 :: 攝影師掛保證 的評價
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張國耀 Chong Kok Yew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年時代雜誌委託著名戰地攝影Adam Ferguson所拍攝的蔡英文總統的封面照,因不是大家遍認為漂亮,時尚感的肖像照,而是這種高對比,高反差的照片,照片出來後評價非常兩極,當時有許多攝影專家學者出來分析這張照片,彷彿全民都上了一堂攝影課,這次總統府攝影比賽再次引起了高度話題,想必蔡英文總統跟攝影真的很有緣?
「100/100總統府不一樣攝影創作比賽」在這兩天的攝影圈內掀起了一股熱烈的討論,鬧得沸騰騰,多數人的意見和看法都是“這樣的照片也可以得獎? ”,“為什麼有些照片可以P 圖,而且專業組還可以P成那麼爛?” 等等相關疑慮。
關於這次比賽,可以討論的事情非常多,我想先從幾個字面上去做討論。
看了許多網友的留言,大家很在意專業組和一般組的作品程度差異,大家都認為一般組的作品比專業組更像專業組。
在這裡要先幫大家釐清一件事,在一些大型國際攝影比賽,一般都會分成 "Professional","Non-Professional","Amateur " 或是"Student"的組別,從字面上直接翻譯意思其實就是:專業,非專業,業餘 / 愛好者以及學生。
其中要如何定於專業和非專業呢?畢竟有些非專業的確拍的比專業好很多。
國外的比賽規章多數是以是否把攝影當成是工作或是以攝影謀生者,如果是,那麼就建議參加專業組,反之,就是非專業或是業餘者,或如果你是學生,當然就是參加學生組。
這次的台灣總統府攝影比賽,主要是分成兩大組:一般組和專業組,大家糾結和在意的就是一般組的照片竟然比專業組更厲害,而且專業組的照片合成起來竟然可以那麼不專業?
這次比賽的主題是「100/100總統府不一樣攝影創作比賽」,顧名思義標題已經很清楚告訴大家,“不一樣“和“攝影創作”,這邊先不談大家對攝影創作的定義,但我想主辦單位在行政作業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這比賽根本不應該分專業組和一般組,若是把專業組改成創意組,一般組改成傳統攝影或是純攝影,再特別強調不允許任何後製(下面會提到後制的定義),再來就是把攝影(photography)創作改成影像(image)創作,也許大家就可以比較釋懷為何可以 P 圖, 合成,甚至熒幕截圖。
台灣普遍民眾對於攝影的認知是很狹義的,包括許多攝影愛好者,攝影師,甚至以攝影老師自稱的人,都認為攝影是一種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藝術,只有按下快門當下的照片,才可以是真攝影,甚至連後製都不行。
(我對後製的看法:任何調整曝光,顏色,對比都不屬於後製的範疇;只有無中生有,增加或刪減照片內的元素,才被定義成後製。這個標準都適用在 WPP 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世界各地的媒體,和國家地理雜誌使用照片的原則上。)
但其實早在1923年,美國現代主義攝影家 Man Ray 就嘗試的“實物投影”,利用暗房原理把想要塑造的影像物件直接投放在相紙上曝光,再利用化學沖洗過程獲得想要的影像,也就是說在攝影發明不到一百年的歷史,就已經有攝影家不再執著用相機來進行攝影創作。
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我所認識到的攝影,是指利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當然隨著時代的演進,從從前的底片相機,到現在的數位相機,手機,甚至行車記錄器,監視器等,這些都可以“記錄”影像,攝影也不再只是單純的記錄工具,而是再現,呈現以及最重要的發現。
撇開單純以美為對象的攝影創作,攝影和藝術其中一個最大的功能是作者向大眾提出問題,也可以是攝影家作為批判的工具。
當然到了21世紀,更是多了許多新的攝影創作手法,而比利時藝術家Mishka Henner早在2013年以前就開似乎用Google街景車拍攝到世界各地郊區的阻街女郎,集結輸出,取名為「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也獲得了當年德國證交所攝影獎(Deutsche Börse Photography Prize)。英國攝影師Jacqui Kenny,因為罹患agoraphobic(廣場恐懼症),因此開始利用 Google 街景截圖來進行攝影創作,還在美國舉辦了她第一場攝影個展《The Agoraphobic Traveller》。
比 google 街景更早被注意到的應該是遊戲的截圖攝影,在2006年,遊戲玩家 Franco Mattes 和 EVA 在《第二人生》遊戲中拍下了虛擬人物的肖像照,這幅作品叫做《Thirteen Most Beautiful Avatars》,是最早被公認的遊戲攝影作品,從此就掀起了一股遊戲攝影的熱潮。
也許大家覺得國外太前衛,太遙遠,那我們來看看在台灣其中一位也不用相機進行攝影創作的攝影家-世新大學圖文傳播系章光和教授,在2010年利用電腦掃描機進行了《植物誌2》這系列作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 google。
以上幾個例子是想要告訴大家,早在大家還以為一張照片的完成只能是快門按下的當下時,在世界各地的攝影藝術家已經開創了不少的新型攝影方式。
這篇文章的重點不討論這次作品的好壞,僅是跟大家分享攝影創作還會有很多的可能性,更何況在台灣鮮少會有這樣的機會有作品可以這樣被討論,可以引起討論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一件很好的作品了,當然也很希望可以藉此機會讓大家更認識攝影,更重視攝影教育的重要性,匈牙利藝術家納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預言:「不了解攝影的人,未來將成為文盲」。
最後想說,每個人在學習的路上總是希望可以得到一些積極正面的回饋,參加比賽是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一種方法,適當的鼓勵可以讓路走更順暢,還記得我第一次參加的攝影比賽是輔大校園美景攝影比賽,第一次參加比賽就獲得了銀牌獎(當時金獎從缺),這一個銀牌獎,在攝影路上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讓我覺得自己是不錯的。曾看過一句話::“凡是我得獎的作品都是違規之作”- 中國著名攝影家賀延光。我想,世界是現實的,參加比賽得獎就只是多了一個讓世界認識你的機會,每一個人對於比賽的意義和追求的都不一樣,有些人想靠參加比賽賺獎金,有些人則是想要透過比賽成名,但無論如何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快樂的拍照創作,千萬不要忘記當初拿起相機的起心,切記任何事情太執著,都會走火入魔,參加比賽只是一個開始,照片所要表達的才是終點。
攝於 2014,台北
——
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圖傳好嗎? - 世新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教圖傳系的同學~現在問雖然太晚了不過還是想知道近況><,我今年已經申請轉圖傳系只是名單還沒出來,但近日看到dcard上,有圖傳系學生說圖傳的課 ... ... <看更多>
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粉絲專頁 · 學院與大學 · 木柵路一段17巷1號新聞大樓二樓, Taipei, Taiwan · [email protected] · gcdp.shu.edu.tw · 目前非營業時間 · 尚無評分(0 則評論) · 查看更多有關世新 ... ... <看更多>
世新圖文傳播評價 在 [心得] 世新-圖文傳播學系,面試-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世新的教授人都超好的喔:)
雖然感覺他們跟每個人面試都很開心(一直聽到笑聲...)
而且我又是最後一個(從8:30等到11點快12點,好餓。)
有五個教授,沒有黑臉
教授很容易自己聊起來
離教授非常非常遠,椅子前面有桌子,穿裙子的有點難坐
(我在新聞館面試)
1. 是XXX嗎?
是。
教授:請坐請坐
謝謝教授:)
2. 請你做個自我介紹(我自我介紹的時候教授都在寫東西...)
我是來自...brabrabra...
3. 你說你喜歡閱讀,那你最近有看什麼書嗎?
陶莉海頓的"他只是個孩子"
4. 那中文方面呢?
恩....深雪的"另一半的翅膀"(我那時候嚇到了 囧,只好照第一反應)
5. 那你平常有看什麼雜誌嗎?
沒有耶…..但是我家有訂皇冠雜誌(我這句結巴了…)
6. 你父親不是室內設計師嗎?沒有訂一些室內設計的雜誌?
喔,我父親會去書店買:)
7. 耶?我看你也是衛裡的,剛剛前面也有一個衛理的...
喔對阿,他是我隔壁班同學
8. 是喔,我聽說你們不能帶東西進去吃耶,現在還是這樣嗎?
對阿,只能帶立頓包裝的奶茶(比形狀)
9. 哦我知道就大家會帶牛奶罐,然後把東西藏裡面阿~
哈哈哈,對對對對對!!!!
(教授們大笑)
10. 耶?那你這次學測幾級分?
47級。
11. 哦,那你最好的是哪一科?
國文
(全場沉默)
喔....我國文15級分。
教授 : 哇,滿級耶
12. 那你怎麼沒去報中文系?
因為我想學出版方面的東西!!
13. 那你知道除了世新還有哪些出版的科系嗎?
圖文傳播學系的話,除了世新還有師大和台藝大有。
14. 那你都做過研究了?
對阿
15. 那你知道哪一個學校的出版設備比較多嗎?
當然是世新!!
教授 : 聰明!!!!!
哈哈哈。
16. 那你還有推甄...不對,申請哪些學校?←講這句話的教授好像很緊張.... 囧
銘傳的應用中文。
(教授們開始討論應中是什麼="=)
因為應中裡面也有一些編輯的課程。
17. 喔,那現在問題來了,如果銘傳應用中文跟世新都上了,那你會讀哪間?
世新阿,因為世新才是專精的。
18. 哦,那你怎麼沒有申請世新中文?世新中文也不錯阿
世新中文好像沒有個人申請耶!! 但是我應該會輔修中文。
19. 為什麼?
因為我對小學有興趣:)
20. 喔是喔?是本來就沒有還是你沒申請?
好像本來就沒有
(教授開始討論到底有沒有)
教授 : 那你感覺好像真的滿想進入我們系的嘛
21. 那你為什麼不雙主修呢?
因為我怕我不能兼顧
教授 : 不會不能兼顧阿,多讀一點就好了。
哈哈哈,對。
22. 我是建議你雙主修啦....brabrabra....(反正就是雙主修)
恩...可能等了解大學的課程作業後再做決定
23. 我是說真的....brabrabra..
我知道了,謝謝教授
24. 所以意思是...如果,我是說如果我們真的讓你進來的話,你沒有輔修中文我們就把你"處理"掉摟?(我聽完都想大笑了 )
哈哈哈,沒問題
25. 我看你平常成績,英文好像不太好?那你有沒有想什麼解決方法,畢竟英文是國際語言….
這個….我打算暑假去考多益,檢驗自己英文程度,然後可能去看一些原文書吧。
教授 : (跟隔壁教授說) 所以我們應該訂一個多益的檢定,哈哈哈。
26. 我看你上面有放你的新詩,那現在的詩人你有特別喜歡哪個嗎?
鄭愁予。(我腦中一片空白,只有這個名字,哈哈哈......)
27. 好,謝謝你。
謝謝教授,辛苦了。
教授 : 你也辛苦了,等到最後一個,哈哈哈。
--------------------------------------
打出來才發現被問很多題 囧
不過其實我覺得就是備審資料要很真心,不然可能會備考倒,哈哈哈
而且就真的當聊天,只是不要有奇怪的動作:)
以上是我的面試經驗
謝謝大家,哈哈哈:P
P.S:還是有人被問喜歡哪個攝影家跟對科系的了解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22.16
... <看更多>